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纺织行业现状
中国纺织行业现状
1)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约4.1万户总共实现工业总产值5976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纺织行业的主要产品在产量的增幅回落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程度数据比,规模以上人化纤增长了11.9%,布增长了12.9%,印染布增长了10.5%,纱产量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这些准确的数据比较说明了纺织行业的整体局面呈现复苏之态,对服装行业的发展有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2)调研发现纺织行业由于近5年出口受阻,在国内推行产品的内销政策。2012年纺织产业的内销增速也出现了相对的回落之态,增幅则表现出持续的稳定。我们获得国际市场研究公司零点调查近期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国内服装鞋帽针纺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
2.3%,比2011年一季度提高了3.2%,比2012年二季度提升了0.9%,比2012年三季度提升了1.1%。比2012年四季度提升了1.3%。纺织产业规模以上的内销产值为42107.2亿元余下为出口额。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不佳,外部环境较差,内需不振,不确定因素众多,纺织品行业都面临寒冬。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行业平均利润率达到6%,这在历史上是比较高的数字。具体来说除了化学纤维以外,其他各大行业利润率都有很显著的上升。但在产品出口方面的形势不太乐观,2012年纺织品行业出口总值下降了约1500亿美元,拉了我国出口的后腿,这在近10年不曾出现过。中国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杨世滨
分析,出现该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外部经济环境不振,另一方面是我国传统服装产业产能过剩。服装行业如何创立品牌扩大市场需求是发展关键。
二、中国服装行业现状:
1)我们针对中国服装行业做了调查,在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后,我国服装行业步入了调整期,出口下降。2012年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约18253亿,占纺织行业工业总值30.6%。服装企业必须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转变发展思路,调整经营结构,扩大品牌内销。调查显示2013年前两个季度我国服装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56.41亿元,同比增长0.48%。产值前十省份中广东份额最大,浙江居次,福建、江苏、四川下降。行业利润总额860.16亿元,上海,北京、广州、成都这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市场同比下滑5.67%-6.25%。预计2013年中国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将达19000亿元左右,总额比去年增长2%左右,利润下滑4%-7%左右。
2)深圳是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最高的区域,2012年实现产值1700多亿元,出口近百亿美元,深圳主要以时装为主,在国内大城市一类商场占有率达50%以上,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线品牌稳步发展,自主创新和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沈永芳与我们交流表示,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深圳时尚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已形成了良好的整体形象和明显的市场回报。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上,深圳没有简单
地将之看成传统产业转走,而是以打造“时装”产业聚集区为基础,鼓励企业走时装设计、品牌输出之路,才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3)通分析服装行业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服装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2年中国服装出口额为6087亿元,2012年中国服装进口额为8122亿元。这组数字说明中国服装消费的能力再不断上升。出口与进口的差额说明服装消费市场对品牌的需求在不断升温。展望服装企业2013年的发展,出口方面,尽管我们遭到了东南亚国家的阻击(帖牌生产成本更低),所以尽管压力比往年大,但有品牌、有渠道的企业前景还是乐观的。
4)我们对国内服装经销商做了部分调研,10%-20%的范围被认为是安全库存,如果超过了这个库存,对服装商来说,就不是可控制的范围了。10%-20%的库存,也就是说生产10000件衣服,其中上线销售的是8000-9000,剩余的全部会放进仓库,这也是服装业这些年来的规律。不过随着这几年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时出口受到国际上的影响,遭遇到了不少国外采购商毁单的情况,导致2012年服装企业出现了大量的库存,甚至有些企业“服装库存够卖三年了”。也引发了市场对服装企业运营模式的质疑和对行业未来的担心。
5)很多中国的服饰企业近年来被卖不出去的衣服和鞋子逼上了绝路。调研数据显示,90%的服装企业被库存搞的很头痛。2012年线上服装零售却出现了井喷趋势,一举占据了服装销售15%。对服装企业来说,2012年是个“调整之年”,一方面他们得应对遭遇订单下滑带来的影响,同时想法设法去库存,而线上销售的高速增长是一个好的机遇,去库存不能只靠在线下打折促销,更应该把产品搬到线上去。当然只是放到线上,并不代表就能够得到好的销售,还得做好营
销等的工作,但放到线上销售,抢占线上销售市场,却是企业必须做出的调整。
6)2012年,零售业有三个数字震撼人心:一个是双十一淘宝和天猫交易额达到191亿;一个是11月30日,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突破10000亿;另一个是年度经济人物马云和王健林就十年后线上零售能否占整体零售额50%的亿元赌约。服装企业还应该记住一个数字:15%。2012年国内整个社会零售额约23万亿,整体鞋服零售消费额约占社会零售额的10%,即2.3万亿;当前网络零售占整个社会零售额约5%左右,即1.15万亿元,鞋服零售约占整体网络零售份额的三分之一,照此测算,线上鞋服零售额约3450亿左右,约占到整体鞋服零售额的15%左右。2012年,线上服装城扎堆的开,京东商城推出服装城,当当网推出线上自有服装品牌和服装城,优购网推出服装频道,苏宁、国美由专业电器电商平台转向综合电商平台,还有天猫的淘品牌和传统服装品牌的众多旗舰店,服装销售成为线上零售的重要组成单元。
7)受到高库存的影响,2012年服装企业利润陡降,以下是我们调研的一些现状:森马服饰利润减少了38%成为首负,数据显示,34家服装类上市公司中,已经有25家企业披露2012年业绩公告,其中20家业绩大幅下滑,亏损比为6成。而这些上市企业预计2013年度有60%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0%-30%;40%则预计公司2013年业绩同比下降2%至8%。2013年7月20证监会发布中国服装上市企业通告显示,2013年中国服装上市企业公司净利润下滑1.5亿元,亏损4800万元-5900万元。在此情况下,服装部分企业另寻出路,预计,传统服装市场眼下终端零售仍无明显好转,短期难以复苏。进入到2013年后,全球经济依然是复杂多变的,各国
都在为了经济复苏寻找路径,并会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其他方面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作为中国经济支柱之一的服装产业,深受着中国经济走向的影响,展望2013年服装企业发展的方向,服装企业必须挺住“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库存大是中国服装业不争的事实。但是,服装是一个细分的市场,粗略可细分为中老年装、西服、便装、童装、运动装、休闲服装、内衣、男装、婚纱、新娘装、唐装、旗袍等类别,库存大是一个群体,并不代表这每个细分类别都存在着高库存问题。一些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服装类别库存确实比较大,多数企业的库存都在10:1以内,但婚纱、新娘装、唐装、旗袍等类别企业库存产品为传统服装企业库存的10%。由此发展新类别服装品牌是当务之急。
8)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中国是13.4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目前整个产业由于生产要素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这种改变可能是由于原来所依托的条件、基础和环境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面对新的发展时期,要从内生的动力上看待未来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一再提高,是一个必然趋势,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成本提高之后我们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服装的同质化严重,导致价格战。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的要求趋向于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方便化。服装产品除了面料与设计以外,主要是品牌、做工、质量等附加值。高品牌高附加值的企业利润空间其实较大。服装企业想要发展必须建立品牌高度、抓住市场机遇,完善品质。服装企业要想获得高速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的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三、服饰消费市场现状:
1)2013年前半年在经济不甚景气、人民实际财富缩水、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服装自然不能独善其身。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2年1~7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53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0122亿元,同比增长14.7%;服装类商品零售额8181亿元,同比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不足14%),较上年同期下降7.7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10.34%。由于春节前后气候异常,春季南方雨水多等不利天气伴随上半年服装销售。商务部重点监测的300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服装服饰消费增幅持续走低。行业总额降低11%。但预计下半年能增长16%左右。
第二篇:对中国纺织行业现状的调查
中国纺织行业现状调查
摘要:当前,纺织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正是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一批优势企业正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竞争力。创新意识、品牌影响、创意文化、新技革命、创造力等等这些现代企业的要素正在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轨迹。另一方面,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化纤原料价格上扬,棉花价格不稳,对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很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率趋于下降,甚至处于保本经营状态;还有少数企业正承受亏损压力。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结构性矛盾严重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越来越突出。自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内政策环境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关键词:纺织行业现状问题建议
纺织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上我国的纺织曾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同时中国的纺织技术与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对世界纺织作出了杰出贡献,促进了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纺织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一、纺织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总述纺织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纺织业在为中国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的同时,也造就了有支付能力的国内消费群体。
(二)纺织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为国民经济增加积累、解决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出口创汇、进行产业配套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也积极推动了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国际市场的拓展,纺织工业仍将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
二、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成就
目前,我国已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产业链较为完善的纺织工业体系,从纺织原料生产开始(包括天然和化学纤维),纺织、织布、染整到服装及其他纺织品加工,形成了上下游衔接和配套生产,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的第一生产国、出口国。
(二)我国纺织工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技术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不足。据统计,我国纺织品三大行业(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占比约分别为61%、28%、11%。除化学纤维生产技术和服装骨干企业的缝纫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外,纺纱、织造、染整等传统工艺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
2、标准低。目前中国的纺织企业还处于低端生产阶段。大约有80%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6%生产低档产品,4%的企业生产品质低价格低产品,仅有10%的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
3、高素质人力资源缺乏。行业缺乏品牌运作、资本运筹、国际交往的人才,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4、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行业性软件开发力量薄弱,软件产品少,企业管理软件应用比例低,信息化普及率低,电子商务起步慢,多数企业管理方式落后,难以真正建立起小批量、多品种、高品质、快交货的市场快速反应机制。
5、缺乏品牌经营理念。传统家纺多,规模小,产品单一,加工贸易比重仍然很大,应对国际竞争手段不足,处在整合阶段。
6、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近年国家逐渐完善和新出台一系列劳动和社会保障措施,首当其冲地挑战和考验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工业,纺织行业从业人员多,随着劳动报酬和劳动保险支出的增加,企业劳动成本不断上升,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不少纺织企业为了招到工、留住人,不得不对一线女工给予较为优厚的待遇,提高劳动报酬。
7、融资困难,风险加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改造需要资金,产品研发需要资金,过多的库存产品需要补充流动资金,这些仅靠企业的自有资金是不够的,必须得到信贷资金的支持。棉纺企业资金需求量大、行业不景气使得资金周转更慢、两项资金占用更高。而商业银行目前对纺织企业的资金投放大多采取谨慎的态度,贷款条件苛刻,有的企业已无抵押物,银行难以投放资金,有的甚至减少纺织企业的贷款额度。
三、推进纺织产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纺织服装产业国际市场总体过剩,差异性、功能性商品优势突出;由特保措施、反倾销、技术环保等贸易壁垒引起的摩擦日趋增多;国内市场虽然空间较大,但产业发展常迅猛,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产业“高成本、高风险”特征愈来愈明显。纺织业的发展必须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抓住战略机遇,更新发展理念,加快自主创新,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不断优化技术装备结构、产品档次结构、市场贸易结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规范市场竞争环境,提高纺织工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纺织品所包含的文化、科技内涵以及营销手段,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纺织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纺织市场建设,以市场推动纺织工业发展。要科学合理规划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牵引和带动作用,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政府应加强对纺织行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为纺织行业摆脱困境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一是完善全市纺织行业发展规划,对企业布局,产能总量控制,设备更新改造等提出指导性意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对达到一定用工规模和纳税规模的企业实施财政补贴,保护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三是协调金融部门和纺织企业的信贷关系,鼓励银行向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倾斜,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紧缺的难题; 四是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对纺织行业税收政策的调整建议。
(二)强化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升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自加压力,摆脱困境。一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顺应市场变化,提高产品竞争力;二要加快技术改造速度,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效率;三要强化对员工尤其是一线女工的人性化管理,关心员工生活,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待遇,以诚待人,稳定职工队伍;四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开源节流,节能降耗,向管理要效益;五要深入研究市场,找准客户群,接长产业链,以灵活的经营,赢得更多的商机。
(三)推进纺织产业集群建设,促使产品多样化,强化品牌培育,提高纺织
产业的集聚度。要靠加快自主品牌培育和扩展,提倡技术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的有机结合,促进质量、创新、快速反应与社会责任四位一体的品牌文化建设,构建品牌设计、生产和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国内品牌供应链和价值链。目前,本土品牌已经占据国内大众消费的主体地位,同时国际市场站住脚的中国自主品牌也陆续增多。第三是面对占行业大多数的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对当前占行业总数2/3 的困难企业和广大规模以下小企业,加大公共服务,提高产业集群社会化功能,在质量、研发、信息化、物流与市场、培训、节能减排等领域发挥创新服务平台作用,使结构调整平稳深入有序地推进。
(四)拉长产业链条,注重下游产品的延伸。纺织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应是向后拉长产业链,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向高档次、高附加值、多用途、功能化发展。干企业要发挥棉纺生产优势,延伸加工链条,发展织造行业,努力开发生产多纤维混纺交织面料、高支高密纯棉织物、高档弹力织物、高档提花织物及天然彩色棉、大豆蛋白纤维等环保织物,提高附加值,为印染、服装、家用纺织品和工业用品提供优质面料。
(五)优选纺织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培育,争取行业话语权。应按照鼓励参与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力的原则,有意识的重点培育一批大型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等进行评估,从中筛选一批主导企业,并编制优选企业目录。支持优选企业培育品牌,拓宽优选企业的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多渠道融资,为企业发展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优选企业对外投资和并购。对企业对外并购项目给予优惠贷款、贴息资助或政府担保。
(六)充分发挥纺织行业协会协调作用,为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完善纺织行业协会的建设,强化纺织行业协会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但行业协会不仅发挥协调同行、避免过度竞争以及自主对外沟通的功能,它还作为政府与纺织品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为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积极引导纺织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对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严峻形势,纺织行业协会要尽快实现体制上的转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运用市场规律运作的行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可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行业发展的整体构思、政策建议和工作计划,积极开展面向企业的信息咨询、培训、国际合作和市场拓展工作,对行业新型工业化进程进行全面跟踪、指导和服务,推动纺织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纺织业的现状已被历史所见证,展望未来我们仍要证明:世界纺织工业的竞争优势仍属于中国,建设现代化纺织强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促进自由贸易,共建合作平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
长杜钰洲在“纺织品服装跨国采购在中国”论坛上的讲话
第三篇:纺织行业现状的调查
《纺织企业管理》---纺织行业调查
中国纺织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纺织技术的出现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纺织行
业所涉足的领域更加开放化,技术手段更趋科学化,产品也更为国民所青睐。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纺织行业也曾出现过波动起伏,经历过成长的低潮期,下面就纺织行业面临的局势和前景进行简单论述。
一、客观状况
我国纺织工业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总体上克服和消化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多种要素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行业整体上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但同时出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优胜劣汰加剧、困难企业增多的情况。以下为纺织行业面临的局势:
1、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
2007年绝大多数企业都为职工普涨工资,基础工资水平上涨在10%以上。今年随着物
价上涨,提高幅度将远高于去年,正式生效的新《劳动合同法》加快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首先,纺织服装企业赶订单加班很普遍。如果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支付加班工资,工作时间增加50%,加班工资将比法定工时工资高出90%。
其次,以往的社保不能跨地区转移致使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落实社会保险。有的国有企业为职工缴纳了社会保险,如严格执行,企业将为每个职工多支付基础工资收入20%~40%以上不等的社会保险。
从立法目的来说,加强了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但是目前确实对传统制造业造成很大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由于企业用工多、工人流动性大、生产季节性强、经常加班加点、多实行计件工资制,受到的冲击更大更明显。据估算,基础工资、加班费和社保这三大块如果严格落实,人均劳动报酬将比上年提高一倍左右,企业难以承受。
2、人民币持续升值影响大
企业普遍反映,人民币加快升值,是最难预测和影响出口效益最大的因素。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业利润下1%-4%,这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最大。
虽然企业对升值的中长期有判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在节奏上
很难把握。因为无法预测今后几个月汇率到底是多少?有的先前接了单子,现在叫苦不迭。
3、出口退税率下调直接抵消出口利润
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直接抵消企业的出口利润,冲击较为明显,难以消化。国外进口商一般认为出口退税率下调是政府行为造成的,与市场无关,普遍不接受议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企业不敢贸然加价,提价就有失去市场的风险。甚至有进口商故意利用出口退税政策的不确定预期作为压价筹码,迫使企业接受比较低廉的价格。
4、银根紧缩造成贷款难和融资成本上升
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从紧货币政策,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江苏盛泽镇分析,该
地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除按照基础贷款利率上浮20%外,加上担保成本1.8%,再加上贷出来都是现金,综合成本达到12%~13%,企业负担很重,基本上替银行打工。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行业优势企业也出现了“贷款难”。部分企业反映,企业购买棉
花原料有一定的季节性,短期内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银行增
加贷款的可能性不大,部分企业甚至面临着贷不到款的危险,这种情况势必造成棉花价格的不稳定。
5、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
“招工难”问题在广东、福建等地较为严重。广东佛山祖庙的童装企业反映,全街道2400家企业中,往年一线用工7万多人,现在只召到5万,存在较大缺口。反映缺口较大的主要是缝合工等熟练工种,其实质是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
另一方面,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紧缺更为突出。由于受到区域环境和配套环境的制约,纺织企业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住房、子女入学、个人提高机会都很欠缺,使得纺织服装创新所需人才资源匮乏。
6、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浙江很多地区为严格项目建设环境准入,无论申请企业资质如何,对印染项目一律不予审批,造成几乎全部新技术项目无期限推迟。很多具有集群优势的县镇已经出现了印染行业生产能力不能满足上下游需求的问题,产业链无法衔接,印染在浙江产业集群地区已经逐渐成为纺织产业调整升级的瓶颈环节。
7、土地资源紧缺
由于广东地区制造业发展迅速,地价上涨较快,造成纺织企业用地紧缺,租用厂房租金上升明显。如张槎厂房租金近期由每平米10~12元涨到13~15元,幅度为25%~30%。福建某印染公司反映,该厂很好的节能减排新产品项目,因工业用地必须进入招拍挂市场,程序复杂繁琐,新项目土地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8、原材料能源运输价格上涨幅度大
浙江绍兴煤电和蒸气价格上涨50%,运输费提高一倍。广东小榄镇统计,2007年内,与石油相关的化纤原材料涨价30%,棉纱等原材料涨价也近10%,辅料涨价3%~5%不等,包装材料涨价达20%以上;福建长乐运输费用提高了100~200元/吨。
9、缺少高质量国际知名品牌
在国际市场上90%的服装是中国生产的,但是我们没有著名品牌,只能赚取加工费。浙江省最终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到50%,很多企业长期从事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的品
牌,加工利润相对微薄。在国际上浙江货等同于廉价低质的总体印象并未有根本性的扭转。
10、绿色壁垒新贸易壁垒频发
欧盟现已正式全面禁止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在商品中的使用。由于PFOS在纺织业中
存在范围很广,而国内尚未研发出能完全符合欧盟对PFOS控制标准的纺织用助剂,纺织出口企业将受到严重影响。另外,美国近来频频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使用召回机制,使对美纺织品出口受到一定影响。
11、工人文化素质较低
纺织行业是一个相对劳动强度相对较高的企业。企业的职工一般为农村外来人员,文
化素质相对较低,工作状态麻木、懈怠,工作热情较低,质量观念缺失,没有进取心。
12、产品技术含量低
企业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生产的品种单一,平民化,没有创新,没有竞争优势,产品只能面对低、中档消费市场,附加值低,企业利益相当微薄。
13、市场的无序竞争
经济危机促使出口市场的需求急剧萎缩,使很多企业措手不及,特别是中小型的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状态,舍利求和,使得市场价格频繁走低,市场无序化。
14、前期的盲目扩张
很多企业前期都不考虑自身的实际生产能力、消枆能力,不能充分预见到原材料和人
力成本飞速上涨的现状,盲目投资,盲目扩建,造成成本增加、设备闲置,资源浪费,喜好面子工程,这是一些大型企业的通病。
二、发展利好
虽然,纺织行业存在些许短期内难以避免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纺织行业因其绝对的活力和延续数千年的根基,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下面将有助于改善本行业未来的若干方面进行简单归纳:
1、国家政策
(1)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缓解成本压力。继续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和部分轻工产品出
口退税率,清理和取消涉及轻纺企业的各类不合理收费;
(2)积极扩大出口,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暂停轻纺加工贸易台帐保证金“实转”政策;
(3)增加各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支持市场前景好、带动就业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轻纺项目;
(4)以服装行业为切入点,加快推进自主品牌建设;
(5)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积极建立小企业贷款
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扩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开辟信贷“绿色通
道”,切实解决轻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6)对部分纺织研究机构进行资金扶持,加大企业的帮扶力度。
(7)切实推动科技进步、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
2、国际环境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国际需求市场对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逐渐加大。而且由于近些年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棉花的市场供需关系十分紧张,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持续高涨,下游纺织服装企业为了转移成本压力调高了终端产品的售价。因此,受产品价格上涨和出口需求增加的影响,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情况积极向好。
3、企业本身
(1)企业从多年的竞争中逐渐意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品牌的竞争。
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中,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不仅很难在市场中立足,甚至连进入市
场参与竞争都已经变得愈发艰难。
(2)部分企业从外部引进较成熟的技术。从外部引进较成熟的技术能够节省技术开发时
间,掌握了新技术,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从技术上引领品牌。再
次,加大了研发和设计的投入,如果说从外部引用成熟的技术是企业品牌创新的外部硬件,那么,内部人才引用和创新资本的投入,则是企业打造品牌的软件。
(3)向西部地区转移。由于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有更加利好的政策,人力资源丰富,劳
动力价格低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投资西部将极大节约成本,增加收入。
(4)大多数企业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尤其是产业链技术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企业
产品在市场占据更大的生存空间和竞争优势。
(5)国内装备制造技术的提高和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的加快引进,使行业装备和技术水平
有了大幅提高。
三、总体趋势
1、纺织高新技术的竞争今后将是纺织强国的竞争,因此提高技术,生产具有高附
加值,有较大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产品是未来的绝对趋势。
2、低碳环保,注重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未来几年低碳环保会深深影响企业
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将环保低碳变成实际行动,不能仅仅只是
喊口号。因为,这也将被纳入绿色GDP的衡量范畴内。
3、随着经济社会的智能化和纺织产品的功能化发展趋势,新型智能型纺织材料的研究将在未来占据举足轻重的战略位置,这也将更加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
4、纺织工业地区结构变化差异。世界纺织工业的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始终围绕着劳动力资源、产业上下游布局等比较优势进行转移。
5、技术创新与信息化应用不断加速。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及时掌握国内国际市场变
化趋势,预测市场;低成本获取公共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信息,提升企业
生产力和降低成本;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质量实现企业快速反应;实
现电子商务。
四、个人感悟
很显然,发展纺织行业符合中国国情,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纺织行业在原料、劳动力和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三个方面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同时,我国纺织行业自上游的棉纱,到下游的服装及各类制成品,具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生产能力。所以纺织行业将一直保持其特有的活力延续发展下去。纺织品贸易配额全部取消,纺织品出口进入自由贸易阶段,对很多企业而言这将是绝佳的机遇。
以前,对于纺织行业缺少足够的分析与了解,甚至有些曲解。通过几年对纺织专业的循序化学习以及对行业关注的增多,应该说纺织行业有其他行业所难比的独特魅力。而且,在国际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的大环境下,虽然仍然有很多一时间无法规避的问题,但是我相信保证一个良好的心态,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坚信成功贵在坚持。
对我们而言,当前需要摆正心态,潜心学习,用剩余一年的大学时光充分武装自己,加强现有专业课程的学习,并积极涉足其他有益个人发展的领域争取大的突破。无论今后从事何种行业,都应踏实刻苦,在本职岗位上贡献应有力量。
第四篇:纺织行业现状的调查
《纺织企业管理》---纺织行业调查
中国纺织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纺织技术的出现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纺织行业所涉足的领域更加开放化,技术手段更趋科学化,产品也更为国民所青睐。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纺织行业也曾出现过波动起伏,经历过成长的低潮期,下面就纺织行业面临的局势和前景进行简单论述。
一、客观状况
我国纺织工业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总体上克服和消化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多种要素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行业整体上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但同时出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优胜劣汰加剧、困难企业增多的情况。以下为纺织行业面临的局势:
1、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
2007年绝大多数企业都为职工普涨工资,基础工资水平上涨在10%以上。今年随着物价上涨,提高幅度将远高于去年,正式生效的新《劳动合同法》加快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首先,纺织服装企业赶订单加班很普遍。如果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支付加班工资,工作时间增加50%,加班工资将比法定工时工资高出90%。
其次,以往的社保不能跨地区转移致使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落实社会保险。有的国有企业为职工缴纳了社会保险,如严格执行,企业将为每个职工多支付基础工资收入20%~40%以上不等的社会保险。
从立法目的来说,加强了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但是目前确实对传统制造业造成很大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由于企业用工多、工人流动性大、生产季节性强、经常加班加点、多实行计件工资制,受到的冲击更大更明显。据估算,基础工资、加班费和社保这三大块如果严格落实,人均劳动报酬将比上年提高一倍左右,企业难以承受。
2、人民币持续升值影响大
企业普遍反映,人民币加快升值,是最难预测和影响出口效益最大的因素。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业利润下1%-4%,这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最大。
虽然企业对升值的中长期有判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在节奏上很难把握。因为无法预测今后几个月汇率到底是多少?有的先前接了单子,现在叫苦不迭。
3、出口退税率下调直接抵消出口利润
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直接抵消企业的出口利润,冲击较为明显,难以消化。国外进口商一般认为出口退税率下调是政府行为造成的,与市场无关,普遍不接受议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企业不敢贸然加价,提价就有失去市场的风险。甚至有进口商故意利用出口退税政策的不确定预期作为压价筹码,迫使企业接受比较低廉的价格。
4、银根紧缩造成贷款难和融资成本上升
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从紧货币政策,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江苏盛泽镇分析,该地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除按照基础贷款利率上浮20%外,加上担保成本1.8%,再加上贷出来都是现金,综合成本达到12%~13%,企业负担很重,基本上替银行打工。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行业优势企业也出现了“贷款难”。部分企业反映,企业购买棉花原料有一定的季节性,短期内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银行增
《纺织企业管理》---纺织行业调查
加贷款的可能性不大,部分企业甚至面临着贷不到款的危险,这种情况势必造成棉花价格的不稳定。
5、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
“招工难”问题在广东、福建等地较为严重。广东佛山祖庙的童装企业反映,全街道2400家企业中,往年一线用工7万多人,现在只召到5万,存在较大缺口。反映缺口较大的主要是缝合工等熟练工种,其实质是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
另一方面,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紧缺更为突出。由于受到区域环境和配套环境的制约,纺织企业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住房、子女入学、个人提高机会都很欠缺,使得纺织服装创新所需人才资源匮乏。
6、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浙江很多地区为严格项目建设环境准入,无论申请企业资质如何,对印染项目一律不予审批,造成几乎全部新技术项目无期限推迟。很多具有集群优势的县镇已经出现了印染行业生产能力不能满足上下游需求的问题,产业链无法衔接,印染在浙江产业集群地区已经逐渐成为纺织产业调整升级的瓶颈环节。
7、土地资源紧缺
由于广东地区制造业发展迅速,地价上涨较快,造成纺织企业用地紧缺,租用厂房租金上升明显。如张槎厂房租金近期由每平米10~12元涨到13~15元,幅度为25%~30%。福建某印染公司反映,该厂很好的节能减排新产品项目,因工业用地必须进入招拍挂市场,程序复杂繁琐,新项目土地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8、原材料能源运输价格上涨幅度大
浙江绍兴煤电和蒸气价格上涨50%,运输费提高一倍。广东小榄镇统计,2007年内,与石油相关的化纤原材料涨价30%,棉纱等原材料涨价也近10%,辅料涨价3%~5%不等,包装材料涨价达20%以上;福建长乐运输费用提高了100~200元/吨。
9、缺少高质量国际知名品牌
在国际市场上90%的服装是中国生产的,但是我们没有著名品牌,只能赚取加工费。浙江省最终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到50%,很多企业长期从事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的品牌,加工利润相对微薄。在国际上浙江货等同于廉价低质的总体印象并未有根本性的扭转。
10、绿色壁垒新贸易壁垒频发
欧盟现已正式全面禁止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在商品中的使用。由于PFOS在纺织业中存在范围很广,而国内尚未研发出能完全符合欧盟对PFOS控制标准的纺织用助剂,纺织出口企业将受到严重影响。另外,美国近来频频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使用召回机制,使对美纺织品出口受到一定影响。
11、工人文化素质较低
纺织行业是一个相对劳动强度相对较高的企业。企业的职工一般为农村外来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工作状态麻木、懈怠,工作热情较低,质量观念缺失,没有进取心。
12、产品技术含量低
《纺织企业管理》---纺织行业调查
企业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生产的品种单一,平民化,没有创新,没有竞争优势,产品只能面对低、中档消费市场,附加值低,企业利益相当微薄。
13、市场的无序竞争
经济危机促使出口市场的需求急剧萎缩,使很多企业措手不及,特别是中小型的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状态,舍利求和,使得市场价格频繁走低,市场无序化。
14、前期的盲目扩张
很多企业前期都不考虑自身的实际生产能力、消枆能力,不能充分预见到原材料和人力成本飞速上涨的现状,盲目投资,盲目扩建,造成成本增加、设备闲置,资源浪费,喜好面子工程,这是一些大型企业的通病。
二、发展利好
虽然,纺织行业存在些许短期内难以避免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纺织行业因其绝对的活力和延续数千年的根基,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下面将有助于改善本行业未来的若干方面进行简单归纳:
1、国家政策
(1)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缓解成本压力。继续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和部分轻工产品出
口退税率,清理和取消涉及轻纺企业的各类不合理收费;
(2)积极扩大出口,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暂停轻纺加工贸易台帐保证金“实转”政策;(3)增加各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支持市场前景好、带动就业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轻纺项目;
(4)以服装行业为切入点,加快推进自主品牌建设;
(5)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积极建立小企业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扩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切实解决轻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6)对部分纺织研究机构进行资金扶持,加大企业的帮扶力度。(7)切实推动科技进步、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
2、国际环境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国际需求市场对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逐渐加大。而且由于近些年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棉花的市场供需关系十分紧张,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持续高涨,下游纺织服装企业为了转移成本压力调高了终端产品的售价。因此,受产品价格上涨和出口需求增加的影响,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情况积极向好。
3、企业本身
(1)企业从多年的竞争中逐渐意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中,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不仅很难在市场中立足,甚至连进入市场参与竞争都已经变得愈发艰难。
(2)部分企业从外部引进较成熟的技术。从外部引进较成熟的技术能够节省技术开发时间,掌握了新技术,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从技术上引领品牌。再
《纺织企业管理》---纺织行业调查
次,加大了研发和设计的投入,如果说从外部引用成熟的技术是企业品牌创新的外部硬件,那么,内部人才引用和创新资本的投入,则是企业打造品牌的软件。
(3)向西部地区转移。由于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有更加利好的政策,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投资西部将极大节约成本,增加收入。
(4)大多数企业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尤其是产业链技术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企业产品在市场占据更大的生存空间和竞争优势。
(5)国内装备制造技术的提高和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的加快引进,使行业装备和技术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三、总体趋势
1、纺织高新技术的竞争今后将是纺织强国的竞争,因此提高技术,生产具有高附加值,有较大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产品是未来的绝对趋势。
2、低碳环保,注重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未来几年低碳环保会深深影响企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将环保低碳变成实际行动,不能仅仅只是喊口号。因为,这也将被纳入绿色GDP的衡量范畴内。
3、随着经济社会的智能化和纺织产品的功能化发展趋势,新型智能型纺织材料的研究将在未来占据举足轻重的战略位置,这也将更加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
4、纺织工业地区结构变化差异。世界纺织工业的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始终围绕着劳动力资源、产业上下游布局等比较优势进行转移。
5、技术创新与信息化应用不断加速。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及时掌握国内国际市场变化趋势,预测市场;低成本获取公共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信息,提升企业生产力和降低成本;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质量实现企业快速反应;实现电子商务。
四、个人感悟
很显然,发展纺织行业符合中国国情,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纺织行业在原料、劳动力和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三个方面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同时,我国纺织行业自上游的棉纱,到下游的服装及各类制成品,具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生产能力。所以纺织行业将一直保持其特有的活力延续发展下去。纺织品贸易配额全部取消,纺织品出口进入自由贸易阶段,对很多企业而言这将是绝佳的机遇。
以前,对于纺织行业缺少足够的分析与了解,甚至有些曲解。通过几年对纺织专业的循序化学习以及对行业关注的增多,应该说纺织行业有其他行业所难比的独特魅力。而且,在国际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的大环境下,虽然仍然有很多一时间无法规避的问题,但是我相信保证一个良好的心态,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坚信成功贵在坚持。
对我们而言,当前需要摆正心态,潜心学习,用剩余一年的大学时光充分武装自己,加强现有专业课程的学习,并积极涉足其他有益个人发展的领域争取大的突破。无论今后从事何种行业,都应踏实刻苦,在本职岗位上贡献应有力量。
第五篇:中国纺织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纺织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中国纺织出口的现状,指出纺织业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之后进一步从劳动生产率、产品结构、产业链等方面,并结合金融危机、宏观调控、内需市场变革及人民币升值的现实问题,分析了中国纺织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最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从支持自主品牌服装、金融服务、拓展海外市场、加大自主品牌保护力度、行业协会和商业企业的作用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纺织业;出口;现状;问题;对策
一、引言
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较完整的产业链,较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从国际环境看,随着2007年底中欧纺织品设限到期、2008年底中美纺织品配额设限结束,中国纺织品无配额时代即将来临,约占全球纺织品市场60%以上份额地区全面开放,将会给中国纺织品贸易带来巨大机遇。而未来几年世界经济仍处于上升区间,必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这将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带来有利的国际市场保障。
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内需求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目前,80%左右的中国纺织品在国内消费。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增长,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将拉动内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当前的中国纺织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正是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一批优势企业正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竞争力。创新意识、品牌影响、创意文化、新技术革命、创造力等等这些现代企业的要素正在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轨迹。另一方面,近年来,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化纤原料价格的上扬,棉花价格不稳,对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很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率趋于下降,甚至处于保本经营状态;还有少数企业正承受亏损压力。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结构性矛盾严重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美的现状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成为WTO第143个成员。随着《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实施,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上的优势更加明显。纺织品出口年增长速度从1995—2000年的3%和2001年的4%跃升到2002年的22%和2003年的31%,成为世界上纺织品出口增长速度最高的国家,在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10.5%提高到15.9%。我国服装出口年增长速度从1995—2000年的8%和2001年的2%提升到2002年的13%和2003年的26%,成为世界上服装出口增长速度最高的国家,在世界服装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18.3%提高到2003年的23%,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纺织品服装贸易国家。200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以20.6%的速度增长。2005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速度接近30%。
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7979.89亿元,同比增长10.3%;去年1-11月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31.49亿元,同比增长25.39%。
展望新的一年,纺织行业出口有望“转正”并实现4%左右增长,内销对行业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全行业继续调整结构促转型、加快创新促发展的发展“路线图”也愈发清晰。
三、金融危机为纺织行业的调整提供了契机
2009年初是纺织行业最困难的时期,国际市场低迷、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导致纺织行业出口受阻、亏损面扩大和两极分化加剧等问题凸显,纺织行业多项运行指标数据急剧下滑。
据统计,2009年1-2月的谷底时期,全国5万多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出口额负增长14.78%,利润总额负增长11.01%。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说,占总数2/3的企业陷入亏损,暴露了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而占总数1/3的企业逆势而为,代表了全行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
回顾2009年的艰难历程,杜钰洲认为,金融危机同时也为我们清醒认识并着力解决行业内部结构问题提供了契机,也为中国纺织行业抢占新的制高点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宏观调整政策和《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连续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等利好政策的指引和支持下,纺织企业努力提高国内外市场开拓能力,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中国纺织品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宏观调控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正逐渐降低,纺织行业发展越来越多地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人民币持续升值,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强等新的挑战。
纺织品服装需求增长前景不确定性日益增高。从内部环境看,宏观调控和银根收紧必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纺织品需求增长,我国控制贸易顺差和纺织品出口增长的决心可以看出端倪,如果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下调和人民币升值之势继续的话,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必将受到较大的影响。而从外部环境看,全球信用危机以及美国、欧洲的经济增长减缓的趋势也成定局,国外市场对我国市场成衣和面料的消化力增长明显受限,美元贬值、原油价格持续攀升以及日趋频繁的贸易磨擦对于我国纺织市场的影响都将是深远而且直接的。
(二)内需市场变革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纺织工业经济指标测算,去年前11个月纺织出口交货值占同期纺织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已降至24.96%,显示出口对于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拉动力正在逐渐减弱,内需的开拓成为了纺织行业平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并将继续成为行业未来几年抵御其他负面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内销占比从2000年初的66.8%至07年11月的75.04%,内销占比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良好势头。与此同时,去年国内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连续11个月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而11月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更是达到29.0%,较全社会平均增速足足高出了10.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增幅高出了14个百分点,这些数字显示出国内对纺织服装的消费的不断升级更新,有力
地推动了纺织品市场内需能量的释放,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并呈现进一步加快势头。当企业在“外向型经济”的路上坎坷前行了数年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着力点明确地指向了内需。在通过大比例提高出口额来带动行业增长日益困难的今天,纺织行业、企业应通过转战家门口来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汇率是影响出口重要的因素之一,它通过相对价格影响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当商品的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不变是,汇率变动对该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竞争能力就有重要的影响。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改以来,人民币呈现持续升值态势,累计上升达10%。2007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振荡中不断改写汇改以来的历史新高。除美元外,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如英镑、日元等在2007年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升值,只是相对欧元表现为贬值。2008年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有增无减,因此,出口企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保证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五对策分析
(一)支持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支持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提高研发设计能力,建立公共研发设计平台,在信息、人才等方面向企业提供帮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为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提供金融服务。
建立新型银企关系,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商业运作模式,鼓励服装、家纺企业利用自主品牌作抵押,依法依规向金融机构融资,探索建立企业自主品牌信用担保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企业以自主品牌为纽带进行并购重组。
(三)扶持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鼓励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走出去”,在重点出口市场和新兴市场定期举办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展览会,支持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展会、广交会、服装服饰博览会;引导企业积极进行商标国际注册,主动使用自主商标;对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在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渠道拓展等工作提供相关服务。
(四)加大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保护力度。
加强跨区域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工作;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逐步建立涉外知识产权纠纷预警应对机制;加强对合资合作过程中服装、家纺自主品牌的保护和管理,国外资本收购兼并我国重点品牌应经有关部门批准,防止自主品牌被恶意收购;加大对服装、家纺行业商标专用权行政保护力度,适时开展服装、家纺行业市场专项整治活动。
(五)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业企业的作用。
积极支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开展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进名店、自主品牌推广、市场拓展、信息咨询、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活动。商业企业对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实行“五优”:优惠进场、优先上柜、优先宣传、优先销售、优先结算,充分发挥商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为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提高服装、家纺自
主品牌适销率。
参考文献:
[1]罗小明、赵小晨、丽、李丽君.WTO的多边货物贸易规则及其在中国的实施[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汤传峰.美纺织品市场现状及中美纺织品贸易[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5-05-24(13).
[3]张莉.美欧设限考验中国纺织业智慧[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5-06-07
(3).
[4]王贵国.主张应有权利——中美纺织品争议的法律视角[J].国际贸易,2005,(1).
[5]卜海.后配额时代与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4,(9).
[6]李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遇的保障措施和几种特保措施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4).
[7]陈松洲.遵循世贸组织环境规则 构筑中国绿色贸易制度[J].生态经济,2005,(10).
[8]乔生.“特保条款”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评价[J].国际贸易问题,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