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课堂,将朗读进行到底

时间:2019-05-13 14:2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语文课堂,将朗读进行到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语文课堂,将朗读进行到底》。

第一篇:高三语文课堂,将朗读进行到底

高三语文课堂,将朗读进行到底

秭归二中李双红

近几年来的应试教育使得琅琅书声渐渐在中学校园里销声匿迹了,尤其是高三阶段。很多老师、学生都认为高三了还将时间花在朗读上,那简直是一种奢侈、一种浪费。短短的45分钟,考试、讲评、练习还来不及,哪来时间朗读?传授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哪用得上朗读?所以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注重讲解分析,轻视朗读,将时间挤压再挤压,只为做题再做题。殊不知,朗读对于高三复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朗读可以增强记忆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诵读是有利于学习效率提高的必要手段。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各种器官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人体器官调动得越多,大脑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它的效率就越高。也就是说,当我们只用眼睛去“读”书时,大脑获得的信息比较单一,甚至还会遗漏或差错,当我们不止用眼睛看,还开口诵读的时候,不仅运动了口腔器官,而且读出来的声音又作用于耳朵,当语感信息输入人的视觉、听觉器官时,大脑的感受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时间差大大缩小,准确率大大提高,理解和感悟的效率成倍提高。阅读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默读所能记下的内容大概只有五分之一,而朗读一遍则会对二分之一的内容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所以说,长期坚持朗读能使记忆更迅速、更牢固。

二、朗读可以增强理解

学生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所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读,传达到人的大脑中枢神经,增加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大大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朗读有助于学生感知文章的精髓,在朗读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文句、情节、结构、情感的理解。许多学生在识记名句名篇时,会出现明明背得却失分的现象,原因往往在于语序错乱或错别字上,归根结底,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深入,把握不到位。这种现象,完全可以通过加强朗读来加以改变。

三、朗读可以培养语感

高三语文课上,我们会无数次提到“语感”一词,“语感”从何而来?主要从朗读训练中获得。众所周知,汉语的的词法、句法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光靠学习语法、修辞、逻辑知识来把握这些规律是比较困难的。大声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受到比默看更强烈的刺激,并通过反复诵读,使语言的词语要素、句式、情味、气势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连续性,逐渐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有了语感,才能在听说读写中辨别出语言文字使用的正误与优劣。经过高三复习课上理性的分析,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的语感会得到强化,这比单纯的传授解题技巧更有效。

四、朗读可以增强积淀,提高写作能力

朗读的意义还在于它不仅是“读”的能力的一部分,而且能促进听、说、写三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此话一语道出了朗读、熟读与写作的关系。语文课本中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对于这些名家名篇,我们指导学生用心诵读,另外一些精美的时文让学生用心品读。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一定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必然会增加其文化积淀,提高文化品位。文章越读越多,积累的材料也越来越多,做到“腹中

藏书一万卷”,自然“下笔如有神”。

五、朗读可以增强信心,培养健康人格

高三的语文课堂,死气沉沉,大量的练习课、评析课,让学生无精打采。高三学生,生活、学习本来就紧张,各种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惜时如金,走路如风,没有时间聊天、谈心,于是造成心里压抑,甚至自闭自卑,出现严重的精神问题。而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可以使他们将心中的抑郁苦闷释放出来,调节课堂沉闷的气氛,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同时朗读过程中的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增强学习和人际交往的信心,培养健康人格心理。

那么,如何寻找一切朗读机会,认真朗读呢?

1.晨读

有研究表明,早晨是人一天中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因此我充分利用晨读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加强识记积累。分阶段布置学生朗读背诵的内容,如1——5册要求背诵默写的名句名篇、文言散文、精美散文;指导大声朗读复习资料上的“多音多义字”、“易混形声字”、“易读错的成语”等,通过大声读,学生读音的错误会暴露出来,老师和同学,就能帮助他纠正错误。而且大声读,可以强化记忆效果,加强积累.2、课前五分钟朗读

高三复习课,老师指导,学生练习、考试,再老师订正、评析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课堂,于是,课堂上要么是老师滔滔不绝,要么是学生埋头苦做,而且往往一上课,师生就仿佛进入了临战状态,气氛很是压抑。为了改变这种气氛,可以从《时文精粹》、《意林》、《读者》等杂志上选取短小精美的散文,或自己或请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读给学生听,抑或印发给全体学生让他们齐声朗读,感受美文的熏陶,然后稍作分析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还积累了一些作文素材。

3、将朗读用到复习课的各个环节中

指导诗歌鉴赏,我们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古典诗词,这可是绝好的朗读材料。大凡诗歌,都讲究押韵,富有节奏,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韵味无穷。要体会到诗歌的美,必须反复诵读,这样,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种享受,是默读所体味不到的。因此,在指导诗歌鉴赏时,所提供的诗歌材料,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反复朗读,领会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从整体上形成初步的感知,激发情感,从而提高鉴赏能力。阅读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材料,模拟试卷中的精彩时文也是好的朗读材料,可以让学生齐声读或分组读,声情并茂地读,抑扬顿挫地读,读中思,思中读,并且安排学生潜心揣摩内容、思想、思路、语言等,在读书思索中加强体味,是可以极大的增强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

第二篇:将朗读进行到底

将朗读进行到底

——有感于张建伟老师的反复朗读

读,尤其是朗读,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不二法门和基石。朗朗的读书声应该是语文课堂的常态。有目标、有方法、有层次的、有效果的朗读更能看出语文老师实施朗读教学的功底。很惊喜,我在张老师的课堂上看到了这些。

有个环节,印象特别深刻。读第2段最后一句(“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老师引导读了3遍。

第一遍:学生齐读,要求读出夏天到了的气势。

第二遍:发现学生对夏天到了的磅礴之势读得不够到位,请一学生说说该怎么读并示范读,接着再全班齐读。

第三遍:老师重点指导“夏天到了”该怎么读,妙在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像武侠小说中的大侠,修炼多年,突然降临。学生在老师精妙的点拨中顿悟“夏天到了”该怎么读,这时,全班再齐读。

诸如此类的反复朗读比比皆是,纵观整堂课,读贯穿始终,学生不仅朗读多,也在老师的引导下,达到了会读的效果,读出了形象、读出了情景、读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依我看,声情并茂、声声入耳、字字入心的朗读胜过那些五花八门的教学方法。

灵动的课堂需要老师点燃

黄海青老师教学严谨,板块清晰,板块之间衔接自然,每个教学活动目标明确,并有方法指导,一堂课下来,学生是学有所获的。

同时,黄老师如果能更大气地驾驭课堂,以更开放的教学机智悦纳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那这个课堂就会象《散步》这篇文章一样呈现温馨之美、灵动之美。

赏析文本是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的。黄老师一定要小组形成统一意见后才回答,某学生开口才说一句(正有表达的欲望),黄老师猛然一句“我打断一下,你是不是组长,应该由组长来回答”,这个要求似乎在践行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探究,并做到了明确分工,但这一打断,也浇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黄老师是不是可以这样处理:允许这位学生充分表达,老师给予点评和激励后,再明确老师的要求。这样灵活的处理,学生的表达得到了尊重,后续的活动也能更好的沿着老师的要求开展。

学生的赏析心得也是最需要老师的保护和激励的。在进行美点寻踪时,黄老师预设了用以下句式交流:我感受最深(最喜欢)的是-------,因为-------。这个预设当然大有可取之处,能引导学生答题规范,能帮助学生找到思考的切入口。但当学生回答正酣时,老师没有点评学生的回答,又是一句打断——“有没有把老师的要求做到呢?”这就太强化老师的预设了。学生只要回答精妙,那就不如顺势而导,让学生畅快的回答,学生的智慧经常是在转瞬即逝的思维中点燃的,老师这种略带否定的打断,既浇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也不利

于学生自信心的保护。

小组集体讨论后展示的回答固然精彩,同时,学生个体“朴拙”的表达更能“生成”别样的收获。黄老师在进行美点寻踪这个板块时,很强化“集体的智慧”,所以学生的回答时有精彩。精彩的回答当然能更快、更好的引起全体师生共鸣,加深对本文美点的感悟,但这也障碍了老师与学生个体的交流,没有了学生“朴拙”的回答,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认识就得不到深化和优化,因为某个“朴拙”的回答,有时是能代表很大部分学生的认识的。这时通过老师精妙的点拨、追问,同学再次多角度的发言,“朴拙”的回答最终就能演变成“圆融”的感悟,这样的演变,学生进步了,师生共融了,课堂灵动了,何其美妙!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善于发现精彩的回答,更要善于处理“朴拙”的回答。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灵动的课堂,老师需要对文本有透彻的钻研,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水平有十分的了解和尊重,更需要老师能灵活地变通自己的“预设”,以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学习动力为重,敏锐地抓住课堂上有价值的“生成”,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灵动之美,绚烂之美。

(龙岗福安学校 刘洋 观深圳市名师课堂有感2010年10月30日)

第三篇:将朗读进行到底_30315

将朗读进行到底

—— 读《朗读手册》心得体会

龙岗区南湾街道沙湾小学 吴小兰

今年我拜读了《朗读手册》,真是受益匪浅,使我以往在教育孩子阅读时所遭遇的困惑豁然开朗,当初我是被这本书的封面深深吸引了,只见封面上画着:青草地上,智慧树下,一位妈妈(或是老师),双手捧着书,一群孩子或靠在妈妈的怀里,或趴着,或站着,或坐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围着妈妈,聆听着妈妈的朗读,妈妈身旁腾起两股云雾,云雾里展现着各种故事形象,孩子们脸上或微笑,或陶醉,或专注„„好一幅温馨的共读图。我被画中的情景深深吸引了。我捧起书本,仔细端详起来,封面上一首小诗扣动了我的心弦: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在认真阅读这本书后,觉得这的确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儿童阅读指导的好书。生动的事例引人入胜,确切的数据佐证事实,书中字里行间溢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和学术功底,处处折射出深思熟虑后的简洁与深刻,读起来轻松易懂,常有欣喜。以下是我的几个观点:

一、老师一定要先做读书人

“也许你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群听我读书的孩子,以及一群读书给我听的朋友。”《朗读手册》中的话一直鼓舞着我每天的阅读行为。“如果你不先患感冒,又如何把感冒传染给别人。” 吉姆·崔利斯再三这样说的意思是:教师和父母,要想让孩子成为终身读者,自己一定要先做读书人——无疑,这是一个很糟糕的比喻。但却清晰地告诉我们:生命是一条河,要流动,就要蓄积水的容量和力量。读书,就是给自己生命的河流蓄积知识的容量和精神的力量。生命的河要流淌,就要让自己变化,就是让日子不能“在已经逝去的生活里往复循环”——成为一潭死水。

作为教师,教学的原点不在上课的老师形象怎样的迷人、课件怎样的精彩,甚至也不完全靠教案的设计多么精彩、教学布局怎样的巧妙,以上这些都可以靠外在的人力、物力辅助加以弥补。然而,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依我看,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这两者恰恰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能力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首要的就是读书,也只有读书!作为一名老师,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水平,可以反映在他的文本解读、课堂应变等诸多方面。围绕这一课的教学,相信上课的老师一定就本课阅读了大量背景资料。但老师的阅读视野是否可以不仅仅停留在教材、教参的一亩三分地上,而通过广泛的文学、历史、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丰富阅读,在打开自己阅读视野的同时,也打开学生的言语智慧的视野。

二、提倡“大声读、大智慧”的方法 “你或许拥有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是 《朗读手册》中的一段经典的话。它隐含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孩子的语言学习是从听觉开始的,从孩子会听的那时起,就是他阅读能力形成的时期。大声读,就是声情并茂地给孩子读书。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操作形式,却饱含着教育的大智慧。

大声读是最吸引孩子的阅读形式,它给予孩子畅快的阅读享受,是引领他们亲近书籍,培养阅读兴趣的最好方式。一本书、一张嘴、一颗心是读书的三要素。一颗心,是爱书的心,爱孩子的心。有了这颗真诚的心,老师就会在诵读中将自己的情感和文本融于一体,直接传达给孩子,给孩子情感熏陶。当老师和孩子共同沉浸在文字营造的那份美好情感中,那种美妙不是我们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教所能代替的,因为它引起了他们的感情共鸣,直接走进了孩子的心灵。

大声读是最令人回味的阅读形式,给予孩子丰富的语言积累。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加深孩子对语言的记忆,并且令孩子回味无穷。很多孩子在老师读过之后,不由自主地就会自己读起来,说起来。他们模仿人物说话,或者反复回味或诵读其中的片段,在这种回味中逐步积累了自己的语言。同时提升了心智,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

大声读是培养孩子注意力有效方法。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障碍之一。而大声读却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孩子的注意,声情并茂的朗读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孩子的心,在日复一日的读书声中,孩子注意力越来越集中,越来越持久。

三、做孩子“渴望阅读”的引路人

在阅读《朗读手册》的过程中,我除了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新鲜感外,作者没有囿于重复诸如“这样朗读,朗读的技巧有哪些?”这些问题。书中,作者倡议家长或老师要“大声为孩子读书”,并介绍了这样做的神奇效果:艾林出生第一天起,她妈妈就开始给她读书。15个月时,艾林阅读量达到30本书左右,21个月时,艾林就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24个月时,艾林已经知道1000个词.罗伯特 艾伦6岁时就成为孤儿。7岁时,他的姑婆开始读书给他听。后来,他读一切他能获得的书。他从未上过一天学。直到32岁进入一所小型学院就读。3年后,他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接着,他获得了凡德比大学的英文硕士与博士学位,如今在田那西马丁大学任教。

看,给孩子读书就是具有如此神奇的效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因为: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今天的孩子为什么迷恋电视,迷恋电脑,却很少迷恋阅读呢?因为他们缺少一个引路人,一个指点他们攀登书山的引路人;因为他们缺少一把钥匙,一把能打开知识殿堂大门的钥匙;因为他们缺少一叶扁舟,能带他们驶向书海彼岸的扁舟。人与书并不是先天互相吸引的。人与书的对话,开始时,必须有媒介——父母、亲戚、邻居、老师或图书管理员,将书带到孩子的世界。如何激发刚入学孩子的阅读兴趣,将他们带入书中奇妙的世界?尤其是低年级孩子识字量少,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相关阅读能力低下,他们喜欢图画生动、故事有趣的书。所以一开始,要先给孩子们朗读形象生动的绘本,如:《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等。等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基础,再从绘本向有趣的文字书迈进,如:《我和小姐姐克拉拉》、《木偶奇遇记》等。柏拉图给家长的建议也提到:“孩子早期的教育应绝对避免强迫性学习,应该让他们的学习成为充满乐趣的娱乐活动。让孩子从游戏中学习,从故事中学习。”

“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读得越多,知道的就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聪明。”这样的公式好像非常简单,但却又往往被人们忽略。如何创造和改变孩子的人生,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当我们了解到阅读的重要性以后,作为父母,作为教师,自然地就会产生一种紧迫感。生怕由于自己的无知而耽误了孩子。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阅读,指导孩子阅读的问题。《朗读手册》正好解答了我心中的许多疑问,使我豁然开朗。

书中一个个生动的引人入胜的真实例子,让人不得不相信,阅读确实能创造奇迹。既然大量阅读可以使智障儿童发展智力,可以让从未接受小学、中学教育的孩子进入大学学习,可以让孩子享受更丰富的人生,可以„„那么,我们的孩子,也一定能从阅读中收获丰硕的果实。更重要的是,读了这本书,才让我明白了:作为老师、家长,重要的不是用一篇篇的阅读文章与习题,指导孩子提高阅读技巧,阅读分数,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孩子对读书的渴望,使他们热爱读书,乐于读书,迷恋读书。这样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在本书的作者看来,其实是你、我、我们大家都能够办到的。关键就看我们是否重视,是否能为孩子创造必要的条件,是否能够身体力行地坚持下去。那就是朗读,读书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交流讨论自己的读书心得。

第四篇:将改革进行到底

《时代之问》——观后感

《将改革进行到底》紧紧围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

第一集时代之问从国内和国际视野出发,透过历史、当代和未来的时空坐标,紧紧围绕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的决策过程,描述总书记改革理念的形成轨迹,系统阐释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勾勒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要领域改革框架,概括总结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生动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改革进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丰富获得感。

在视频中,我看到了中国的壮大,看中国有豪迈和自豪,总结为:凝视中国,如同欣赏一幅精心创作的画卷,无论局部还是整体,总有着升腾不屈的气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深地感到祖国的强大,我为之而自豪。

习近平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说的多么好啊,只有把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民族才能走向富强,我们是那样规划的,更是那样做的,我们的民族是制度健全的民族,是锐意进取的民族,是积极向上的民族,是不断发展的民族,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会更加富强。

将改革进行到底,对内要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外也要用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在当今时代大潮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该如何用中国智慧走向未来?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我们该如何发出中国声音?这,是历史之问,是人民之问,也是——时代之问!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长期性、艰苦性和复杂性的历史进程,要实现《时代之问》开篇所说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不仅要破解当下难题,更要着眼长远,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长治久安”,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着眼长远、立足长远和确保长远的总规划和总执行。

我们都有梦想,我们的梦想要和国家的梦想一样,要有激发我们的斗志和激情,总书记指出,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直面难题,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我们也会努力向前,为我们的中国梦做出一份力,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

《时代之问》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要义、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为我们正确认识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一份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价值独特的精神大餐。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拼干劲,拼能力,拼气节,拼胸怀,拼精神,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能理智睿智的解决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新问题,才能在中国怎么办这一问题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始终在道路自信中做出顺应历史的正确抉择。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循前人改革之伟业,立足今天,面向未来,始终在路上,永远在路上。每一步,都需精心布局、运筹帷幄。每一步,都需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每一步,都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今天的长征,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而我们当代大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当我们踏出校门的那一刻,祖国的未来就在我们的手中,如何更好地建设新的国家,如何的是国家富强,民族团结。我们身上肩负着复兴民族的重任,我有一个理想:为国家的建设奉献五十年,以国为国,以家为家,以天下为天下,铭记陈毅大将的那句话: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这其中可能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坚持和努力,必须一步一步,纵深推进,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在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的前提下,既注重顶层设计也注重基层探索,必须始终将二者有机结合;要处理好改革和法治一鸟两翼的关系,注重法治引领、强化制度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问题意识,增加改革的深度、锐度和整体力度。

我们大学生的肩上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人民的期待,历史的重托,我们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继续坚持,永不动摇,在改革的这条路上我们会渐行渐远,逐渐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继续加油。

赵恩镇 山东交通学院 2017年7月27日

第五篇: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

“一个汇聚全体中华儿女澎湃激情的恢弘梦想,一次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抉择,一段回应时代之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新的征程。”

《将改革进行到底》专题片,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并从历史高度与现实影响的角度,阐述了这一场伟大改革的意义与价值。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改变着当前中国社会,而且对中国的未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对当代青年来讲,不仅要密切关注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况,而且还应积极参加这一场伟大的历史运动,将改革进行到底。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我中华自古而生,承三皇之气,继五帝之怀,有神话曰,“斩鳌足,立天柱万仞以正玄黄”,而如今,它应仍是我们挺直的脊梁,神话故事曲折成回廊,但其中的精神仍隐约在我们掌心。我国改革

中国!建国时,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计划经济体制与单位社会体制,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阶段任务;为获得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力量,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党的十四大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现代社会的基因植入中国;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标志着现代国家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标志着党的建设开始适应现代国家和现代市场发展而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和谐社会,标志着现代社会在中国生成。

经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作为现代文明要素的政党、国家、社会和市场,基本生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而所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形态从要素生成阶段向整体形态发展阶段转型的战略性举措,是推动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走向定型的关键性任务,“塑造着一个更具实力、引领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也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全新境界”,“并正在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现在已是十九大。有人把它概括为:1个新时代,2个重要阶段,3个“意味着”,4个“伟大”,5个“更加自觉”,6个“任何”,7个“战略”,8个“明确”,9个“方面”。1个新时代里包含了,1个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个新矛盾,我国基本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个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个重要阶段分别是2020年-2035年在全面小康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2035年-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建成社会主义强国。3,意味着中华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在世界上高举中国旗帜,意味着用中国智慧贡献世界,为此,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牢牢把握基本国情、立足实际、坚持基本路线。4,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相连,同时增强4个能力(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5,更加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人民利益、投身改革创新、维护我国主权与安全、防范各种风险。6,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的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7个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战略。8,8个明确理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8个方面要增强本领,8个主义要防止和反对。9,9个方面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更是推进改革进入新时代。我省改革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主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

过去五年,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有序推进、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民生福祉全面增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坚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唱响创新和实干的最强音、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今后五年,“要在提升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富强浙江”、“在提升各领域法治化水平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法治浙江”、“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文化浙江”、“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平安浙江”、“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浙江”、“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清廉浙江”,突出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目标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与改革

改革并不只是社会的变化,更多的是需要社会的主体——人,也就是我们去变化,大学生当然也是社会之一,并不是说不去工作还在上学就不是在社会了,当你与他人接触交流,就已经形成了社会的一部分,所以社会的改革,我们并不是看看听听就好,也要有我们自己相应的“改革”,要用改革的视角来看自己。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国家正视各类问题,制定并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新的战略目标,坚定了历史任务,为国家发展进行了方向规划。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思想上的启迪和发展方向的指引,要求我们也能像国家一样,正视问题,进行合理规划,并付诸行动。我们应借鉴国家的全面改革经验理论,在学习上拓展,确立总目标,把握大学学习的定位和方向,为自己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同时不能盲目乱学,“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只有坚持了正确的事,坚持才有意义。大学生的自我改革,同样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任务,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下载高三语文课堂,将朗读进行到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语文课堂,将朗读进行到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近日,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了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

    将节约进行到底

    将节约进行到底学校:龙岩二中 作者:2006届初三(6)班 米雨薇 指导教师:李文红0 将节约进行到底2005年6月30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建设节约......

    将改革进行到底(最终定稿)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有感 企业科 张立波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创作的《将改革进行到底》电视剧,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该剧讲述了党的......

    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热烈反响。这部专题片清晰梳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历程,生动呈现出习......

    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以人民为中心将改革进行到底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深入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成就,十集电视专题......

    将改革进行到底[合集]

    将改革进行到底·时代之问 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孕育、滋养的国度。翻读她厚重的历史,似乎每一页都在求索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的交织辉映中坚韧前行,磅礴不息。 有人曾盛赞,凝视中国......

    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1集《时代之问》 本集是整部专题片的开篇,也是总论,不仅有大量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改革、部署改革、亲力亲为推动改革的珍贵画面,还有全面深化改革决策......

    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为全面总结和展示改革的进展和成就,中央组织拍摄了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该片从7月17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并在融媒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