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设立说明
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设立说明
江苏省化学品登记中心:
根据《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及其实施意见的要求,宿迁市振兴化工有限公司已经设立了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应急咨询电话号码为:0527-84829920。
本公司承诺设立的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具备以下条件:
1.本电话为固定电话;
2.本电话为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业电话,不作为他用。电话号码印刷在本公司产品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技术标签上;
3.本电话有专人24小时值守。值守人员熟悉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熟悉本公司生产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技术标签,能够接听并处置用户的应急咨询。
特此说明
公司主要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第二篇:化学品事故应急咨询服务电话设立情况说明
化学品事故应急咨询服务电话设立情况说明 辽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化学品登记中心: 根据《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的意见要求,盘锦兴达沥青有限公司已设立化学品事故应急咨询服务电话,电话号码为:本企业承诺设立的化学品事故应急咨询服务电话具备以下条件: 1,2,本电话为固定电话; 本电话为化学品事故应急咨询服务专用电话,不作他用。电话号码印刷在本企业产品的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技术标签上;
3,本电话有专人24小时值守。值守人员熟悉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熟悉本企业生产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技术标签的内容,能够接听并处置应急咨询。
特此说明。
负责人签字:(企业盖章)
2014年8月29日
第三篇: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方法
一、化学危险品事故概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生产各种化工产品50000多种(类),有年产30万吨以上合成氨厂30个、60万吨以上的纯碱厂5个、30万吨以上的硫酸厂5个、12万吨以上的高浓度磷肥厂10个,10万吨以上的烧碱厂15个。在石化行业,油气储罐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一个油气库区存储量往往超过10万立方米,大型油气库区遍布全国各地。化工装置的大型化,是获取规模效应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化工生产过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一旦管理和操作失控,很可能发生重大事故,造成社会灾难。尤其是我国化工产品的流动量很大。据统计,目前我国合成氨年产量达到3300万吨,被列为剧毒化学品的液氨和液氯的运输量分别达到了70―80万吨和170万吨。当前,我国正在建设覆盖11省、市、自治区的7450公里输油管道和9省、市、自治区的14570公里的输气管道。长输油、气管线都是压力管道,横跨不同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这些都构成了一系列重大危险源。
近年来,我国化学事故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加,据有关资料介绍,1949年至1982年的30多年中,发生造成人员中毒的化学事故占工业事故总数的13.9%,到1988年则猛增至27.6%。1969年至1983年间共发生伤亡千人以上的化学事故102起,其中最大的一次伤亡超过5000人。2002年前三季度,与危险化学品生产直接相关的化工、石油、医药三个行业,因发生安全事故而造成死亡人数增幅均超过两位数,其中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尤为严峻,共发生重大事故21起,造成90人死亡,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50%和45%。
南京近几年也发生有影响的化学化工事故10多起:1993年10月21日南京炼油厂“310”储油罐爆炸起火;1996年11月12日南京化工大学实验厂装有5吨三氯化磷的铁罐因阀门锈蚀而损坏,造成大量三氯化磷外泄,数人中毒;1997年1月21日南钢集团炼铁厂发生一起煤气泄露引发的特大爆燃事故,造成5人死亡,20余人中毒;1997年10月9日扬子石化公司烯烃厂发生管线残液重大爆燃事故,其中3人当场被烧死,2人受重伤;1999年12月1日泰山新村发生的环氧乙烷泄漏事故,在这次化学事故救援中中毒人员达30余人;2000年9月11日凌晨2时许,南京电化厂干燥操作间总配电柜发生跳闸,造成氯气外泄,这次事故致使30余位居民出现中毒症状,其中有4名中毒较重者送医院治疗。
化学事故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由化学物质造成的对人员、环境的造成的伤害事故。从救援的角度来讲,化学灾害事故是指有毒有害的化学危险品在生产、使用、储运等过程中发生的泄漏、爆炸或燃烧,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较大社会影响以及严重污染的危害事故。
因而从救援角度来说,化学危险品事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化学伤害性,即不管什么产生的这类事故,但对人员或生物、环境的伤害主要是由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造成的。二是具有突发性,即事故的确切地点、时间、影响的范围、程度、具体原因都是不明的和难以预测与预报的。三是危害的严重性,即事故发生后能够在较大范围内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受污染区域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威胁与危害,财产损失严重,并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
二、化学品事故的基本特点。
为了强化消防部队对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的意识与能力,因此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掌握化学危险品的基本类型与特点;影响化学危险品事故严重程度的因素。
(一)、化学危险品事故的基本类型
1、按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主要对象,可分为: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地面(物体)污染。
2、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可分:特大事故,重大化学事故,一般性化学事故。
3、按照有毒物质释放形式分:直接外泄型化学事故,发生释放型化学事故。
(二)化学事故的基本特点:
1、发生突然,大量泄漏有毒的化学物质,扩散迅速。由于化学事故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决定了化学事故的突发性,在短时间内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外泄,受到气候、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在空间迅速形成毒气团,造成大面积的扩散和污染。
2、危害范围广,伤害途径多。突发性化学灾害事故发生后,染毒气体迅速的向下风方向进行扩散,严重的污染空气、地面、水源或生产设备、生活设施。有毒有害物质对人员的伤害可通过皮肤、呼吸器官、血液等多途径。
3、侦检、救援的难度大。突发性的化学灾害事故发生后,往往造成知情者伤亡或逃离现场,使救援人员无法及时的掌握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又因化学危险品的种类繁多,想要准确的检测出具体情况十分的困难。另外,由于事故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中毒伤亡,而且伤情复杂,特别是有中毒烧伤以及爆炸等造成的人员伤害,都使救援的困难增加。
4、污染环境,洗消困难。突发化学灾害事故发生后,有毒有害物质可污染空气、水源、物体等,短则几个小时,长则数日、数月甚至更长;因而要想对污毒区域和物体等进行有效的消毒工作量大,程序繁杂,技术要求高。
5、社会涉及面广,政治影响大。化学事故发生后,往往会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甚至社会局部地区的混乱,引发各种次生灾害,特别是各种交通治安明显增加,使事故的辐射面扩大,从而增加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进一步的加重事故析严重性。
(三)、影响化学危险品事故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
1、有毒物质的毒性。它主要取决于毒物分子存在的活性基团或功能团的结构。按有毒物质对人员的半数致死量分级,可将有毒物质的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5个级别。
2、有毒物质的危害状态。化学事故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状态主要有气态、雾态、液滴态、微粉态等;在通常情况下固体毒物的危害程度小,液态次之,气态、雾态的危害程度最大。
3、有毒物的泄漏量大小。
4、事故地区的地形、气象情况。各种地形、地物不但可以阻滞或分散云团,而且还可以改变风向和风速,因而对染毒云团的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发生直接影响。气象条件主要是指事故源周围的微气象条件状况,它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速、及大气垂直稳定度。
5、危害区域内居民的密度和防护素质。
三、造成危险品事故的主要原因。
我们知道了化学危险品事故的危险性、特点及影响因素后,为更加深入对化学危险性事故处置进行研究,就需要我们对化学危险品事故的主要成因进行分析和归类。
造成化学事故的发生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造成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点:
一是设备老化、故障造成泄漏。二是违章动火。三是违反操作规程误操作。四是电气故障。五是自燃。六是其它意外原因(如人为破坏、战争交通事故等造成次生灾害);比如某些化学危险品在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也有可能由于某些预料不到的原因(如车辆碰撞、飞机失事、火灾殃及等等)而发生灾害事故。
例如,各地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时有报道。究其原因,除设备本身发生故障造成突然停车外,供电部门突然断电也是引起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据氯碱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介绍:电闸每闪跳一次就有可能造成一次氯气泄漏事故。
四、在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消防部队参与处置的基本原则
化学灾害事故同地震、台风、洪水、建筑物倒塌、车辆交通事故等自然、人为事故一样,而且在社会影响、灾害的事后处理等方面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同时由于化学灾害事故自身的特点又决定了与其它灾害事故的不同之处。
在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的过程中,所动用的社会力量、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多方位的。一次大的化学灾害事故所要动用的社会力量主要包括公安部门(治安、刑侦、交通、消防等)、人防、环保、气象、电信、医疗救援、物资、交通运输、驻军等诸多社会职能部门和各种社会力量。1997年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指示,为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处置毒气、化学事故等特种灾害的能力,在30个重点城市成立了消防特勤队伍,增加了人员编制,配备了比较先进的装备和器材,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队伍。规定的具体任务是:负责迅速控制危害源或切断事故源,营救受害人员,扑灭火灾和洗消,抢救财产。
因此,消防部队作为一支快速的社会救援力量,在非战争条件下的化学灾害事故处置中,是冲在前方或处置的主要力量。
消防部队在参加各种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处置中应首遵循的原则:
(一)、预有准备,快速反应。由于化学灾害事故的突发性、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等特点,事故发生能否迅速的进行处置,防止事故的进一步的扩大,降低灾害的损失和影响,就要求我们消防部队在平时必须认真做好各种化学危险品情况的收集,预案的制定与演练;并建立完善的制度与救援组织与体系,充分发挥支队司令部、特勤大队的作用。确保第一时间力量能够快速出动,来之能战。
(二)、统一指挥,密切协同。由于化学灾害事故的处置过程中涉及的社会职能部门、力量较多,能否将各力量充分的调动起来发挥作用,因此必须搞好协同配合。指挥机构领导一般由政府领导担任,政府各有关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为指挥部成员。消防部队的领导主要负责消防部队的工作及相关事宜的协调。
(三)科学处置,攻艰克难。
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应根据化学事故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技术装备情况,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战术、明确的任务,合理使用兵力,不搞人海战术,发挥特勤队伍、特勤装备的优势,严格技术规程进行处置。
五、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的主要任务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
消防部队在参加化学灾害事故救援中应根据灾害的类型、规模和需要,与有关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遵循科学处置的原则快速、科学的完成各种抢险救援任务。
在处置过程中应本着“先控制后消灭、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把握好“侦、防、救、消”四个环节,处理好“指挥、侦检、个人防护、灭火、救人、堵漏、消除危险和毒源、洗消处理等”具体内容的步骤与实施。
主要工作任务与程序是:
(一)确定布置抢险救援任务。
在消防部队接报警后,应根据收集的情况迅速的传递给一线出动作战的部队和到场的领导,便于及时、准确的作出判断,定下决心,确定主攻方向和主要任务,到场后首先要采取的措施与战术方法。
主要应掌握的情况有: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危险品的性质种类、事故的性质(人为、意外、泄漏、爆炸、物质状态等)、危害的范围、是否有人被困等。
并在出动途中或首先到达现场的部队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1、器材装备的情况:是否合适、够用、完好。
2、与发生事故的单位、知情者进一步的联系掌握具体情况。
3、选择科学合理的进攻阵地:上风、侧风、高处、开阔。
4、现场及周围的建筑、社情及技术、政府职能部门情况。
5、可采取的初步的措施与战术方法。
(二)、实施侦检,查明、控制危险区域。
通过对事故现场的信息收集(或情况不明),首战技术力量到场后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技术手段进行进一步的技术侦检,确定出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并根据侦检出来的结果进行划定区域实施控制,防止人员等进一步的受到伤害。
具体要点是:
1、通过现场的询情,初步掌握现场的情况;确定防护等级与侦检的装备,并进行准备。
2、实施侦检,划分区域(安全区、轻危区、重危区),确定现场的扩散方向,通知后方实施初步的措施(实施救人、堵漏、人员的警戒、疏散、交通的管制、后勤的支援等)。
3、实施警戒(重点是气体和可挥发性液体的泄漏)。警戒的区域要根据现场泄漏、发生灾害的化学危险品的性质、状态等理化性质,并根据现场的地理环境、气象条件进行测算。并利用公安、武警等其它力量进行现场的警戒。做好现场火源、电源的管理,秩序的维持。
***化学事故中有毒物质的扩散规律主要应掌握好的是指气态、雾态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扩散规律,其次是液态或固态有毒物在水中或土壤中的传播规律。
1、毒物云团向下风方向的传播运动,运动的速度与风速有关。通常情况下毒物云团的顶端高度大于2米;一般情况下毒物云团顶部的运动速度等于离地面2米高处风速的2倍,因此可概略计算出毒物云团的前端到达下风某点的时间T(分钟)
T=8.3X/U2(X为事故源至下风方向上某点的距离单位公里,U2为事故源附近2米高处的平均风速单位米/秒)。
通过计算可大概的确定出毒物云团的危害纵深。但现场不同的地理环境对毒物云团的运动影响是不同的。植物层、高楼大厦、山地对毒物云团有阻滞、阻挡或加剧扩散的作用,使危害纵深缩小。毒物云团在向下风方向进行扩散时,并不是按直线运动的;由于风的摆动或地物的阻挡,毒物云团的运动途径一般呈现出波浪形状弯曲,其危害的地域为一个扇形,扇形的夹角一般不超过40度。在风向发生重大变化时,毒物云团将改变传播方向,危害地域不但形状复杂,而且可能使云团已经通过的地域重新受到危害。
毒物云团在城镇、居民地的扩散规律一般是:如云团遇到独立的低矮房屋时可以从两侧或屋顶通过;如遇到连续排列的建筑时,毒物云团可分流沿街道和里弄空隙通过;如遇到高层建筑时,由于两侧的风大,毒气云团可迅速通过并扩散。如当时的垂直稳定度处于逆温或等温时,空气上下几乎没有流动或稍有流动,毒气将从高层建筑的底部两侧分流通过并扩散,而高层建筑的的上部和顶部毒气一般扩散不到,因而相对比较安全;而遇到低矮建筑或封闭里弄时,毒气易滞留而不易扩散,特别是民宅密集的背风街道、庭院和通风不良的房屋内,毒气也容易滞留、染毒浓度较高;而城市的绿地或小片树林、行道树也能减缓毒气去云团传播速度或遭滞而不易扩散。
化学毒物,特别是液体、固体有毒物质,一旦发生泄漏到地面、水源中,虽然一般不会发生急性、恶性化学事故,但如果毒物的毒性大、泄漏量也大,特别是泄漏到对国计民生有较大影响的河流,也会引发重大化学事故,造成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严重威胁或危害。水源染毒后失去毒害时间的长短、与毒物的毒性、泄漏量、溶解度、水中动植物的种类、河床性质及水流的速度有关。
(三)、对现场实施不间断的侦检和对现场各类人员的个人防护。
化学事故发生后,通过对现场的初步的侦检后,为进一步的处置后续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对事故现场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侦检。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应由专业侦检队员利用各种侦检器材,对泄漏物质、周围环境等进行采样检测,以迅速的掌握了解事故现场的事故性质、现场地形、化学危险品的类型、浓度、危害类型程度、危害的人数范围、现场所受灾害人员的情况,从而为救人、灭火、防护、进攻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侦检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侦检前的准备工作:
A:包括个人防护(应提高和加强个人防护的等级标准)、B:侦检的主要任务:确定事故源、化学危险品的性质、扩散的范围、区域的划分及现场情况的标识)、C:确定侦检的方案:侦检的方法(仪器、观察或其它方法)方式(按街区侦检、按目标侦检、按片区侦检)、D:侦检过程的联络方法、方式、E:应急问题的处理方案。
2、实施侦检:
A:确定毒区的边界和区域范围,并作出标识,设立标志。
B:取样、记录、报告现场侦检的结果。
在侦检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实施侦检前要根据已掌握的情况采取可靠的防毒防爆措施(应尽量提高防护的等级标准)。
2、在侦检过程中要确保通信联络的畅通与及时,出现意外情况能及时处理(发生人员中毒、身体不适或周围情况发生突变等)。
3、在侦检过程应多点、多方位、实施立体的侦检。突出重点与可能存在积聚的地方(下水道、地沟、建筑的周围等)。
通过侦检了解掌握了情况之后,应对进入内部、外围、遇险人员、可能殃及的人员分情况进行采取有效的防护和疏散、控制人员的流动及进出。重点是前方实施处置与侦检的人员。
(四)、灾区人员的救援。
消防部队到达事故现场的第一要则就是救人。能否快速安全有效对遇险人员进行救援,是各级指挥员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但在没有把保护自己之前不能轻易进行救人行动,消防队员的职责不是拿自己的命去换取另一个生命,万不得已不为之,只有保全了自己才能更好的消灭敌人)。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各级指挥员应根据现场的情况及时果断的确定救人的次序、救援的重点、救人方式和方法及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救援的重点是遇险的人员和可能殃及的人员,救援的次序:是遇险人员、现时可能殃及的人员、周围可能殃及的人员。可采取的方法主要是采取积极防护、迅速撤离、采取尽可能的医疗救护。
在抢救伤亡人员中可采取的具体步骤为:
A:脱离险区,尽快终止毒物对人体的侵害。
B:及时去除受害人员的污染衣物。
C:现场急救,及时对症抢救治疗,促进解毒与排毒。
D:及时后送转院治疗。
(五)、控制消除事故源、控制污染区。
针对化学危险品事故,控制消除事故源是处置事故的关节点,能否快速、安全、有效、可靠的控制消除事故源是处置成败的基础。控制或消除事故源要在事故单位或专家的技术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专业处置的方法和程序办事。
在实施救援时,在有毒物质继续外泄的情况下,首先应及时组织特勤力量与专业人员,迅速采取关闭阀门、堵漏等办法切断事故源,阻止有毒物质继续外漏扩散;对于事故现场的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要及时转移或采取特殊保护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爆炸、燃烧或泄漏,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在控制消除事故中应注意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进入内部进行抢险的人员要切实的搞好个人的防护,并建立应急预备力量。
2、若为生产中发生的泄漏事故,应首先切断前方的物料输送和有关电源、火源。
3、在容器泄漏处直接堵漏时,一般不要轻易先关阀或开关,而首先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采取降温降压措施,然后关闭阀门、开关止漏,以防因压力、温度等突然上升而发生爆炸。
4、对不能立即止漏而继续外漏的有毒有害物质,可根据其性质与水或相应的溶液进行混合,使其迅速解毒或稀释。
5、泄漏物正在燃烧时,只要是稳定燃烧,一般不要急于灭火,而应首先采取冷却措施。
6、对事故现场易燃爆等有毒有害危险物品进行转移或采取保护措施时,应按有关要求和程序,防止发生事故扩大问题。
控制污染区也是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污染区的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对污染区边界实施控制,以防污染区外人员、车辆等误入污染区而引起伤害。
2、对污染区及附近地区的道路实施控制,以保障救援力量的行驶畅通。
3、维护污染区及其附近地区的社会稳定,以防由于群众惊慌而引起社会混乱,并要防止少数破坏分子乘机进行破坏、制造事端。
为有效控制污染区域,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1、派出专人对事故污染区域边边缘进行监视、控制,并实施不间断的检测,做好明显标志,控制人员、车辆的出入。
2、实施交通管制,主要是对交通要道、路口、街区等。
3、对污染区域内的重要目标和地区加强警卫与保护。
4、及时搞好情况的通报及新闻的传播,搞好群众的宣传与情绪的稳定工作。
(六)洗消处理污染区域
化学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及周围的建筑、道路、水源、进入现场进行处置的人员车辆、器材装备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在此情况下如不及时进行洗消处理,污染会迅速蔓延扩大,造成更大危害。因此洗消处理是化学事故救援的最后关健性的工作。洗消时要根据毒物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的物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洗消剂和洗消方法。
对于有毒有害物质的洗消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化学消毒法:即通过药剂如漂白粉、消毒剂等直接与有毒物质进行反应,使有毒物质变成无毒或低毒物质。
2、燃烧消毒法:用燃烧法来破坏有毒物质的毒性。燃烧虽然可以破坏有毒物质的毒性,但燃烧后的产物会产生二次污染,应科学采取燃烧的时间、地点和防排烟设备。
3、物理消毒法:物理消毒法主要是:A:清洗:用清水、溶剂等进行清洗,但清洗后的液体要及时进完全的进行收集然后再用化学方法进行处理。B:吸附:利用吸附性较强的物质进行吸附或过滤。C:转移利用机械等切除、铲除或覆盖将有毒物质进行转移,使人员不与有毒物质直接接触。
但无论用何种方法进行洗消,都应遵循“既要消毒及时、彻底、有效,又要尽可能不损坏染毒物品,尽快恢复其使用价值”的原则。
在洗消时要科学安排好洗消的次序:建筑场地、固定装备,移动装备、人员。在洗消时一定要做好洗消后液体、固体物质的收集与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化学灾害事故处理完毕后,还应进行清查、检测,做好移交工作。(安全管理交流-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上海市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办法
上海市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办法
(1991年7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3号令发布:1997年12月14日经修改后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53号令重新发布,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在发生化学事故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减少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和损失,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化学危险物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急性中毒及其他较大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危害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单位自救和对事故单位以及事故单位外危害区域的社会救援。
第三条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应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凡生产、储存、经营、运输和使用化学危险物品以及担负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由市和区、县人民防空(抗震)委员会领导;日常工作由市民防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民防办)和区、县民防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县民防办)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化学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的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组织制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三)组织训练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化学事故重点区域(以下简称重点区域)有关部门、单位开展联防救援工作;
(四)对群众进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教育;
(五)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装备、器材、物资、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六)组织化学事故应急救援;
(七)对化学事故进行调查,核发化学事故通报。
第六条 重点区域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一)在区、县民防办指导下,组织制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指定人员负责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三)对群众进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教育;
(四)在发生较大的化学事故时,组织群众防护和撤离。
重点区域由市民防办会同有关部门划定。
第七条 市人民防空(抗震)委员会下设水上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海监和港航监督部门按分管区域负责。
港务、打涝、海运、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应予以配合。
水上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具体办法由市人民防空(抗震)委员会另行制定。
第八条 化工、医药、冶金、纺织、轻工、二轻、物资、公用、交运,铁路、高化、金山石化等部门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由该部门人防(抗震)领导小组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确定生产安全部门或指定有关部门负责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并予以检查落实;
(二)制定本系统预防化学事故的制度和技术措施,指导所属单位制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三)组织、督促本系统开展化学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知识的教育工作;
(四)组织和指导所属单位的化学事故自救,参与社会应急救援工作。
第九条 生产、储存、经营、运输和使用化学危险物品单位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由该单位分管领导人负责。准备工作由生产、安全部门或指定的部门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本单位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组织训练单位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防护、救援器材和设备,指定专人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完好。
(三)每年年初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区民防和消防部门报告本单位存贮化学危险物品的品种、数量及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情况;增加或转产主要的化学危险物品品种时,应随时报告。
(四)对职工进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配合有关部门对厂周围群众进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教育。
(五)组织职工对本单位的化学事故进行自救,参与联防救援工作。
(六)事故发生时,协助做好厂区周围群众的防护和撤离工作。
(七)配合有关部门及时查清事故原因及受损情况。
第十条 化学事故应急专家队伍的主要职责是对化学事故危害进行预测,为救援行动的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和方案。第十一条 担负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任务的部门职责分工:
(一)公安消防部门负责迅速控制危害源,营救受害人员,扑灭火灾和洗消;公安交通部门负责保障救援交通顺畅,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公安治安部门负责组织安全警戒,维护现场及周围地区的治安秩序。
(二)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快速侦察检测队伍,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化学危险物品性质及危害程度。
(三)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快速检测和医疗救护队伍,测定化学危险物品对人员危害的程度,组织对受害人员的救护。
(四)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组织运输队伍,运送撤离人员和救援物资。
(五)邮电部门负责组织通信队伍,保障救援的通信畅通。
(六)气象部门负责提供与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有关的气象参数。
(七)卫生、医药、物资等有关部门应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储备一定数量的抢救药品、器材和物资,以应急需。
第十二条 化学危险物品重点目标单位应按职工总数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的比例组织兼职防化队伍,(包括经批准组织的民兵防化兵),担负本单位的自救任务,并按重点区域联防要求执行支援外单位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任务,其设立的专职消防队应兼负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任务。
化学危险物品重点目标单位由市民防办和区、县民防办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化学危险物品的性质、数量、设备状况和可能危害的程度等因素确定。
化学危险物品重点目标单位在危险部门均应设臵相应的监测报警装臵。
第三章 应急救援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发现化学事故时,应迅速、准确地报警。化学事故的报警电话码为119。
第十四条 发生化学事故时,事故单位在报警的同时应立即向所在地的区、县民防办报告,并采取措施控制危害源,组织职工进行自救。事故单位应随时向消防部门和区、县民防办报告灾情变化情况。
第十五条 消防部门接到化学事故或可能引起化学事故的报警后,应迅速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并立即通报市民防办。
区、县民防办在接到报告后,应视情派出侦察检测队伍赶赴现场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化学危险物品的性质及危害程度。
重点区域的联防队伍在接到报警后,应按预案要求,及时组织救援。
发生化学事故单位应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十六条 在救援过程中,对危害较大、需要其他社会力量救援的化学事故,由消防部门或侦察检测队伍报告事故所在地的区、县民防办组织实施社会救援;事故范围跨区、县时,立即报告市民防办组织社会救援。
第十七条 市民防办和区、县民防办可根据救援需要组织指挥部,指挥部在实施救援时有权调动本辖区内的各种应急救援力量、设备和物资;各种应急救援力量接到指令后,应迅速实施救援。
第十八条 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化学事故按就近救援的原则,先由运输人员自救;必要时可请求本单位或事故所在地的区、县民防办组织救援。
第四章 经费
第十九条 市民防办和区、县民防办所需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日常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列入预算。
第二十条 凡生产、储存、经营、运输和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单位应急救援所需的设备经费,属于固定资产的支出部分,在企业自有资金中列支;不属于固定资产的支出部分的经费及企业组建队伍的人员经费在企业成本中列支。
第二十一条 因化学事故造成财产和人员直接损害的赔偿由事故单位负责。应急救援中支援单位所耗费的费用,由事故单位负责补偿。
第五章 奖惩
第二十二条 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民防办和区、县民防办或该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三条 因参加应急救援受伤、致残或牺牲的人员,其医疗、抚恤待遇按照国家有关因公(工)受伤、致残或牺牲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民防办或区、县民防办对直接责任单位处以2000元至3万元的罚款;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可对直接责任人和单位有关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要求做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民防部门提出整改措施后,拒不整改;
(二)擅自动用救援物质、装备的;
(三)拒不执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通知、指示、命令的。
罚款所得上缴国库。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民防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五日起施行。
第五篇:化学中毒事故应急措施方案
一、总则
为有效处理化学中毒事故,提高应对化学中毒事故的医疗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危害,将化学中毒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以保护患者、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和减少财物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二、成立化学中毒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医院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化学中毒的应急救援工作,其职责之一是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
应急救援小组的职责:
(一)发现或接到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的报告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二)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
(三)负责向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四)负责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具体方案的研究确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三、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的责任划分
(一)医院化学中毒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的组织及指挥工作。
(二)医院化学中毒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中人员、物资的调动调配工作,向医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快速上报,最迟不得超过两小时。
(三)工会组织的负责人应全力协助安全第一责任人。在抓好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同时,协助做好受伤害人员的家属的安抚工作。
(四)化学中毒事故工作部门要认真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协助上级主管部门调查事故、搜集证据,整理资料并做好记录。
(五)参加事故应急救援人员要自觉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为完成救援任务尽职尽责,通过积极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危害,为尽快恢复工作创造条件。
(六)加强对发生事故现场的治安保卫工作,化学中毒事故工作部门安全责任人要密切配合、协助党政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做好事故现场的保卫工作,防止现场物资及财产被盗或丢失。
四、化学中毒事故分类与分级
根据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及造成人员伤亡和危害程度,由重到轻分为突发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化学中毒事故(Ⅳ级)四个等级。
1、突发特别重大化学中毒事故(Ⅰ级)
是指突发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100人以上中毒,或者10人以上死亡,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化学中毒事件。
2、突发重大化学中毒事故(Ⅱ级)
发生急性化学中毒50人以上99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上9人以下。
3、突发较大化学中毒事故(Ⅲ)级
发生急性化学中毒10人以上49人以下,或者死亡1人以上4人以下的。
4、突发一般化学中毒事故(Ⅳ级)
发生急性化学中毒9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五、化学中毒事故应急救援应遵循的原则
(一)迅速报告原则;
(二)主动抢救原则;
(三)生命第一的原则;
(四)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的原则;
(五)保护现场,收集证据的原则。
六、化学中毒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一)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离开,并及时上报;
(二)应急救援队队长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发生时,救援小组抢救人员应根据化学物品种、中毒方式与当时病情进行针对性急救,一般措施如下:
1、尽快将中毒者救离事故地点,移至空气新鲜处并注意保暖;
2、清除鼻腔、口腔内分泌物,除去义齿,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3、化学物污染衣服、皮肤时脱去污染衣服,用清水或温水进行反复冲洗,特别是皮肤皱褶、毛发处,冲洗20―30分钟;
4、危重的中毒者必须在现场处理后方可送上级医院,如呼吸困难或停止应立即给氧与人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并及时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送医院途中需有经验医护人员陪同;
5、如明确是什么化合物中毒时,立即用特殊的排毒剂与特效解毒剂;
6、抢救人员必须同时迅速控制中毒化学物的来源,防止再中毒;
7、在急救的同时加强护理与卫生宣传,防止医源性疾病;
8、救护者做好自身防护,如佩戴有效的过滤式防毒面具与供氧面具,系好安全带;
总之,为避免救治工作紊乱,可按以下规范程序进行急救:
移离现场→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污染衣服→冲洗→共性处理→个性处理。
(三)事故处理必须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
(四)除上述工作外,应急处理人员还应进行以下几项工作:
1.现场救援、调查和采样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首先要确保个人安全,切忌在毫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现场,以免发生中毒。进入现场前应该先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
2.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救护和转运急性化学中毒患者时,可穿C级或D级防护服、配戴正压式或携氧式呼吸器、防护手套(一次性橡胶手套)。医疗救护人员数宜二人以上。
3.调查和采样人员进入有毒化学品储存泄漏现场调查或采样时,必须穿戴A级防护服,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一次性橡胶手套)、眼罩、鞋靴。调查和采样人员数宜二人以上。
七、化学中毒事故的调查
(一)本单位发生重大化学中毒事故后,应立即成立由检验科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的,有工会负责人和总务科负责人参加的事故调查组、善后处理组和恢复工作组。
(二)调查组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起因、过程和人员伤害情况及财产损失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并认真做好调查记录,记录要妥善保管。
(三)配合医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编写、上报事故报告书方面的工作,同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等各方面的相关事宜。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