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托里县城郊村村申请创建自治区文明村队的汇报材料1
托里镇城郊村创建自治区文明村工作汇报
近年来,托里镇城郊村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在县文明办的指导下,我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自治区文明村队创建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使我村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开创了新局面。现将我村争创自治区文明村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托里镇城郊村位于托里县城区以北2公里处,东起多拉特路、西邻S221线、南接团结路、北至S318线,四面道路环绕,交通便利,村内道路纵横,规划整齐。全村共有村民83户286人,有耕地面积610亩,以蔬菜种植为主。近几年,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村内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经济收入逐年上升,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29元,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成为全县名列前茅的“小康村”。
二、文明创建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为文明创建提供组织保证。城郊村党支部坚持每月召开支部生活会,认真听取和汇总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村内事务进行民主管理,定期进行“三公开”,5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密切联系群众,为民排忧解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党支部在领导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为创建自治区文明村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逐步提高村民整体文明素质。城郊村坚持把村民思想道德建设与普法教育齐抓共管,努力建立具有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村里积极利用文明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认真组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八荣八耻”、“五五普法”、计划生育等相关内容,并利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及“五•一”、“七•一”等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使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村内每年组织文明户、五好家庭、遵纪守法典范等评选活动,有90%的农户达到“星级文明户”标准。村里十几年来未发生一起治安或刑事案件,社会秩序良好。同时,村里还一贯重视下一代的文化素质教育,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再穷不能穷了孩子”是村民的共识。目前,村内尊师重教,民族团结,邻里和睦蔚然成风,家家都有大学生是本村的一个明显特点。
(三)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提高村民致富本领。城郊村利用镇党委、政府举办的“科技之冬”和“科技之夏”时机,观看电教片、收看远程教育节目等手段,加强对农民的政策法规及实用技
术的培训力度,每年对党员群众进行培训均在5期以上,参加人数200余人次。为了大力提高村民的蔬菜种植技术,村干部坚持经常带领种植大户,前往兵团及周边县市进行实地观摩考察,使村民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信心,提高了致富本领。
(四)立足本村,发展设施农业,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增收。几年来,在县委、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金的帮扶下,全村紧紧围绕“菜篮子”工程,在有限的土地上做文章,逐步探索出了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这条特色经济发展之路。2007年,开辟了反季节设施农业基地,投资30万元进行电、水、路、林、渠配套,争取扶贫资金100万元,对村内的建棚户予以补助。目前,城郊村蔬菜基地已初具规模,设施农业建设已成为全县一大亮点,已建成日光温室大棚105座,其中连片38座。人均收入也逐年升高,2009年达到6029元。并且,村里积极开展土地清理工作,将清理好的土地收归集体进行对外发包,壮大了集体经济收入。同时,村里还为发展集体经济想出路,2009年,将村里的100亩旱地进行发包,种植了贝母,不仅培育了特色产业的发展,也使村内集体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目前,村集体收入已由三年前的不足5千元提高到现在的每年进账2万元。
(五)加大村级文化娱乐场地建设,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村民崇尚文明新风。三年来,我们积极争取资金,开展军地共建争取援助,并动员村民投工投劳,建成室外篮球场一座,村
内文化室也扩建为86㎡,建立村级阅览室,现藏书2000余册,充分满足了村民的文化活动需求,同时,我们对村办公室活动场地进行了大范围改造,建设了文体广场,完善了健身、娱乐设施,使这里成为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农民公园”,农民活动有了好去处。
(六)美化环境,建设家园,大力推进村容村貌的改变。我村本着村民自主参与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动员村民投工投劳400余人次对道路修整、补修渠道、清运垃圾、浇灌树木,并对3条主干道进行了道路绿化,共计修整道路600米,新植、补植道路两侧250余棵杨树。新增文化墙350米,铺设人行道400㎡,铺设柏油路面3.8㎞。按照“五清五改”的要求,清除残墙断壁150米,清运垃圾15余吨,为保持村容村貌的长期清洁,该村还召开村民大会集体讨论,制定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在全村范围内达成了“美化家园人人有责”的共识。今年,我们还争取到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项目,对村内68户民房进行旧址新建,拆旧建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每户0.9亩院落,80㎡,砖木结构住房,厕所卫浴齐全,计划10月中旬完工,这将大大改变村内面貌,将成为全县第一个高标准建设新农村的模式。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城郊村将在托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
领导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文明创建取得了一些成绩。自2006年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地县两级的“新农村建
设先进村”。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距离时代发展要求和村民的理想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村委班子更加团结,齐心协力,带领全村人民致力于文明创建,以更高标准,使村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
托里镇城郊村 2010年8月20日
第二篇:创建自治区文明县标语
创建自治区文明县标语
1、创建自治区文明县,优化投资与发展环境
2、创造优美环境,营造优良秩序,提供优质服务,建设文明疏勒
3、树文明新风,做文明居民,创建文明县
4、创建自治区文明县,营造百姓温馨家园
5、坚持科学发展,建设文明疏勒
6、创建自治区文明县,全面实现疏勒经济社会发展
7、做文明居民,创文明疏勒
8、全县人民行动起来,创建自治区文明县
9、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努力创建自治区文明县
10、手牵手共建文明县,心连心同做文明人
11、深化文明县创建,树立疏勒文明形象
12、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共创文明
13、凝心聚力,加快发展,创建自治区文明县
14、人人都是文明使者,人人都是投资形象
15、热爱疏勒,建设疏勒,美化疏勒,繁荣疏勒
16、讲道德,献爱心,争做文明疏勒人
17、文明创建共参与,文明成果同受益
18、文明在于一言一行,创建源于一点一滴
19、文明从我做起,我与文明同行
20、创建连着你我他,众争浇开文明花
第三篇:创建自治区精神文明单位申请
创建自治区精神文明单位申请
自治区精神文明办:
近年来,我校在上级文明委的领导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精神文明工作要求》及精神文明工作创建文明单位的文件精神,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和具体措施,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学校工作开展有声有色。班子成员处处率先垂范,个个争当榜样,以勇于创新、勤政实干、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凝聚人心。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工作作风更加严谨,工作态度更加认真,形成了良好的创建工作氛围,2010年我校被自治区文明委授予自治区文明单位。根据新的精神文明创建要求,我校立即进行调整部署创建精神文明工作相关内容,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创建工作的开展。
一,学校情况
本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学班43个,在校生1528名,学校占地28280.54平方米,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校园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学校教学设备完善,有多功能厅、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舞蹈室、健身房、理化生实验室等。学校优美洁净的环境,先进完善的教学设施,为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有一套年富力强、锐意进取、勇于开拓、敢创一流的领导班子,拥有一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在教育这片热土上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34名,通过多年的科研课改研究,目前有多项自治区课题结题,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师资力量雄厚。
二,创建目标
1、继续深入开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主题创建活动。实现“三无一规范”的基础性目标,做到年内无乱收费行为、无不良教师言行、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实施学校“五年规划”,逐步实现学校发展性目标。
2、以“传播文明、引领风尚”为目标,大力推进“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3、以培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不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4、以捆绑式教育发展为动力,以创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为主体目标,坚持“特色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学校在基础设施、内部管理、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水准,切实搞好三个文明建设,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传统学校向高效、优质、开放、创新的现代名校的跨越式发展,把我校建设成环境幽雅、设施齐全、特色鲜明、质量过硬、声誉卓著的农村一流学校。
三,创建工作开展成就
随着精神文明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我校广大教职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并涌现出了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以及“文明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五好文明家庭”、“工会积极分子”、“文明班级”“平安科室”、“平安班级”等,学校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荣获自治区级文明单位、米东区教育局先进党支部、米东区教育局爱国卫生先进集体、米东区教育局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米东区教育局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米东区教育局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市绿色学校、米东区教育局信息工作先进集体、乌鲁木齐市级体育“大课间”活动特色学校、乌鲁木齐市中小学实验室达标学校、米东区廉洁文化进校园优秀示范点、米东区课题研究先进集体、群众满意好班子、米东区两基工作先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先进集体、乌市平安单位等诸多荣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校各项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经自查,认为本校具备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单位的各项要求,因而特此申请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单位。
请上级领导给予具体的检查与指导。
乌市105中学
乌市105中争创自治区文明单位申请报告
乌鲁木齐市第105中学
2013年4月
第四篇:XXX工业园区创建自治区汇报材料
XXX工业园区创建自治区级
园区工作汇报
近年来,在自治区、地区领导的关心和X地区的大力支援下,XX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以“工业强县”为目标,按照地委提出的争当和田地区新型工业化排头兵的要求,抢抓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对口支援新疆机遇,以争创自治区级工业示范园区为目的,以招商引资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落实资金和加强自身建设为保障,真抓实干,工业园区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呈现出建设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良好运行态势。
一、工业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XXXX工业园区成立于2009年,位于县城东部约16公里处的戈壁荒地,海拔1510米至1440米之间,地势低平,南北高差70米,坡度1.36%,东西高差较小。园区依托我县地域资源优势,按照“一区二园”进行规划布局(即XXXX工业园区、XX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园区),园区总规划9.8平方公里,一期规划工业园北部4.5平方公里,划分为综合服务与生活居住区、农产品加工及仓储区、建材区、绿化防护区四大功能片区。工业园区于2010年开工建设,到2014年10月底已初具规模,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中。
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自2010年以来多次召开项目建设年现场观摩会,及时总结工业园区建设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弥补工作不足,有力支持和促进我县工业园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目前,工业园区功能定位逐步清晰,带动作用逐步凸显,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区域性协作配套的工业园区体系。
一是园区发展迅猛,成为工业经济主导力量。2014年,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2亿元,入园企业27家,投产企业12家。截至2015年2月底,工业园区企业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8亿元。
二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承载能力逐步增强。2009年以来,我县积极争取自治区、地区财政及XX援建资金共1.78亿元,用于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设。园区内主干道、供排水、绿化、电网、通信等已建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园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为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特色定位进一步明晰,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工业园区紧紧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建材、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为主的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引进国营企业、民营经济或中小企业入住园区,园区产业发展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多元化、特色化、集约化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初步显现,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
四是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增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我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园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制定优惠措施,创新引资模式,开展多形式、多渠道招商。积极探索与北疆、与内地发达地区政府、园区、商会等组织和招商中介机构、大企业集团的合作,共同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截止2015年,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7.8亿元,其中,区外企业投资亿元,园区项目集聚程度更加明显,重大产业项目显著增多。
二、主要工作和采取措施
(一)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支撑园区发展。县委、政府相继制定了土地出让、纳税、就业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土地、环保等审批程序,有力支持和促进全区产业园区发展,为工业园区实现规范、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重视规划引领,指导园区产业发展。以发挥资源优势、突出产业聚集、优化服务环境为重点,积极聘请有资质的XX城地区规划设计院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园区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园区自然条件、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地区场需求等情况,积极编制《XX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引领园区加快发展。
(三)创新投融资方式,破解园区融资难题。积极鼓励工业园区设立投融资平台、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推动搭建“政银企保”融资平台、大力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覆盖面,改善入园企业融资难问题;采取政府投入“引”、专业银行“贷”、股份合作“吸”、社会资本“借”、BT、BOT模式“垫”等方式,广泛集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2010年以来,先后成立湘江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等38个开发投资公司,向园区提供投融资服务。
(四)加强管理和运行调度,促进园区健康发展。依托区产业地区场监测平台,建设产业园区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分析园区经济运行、企业投产、招商引资、主导产业构成等发展情况。制定《XX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园区建设统计监测方案》,对全区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项目数、投资额等数据进行统计,及时掌握园区发展态势,强化行业指导管理。按照有利于推动园区发展的原则,实行区政合一、完全授权、扎口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和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推进园区建设的领导和办事机构,加强协调、指导和管理,为入园企业提供一条龙管理和服务,及时了解和解决园区发展存在问题和企业困难。
(五)联动互促,加快“三化同步”建设步伐。按照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要求,坚持城地区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充分发挥工业企业上联一产、下促三产的纽带作用,将工业园区规划全部纳入城镇规划范围统筹安排建设;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园区周边农业现代化,以城镇功能支撑园区建设,通过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三化同步”建设。
近几年,我区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园区开发模式较为单一。园区开发主要依靠各地财政投入,但地方财力有限,并且融资平台搭建尚处于起步阶段,资本地区场不发达,融资能力不强,地区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建立,普遍难以承担巨额的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大部分园区主要采取银行贷款、BT、BOT等方式融资,给地方财政带来还款和回购压力,导致地方财政隐形负债剧增,园区建设资金投入难以持续。二是招商引资项目特别是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少,项目资金到位率、开工率、投产达产率低。个别地方对园区招商引资重视不够、力度不大、办法不多、效果不好。三是园区基础设施不配套,要素保障能力不强,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存在违法、违规用地问题;水利骨干工程少,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随着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工业、城地区和生态用水逐步增加,供水矛盾也逐步显现;电源电网建设配套跟不上,部分园区电力瓶颈制约初步显现。四是园区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关联度普遍较低,园区产业定位不明晰、主导产业不突出,整体效益偏低。有的地区相邻的几个园区产业同质化趋势明显,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有的园区产业关联度小,产业链不长,园区集聚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有的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弱,不具备基本的研发能力,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部分园区入驻企业规模偏小,生产方式粗放,管理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缺少能够起到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五是部分园区管理机构不健全,组织管理功能不完备,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管理人才特别是专业人才匮乏;统计调查体系和考核制度有待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协调,管理权限和职责不明晰,责任大,职能弱,规划、环评、用地等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导致园区办事效率低,影响建设进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年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要求XX要按照整体规划、严格管理、滚动发展、务求实效的原则,规范发展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国发„2012‟2号文件为我区工业园区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更高要求。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发„2012‟2 号文件为XX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思路。坚持集聚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约发展的思路,推进工业园区全面发展。一要充分发挥各地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要素向园区集中,提高产业聚集度,加快形成以主导产业为主、上下游产业配套、成链条集群式发展的产业格局。二要从各地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出发,科学合理确定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突出主导产业特色,提高产业关联度,加强统筹协调,防止重复建设。三要大力推进产业园区的管理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创新,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业主开发、政企共建、项目先行等有效运行模式。四要加强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政府服务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应用水平,协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五要严格用地管理,推进土地、能源、资本等资源的集约节约使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污染防治,推进节能减排,促进产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快建设各具特色工业园区。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综合考虑国家产业政策、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区位优势等因素,明确各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合理确定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避免产业园区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努力实现园区的差异性错位发展。围绕区域特色优势、园区主导产业和核心竞争力,通过整合要素资源、加强项目协调、理顺利益分配关系等措施,大力培育具有XX地域特色的产业园区,并利用品牌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聚集更多相关企业,实现滚动发展。
(三)加强产业园区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力争通过两三年努力,国家级和区级产业园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供排水、供电、道路、供气供热、通讯、宽带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地区、县级产业园区实现“四通一平”(供排水、供电、道路、通讯和土地平整),基本建立起与工业强区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实施相适应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体系。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投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根据国家通用标准及行业要求,按照向山要地、梯次场平、多层建房的立体化土地利用模式,在产业园区内统一规划设计、集中建设4至5层的标准厂房,出租或出让给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四)大力开展产业园区招商引资。一是紧密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科学制订招商引资规划,建立和完善当地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改进投资促进工作,在确保招商项目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引资水平,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创新园区招商模式,积极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准备。坚持招商与选商相结合,采取专业化招商、驻点招商、上门招商、以商邀商等有效做法,加快形成政府推动与产业园区自主相结合共同招商格局。三是建立完善产业园区高效服务机制,实行一个机构管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大力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审批,改进服务方式,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五)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园区组织管理体系,理顺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方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区产业园区加快发展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园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快建立通过地区场办园区的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要素配臵、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发挥企业在园区建设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产业园区按照地区场经济规律持续健康发展。
(六)严格实行统计考评制度。建立和完善产业园区投资环境考评办法,建立健全以产业园区各项经济指标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实行旬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年评比制度。区里将选择一批重点园区,推进建设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带动全区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是区委、区政府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采取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和发展局面,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再鼓干劲,再振士气,再出重拳,再举新措,坚定不移地加快园区发展,切实推进工业园区“做得实、投得真、产得高、发展好”,努力完成2012年园区建设任务,实现工业园区产业集中集群发展、经济规模倍增扩展、载体功能显著提升、争先进位取得新突破的发展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文明创建汇报材料
文明创建开生面 东风助我启云帆
——张黄小学文明创建工作汇报
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六年一贯制小学,现有师生员工700余人。文明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校的各项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联韵”特色文化品牌蜚声荆州内外;家校关系日益融洽……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注重思想建设,文明创建奠基石。
思想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基石,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把队伍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首先,我们狠抓了支委一班人和校委会一班人的理想宗旨教育、廉洁自律教育,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做到“三过硬”,即:底气硬、作风硬、本领硬。理想信念坚定,自身廉洁自律,大公无私,开展工作才能底气硬。讲党性,讲纪律,令行禁止,雷厉风行才叫作风硬。业务素质强,要求一般教师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能“以上率下”才叫本领硬。
其次,是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我们主要实行了“四抓”。一是抓政治学习。我校坚持半月召开一次教师例会,除安排日常工作外,就是学习有关师德规范的文件,让师德师风教育常态化。
二是抓制度建设。经校委会起草全体教师讨论通过,先后制定了《教职工请假制度》《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方案》《师德评价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言行。
三是抓各项活动。我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投票,评选“爱心教师”、“最美教师”,并将他们的照片、事迹材料张贴在学校文化长廊,让入选者倍感荣耀。此外,我们还不定期组织“铸师魂,树形象”演讲比赛,让教师们见贤思齐,发挥典型的感召作用,榜样的引领作用。
四是抓社会监督。学校在家长微信群、学校公示栏公布了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我们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征求意见和建议。
通过“四抓”增强了教师们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提高了战斗力。
二、推行民主管理,文明创建下真功。
民主管理的本质与精髓是平等参与,共同决策,有效监督。它有助于科学决策,防止腐败滋生。民主的最大敌人自然就是“官主”,首先要提高领导班子主动接受民主监督的意识。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校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职工议事制度”一切照章办事,实行集体管理,科学决策。不给官僚主义以滋生的土壤,避免了一言堂。
二是成立群众性组织,实施民主监督,使民主监督常态化。例如,民主理财小组每月对学校的收支账目进行一次清理,审计,并将收支状况在公示栏予以公布。教代会成员对学校的各个基建项目自始至终进行质量监督,随时参与学校重大事务的讨论与决策。
三是每年召开两次教职工大会,讨论和审议所有提案,形成决议,并监督执行。例如,2015年7月,根据教职工大会的提案,我们就重修了第一批教师周转房的下水道。
四是建立畅通便捷的沟通管道。每学期由工会牵头,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广泛地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微信群,及时收集家长的呼声,使得我们可以及时查错纠偏。
几年来,由于校委会一班人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及时倾听群众呼声,全校形成了凝心聚力,团结务实的良好风气。建校以来,没有出现一例教职工或家长上访事件。
三、致力环境育人,文明创建展新颜。
环境体现一个单位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在环境建设上,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了减少个人因素对学校布局的影响,不至于“换个校长变个调”,我们制定了《张黄小学中长期发展规划》。近年来,我校乘“薄改”东风,充分利用国拨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2015年标准化运动场投入使用。综合楼竣工,完成了“七室”配套。2016年暑期,门房改造工程和校园文化工程顺利收官。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形成了: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四大区域格局。
二是强化管理,责任到人。政教处将全校划分成15个卫生责任区,分别由15个班主任负责。每天由少先队大队长带队组织小分队对各责任区进行检查评分,并将评分结果在学校公示栏一天一公示。
三是文化渗透,陶情养性。本校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把文化建设与之相结合,统筹规划。修建了文化长廊、楹联文化墙、校园大道文化小品等。每个教室前挂有一副古色古香的木制对联,每个教室内有四幅名人画像和名人名言。绿荫下是文明提示语,长廊里是古代诗词名篇,大路上,小径旁是意境深远,文辞隽永的佳联巧对。让学生时时处处呼吸到的都是文化空气,从而让每一堵墙,每一块草地,每一株花草都承载起育人的文化功能。
四、着力内涵发展,文明创建重实效。
学校当下的内涵发展,决定着学校未来的发展。代表学校内涵发展的决不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不是植物园里的红花绿叶。学校的内涵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内涵发展既是文明创建的起点也是文明创建的终极目标。我校在抓内涵发展上,可以概括为三句话:抓住一根主线,着眼两个发展,实现三个提升。
一根主线——教育教学。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所以任何时候教育教学是我们的主旋律。我们始终围绕这一主线来抓其他的工作。强化过程管理,细节管理,把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
两个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要求全体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积极参与培训和自学。这两年我们对老师进行了新教育理念培训、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格律诗词、对联的创作等培训。对于自学,我们还明确提出了“四个一”的具体指标。即: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专著,每季度写一篇教学论文,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周写一篇学习心得。以此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强化内功。
教师们,通过培训和自学丰富了文化底蕴。龙桥村青年何红与沙市区女青年罗燕通过荆州电视台一档由“唐婆”主持的征婚节目结为秦晋之好,荆州电视台要现场报道他们的婚礼,为表感谢和喜悦之情,家长要求婚联必须嵌“荆视”“唐婆”和小两口的名字。我校教师为其撰联:
何府联姻,荆视牵线,屡屡情丝织罗绮; 红烛报喜,唐婆证婚,翩翩佳偶筑燕巢。
2016年4月,在湖北省楹联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我校年轻女教师任伟红被评为湖北省联坛新秀,工会主席梁圣柏被评为湖北省联坛精英。对于学生,我们着眼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首先我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我校多次聘请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进校园,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教育。二是结合我校的“联韵”文化特色教育和“朝读经典”活动,让学生大量接触中华传统经典。让学生在古代经典中去汲取文学和精神养料。学校还根据个人爱好,在各班选拔了5至6人组成了40人的对联研修班。周三、周五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进行培训。三是开展“安全之星”“纪律之星”“学习之星”“劳动之星”等“四星”评比活动,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普遍提高。六一班王雪琴同学在校刊《向阳花》诗歌专栏中发表了一首《读书好》诗中写道:“今日读书苦不少,长大以后学问高。美化家乡做贡献,报效祖国立功劳。”拳拳报国之心可见一斑。五一班赵美娟同学在《孝心》中写道:“奶奶生病我揪心,求医问药忙不停。默默捧出储蓄罐,一分一角都是情。”学生们的创作水平也大有提高,在他们的作文中一些诗词名句常被信手拈来,为文章平添了一道亮色。2015年第6期《中华诗词》校园诗稿栏目就刊登了我校六年级学生陈如梦、魏雷明、魏思琪等三位学生的诗作。乡村孩子的作品也登上了当今中国诗坛的最高殿堂。2016年4月我校六年级学生梁佳琪、陈海若在湖北省楹联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被评为“湖北省联坛新苗”受到表彰。
三个提升——教研水平提升、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提升。为了教研活动不走过场,每次教研活动都提前一周确定时间、确定活动内容,让参与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采取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等形式相互砥砺,不断提高教研的实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课堂教学,加强教研组对科任教师课前的指导、督促,课后的检查,评价。去年6月,在初考中,我校英语学科就在全县脱颖而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他学科也有明显提升。2016年10月,我校承担的省级研究课题“小学生经典诵读”圆满结题,课题组获得省二等奖。
五、组织文体活动,文明创建造声势。
我校经常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以此作为深化文明创建工作的载体和展示文明创建的窗口。一是每半月组织一次教职工球类比赛,每半年组织两次与外校的球类联谊活动。二是每逢“六一”儿童节举办小学生趣味运动会,让孩子们在运动中获得健康和快乐。三是每两年举行一次金秋诗会,师生登台或唱或诵一展才艺。四是每年春节前夕组织一次送春联下乡活动。学校组织教师为150多名三好学生作嵌名春联,用学生腰鼓队热热闹闹将春联送到家门口。家长喜不自禁,鞭炮相迎;邻居艳羡不已,啧啧称赞。这种将时代内容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奖励形式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欢迎。五是在学生家庭中,开展“书香之家”的评选活动。学校将创建工作与“朝读经典”相结合,要求家长们每个周末的早晨拿出十分钟,与孩子共读经典。期末向孩子所在的班级班主任申报参评。由学校“朝读经典”领导小组对家长进行考评,在全校评出三家,由学校授予“书香之家”的牌匾。通过这项活动,让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长,一个家长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辐射一个村落。使文明创建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六、强化安全措施,文明创建有保障。
校园安全事关师生的生命和财产,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更事关文明创建的成败。所以,我们多措并举,丝毫不敢懈怠。
第一,加强领导。由校长负总责,一名副校长和政教主任具体抓,设置了专门的综合治理办公室,并形成了由校长到学生的安全管理网络。第二,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人防技防措施,视频监控实行校园全覆盖。第三,每月组织专班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第四,请公安机关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治安整治。净化周边环境。第五,安全教育日日讲。采取知识讲座、专题报告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第六,制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每学期举行两次防灾、防爆、防恐演练,时时绷紧安全这根弦。
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建校以来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文明创建开生面,东风助我启云帆。我们相信:随着文明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必将促进我校的各项工作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我们将发扬成绩,反思不足,再鼓干劲,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文明进步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撰稿人:梁圣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