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心灵的歌唱

时间:2019-05-13 14:2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朗读是心灵的歌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朗读是心灵的歌唱》。

第一篇:朗读是心灵的歌唱

朗读是心灵的歌唱

----观王文娟老师执教《祖父的园子》有感

2014年7月24日至7月26日,我有幸赴河南省参加了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第二届年会暨课题中期培训研讨会。本次年会以“遵循教学规律,讲究教学艺术,践行少教多学,提高教学效率”为主题。培训期间我们认真聆听了多名资深教育专家所作的精彩报告,观摩了第三届“教育艺术杯”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让我充分领略了来自全国各地优秀老师的不同风采,深刻感受到课改之风让教育的花园百花争艳,竞相绽放的大好局面。

其中,来自陕西省汉中师范附属小学的教师王文娟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让我印象最深,也让我受益颇多。这堂课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重视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变化,读出自己的理解;二是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改精神,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少教多学”理念。

这堂课最明显的特色就是以不同形式的朗读贯穿始终,通过朗读体现作者内心的快乐,从教学设计来看一共安排了五个环节的朗读,每一环节都独具匠心:一快速浏览,这就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这里老师倡议学生一目十行地扩大信息量;二默读体会,这里重在让学生潜心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三是感情朗读,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入情入境地朗读,通过变换音调、变化语速、变化停顿,读出祖孙二人浓厚的亲情与无与伦比的快乐;四跳读文段,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既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又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多维达成。

其中最精彩的环节当属感情朗读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让一名学生和她一起读,老师读描写祖父的句子,学生读描写萧红的句子,老师先示范“祖父戴一顶大草帽”,声音浑厚有力,惟妙惟肖,而且在断句上也同读绕口令一样,极富跳跃性。学生收到了老师朗读时音调、情绪的感染,用极其稚嫩可爱的声音读出了“我戴一顶小草帽”。老师又读“祖父栽花”,“花”字着重读,学生也自然而然的读出了重音。这样师生之间一唱一和,一老一少,读的抑扬顿挫,绘声绘色。课堂仿佛在唱着一支欢乐的歌,气氛异常活跃。接着,老师又让学生通过男女生赛读,同桌两人互读的方式朗读,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情不自禁的融入了萧红所描述的祖孙二人其乐融融的画面,仿佛自己就是童年的萧红,老师是慈祥的祖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从他们心中唱出一支快乐的歌曲,徜徉在自由自在的园子中。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在全体参与的活动中,学生对课文的核心部分产生了深刻理解,不止是内容的理解,还有对快乐的体验,把文字变成画面,让整堂课激扬着生命的活力。从学生兴奋的表情和参与的活跃程度就可以看出,这堂课对他们的影响将是长久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点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学生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把握文章的脉搏,感受文意、文情和文境。”而现在我们很多语文老师包括我自己,在导入课文之后,让学生匆匆读过一遍课文就开始抛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多的是学生浮于表面的议论和教师的解读分析,很少有学生动情的朗读之声,以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朗读。

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朗读是用声音传达作品内蕴丰富的情感活动,汉字的音韵和谐之美。字里行间的那种无法言说的力量,都需要声音去传递,去强化。作为语文老师,应努力贯彻新课标的精神,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汉字的音韵美,感受语言的声律美,体味语句的情感美,领悟文章的意境美,从而唤起他们敏锐的语感和丰富的想象。文章要达到“美读”的境界,应侧重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美、自然美和人物形象美,感悟文章的内涵与韵味。

这堂课的第二个特点是落实了“以学为主,少教多学”的理念。以学为主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使学生的学成为课堂上的核心事件,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少教多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当然,适当的讲解和指导也是必要的。少教不等于不教,关键是教在学生需要的时机。如在品析文章质朴的语言时,王老师提出问题“萧红是如何用朴实的语言将这种快乐、自由传递给我们?”一名学生回答“真实的内心”,教师予以肯定,并补充“真实的情境”,随即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内心歌唱出来的”,让学生明白要写出好的作品,必须抒

发真情实感。最后老师出示资料,并用低沉的音调读到“萧红18岁的时候,祖父去世了”同学们也陷入了悲伤的情绪,当老师让他们再次读“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时,同学们的声音也情不自禁地降低了,同作者一起怀念着祖父。这样的少教是一种精致,老师适时补充,随文点拨,通过老师的“少教”将学生的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冲动和表露于外的活动,让学生多一些自主体验的机会,将学生引向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的境界。

通过观摩本节课,我明白原来语文课可以上得如此灵动,如此快乐。如果我们也能深入践行“少教多学”的理念,让课堂上多些朗朗读书声,多些心灵的歌唱,让学生能动口动心动脑地读,读出文章之道,文章之情,文章之妙,走出那些高耗低效的教学误区,那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能充满灵动的旋律。

第二篇:美好的诗歌是心灵的歌唱

美好的诗歌是心灵的歌唱

——品味黄亚洲的《重庆十五吟(外一篇)》

毛大成

难忘的2005年秋天,是我这个文坛边缘的业余评论者特别难忘的金秋季节。

种种巧合,自然地让我与黄亚洲发生了意外的文字交往,获得了文坛名家的三次赠书。

始终处于文坛边缘的我,所写文章《走读新重庆 独特写辉煌 ——读“中国著名作家笔下的重庆”》终于能够获得公开在2006年1月19日重庆日报《两江潮》发表,看似与此无关,其实密切相关。2005年秋天,重庆召开“亚太市长”峰会,我关注中国著名作家被邀重庆采写助兴,在《作家视野》11月号发表《重庆文坛的精彩创新——“中国著名作家看重庆”成果感言》。市委宣传部长推荐,今年1月19日重庆日报《两江潮》发了:“走读新重庆独特写辉煌——读《中国著名作家笔下的重庆》”。有缘与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黄亚洲书信结为牛兄弟。亚洲没架子,是我们同在《重外通讯》上文章,我又放言评论亚洲寄送的诗集《磕磕绊绊经纬线》、《父亲,父亲》等,各有自己的牛气牛劲。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亚洲作品的启发鼓舞,自然就没有我全面评论“中国著名作家笔下的重庆”的文章而且顺利面 世的可能。那是因为我可能想都不会去想的问题了。敢想敢干,才能成功呀。

关于访渝期间的黄亚洲的部分作品,去年11月我发表在重庆作协内刊《作家视野》上的《重庆文坛的精彩创新——“中国著名作家看重庆”成果感言》中就曾语焉不详地说到过。

发表较早的张者的《喜欢重庆的二十个理由》、余德庄的《重庆咏叹——献给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黄亚洲的《重庆十章》(注:最早见于重庆日报的仅仅只有十章)等,激情与理性的深刻结合,现实与历史的自然交汇,抒情与哲理的高度统一,水乳交融,光彩照人。真是无比生动地写出了一般重庆人的心中有,笔下无,堪称杰出。比如黄亚洲的《重庆》就十分突出:整个一座山脉都凿满窗洞/密密麻麻/有敦煌之形/越是藏匿思想的地方/便越能生长眼睛/哦,重庆//重庆是一支长柄/延安是一支长柄/一把民族的钢钳,曾经咬死了/日本军国主义者最后的野心/„„//重庆的名字喜气洋洋/但是重庆的杠棒和三千年历史/一直在咬牙呻吟/长江一走过重庆就变成三峡/也说明了重庆自古的严峻/重庆坐落在山腰/重庆一向是有高度的/中国近代史的长长纤绳/由重庆绷紧

这是出人意料的重庆赞歌的独特序曲。黄亚洲对重庆历史人物的咏叹,真情动人,甚至卓然震憾人们的心灵。比如《写在张自忠将军墓园》,没有悲叹,没有悲伤,更有鼓舞人心鼓舞后代的神来之笔:一个英雄倒下去了/两面党旗举了起来//蒋中正和毛泽东的笔/同时流下眼泪//„„他在战前写下的绝笔书/应当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重要辅导教材//九月份,墓园青青/蜂拥的孩子们要我们签名/因为躺在墓里的那一位/已经不能举笔

特别让我震撼的还是他咏叹《江津,陈独秀乡间的客寓》,痛苦的历史追思,深邃的未来发问,形象深刻的批判精神,暗示着重庆人对中国历史的奉献,巨大而且不朽。时间能够证明一切,历史人物的功绩和光辉,终将不可磨灭。全诗充盈着尊敬和遗憾的思想感情,表现出强烈的的期待:“思想不是物质的东西/供作思想的营养,有时候/就是时间”。„„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力量在其后半,特别是末节,读之特别启动与鼓舞我们的心灵:„„这个世界已有越来越多的旗帜/在等待旗杆/城堡的基石,纹丝不动/山的脚下/是长江不死的波澜/遗体可以抬走/思想没有晚年。

现在看来,十分厚重的历史感和深刻的反思感,非常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期待感——应该是《红岩》2005年增刊《中国著名作家笔下的重庆》里的《重庆十五吟(外一篇)》根本的特色。自然也是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特色。可以说是新闻故事和历史反思与现实生活的水乳交融的高度统一的心灵咏叹。特别促进我感到醒悟的是,我最近看到的央视“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十分客观历史故事性报道,平静公正地强调说明了陈独秀和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这是真实的回归,是科学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正确的客观报道,是运用历史事实进行历史报道。在即将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的时候,这个报道意义非凡。生动而且格外深刻地应征了黄亚洲去年关于陈独秀的诗句:“遗体可以抬走/思想没有晚年”。十分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也都不应该忘记。光辉的思想必将永远光辉,所以说尽管人人遗体可以抬走,毕竟人的思想没有晚年,思想永生,革命永存。这应该是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黄亚洲的歌咏是人类思想的声音、人类良心的声音,人类光明的声音。一切伟大人物都是思想没有晚年的。这样的诗歌使我对诗歌艺术有了新的认识,更加认定诗歌反映社会生活的自然和天然的重要性。黄亚洲“无病呻吟”的优秀诗歌帮助我感受到诗歌的一个根本性的重要特征——美好的诗歌是心灵的歌唱。

《重庆十五吟》平静地亮嗓,开宗明义就唱出了我的所爱——“越是藏匿思想的地方/便越能生长眼睛”的绷紧着“中国近代史的长长纤绳”——这样的当代重庆的独特精神——喜气洋洋——如此痛恨战争,保卫和平。特别精彩地歌唱了我们重庆人的顽强意志与开拓心灵。超越升华地表现了我特别珍惜的具有巨大承受力的牛气与牛劲。特别牢固地抓住了我的经常烦燥跳动难安的探索志向与大胆追求之心。自然激发出我无法抑制的真情阅读中认真求索的浓厚兴趣。我想,只有心灵的歌声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受到读者的青睐。

紧接着,一曲《红岩村》,开启我心灵,提升我精神。年轻时候我曾经常常亲身前往参观学习,吸取果敢革命精神,那是因为我上初中就在她的身边,即在当年化龙桥龙隐路重庆老复旦中学读书——如今这里几经变化,最近又由重庆幼儿师范学校演变成为重庆师范大学的基础教育学院。我教中学,还去吸收精神养料,写出短文,在报刊发表。可说总有红岩精神在武装我的思想,鼓舞我的心灵,促进我的 清醒,支持我人生中不断的生存斗争与写作追求。

文学与诗歌都并非简单的文物,更非可有可无的游戏人生的混事玩物。应该是有精神生命的文物。所以,我十分看好黄亚洲诗歌生命的庄重与诗思的尊严。他们诗歌作品不但富有生命活力,而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既是读者精神食粮,本身应该是诗艺的生命鲜花、战斗旗帜,更是诗歌的激光武器或者说人们心灵的神奇的探照灯。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我从来都不赞成只是个人思想感慨的抒发表达,或者只是花前月下的孤芳自赏的咏叹。虽然它显然十分需要有独特的艺术个性,经常创新的艺术特色,特别是诗人自己个人的思想艺术发现。需要各放特殊光彩的百花齐放。

《重庆十五吟》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强烈鲜明的历史感与现实感,无不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拳拳联系,水乳交融;亲切自然,博大精深。应该说,在许多诗人自觉与不自觉脱离或者逃避现实生活与人民群众的令人担忧的情况下,黄亚洲是在运用作品发言,为自从恢复诗歌的庄严和尊严而努力,的确有一种人民诗人的大家风范。不必讳言,我理所当然地为牛兄弟感到自豪。不过,我也想顺便提一提,在准确鲜明生动大前提下,语言上是不是可以进一步简易、精明、形象、鲜活、深刻震憾读者心灵一些。比如“雅舍”和“三峡”的数题、“大足石刻”等篇章,力求更加通俗易懂,如闪电耀眼,似雷鸣惊心。看来,这不是什么过分的苛求吧。更加不能不说的,是不是有的诗句,甚至整个儿的诗节,比如——中国的风,即使吹过黑色的战场/也依旧清新/尽管掺着硝烟的成分/晌午。只要它足够硬实/也能一粒一粒/ 压入枪膛/甚至,打赢半场战争——是否提法欠妥,至少也夸张过头了。因为,显然不应该过于强调精神的影响,更不能单凭主观想象来夸大文学作品的作用。不知诗人以为然否?因为你的诗给我如此强烈的心灵震撼——它简直就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字,充满了艺术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又仿佛灵魂的美酒,常常让人的思想兴奋而陶醉在艺术之中。往往让我觉得你比较熟练地把握了灵活运用情绪的流露、情绪的色彩。显得十分自然。记得法国的大诗人雨果十分认真地说过:“诗只应该有一个模范,那就是自然。”看来,对此你真正有确切的了解与深厚的功夫。你的许多诗歌都印证了郭沫若《怎样运用文学的语言》强调的观点:“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

我大半生从事教育工作,出生在江津,虽然退休多年,如今仍可在耕耘中感受快乐的一头傻老牛。古人云:“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所以,我格外感觉亲切地喜欢黄亚洲诗里的如下发现:

我们的党史专家们 也已经把许多章节删去 以便让腾出的空白

与白绸的颜色,保持一种关系

现在想来

思想真的不是物质的东西 供作思想的营养,有时候 就是时间 „„

这个世界已有越来越多的旗帜 在等候旗杆 城堡的基石,在风中 纹丝不动

山脚下,也始终是 长江不死的波澜

遗体可以抬走 思想没有晚年

这首历史感受特别深刻的特别抒情诗歌,也许应该是《重庆十五吟》中最为耀眼的大亮度的大亮点。从他的两部重要作品《开天辟地》和《日出东方》,我们知道诗人相当善于描绘历史的真实和真实的历史,能够科学地拨乱反正。事实上,陈独秀的中国历史地位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的地位同样不可否定与剥夺。简直就是人们天天都能觉得的“长江不死的波澜” ——遗体可以掩埋,思想光辉如日月一样永远存在——“遗体可以抬走/思想没有晚年”就是这个真理的诗意表达。我总是觉得诗人的《写在张自忠将军墓地》也有同样认识价值与历史教育的特殊重要意义。

开端的两节四句,简直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史的巨大象征和历史简装的特别生动的突出的见证:一个英雄倒了下去/两面党旗举了起来 //蒋中正和毛泽东的笔/同时流下眼泪——或者应该说,这里诗人所咏叹的就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历史的经验。历史的事实,历史的启发,历史的提示,历史的昭示,历史的必然,应该说伟大的民族虽然暂时出现的内部分歧,——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足以震憾天下华人的平凡之中不动声色的神来之笔的“同时流下眼泪”,难道不是民族感情的必然而促成的吗?无限丰富的时间的营养,完全可以治疗民族内部分歧与矛盾的这个复杂的疾病,治好这个综合性疾病。可以想象,这样的诗歌具有多么深刻巨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和给予勤奋的人们多少重要思想的启发作用。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也应该是此诗的深刻的重要题旨。这对于处理一台湾问题自然也有积极意义。张自忠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虽然他现在“已经不能举笔”了。形象大于思维,这里给予读者的启示,应该是武装灵魂而且长久深远的。

所谓的“另一篇”,在平常里发现美好,学生里看见未来,平静中表现激动,简约中体现深刻,其实就是一组散文诗《重庆五章》。诗人在这里重点歌颂的是重庆的新生事物,特别是直辖以后的重庆朝气蓬勃的崭新美好,勇往直前的亮丽花朵。文笔也显得更加舒展优美,更加轻灵自由。第一章《重庆轻轨》,诗人深切咏叹自己的新鲜感受说:“不是轻轨在飞行,是重庆在飞行。重庆在飞行的时候,一根精神而又精致的腰带随之飞行。”他的真诚恳切的诗情画语,如此动人,是由于发自诗人心灵:“在轻微的隆隆声中,让我们衷心祝福古代巴国的首府以及一个年轻的共和国直辖市,在每一天每一刻,穿云破雾,以可观的速度。”因为在有前面的几节,尤其是叙议结合的第五节具体感受作实际的铺垫,就使读者不能不从内心佩服诗人的特殊敏感的准确盛情了。看吧——“好客的主人在我们访问重庆的第一天,就抽出山城的腰带给我们看,这不能不说明重庆人对新近落成的重庆轻轨的喜爱。我们从车窗俯视,看见大群的房顶在脚下缓慢旋转,恍惚中大有飞机降落或起飞的感觉。这一刹那的感觉,已经注定我们要把重庆与飞行的概念,永恒地连结在一起。”

以人为本,我觉得顶尖上的应该是亚洲即兴写于学校的《重庆外语学校,一群花朵》这一章。2005年第三期(总第30期)《重外通讯》在卷首语最早刊登。它让我眼睛一亮,心灵震撼。当即激发我全情阅读,反复品味以后写成两文。《语言的震撼 花朵的震撼》紧接着也刊登在2005年第四期《重外通讯》的卷首语。另一篇《语言的震撼从哪里来?——探索重庆外国语学校的大语文学习》也在同期刊印。可见,至少《重庆外语学校,一群花朵》在学校的影响多么良好。因为这《花朵》,不仅仅有真诚的赞美,殷切的希望,热情的祝愿,而且应该是大语文学习的崭新材料,更是语言的震撼,文约义丰的震撼;花朵的震撼,前程远大的花朵的震撼。青春的美好亮丽,青春的创造热力,青春的朝气蓬勃,青春的勇往直前,自然使诗人看见了,感觉到,触摸着具有无限潜在力量的学生们火热的心,燃烧的热情,勇敢的探索和冷静的思考所焕发出来的创新学习。顺理成章的文章结尾:“国家的栋梁,以及世界的栋梁,有一部分将出自这里。这或许是没有疑问的。所有栋梁的童年,都是花朵。”就不仅仅是诗人自己 真诚思想与情感的升华,而且更是合乎社会生活辩证法的必然结论。诗歌是特殊品种的“诗不是慢,而是更慢”的心灵文章。诚如杜甫咏叹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黄亚洲的诗歌是浪漫而现实的诗歌,他在《杜甫之心》的头尾分别强调写道:“哼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吊车和卷扬机,把我们居住的城市/非常诗意地/吊装成杜甫之心” ——“事情为什么会搞成这样/双方都不清楚,也许/有一种比房子更重要的思想/没有进入诗歌”。(引自黄亚洲诗集《父亲,父亲》,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61页和62页)其深刻的意义显然直接表明了当代人民群众迫切的现实希望和重要诉求。

我想,这是不是我们的黄亚洲在酸楚地认真呼唤杜甫式的人民诗歌心灵情结的当代回归。显然,他从心灵里爆发出来的重要新作《重庆十五吟》就是这种努力。也是一个展示他自己的,人民诗歌心灵情结的生动证明,更是他为人民歌唱的美好诗歌的可喜成果。

简短地说吧,十分熟悉社会发展进步规律与当代的社会生活辩证法的黄亚洲完全是一个人民心灵的歌唱者,人民思想感情的抒情者,人民心愿的代言人。篇幅关系,暂且点到为止。

我们有理由对黄亚洲的诗歌创作创新充满更大更多的期待。特别是期待他更好,更出色地为人民唱响心灵的战斗诗歌,更多鼓舞人心的美好诗歌。

2006年6月27日初稿

通邮:400015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15信箱 毛大成 电话:023—63876106 60754795

第三篇:什么是朗读

有关朗读知识的讲座

一、朗读的定义及重要性?

1、朗读的定义:朗读是朗诵别人的作品,因此在读的时候,朗读者必须尊重作者的原味。依据内容的段落、词句所包含的主旨与情感,原原本本的运用语言的技巧,以优美的节奏,高、低、轻、重、强、弱、快、慢的音调,把原作品词句的意态、语气,生动的表现出来,进而产生赏心共识或与作者共鸣的感受。朗读是一种美读,可以刺激听者的兴趣,并在情绪上引起共鸣作用。

在我们语文课堂上朗读的目标:以清晰响亮的声音,正确标准的普通话,把语文教材有感情地读出来。透过朗读,可以把文字透彻地表达理解,使书面、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动态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

2、朗读的重要性

(1)是老师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老师,朗读能力是颇重要的一种个人素养,不管任何学科,朗读能力上去了,你的课堂更有吸引力,因为声音的优美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更加了解你所想表达的意思,把握重难点

我们作为小学教师,不仅要培养自己的朗读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2)学生学会朗读可以增加语文的趣味性。

(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充分欣赏文学的美,培养语感。朗读除了给学生示范以外,主要的目的还在辅助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用声音把文字作最佳诠释。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语感。(姐妹俩谁更漂亮的小故事)

(4)通过朗读,掌握正确的语音语法、语调、语气,增强其口语表达能力。(语感好,表达能力强)

会说话、会写文章、会与人交往(朗读能力是对阅读和写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朗读 的 技 巧

一、停顿

通常不管是说话或朗读很自然都要换气,就是话与话之间的停顿时间。

此停顿不只是生理上的需要,也可通过停顿的正确处理来表情达意,使听话的人更能领略说话者或朗读者的意思。以标点符号来说,又因符号不同而停顿的时间也跟着改变。句号、问号、感叹号时间较长,分号、破折号、冒号次之,逗号较短,顿号最短。有时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由于语气的需要也要暂时停顿,这种停顿也有断句的作用,但是气不可以中断。(练习《海燕》第一段)

二、节奏与语调

1、节奏: 节奏也就是朗读速度的快慢,文章的体裁和内容都会影响朗读的节奏。通常表现高兴、紧张、害怕、激动、愤怒等内容时速度较快,悲伤、失望、哭泣等内容的速度较慢。

不过,跟停顿一样,节奏也不是坚守原则一成不变。为了更准确表达作品的情感,可随时有变通的处理方式,在同一篇文章中,要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往往会快慢速度交替进行,务必要灵活运用。

2、语调升降指的是语句里的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句里有了这些变

化,才会有动听的语调。所谓声音的高低升降就是抑、扬、顿、挫的搭配。搭配得宜,节奏感好,词句就富有音乐的美感。课文所表达内容由思想感情决定的快与慢、抑与仰、轻与重、虚与实等方式交替声音的变化。

节奏往往是和语调的升降融合在一起的课文的感情节奏和升降类型大致有六

种:

1、轻快型,多仰少抑,多轻少重,轻快欢畅。低年级课本比较多《燕子》

《红领巾真好》

2、2、凝重型,语势平缓,多抑少仰,声音强而有力;前高后低,语气降低,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西门豹》)

3、低沉型,语势压抑沉重,声音缓慢偏暗;

4、高亢型,前低后高,语气上扬,语势高昂,步步推进,声音响亮豪迈;表示

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高尔基《海燕》

5、舒缓型,整句语句平直舒缓,没有明显的高低变化,表示悲痛、冷淡、庄严

等感情,一般的叙述或说明也用平直调。(说明文、记叙文)如:

6、紧张型,多扬少抑,多重少轻,紧张急促,气促音短。(再见了,亲人)

一篇文章的基本节奏要把握好,但是,并不是每一句话都符合。要根据具体的内容,稍作节奏处理变化。在一篇文章中了解了一篇文章的节奏类型,还必须进一步掌握此类型的节奏转换方法,这些转换在朗读中往往是综合重叠使用的。

(非常好联系朗读技巧的推荐《海燕》、《再见了,亲人》)

三、轻重

重读的字词不同,感觉所强调的重点就不一样,重音用得适切,可以使语句的意思更加鲜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如:课题的读法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不同。(特色一词的笑话)

朗读的技巧还有很多:会使朗读锦上添花。装饰音:儿化音、颤音、哭腔等等。

三、朗读惯用符号朗读符号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我指导朗读的惯用符号,并摘

录如下:我们老师可以采用其中一种,自创形象生动的朗读符号。最重要的是自己使用起来能得心应手或学生一目了然就可以。

四、指导朗读的方法

(一)范读法:这是示范性的朗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读给儿童听,然后由儿童仿读。一种是由朗读得特别好的同学进行范读。范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一段或一句。主要是给学生示范,所以必须做到正确、清楚,流利而带有感情。齐读法:是全班或全组儿童,同时齐声朗读。因为只求齐一声调,因此往往容易变成唱读。同时,因为齐读不容易发现儿童读音的错误,因此这种方式要尽量少用。

(二)伴读法:是教师或优等生伴着儿童读,儿童可隐隐约约听出自己的毛病而有所改进。有扩音器可以伴读。

(三)轮读法:每个儿童轮流读,这种读法有比赛的性质。是一篇课文分由几个儿童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儿童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落,再指另一个儿童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随时唤起儿童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四)领导读:是由教师或朗读得特别好的学生,带领朗读的方式。教师或优等生先读一句,或先读一小段,儿童跟着读一句或一小段。如此继续进行,直到全文读完为止。

(五)分组读:分组、分行或分排读,并互相矫正错误。

(六)自由读:全班同学每人同时自由地低声朗读。由于不必与别人配合,因此速度不拘,可边读边思考。或者按照自己喜爱的朗读方式尽情朗读。

(七)指名读:由教师指名一个儿童来读,读完了一段或两段以后,另请一个同学接读。

(八)表演读:课本如为韵文,可让儿童依字句的长短,音乐的节奏,用姿势、动作、表情的方法朗读。

(九)对话读:儿童剧要用对话读,也就是分角色读,此方式较活泼而有助理解。

今天主要是针对朗读的技巧谈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其实朗读最终的是普通话最为基础,才能事半功倍。大家先练好普通话,再加上朗读的技巧和正确的指导朗读方法。我们老师的朗读水平和学生朗读水平一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其实朗读是我从小的一大爱好,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和心得,但是水平有限,时间也有限。不知道今天的讲座有没有给大家带来一些收获,如果有大家给我一些掌声。如果没有多大收获,大家又迫切想提高语言朗读水平的话,以后有机会,我愿意再来给老师们进行语言培训。今天毕竟是讲座形式,穿插了一点点培训练习,如果有下次的话,我一定以培训方式,老师们会更直接更快捷的揣摩并掌握方法。最后祝大家都能用声音传递真情、用语言打动人心!谢谢大家!~

第四篇:朗读,让心灵自由翱翔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朗读,让心灵自由翱翔

作者:马广伟 高张燕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年第06期

一、认识朗读

朗读是人心灵深处的饥渴,是点亮世界的火种;要让学生从朗读中获得享受与升华,拥有一颗丰富而细腻的心灵,就应该提倡让孩子充分地朗读。朗读是小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途径。叶老曾精辟地指出:“有人以为学习语文课的目的惟在作文,读书盖为作文之预备,故讲读之际,喋喋言作法,言技巧。我则语之读书亦为目的。教师能引导学生裨善于读书,则其功之伟。果能不为死讲乱讲,而养成学生读书之良好习惯,不知不觉之中自能影响作文。”叶老精确指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朗读是一种比默读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既是摄取内化的过程,又是表达和外化的过程,是低年级小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

分析《黄河的主人》(苏教版小语第六册):

《黄河的主人》文质优美,首先呈现与我们面前的是黄河那波澜壮阔的磅礴气势——“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读来抑扬顿挫,让人心潮起伏,美的感受不禁油然而生,其后展现的是羊皮筏子漂行于汹涌黄河之上的险,而通过直接的描写我“不禁担心吊胆”和间接地描写乘客的谈笑风生,无比生动地体现了艄公的沉着与冷静、勇敢和智慧。

只有读,也只有好好地引导学生朗读,才能够真切地让学生真正地受到美的熏陶,使其心灵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人生得到升华,把艄公的精神真正变为孩子们的精神,为人生奠定基础,为成长树起底气。这也许就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朗读。

二、成块地读

为什么要成块地读?就拿《黄河的主人》作者所要着力表现的漂行黄河的险,不只是写滚滚的黄河所能表现的,也不是描写羊皮筏子的又小又轻所能充分体现的,更不是我数的“一、二、三、四、五、六”这六个数字应该怎么读所能表现出的。生活呈现给作家的是连续的画面,是全方位立体地“观照、所摄取、所加工和改造”,所以在读的时候要成块地读,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孩子们加工还原的意象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加五彩缤纷。在教学《黄河的主人》时,我反复让学生读1-5节,让学生体会黄河的险,并在其后教学中回过头来读,以使学生真正理解黄河之险。有的老师会说,教学中你不是也抓住了“小、轻”、“贴着”、“一、二、三、四、五、六”引导学生重点地抽出来读了吗?这里我要说,抓住重点的词句推敲品味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局部的表象深刻清楚了,整体的意象才能更形象丰富深刻,这是不矛盾的再如教学《爷爷的芦笛》片断:

师:爷爷的小闸屋是多么美妙的地方呢?自己读1-3节体会爷爷小闸屋的美。教学《花瓣飘香》片断:

师:读课文1-5节,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对花儿的爱,但又要采一片花瓣的心情。这都是整块地读,教学中这样的处理不胜枚举。

三、在品中读

“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有接受者的个性,所以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接受主体进一步把握了形式符号的深层意义,在把握的过程中把意象建立起来,丰富起来,完满起来。

《黄河的主人》教学片断:

师:读1-5节,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为什么?

生:感受到害怕,特别是读到“小、轻”最感受到害怕了。

师:怎么样小?怎么样轻?

生:远远看去那皮筏子就像小时候叠的小纸船。

生:好像有一只手就能把它抓起来似的。

师:你觉得这“一、二、三、四、五、六”怎么读,看图,看那只小羊皮筏子怎么样,怎么读?

(生若有所思,这时明白了船一上一下,不是一下子就能数清的,而且那么远,黄河又是那样的汹涌澎湃,看出了其中的险。)

生:“一二”、“三四五六”。

师:为什么这样读?

生:小羊皮筏子忽上忽下,穿行波涛之上,有时看得清,两个,接着又看不见了,等浪头上来了又数得清了。

生:“一”、“二”……

四、在悟中读

从美学的角度讲,悟出是主体对文学作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薛雪说:“夫读之既熟,思之既久,神将通之,不落言诠,自明妙理。”孩子们以“悟”终于克服文字与意义之间的矛盾,进而透过意象的重建,直接把握了其内在意蕴。

文章读到最后,师:同学们现在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艄公你真不简单,你战胜了涛涛的黄河,成为了黄河的主人,你真了不起,我应该向你学习,面对困难要沉着冷静,要机智……

文章在这一瞬间获得了存在的意义,文字符号被跨跃了,而是直接领悟了文章的意味,“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达到文学阅读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至境,将对其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朗读——让心灵自由翱翔。

第五篇:朗读是一门艺术

朗读是一门艺术,它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从小学起我们就开始在语文课上咿咿呀呀地朗读,通过朗读,我们掌握了语文最基本的知识,也通过朗读我们开始喜欢上了语文,而语文课上每节都少不了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要学好语文,必须要掌握好朗读。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很看重学生的朗读,并要求他们在语文课上要自主朗读,我在指导学生自主时朗读朗读要求用普通话、声音洪亮、节奏分明,语速适当、感情真挚。比如我在和学生们学习《窦娥冤》时,我要求学生们自主阅读,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们分好角色,让他们通过自主阅读,自主进入角色所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分角色,学生们很好地掌握了角色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变化角色,再朗读,这样,学生们就很好的掌握了课文,对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因素也有了很好的掌握。

朗读,一定要将心底对课文的认识再现为有声的语言。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要将课本中那些字、词、句、段,通过朗读,达到对课文的全面了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朗读很重要。实际上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那么这样,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在课堂上用优美的朗读带动学生,通过老师优美的朗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积极主动的朗读,也就是老师希望的自主朗读,通过朗读,将我们语文中那些优美的文章,或熟读成诵,或烂熟于心,达到修身养性的境界。这其实也提升了学生的个人修养,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朗读,也可增加个人的良好气质。因此在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自主读课文。朗读教学更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自主朗读应体现在如下的方面:

一、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

朗读一定要有目的地朗读,不能乱读一气,否则,就失去了朗读的意义。在一节语文课开始时,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布置好任务,给学生说出自己的要求,作为语文老师,切记把朗读仅仅最为讲读课文的一种过度。在一节语文课开始时,老师应把一节课须朗读的内容让学生朗读一遍,一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达到对课文的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老师作为一节课的组织者,一定要求学生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读准课文的基调,把握好课文的感情,弄清楚在这篇文章中,写了什么人,场面是什么,文章的线索,文章的感情基调,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朗读弄清楚。自主朗读时,同学们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切记以敷衍的态度进行朗读,如果学生在自主朗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音或自己把握不了的字音,老师应该题在黑板上来纠正,遇到学生们在朗读某一段时把握不了这段所体现出来的感情或读出来的感情偏偏与课文体现的感情不一样时,老师应该范读一遍或者可以借助放录音来让学生们把握正确的读音。比如我在教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因为这首词是苏轼的名篇,并要求背诵的,就一定要求学生们背诵,而前提是必须朗读,所以我在给学生们上这节课时,先让学生们大声朗读,通过自己的朗读把握此词的感情,我在听学生的朗读时,听见有的学生把“一尊还酹江月”中的“酹”读成了“lai”,这个字我写到黑板上让会读的学生读正确之后,让学生们齐读三遍,这样这首词中的难读字音问题就解决了,接着让学生们读感情,我先让学生们个读,叫了四五个后,发现第二阙学生读的感情不是很好,学生们读得很消沉,于是我让学生们听了录音,这样学生们在字音、感情上已没问题了,这两方没问题,学生们就可以结合注释自己理解本词,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们就可以熟读成诵了。

此外,我在教文言文《》 时,让学生们听录音朗读,在听的过程中,让学生们纠正字音,给自己不懂的字音注音,并且将朗读时应该注意的节奏勾划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已练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再指名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得准确而流利。最后要求学生整体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学生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思维始终在活动。所以,在语文课中,听读也是自主朗读的一种方式,语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听读,或整篇文章,或个别语段,或者还可以小到个别字词,不管咋样,老师可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来灵活处理。

二、朗读时方法要灵活、多样。

老师在语文课上,为了引起学生们的朗读兴趣,老师一定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来点燃学生们的朗读热情。老师在朗读的过程中,齐读是最惯常的教读方式,但在齐读的过程中,容易让一些学习习惯不好或者行为上懒惰的学生钻空子,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稂莠不齐,所以,齐读可以采用,但不能在语文课上只是单一的采用。为了激起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老师可以采取除齐读外的其他朗读方式,如个别读、对对读、分角色朗读、比赛读、听录音朗读以及可以让学生们表演朗读等等,只有语文老师自己在语文课上重视朗读,并经常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时间长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就提高了,这样在语文教学中就游刃有余,以自身的修养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除了齐读外,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朗读方式,但在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

1、范读,就是老师在语文课上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通过自己的范读,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情境,但范读只是起到一种示范作用,不能代替学生们自己的朗读,我在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虽然在刚上课时我泛读了一遍,但在读完后,有个学生就提议说他读一遍,结果我们两个的朗读一比较,其他的学生说该生读的比我好,这多好啊!在老师范读的过程中,学生能站起来自己朗读,这就体现了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自主性。

2、听录音朗读,就是语文老师在上语文课时,放录音让学生们听读。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在上课时,语文老师可播放提前精心准备的朗读带,最好放两遍,第一遍让学生们专心听朗读带,把握文章的感情,对文章做初步的了解。第二遍让学生在听朗读带的过程中,边听边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字音等标画出来,两遍录音听完后,就让学生们自己大声朗读,逐步把握文章的内涵。听录音朗读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进而对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烈。

3、分角色朗读,此类朗读方式最适合戏剧教学。老师在上课时可根据需要对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对学生的性格有所了解,那么在分角色时就知道给学生们如何划分了,比如我在教曹禺的《雷雨》时,我就按照学生们的性格对他们进行了角色分配,学生们上这节课时,热情很高,对人物的性格掌握的很好,分角色朗读就有这种好处,既很好的了解了文章,又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说不定有些学生就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爱上了语文学习。

4、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因为有优美音乐的陪伴,学生们自然有兴趣来听读。并在乐曲力量的感染下,再加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自然而然的就进入了文章设定的情境。

5、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很多古诗文是要求背诵的,尤其像李白、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周邦彦等文化名人的古诗文,是要让学生一定背下来的,那么自主朗读就必不可少,当学生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对古诗文的内涵有了理解之后,那么背诵就很容易了。古诗文当中的名言佳句的诵读老师在教读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在早读时,要求同学们在这方面加强诵读,因为名言佳句在高考中得分是六分,这六分就渗透在平时学生们的诵读过程中,并且在诵读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语感,而语感对语文学习很重要。

除了这几种朗读方法外,老师们还可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总结适合自己的朗读方法,并让这种方法惠及学生,学生们也可以在平时的自主学习中寻找适合自己语文学习的朗读方法,方法很重要,所以要求大家要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语文学习下些功夫,并借助朗读的功效,将语文成绩提高。

下载朗读是心灵的歌唱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朗读是心灵的歌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情感去体验,用心灵去歌唱

    用情感去体验,用心灵去歌唱 —叙述幼儿园歌唱教学教研活动的感悟 歌唱教学一直是幼儿园进行艺术教育的一种方式。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网络上的流行歌曲很会......

    朗读是语文教师基本功之一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空压学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向天王小学、马庄中心校、以及实习生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参与、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教研活动,今......

    【投稿】 歌唱美丽心灵,舞出青春活力[优秀范文5篇]

    歌声传递快乐,健康从心开始 本报讯5月31日晚,由我系、教育系学生分会心理健康部联合举办的525心理健康周活动之“歌舞青春”总决赛于东校区C栋201精彩上演。本次大赛特邀教育......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是内心感受的表达,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书面文字变成大脑中的生动形象。朗读可以让学生巩固字词,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表达规律,能正确......

    爱是心灵之桥

    爱是心灵之桥 古城寺小学 汪超 爱是一座桥,连接着人与人的心灵。师爱是一座坚固而又优美的桥,连接着师生间的点点滴滴,它是那么纯粹,不掺一点杂质。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部片名是......

    作文是心灵的产物

    作文是心灵的产物,真实是作文的灵魂,但光有真情实感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常对学生说:作文,要用自己的话来写自己的事。从某个角度来讲,这话只说对了后半句,是要写真事,写自己的事,但......

    童年是心灵的故乡

    童年是心灵的故乡,童年写满了天真烂漫的幻想。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吟唱,可不变的总是那份童稚和童趣,在每个人的心底,藏 着那段永远也抹不掉的童年时光。......

    师德是心灵的归宿

    师德是心灵的归宿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