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时间:2019-05-13 14:3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第一篇: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综合起来,不外乎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等因素。

(一)家庭原因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不正确的家教在青少年的心理形成人格障碍,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在行为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兄长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不良家庭往往埋下了青少年犯罪的种子。根据心理学研究,模仿在人的早期发展阶段上有很大的意义,未成年人的理解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却很强。家长的不良行为也是诱发子女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认为,家庭成员中有犯罪行为或者有明显的违法表现,是影响子女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所谓不道德的家庭才是(影响未成人违法犯罪)主要的问题。未成年人在家里经常观察父母和亲属的各种不正当行为。时间长了便模仿成性而被同化,子女的不正当行为或多或少是模仿家长的非法行为。天津市对103名未成年人犯的家庭情况的调查表明,其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曾被劳改、劳教过的为26人,占总数的25%.上海市某工读学校的879名学员中,家庭成员有违法行为的为187人,占总数的21.3%.有些青少年,尽管父母本身没有不良行为,但由于未受到正常、适当的家庭教育也容易走上犯罪道路。这有几种情况:

一是家庭破裂。据对上海两所工读学校抽取的272人,对少年管教所抽取的311人为样本的调查统计表明,其中280人是属于家庭不健全的,占48%.据邢台市公安局调查,1990年间至1995年间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员中属父母离婚或早丧的占50%。

二是未与父母同居住。由于父母工作条件、性质决定未在父母身边长大,而与祖父母等同居住的青少年,往往受到祖父母的溺爱,逐渐形成好逸恶劳、任性的性格特点,在回到父母身边后,突然受到严厉的管教,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在发生冲突时,这种心理被激发,成为导致犯罪的诱因。1999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李某故意杀人案即属于此类犯罪。由于父母工作忙,李某从小与住在上海的祖父母共同生活,祖父母对李某百依百顺,非常宠爱。上中学后,李的父母将其从上海接回北京,并经常因学习成绩差等问题批评李,李某对其父母产生了不满,认为父母不如祖父疼爱他。中学毕业后,李未考上大学,待业家中,后与女友发生性关系致女友怀孕,为了人工堕胎,李某向母亲要手术费。其母指责其不务正业,还给家里惹麻烦,李某对其父母的怨恨被激发,遂拿起家中的斧子,将其母砍死,其父闻声赶至,李又将其父砍死。随后,翻出家中的存折,取出11万余元存款,若无其事的外出旅游,直至案发被捕。

三是父母疏于管教。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内地农村地区及城镇中父母文化层次较低的家庭。主要是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低,经济状况不太好,仅注重经济收入,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教育。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1999年审理的王某故意伤害案中,被告人王某年仅17岁,在初中尚未毕业时,即离开家乡山西,独自来到北京打工,一次与人因琐事发生争执,在互殴中持刀将对方砍死。依照法律规定,由于王某在审判时系未成年人,其法定代理人必须到庭参加诉讼,但王某之父在一审审理时未到庭,在高级法院进行二审审理时,在多次与其父联系后,其父仍借故拒不到庭。可见,父母不注重对孩子的管教,也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

(二)学校不良因素

一是素质教育已实行行多年,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

二是法制教育缺乏,很少对学生上法制课、出法制黑板报等进行普法教育;

三是在具体教育中联系实际缺乏,盲目的超越阶段,忽视了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满堂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有的还逃学;

四是有些教师岐视后进生,动不动就进行所谓的“批评”,甚至是人格侮辱,极大的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影响了身心健康;

五是市场经济的影响,有些学校周末补课的要交补课费,无法参与补课,自认为低人一等,产生悲观,形成畸形心理;

六是学校缺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不良 “苗头”性问题进行抑制;

七是班主任缺乏对本班学生的了解和关心,对学生的情况缺乏全面掌握;部分老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或者姑息迁就,以罚代教,使学生产生逆反甚至报复心理,以致走上犯罪的道路。

八是教师的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有的采取变相体罚,致使一些学生弃学、辍学,甚至流浪社会。在校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习,极易走上邪路。

九是校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且部分学生素质太差。学校本是一方净土,但由于社会不良因素的渗透,使有些学校良好学风遭到破坏;另外部分学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味招收高费生,不管学生素质是否合格,这种做法,往往对学校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十是周边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由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不彻底,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分散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容易使未成年人受到暴力、色情等精神垃圾的腐蚀。

(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青少年的生活离不开五彩缤纷和充满形形色色诱惑的大千世界。当今社会难免残留着旧社会的痕迹,在一些阴暗角落滋生蔓延着一些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相称和丑恶现象。

1.经济飞速发展,贫富差距加大,消费层次多元化,经受不住高消费的诱惑。当前,绝大多数青少年犯罪系出于非法占有公共或他人财物的犯罪动机,其中相当一部分犯罪人是为了追求享乐、满足膨胀的物欲而实施犯罪行为。游戏机厅甚至很多高消费的洗浴中心、歌厅均向未成年人开放,而这些人的经济收入有限,往往借助盗窃、抢劫等犯罪手段获取财物满足高消费的需求。而且,在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的经济犯罪中,犯罪主体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如1999年,年仅26岁的邹某利用其担任某国有公司会计的机会,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贪污公款共100多万元,邹用赃款购买了一辆40余万元的高级轿车,并去新加坡、香港等地周游数次,至案发时赃款所剩无几。王某,年仅24岁,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任会计,一年内贪污公款100多万元,期间,王分别带着其三个女朋友去高级饭店就餐,住酒店,购物,案发时已挥霍完全部赃款。这些年轻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罪与中老年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罪相比,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后者通常将绝大多数犯罪所得积攒起来,而前者一般将犯罪所得在较短时间内即挥霍殆尽,案发后,很难追缴赃款赃物。这说明青年、中老年犯罪人的犯罪动机、心理特征不同,后者是为了贪图钱财,而前者则是为了满足对消费的需求,贪图享乐、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

2.对高消费场所的管理不完善。据1999年12月的《福州晚报》报道,几个未成年的中学生,竟能在洗浴中心开包房,旁边还有“小姐”相伴。12月1日,一位姓陈的学生家长打电话到长春《城市晚报》编辑部,指责那些在未成年人身上打主意的黑心业主。他讲,日前,他17岁的儿子突然夜不归宿,他四处打听、寻找,最后竟然在某洗浴中心的一间包房内见到儿子,当时与他儿子在一起的还有两个伙伴,其中最小的仅15岁,在他们身边还有一个只穿“三点”的女孩,该女孩自称是服务员。

有些个体商贩大肆非法兴办游戏机室,老板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招徕中小学生入内,有的游戏室设有包房,包玩、包吃、包睡,游戏内容不乏色情、暴力。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广州,还是地处偏远的银川,游戏机都泛滥成灾,不少城市到处可见“游戏机一条街”,游戏机室对学校成包围之势。据报道,汉阳发生一起5名青少年持刀伤害抢劫致一人重伤案。他们抢到钱后,均用于玩游戏机。武汉市3名14岁的少年在近两个月时间里盗窃作案10多起,盗得财物价值数万元,均用于玩游戏机的开销。[7]未成年人沉溺于玩电子游戏机如此易于诱发犯罪,以至于游戏机被冠以“电子海洛因”之名。

3.媒体不健康宣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涌现了许多有积极意义的新思想、新事物,但暴力、色情文化也相伴而生,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处在青春期过程中的青少年。如今年发生的一起绑架案。犯罪嫌疑人林真鸿、蒋江材在看了香港大篇《插翅难逃》之后,深受张子强的影响,便在现实生活中模仿张子强的绑架手法,绑架了漳平某私营业主吴某的岳父,企图勒索60万巨款。

根据心理学研究,行为动机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内在需要,二是外在刺激。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发育时期,进入青春发育期的男女青少年身体迅速长高,体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征出现,性发育成熟。生理上的变化,致使青少年萌发了朦胧的性意识和性冲动。而各种黄色传媒对青少年的性冲动具有明显的激发作用,由于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自控力较差,在黄色传媒的刺激下,抑制不住生理躁动,便可能冲破法律约束,实施性犯罪。

青少年模仿能力强,易受外界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被感知的对象,有着“内模仿”本能。根据大众传播学理论,传媒密度与频次决定着传播效果。因此,如果我们的文化市场充斥着反映暴力的音像制品、书刊,而且缺乏正确的导向,青少年就很容易把其中的暴力角色作为榜样来学习。美国研究者雷夫克威茨(M.M.LEFKNOWTTZ)于1971年发表了其研究报告《电视暴力和儿童侵犯性行为:一个后续研究》,这次研究长达10年。结果发现:在3年级时越偏好电视暴力节目的儿童,其行为越倾向于暴力,10年后亦如此。另一项综合研究也说明,儿童的侵略性行为都与电视暴力接触显著相关。英国心理学家威廉研究了1565位12-15岁的少年常看的电视节目及其后的行为,发现故事片中逼真的暴力行为,对他们有极大的危害作用。在喜欢看暴力镜头的孩子中,约有47%的少年有不良举止或犯罪行为。在我国某城市,以郑某某为首的6个不满18周岁的中学男生在看过香港片《古惑仔》后,认为只有象陈近南他们那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才能享受青春,遂成立了“青春帮”。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结伙打架、拦路抢劫低年级学生的钱物,入室盗窃财物,最终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媒体所宣传的暴力思想刺激了青少年的模仿欲,扭曲了他们的世界观,使之误入歧途。

(四)未成年人自身存在的问题

未成年人自身素质差,是最终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未成年人许多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又称为“情感上的急风暴雨”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独立意识大为增强,力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的未来生活的设计,都自有主张。这一时期它们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失败,容易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弄,破罐破摔,走上报复社会,与社会对抗的违法犯罪道路。一些未成年人由于平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染上了赌博、酗酒等恶习,有的未成年人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好逸恶劳,暴戾(凶残)的性格,一旦遇到挫折或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往往采用极端的手段宣泄自己的不满,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具体表现在:

首先,自我中心意识太强。现在的未成年人,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长期生活在“大家围着转”的环境中,加之部分家长的溺爱、娇惯、尽量满足他们的各种欲望和要求,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结果使他们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所欲为、任性、自私、霸道,他们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很少甚至不顾及他人的利益,争强好胜但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甚至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其次,感情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现在的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大都一帆风顺,没有遇到过什么大的挫折,心理承受挫折能力非常脆弱,稍遇不顺时,往往表现出过分的失望,自暴自弃,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快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最后,好逸恶劳、依附性强而自理能力极差。很多未成年人一直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家庭环境里,从小养成了鄙视劳动、厌恶劳动的不良习惯。生活上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因此,一旦当他们赖以生活的经济来源丧失,无法满足其需要时,就会用违法犯罪行为去维持其好逸恶劳的习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分析未成年人犯罪,除上述原因之外,还不能忽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原因。

(1)家庭的压力引起孩子的对抗心理。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不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对孩子期望过高,拚命对孩子施加压力,甚至体罚,引起孩子对父母的厌弃和对抗心理。这种心理压力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有的“逆其道而行之”,有的干脆残杀父母。

(2)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种种规则,往往容易使孩子产生抑郁、焦虑的心理。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后,因无业可求,在人生道路上出现迷惘,有的会无所适从,原来的希望破灭,心理产生抑郁、焦虑,出现心理障碍。此时,如果得不到很好地引导,他们往往要怨恨世道,发泄于社会,甚至走上邪路。

(3)学校的厌弃产生学生的报复心理。有的学生成绩差,教师厌弃,同学讥讽,引起这些学生的反感,产生报复心理。他们或自己在学校捣乱(如盗窃),或纠集校外有劣迹的青少年到学校敲诈同学,有的甚至残害教师。

第二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写写帮推荐)

七、八十年代提前了2至3岁。尤其是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日益增多。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应从研究其违法犯罪原因着手,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进行了初探。

一、我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概况1、2000年以来,我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占总违法犯罪人数的比例逐年提高,其中男性占大多数,本地人员比例较大,大部分为社会闲散人员,15周岁至18周岁年龄段居多,且呈现年龄逐年下降的趋势。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文化结构为文盲和小学占比例最大,初中文化次之,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最少。其中违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占55%-60%,涉嫌犯罪的占40%-45%,采取暴力手段侵财或侵权的犯罪比较突出。

2、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一是结伙性强,共同和团伙犯罪突出。二是手段富于暴力性,趋于智能化。三是重新犯罪率较高。四是动机和目的具有很大的盲动性,情绪化倾向明显,突发性强。五是针对的对象大多为陌生人,且以年龄相仿者居多。六是实施地的选择不具特定性,随机选择地点。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观原因

1、未成年人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差,交友不慎。未成年人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对自己不了解的现象,不理解的问题都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不足,认识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判断是非能力差,容易受暗示而模仿,自觉不自觉地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交到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受他们的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景宁少年吴某,在我区某饭馆打工,平时喜欢上网,在网吧认识了几个有盗窃前科的少年,与他们交往密切,在他们的影响和引诱下,从小偷小摸发展到抢劫中、小学生的自行车,收取保护费等,一步步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2、未成年人法制观念淡薄。在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文化水平低,道德观念差,法律意识淡薄是共性问题。法的意识在他们头脑中几乎全无,因为是法盲,分不清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往往在行动中我行我素,不计后果,甚至犯了严重罪行还全然不知。

3、受好逸恶劳思想的侵蚀,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未成年人大多无视自己的经济条件,经常出入歌厅、酒店,抽好烟,喝名酒,穿高级服装,以吃喝玩乐为最大追求,以高消费显示自己的派头。这些人一旦手头拮据,便实施盗窃、抢劫,有些女孩子甚至出卖自己的肉体。例如我市某旅游学校高一女生某,其父母都在台州做生意,每月寄给她的生活费远远不够她出入歌厅、酒店和购买高级服装的消费,我们在一次对宾馆的检查中抓到她卖淫后,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时,她的回答竟是那客人答应给她买一套衣服。

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客观原因

1、家庭原因。家庭做为社会的细胞,是未成年人一生中经历的第一个场所,是他们进入社会的起点。在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不良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不健全的人格形成具有原发性的影响。据调查,以下几种家庭环境最易造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①离异型家庭。家庭的残缺,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催化剂”。父母的离异不仅对孩子的心灵是个极大的打击,而且使孩子在思想上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在生活上得不到照顾,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和反叛心理,他们在家里得不到爱和精神生活的满足,往往会向外寻求精神支持和寄托。这样,由于他们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不良环境的影响和坏人的教唆、引诱下,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②过渡溺爱、放任自流型家庭。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率在逐年升高,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往往对子女采取的是一种百依百顺、对其所犯错误包庇等态度,有些家长对子女的一切行为举止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放任自流。在这种家庭里成长的孩子,从小养成了自私任性、好逸恶劳、骄横霸道的行为习惯,极易形成冷酷的、自傲、目空一切、玩世不恭的不良性格。由于缺乏父母的指导和监督,并且他们自身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下,很容易形成犯罪心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③粗暴教育型家庭。与溺爱相反,有些家长迷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这些家长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之后,无视子女正常的自尊和独立的人格,对他们动辄非打即骂。这样,无意中给孩子提供了学习的榜样,使他们形成残忍、粗暴、好斗的性格,形成暴力解决问题的观念。另一方面,家长的粗暴行为引发、强化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与父母情绪对立,互不信任。他们在心理上与父母为敌,离开家庭,到社会上去找小兄弟以取得“同情”、“温暖”,这种情况下极易在别有用心的人的教唆和引诱下走上犯罪的道路。

④父母外出经商,长期撒手不管型家庭。有些家长只顾自己做生意,在外地一待好几年,而孩子却扔给祖父母或者学校,自己长期撒手不管。这样的孩子放学之后无人管教,长期跟一些社会上的不良朋友混在一起,受他们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温州少年徐某,父母长期在非洲经商,把他一个人寄养在丽水的祖母家里,而年迈的祖母根本管不了他,以致徐某每天都和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少年混在一起,他们没钱花了就一起到学校敲诈一些中、小学生的钱,或偷自行车买掉,甚至还发展到抢劫学生的财物。

⑤家长行为不端型家庭。父母的言谈举止、态度等对未成年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未成年人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其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志的能力较弱,所以父母若有赌博、酗酒、盗窃、卖淫嫖娼等不良行为,都会给子女以暗示的影响,并使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在其心灵中孕育下违法犯罪的种子。

⑥过于贫困型家庭。由于父母双方无工作或都下岗,家庭条件过于贫困,易使孩子在同龄人中产生自卑感,很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和敌视社会的心理,为了满足自己从家庭中无法得到的物质欲望,他们往往会铤而走险。

2、社会原因。一是现代城市社会,文化传播呈现多元化局面,传统的电影、戏剧发展呈平缓甚至下降趋势,代之而起的电视、录像、VCD、DVD、歌厅、电脑游戏、迪厅、网吧等,这些文化活动极易吸引未成年人参加,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和宣扬暴力、色情的音像制品、网站、赌博游戏也极易腐蚀未成年人。由于未成年人的行为方式主要是模仿,这样,媒体上大量的暴力渲染和色情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一部分未成年人在性格上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并且残忍、好斗。例如我所刚刚抓获的两名入室抢劫的犯罪嫌疑人,一名刚刚成年,另一名还未成年,他们抢劫时手持尖刀,头上蒙有专门的面罩,身上携带胶带等物,入室后用胶带捆住受害人的双手并封住受害人的嘴,这些手法简直就是电视剧上某些情节的翻版。二是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思潮,如“一切向钱看”、“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思想腐蚀和影响着未成年人。三是一些辍学或待业在家的未成年人,父母上班管教不到或无力管教,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又无专人组织他们活动,对他们进行教育,有的未成年人在无人管教的情况下,行动自由散漫,天天东游西逛,结识一些不良人员,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学校原因。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上负有重大责任。但是,目前学校教育还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的缺陷和失误,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一是歧视差生,有的学校对后进生往往置之不理,使他们受冷遇,有的甚至借故将后进生赶出校门,推向社会,这些学生产生自卑感后,常常破罐子破摔。有资料统计,在违法犯罪的学生中,后进生占85%。我所曾经抓获一个组织、介绍卖淫团伙,其中6名卖淫女中有5名都未满18周岁,其中一名是因为家庭贫困而退学,另外4名均是因学习成绩差,不遵守学校纪律而被学校赶出来的。二是忽视德育,大部分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放松对学生品德思想教育,致使有些学生文化成绩分数很高,政治上是非不分,道德品质差,一遇到不良环境,就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三是对寄读生管理失控,有的家长想方设法将子女送到升学率较高的学校读书,因为离家远,学校又不提供住宿,这些远离父母的学生在外寄宿,家长管不到,学校又不管,便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四是教育方式不当,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的人格,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心理造成恶劣影响,降低了教育的效果;有的教师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善于教育引导,未能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作用。五是一些教师师德不彰,不注重品行修养,陋习不避学生耳目,污染了学生视听。这种教育环境下,未成年人未能得到良好的身心辅导,其生理、心理健康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旦处于诱发环境中,极易酿成违法犯罪行为。六是择校现象严重,致使一些差的学校生源很差,资金缺乏,教师难以安心从教,整个学校管理松松垮垮、毫无生气,一些校外恶势力趁机渗入校园,发展、拉拢或胁迫敲诈学生,加剧校园暴力活动和治安环境的复杂化,诱发未成年人学生的偏差行为,把学生进一步推向违法犯罪的泥坑。

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对策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预防和减少他们的违法犯罪是全社会的大事,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完成好这项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同心协力,群策群力,真正在源头上做好文章,以消除和防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和蔓延。

1、加强家庭教育功能,把住家庭影响关。一是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般情况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都是有前兆的,例如,有的孩子突然变得厌学,不守纪律,追求奇装异服;有的孩子染上抽烟、喝酒等恶习,人际关系紧张,经常打架斗殴等,这些坏习惯都有可能是违法犯罪的前兆,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加以引导。二是多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谈心,不要居高临下的训斥,如果家长能够做孩子的朋友,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交流,或许会避免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三是别怕家丑外扬,家长要克服虚荣心理,将孩子的不良言行告诉老师和邻居们,争取他们的帮助、配合,在孩子周围形成一个监督圈,通过各方面的督促、引导,使孩子改邪归正,健康成长。

2、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五十七条规定中,明确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预防责任的有二十四条之多,因此,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学校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一是要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多方面人才。二是要在《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中增加“因病或明显智力原因外,学样不得开除(劝退、除名)未成年学生”的规定,彻底改变学校“将差生拒之门外”的做法。三是把法制教育贯穿到整个中、小学教育阶段,在学校试行法律知识普及合格证制度,取得合格证才能颁发毕业证书。四是有条件的实行普及高中教育,将义务教育的年龄提高到18岁,使未成年人都有学可上。

3、营造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极大,社会应为未成年人提供交货的成长环境。一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减少不良刺激源。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坚决打击并杜绝一切违禁的消费现象,采取严厉措施打击宣扬色情、暴力物品的制造和传播,净化娱乐场所和公共场所,对学校周围的电子游戏室、网吧、歌舞厅、“三无”闲杂人员等进行彻底的清理整治,尽可能不让未成年人接触或参加不健康的娱乐活动。二是经常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法制宣传等,籍此来提高未成年人的文明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塑社会公德。三是加强帮教力度,预防违法犯罪和重新犯罪。对于有劣迹、有违法犯罪倾向和违法犯罪前科的未成年人,公安机关和社区、村(居)委会应及时发现苗头,掌握动态,并适时组成帮教小组,落实相应的帮教措施,从思想上引导,从生活上关心这些未成年人,积极配合学校、家庭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强化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净化他们的灵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三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

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日益突出,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忧虑。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仅影响未成年人自身的成长及其家庭幸福,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未来和发展。因此全社会都要来关心支持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常开展思想品德和纪律法制教育,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和学会做人,并为他们创造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初始年龄,与70年代相比提前了二至三岁,14岁以下少年违法犯罪比例大幅上升,未成年人犯罪中所占比例已由1991年的1.3%上升到2001年的2.1%。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有关负责人分析,未成人犯罪在经历了1995、1996年的低潮期后,最近再次呈上趋势。从这些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其

一、犯罪主体低龄化,在校生增多。有的学生逃学、弃学,并擅自离家出走,流浪各地,以盗窃、抢劫所得为生。

其二、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劫持人质、非法拘禁和盗枪、抢枪杀人等严重暴力性犯罪不断出现。当前未成人犯罪大都有预谋,且有充分准备。作案手段日趋成人化,作案后毁灭罪证、破坏现场。

其三、团伙犯罪增多,有些地方的未成年人还参与带有“帮会”“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偷盗、敲诈、抢劫无所不干。

其四、强奸及奸淫幼女等性犯罪突出,受害对象大多也是未成年人,社会危害性大。其

五、由于未成年人没有劳动收入,又贪图享乐,挥霍无度,因此这些未成年人犯罪中仍以财产犯罪为主。

据媒体报道:2000年5月12日,湖北省公安机关依法将一名初三学生龚某刑事拘留,因为他在当年4月间先后四次蒙面持刀对母校的10多位低年级学生实施暴力抢劫,致使两名无安全感的学生被迫辍学,一时间成为“校园幽灵”。

1999年11月,宁波某山区中学一名初二学生因缺少零花钱而去勒索钱财,将一名同学用刀活活砍死。

前些年发生在浙江金华的一名初中生,因不堪承受学习重负,竟然置自己的亲人于死地。人们震惊之余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为了一件小事甚至一个念头,就可以杀人,全然不计后果?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孩子变的如此残忍与冷酷?

笔者认为,诱发这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不外乎三个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家庭教育的不完善和教育方法的失当,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和教育第一责任人。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首先是家庭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在有些家庭基本上是空白,大多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德育,认为学习成绩好,孩子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哪有闲工夫去学坏、变坏。但在不少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发现,一些班干部,学习尖子也参与作案。因为法制教育的落后,导致了法制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好成绩的掩盖下,更忽视了孩子身上潜在的不良倾向。其次,有的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教条,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使孩子产生逆反对抗心理,再次有的家庭缺乏健康向上的环境,家长不注意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语言粗俗,行为出轨,甚至酗酒、赌博、嫖娼样样沾,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家长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如果家长不以身作则,做好表率,那么上梁不正下梁歪,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关心、抚养和教育,养成孤僻、放荡不羁的性格,甚至因生活无奈而过早流入社会,一受不良因素诱惑便走上犯罪的道路。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只有不合格的家长,没有不

合格的孩子。如何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这是每一个家庭都不能回避的现实。

二、学校教育重智轻德教育方式陈旧,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育管理不力。

首先,未成年人许多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又称为“情感上的急风暴雨”时期,遇到失败,容易灰心丧气,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这不是思想品质的培养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我们的学校和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以外,还应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想想我们对孩子的压力是否超过了极限。学校的恨铁不成钢,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可以理解,但在这样的心态支配下,就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常行为或精神崩溃,意志脆弱,自控力差的孩子甚至会做出自杀或者杀人的极端行为。

其次,有的学校没有把思想品德、法制教育、生理卫生课落到实处,在学校教育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有的虽然开设却照本宣读,不能结合实际教学,使学生兴趣索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的没有把后进生转化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对学生日常生活不管不问,对个别学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学校却一无所知。在学校师资配备中,政教一线的力量薄弱,而学生一天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求学的孩子主要知识来源于课堂,因此学校在教书育人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三、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是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肥沃土壤”。

其一、社会上屡禁不止的消极庸俗文化和低劣的精神产品,是思想尚未定型,生理、心理发育尚未健全的未成年人,步入歧途的腐蚀剂和催化剂。遍布街头巷尾的发廊、歌舞厅、录像点、游艺室等,对未成年人形成了强烈的精神刺激,时刻诱惑、污染、侵蚀着下一代的身心,许多涉足其中的未成年人无限沉迷而深受其害,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其二、社会中出现的拜金主义思潮,“黄赌毒”现象以及收入差距的拉大和财富的两极化,促使一些未成年人将“不劳而获”的思想合理化,甚至作为犯罪的正当理由,错误地把犯罪当成了发财致富的正当途径和门路。

在孩子们身上的悲剧一幕幕发生,我们的心一次次被揪紧,难道我们的法律不能很好地保护这些花朵般的孩子吗?难道我们不能让法律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在孩子们的心中扎下根吗?我们爱自己的孩子是永远的,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下一代的成长,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一、定期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广大未成年人不仅能分清法与非法的界线,而且还能让他们知道法律的威严,从而引导他们领悟人生的真善美。通过聘请公检司法干警兼作中小学校长,开展送法律进学校活动,成立未成年人保护“普法讲师团”和“法制学校”,使学生自觉学法、知法、守法,充实广大青少年的精神生活。

二、组织少年犯巡回演出,以现身说法,把自己的惨痛教训告诉大家不懂法,不守法的后果。我们学校近年来曾多次组织学生观看这种演出,他们的心灵由此一次次地被震动:原来不遵纪守法,可能被剥夺自由,留下一生数不尽的遗憾和痛苦,不能享常人在蓝天碧云下人间的欢乐。

三、采用多种多样和生动有效的方式,从小在孩子的灵魂深处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法制观念。如我们当地一所学校因材施教,在讲授有关法律内容时,专门开设“模拟法庭”,从审判长、到陪审员、犯罪嫌疑人、辩护律师等,都由学生自己扮演,学生自己不清楚,不了解的,一律通过自己去查找资料,或走出去请教司法干部来解决,真正做到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法知法的主动性、自觉性。

四、治理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教育部门已经明确:校园周边要达到“六无”,无占路市场,校园门前50米内无游商;校门两侧50米内无美容美发厅,汽车修理,机械加工等经营场所;校门口两侧200米内无电子游艺厅、电脑屋、网吧、歌舞厅、台球室、卡拉OK厅、洗浴中心、性保健用品商店等经营场所;无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隐患;无治安乱;无环

境脏乱。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空间。

五、提倡素质教育,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合格率,开展丰富、健康的个性教育,使学生从沉重的学习,心理负担中解脱出来,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让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懂得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教师要充满爱心,情感饱满地去教育好孩子。

六、对未成年人实施法律保护。在他们成长的每个环节都要细心呵护,特别是当一个孩子走入歧途时,学校不能一推了之,家长不能忽视对子女的教育,社会更不能放弃帮教。在审理、审判少年犯时,教育部门必须有人到庭,就该生今后的就学问题同法院和所在学校一起协商予以解决落实,保障那些符合就学条件的少年犯的学习权利。

总之,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构成未成年人生存发展的完整空间,而教育培养下一代又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关爱,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齐抓共管,通力协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我们的下一代一定能够茁壮成长。(本论文获2004全国职教论文评比一等奖)

第四篇: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科班夏大胜

内容提要: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其危害性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秩序。本文从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等方面阐述了未成年人犯罪出现的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指出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从未成年人的主体外因和内因两个大方面论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重点论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体外因,一是社会环境,即当前社会存在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现象、不良的结伴交友对未成年人产生的不良影响;二是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即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和单亲家庭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三是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即学校在教育方式上在的偏差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最后,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从如何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作用,优化家庭环境,加大文化市场的整治力度,论述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指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也需要未成年人自身的努力。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特点 成因对策

目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并且其危害性也越来越大。如何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日益上升的趋势,是摆在我们全社会面前的一个共同的问题。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

犯罪组织形式具有团伙性。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和喜欢结伴而行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作案具有团伙性。大量案例表明,他们往往几个人或十几个人纠集在一起,依仗人多势众,胆大妄为。如贾某某等10人抢劫、故意伤害案,他们持棍棒、钢管、砖块多次抢劫、殴打出租车司机和行人。

作案动机盲目、随意。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不够成熟,多数人犯罪是出于“爱面子”“哥们儿义气”和“为朋友两肋插刀”的逞强思想。如未成年人沈某某与同学聚会时,因琐事和苏某某发生争吵,沈某某认为自己在女同学面前丢了面子,于是和苏某某厮打起来。在回家途中,沈某某购买了一把尖刀,持刀猛刺苏某某数刀,致苏某某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

犯罪手段残忍化。由于受一些不良影视作品的影响,一些未成年人犯罪手段残忍。如一起未成年人共同抢劫案。因见一青年身上带有钱财,便生抢劫之念,十几名未成年人纠集在一起挟持这名青年到西宁市一拆迁工地,用刀砍伤这名青年后抢得九十多元钱,为灭口,竟将被害人活埋。

犯罪性质严重化。一些未成年人胆大妄为,犯罪不考虑后果,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如马某等6名未成年人伙同其他罪犯共21人,经常集体出动,持砍刀在西宁、格尔木及兰州等地连续抢劫作案三十余起,多数被害人被砍成重伤甚至造成终身残疾,他们的违法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可归纳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大类。

(一)主体外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社会环境是指除家庭、学校之外的各种客观环境。大至整个社会,小至未成年人的生活空间,无不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产生严重影响。

首先,当前社会上存在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现象,对未成年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力。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看,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西方国家以“个人主义”,“金钱至上”为核心的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封建主义“不劳而获”、“贪图享乐”的残余影响,致使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甚至权钱交易、贪污腐化、索贿受贿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刑事案件,特别是大要案大幅度上升,治安形势相当严竣。所有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现象,给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未成年人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其次,适合未成年人的健康娱乐场所和严重不足,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却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大街小巷都是形形色色的网吧、电子游戏机室、录像放映室、歌舞厅、台球室等,适合未成年人成长的活动场所很少,很多城市甚至没有,导致未成年人群没处活动,闲暇时间大都看电视、录像、玩电子游戏、闲逛、泡网吧。事实上,许多未成年人正是由于沉溺于网络游戏,没有经济来源而去偷、去抢,走上犯罪道路。近年来,有关未成年人沉溺于网吧而违法犯罪的案件屡见报端。

再次,结交不良的友伴容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未成年人的思想意识、品德、习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

处的交往环境有关,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社会交往中,如果未成年人结交一批积极向上、道德品质高尚的同学和朋友,就会走上正路。反之,如果未成年人结交了一批不三不

四、品行不端的伙伴,他们就会“臭味相投”,自发地聚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小社会环境”或“反社会性质小群体”,致使占主导的心理发展轨迹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这也是犯罪方式呈现集团化的主要原因。

2、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家庭是最直接影响孩子的小环境,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不少犯罪少年走上犯罪道路与家庭的不良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家庭教育不当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有的家长对子一味地娇惯、溺爱,养成子女的骄横、任性、贪图享乐、唯我至上等不良习性,这种不良习性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不良诱因,便导致违法犯罪。有的家长姑息迁就、护短,养成了孩子逞强、好斗、骄狂的心理。这种心理容易失去理智,以致发生违法犯罪的行为。有的家长自身存在狭隘的教育价值观、片面的质量观、陈旧的人生观导致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名次和能否升学,不关心思想品德等其他方面的教育,教育方式、方法又失之于简单,因此导致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有的家长受“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这种错误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孩子一旦有了错误,对孩子非打即骂,结果造成感情对立,有的孩子甚至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寻找同情和支持,有的被坏人利用,拉入团伙而走上犯罪,或者从家长身上学会使用暴力,欺悔弱小。有的家长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对子女听之任之,不管不问,放任自流。

其次,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品质好坏,行为作风,直接影响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父母品行不端,行为不规,有偷、抢、行贿、受贿等犯罪行为,则为孩子提供不良的榜样,使其模仿学习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家庭不和,经常为琐事吵闹,使孩子处于焦虑不安的心情中,对家庭缺乏温暖感,同时性格也变得粗暴、冷酷,导致未成年人做事不计后果。

再次,单亲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影响。部分家庭关系复杂,夫妻离异致使原有家庭破裂,部分青少年无法得到正常的爱护和家庭教育,造成思想孤僻、性格凶残等人格缺陷,其性格、道德观念极易受到不良干扰而形成扭曲变态心理,为后天的犯罪扎下了祸根。

3、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

首先,学校在执行教育方针上有偏差,重智育轻德育,教书育人脱节。近年来一些学校,忽视未成人的思想品德、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不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只教书不育人。一些教师本身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人,甚至出现打骂体罚的现象,一切学校政治教育内容僵化,形式单调,针对性不强,手段落后,政治教

育和法制教育不到位。由于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未成年人更容易被社会上消极因素影响、腐蚀,久而久之,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再加上课堂教学方法呆板,缺乏趣味性、校内活动单调,或根本没有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这些极易导致成年人对学校生活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产生厌学情绪。由厌学发展到拒学、逃学,形成恶性循环。有些学校为了“先进”、“荣誉”和职称、奖金,片面追求升学率,把班级分重点、非重点班级,分快班、慢班,把学生分“优等生”、“劣等生”,学校把重点放在少数“尖子”、“苗子”身上,把“双差生”放在一起,这样更易于相互“感染”,结成不良群体。有些学校把“双差生”采取卸“包袱”的做法,用劝退、动员转学等手段,使他们流向社会而辍学。这些辍学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后备军”,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流失生中45%左右有过违法犯罪行为。

其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主要表现为学校不重视家访工作,教师与家长缺乏经常沟通。老师更多的时候,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向家长“告状”,这种做法非但不能为未成年人所接受,甚至会使未成年人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进而走上邪路。

(二)主体因素。

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较易走上人生的歧途。一是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罪;二是有的在家庭经济方面与高收入的盲目攀比,产生心理不平衡,甚至萌发不良企图;三是有的青少年对社会上不良风气、各种诱惑,以及一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化,有一种神秘感,想试试的心理;四是有的学生成绩差,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自尊心受挫,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是一项需要全社会重视,各部门配合的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教育,增强其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犯罪行为对个人、对家庭、社会的危害及其应承担的后果,从而树立其遵纪守法和防止犯罪的强烈意识。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坚持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结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又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家庭教育要注意四个一致原则,即父母协调一致,言行要一致,家庭和学校教育要一致,对孩子家长要言传身教,互相尊重,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多多观察孩子,多了解孩子,并与他们沟通交流,建立起良好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友谊桥梁。

学校是未成年人个体社会化的第一站,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中心环节,被誉为未成年人的第二家庭,是未成年人人生中的重要驿站。学校教育要在加强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基础上加强法制教育,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使未成年人在安定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接受良好教育,强化学校管理,构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开展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的实践活动,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学校教育要把育人放在首位,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进行思想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和青春卫生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进行必要的生理和心理教育。未成年人的生理状态正处于发育生长到逐渐成熟的时期,生理知识普及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重视,因为性知识处于朦胧状态的未成年人有可能出于对异性的好奇心理而实施犯罪行为,用回避的方式是不科学的,应在生理教育中辅以性知识和道德教育,强化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做人的尊严。最后,对于未成年人心理问题,这一通常忽视的环节,应引起必要的关注,在形势日益复杂多样的今天,培养未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健康的心理来自较高的道德修养,不断积累的知识,具备宽容、理解、尊重他人的心理状态,对防止行为扭曲是十分必要的,对未成年人中具有变态人格负有教育责任的学校不能视而不见的,应对其行为及时矫正,调整到正常的心理状态。

社会环境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对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哪一种方式来预防、控制、减少的。要从实际出发,彻底扭转社会不良风气,从根本上净化社会环境,消除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源,家庭、学校、社会都应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作为教育的重点,三方面要相互一致,互相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要立足教育、挽救、感化的方针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挽救、改造是国家的一贯政策,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在审判中,人民法院设立专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少年法庭,立足准确、适当地对未成年人适用刑罚,在处罚未成年人犯时,务必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凡属初犯、从犯、偶犯的应分别视不同情况给予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对未成年人犯罪,从有利于教育的目的出发应多判缓刑。同时,在审判实践中,要坚持寓教于审,审教结合的方法。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及时疏导、教育、矫治,不仅能使他们正确认识犯罪行为对社会、家庭、自己所造成的危害,知罪、悔罪,而且能引导他们走上人生道路的正常轨道,为预防重新犯罪,达到减少犯罪的目的,司法部门要与工、青、妇、宣传、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对违法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广泛取得地区性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公民的理解和积极参与,从而建立广泛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体系,采取广泛的社会性措施,消除少年犯罪的原因,减少少年犯罪的机会,对重新回到社会的失足者,不冷漠不歧视,安排就业,给予生活出

路,热情关心他们。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和改造方面,我国可借鉴国外的一些有关社区服务的处罚方式。如美国,对于罪行较轻的、初次涉足犯罪的少年,使其成为被告,让其亲身体会违法后尊严的丧失,从而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使其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其行为后果的严重性,可及时矫正其不良行为,可通过社区服务作为处罚,这种处罚方式对犯罪的少年不实任何形式禁闭,而是把他们放在社区内一种正常的生活环境下服役,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在服役的同时,可以照常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生活,从而没有那种被关在监狱的自卑感,同时,培养社会责任感,从而他们恢复正常的人格,给未成年人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预防和消除未成年人犯罪,使未成年人真正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加强社会综合治理

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治理和预防,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进行综合治理。国家应大力整顿音像制品、报刊市场,强化对黄色书刊、音像制品、淫秽图片等文化毒品的查禁工作,要严禁这类文化毒品的进口、出版、销售和出租,另外也要对某些文化作品中可能对未成年人的心灵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有所限制,规定网吧经营人员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予以监督,不准未成年人在上网时点击有不健康内容的网站或玩不健康的游戏;禁止电台、电视台等公众媒体播放对未成年人身心有害的节目;媒体在制作新闻时,应以事实为根据,不搞有偿新闻,应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国家突出贡献的人身上或真人真事上,舆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旗帜鲜明,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分析真善美和假恶丑。

总之,我们应当关注未成年人,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全社会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处于困境中的未成年人一定能得到有效保护,我们应该继续关注,热情帮助,切实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避免未成年人犯罪,为和协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资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五篇: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一、班会目标

1.明确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危害,让青少年远离违法犯罪。

2、让每一个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二、实施过程

1.问题导入

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现状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从2000年到2012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在平均以14.18%的速度逐年上升。这些数据无不证明,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正在日益加重,另外出现频率最多的犯罪案件依次为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聚众斗欧、故意杀人等等。“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语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句写于110年前的名言寄望中国青少年进取、创新、有所作为,它激荡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青少年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国家希望之所在,那么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如何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案例分析

案例

(一)哥们义气型

每个人都有美好幸福的童年,曲哲(化名)也曾有过美好的理想。当鲜艳的红领巾戴在他胸前的时候,慈祥的父母脸上也曾露出满意的笑容。但他已偏离了人生轨迹,16岁就掉进了罪恶的深渊。当冰冷的手铐铐住他的双手,当高墙电网隔断了他和亲人的团聚,他方猛醒。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曲哲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里。父母对他很宠爱,家庭充满温馨。小学时,曲哲聪明好学,读书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且先后在班里担任了组长、班长、学习委员。小学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市重点中学录取。曲哲沉浸在父母、同学和老师的赞扬声中。在沾沾自喜的同时,他变得狂妄自大起来。思想开始滑坡,渐渐地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并学会了抽烟、喝酒,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在家里他再也听不进父母的良言相劝,在学校更听不进老师的谆谆教诲。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仍对曲哲抱着极大的希望。为了使他与那些所谓的“朋友”断绝来往,妈妈把曲哲送到省会的一所医学院学医,希望他能够脱离原来的不良朋友,重新赶上去。曲哲似乎明白了父母的一片苦心,暗下决心,再不象以前那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考试中他以全班前十名的好成绩告别了这一学期。

暑假开始了,一年未见的“铁哥们”陈风找到了他,俩人聊起一年来的“新鲜事”。陈风提起自己与女朋友方欣因种种原因发生了矛盾,关系不断恶化。陈风越说越气,甚至要求曲哲帮他出口恶气,将方欣教训一下。曲哲为了哥们义气便答应帮忙。第二天,他们约好时间,把方欣骗到一间没人住的小破屋内。到了那里,方欣感觉到有点不对劲,拔腿要走。陈风追上去将她摔倒在地,俩人便在地上扭打起来。曲哲吓得茫然不知所措,像一个木头人一样一动不动。此时陈风瞪着发红的眼睛,气急败坏地冲他喊:“哥们儿快点”,曲哲身不由己地跑了过去,不顾方欣苦苦哀求,残忍的将其杀害了。一个无辜少女就这样惨死在他们的手中„„

这个材料给你的感悟是什么?

案例

(二)网络诱惑型

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要改正就很难,平时如果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定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

刘某年仅15周岁,原是某中学的学生,2012年的某一天,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进网吧玩了一下,觉得挺好玩,以后就经常到网吧玩,之后一直沉迷于进网吧玩游戏。但父母不给

1钱,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向同学下手诈钱。一天,他在学校操场玩时,看见同学方某,刘某就走上前要方某给他钱,并威胁方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自己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死你,方某很怕,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给,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某手掌,用烟头烫方某,并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某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方某父亲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刘某在接受审判时说道:“我以为只是诈点同学的钱好玩,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刘某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这个材料给你的感悟是什么?

案例

(三)交友不当型

杜某十四岁,成绩一直很好,2012年暑假,他与同学玩时认识了在社会上混的李某等一伙人,他见李某比自己才大两岁,却比自己潇洒得多:李某出手大方,经常带杜到网吧、游戏室等地方玩,他很羡慕李某,于是天天跟着李某玩,但是出去玩必须要有钱,李某口袋中的钱很快就用完了,李某就对杜说:“我们现在没钱玩了,要玩就必须搞钱”,他们一合计杜某决定到一个他认为有钱的同学家去抢钱,杜某带着李某等三人趁同学的父母上班、同学一人在家之时闯入同学家实施抢劫,同时还将该同学打成重伤。公安机关很快就破了案,将李某和杜某等人抓获归案。到了8月26日,杜某坐在牢房里悔恨交加,他痛哭道:“今天是开学的日子,我多么想背着书包去上学呀!当时我只是想到好玩,我没想到我的行为是犯法的,我后悔呀!”但是法律是无情的,谁触犯了它就要受到处罚。

这个材料给你的感悟是什么?

案例

(四)口角冲动型

2013年5月,某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和石羊塘派出所联手出击快速反应,侦破一起现行命案,抓获犯罪嫌疑人阳勇华(男,1996年7月生,在校学生,17岁),使这起因小纠纷引发的在校学生互相斗殴命案成功告破。

5月26日中午,石羊塘镇某学校学生贺军吃完中饭后,返回教室,走到三楼板梯时,不经意的将饭盒内一些水泼向楼下,刚好溅在二楼板梯间的阳勇华身上,阳勇华便到三楼找贺军理论,两人发生纠纷,当时被贺军扇了一记耳光,后被贺军同学廖东升(男,1995年12月生,初三年级学生)等人劝开。阳勇华见自己衣服也被弄脏,又吃了眼前亏,心里忿忿不平。

当天晚上8时许,第二节晚自习下课,阳勇华刚好碰见贺军,他用饭盒盛了一盒水泼在贺军身上,以报白天之仇。贺军也不是省油的灯,于是两人又开始打斗起来,后被围观的学生劝开。当晚9时许,第三节晚自习下课时,贺军纠集同班同学廖东升等6人在学校操场处等待阳勇华,准备好好教训他。当廖东升发现阳勇华过来时,便冲过去,将想逃跑的阳勇华抓住,其他几人冲过来将阳勇华围住,对阳勇华拳打脚踢。阳勇华被打得蹲在地上。这时,突然一声惨叫,廖东升倒在地上,口吐白沫,胸部出血,已经死亡。经法医鉴定,死者廖东升系被锐器刺中心脏死亡。犯罪嫌疑人阳勇华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9年。

这个材料给你的感悟是什么?

3.总结升华

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会造成对国家、社会、被害人及其家人的危害,也会造成对自己和家人的危害,代价往往是极其沉重的。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青少年违法犯罪会改写自己的人生,埋葬自己的前途,自己付出的代价是最为沉重的。很多时候违法犯罪离我们并不遥远。作为青少年,要牢记一句古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4.联系实际

“哥们义气”、“口角之争”、“交友不当”、“网络诱惑”一个个惨痛的教训令人深省,在我们的周围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呢?你有没有过类似的错误呢?从他们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三、拓展延伸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分析

据调查,发现32%的中小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原因归纳如下:

l、好奇心理的驱使

青少年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的天性。本应成为求知欲望的资本,促使成才的心理保障,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有时对好坏良莠缺乏全面正确的判断,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随心所欲,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2、盲从意识的作祟

在一些团伙共同犯罪案件中,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根本没有完全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不知道所犯罪行的严重性,面只是盲目跟随其他成员做事,人云亦云,并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

3、爱慕虚荣的攀比

近年来,由于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一些青少年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爱慕虚荣的种子。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梦想一夜暴富,不劳而获,这些都极大地助长了贪污受贿的心理,一旦瞅准机会,他们就会不择手段地侵犯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4、逆反心理的促使

从生理角度讲,青少年时期是逆反心理最强烈的时期。对一些家长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腐朽思想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歧视差等生的做法,许多青少年都“不堪忍受”,有的甚至产生了强烈的对立情绪,严重时甚至会采取暴力手段进行反抗。

5、蓄意报复的躁动

蓄意报复是青少年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的主要动机之一。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状态不稳定,控制力不强,容易冲动,当遇到别人的挑衅时,往往表现得格外烦躁,缺乏理性思考。对于挑衅和伤害总想着要“讨个说法”的心理,决不肯轻易放过别人,总想着只有一报还~报,心理才平衡,才“不吃亏”,这些造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频率的提高。

6、寻求刺激的诱惑

现代的青少年,生活的主旋律基本上都是家庭、学校和食堂三点一线。一方面由于极少接触外界的生活,使得他们的心理及其空虚,总想这点刺激来增加自己生活的乐趣;令一方面由于一些腐朽的精神文化产品的腐蚀和诱导,一部分青少年对物质和精神生活有着畸形的追求,喜欢寻求一些所谓的刺激,甚至超越了法律和道德的范畴。极大的诱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因素。

从上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来看,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都在他们心灵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映。因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一方面是要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另~方面,还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以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彻底根除滋生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土壤。

希望卧龙学子每个人都有高远的志向,文明的道德修养,明辨是非美丑的能力,在校做

个优秀的中学生,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

四、教师寄语

同学们,这些案例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一定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只有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仅仅是一步之遥,如果让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必然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实施每一个行为时,一定要冷静思考,想想是不是违法?若违法即止步。法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护神。

同学们,聪明的人不是不犯错误,而是不犯大错误。要想不犯大错误,就要学会自我保护,学会拒绝。

最后,请同学们记住几句话:恶习伤害你,品德扶正你,法律规范你;父母养育你,老师教导你,国家关怀你。路在脚下,成长进步,关键要靠你自己去努力。

下载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之我见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之我见近年来,世界各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愈来愈突出,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据报道,美国每年有5000名以上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呈逐年上升之势;英国也是......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五篇模版)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附《预防违法犯罪“十戒”》 一、法制概述。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立法步伐以超常规的速度加快。......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查报告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牵动着社会稳定、家庭幸福和......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讲课稿

    青少年安全常识预防违法犯罪 什么是安全?简单说就是没危险, 怎样才安全?学习、生活应注意什么? 1、时时有安全意识,从小树立安全第一潜意识 2、注意“走、水、火、电、食、饮、......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讲课稿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讲课稿 法制副校长 佘明 同学们:大家好! 讲课之前,我要向大家先介绍以下三个概念,即“未成年人”“少年”“青少年”。“未成年人”这一概念从法律上说它是......

    2011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汇报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汇报 台儿庄区教育局多年来,区教育局坚持从大局出发,以事业为重,为师生服务,对未来负责的管理理念,扎实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连续多年保持校园违法......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年度报告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年度报告 马坊中学 王连浩 2011.7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是全寄宿制学校共有在校生368人,其中初一95人,初二105人,初三106人,男女比例为1.4:1。我校依据......

    怎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怎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同学们: 为了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我国制定了许多有关保护青少 年成长的法律法规,今天,我要和大家讲的就是《预防未成 年人犯罪法》的有关知识,希望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