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律 长征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品读课文,感悟全诗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指名朗读全诗
二、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
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
(2)交流。(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 板书设计:
20、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乌蒙、金沙
大渡、岷山
第二篇: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七律.长征》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选编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烦人的情怀。《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是四篇课文中唯一的毛泽东原作,又是主题单元开篇之作,担负着重要的作用:一要教会学生理解作品,感受毛主席的诗作风格;二要让学生借这一扇窗口窥见伟人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精神。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平时对中国革命历史有了一定的粗浅理解,对红军长征的故事兴趣较浓。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又加深了了解,对诗歌中表现的泽东和工农红军那种不怕艰难险阻,藐视一切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了一些铺垫。再加上第一课时通过交流资料,理解诗歌的意思,他们已经能初步感受到诗作中所体现的红军那种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他们对红军长征的历史接触不多,了解不透,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对于毛泽东,学生听的较多的是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主席,新中国的缔造者,是他带领工农红军推翻了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但对毛泽东是著名的诗人了解不多。对这一点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好奇心,这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学目标:
1认识“礴、丸、岷”三个生字,会写“丸、崖、岷”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等词语。
2、理解诗歌意思,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意思,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法设计:教学本课,我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红军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图片展示、影片播放和资料介绍等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这段历史的距离,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他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博大胸怀,再通过感情朗读将这种感情传达出来。同时通过谈话启发引导学生想象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用自己的话说说长征是什么,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感情,发展思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方法:朗读法、品读法、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有关长征的影片资料
学生提前查找资料:毛泽东简介、长征背景,长征途中几次重大事件,长征途中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体会红军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指名回答。2.师总结:这种不怕困难、无所畏惧、无比乐观的精神我们从下面诗句中也能感受到。
这这一课我们继续去领略英雄们的豪迈气概。齐读诗歌。(设计意图: 在上节课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已能初步体会到长征的千难万险及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英雄气概,本环节设计得虽然朴实,却能紧承上一节课的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已有知识,调动学生情感,融入特殊的学习氛围,为更好地学文作铺垫。)
二、品词句,想画面,悟诗情:
(一)学习首联
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体会长征的艰难:
师:那么读了这首诗之后,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对长征的感受,你觉得是什么?
生:难、长、险
„„ 师:哪些词说明了长征之难? 生回答:远征
万水千山
师:不错,在那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诗中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红军对待长征的态度,你找到了吗?
(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品味红军的不怕与等闲
师:面对困难红军怕不怕?哪一句说明了这一点?(“红军不怕远征难”)3.如果你们就是不畏艰难的红军战士,面对横在眼前的艰难困苦,你们会怎样回答?
指导朗读:突出“不怕”二字。
4.这句中还有哪个词告诉我们红军不怕艰难?(理解“只等闲”:只是很平常的事)
5.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只是很平常的事?(翻越万水千山)师:那么红军知不知道长征途中会遇到艰难险阻?(知道)明知困难重重,仍然义无反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勇气呀!请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读)
师:纵然是千山万水,哪怕是千难万险,红军战士仍然是等闲视之,勇往直前,这是何等的乐观呀!让我们一起读。(生读)
师:从中你感受到了红军身上的一种什么精神? 生:不怕困难、无所畏惧、无比乐观„„(教师板书)【设计意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充分阅读,为下一步理解诗句奠定基础。】
这种精神在下面的诗句里也能感受得到。
(二)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指明读诗句。
1.你了解五岭和乌蒙吗?请同学们看,这就是弯弯曲曲连绵起伏、长达数千里的五岭,(用简笔画画出“五岭”的直观示意图)这弯弯曲曲连绵起伏的样子可以用诗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逶迤)2.那乌蒙山又是怎么样的呢?(山很高,气势雄伟、险峻)你能不能读好?请你读出五岭的“逶迤”和乌蒙的“磅礴”。
3.师:假如你就是红军队伍中的一员,请你想象一下,要想翻越这样的山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山路崎岖、非常难走。生: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生:饥渴难耐,体力不支。„„
4.品读“腾细浪”和“走泥丸”体会红军的不怕与等闲。师:长征难,难于上青天呀!可是红军战士怕不怕?在他们的眼里,逶迤的五岭就像——(生:腾起的细小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就像——(生:脚下滚过的泥丸),(师用简笔画画出“腾细浪”“走泥丸”)。让我们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红军战士对困难的藐视。生:红军战士很乐观。„„
你发现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回答后是进一步强调:拿什么和什么对比?把什么比做什么?)
师:多么强烈的对比,多么生动的比喻和夸张,“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都极言其大,而“细浪”和“泥丸”又极状其小。一方面,从实际形象上看,五岭、乌蒙这些大山确实是逶迤磅礴的,但另一方面,从红军的革命豪情来想象这些大山,却只不过是细浪粼粼,泥丸滚动罢了。愈写山形之大就愈见“万水千山”的“远征”之难,愈写看来之小就愈见红军战士“不怕”和“等闲”视之的程度,对一切困难的藐视。
从这鲜明的对比中,我们充分感受到毛泽东和工农红军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和勇气。让我们带着这种豪情再来读读这句诗。(齐读)
同时,这还是一句对偶句子,你看看„„ 指名说说对偶、比喻、对比修辞手法的诗句。
(设计意图: 诗歌朗读,重在读出感情,读出精神。这一设计,及帮助学生感悟到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单能力,激发了他们对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的敬仰之情。)
师:这正是“巍巍青山何所惧,崇山峻岭任我游”呀,巍峨的高山已然翻过,这白浪滔天的大河又岂在话下,谁来读这一句。
(三)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这句话的哪一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红军渡过金沙江为什么会感到“暖”?
师:是呀,金沙江波涛汹涌,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直插云霄。渡过这样的一条江,红军战士怎么还会感到温暖呢?
生:因为当时正值夏天,气温较高。生:因为红军战士„„渡江得到了当地农民的帮助,所以心里感到温暖。
师:有谁知道红军巧夺金沙江的故事?给大家讲讲。
生:(介绍巧渡金沙江的故事)没有浪费一颗子弹,没有一个士兵受伤,心里非常高兴,所以感到温暖。
师:是呀,不费一枪一炮,不损一兵一卒,没有想到困难重重的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所以红军战士感到——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
师:从这个暖字当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让我们一起读,读出这种乐观。生齐读。
“大渡桥横铁索寒”
1)观看视频片段,体会“寒”:
师:很快红军战士来到了天险大渡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恶战。(播放《飞夺泸定桥》片段)
师:(出示带有画面的诗句:大渡桥横铁索寒)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诗,此刻你对“寒”字有了哪些更深的理解?
生:大渡河地势险要,河面宽300多米,泸定桥的13根铁链寒光闪闪,看了让人心寒。(请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这场战斗非常激烈,在战斗中死伤了很多红军战士,使红军战士心里非常难受,所以感到心寒。(请你读出这种心寒来)生:这场战斗是红军和国民党反动派打仗,而国民党也是中国人,却对红军战士赶尽杀绝,令人心里感到非常寒冷。
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感受。生齐读
师: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两场战斗、两种心情,这亦一寒一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两种不同的感受。
生齐读:金沙水拍云崖暖(高兴地),大渡桥横铁索寒(沉重地)
【设计意图:
对“暖”和“寒”的理解及其意境的体会,是学生比较难把握的,所以在学习这两行诗句时,通过借助相关资料,让学生对具体的事件、环境有了深入了解后,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以及对红军战士情感的体会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小组合作,学习尾联
1.师过渡:如果说翻越五岭,走过乌蒙,是红军征服大自然的喜悦,那么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则是红军战胜敌人的豪情。学习至此,你能总结出我们在学习诗句时的一些方法吗?
(学生总结:1.读。2.抓重点字词理解。3.说自己的体会。4.有感情的朗读。)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找到了一把适合自己学习的钥匙。老师帮大家整理了一下,看(出示学习方法指导出示学习方法:1.反复读诗句。2.通过抓重点字词想象画面,3.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4.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请同学们用我们总结的学习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最后两句诗。教师巡视,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4.师:你抓住了哪些词体会到红军战士翻过岷山后的喜悦之情?(生汇报)
(师:“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欣喜,这份欢悦。(生读诗)
师:红军战士“喜”的是什么呢? 生:„„
此时此刻,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位怎样的毛泽东?又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情景?(生回答)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胜利后喜悦。(生齐读)
三、拓展延伸,写出感受:
师: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难道红军仅仅是翻越了这样几座山,跨过这样几条河吗?谁能用查阅到的资料回答这个问题?
生:不是。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共翻越了18座高山,24条大河„„ 师:这么多的高山和大河,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万水千山)18座高山留下了红军战士无所无惧的足迹,24条大河记载了英雄们英勇豪迈的气概。除了诗中所说的自然界的困难之外,红军在长征的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生补充:1.数十万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2.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干扰,尤其是李德、博古的纸上谈兵似的瞎指挥。3.张国焘的分裂中央的错误行为。4.缺衣少食,少药。5.雪山草地等恶劣地形的阻挠。)
师:万水千山不仅仅指自然条件带来的困难,还泛指所有的困难。在长征中,天上每日有几十架敌机侦查、轰炸,地上有几十万的大军围追堵截。这些,在毛泽东的的这首诗中有没有提到?(只字未提)面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只有百战百胜一代伟人才可具有如此博大的胸怀!只有胸怀天下、总揽全局三军统帅才有的气魄!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毫不畏惧,乐观面对。它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意精神。(板书)让我们听听毛泽东主席自己对长征的评价(播放电视剧《长征》片段)
师:多么广阔的胸襟!多么豪迈的气概!只有具有这样革命豪情的伟人才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诗篇!在毛泽东主席的心中,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那么在你的心中,长征是什么?请拿出你的纸和笔,写下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书写,教师指导,然后交流: 生:长征是一首诗„„ 生:长征是一幅画„„ 生:长征是一段历史„„ 生:长征是一种精神„„ „„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对长征精神一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集体诵读既是感情的一种宣泄,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总结全诗,升华主题:
1.师总结:85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神却在世代相传。气壮山河的长征,永远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功垂千秋的红军,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最后让我们齐背这首诗。
2.布置作业:
(1)写下学习《长征》后的感受。
(2)读读毛泽东的其它诗词,感受伟人的风采。
板书设计:
远征难
不怕
万水千山
等闲
无所畏惧五岭
细浪
乌蒙
泥丸
金沙江
暖
乐观主义 大渡河
寒 过岷山
尽开颜
第三篇: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简单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桥小学 崔艳玲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准备:
1、五岭山脉、乌蒙山、金沙江、泸定桥、长征路线图等图片;
2、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
3、巧渡金沙江,红军爬雪山等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毛泽东诗词。题目是---生读《七律.长征》。老师今天把这首诗的作者的扮演者给大家请来了,请同学们跟随他来回忆这首诗。学生倾听诗朗诵。
(设计意图:课前通过音乐将学生带入到学习诗歌的情景中,直接导入,既创设了情景,也节省了时间。)
二、学习诗歌,品悟诗情
1、师:回忆了这首诗,我们知道这首诗是围绕着哪两句话写的?生回答。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提问: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了什么?(红军长征的艰难)
(设计意图:找中心句,教给学生阅读文本的基本方法。利用长征路线图及其简介重现历史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切实感受到了长征之难。)
2、有多难呢,请同学们看一组数字,幻灯片出示,点名读,提问:现在你能说说长征难在哪里了吗?点名回答,师相机指导,从诗中找关键词并指导朗读,读出路程的遥远与艰难。
3、面对如此多的困难,红军害怕了吗?你是从哪些词语知道的?生答,师随机板书:不怕难,只等闲。师问:“等闲”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事是平常的小事?(吃饭穿衣......)而红军把什么当成平常的小事?这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红军战士?点名回答,并带着感受读,重点指导读好“不怕”与“只等闲”。
4、过渡:那么诗中写道“千山”的代表有哪些?你是从哪两句是知道的?出示配图幻灯片: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名说说对这两句的理解。出示五岭图片,你看到了怎样的五岭山脉,生答(山势起伏,曲折蜿蜒......)生带着感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指导读好“逶迤”。
② 出示乌蒙山的图片,师问:你看到了怎样的乌蒙山(陡峭,气势磅礴......),生带着感受读“乌蒙磅礴走泥丸”,指导读好“磅礴”。
师: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生答,这让你感受到什么?生回答并带着感受读,重点指导读出“腾细浪,走泥丸”。
总结:面对险山,红军只有一句话----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过渡:跨越了千山,红军还要面对的是万水。那么诗中万水的代表又是那些呢,你是从哪两句诗知道的?出示句子: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生齐读诗句,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名说说对这两句的理解(2)出示金沙江的图片,师质疑这么高耸入云的悬崖,看了就叫人胆寒,作者为什么说云崖暖?想知道吗?出示幻灯片,点名读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提问:此时你怎么理解“暖”字?(红军战士喜悦的心情)带着你的理解读这句诗。
师过渡:巧渡金沙江是智取,那大渡河却是一场恶战
(1)(出示课件:铁索桥静止画面)师介绍,这就是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也叫泸定桥,在红军到达前敌人已经把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冰冷的铁索,还要面对敌人疯狂的扫射,红军该怎样过桥呢,你们想看看吗?播放飞夺泸定桥的视频片段。
(2)感受:看了这场战斗,你对“寒”字怎么理解?(胆战心惊、寒冷、心痛„„)读出感受
(3)引导朗读: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分男女朗读)(4)师总结:面对恶水,红军战士还是那句话.......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过渡:如果说五岭难翻,乌蒙难越,那么雪山就是鬼门关。
6、出示诗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出示图,大家看,这就是终年积雪的岷山,海拔有4000多米。展开你的想像,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1:我会觉得很冷。生2:雪山上很滑,很不好走。
生3:雪山上还会有雪崩,非常危险。生4:山上很冷,可能会被冻死。„„
是呀,在茫茫的雪山之上,每走一步都是那么艰难。由于粮食衣物缺乏,由于天气太冷,无数战士永远地长眠于雪山之巅。(2)出示最高的红军墓图片及介绍,点名读。
(3)师总结:面对牺牲,面对死亡,红军战士依然是那句话: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师:征服了这死亡之巅,红军战士的心情会怎样?诗中哪些字词可以体会到?(喜、开颜)
“更喜指什么”(翻过了岷山)还指什么?(翻过了岷山,红军长征就胜利了,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5)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出示图片,生读——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
7、英勇乐观的红军战士可敬可爱,让我们带着敬佩的心情齐读全诗,四名同学分别带着四种不同的感受分别读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中心问题切入,巧妙地将学生陌生的时代背景、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飞度泸定桥的视频片段,诗中设计图片等情况穿插在教学中,深入理解“暖”“寒”等关键字,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诗的理解降低了难度,很好得突破了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亲身感受那种艰难险阻,也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怀和红军战士的英勇乐观的精神。
这首诗我都是采用一联一联的教法让学生去体会,因此到最后应该有一个感情的回归,去完完整整地体会整首诗的思想。这时让学生配乐朗诵,有助于升华长征感情、了解毛主席诗歌豪迈的特点。最后再集体朗读全诗,烘托气氛,提升情感。)
三、总结全诗,感受诗人情怀
引导:长征虽难,作者却以轻松的笔调写出了红军战士的万般豪情壮志。这样的史诗,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出示组图提示学生。指名背,齐背。
四、拓展阅读
长征途中,毛泽东留下了很多豪迈的诗篇。幻灯片出示《忆秦娥 娄山关》、《清平乐 六盘山》、《菩萨蛮 大柏地》,点名朗读,师相机指导。拓展阅读其他诗词《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采桑子 重阳》、《六言诗 致彭德怀同志》、《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的外延有多大,那么语文的外延就应该有多大。拓展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引导学生将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阅读联系起来,养成课外学习、研究的好习惯。这样就可以拓宽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学习语文。)
五、总结
师总结:长征是壮举,长征是奇迹,长征时史诗,伟大的长征离我们渐渐遥远,但我们却不能忘却这段历史,我们应让长征精神与我们同行,你们愿意吗?那就让我们以最激情的朗诵来表达我们的决心。全体起立一起配乐朗诵《七律.长征》。
板书设计 :
25七律.长征 毛泽东
不怕难 只等闲 英勇 乐观
第四篇:《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市屯溪大位小学张海燕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路线图,初步感受长征的艰辛。
2、初步感知课题“七律”是诗的格式,明白七律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的特点,简单介绍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抓住关键词“不怕”、“等闲”、“逶迤”、“磅礴”“腾”、“走”、“暖“、”寒“、”喜“等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英勇无谓的气概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4、通过范读和引读,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英勇无谓的气概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子课本、课件
学生准备:读过至少一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释题导入。
1、当年毛泽东亲自率领红军长征,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已经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历经的千山万水,千难万险,感慨万千,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板书:七律·长征)
2、齐读课题。明白什么是七律吗?
【设计意图:激情导入,把学生带入情境。“七律”对学生来说并不熟悉,这个知识点需不需要传授,很多老师觉得困惑。作为高年段学生,要与中学接轨,一定的讲述是必要的,但不必过深,可以让学生有个大概的印象。】
(二)、初读感知,简介背景。
1、播放范读录音,学生自由试读后,全体齐读。
2、出示长征路线图,介绍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长征路线的介绍让学生初步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
(三)、抓住首联,探究学习,感受英勇无畏的气概和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1)、红军长征爬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诗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千山万水)
(2)、红军长征途中不知吃了多少苦,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你们知道那些呢?(3)、这历史上从没有过的长征,毛主席用了一个什么字概括?(难)(4)、红军对于这些困难是什么态度?(不怕)不怕到一种什么程度?(等闲)(5)、从“不怕”和“只等闲”中你能感受到什么?(6)、指导朗读:(英勇豪迈、坚定自信)
(四)、带入情境,品析分述句。(3—6句)
1、学习颔联3、4句。
(1)、出示课件:“逶迤的五岭”并结合画面理解“逶迤”。(2)、出示课件:“磅礴的乌蒙山”并结合画面理解“磅礴”。
(3)、这一对句子都是写山,逶迤写出了山势之长,磅礴写出了山巅高而险峻。在红军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呢,理解“腾”、“走”,出示对比课件让学生用“成了”的句式练习说话,体会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指导朗读这两句。
【设计意图:高年段对语言表达形式的揣摩至关重要,要品其义、悟其神。通过强烈的视觉冲突,让学生悟出一切在红军眼里都稀松平常的,从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习颈联5、6句。
(1)、出示课件:金沙江图片及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文字,学生自读后谈感受,体会云崖暖——心里暖。(“暖”写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愉悦心情。)
教师指导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2)、课件播放:飞夺泸定桥片段,自谈感受,体会“铁索寒“——”心里寒“。教师引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教师小结:一“暖“一”寒“,一”喜“一”悲“,真难忘呀!想到这难忘的一幕一幕,想到英勇的红军战士,只有一句诗回荡在诗人的脑海中,这正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设计意图:进口重点词“暖“、”寒“,通过情境、体验等有效手段,尤其是通过情境语言的引读层层推进情感,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突破教学难点。】
(五)、学习尾联7、8句。
1、(配乐,出示雪山背景)导语:你们看,山陡路滑,红军战士踩着冰面艰难前行,有的滑到后再也没有起来,但红军战士依然奋勇前进,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呢?
2、教师指点:过了岷山,长征胜利在望了。
3、指导朗读: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欢快、喜悦)
(六)、总结全诗,全体感情朗读全诗,播放长征歌曲。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收集毛泽东诗词。
六、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远征难万水千山英勇无畏 千难万险乐观向上
第五篇:七律 长征 第一课时
七律 长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教具准备:
中国地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2、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2.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3.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五、布置作业。1.朗读这首诗。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