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播电视局2009年“村村通”工程建设总结
2009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省、市广播电视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局始终把山区人民群众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的问题作为事业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切实提高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为目标,从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入手,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使我县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又迈上穿越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了新台阶。目前,全县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户户看覆盖率)达89.6,“村村通”覆盖率达到97.8,基本实现了消除广播电视“盲村”的任务。
一、我县“村村通”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目标任务。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今年我县“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是:完成250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看”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哈尼族布孔支系和彝族山苏、仆拉支系贫困户看电视难的问题。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玉溪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玉发〔2009〕4号)文件中“优先保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284个村民小组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确保到2012年实现我市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区村民小组有全覆盖的广播电视信号、通广播电视的目标”精神,抓住国家大力投入民生的政策机遇,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18次常务会又重新确定在2009年年内完成102个盲村6302户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看”工程建设任务。为圆满完成这一民心工程,县人民政府与我局和各乡镇签定了××县2009年度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看”工程建设责任书,要求在12月31日前全部完成。其中:县人民政府与市人民政府签定的任务是完成5942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
(二)工程进展情况。“村村通”工程作为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作为县委、县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我局始终把该工程作为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来抓。今年4月,国家第一批“村村通”设备就位后,我局根据元政发﹝2009﹞66号《××县2009年度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看”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结合各乡镇实际,采用有线电视联网、个体接收、卫星中频分配、c波段接收技术方式。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到目前止,全县完成了1638户“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国家第一批“村村通”设备已全部建设完成。其中:完成直播卫星设备安装1238套;c波段接收安装400套。涉及哈尼族布孔支系417户;彝族山苏支系1001户;彝族仆拉支系220户。与县政府签定的2009年度完成6302户的任务数还差4664户,与县人大会提出的重点解决哈尼族布孔支系、彝族山苏、仆拉支系2500户任务数还差862户。未完成任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第二批“村村通”设备,也就是国家现行主要推行直播卫星设备的传输技术和方式进行调整,11月开始采购,目前第二批设备还没有到位,从而影响到全县乃至全国各地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无法正常开展。
二、我县“村村通”工程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我县把“村村通”工作视为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针对我县山区贫困面大,开展“村村通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的特点,县委、县政府和县广电局始终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该项工作列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同时还纳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纳入目标管理,纳入干部考核重要内容。并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广电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全县“村村通”工作。全县各乡(镇)按照与县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加强领导、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强力推进,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确保党和政府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确保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实效。
(二)强化宣传方法,营造群众参与氛围。
为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把这一民心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我县结合各乡镇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法,让全县人民真正了解到了这一民心工程的好处。一是通过广播宣传、粘贴标语宣传、发放宣传单、召开群众会等形式为宣传平台,宣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重大意义以及它给群众带来的好处、政策扶持;二是实地安装宣传。为避免工作中部分干部由于作风不实宣传不到位的问题,我局采取了由我局牵头,乡、村、组干部配
合的方法,组织局技术人员深入到各村民小组,选择2至5户群众进行实地安装,同时,召集全村群众进行观摩,让群众真正看到了“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建设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农户安装直播卫星电视的积极性,为“村村通”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三是以新闻等形式宣传,在县台和县广播频道报道“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穿越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群众收到的效果,以此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村村通”工程建设中来,促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协调,确保资金到位。2009年,我县共建设102个盲村,6302户盲户工程任务,按户均投入380计算,共需投入建设资金220.57万元。其中国家补助79.23万元;市级补助65.36万元,缺口经费75.98万元,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开展,局领导通过向分管副县长汇报后,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村村通”工程经费的补助问题,经讨论研究,在县财政较困难的情况下,为把这一民心工程抓好、抓实,抓出成效,补助30万元工程建设经费,并在常务会上要求,对三种较贫困的少数民族哈尼支系的布孔族和彝族支系的山苏、仆拉三种民族每户交50元的直播卫星设备购置费;其它贫困少数民族交纳每户100元的购置费,确保了工程经费,保障了我县“村村通”工程的顺利开展。
(四)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村村通工程有序开展。随着“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我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对广大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特别是我县、乡广电局技术人员,发扬能打硬仗的作风,奋战在一线,克服各种困难,风雨无阻、翻山越岭、披荆斩棘、风餐露宿,为提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大量的心血。同时,我们在深入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各种数据和资料,确定了采用卫星直播接收为主,卫星中频分配网、c波段个体接收、光缆接入等方式的“村村通”工程技术方案。我县第一批直播卫星设备的安装工作于6月30日前全部完成,共完成1638户,完成了工程任务数的25.99。
(五)完善机制,确保村村通正常通、长期通。为保证“村村通”正常通、长期通,我县在抓好“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同时,还积极探索“村村通”长效机制建设。我局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对乡(镇)广播站继续进行直接管理,并注重抓好乡村一级维护管理人员的选配与培训,完善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做到局里设维护中心,村配备维护人员,小故障不出村,一般故障不出乡镇,大故障不出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我县贫困面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繁重。目前,除2009年正在建设的6302户以外,仍有127个2318户“盲村”;229个13736户“返盲村”;36个2113户“未达标村”需要建设,这些村组的群众还无法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
(二)“返盲”比例高,难以保证“长期通”。经过多年的使用,过去低起点建成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普遍出现故障,但由于各级财政没有配套维护经费,没有人员编制,没有专业维护管理人员,加之“村村通”工程多数位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不能保证“村村通”设备的正常维护、管理和使用,加速了“返盲”。目前,我县共有229个13736户“返盲村”,全县广播电视“返盲村、返盲户”数量还在不断上升。
(三)完成2009年“村村通”项目建设任务难度大。由于第二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设备还没有到位,给我局完成2009年的“村村通”工作任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将大大影响县政府对我局工作目标任务的考核。
四、今后工作的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局也一直在想办法努力解决,但有些问题仅靠我局的力量还无法解决,还需要督导组多给予支持和帮助。
一是请县委、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协调省、市各有关部门对我县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更大的倾斜,不要搞“一刀切”的资金补助政策。
二是建议县委、县政府对我局完成今年“村村通”工程目标任务中,由于国家对直播卫星接收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物资设备不能及时到位,按期完成今年“村村通建设”目标任务较困难,希望给予时间上的延续考虑。待第二批设备就位后,我局将用三个月时间完成全部工作目标任务。
第二篇:广播电视局实习总结
2010年12月,我通过公开选拔考试,来到株洲炎陵县广播电视局,成为一名梦寐以求的记者,开始一段人生新的征程。
炎陵地处偏远,条件艰苦,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初来几天,由于语言不通,我在外出采访时遇到种种困难与阻碍。台里便安排我暂随经验丰富的老记者跟班学习。做些繁杂、琐碎的事情。扛机器、抬三脚架,我一度陷入迷茫与失落中。我曾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当初选择基层,是为了锻炼砥砺,让青春在沃土中燃烧。但现实与理想却相差甚远,心中便渐渐萌发打退堂鼓的想法。我把心中的烦恼与困惑告诉爸爸,他沉吟道:越是在艰苦的地方越要挺足磨砺,越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越要用心经营。我如梦初醒。开始意识到家人的良苦用心和自身承载的责任。在往后的见习过程中,我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圆满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15天的见习期结束后,我单枪匹马跑新闻、下农村、进车间、入厂房。我几乎走遍了炎陵的大半个地区。切身感受到农村的贫瘠与老百姓的需求,深感肩负的责任。我用镜头一一捕捉新农村的变迁,用手中的笔记录老百姓的呼声与愿望。也深刻体悟到前新华社社长穆青所言“人民的记者”这句至理名言所蕴含的真正分量。
一个月后,台里为了整合资源和提高新闻效果,实行分组制,将一个整体的新闻部划分为时政要闻组、民生组、经济组等多个新闻组。台里根据个人的综合素养和优势,把我划分到时政要闻组,每天跟随领导视察开会,下乡调研。时政组除我之外,全是资格老、阅历深、理论强的老记者。我深感力不从心、压力重大。但我不甘人后、奋起直追。经常是熬夜硬啃长篇大论的政治书籍,大量浏览《人民日报》等党性、政策强的党报党刊。并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一次,省领导来我们县调研。我奉命采访,《湖南日报》的记者也来了。在记者席上,我同《湖南日报》记者交谈,向她虚心请教关于新闻的宗旨意识和写作技巧。她毫不保留地向我这个新闻后辈,传授新闻学的知识,例证新闻写作规律。并勉励我有心就一定行。我心存感激,并时常告诫自己做个有心、有理想的人。现在,我仍同她保持联络,并不时把自己的新闻作品请她指导与修改,每一次,都获益匪浅。这一切,都会成为我在新闻路上不懈探索与追求的源泉和动力。
两个月来,我参与了《中华茶祖节》、《群众文体活动》等重大活动的报道,有些新闻作品发表在省、市等各级媒体上。有压力,也有动力,这一切源于我对新闻事业的挚爱与追求。从当初在新闻路上的摸爬滚打到履行记者使命,从民生到时政报道,每一步,都镌刻着我的成长印记,点点滴滴,凝聚着我的心血与汗水。
服务基层,我无怨无悔,并坚信在广阔的农村大地,在艰苦的边远地区,只要有信心、决心和耐心,就定能放飞梦想的翅膀。谱写华丽的人生篇章。
在此,我想告诉在校的学弟学妹及仍然奔波于各大求职场所的毕业生们:热爱泥土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扎根于沃土的树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这道理很朴素,却颠扑不破,青年一代应该有远大的追求,但实现远大追求的,却必定是积“硅步”、聚“溪流”、起“垒土”,始于平凡,而平凡的地方,往往最富有活力、最需要人才,最考验人的素质。那种急功近利、怕经风雨、眼高手低的情绪,只能使理想一次次破灭,或者使成功的机遇与自己擦肩而过。
第三篇:“村村通”工程建设合同
三穗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协议
甲方:三穗县文体广播电视局
乙方:周尚权
根据州广播电视局《关于下达2007至2008年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任务的通知》(州广电通
[2009]4号)要求,为保证我县按时保质完成 “村村通”广播电视目标任务,经甲方局务会研究,决定将工程建设任务交乙方实施,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安装任务
完成全县九个乡镇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项目村安装任务。
二、完成时间
第一批设备乙方必须于2009年5月10日前完成,以后批次按省采购配送时间和完成时间要求,双方共同协商。
三、建设要求
1、工程建设以乡镇为单位集中整片推进,确保安排一个,完成一个,不留遗漏,乙方按照甲方指定的项目村进行建设,不得将设备用于建设方案外的其它地区和农户。
2、甲方所发放的器材,乙方不得克扣,不得挪用、不得变卖和变相加价,安装人员不得向安装农户吃、拿、卡、要,增加农户支出。
3、乙方安装技术要求,严格按照省州局验收标准执行,1
做到天线要固定,馈线入户要横平竖直,接收质量优。
4、乙方必须加强安装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每月12日、22日的安装进度上报甲方,完成一批报甲方组织有关部门验收一批。
5、乙方应做好施工的安全保障工作,如出现任何安全生产事故,责任由乙方负责承担。
四、费用及支付
1、安装费用每户25元,包括安装费、上下车费用、运输费用、辅助材料(线卡、防水胶、钢钉、螺丝、垫片等)。
2、施工过程中,乙方可预支80%支付工人工资,完工后经甲方验收合格后由乙方开具正式税务发票到甲方财务室支取剩余安装费(税务由甲方负责)。
五、违约责任
1、乙方在甲方约定的工期内不能完成安装任务,按每批千分之五的违约金从乙方每批工时费用中扣除;对甲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乙方应积极整改,对不整改超过工期的,暂扣千分之五的违约金,直到验收合格。
2、乙方在施工后,三个月内(除人为原因外)保证安装的卫星电视信号能正常收看。
3、甲方不得再将工程发包给其他单位及个人,否则将安工程总价的百分之十的违约金支付乙方。
4、工程完工后,甲方应在15日不得无故拖欠乙方建设
2费用,否则按每天千分之五的违约金支付乙方。
六、如因不可抗力,双方共同协商。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八、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执行。
甲方(盖章):
甲方代表人(签字):
乙方(盖章): 乙方代表人(签字): 二00九年三月二十二日3
第四篇: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总结
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总结
真情搭建“连心桥” 奋力实现“村村通”
------竹山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回眸
听上广播、看好电视是偏远贫困山区老百姓梦寐以求的最大心愿。1998年国家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来,我县共实施了三批“村村通”工程,先后完成了102个盲点行政村的广播电视信号落地建设任务,全县17个乡镇实现县乡光纤电缆大联网,联网行政村达163个,占全县行政村的65%,有线电视用户达万户,20多万农民群众听上了广播、看上了电视。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广播电视学习农业技术,了解市场信息,丰富文化生活,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亲切地把“村村通”工程称为“连心工程”、“民心工程”。
2004-2005年期间,以50户以上自然村为重点的第四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进,上级批准我县50户以上自然村建设任务为254个,是十堰地区数量最多、任务最重的一个县。为了按时间、保进度、高标准完成任务,在总结前三批“村村通”工程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我县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第四批“村村通”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来抓,科学制定方案,千方百计落实配套资金,用超常手段、超常措施,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5月底,全县254个50户以上自然村的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共架设光纤电缆公里,光节点226个,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5892户,有效解决了68127名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同时,在实施县乡光纤大联网的过程中,加快恢复“返盲”村广播电视建设,着力建立长效运行维
护管理机制,有效提升农民群众收看广播电视的时间、内容和质量,确保真正意义上的“村村通”、“户户通”、“永久通”。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广泛宣传,认识到位。
竹山是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示范县,有着传播农村广播电视文化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良好文化氛围。在实施“村村通”工程的过程中,我们着力以“思想通、认识高”为先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党政关心、社会关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的工作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整合媒体开展专题宣传。利用广播电视、《今日竹山》及网络媒体,开办专栏,定期通报“村村通”工程建设的进展、成效,大张旗鼓宣传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和人物,激励和引导更多的群众投入到“村村通”工程建设中来。二是组织队伍开展入户宣传。抽调技术人员组成7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宣传队,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走村串户,深入农家开展宣传,通过召开中
心户长座谈会、利用村民大会发放“村村通”知识宣传资料等方式,解答群众心中的疑惑,让“村村通”工程深入民心。三是多管齐下开展重点宣传。以乡村两级基层干部为主体,通过出动宣传车、召开动员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村村通”工程的现实意义、指导思想、实施方案,把基层干部的思想、行动和工作热情统一到服务“村村通”工程建设上来,形成上下联动、干群齐抓的合力。
二、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村村通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了“竹山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领导小组”,由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县发改局、扶贫办、财政局、广电局等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全县“村村通”工作。县政府还把“村村通”工作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县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和督办项目,批转了我局制定的《全县村村通
广播电视工程的实施方案》,二是建立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召开联席会、专题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安排部署、明确工作任务。为推进工程落实,县委书记董永祥、县长沈学强多次深入乡村院落了解村村通进展情况,察看信号覆盖和进村入户情况,现场解决“村村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定期听取广电部门的汇报,在全县掀起“村村通”建设热潮。为加快进度,春节过完,县政府从政府办、发改局、广电局等单位抽调精兵强将,技术骨干组成“村村通”督查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由县长助理王光武带队,深入各乡镇工程一线,巡回督导检查。4月份,继省局督办之后,更加引起了县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县长沈学强亲自布暑,并以竹政办发[2006]41号文件下发给各乡镇、县政府有关单位,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办检查,要求从政府办、发改局、广电局、交通局、工商局等单位抽调人员、出动车辆、集
中十天时间,对全县17个乡镇254个项目村,逐村逐院进行检查督办,任务到项,时间到天,责任到人,村村过关,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办通报;5月初又组织相关单位,对工程的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兑现,确保了工程的圆满完成。得胜镇等17个乡镇为支持工程建设,及时成立领导小组,下发文件,明确专人负责,层层召开动员会,积极组织民工义务投工投劳,对工程占用青苗补偿等费用全部减免,得胜镇党委书记范琦、双台乡党委书记毛光伟等领导多次深入建设现场对工程中埋杆架线,破土移树,穿河挂桥涉及的问题及时协调处理,为工程提供后勤保障,营造良好的环境。楼台乡明确一名副书记,在春耕大忙之际,组织劳力30多人,日夜施工,确保6个项目村任务如期完成。麻家渡镇在村村通工程实施中,有几根杆子涉及到占用老百姓农田青苗补偿政府高度重视,当即安排每根杆子按40元现金,由镇宣传委员李光才亲自送到农户家中,从而
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全县呈现出领导关心,部门努力,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的良好格局。三是建立村村通工程社会化、项目化运作机制。县委、政府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作为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项目,作为“六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明确了“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级负责,落实服务”的方针,在研究制定我县“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举全县之力实现我县1651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全部实现“村村通”的目标,本地广播电视网络综合覆盖率达90%以上。为保证工程推进,县委、县政府设了专项资金,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仅2005年落实到位配套资金40万元。2006年初又从扶贫办、发改局,解决资金20万元。县直单位和乡镇把资助贫困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作为扶贫内容,纳入了包村扶贫计划,积极帮扶联系点群众解决收看有线电视问题。县信用联社为支持联系点---深河乡两道村开通有线电视出资1万元。县广电局、县
网络公司去年还为联系点擂鼓镇腰庄村农户免费安装有线电视,实现户户通,今年又为金岭村300户农户及深河乡井泉村农户全部无偿安装有线电视。同时,全县还广泛发动干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捐助活动,各部门投资、投劳、投工折算达291万元,全力支持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四是建立村村通工程考核体系。全县“村村通”工作采取落实责任的办法,确定县、乡、村三级责任范围,将覆盖任务进行分解,年终会同其它工作和目标一起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并作为考核文明乡镇、文明村、“十星级”农户的重要目标,实行“一票否决”,特别是去年还列入党员先进性教育实事工程,作为体现党员先进性的一个有效载体。有效地推进了工程进度。
三、科学规划,快速推进。
在认真总结前三批“村村通”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采取光纤联网26+4和电缆联网26+4即工程实施至少收看26套电视节目和收听
4套广播节目,确保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第七套、少儿频道和湖北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以及十堰和竹山新闻频道电视节目,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和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以及十堰、竹山调频四套广播节目,工程建设本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所有实施项目的村与县光纤联网的组网方式,以县局中心机房前端为中心,以网络分公司各营业部为基础,通过二级光纤辐射竹山全境,即到行政村的光纤采用6芯光纤,到自然村的采用4芯光纤,实行光纤到村,电缆入户。网络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为主要功能,以改善收听,收视节目质量,增加节目套数,增强服务功能为主要任务,以提高全县广播电视有效覆盖,增加入网率,实现“全县一张网,县乡一盘棋”的目标,在工程建设之初,我们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追求合理的性价比及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和维修方便性,进行一次性规划,分布实施,在网络设计上坚持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注重效益。根据我县实际,采用目前catv网络传输主要采用的入网方式之一: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网)。做到既满足目前的基本收视,又便于升级满足将来新业务对基础网的要求。网络结构先进合理,既能支持当前模拟业务,又要兼顾数字业务,为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打好基础。为保证质量,迅速出台了《网络工程立项管理实施细则》、《网络工程施工规范》、《高空作业管理规定》、《网络工程验收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行为。一系列制度的出台,既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又非常好的维护了广电用户的收视利益,还为长期通、永久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工程实施中,将市场经济理论运用到“村村通”建设过程中,把“村村通”不仅作为广电事业推进,更是作为广电产业来突破。我们坚持以建设为主,发展为辅,边建设、边发展的工程建设思路,不等不靠,积极想尽一切办法筹措
资金。一是争取金融部门的贷款和财政部门借款,想法筹措资金300万元。二是利用与合作企业和单位的良好信誉,与厂家签订协议,先发货,后按工程进度分批付款,保证了工程中的配套材料及时到位。确保了工程的快速推进。
四、强化管理,严格验收。
在“村村通”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要求、按标准规范操作。一是严把方案编制关,严格按照县政府批转的《2004-2005年竹山县村村通建设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二是严把设备配置关,对国家统一招标采购到位的设备,认真做好验收,入出库工作,按设计规划使用设备,做到不浪费每一台设备,每一米光纤、每一米电缆,甚至一颗螺钉。明确县广电局技术办,统一发放,网络公司签字领取,全部用于村村通建设。三是严把资金使用关,村村通配套资金,设立专户,规范管理,严格执行《竹山县“村村通”广播电视专项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做到专款专用,并
严格按照县物价局制定的《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及安装收费标准》向农民收费,但我们为了让农民得实惠,涉及项目村有的减半收取初装费,有的甚至免费安装。四是严把验收关,为强化“村村通”验收工作的组织领导,依据《湖北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验收试行办法》(鄂广技字[2005]15号)文件的验收标准,县广电局与县发改局联合组成“村村通”工程验收小组,对254个项目自然村逐村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发给《验收合格证》。在组织工程验收过程中,对出现不符合规定的,由网络公司负责全部整改到位,以测试达到标准为止。五是严把行业管理关。为确保“村村通”工程长期通,永久通,我县还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让利于民,对有线电视网内的“小天锅”进行依法取缔并免费入网。入网后按物价部门制定的标准只收取维护费用,既提高了有线电视的入户率,又理顺了行业管理秩序,确保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政策、送给千家万户。并建立长效管理
机制,村村通的维护由网络公司分片负责,责任到人,一包到底。推行企业化经营机制,并使之成为服务社会化的企业,搞好社会化的服务,确保真正实现村村通“长期通”、“永久通”、“户户通”。
五、倾心为民,真情奉献。
为了让广大农民早日看好电视,我们一边跑项目,一边搞建设,发扬竹山广电人不怕苦、不怕累,能打硬仗的优良作风,想尽千方百计把好事办好,让村村通工程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工程。在项目建设筹资上,广电系统干部职工拿出个人积蓄,组织社会资金,借资260万元,支持工程建设。动员外出务工人士为家乡村村通工程奉献爱心,为工程建设争取到了难得的建设资金,缓解了整个工程所需万元的资金压力。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组成四个施工专班,东西南北,风雨无阻,同步进行。为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施工人员放弃了节假日和双休日,坚持吃住在工地,抢晴天战雨天。施工队同志们的真情奉
献和艰辛劳动,深深地感动了山区的老百姓,许多农户还主动为他们送水送饭,谱写了一曲曲团结奋进,共建村村通的动人篇章。网络公司经理李东升一直坚持和施工队一起并肩作战,栽杆、拉线亲自上阵,头顶烈日,脚登高山,腰系泥龙绳,不分昼夜,加班加点,有时甚至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在去年腊月28日的傍晚,还坚守在深河乡茅坝村架线的一线。秦古镇营业部主任朱霞,虽为女儿身,干起活来却不让须眉,一天到晚指挥并参战在施工一线,爬杆子,挖窝子,架线、安装、调试,样样干在先,技术严把关,一年发展500余户有线电视用户,打破五个行政村多年不通有线电视的历史,保证了项目村的按时完成。正是这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确保了在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254个自然村的工程建设任务能够按时间、按标准、按质量圆满完成。(作者系县广电局副局长)
第五篇:济宁广播电视局
济宁广播电视局(台)是在2001年底由市广播电视局局机关和直属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中心、广播电视报社整合成立的,实行“局台合一”管理体制,是济宁市政府主管广播电视宣传和广播电视工作的职能部门,也是发展广播电视产业,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经营单位,具有独立的事业法人地位。整合后的济宁广播电视台优化了资源配置,拓展了发展空间,开创了济宁广播电视事业的新局面。济宁广播电视台是鲁南经济带和淮海经济区较有影响的强势媒体,拥有丰富的频道资源、网络资源和有线电视用户资源。现有3套电视节目频道即第一套新闻综合频道、第二套影视频道、第三套公共频道(济宁影视)开设了《新闻联播》、《直播民生》、《新闻今日谈》、《闫虹访谈》、《家在济宁》、《说法》、《相约十五分》、《戏曲大舞台》等自办节目10余个;4个广播自办节目频率,即新闻频率、经济频率、交通文艺频率和娱乐广播,开设了《济宁新闻》、《行风热线》、《新闻110》、《交通路况播报》、《快乐早八点》等自办节目40多个;广播电视报精心打造济宁家庭第一周报,现为4开52版,每期发行6万多份。拥有有线电视用户20多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6万户,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全部完成。济宁广播电视台积极实施频道专业化、栏目品牌化、节目精品化战略,获得累累硕果。新闻、社教、经济、文艺、广告等都有多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泰山新闻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山东省广播电视“十佳”栏目等奖项。
济宁广播电视台担负着“面向全省,宣传济宁”、“面向全
国,宣传济宁”的神圣职责,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向上级台发稿。每年都有1000多件稿件、节目被中央台、省台采用,不少节目还在境外媒体播出,一直居于全省17市领先地位。
2002年12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济宁市广播电视中心大楼,高21层,建筑总面积25000多平方米,总投资1.4亿元,拥有多功能电视会议室、两个100平方米的演播室、一个200平方米演播室和600平方米大演播室,是一座现代化的广电综合大楼。目前,广播四个频率全部达到5千瓦的发射功率,固态化率达到100%;电视三个频道均达到10千瓦的发射功率,固态化率达到100%。在2005年引进了新型的数字电视转播车,实现了电视节目的全硬盘播出,确保了安全优质播出,2008年又累计投资超过1000万元,新购置广播转播车、新闻移动电视直播车各1辆和一批数字调音、采访设备。优良的技术设备和先进的制作手段,以及高素质的人才为济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奠定了更高的平台。
目前,济宁广播电视台已实现节目采制数字化、网络化,打造了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四位一体的宣传平台,迈向综合利用资源,媒体经营产业化、多元化道路,成为鲁南乃至淮海经济区的重要媒体。
济宁市广播电视局(台)办公室
济宁市广播电视局(台)办公室主要负责以下工作:负责局(台)日常行政工作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负责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工作信息、史志、领导讲话等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负责
电文收发管理、文件资料的收集、存档、管理及文件的打印工作;负责印鉴、名章管理工作;负责局长办公会以及其他会议的组织安排和会议记录工作;负责做好接待工作;负责计划生育工作;负责车辆和驾驶员管理工作;负责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