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全国高考化学江苏卷格式正式版
2008年全国高考化学江苏卷格式正式版
本试卷分选择题(第1题~第14题,共48分)和非选择题[第15题~第21题(其中第21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要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均作答,则以A题得分计入总分),共64分]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2.3.
4.5.
6.7.
8.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9.
10.11.
12.13.
14.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15.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6.17.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18.六、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9.七、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八、本题分A、B两题,考生只要选择其中一题作答。若两题都作答,则以A题得分计入总分。本题共12分。
21A.物质结构与性质
21B.实验化学
各位老师:此格式是从网上下载而来,并非官方消息,估计是一部分人的预测,仅供参考。1
第二篇:2009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2009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因此,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1.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化学科学素养的要求,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江苏卷)将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本说明组织命题。2.2009年化学科(江苏卷)的命题将充分体现“有利于普通高等学校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新生,有利于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有利于正确引导基础教育化学教学”的命题思想。
3.2009年化学科(江苏卷)以测试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主导,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等为主要考查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化学实验探究、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等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和科学发展过程,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树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4.2009年化学科(江苏卷)将更富有时代气息,更进一步体现化学新课程理念,更能体现江苏特色,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化学科学素养的要求和化学科学的特点,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对化学学科的考试内容作如下说明。(一)素养和能力要求 1.理解化学科学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形成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2)能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方法,对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简单问题进行解释,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3)认识化学科学及其重大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形成信息素养
(1)能通过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以及相关模型、图形和图表等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
(2)能够敏捷、准确地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3.学会实验探究(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给定情境中通过分析、判断提出有探究价值化学问题的能力。
(3)能设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探究方案,能运用观察、实验、阅读资料等多种手段收集证据,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形成探究结论。
(4)能对探究方案、探究过程、探究结论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准确地表述探究结果,并应用探究结果解决相关问题。4.解决化学问题
(1)能将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分解,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的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二)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要求层次
2009年化学科(江苏卷)重视对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对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按由低到高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与技能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i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事实。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能解释、论证并解决一些具体化学问题。”(三)考试范围和内容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江苏卷)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内容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4个课程模块的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课程模块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内容的试题作答。
第一部分必考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09年化学科(江苏卷)考试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征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1.化学科学特征和基本研究方法
(1)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识别和创造物质的一门科学。知道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发展趋势。
(2)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及变化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3)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了解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在化学科学发展中的作用。(4)了解定量实验研究方法在化学科学发展中的应用。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认识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①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含义。
②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③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④掌握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常见的不同类型物质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
⑤能正确使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示物质的组成,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⑥知道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的重要应用(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作要求)。
⑦理解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③了解摩尔(m01)、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不作要求)。
(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①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②能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知道化学变化中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③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焓变)的概念。
④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化学反应反应热的计算。
⑤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⑥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常见的简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⑦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⑧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能选用恰当的措施防止铁、铝等金属腐蚀。
⑨了解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化学电源的重要性。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3)物质结构与性质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知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了解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简单离子的结构。
④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⑤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关系。.
⑥了解元素(主族和零族)原子结构、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⑦认识化学键的含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⑧能用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结构。
⑨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能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4)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般规律。
③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④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常见简单化学反应的方向。
⑤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⑥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
⑦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5)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①了解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③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④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能说明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认识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弱酸弱碱盐的水解不作要求)。
⑤知道难溶电解质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⑥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简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
(1)理解并能应用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2)了解常见金属(如Na、Al、Fe、Cu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
(3)了解常见非金属(如H、C、N、o、S、Si、Cl等)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
(4)认识化学在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5)了解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认识常见无机物在生 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1)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一般方法。
(2)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并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不包括立体异构体)。
(4)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5)了解加成、取代、消去、加聚和缩聚等有机反应的特点,能判断典型有机反应的类型。
(6)了解烃(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认识不同类型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能设计合理路线合成简单有机化合物。
(7)知道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举例说明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8)了解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认识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9)能根据合成高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分析其链节和单体,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10)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和科学使用,认识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对环境、健康产生的影响。5.化学絮验基础
(1)知道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主要用途。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方法。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5)了解Cl__、Soi
一、CO;
一、Na+、K+、Fd+、NH≯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组成进行检验和分析。
(6)了解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初步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7)了解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8)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能设计、评价和改进简单的实验方案。(9)能绘制和识别简单的实验仪器装置图,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或处理,并得出合理结论。
第二部分选考内容
1.“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模块(1)原子结构与性质
①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②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③了解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了解元素电离能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④了解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能根据元素电负性说明周期表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①理解离子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
②了解NaCI型和CsCI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典型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③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仃键和丌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数据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对d键和兀键之间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④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及其性质的差异。’
⑤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对d轨道参与杂化和AB5型以上复杂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不作要求)。
⑥了解“等电子原理”的含义,能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⑦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⑧能用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⑨知道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方式,了解常见金属晶体的晶胞结构特征(晶体内部空隙的识别、与晶胞的边长等晶体结构参数相关的计算不作要求)。
⑩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①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②知道分子晶体的含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③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④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2.“实验化学”课程模块(1)化学实验基础、①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②了解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和安全性要求,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③了解常见物质的制备和合成方法。
④能应用过滤、蒸发、萃取、蒸馏、层析等方法分离和提纯常见的物质。
⑤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检测方法,了解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等现代仪器在测定物质组成和结构中的应用(相关仪器的工作原理等不作要求)。
⑥初步掌握天平、酸碱滴定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⑦了解对物质进行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③了解反应条件控制在化学实验研究中的意义,初步掌握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2)化学实验探究
①了解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能发现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研究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
③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能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优化和改进。
④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和事实,并运用科学方法加以处理。
⑤能对实验事实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形成实验探究结论。
⑥能对实验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应用探究结果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二)试题类型及分值比例
试题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试卷分值比例为选择题约40%,非选择题约60%。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分值比例为必考部分约90%,选考部分约10%。(三)必考部分内容比例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约32%
元素及其化合物 约20%
有机化学基础 约18%
化学实验 约18% 化学计算 约12%(四)试题难度
容易题 约30% 中等难度题 约50% 较难题 约20%
第三篇:2013江苏卷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
5、C
解析
制度
6、D
解析(1)体现的是清白(2)体现的是做事圆滑世故
7、A
解析
已经远远传播到了东吴一代。
8、(1)明帝问左右“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解析
重点关注“安国所在”“以丰对”“谁可补者”三个短语的翻译方法。
译文:
李丰,字安国,原先的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因为父亲任职的缘故召来随军。起初还没有做官时,年龄十七八岁,在邺下名声行为清正,有识别人物的观察力,海内一致称颂,没有人不注意他。后来跟随军队到了许昌,声望一天天高起来。他的父亲不愿意看到他这个样子,于是命令他关闭大门,命令他跟客人断绝交往。起初,明帝作太子,李丰也热衷文学。等到明帝即位,得到吴国投降的人,问道:“江东一带听说中原一带的名士都有谁啊?”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人叫李安国。”当时李丰做黄门侍郎,明帝问左右“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明帝说:“李丰的名声都广泛传播到了吴越之地么?”后来升迁为骑都尉,给事中。明帝归天后,李丰做了永宁太仆,因为名声超过实际才能,才能并不大。
正始年间,升为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台省,常常假称自己有病,当时台省的规定,生病请假满一百天应当解职。李丰生病不满几十日,就暂且上班,不久在请假,像这样很多年。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做官数年间,都做到郡守,李丰曾经在总人面前明显告诫两位弟弟。等到司马宣王长久生病,李伟作为郡守,因为酗酒荒于政务,祸乱新平。扶风两个郡而李丰并不召回问罪,众人认为是依仗自己得到皇帝的宠幸。
曹爽专政时,李丰虚与委蛇与两个人之间,没有亲疏之别,所以当时有诋毁李丰的歌谣:“曹爽的势力如热水,太傅父子冷如凉水,李丰兄弟如同怪兽游光。”这其中的意思时李丰虽然对外显示清净,而内心贪图省事,跟游光相似。等到宣王下令诛杀曹爽,停车在宫门前,把事情告诉李丰,李丰很害怕,马上昏厥,脚站在地上抬不起来。
等到嘉平四年宣王归天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推荐李丰。李丰知道这虽然不是很明智的选择。然而自以为跟皇帝联亲,想着可以依附皇帝,因而接受没有推辞。于是大将军上奏任用了他。李丰担任中书令二年,皇帝常常单独召见他跟他交谈,不了解自己说什么。景王知道他非议自己,请他谈,他不说实话,就杀了他。这个事情做得很隐秘。
李丰做官前后经历了两个皇帝,不为自己的家庭生计考虑,只是仰靠俸禄生活。李韬虽然娶了公主,李丰常常约束命令他不能侵占朝廷财物,有时得到朝廷赏赐的钱财布匹,就拿来施舍给亲戚族人;皇帝赏赐的宫女,给的很多仆人,李丰都把他们给了外甥们。等到死后,朝廷登记他家财物,家里没有多余的积蓄。,
第四篇:2013高考江苏卷作文点评
2013高考江苏卷作文点评:一个富有启迪性的好题目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系材料作文。题目是这样的: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进入后点燃蜡烛,发现有一群蝴蝶,于是退出去了。过了一段时间,探险者们再次进入,却发现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作文要求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
从2002年到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从2006年开始,进入命题作文时代,自2006年的《人与路》到2012年的《忧与爱》,连续7年都是命题作文。今年一改过去的命题方式,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这样的命题方式,无疑给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无论立意和选材,都更加灵活和自由。
当然,考生再一看到题目,很可能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仔细读两遍,便不难发现这则材料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命题者提示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一点点细微的变化”,指的是什么?这就要仔细思考了。探险队员的“变化”是“退出去了”,蝴蝶的“变化”是“飞到山洞深处了”。探险队员“退出去了”是出于对蝴蝶的爱护。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探险队员一定会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并采取措施保护他们。虽然材料没有提及,但这是必然结果。经过这样的分析,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和体会确定作文的主题。无论是倡导爱护小生灵,保护生态资源破坏生态平衡,还是抨击野蛮发展,甚或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等等,都可有感而发,或叙事,或议论,或夹叙夹议。
有人会说,考生那会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呢?不妨举个例子。5月23日上午8点,南京高淳湖滨中学高一(六)班,47名学生正在安静地做着语文单元测试题。这堂课还有五分钟下课。突然,一只小麻雀误打误撞飞进了教室,教室里六台吊扇锋利的扇叶在飞转。学生们没有漠然地看热闹,或者把麻雀捉住玩,而是自发展开了一场接力行动,在一名男生的一声令下,有人跑去关风扇,有人打开窗户,在班里47个人的一气呵成的配合下,这只小麻雀终于得救。这和探险队员和呵护蝴蝶何其相似!由此可见,如今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浓了。面对今年的材料作文题,他们当然有话可说。
总而言之,今年江苏的作文题,是一个富有启迪性的好题目,围绕“人与自然”这个大主题,传递了正能量。
第五篇: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化。
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口
江苏省涟水中学
薛和平
一、作文题解读与评价
作文材料由三段话组成,以“花解语,鸟自鸣”引出“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从“生活语言”拓展到“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进而提升到“语言”“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化”。材料紧紧围绕核心概念“语言”,言简意赅,但内容丰厚,发人思考;材料关注生活,体现了语文的学科本质和使命。
第一段由自然的、人类的语言引出了核心概念“语言”,写作对象明确。“花解语,鸟自鸣”,花鸟美好可人,这是“引子”;写鸟鸣、写花语当然可以,而且也能写得好。在这一点上,老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可称范本,多年后邂逅江苏高考!但是,无论鸟鸣还是花语,都离不开人,正如矛盾的《风景谈》所言“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本质特征。“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生活中处处有语言”,材料有意将考生的目光引向现实生活,提示考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理解生活。那么,生活中的“语言”是什么?材料引领考生思考生活,认识未知,在思考和辩证中使考生的认识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处处”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强调了语言的广泛性。由此可见命题具有生本意识,把考生作为认识“语言”的主体,引导考生思考生活语言的丰富意蕴。对考生来说,读第一段 犹如宝黛初会,大有“这个妹妹我认识”之感。
第二段由有声到无声点明“语言”的功能和种类。“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生活的“语言”丰富多样,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作用。语言与世界具有广泛的联系性,这个“世界”就是某一具体的“语言”关联的对象。“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这是材料提供的对“语言”的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解,也是给考生架梯子,帮助考生展开联想,让考生的思维发散开来,体现江苏高考作文“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的一贯传统,让考生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 思考和表达上,突出作文考查的重点一语言的运用,体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性要求,思维、审美、文化都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的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省略号前面内容从有声到无声、从无形到有形、从艺术到科技,例举了音乐的语言、雕塑的语言、程序的语言、基因的语言等人类文明创造的优秀的语言形式,从自然界的语言到人类的语言,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或者艺术生,都有话可说。大家熟悉的,上面提到的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又如阿炳的“二泉映月”,又如书法艺术、建筑艺术,又如梁祝、高山流水,还有“一个人”“一本书”,等等,能引导考生找到适于自己发挥的“语言”。“总有一款适合他”,对考生而言只是不知“你是否依然记得
/ 3
我”。
第三段上升到无声无形的语言,揭示“语言”的作用和意义。“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化”,自然形成三个角度、三个层次、三个高度,由实到虚,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是材料的主旨所在,是对写作的限制,引导考生从生活、生命、文化等角度思考语言的价值和意义。好写不等于能写好,这是表达的分水岭,立意高下立显,“想说爱你不容易”!
以上三段话紧紧围绕核心概念“语言”,生活中的语言千差万别,含义丰富,能有效引发考生思考,有丰富的写作资源可供挖掘,考生可根据个人的经历、感悟、思考选择长于发挥自己优势的素材和文体来展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的文明成果。材料和写作都以语言为核心,审题难度较低,立意方向广,切入角度多,对于考场写作和平时作为教学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命题紧跟时代的脉搏,关注社会,体现时代特征,是立足现实的好题材。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是便于学生选择和发挥的好材料。话题开放,思维灵活,以语言运用和语言表达为重点,体现课标精神,突出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命题即问题,突出立意和思维能力、思维水平的考查,有利于中学作文教学。写作强调目的和问题意识,写作就是要回到具体的问题情境这个原点。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真实思考,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才能以事实说明事理。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和恰当表达是真实写作的前提条件和最 高追求。
二、立意与写作建议
关于核心概念"语言”的解释,权威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版本。1.①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语言”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举时只指口语。②话语。(第7版(观代汉语词典》)
2.关于表达和交际的术语。以语音和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则构成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人类借助语言表达思想、记载经验,并把它看作适应环境的手段。语言本身也是人们(尤其是儿童)学习的对象。应用于交际过程的语言,称言语。研究语音词汇和语法形式等语言结构 及其历史发展特征,是语言学的任务。语言和言语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言语离不开语言,否则人们既无法表达思想,也无法进行交流。同样,语言也 离不开言语,否则,它将得不到发展。有些语言就是由于人们不使用,变成“死语”而被自然淘汰的。(《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
3.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共同的语言又常是民族的特征。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 构成的符号体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各阶级服务。社会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群也会影响到语言,因而造成语言在使用上的不同特点或差异。(1989年版《辞海》缩印本)
从以上权威工具书的解释看,语言是“交际工具”,用以“思维、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是“言语、口语、话语”;是“民族的特征”;“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 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社会集群也会影响到语言”;“有些语言……不使用,被自然淘汰”。所以,“交际”是语言的最重要的特征和特点,行文注意扣住“交际”
/ 3
这一关键词,突出交际、交流、表达的“主动性”。语言有真有假,如何对待“假言”;语言有谦有敬,你能说出多少;如何看待当下语言附着的视听因素;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我们阅读了大量的古代诗歌,你是怎样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等等。作为 “民族的特征”,学生一定会想到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懂得了“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社会集群也会影响到语言”,这种现象学生最易想到的是网络语言和广告用语,学生应该最有话说。“有些语言……不使用,被自然淘汰”,这一点,学生应该很容易联想到方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容易想到贺知章的“乡音”。
“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可依据材料第二段“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拓展开来。“语言”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有哪些?材料作了很好的提示,“音乐、雕塑、程序、基因……”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雕塑语言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机理等。程序语言包括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指令类型和指令控制、调用机制和库函数等。行文注意所选“语言”与相应的“世界”的关联,突出这种“语言形式”的特点,这是理解“世界”的关键。“基因”后的省略号是留给考生的,前面有例子引路,后面有发挥的空间,降低了难度。你可以说语言,也可以说文化,可以说审美,也可以说思维,可以说艺术,也可以说科技……各显其能!比如,除了音乐和雕塑,你还了解哪种艺术形式;再比如淮扬菜,你最喜欢那一道,你有故事吗。
考场作文不同于创作文,也不同于竞赛文。它要求在规定的场合、规定的时间里写出符合规定的作文来。考场作文的第一要着是精准审题,其次是立意。审题对不对是能不能拿分的问题,立意高下是得分高低的问题。你的见识,你的才情,你的语言,就是你的写作素养的直接体现。所以,你得清楚明白地显示你的观点和态度。考场作文一定要突出两个关键点:一是围绕“话题”,把“话题”说清楚,让人听明白;二是立足“考场”,把文章写清楚,让人看明白。
论述文要有思考,要有真实的感受、感悟。对具体的“语言”能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够说出点道理来。想法人人都有,人人都有,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没有。所以,你得用心思考,形成主见,哪怕是偏见;虽然也许显得浅薄,但毕竟是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得出来的观点。观点真、有共鸣、合逻辑、有条理,才能让人接 受。叙述文要有生活味,要有烟火气。有形象、有语言、有情节、有场面,才有可读性,情才能动人。
考场作文要易于“上手”,角度宜小不宜大,切口一定要小,小才可能有“痛感”,才可能让心“动”一下、“抖”一下。切口小,议论才有可能落到实处,才有 可能接地气,避免华而不实。切口小,记叙才有可能巧妙,给人现场感和真实感。考场作文的选材一定要有生活味,你选的必须是你熟悉的生活;熟悉,才可能说“内行话”。考场作文拟题要有点题意识,不着痕迹是真风流。行文紧扣“语言”,显示强烈的扣题意识,哪怕来点“硬扣”。另外,要营造一个好的开头,第一印象很重要,不玩深沉,不故作高深。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