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阅读指导课的十种形式
外阅读指导课的十种形式
1.指导式。这种课型的主要对象是中低年级的学生,目的是扶着学生走上独立阅读的道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2.推荐式。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3.复述式。可有两种做法:一是学生共同独立地阅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儿童读物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的内容。一是在各自阅读课外读物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的内容。
4.朗读式。就是让学生阅读儿童读物或读某篇文章进行有表情的朗读。
5.游戏式。就是让学生把阅读的故事内容,以不同的游戏形式,形象地再现出来。
6.图画式。就是运用漫画或连环画的形式,再现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精彩的片断。
7.叙述式。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8.交流式。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可以采用交流式的方法。此方式就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9.欣赏式。这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主要形式,通过语言、借助录音、音乐、幻灯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某些片断、章节,或语言的表达等。
10.书评式。就是指导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书刊、文章,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
《木偶奇遇记》阅读指导
江心小学方丽
【设计说明】:
《木偶奇遇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意大利著名童话。文章通过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情节:
匹诺曹的鼻子一说谎就会变长;孩子会因为好吃懒做变成驴子;还有那位永远不放弃对孩子的希望, 有着天蓝色头发的仙女……能让同学们体验到匹诺曹成长的喜怒哀乐,从变化无常的生活中明白了许 多浅显而意义深刻的道理。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老师需要做的是给予适当的引导,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在读书过程中感悟文字的优美,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交流近期来阅读《木偶奇遇记》的感受,检查他们阅读的情况。
2、通过对序言、目录等内容的了解,让学生学会系统的读书的方法。
3、通过交流匹诺曹的成长经历,让学生们明白一些故事中的道理,明白如何选择朋友。
4、激发学生爱读课外书,爱读名著的兴趣。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书是陪伴我们成长的好伙伴。有句话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可见,读一本好书甚至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的聪明。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共同读了一本书——《木偶奇遇记》,同学们一定又很多的收获,就让我们来共同交流读书心得。
二、交流读书方法:
(一)学会从序言等了解书的内容
1、这样一本好书,你是怎样去读的呢?
2、其实,我们有很多的捷径去读完这本书。(扉页、序言、总言、后记等等)
3、阅读这些都是我们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写作特色等最快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去找一找,看一看,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基本情况。
4、课件出示:
①了解了吗?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
②看得真仔细。那这个填空肯定难不倒你们了。
课件出示:《木偶奇遇记》是_______(国家)_______(作者)写的一部童话故事。
主人翁是_______,童话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卡洛·科洛迪,1826年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乡下一个厨师家庭,在教会学校毕业后,开始写作。科洛迪以儿童文学作家闻名于世,他先后写过《小手杖游意大利》《小手杖地理》等童话,他最著名的作品当然是《木偶奇遇记》。木偶匹诺曹的故事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轰动。这部童话出 版以来,受到了各国儿童的喜爱,并多次被拍成动画片和故事片,在世界各国广受欢迎。
内容概要:《木偶奇遇记》是19世纪意大利作家科洛迪留给世人的经典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匹 诺曹的木偶被注入了生命力,在仙女妈妈的关爱下,如何学会诚实、勇敢、不自私,从一个任性、懒 惰、不关心他人、不爱学习、整天只想着玩的木偶,变成一个懂礼貌、爱学习、关心他人的好孩子的 故事,书中主人公木偶匹诺曹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学会从目录了解各章的内容
1、除了序言,我们还可以通过目录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相当于文章 的题目,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咱们一起读一读目录,谁来说说,你的目录中都有哪些内容?
2、这是老师书上的目录,我节选了其中的五章,考考大家,如果我要看小蟋蟀出场的那一章,应该翻到多少页?
三、交流读书内容
1、“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完书后感受都不同。你读完这本书后,印象最深刻的是 什么地方?
2、大家都谈了自己的看法,而我的跟大家有所不同。在我的记忆中,小匹诺曹结交了很多的朋友,大家 回忆回忆有哪些呢?
(蓝头发仙女、小蟋蟀、猛犬阿里多罗、金枪鱼、狐狸、猫、大打出手的同学、“灯芯”等等)
3、谁能看着图片给我们介绍这些朋友?(出示朋友的图片)
4、同学们记忆力真好,那我们来玩个游戏,我说朋友的样子,你能很快猜出他是谁吗?
A.他一看就让人害怕,特别是他那又黑又长的大胡子,遮住了整个前胸和大腿,都可以当围裙用了。---------------食火
B.他们像是一对患难朋友,相互搀扶着,一只瘸了一条腿,一只两眼都瞎了。-
-狐狸和猫
(真聪明,都难不倒你们,再出一个:)
C.他长得又干又瘦,是个细高条儿,活像一盏灯的灯芯。--------“灯芯”
5、“灯芯”可是匹诺曹在学校最要好的朋友,他给匹诺曹带来的礼物可是天下最好的-----玩具国。
大家想不想去?老师也想,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吧!
6、目录派上用场了,能通过目录快速的翻到“灯芯”出场的那一章吗?
7、我们四年级学过“读书作记号”,现在就请你拿出铅笔来做一做记号吧!
8、交流这一章的内容。
9、玩的代价是什么呢?变成了一头蠢驴。像“灯芯”这样的朋友怎么样呢?
10、我们应该结交怎样的朋友呢?老师找到了一些忠告,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名言)
四,课外拓展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给我们很多启示。
读完了这本书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拿出读书卡动笔写一写吧!
第二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十种形式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十种形式
1.指导式。这种课型的主要对象是中低年级的学生,目的是扶着学生走上独立阅读的道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2.推荐式。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3.复述式。可有两种做法:一是学生共同独立地阅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儿童读物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的内容。一是在各自阅读课外读物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的内容。
4.朗读式。就是让学生阅读儿童读物或读某篇文章进行有表情的朗读。
5.游戏式。就是让学生把阅读的故事内容,以不同的游戏形式,形象地再现出来。
6.图画式。就是运用漫画或连环画的形式,再现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精彩的片断。
7.叙述式。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8.交流式。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可以采用交流式的方法。此方式就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9.欣赏式。这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主要形式,通过语言、借助录音、音乐、幻灯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某些片断、章节,或语言的表达等。
10.书评式。就是指导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书刊、文章,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三篇:地理课堂活动设计十种形式
地理课堂活动设计“十”种形式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理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本文谈谈地理课堂活动设计的“十”种形式:
一、我要做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或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分组完成,或师生共同完成,构建学生操作实践的活动情景,以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讲到“中国的地形特点”时,让学生准备好橡皮泥,课堂上根据中国地形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小组制作中国地形模型。这个活动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思维活动的空间与时间。如有的小组先画一张中国轮廓图,后在轮廓图上堆砌模型;有的根据图例,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堆砌不同的海拔高度地形区,立体感强。当然,有的作品虽然做得不准确,但他们都是经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出来的,要首先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再帮他们提出改进的思路,并和他们一起制作。这样,通过课堂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我要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适时采用多种提问方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寻找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学生交流,使学生愉快地发挥情感和意志的作用,上好地理课。如在学习“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时,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和“长江干流剖面图”,设置疑问:假如你是一个水利建设专家,你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长江的哪些河段最合适?请说一说理由。这个问题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三、我要试
在课堂中采用游戏法,让学生亲自试一试,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使学生在玩中学,达到心、智、能统一开发的教学效果。地理教学中的游戏,包括智力游戏和角色游戏活动。如讲到“影响我国的气候”时,组织学生开展智力游戏活动,教师精心制作小游戏课件,课件展示世界地图,图上显示巴马科、上海、雅库茨克的位置,教师提出问题:2月份到以上三地旅游,你将带什么样的衣服去?备选答案有短衣短裤、棉衣棉裤、皮衣皮裤。请学生上台用鼠标拖动备选答案到地图正确的位置上,课件及时给予评价反馈。这种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启迪学生智慧,锻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全面性。
四、我要比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竞赛活动,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竞赛中体会到合作和荣誉。比如,讲到“中国的行政区划”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拼图比赛活动,小组成员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赛前,纷纷记忆中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同学之间主动想点子、出主意,反复练习,尽量做到万无一失,学生的责任心表现的非常强烈。比赛时,气氛非常热烈,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其中。比赛后,再请各小组上台给自己写上一段评语,有的说:我们小组最棒,有的小组给自己画一面红旗奖励自己,落后的小组写上“我们已尽了力,我们不后悔”等。通过这种比赛活动,学生在紧张而又和谐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较好的建立起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空间观念。
五、我要辩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组织辩论会活动,把学生分为正反两组,针对某个地理问题进行探讨和辨别是非真伪,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加深理解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如讲到中国的河流以外流区为主时,课堂上以“保护洞庭环境生态”为题,举行一场辩论会,正方:围湖造田利大于弊;反方:围湖造田弊大于利,让学生进行辩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讲到“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时,分组开展以下辩论活动:正方辩题是,矿产资源存在着枯竭问题;反方辩题是,矿产资源不存在枯竭问题。这样,学生在辩论中,不仅培养了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地理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我要说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如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全班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议一议”中求新知。学生“议一议”时设疑是关键,设计的问题必须要具有针对性、难度适宜,而且要有新鲜感,应是知识上的重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学生思想上的疑点。比如,在讲“世界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题,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如何处理,有三种不同意见:(1)全部保护,禁止砍伐;(2)划分为十片,每年砍一片即1000公顷,砍伐后即时补种,十年使其成材;(3)全砍,以满足需要。你赞成哪种观点,为什么?或者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充分发表不同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人际交流技巧。
七、我要演
“演一演”就是通过多种形式,如朗诵、唱歌、相声、小品、讲故事等,生动地反映地理事物。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那些地理性和思想性强的典型材料,选择主要的角色,指导学生排练,尽量使全部学生都参与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增长知识,培养其创造力和交际能力。如讲到“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差异”时,把“晏子使楚”的古代故事改编成小品,让学生分析“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的原因。让学生表演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歌舞,喜欢武术的同学表演南拳北腿;让学生表演马拉大车、赛龙舟等等。通过这些表演,学生体会到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生活上的差异,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形成这种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印象深刻。
八、我要评
活动性课程强调改革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实施多主体评价,学生也要求积极参与到地理学习评价的角色中来,教师和学生同时成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活动中,学生参与对自己和他人学习成果的评价作为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堂讨论练习、开放性作业、书面报告等多种评价方法下,通过自评、互评、小组平等形式,不仅为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客观性提供依据,而且促使学生本身学习地理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和兴趣。例如,在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了学生小组评价的形式,制定如下评价标准。A等: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与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效果好;B等:能较好参与课堂活动,团结合作,效果还好;C等:遵守课堂纪律,与小组同学相互配合;D等:不能做到以上三点。小组活动完毕后,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大家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记录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中。在评价活动中,需要教师积极加以指导,增强学生自我评价,取去长补短和自我弥补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自我评价的主人,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的结合,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九、我要理
课堂小结是地理课堂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被人忽视的环节。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理一理”活动,是指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这种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入探究,教师也从中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讲到“长江的开发”时,课堂上开展了歌唱长江之歌、话说长江、长江探险、长江探宝、长江防治等几个活动,让学生掌握长江有关的地理知识。最后安排一个环节是“长话短说”活动,要求学生长话短说,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概括,学生七嘴八舌地谈这节课的收获,最后教师利用板书展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纲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
十、我要读
教材中的“阅读”栏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教师指导得法,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使学生从中积累知识,开阔眼界,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指导学生阅读短文“形形色色”,学生可以了解到现代地图发展的新趋势,扩大了知识视野。让学生读“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影响”这篇短文,再完成短文后的填表题,分析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形成原因、影响区域,培养学生从文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的能力,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达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强化地理课堂教学的活动性,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是地理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动口、动脑、动手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使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第四篇:常见的十种志哀形式
常见的十种志哀形式
“志哀”表示哀悼、悼念之情的某种形式。总体来看志哀这种形式比一般的凭悼较正式些。了解志哀常识,对我们以后在类似场合的处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不同,人们对死者志哀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在民葬中,其志哀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就多数国家的大型治丧乃至国葬志哀形式除有吊唁、追悼会、遗体告别和骨灰安放外,还有以下十种形式:
(一)降半旗志哀。一般对国家有卓越贡献的重要人物、党和国家领导人、宗教精神领袖等规格高至国葬的人员去世后,各国多有降半旗志哀的惯例,如我国重 要领导人或友好国家首脑去世后,就有在天安门、新华门、外交部和各驻外使馆以及其他悬挂国旗的重要场所降半旗以示哀悼的做法。
(二)鸣炮志哀。当举行国葬时,许多国家都有鸣炮向死者志哀的规定,但各个国家各个时期以及对不同的领导人,所鸣炮的响数会有所不同。如我国1929年6月1日在南京安葬孙中山先生时,鸣礼炮就多达一零一响。
(三)鸣笛志哀。不少国家的首脑去世后,在举行国葬时,都有火车、轮船、战舰、汽车、工厂等可以产生轰鸣的笛器鸣响三分钟以示志哀的做法。我国1976年9月为毛泽东治葬时就曾鸣笛志哀。
(四)停止娱乐宴会志哀。平常家中死了人,亲朋一定非常悲痛,停止玩乐宴席亦在情理之中。
(五)停止工作志哀。为了表示对死者的怀念,有些国家规定在举行国葬时,局部或全国停止若干时间的工作,在此时间内向死者默哀悼念。在我国安葬孙中山时就有过全国停止工作三分钟的规定。
(六)规定哀悼日志哀。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和怀念之情,有的国家规定从某日至某日为全国哀悼日,时间长短不等。
(七)用蓝色印章志哀。有的国家在举行国葬时,认为官署公文用红色印油是对死者的不尊敬,故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所有官署文件必须用蓝色印章。孙中山先生逝世时,我国就有过官署文件用蓝色印章1月的规定。
(八)迎灵送灵志哀。有的国家在举行国葬时,专门组织有关官员和各界代表进行迎灵和送灵,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我国解放后,虽没有明确规定,但人们出 于对死者的怀念和敬仰,多次出现过自发地迎灵送灵场面,如1976年毛泽东、周恩来去世时就曾出现过大批群众迎灵送灵的景象。
(九)唁电唁函志哀。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当不能亲往志哀时,无论是国与国、单位与单位、亲朋友好之间,都可以采取拍发唁忆、寄发唁函的方法,向死者表示哀悼,向家
属表示慰问。
(十)献送花圈志哀。为了对死者表示哀悼,无论是本埠或外埠,本国或外国,都可以采取请人代购代送或者自购自做自送花圈的方法。
———文章来源:中国清明网
第五篇:十种预习语文指导方法
十种预习语文指导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指导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安华水老师总结了十种旨在指导学法的预习方法:
1.审题法
就是从审清题意入手,去掌握文章的内容和重点。如预习《小青石》一文,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这篇童话故事中有哪几个角色?你喜欢谁,为什么?课文为什么要用“小青石”作题目?这样使他们在自读时就有了正确的思维定向,一开始就能抓住重点,不致于错误地领会文章的内容,并能领会审清题意的作用。
2.拈词法
顾名思义就是对文章里的关键词语进行推敲、咀嚼。如《一夜的工作》中有一组贯穿全文的词语:“劳苦”和“简朴”。这两个关键词从思想内容上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在思路和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全篇的文眼和核心点。拈住了这两个词,就是抓住了这篇文章的文眼,可以获得纲举目张的效果。预习时,要求学生紧紧抓住这两个词,摸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学生可从中感触到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图解法
即以图画的方式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做比较直观的演示,以解剖其纵横联系,突出事物的本质。如《跳水》这一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搞清楚事物和环境是怎样联系的。这种联系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结果怎样?教师可用线条组成阶梯状,形象直观地把文章故事情节发展的层次和由发生到高潮、由高潮到结局的变化展示出来,再让学生按图索骥,熟读课文填要素,这样对于抽象思维尚不发达、长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说,最能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从形象的感知中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弄清事物和环境的联系,学习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
4.类比法
即把阅读过的同类型文章或一组同类文章,拿来做类比分析,使学生的视野跳出一篇文章的范围,在类比分析中举一反三,获得对某方面知识的规律性认识,培养自学能力。例如五年制小语七册的三则寓言:《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指导预习时,就可以采用类比法,以一篇带一组。先以《拔苗助长》为例,揭示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寓言的规律性知识,让学生围绕题眼抓关键语句,弄清为什么要“助”?怎样“助”?“助”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从而了解什么是寓言和寓意。其余二则,学生就能通过类比分析,找到共同点,然后依照第一篇寓言的学习方法,无师自通。
5.实验法
即对常识性的课文,辅以必要的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演示弄懂课文中涉及到的自然科学知识,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例如《捞铁牛》讲的是关于浮力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预习作业就可以采取布置学生做„捞铁牛‟实验的方法,通过水的浮力实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了解怀丙是怎样根据浮力的定理,采取恰当的措施,把铁牛捞起来的。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加强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6.摘录法
就是根据训练的重点,有目的地一边阅读一边把自己所需要的有关内容,分门别类地摘录在一起,进行归纳,以便理解课文,抓住中心。如预习《田寡妇看瓜》时,可指导学生把有关描写田寡妇、秋生、王先生的土地占有情况、生活状况的内容,按土改前后不同时期分别摘录下来。这样学生就能从摘录的内容中很容易看出事物和环境的联系,懂得环境变了,人也变了。
7.提纲法
即运用预习提纲,为学生安排一条理解课文的思路,使学生在提纲的“定向”作用下,独立地进行检查、分析、综合、体会,对课文内容有所领会、有所发现,久而久之,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可以借助课后习题为预习提纲,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第五题)、掌握字词(第四题)的基础上,复习旧知识(第一题抓主要内容),解决新问题(第二题抓中心,第三题抓详写)。
8.激兴法
就是让学生通过游戏、表演、观察活动等喜闻乐见的形式,预先感触情景,对课文有关内容有更直接的领会。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课文,可以预先布置学生担任课文中的角色,在课堂上表演,让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在不知不觉的情和知的渗透中快乐地学习,又在“乐学”的过程中学到学习的方法。
9.导疑法
即抓住教材内在的矛盾,去引导学生发疑问难,逐步使学生自能发疑、辨疑、解疑。如《草船借箭》可抓住诸葛亮对鲁肃说的一段话的矛盾处发疑:诸葛亮为了三天内如期交箭,一方面向鲁肃求援,要借二十只船;另一方面又要鲁肃不要把借船的事告诉周瑜,诸葛亮为何只避周瑜,而不避鲁肃?要从诸葛亮前后矛盾的语言中去剖析周、鲁为人的不同,了解诸葛亮的知己知彼、料事如神,并从中学会怎样发现事物的矛盾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10.避读法
即指导学生在自读中除遇到深奥而又是关键的非解决不可的问题外,对一般不影响课文的次要问题,暂时不能解决的可存疑,避而不读,有些属于无关紧要的内容,也可以避开它跳过去,以保证阅读的速度,从而培养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避轻就重的处理能力。如《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件事。前三件事写得很简单,而议花生的情节写得很详细,是课文的重点所在,自读前,就可以给学生提出:“在尝花生的收获节上,父亲出了什么话题让大家讨论?哪些人说了,谁的话是主要的?”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就会把种、收、吃花生这些内容一眼带过,直插议花生这一详写段,很快就能抓住主要内容,从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