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明朝那些事》有感唐晨初一九班专题
读《明朝的的那些事》有感
唐晨
初一九班
“少贫贱兮壮志扬,千军如烈怒弦张!我雄武兮大明强!我雄武兮天下壮!”每当我朗诵这首千古名句的时,心中总是再现了朱元璋豪情满怀的领导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场景。
我在无意之间看到了《明朝那些事》这本书,一下子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这本书第一部是从朱元璋的出生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而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
1328年的一个夜晚,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比如说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而朱元璋也不例外,他出生的时候,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至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然而在朱元璋17岁的时候,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由于粮食经过一层一层的剥削,最后到达老百姓的手里的只剩下谷壳了。朱元璋的的亲人由于饥饿相继死去。复仇的火焰开始在他心底燃烧,如此的痛苦,使他从脆弱到坚强。为了有口饭吃,他决定去当和尚......有一天,他幼年时候的朋友堂课写了一封信给他,让他一起参加,共图富贵。朱元璋此时已经是被逼上了绝路。他忍无可忍了,选择造反。
本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最精彩的莫过于:朱元璋PK陈友谅,谁堪问鼎天下?战太平、太湖大决战,卧榻之侧埋二虎,铲除张士诚,徐达、常遇春登不世名将乘胜逐北破北元......高潮迭起,欲罢不能!
鄱阳湖,决死战!无疑是本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七月二十一日,鄱阳湖战役正式开始。双方在湖上布阵。突然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朱元璋的战船在陈友谅的巨舰前就像是玩具。晚上,徐达与常遇春、廖永忠等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第二天,徐达率领他的舰队开始了突击,把陈友谅的前军打败了,旗开得胜。但是经过陈友谅的一番调整后,击沉朱元璋军的几十条战船,朱元璋军损失惨重,溺水死亡者不计其数。双方回到了僵持状态。陈友谅手下有个叫张定边的大将,再看到出现占据出线僵持状态后,率领三条舰船一刻不停,直接冲向朱元璋旗舰!百万军中取元璋首级!张定边一身是胆,身陷重围,孤军奋战,却越战越勇,锐不可当!士兵们为其勇气所感,无不尽力而战,先后斩杀大将韩成、陈兆先等人,冲出一条血路,一路直奔朱元璋而来。朱元璋眼见张定边战船一路重来,慌了手脚,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船只搁浅了!这时,常遇春拉弓搭箭,一箭正中张定边!第三天的战役开始了,陈友谅居然采用了当年曹操用过的昏招,将船只用铁锁连起来。在不断地败退中,朱元璋采纳了郭兴的建议:火攻。但是一切布置好了,却无法实行:没风。到了下午三点,东北风起!朱元璋随即命令,火船出发!烈火初张照云海,赤壁楼船一扫空。这个结局给了陈友谅一个沉重的打击。
《明朝的那些事》很精彩!历史本身很精彩
家长感言:
非常感谢学校能够组织这次!
第二篇:明朝那些事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济南市白马山小学孙钢
历史书读得不多,《明朝那些事儿》是读过的史书中比较另类的一本。该书语言流畅,时不时调侃一下,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只是书中没有引经据典,也未注明出处,是否完全符合史实,咱也就没法考证了。好在它说的事儿,跟我这些年东鳞西爪地积攒起来的明史都对得上,我也就认为它是真的了。
《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部从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写起,直到永乐帝朱棣登基为止。算是一部朱元璋传和半部朱棣传。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没受过教育,却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员的腐败。做皇帝后,对腐败官员大肆杀戮,却没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败。朱元璋有个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靠着这样的逻辑,天下一点一点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逻辑也被很多人信奉着。朱元璋为了保证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继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许多的安排,夺兵权、杀异己,却无法保证天下从他的继承者手中被夺走。
看来,无论你多么强大、多么精明,你可以将别人的东西巧取豪夺过来,却无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夺走。皇帝如此,官员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强者皆如此。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而历史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书写的,因此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我们以前面对的事枯燥的叙述和总结,根本无法引起我们的阅读欲望。下面是我认为的一些有哲理的话。“我相信我是对的”。
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门。在进行决策时,会有很多人在你耳边提出他们自己的意见,将他们手中的钥匙交给你,让你去选择,但这个游戏最残酷的地方在于:
“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
在战役实施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能抓住这个时机的,即是天才——拿破仑。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手匹敌的时候!每一种主张的背后,都隐藏着某种势力或者利益的群体。如房地产商一定说房价会不停的涨,电信公司一定说自己的收费很便宜一样。而农民的主张只可能是种地或者收租。
张士诚是一个有着坚强的意志的人,他白手起家,最终成就一方霸业。但他的缺点和他的优点一样突出,作为乱世群雄中的一个,他有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却并不明白,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只能是淘汰赛,胜利者只有一个。人生最痛苦的地方不在于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在于知道了结局却无法改变。是的,命运之神其实并不存在,他也不会将什么宝剑和钥匙交给一个乞丐,在那绝望的日子里,并没有人去同情和可怜这个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告诉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他告诉我们,执著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大家应该从朱元璋的话中吸取教训,一般领导提拔你之前总是要打压一下的,所谓磨练就是这样来的,千万不要为此和领导闹意见,否则就真有可能一辈子压制下去了。朱棣过于得意忘形了,他似乎忘记了他当年是怎样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决定战争胜负的并不一定是先进的武器和士兵的数量,而是人的决心和智慧。于是,当年的那个一心为民请命、为国效力的单纯的读书人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跃跃欲试、胸有城府的政客。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也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只不过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罢了,但问题在于,解缙在作出这个选择的时候忘记了一个重要而简单的原则,而正是这个简单的原则断送了他的一生。这条原则就是:不要做你不擅长的事。
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杨士奇,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他为人十分谨慎,别人和他说过的话,他都烂在肚子里,从不轻易发言泄密,他是太子的忠实拥护者,却从不明显表现出来,其城府可见一斑。而杨士奇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其经验大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刚出道时要低调,再低调。经历了那么多的波折和阴谋,自己身边的同伴不是被杀掉,就是被朱高煦整垮,为了自己的信念,杨士奇忍耐了很久,他曾经有很多机会向朱棣揭发朱高煦的不轨行为,但作为一个政治老手,他十分清楚权力斗争就如同剑客比武,一击必杀才是制胜的王道,因为一旦宝剑出鞘,就没有收回的余地。
看过本书之后还有三点心得体会想要多说一下。一是写作形式,二是挖出深醒的道理,三是如何读史。
一、写作形式
“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是这本书的副标题。也是因为好看,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包括不喜欢历史的读者。嬉笑怒骂,风趣、活泼是本书的主要风格,他用了很多时尚元素和流行语汇去描述历史。如书的开篇,“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介绍朱元璋如介绍港台名星一般,学历、出身、座右铭等一应俱全,朱元璋“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无从考究,又入情入理。
掰开揉碎是本书的另一个风格。朱元璋的一生及朱棣靖难都在一本书里,写尽了多少英雄才俊,本应该是浮光掠影,但对某些事又是深入描述。在讲到八股文时,细数有哪八股,明朝科考形式与写作要求,考试名次等内容,通读之后对明朝的科考制度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刻画细腻,如电影画幕展开,一幕幕呈现在你的面前。看过此书的人,大都有一种体会,有时像是在看电影。如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的一场决战,场景叙述不亚于吴宇森拍摄的《赤壁》江战场面。又如蓝玉率兵在大漠追击北元军队时,我们似乎能看到一支沉默的军队,听到风卷起黄沙呼呼吹过。在叙述事件时,适时刻画人物心理历程。人与事交错,情与景交融。鄱阳湖上,朱元璋:“已经不能回头了,和尚不能做了,农民不能做了,甚至乞丐也不行,要么成为九五至尊,要么战败身死!”„„大漠上,蓝玉:“那么继续前进吗?可是敌人在哪里呢,粮食和水也不多了,部队坚持不了几天,十几万人可能就饿死、渴死在这里。”朱元璋的决心和蓝玉的挣扎都跃然纸上。
二、挖出深醒的道理
前面柳传志挖到的“制度管万年”算一个。这里提提其他的吧。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朱元璋的童年是不幸的,亲人先后饿死,去当和尚也被欺负,被分到闹饥荒的淮西和河南地带化斋,做了三年乞丐。正是这被世人讥笑的乞讨生涯,磨练了朱元璋的意志,把他变成一个能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的战士。朱棣也是如此,不像朱标(朱的儿子)、朱允炆(朱的孙子)那样受过正规教育,他没有多少文化,相比其他皇子,从小不被朱元璋重视,和军人在一起。亲人都不能信任,一切都只能依靠自己,这是朱棣的悲哀,也成就了他的军事天才和果敢性格。
认清时局,摆正位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朱元璋的一个重要决策,9个字,反映了他对时局及对自我情况的清晰判断。这个决策起到了锻炼队伍、扩大生产、避开元朝锋芒的作用。战时的决策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决策。书中还有很多事、很多人值得回味。例如:朱文正(朱的侄子)坚守南昌城,抗击陈友谅大军的——顽强意志;鄱阳湖一战,徐达面对强敌,率军突击,视死如归的——勇气;书生铁铉组织残兵败将奋力反击朱棣的——气节和智慧;朱允炆对“敌人”和败将心慈手软的——“仁”;朱棣多少次命悬一线,又转危为安的——神奇;隐约还可以看见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上的——权谋。
三、如何读史
今天交流的副标题——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身临其境,是我读此书的感觉;感同身受,是当年明月的读史心态。历史是枯燥的,至少对大部分人来说是这样。事情罗列,纷繁战争,王权更替,治国理政„„这些过往事情都是“陈芝烂谷、腐朽不堪”。如果是编年体的记事,就更枯燥了。历史是残酷的,试想无数英雄豪杰一身才情,他有很多话想说,但历史书上只给了他一句话,甚至一句话也没有。我们如何去理解他们?读史可以明理增智,如何才能读出如《明朝那些事儿》的这种乐趣来,也许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能帮助我们更接近历史的真相。身临其境,才能明白事态的局促和紧迫;身临其境,才能看清某个历史事件对当时的重
大影响;身临其境,才能洞悉事件的因果关系,才能敏锐地察觉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化„„ 感同身受,才能理解这些历史人物不是故事,他们真实存在过,有血有肉,有妻儿老小;感同身受,才能理解历史人物的悲伤、无助、愤怒、痛苦、挣扎„„此时人物再也不是记事——某人某年生,某年卒,某年做了某事。书中记载:淮河沿岸遭遇百年未遇的严重瘟疫和旱灾,四月初六朱重八(朱元璋)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日记之一。十七岁的朱重八,眼睁睁的看着他的亲人一个一个死去,而他却无能为力。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最后,用唐太宗李世民追思魏征时,说过的一句话作小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009年9月24日
第三篇: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优秀高中生作文展及点评:《明朝那些情》
2014年05月05日14:19 新浪教育 微博 我有话说(1人参与)收藏本文
写在前面的话
读书与作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读书可以开阔眼界,积累素材;可以丰富思想,提升境界;可以借鉴方法,学习表达。所以,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期编选的作文,均取材于学生自己的阅读。这几篇作文,不但表达了作者对所读作品的感悟,而且联系现实生活表达了自己的认识。这些作文的可贵之处,是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如何从读书中获取写作的素材,汲取思想的营养。多读书,才能写出好作文,即是编选本期作文的主题。当然,精于立意,巧于构思,善于表达,也是这些作文共同值得学习的地方。(刘宇新)
作品:
明朝那些情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高一年级 鲁一鹤
读过《明朝那些事》以后,我赞叹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但是读过后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金戈铁马,八百里分麾下炙的豪气;不是尔虞我诈,朝廷上明争暗战的钩心斗角,而是一段段沉寂了千年的情谊。那情谊,有爱情,亲情,爱国情。有的因为权力而渐渐消逝,有的情谊却亘古不变。
看多了《甄嬛传》,便以为后宫只有无尽的虚伪与争宠,没有一份真正的爱情,然而我错了。深宫中自有真情!朱元璋与马皇后那一份真情,患难与共,别人不可替代。朱元璋被囚,是马皇后每天将热饼放在胸口送到牢中,胸口被烫出无数伤痕。而朱元璋一代硬汉在马皇后逝去时也流下无尽泪水。几十年,即使朱元璋当上皇帝,也未曾抛弃马皇后,依旧与普通夫妻一般。这份情,真切浓厚。朱祁镇与钱皇后那份爱更为震撼。朱祁镇被俘,无人去管他的安危,唯有她卖尽家当,只求他平安归来,而他在敌军中能活下来,日日站在土坡上,向南迎风眺望,无论刮风下雨,日晒风吹,只因她一句“我等你回来”。
在那深宫中自有一分真情,不要让虚伪掩盖了爱情、真情的光芒。
如果说爱情是两颗陌生的心相互吸引而以身相许、白头偕老的最美好最刻骨铭心的真情,那么血浓于水的亲情就更真挚,更深切,更永久的了。然而当亲情碰上权力,在这里却完全变了!帝王无情,因为无数的人盯着那个位置,一旦你从这个位置上下去,你面临的便不是沦为庶民这么简单了。朱棣、朱允文,一对叔侄反目成仇,叔叔将侄子打下皇位。侄子隐姓埋名20年,天天害怕被抓,叔叔担惊受怕20年,夜夜辗转反侧,一切都因为权力。朱高炽、朱瞻基一对父子,子弑其父。父子原本是世上最为信任的人,却因权力阴阳两隔,而这操控手是儿子。朱祁镇、朱祈钰一对兄弟,弟夺兄位,囚禁其兄数十载,一切源于权力。这样真的好么?为了权力便不顾浓浓血缘之情?我想他们没有人希望有这样的结局,只叹一句:奈何生在帝王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用这诗句来描述你吧——于谦,书中我最敬佩的人。你为人清白磊落,两袖清风,身居高位却不贪一分一毫,在被人诬陷抄家时家徒四壁,竟抄不出任何东西。我敬你,还因为你有一颗赤子爱国心。土木堡之战,明朝20万精兵全部战死,只留下一座空城。当时的大明朝,皇上被俘,国内无兵,也先带领的蒙军正欲攻下北京,重建元朝。是你,在士气低落时,用自己一介书生的力量鼓舞士气!是你,利用余下的二线士兵打败敌军的数万精兵!是你,在战争打响之际立下军令:临阵,将不顾兵先退者,立斩!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而在一个月之前你还是一个儒雅书生,是什么让你变为一个军事家?除了知识,就是那一腔爱国之情了吧!在战中,你立下只可出城不可入城的军令,你要与大明共生死。
就是这炙热的爱国情支撑着你,让你最终在北京保卫战中画上了精彩的一笔!
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爱国情,他们都让人感叹,这叹中有羡慕,有叹惜,有敬佩。明朝那些情,说不完,道不尽„„
点评:
视角独特,感慨浓烈。
《明朝那些事》,可谓是反映明朝的百科全书,而作者却仿书名以“明朝那些情”为题,专注于“情”,视角独特、醒目且吸引人。再看作者如何写“情”。一是选材典型,细节传情;二是运用手法,叙抒结合。如写爱情,马皇后烫出“无数伤痕”,朱元璋流下“无尽泪水”;钱皇后卖尽家当“只求他平安归来”,朱祁镇风雨眺望只因她一句“我等你回来”。细节历历在目,令人“震撼”,而又与《甄嬛传》的争宠与虚伪对比,更突出了爱情之坚贞和作者感慨之深沉。再如写亲情,三对人物“当亲情碰上权力”冷酷相残,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句,再重叹一句:“奈何生在帝王家!”又如写爱国情,对“最崇敬的人”于谦,一连串的“是你”排比句,把自己的感慨推到顶点。明朝那些情,让人感叹,有羡慕,有叹惜,有敬佩„„读书贵在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这篇读后感既读懂文本,又读出自我,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融入了自己浓烈的感慨。
第四篇: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明朝的皇帝,虽然在当年明月的笔下变得比较可爱了,但和历朝历代相比,还是比较差劲的。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几乎被赶尽杀绝。汉高祖刘邦虽然也诛杀功臣,但和朱元璋比起来,应该算是小巫见大巫了。成祖永乐皇帝朱棣,残忍暴戾,也是草菅人命,杀人如麻,还动不动下令将人犯“拖出去着狗子吃了”,或者下令将女犯轮奸,简直就是心理变态。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这两个算是不错,因此有所谓“仁宣之制”。可惜仁宗在位只有一年,宣宗在位也只有十年,况且宣宗还喜欢斗蟋蟀,被称为“促织天子”。接下来,英宗朱祁镇,就开始出问题了。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做了俘虏,搞了复辟,杀了忠臣于谦,而是开了宦官专政的先例,为大明朝留下无穷后患。英宗的儿子——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宠信太监,迷恋佛道,热衷于房中术,朝政颇为秽乱。《正说明朝十六帝》一书总结为三句话:一个贵妃(万娘娘)、两个宦官(汪直、梁芳)、三桩弊政(西厂、皇庄、传奉官)。不过,宪宗的儿子——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却是难得的明君,被认为可以和汉文帝、宋仁宗相提并论。可惜天不佑大明,这个最温良恭谦的皇帝确有一个最任性顽皮的儿子——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堪称“亘古第一顽主”。而且正是因为他的荒唐胡闹,害得孝宗这一系断子绝孙,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和奸臣严嵩才得以粉墨登场。
以后是一代不如一代。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唯一的爱好是女人,最大的优点是无能。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酒色财气,醉生梦死,最
擅长的是耍赖和罢朝。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在位只有一个月,惹出的案子倒有三个: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此即所谓“明末三案”。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其实是个文盲,在位七年,玩了七年积木,朝政全部交给另一个文盲——太监魏忠贤。等到他的弟弟来收拾局面时,局面其实已不可收拾,只好亡国。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勤勉,但刚愎自用、嫉贤妒能、刻薄吝啬,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诛杀袁崇焕。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居然搜出皇帝库存3000万两,而崇祯却不肯拿出100万两给吴三桂做军费,亡国就成了必然。
明朝的皇帝虽然多混账,但因为有比较多的贤臣支撑,才能维持两百多年的历史。如果说唐朝的灭亡是因为后宫秽乱、藩镇割据、太监掌权,宋朝的灭亡是因为太过文弱、奸臣当道,那么明朝的灭亡除了皇帝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要归咎于党争了,东林党、楚党、阉党争来争去的结果是汉族江山的覆灭。且不说清朝取代明朝是先进还是倒退,不管是李自成当皇帝还是皇太极称帝,明朝最终还是灭亡了,其中的教训应该值得我们现在的当权者借鉴,不是有权利就可以胡作非为。
第五篇: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终于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冥冥之中好像也若有所思,但到底收获了什么,很难说,却也很好说。毕竟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似乎也看透了宦海的沉浮,事态的炎良,以奴才自居的人却总能奴役别人,以小人为偶像的人却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不能流芳百世,但毕竟能一臭万年。有些人死了,可他还活着,这是他们的最终追求,他们数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虽然不怎么光彩,但在大众那里很有口碑,要是哪一位仁兄不小心提到了他的名字,必定会让人们恨得牙根痒痒,真想穿越时空去给他几个嘴巴子,以解自己当年杀父之仇,虐母只恨,(说不定这位仁兄的祖宗当年被这群王八蛋给害过,或许是偷了他们家的柴火,或者说有一天见面没有打招呼)总之这对他来说就是深仇大恨,虽然不是什么家仇国恨,但这位仁兄也一定十分有志气,此仇不报非君子(到现在还敢打着君子的称号,真是大言不惭,佩服,佩服,真样的功力没有几十年的功夫能够炼成那是相当的胡扯,而且这武功还是祖传的,代代相传从来都是传男不传女,正因为这个美好传统我们中国历史上很少出现能祸国殃民的名女,即使有也只是像陈圆圆,柳诗诗这种人)能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洗礼,依然在人们心中永垂不朽得人很多,但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人民造福,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而流芳百世的人则少之又少,那些为了他人利益而不惜自己生命坚持到底的人简直是极品中的极品,见到这样的人大家一定要看好,千万别让他跑了。但林子大了鸟自然就多了,什么百灵,什么麻雀,什么猫头鹰,就连蝙蝠,天牛之类的也敢在历史的舞台上跑龙套,只跑跑龙套也就算了,可是毕竟有太多的人不是好鸟,明明自己不是这块料却偏要抢主教的戏,这一抢不要紧,竟然亡了一个时代,这还不算还要连累几百年后的人们去努力研究他,说是揭开历史的真相,说白了就是吃饱了撑的,非要在酒足饭饱只后去时光何的那岸去遛遛弯这一溜不要紧竟然还揭开了沉睡几百年的历史真相实在是难得。什么张居正也好什么崇祯也罢,他们都只是历史的过客,当然我们也是,但毕竟我们还能风光地站在这个舞台上有事没事后两嗓子算是清清嗓子,没准被那个大老板看上了还能够挣一些外快。对于这些舞台后面的过气明星我们有资本也有胆量评价(当年他们再牛那也只是当年现在是老子的时代,他们算哪根葱)就是一些胆小的(像我这样的)也也敢扯着喉咙大喊几声——我扬起钢鞭把你打。毕竟人都已经死了,他们还能从坟里爬出来怎地?但对于历史我们骂上两嗓子虽然能够解一时口快而且还没有后顾之忧,但这毕竟都是小儿科,那大儿可是什么呢?这个为题问的好,要是在学校申请一个专利没准还能获得一个诺贝尔问题奖,或是奥斯卡最佳组编奖,毕竟能想出这个问题的人都不是普通人,而是最最普通的人,借这个机会也好让大家发发财,有财大家发吗?毕竟都是穷哥们,都不容易,能拉一把就拉一把。
可是我的文采毕竟有限,把我有在线的文采投入到无限的为大家找议论中去,估计大家是不敢的,而我是活不成的,那么多板砖,即使都是劣质的三五产品我也得被活埋,再加上无数的口水化作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估计世界上在结实的混凝土也没有这个厉害,而且可以申请一个专利,只靠收取专利费度日子就能够过上三室一厅的超小康生活而且还不打折扣,白花花的银子再那里摆着,不花白不花,没准还能搞一辆汽车开开,瞧我多威风!这东西用于建防空估计连原子弹都打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