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模考前复习计划

时间:2019-05-13 15:1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历史一模考前复习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历史一模考前复习计划》。

第一篇:高三历史一模考前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一模考前复习计划

1.考试范围为必修一、二、三及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历史人物》。

2.抓好两材(教材、材料)训练及知识讲解,运用限时过关检测来检查复习的效果,辅以教师讲评及知识点再讲解。

3、复习按“练——讲”结合方式进行。重拾遗忘的历史知识(概念、史实等),突破重点知识概念,训练解题思路方法;提高其历史解题的能力与技巧。

4、集中打好两大模块的专题训练:

一、一卷12个选择题(共计48分)各种类型题的专项训练,使学员初步掌握高考历史材料选择题的类型及其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二、二卷3道材料题。题号为37、40、41、或(39、40)

37题:(历史题)共计3问。34分。

1、文字型材料;(两小问,共计8分)

2、表格阅读,回答问题;(12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材料中事件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4分)

40题:(文科综合题)

历史学科的考查主要从表格材料内容出发,从中拟定题目,并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10分)

41题:(文科综合题)

材料表格比较题目,并概述材料表格所反映的事物变化过程,阐释导致变化的原因。(8分)

第二篇:高三生物一模后的复习计划

高三生物一模后的复习计划

常州市新桥中学高燕萍

一模考试后到高考粗略算还有76天,但如果除掉周日放假、二模考试、最后的适应性考试、六月初的学生自主复习等时间外,就只有60天时间。这60天的复习教学只有做到对路得法,才能既巩固基础,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提升学生各种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具体规划如下:

1、3月23~3月25日:一模试卷分析2、3月26日~3月27日:由于我参加市研讨会,学生做45分钟的练习,第二天评析。

3、3月28~4月5日:专题四——遗传与变异(包括基因工程)、进化 4、4月6日~4月17日: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5、4月18日~4月26日:专题六——实验与探究6、4月27日~4月28日:专题七——减数分裂、受精作用与胚胎工程 7、4月29日~5月3日:一套综合卷的训练与评析8、5月4日~5月12日:二模考试及试卷分析9、5月13日~5月19日:专题八——生物与环境(包括生态工程)10、5月20日~5月27日:学生易错题、重点题的强化训练与评析

(1)5.20~5.21:元素、分子与细胞结构部分

(2)5.22~5.2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3)5.25~5.27:图像题(主要是坐标曲线图)

11、5月28日~5月31日:适应性考试与评析12、6.1~6.5:学生自主复习答疑、考前辅导

总之,这六十天是高三全程复习中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节,只有我积极做有心人,做到每堂复习课针对性强、有实效,才能让学生夯实基础,提升审题、答题等能力。在这过程中还得注重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么,取得高考的成功,即在高考中语数外达线的学生生物均能达B级的目标才会实现。

2009-3-21

第三篇:高三历史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复习计划

一、高三历史复习的特点

高三历史复习一般都要经过三轮复习,每一轮复习都有每一轮复习的侧重点。第一轮复习是对基础知识的全面系统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的抓基础;第二轮专题复习,需要学生从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方面组合知识,力求融会贯通;第三轮实行综合、模拟考试,查缺补漏,强化训练。

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单元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再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适当加快了速度,既突出主干,又适当关照非重点。第二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专题复习,进行知识的整合,按照线索归纳、理清、分析、综合知识。如根据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我们可以把整个高中历史分为13个专题:

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

2、列强侵略与中国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5、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6、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8、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9、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10、世界经济现代化历程;

11、中国思想发展史;

12、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13、近代世界的思想文化。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以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上述的13个专题我们还可以把它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三部分。各部分我们可以将性质相同的历史现象结合在一起,注意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相互联系,突出历史现象的整体性特点,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记忆和认知历史。

第三轮复习,即跨学科的“热点”专题复习,注意从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角度归纳知识,分析“热点”。如2003年文综第40题从地理学科考察第二战场开辟的条件,从历史学科考察了第二战场开辟的政治、军事条件条件。2003年第41题从地理学科考察考察了美国“西进运动”中人口迁移问题,从历史学科考察了“西进运动”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及评价,政治学科考察了如何看待美国的“西进运动”。今年高考第39题从地理学科考察了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形成的原因,从历史学科考察了50年前发生在此地印尼的重大事件之—— “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会议的精神和对当时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从政治学科考察了与当代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和关系。在这个阶段,尤其要注意揣摸文科综合测试题的特点和考察的思路。

二、高三历史复习的方法

(一)复习时注意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

。如封建社会的衰落是我国明清时期的主要特征,就《明朝专制制度的加强》这一节内容来说,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①政治制度上: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地方废行省,三司分权,解决地方与中央的矛盾。②军事制度上: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解除军事将领对皇权的威胁。③法律上:制定《大明律》,通过立法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④加强特务统治,用非正常的手段来强化君权。⑤“削藩”,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⑥营建北京城,突出皇权,体现出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就这一章的知识结构来说,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衰落主要表现在:①政治上强化君主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特务统治、八股取士、文字狱、军机处、“均田免粮”无不体现出封建社会的衰落。②经济上一方面封建社会的经济继续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开始冲击着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③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④对外关系上,西方的殖民活动已到达我国的东南沿海和西北边疆,出现了反侵略的斗争,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对外关系的主流。⑤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出现了一些反封建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和文学作品,西学东渐。

2、掌握基本的记忆方法和习惯,准确记忆基本史实,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使知识网络化。

3、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这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如“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即资本主义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度。对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说,资产阶级的根本任务就是夺取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建立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贵族专制王权。故英国186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英、美、法的确立。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度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英、美、法等的资产阶级革命;

二、欧洲封建大陆国家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客观上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四、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率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取得胜利,较早的迎来了工业革命,显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如上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我们还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四个方面来把握。经济上资本主义处在手工工场的繁荣阶段,商业资本起着支配作用;政治上资产阶级在斗争中壮大

起来,加快了想资本主义的过度;思想上资产阶级抛揩了宗教外衣,提出了建立民主、平等、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国际关系领域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另一方面欧洲大国在激烈的争夺殖民地和殖民霸权;同时亚、非、拉美面临挑战,欧洲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

5、强化专题史复习,融会贯通,形成历史知识的主干。如“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既有中国古代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商鞅变法、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等内容,也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等内容,还有世界近现代史上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等内容。通过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专题复习,有利于总结和比较各种改革的发展过程及其得失原因和影响,揭示改革的一般规律。

例如:

——中国古代史: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对外关系的角度把握中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明清时期的衰落要和同时期的西欧社会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对外政策的对比来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

——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从政治民主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角度来掌握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政治民主化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后期(1919—1949)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基本国相结合,逐渐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和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创建新中国的角度来基本历程。

——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近(现)代化”是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总纲:世界近代史部分要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怎样形成的;世界现代史部分要注意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注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资本主义政治、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影响;三次科技革命对亚、非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中外历史的横向比较与联系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对比中国历史,尤其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如在整理专题“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可以把它再分为“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两个小专题。“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我们可以分别从19世纪六、七年代民族工业的产生,19世纪末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1912年——1919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各自的原因和影响,探讨世界资本主义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以及民族工业在近代历史发

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早期维新思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以及新、旧民主革命转变的关系,对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影响等。“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我们可以从向苏联学习、积极主动探索、改革开放形成中国特色道路等几个阶段来掌握。再如,我们把14世纪——18世纪中国的明清时期和西欧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政策等方面作一比较,东西方社会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则一目了然。还有,我们可以从微观政治、经济、阶级、文化领域的变化对比理解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出现的区域性特点。

(二)掌握基本的史学理论,初步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基本观点和辩证的思维方法,提高理论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并由此去理解评价历史的生产力标准。所谓生产力标准,包括两个要点:一是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二是生产力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是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力,它包括两个要点:一是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它决定了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如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的陆续建立。二是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表现为如果它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时则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战国时期时期,战乱不休,经济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经济的发展。

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并由此去理解评价历史的实践标准。所谓实践标准,就是要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如19世纪中期的西欧可以产生马克思主义,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则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马克思主义和洋务运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而太平天国运动则不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不是由统治者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决定的,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性质。

③阶级和阶级斗争

④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⑤原因和结果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然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历史的因果关系主要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同因异果、同果异因、互为因果、系列因果等类型。

⑥现象和本质;偶然性与必然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

(三)重视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解题能力是解题时学生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无论是历史单科或是文科综合,题型一般都是三种题型: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是学生容易丢分的题,在高三的复习训练过程中,应从审题

、回忆教材、列提纲、规范书写等四个方面训来提高自己的解体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比较、分析、总结材料题、问答题的类型和特点,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体能力;通过对一定量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地归纳、比较、分析,发现自己思维训练过程中的症结,及时的解决,从而有效地提高主观题的得分。要记住,解题能力主要是练出来的,要通过一定量的有序的训练,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逐渐提高,偷懒、少做,不愿做是学习的天敌。

第四篇:和平区2017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2016—2017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正确答案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对此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A.表达了作者对秦帝国辉煌的留恋

B.反映了中国古代史循环往复的特点 C.揭示了六国和秦灭亡的真正原因

D.提醒人们汲取王朝兴替的历史教训

2.不同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的线路有不同选择。下图反映的是哪一个朝代的路线

A.汉代

C.宋代

B.唐代

D.元代

高三历史1(共6页)

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

A.实行节度使制度

B.创立三省六部制

C.任命文官做知州

D.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 4.古希腊的哲学名著《论真理》中说:“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个事物对你来说就是它呈现在你的感官面前的样子,对我来说,它就是呈现在我的感官面前的样子。”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A.泰勒斯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5.下图是世界历史知识结构(局部),其中方框内应该填入

A.人文主义的发展

C.重商主义的推行

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D.自由主义及其实践

6.“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四月提纲》

C.《大抗议书》

B.《共产党宣言》 D.《人权宣言》

7.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普选发生在天津:清政府组织百姓选举天津县议会,开始时由于民众民主意识淡薄,参与度很低,地方官将选举的好处编成俚语土话,派人深入乡间田野宣讲,用一年时间最终将投票率提高到70%,完成了选举。这次选举发生在 A.十九世纪60、70年代

B.十九世纪末 C.二十世纪初

D.辛亥革命后

高三历史2(共6页)

8.“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 ——毛泽东1956年4月 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任务是

A.建立健全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B.争取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C.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9.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前叮嘱中国代表团成员:“尽管我们过去在国内谈判有经验,但是,„„(这回)是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0.下面哪幅漫画能更贴切地反映当今世界的局势:

B.万隆会议

A.

B.

C.

D.

11.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成为国共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这时国际上的形势是:

A.雅尔塔体系形成 B.美苏冷战

C.两大阵营的对峙

D.美苏争霸

高三历史3(共6页)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3题,共56分。

12.(20分)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2014年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千年来大运河不仅沟通南北、也孕育了众多名城、承载了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天津,因水而兴的城市。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就成为河漕的重要枢纽。南方大量的粮食经天津运往北京,形成“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以利京师”的格局。

天津的估衣街等街巷都因毗邻河畔而繁华,有些街道名称的由来就是因运河舶来的商品在这里销售而形成的。由于交通便利,很多外地商人来津经商,运河两岸各类货栈、钱庄、会馆鳞次栉比,脚行、镖局等也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摘编自方兆麟《天津是运河载来的城市》

(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天津兴起的原因和表现。(5分)

材料

二、“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

——(英)约翰.汤姆逊《中国和中国人影像:约翰.汤姆逊记录的晚清帝国》(2)材料二中的“敌对”发生于哪次战争?为什么“它的陷落”加速了谈判的过程?(4分)

材料

三、至近代,漕运业逐渐显得落后而多余。至1901年,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随后运河两岸的扬州等城镇不同程度地衰落了。

——摘编自吴琦《漕运与中国社会》

近代天津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当时天津的棉麻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以上。天津还成为早期工业和教育的兴盛之地,拥有被称为华北机器铸铁工业摇篮的三条石和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

——摘编自方兆麟《天津是运河载来的城市》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停止漕运的原因和近代天津迅速崛起的条件。(8分)

高三历史4(共6页)

(4)今天,继续维护和修缮大运河是否还有意义?谈谈你的认识。(3分)

13.(15分)多位启蒙思想家都论及“社会契约”,又各有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第一个全面阐述了国家起源的社会契约,只是他的结论是所有社会成员应相互约定把自己的全部权利交给一个人亦即君主,以建立起保障人们安全与幸福的国家,而且契约一旦确立就不可以推翻,人民应无条件服从君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霍布斯的观点。(4分)

材料

二、洛克同意霍布斯关于人生而自由平等的观点,但他不同意霍布斯关于人们在订约建国时放弃自己的全部自由权利的看法,他认为人们这里放弃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政府不能履行这些职责,人们就有权推翻它,重新订立契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结合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指出“人们放弃”了哪些权力而授给政府?自己又保留了哪些权利?按照启蒙运动的观点,“政府的职责”是什么?(7分)

材料

三、卢梭认为,既然人民主权使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每一个人也就享有主权,同时也必须服从主权。如果有人不服从,社会契约就强迫他服从。

——吕一民《法国通史》

(3)材料三中卢梭对社会契约又提出了怎样的新观点?新的观点会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高三历史5(共6页)

14.(21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戊戌变法的评价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本身就是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统治者,他们改良的目的,从来不是也绝不可能是为了人民革命的利益,而是为了更好地剥削人民和巩固他们的统治……并企图以此来阻挡人民革命运动,把革命消灭与无形之中。所以,改良主义绝不是中国人民的出路。

——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1967年

(1)材料一对戊戌变法作出了怎样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评价产生的时代因素。(7分)

材料

二、研究戊戌变法的历史,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戊戌变法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在当时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有进步意义。第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他们是少数从地主阶级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脱离了人民群众。因此,它是一个软弱的改良运动。

——杨志钧《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问题》1980年

(2)试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对戊戌变法的评价。(6分)

材料

三、“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了有益的尝试。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它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的,因此,有些学者把戊戌变法视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危兆盖《回顾戊戌,重温历史》2008年

(3)材料三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又有了怎样的发展?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8分)

高三历史6(共6页)

第五篇:高三历史备课组一诊前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备课组一诊前复习计划

从近期月考的情况来看,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前期加强集体备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年级平行班之间,实验班与补习班之间实现了均衡发展,差距基本保持在一分之内。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实验班和补习班的优势还不是很明显,和平行班保持在6分左右的差距,这两个班的优生历史学科优势也不明显。

2、平行班在少有艺体生参考的情况下,还是有部分同学历史成绩很低,在三、四十分左右,学习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3、从划线情况来看,历史学科每个班上线人数离拟定目标人数都还差1---4个不等。

4、从应试技巧来看:知识点掌握的比较死,迁移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历史语言的组织,表述能力还需要加强。

为此,我们组在一诊前准备做以下工作来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 1、12月20日前完成一诊内容的复习。

2、指导学生有计划的安排看书复习的时间,在一诊考试前,要求学生对教材至少要看两遍,夯实基础知识。

3、加强定时应试训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45分钟时间内完成12道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的内容。

4、加强辅导,尤其对个别优生、踩线生他们的定时练习的试卷要面批面改,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并注意在下次的联系中注意这些问题是否解决。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同学,要督促他们背书,教师要随时抽查。

5、提高练习题的质量和针对性。备课组老师要通力合作,认真专研近年一诊试题和高考试题,总结易考点、易错点。三位老师各负责一部分的内容:

中国古代史部分:雷茜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郭秀芳

世界史部分:戴云菊

6、每次定时练习后,要及时全批全改,提高评讲的质量。

高三历史备课组

2013年12月3日

下载高三历史一模考前复习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历史一模考前复习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前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中考前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第二阶段:5月25日之前(二模后到三模前),第二轮复习,搞专题,提能力。 打破教材体系,专题归类复习,比较对照,纵横联系,培养能力。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

    高三历史考前的话2014

    高三历史考前的话 一、考前两大工作 1.回归课本——做到心中有根 把人教版目录和阶段特征强化记忆两遍,把表格知识网络强化记忆一遍,把《全品》中你认为重点专题的通史知识整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基本策略 史地政组:白丽满 2012-8-29 综合考试是一种全新的考试模式,与单科试卷相比,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在学科内综合题上注重考查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相......

    高三历史复习计划(5篇材料)

    一、指导思想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认真研读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省份的高考试题。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借鉴本校几年的本考经验,及时关注高考政策。精心备考。研究方法,提高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201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法指导主要是要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理清知识线索,形成历史知识阶段特征,点击知识重点、难点、热点、联系点、延伸点。介绍复习方法、技巧。由于复习......

    2016-2017高三历史复习计划

    2016-2017高三历史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备课组 一、制定依据 根据2016高考试题特点分析制定本学年复习计划。2016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历史试题,从宏观上看,注重了基础性,加强了综......

    20112012年度高三历史复习计划

    2011-2012年度高三历史复习计划 一、情况分析 1.学情:7、8班为重点班,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高,但是,灵活性不足。5、6班为普通班,积极性相对差一些。9班是法语班,灵活性很强,但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组 进入高三以来,我们历史备课组深入分析了课本和考纲的要求以及近几年新课改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借鉴上届高三经验,结合本届高三学生的实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