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一、说教材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的名篇,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晚辈马生的一篇临别赠言,在文中,作者叙述了自己早年求学的艰难和勤奋苦读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勤奋刻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其“勤学苦读”的教育意义不言而喻,尤其是九年级的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更是极具现实针对性,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情感价值观的渗透点。此外我还注意到这篇文章所涉及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量比较大,而且难易程度适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解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再看一下新课标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浅易的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基于此,在教学时,我决定采用“读、点、译、议、引”教学模式。第一课时:立足于“读”和“点”;第二课时重在“译、议和引”。据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归纳和积累常见文言词汇的用法;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线性归纳文章的能力;
4、学习古人立志成才,勤奋苦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初始能力;归纳和积累常见文言词汇的用法
难点:培养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线性归纳文章的能力。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运用朗读法、分组比赛法、讨论点拔法等教学方法。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情境,扎实积累文言词汇。
三、说学法。
本课的学习要以读为主,按“读、点、译、议、引”的模式理解内容,领悟主旨。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初始能力;
2、归纳积累部分文言词汇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
难点: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关于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吗?(学生回答)板书: :“囊萤映雪”(说的是车胤、孙康。他们很爱读书,家里很穷。车胤就捉萤火虫放入袋子里,晚上读书用;孙康冬天在雪地里,借着月光读书。)“悬梁刺股”,(悬梁是说孙敬,发奋读书为了少睡觉,就把头发绑到房梁上;刺骨是说苏秦,读书时常睡觉,就用锥子扎大腿。),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课本中也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题),看一看明代大学问家宋濂是如何刻苦读书的。
二、朗读: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男生、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对比朗读;读完之后,分别再请一名男生和女生交叉式点评;
3、教师正音点拨字义:
嗜(shì):喜欢,特殊的爱好。逾(yú):越过、超过。俟(sì):等待。
衾(qīn):被子。烨(yè):光彩照耀。叱咄(chìduō):训斥,呵责。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媵(yìnɡ)人:原指陪送出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服役的人。
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日再食(sì):吃饭。
4、跟随录音朗读;
5、男生和女生比赛式朗读;
三、点拨: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下面请同学们关注以上文言词汇,注意它们的意义和用法:(用幻灯片出示题目,讨论后用另一组幻灯片明确。)以: 以衾拥覆(用,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
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 / 拿,把,介词)
无从致书以观(来,连词)
请: 战则请从 请让我俯身倾耳以请 请教
再: 一而再,再而三 第二次
日再食 两次
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忧
无冻馁之患 忧患
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助词)
走送之(代词,指借的书)
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不译)
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其: 门人弟子填其室(代词,代乡之先达)
缊袍敝衣处其间(代词,代太学生)
而: 足肤皲裂而不知(表转折)
久而乃和(顺承连词)
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日再食 食:通“饲”,给饭吃
古今异义: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 热水今: 菜汤
走送之 走:古: 跑今: 行走
尝趋百里 趋:古:快步走 今: 趋势
或遇其叱咄 或:古:有时今: 或者
卒获有所闻 卒:古: 最终 今: 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借今:假期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请大家课后及时巩固复习。
五、作业:翻译并背诵全文。
第二篇:《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课,本单元入选的古诗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优秀篇章。无论是写景、寓理,还是抒情无一不表现出古代贤人的意趣和志向。
本课是作者的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的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其学有所成。教师应引导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认识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感悟当今中学生应怎样尊师重教、刻苦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古文言文基础知识,以及我们的教学理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积累文言文词语。
2、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4、熟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好学精神与求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
1、翻译、理解、背诵课文,学习作者执著的求学精神。
2、学习文章对比手法。
教学难点 :
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与求学态度。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的习惯。从这些方面出发,我们选择了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自学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从教师方面来说,主要是选择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的教法。从学生的方面来看,首先是要学会自主学习。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上的思考、回答。这些都要求每个学生能独立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任务。其次是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法。对于疑难问题或者是开放性问题,要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去解决。
三、说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古代劝学名言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三)整体感知课文。本文写法上的特点是对比论证,第1、2两段内容层层相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见解。第2自然段可分为5层,前4层从四个方面与第1段相对照,第5层从对照之中得出结论。第1层“凛稍之供”,“葛裘之遗”“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緼袍敝衣”;第2层“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深山巨谷”;第3层“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未有稍降辞色”;第4层“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第5层结论:在艰难困苦中,尚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如不能有所精,有所成,不是智力低下,而是用心不专。
文章第3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为了进一步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向学。
(四)、总结、扩展
课文通过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求,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二段。
四、说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宋
第三篇: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送》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送》是作者给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期学有所成。本课除了重要文言词语需要积累学习外,更以作者勤苦求学的意志,成为激励学生发奋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少吃苦的经历、意志的磨练和勤奋的态度,很有必要利用教材积极的教育意义,对学生进行刻苦勤奋,好学上进的教育。另外,学生通过对《马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明白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学习本篇文章,一是继续引导学生诵读和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思想基础。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②领悟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把握写作目的,领会手作用。
2、过程方法目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诵读,合作探究,把握课文主旨。
3、情感态度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基于对教材及学清的分析,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汇,领悟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而把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作为难点。
这篇文章拟用3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领悟“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写法作用。第三课时复习巩固,拓展延伸。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教法和学法: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读写结合”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开展不同形式的朗读、探究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
六、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
以古代劝学名言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课件,了解作者,读准生字词。(提问形式)
2、诵读,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学生听读摹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节奏、揣摩语气及情感。小组合作,尝试性美读。
教师随意抽一名学生朗读,师生合作评议。全班齐读。
(这一环节安排一系列的朗读活动,是想引导学生与文本反复对话,整体感知全文,进而背诵课文。)
3、参看课文注解,自己边读句子边翻译。
同桌互动,你读我译,我说你听,互相补充。
教师强调文中重点字词句,要求学生解释或翻译。学生有疑义的或有错误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师生合作解决。
要求学生就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在文中寻找归纳整理,以此为手段,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突出重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默读方法。
4、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自学讨论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讲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读书求学的经历)、2、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读书求学经历的特点,可以用哪个词?(艰)、3、“艰”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作者是怎样解决这些矛盾的呢?
5、作者为什么能够这么做?(你认为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或者方法?)
6、理解宋濂故事的时代意义。请学生说一说:从宋濂求学的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迪?要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来谈。(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并在古今学习环境的对比中,感受幸福、学会珍惜,进一步明确立志勤学对于一个人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意义。)
(四)点拨诱思:
1、文章中有多处对比,请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分析。
(设置此题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送东阳马生序》老师版
贫困是一位良师,苦难乃一所名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业精于勤荒于嬉。良好的读书条件并非人皆具备。期望马生能珍惜年华,精心向学,终能成为吾国之栋梁之才。比较一下,看看哪一篇的劝勉效果更好。并说说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因为作者不是以长者身份自居板着面孔讲道理,而是用夹叙夹议的手法,通过叙述自己年轻时代求学的故事,让晚辈从中领悟道理,这种现身说法、寓理于事的写法,极大增强了本文的感染力。)
(五)展示质疑:
设置本环节,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学会质疑,达到自学钻研文本的目的。
(六)总结检测
其实,要想做成一件事,都会遇到重重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拾级而上的过程,每上一个台阶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虽然苦,但只要心中有追求,就会有乐的相伴,最终会学有所成。这也是我对在座各位同学的期望和勉励!
中考链接题做检测
(七)拓展延伸:
与袁枚的《黄生借书说》进行比较阅读。内容上来说都在劝勉人们(此指黄生)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向,有决心,不利的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养成不求进步的恶习,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好好学习。手法上来说本文也是现身说法并多处运用对比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去阐明事理。
设置本题是希望学生体会研读文本来体验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掌握字词能顺畅的翻译课文。
2、如果你是马君则,看到这篇语重心长的劝勉之词,你有什么感想?谈谈你的感受。写篇300字左右的随笔。
“新课标”指出:“应着重培育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题是进一步加强能力强的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评价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实行小组加分奖励制。
八、教学反思: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注重教给学生学会课前先预习课文,根据课下注释通晓文中大意。把不懂的问题找出来,模糊的地方划出来。
在教学环节的把握上、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应再扣得细一些。作为文言文的教学,学生容易厌学。
另外,每讲一节课要不断进行总结检测。要求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但始终围绕当堂课的教学任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目的。有些问题须讨论解决,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不能一味分组讨论,使学生的活动太留于形式。同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思考问题的空间,一个是问题空间,重要的一个是思考空间、时间的掌握要合理。
在课堂小结中,要多样化,不能让老师唱独角戏,让学动起来。
通过这一节课,我觉得这课重在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字、词疏通把握文意,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感受到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也懂得了怎样追求幸福。另外一篇课文教完不等于我的任务全部完成了。也不等于同学都懂或没有什么大问题了。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出乎意料的,超出了教学设计的范围,说明了同学的思维有时超越了我们的要求、教材的范围,因此更应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火花。
第四篇:《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姚滩学校 胡赵平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送东阳马生序》,下面我将从六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此文是作者给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期学有所成。本课除了重要文言词语需要积累学习外,更以作者勤苦求学的意志,成为激励学生发奋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好教材。
学生通过对《马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明白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学习本篇文章,一想继续引导学生诵读和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想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思想基础。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再结合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1、知识能力目标:
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②领悟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写法作用。
2、过程方法目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诵读,合作探究,把握课文主旨。
3、情感态度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二、学生情况分析、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课时安排。
1、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少吃苦的经历、意志的磨练和勤奋的态度,很有必要利用教材积极的教育意义,对学生进行刻苦勤奋,好学上进的教育。另外,他们在一年多的古文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本文除个别难懂的字句外,大部分都能理解,但对作者生活经历及其感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精心指导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基于这点考虑,再结合前面对教材的分析,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汇,领悟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而把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作为难点。
2、这篇文章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领悟“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写法作用。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读写结合”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四边对话”“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是我上这篇课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朗读、探究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也是我这一教学设计的亮点。为了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明晰的学习模式,展示导学的索引问题,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默读方法。
4、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流程
㈠谈话导入:古今中外,家境贫寒,但是勤奋好学,终成大器的人屡见不鲜,同学们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今天我们也来结识这样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克服艰难困苦、自强不息,成为明代大学士的。
(导语设置的问题非常简单,学生容易跃跃欲试,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学习课文的热情。)
㈡、出示课件,了解作者,读准生字词。㈢、诵读,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学生听读摹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节奏、揣摩语气及情感。
2、小组合作,尝试性美读。
3、教师随意抽一名学生朗读,师生合作评议。
4、全班齐读。
(这一环节安排一系列的朗读活动,是想引导学生与文本反复对话,整体感知全文,进而背诵课文。)
㈣、合作,疏通文意
1、参看课文注解,自己边读句子边翻译。
2、同桌互动,你读我译,我说你听,互相补充。
3、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文中重点字词句,要求学生解释或翻译。学生有疑义的或有错误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师生合作解决。
4、要求学生就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在文中寻找归纳整理,以此为手段,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突出重点。㈤、变换角色,领会文意
1、假如你就是文中的“藏书者”、“先达”、“同舍生”,试以“我所交往的宋濂”为话题说一段话,有创意地翻译课文,感知文意。(用第一人称来叙述。)
2、假如你就是“宋濂”,请归纳你求学历程中遇到哪些方面的艰难困苦,并说明你是怎样面对和解决的。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变换角色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创意的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既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为下面的品读人物,理解主旨作铺垫。)
㈥、品读,读懂人物,突出重点。
用圈点批注法,划出描写作者借书难、求师难、求学路途艰辛和生活条件艰难的语句,好好地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作者是个怎样的人?然后用句式说话:从
中,我读出了一个
的宋濂。
(设计这一环节,是想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学习重点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品读人物,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意志,在师生对话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思考作者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动力所在,理解作者的苦乐观。)
㈦、探究,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写法作用。
围绕课文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设计一段正面劝勉马生勤奋学习的话,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并学习“现身说法以及对比手法的作用和好处,也更感悟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㈧作业设计:作者家贫嗜学,乐而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想一想,并将它写下来。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并形成正确的见解,用以指导学习生活实践,突破难点。)
六、板书主要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手法来设计,力求直观、简洁,突出本文知识要点。
第五篇:送东阳马生序
《 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4、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5、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一、课文导读
《送东阳马生序》通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苦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太学生求学之易进行比较,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刻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太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努力,与客观的学习条件关系不大。在我们的学习中,要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同时要珍惜现有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努力学习。
二、文化积累
【作者在线】
宋濂:(1310—1381),字,号
,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宋濂、刘基、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送东阳马生序》 等。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 提举,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重庆奉节县)。
【背景投射】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四部从刊》本)。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作者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有所成就。
【学点整合】
1、生字注音
嗜()学 砚()硕()师 叱()咄()俟()忻()箧()
曳()屣()
皲()裂
媵()人
衾()被()绮绣
臭()烨()然
缊()袍
耄()老 谬(称
廪()
裘()葛()之遗()
谒()撰()贽()僵劲()
2、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
(3)日在食(“食”通)
(4)与之辨论(“辨”通)
3、古今异义
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
今义为)
走送之。(走:古义为
今义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
今:
;
假:古义,今义)
益慕圣贤之道(益:古义:
今义:)
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
今义为)
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
今义:)
未尝稍降辞色(色:古义:
今义:)
余立侍左右(左右:古义:
今义:)
或遇其叱咄(或:古义:
今义:)
卒获有所闻(卒:古义:
今义:)
穷冬烈风(穷:古义为
今义为)
寓逆旅(逆:古义为
今义为)
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为
今义指)
日再食(再:古义为
今义为)
右备容臭(xiù)(臭:古义:
今义:(chòu))
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
今义:)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
今义:)
三、阅读思考
1、默读课文
2、结合注释翻译
【重点语句翻译】
1、余幼时即嗜学。
2、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6、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再次读课文,合作探究
问题一:开篇点出文言的句子是哪句?
问题二:文中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例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
问题三:文中将自己的学习条件与学习态度、自己的生活条件与同舍生的条件、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自己的求学态度进行比较,请你作简要分析。
问题四:就全文来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谈自己刻苦学习的经历的?
四、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