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历史必修2期中测试题(前四单元)

时间:2019-05-13 15:1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下学期历史必修2期中测试题(前四单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下学期历史必修2期中测试题(前四单元)》。

第一篇:高一下学期历史必修2期中测试题(前四单元)

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题

历史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協田”的卜辞。“協”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

①已经使用耒耜的锄耕方式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③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 A.唐朝B.北宋C.南宋D.清朝 4.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宋代的“市”,突破了以前的限制,表现在()

①封闭在政府规定的范围内②分散于宅屋之间③不允许设“市”的城郊和乡村出现了“市”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6.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7.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8.《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谁的?()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9.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东方的借鉴学习B.西方的殖民掠夺C.正常的文化交流D.封建主阶级衰落

10.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下面所示的世界地图,同学们在观察研究后,认为该地图的绘制最早是在()

A.14世纪B.15世纪C.16世纪D.17世纪 11.18世纪,在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英国最终打败荷兰、法国,确立了世界霸权,这种结局从本质上反映了()

A.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的胜利码B.英国“大陆均衡”政策的胜利 C.英国海军力量处于优势地位D.工业国对商业国、农业国的胜利 12. “18世纪后期„„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的是()

A.牛顿B.瓦特C.爱迪生D.爱因斯坦 1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14.右图漫画名为《参议院的老板们》,是美国画家约瑟夫·克普勒的作品。某班学生对此漫画的解读发生了争议,以下解读错误的是()

A.此图表现的是“蒸汽时代”的政治生活 B.此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此图描绘了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生活的场景 D.此图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上层建筑

15.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一百年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可能()

①脚穿塑料胶鞋出现在赛场上②通过手机询问比赛时况③乘坐轮船或汽车赶往比赛城市④在比赛地可以买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6.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其中“解体”的含义是()

A.手工工场规模扩大,资本主义萌芽B.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C.出现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民用企业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17.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8.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下列示意图中,起积极作用的因素F2可能是()

①资产阶级政府的鼓励扶持②民族实业家的主观努力③帝国主义侵华产生客观积极因素④人民群众反帝斗争和封建政府真心实意地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9.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的经历是()①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

20.爱好历史的小王正在看李锐的回忆录书《庐山会议实录》,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极太猛。由于印刷问题,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你认为“□□□”应该是()

A.人民公社B.大跃进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 21.“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路线方针通俗易懂的注解()

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的民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④说明农民已经过上小康生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23.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4.《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25.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其中26题11分,27题19分,28题10分,29题10分,共50分)26.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

方向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司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材料四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有哪些?(3分)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特点?(2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2分)1912~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恩格斯说:“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新的冶炼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新建立的工业部门。”

材料二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例如法国„„

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列宁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以„„等形式,每年从印度人那里拿走大量的东西,他们不付任何代

价地从印度人那里拿走的东西——不包括每年在印度境内攫为己有的在内,即仅仅使印度人被

迫每年无偿地送往英国的商品价值,就超过六千万农业和工业劳动的收入的总和!这是残酷的敲骨吸髓的过程!──马克思

材料四“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

具。”“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

──马克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重大事件(5分)。

(2)据所学知识说明在两次事件后殖民扩张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有何不同。(6分)

(3)依据材料三、四,客观地评述西方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8分)

28.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

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1分)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

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1分)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1分)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2分)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1分)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诞生时,旧中国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内地和西部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中西部占68%。

材料二1956年,中央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在此期间,国家投资2000多亿元,兴建2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西部。

材料三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新战略: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人、其他地区富起来,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沿海地区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帮助内地发展,沿海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中国当代史研究》2001年第三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建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工业布局的特点。(3分)分析这种布局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

(2)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主要指哪一地区?(1分)这一地区先发展起来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一、选择题

1.B 2.D 3.D 4.C 5.C 6.A 7.D 8.D 9.B 10.C11.D 12.B 13.D 14.A 15.D 16.D 17.B 18.C 19.D 20.A 21.D 22.B 23.A 24.A 25.D

二、非选择题

26.(1)原因:①政治需要;②军事需要;③商业发展;④交通要道(或人口聚集区)。(2)新特点:①专业化城市出现;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3)特点:持续发展且出现两次高潮。原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一战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推动。

27.(1)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2)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资本输出为主。(3)殖民扩张及殖民掠夺:一方面是野蛮、残暴的,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另一方面客观上破坏了当地旧的封建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改造世界的过程;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殖民地半殖民地也逐渐产生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一种建设性作用。28.(1)农业不断发展;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不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严重破坏。(3)安徽和四川。因为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的。

29.(1)布局特点:大中型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中西部。原因:原来的布局不合理,旧中国的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对付未来战争的需要。(2)地区:沿海地区。条件:政策优惠,有利于引进外资;有较好的经济、文化基础,交通便利;便于对外经济交流。

第二篇:高一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测试题四

东平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单元测试

高一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测试题四

说明:

1、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选择题答案填涂在机读卡对应题号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题号上。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

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歇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

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B.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2候24节气,这种用阳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

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反映了四季的变化。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一年共经历24个节气,“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

B.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划分了二十四节气,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

C.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变化,而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D.“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对此耳热能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B.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许多民俗活动也在这些节令里开展。

C.“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虽然我国南方虫子基本不蛰伏,但是也有“惊蛰”一说。

D.因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所以它已经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22分)

周新,南海人,初名志新。成祖常独呼“新”,遂为名,因以志新字。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致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巡按福建,奏请都、卫、所不得陵府、州、县,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戢……

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擢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下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按察同,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

妻有节操新未遇时缝纫自给及贵遇赴同宦妻内宴荆布如田家妇。诸妇惭,尽易其衣饰。新死无子,妻归,甚贫。广东巡抚杨信民曰:“周志新当代第一人,可使其夫人终日馁耶?”时时贴给之。妻死,浙人仕广东者皆会葬。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善决狱..称决狱:判决案件 B.武人为之戢戢..:收敛 C.擢贿..作威福擢贿:夺取不义之财,收受贿赂 D.帝愈怒,命戮.之。戮:侮辱,羞辱

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目.为“冷面寒铁” B.周新何许.人 范增数目.项王遂许.先帝以驱驰 C.诸妇惭,尽易.其衣饰人 D.岭外乃.有此人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妻有节操/新未遇/时缝纫自给/及贵遇/赴同宦妻内宴/荆布如田家妇。B.妻有节操/新未遇时/缝纫自给/及贵遇/赴同宦妻内宴/荆布如田家妇。C.妻有节操/新未遇时/缝纫自给/及贵/遇赴同宦妻内宴/荆布如田家妇。D.妻有节操/新未遇/时缝纫自给/及贵/遇赴同宦妻内宴/荆布如田家妇。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周新冤死与他过分耿直,没有对阴险狠毒的纪纲及其手下作威作福的千户作出应有的准备和防范是分不开的。

B.周新提升为云南按察使,那里被冤枉的百姓听说后都很高兴。周新到来,果真秉公办事。C.周新在朝廷上敢于直言,被视为“冷面寒铁”,对违法者多有弹劾,贵戚震惧,因此对他受诬无人挺身相助。

D.明成祖偏听偏信,一时误听了锦衣卫头目的恶言中伤,下令逮捕并杀害了周新。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5分)

(2)周志新当代第一人,可使其夫人终日馁耶?时时贴给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词,完成(1)—(2)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旧游:指故交。孟浩然在四十岁去长安应试,落第后出游吴越,本诗即写在途中。(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试作简要分析。(5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表现作者高雅清静、没有官府公文劳烦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句与《出师表》中 “,”两句意思一致。

(3)当见到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以及德才不及的人,我们应该秉持《论语》中这样的态度: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曼德拉的光辉岁月

中国香港著名摇滚乐队BEYOND曾经为曼德拉写过一首名叫《光辉岁月》的歌,以此用来形容曼德拉漫长曲折却又辉煌的过去再贴切不过。在南非乃至全世界都在庆祝曼德拉国际日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这是不是曼德拉的最后一个生日,但高寿的曼老爹就象一座灯塔至今仍照耀着世界上每一个为尊严、自由和平等而奋斗的人们。

曼德拉的全名是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他于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是腾布王朝(Thembu)非长子家族的一员。

曼德拉是他们家族中唯一上过学的成员,他曾在福特哈尔大学、南非大学和金山大学就读过,并在监狱服刑期间获得了伦敦大学的函授法学学位。曼德拉从1948年起就开始积极投身政治运动,反对执政的南非国民党推行的种族隔离政策,并因此而遭到当局的拘捕。南非政府先是在1962年8月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曼德拉5年监禁,又在两年后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他终生监禁。曼德拉因此在监狱中度过了整整27年。这期间,曼德拉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在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中,曼德拉遭到单独关押,不能与人交流,而关押室中甚至没有自然光线,更没有任何书写物品。曼德拉在罗本岛的狱室只有4.5平方米,由于是重犯他不能参加当时岛上的囚徒自发组织的足球联赛,甚至连看球都不能。但这一切都没能击垮曼德拉的意志。

曼德拉在服刑期间坚持通过在牢房中跑步和做俯卧撑来锻炼身体。在罗本岛时,他还时常作画,画一些铁栏杆外的风景。1982年被转到开普敦的波尔斯摩尔监狱后,他迫使狱方让他开了个小菜园子,在那儿他种了近900株植物。正是这种乐观、积极、坚强的精神让他笑到了最后,赢来了辉煌。

南非政府迫于国际政治压力,于1990年2月11日释放了曼德拉。他随即前往约堡的索维托足球场,面向12万人发表了著名的“出狱演说”。获释后的曼德拉以他的智慧和宽容放弃了当时一度甚嚣尘上的暴力推翻白人政权的计划,而是致力于以和平方式结束种族隔离政策,并积极推动建立新南非民主政权。由于他在化解南非不同族群的仇恨,以及推动南非民主进程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1993年10月15日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曼德拉和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1994年5月9日,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大选结果揭晓后,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除了诺贝尔和平奖外,曼德拉还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乌弗埃-博瓦尼争取和平奖”(1991),美国国会颁发的“国会金奖”(1998)以及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颁发的“卡马”勋章(2000)。

曼德拉的一生经历过太多的苦痛与折磨,然而这一切都没有改变他乐观、幽默、平和、宽容、坚定的高贵品质。他没有因为种族主义政权的迫害而走向极端、施展报复,而是极力斡旋、促进和解;他没有因为长期非人的囚徒生涯而失去理智、放弃希望,而是积极锻炼身体等待胜利的到来;他没有在声望高涨时贪恋权位、中饱私囊,而是在一届总统任满后立即退位;他没有在退休后坐享功名,而是积极奔走为慈善事业继续贡献心力。曼德拉的伟大不在于他所获得的奖项,不在于世界各国政要名人对他的赞扬,甚至也不在于他为南非新民主政权的诞生所做的贡献;而在于他平和、宽容、理性的精神正是全人类所应具有的精神,他处理矛盾和冲突的智慧与方法也是世界各地的冲突双方所应学习的,而他的无私、奉献与坚定的品质更是后代学习的榜样。

历史是残酷的,但又是公平的。曼德拉的高寿让所有曾经的罪恶都在他面前倒下。种族隔离时期,他连选举权都没有,但他在1994年成为了南非总统;在罗本岛坐牢时,他连狱友的足球比赛都不能看,但他在2010年看到了南非世界杯;新南非诞生的18年后,甚至连当年看

守他的狱卒都已成了枯骨,他还在接受着世人的祝福。如果黄家驹还活着,他或许还会为曼老爹唱一曲《光辉岁月》:“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文/陈开,选自人民网,有改动)

【相关材料】 2013年12月6日,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岁。南非为曼德拉举行国葬,全国降半旗,来自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葬礼仪式并讲话,近5000名各界人士送曼德拉最后一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曼德拉从1948年起就开始投身政治运动,反对种族隔离政策,并因此而遭到当局的拘

捕。在27年牢狱生涯中,曼德拉遭到单独关押,不能与人交流。

B.在服刑期间,曼德拉坚持通过在牢房中跑步和做俯卧撑来锻炼身体,甚至还作画、种植,这种乐观、积极、坚强的精神让他笑到了最后,赢来了辉煌。

C.由于放弃了用暴力推翻白人政权的计划,曼德拉于1990年2月11日被南非政府释放。他随即前往索维托足球场,面向12万人发表了著名的“出狱演说”。

D.曼德拉处理矛盾和冲突的智慧与方法是世界各地的冲突双方所应学习的,而他的无私、奉献与坚定的品质更值得后代学习。

E.由于在化解南非不同族群的仇恨以及推动南非民主进程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曼德拉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并因此当选南非总统。

(2)曼德拉乐观、幽默、平和、宽容、坚定的高贵品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在文章开始和结尾都提到了歌曲《光辉岁月》,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曼德拉的事迹,你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也许让青年读者们觉得,然而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质疑,去挑战。在思想的碰撞中才能真正对作品的深刻意蕴。

A.鞭长莫及顶礼膜拜心领神会

B.望尘莫及毕恭毕敬心照不宣 C.鞭长莫及毕恭毕敬心照不宣D.望尘莫及顶礼膜拜心领神会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自横刀向天笑,别看广告,看疗效!”经典名句与小品台词混搭出的“本山体”以独具个性的魅力为无数网友所倾倒。

B、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C、学校自从调整了作息时间后,许多学生由于不习惯,上课经常迟到。

D、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信、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14、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2013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②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④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⑤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⑥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加重老人病情伤情,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A.⑤⑥①③④② B.②⑤⑥④③① C.②⑤⑥③①④ D.⑤②⑥①④③ 15.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材料,提取三个关键词。(3分)

语文课改的焦点不应集中在鲁迅作品的多寡上。前一阵子,关于鲁迅作品是否“撤出”中学语文课本的问题,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鲁迅无疑代表着现代文学的巅峰,迄今无人能超越。在中国的中学语文课本和大学的中文教育中,鲁迅的作品不能缺席,也不应缺席。但在哪个年级段的课本中,选择鲁迅的哪些作品、选择多少,则大有讲究。其选择编排的标准,应该服从改进语文教学的需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政治思想教化作用,偏离了语文教学本应体现的核心功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羊城晚报》)

16.修改下面两个加线的句子,使之与所给的上联或下联构成两副完整的对联。(4分)(1)上联:心中塞外,依山楼榭尽白日;

下联:在睡梦里游江南,临绿水的轩斋点染轻轻烟雾。改:

(2)上联:晋阳湖,碧波粼光闪烁,碧绿的湖水荡漾;

下联:天龙山,峻岭绵绵,青山起伏。改: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周杰伦在《菊花台》中唱道:“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这是包含忧伤的泪光。

张韶涵在《你的泪光》中唱道:“我应该是带着爱的希望,快乐的为你飞翔,不想再将伤心绑在身上,回应着你的泪光,我有个愿望,只想快乐不想悲伤,眼泪我会擦干,只留幸福在我脸上„„”这是追求阳光般温暖快乐的泪光。

泪光中折射着行为的价值,泪光中蕴涵着人们对生活的种种体会。不同境遇的人看到他人的泪光体会各不相同。而对泪光蕴涵的意义的理解,则是人与人沟通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请以“你的泪光”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D(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2.B(《太初历》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而不是划分了二十四节气)3.A(原文为“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紧密”而不是全部)4.D(杀)

5.D(A视/递眼色。B处所,地方/允许,答应 C换/容易 D 竟)6.C 7.B(浙江的百姓)

8.(1)被冤枉的百姓被拘禁久了,听说周新到,高兴的说:“我得救了!”(周新)到来,果真为他们昭雪。(系:关押,拘禁。生:活。主语补充:(周新)到来。雪,昭雪。整体连贯1分)

(2)周志新是当今第一人,怎么可以让他夫人终日受饿呢?常常补贴她。(判断句。可,岂,哪,怎能。馁,挨饿。贴给,补贴、周济。整体连贯1分)

9.(1)黄昏”、“深山”、“啼猿”、“江水”、“秋风”、“木叶”、“孤舟”这些带有凄迷孤寂的意象(2分)营造了一种清峭孤冷凄清的意境(2分),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1分)。

(2)①独客异乡的悲苦、孤寂。②仕途失意,前途迷茫的抑郁苦闷。③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每点2分,需结合文本简析。答对三点即满分)文言翻译:

周新是南海人。起初名叫志新。成祖经常单独叫一个“新”字,于是把它作为名,也就用志新作为字。洪武年间以诸生的身份选入太学。任大理寺评事,因善于判案受到人们的称赞。明成祖即位,改任监察御史。敢于发表意见,多次弹劾官员,显贵的高官和亲戚都震惊畏惧,把他看做“冷面寒铁”。京城里面,以至于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子便四处逃走躲藏。周新到福建巡按,上奏请求都、卫、所各级武官,不得欺凌府、州、县各级文官,文武官员相见,礼节相同。带兵的人因此有所收敛„„

回到朝廷,就被提升为云南按察使。还没去,又改到浙江。被冤枉的百姓被拘禁久了,听说周新到,高兴的说:“我得救了!”周新到来,果真为他们昭雪。锦衣卫指挥纪纲让一个千户去办事,抓捕罪犯,这千户索贿受贿,作威作福,周新要依法惩治他。千户就逃走。不久,周新送公文到京城,在涿州遇到这千户。就把他逮捕捆绑起来,投进州里的监狱,却被他逃脱,跑去告诉纪纲,纪纲就上奏诬陷周新罪名。皇帝很生气,下令逮捕周新。押解的官兵都是纪纲的心腹,在途中打得周新体无完肤。到了朝廷,周新跪在台阶下高声说:“陛下下令让按察司办事,跟都按察一样,我执行陛下的命令,捉拿狡诈邪恶的人,怎么却治我的罪?”皇帝更加生气,命令把他杀了。临行刑时,周新大声高呼:“活着要做直臣,死了应当做直鬼!”最终还是把他

杀了。又一天,皇帝后悔,问侍臣说:“周新是哪里人?”回答说:“南海。”皇帝感慨说:“岭外竟然有这样的人!杀他是冤枉了。”„„

他妻子很有气节操守,周新没得到皇帝的信任起用时,衣服自己缝纫,可以自给;等到周新富贵,升了官,参加同官的夫人的私宴,依然还穿着粗布衫像农家妇女。各位夫人感到羞惭,把她的衣服穿戴全换了。周新死时没有儿子,妻子回归故里,生活非常贫困。广东巡抚杨信民说:“周志新是当今第一人,怎么可以让他夫人终日受饿呢?”常常补贴她。周志新妻子死的时候,在广东做官的浙江人都参加了送葬。

11.(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A项曼德拉在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中,遭到

单独关押,不能与人交流。C项曼德拉被释放的原因是南非政府迫于国际政治压力。E项曼德拉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不是当选南非总统的原因)

(2)①曼德拉在服刑期间坚持通过在牢房中跑步和做俯卧撑来锻炼身体,甚至还作画、种植;②放弃了用暴力推翻白人政权的计划,而是致力于以和平方式结束种族隔离政策,并积极推动建立新南非民主政权;③在声望高涨时不贪恋权位、中饱私囊,而是在一届总统任满后立即退位;④在退休后不坐享功名,而是积极奔走为慈善事业继续贡献心力。(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给满分)

(3)①前后呼应,让文章结构更紧凑;②尽管曼德拉的一生经历过了太多的苦痛与折磨,但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③曼德拉乐观、幽默、平和、宽容、坚定的高贵品质永远值得人们歌颂。(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法也可酌情给分)

(4)①遇到困难时,有坚强的毅力,坚信自己能成功;②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团结各个民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③要具有博大的胸怀,对人一视同仁;④不贪恋名利、权位。(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法言之成理也可给分)12.D

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后。应选望尘莫及。顶礼膜拜: 形容对人特别崇敬。毕恭毕敬:形容对人十分恭敬。顶礼膜拜程度更深。心领神会: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也指深刻地领会。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心照不宣比心领神会多了不说出来的意思,不合语境。应选心领神会。

13、B(解释:A主客颠倒应为“使无数网友倾倒”。C、中途易辙。D、句式杂糅。)

14、D 注意分号前后内容的对应性 15.(3分)鲁迅作品课改选择 16.(4分)(每句2分)

(1)下联:梦里江南,临水轩斋染轻烟。(2)上联:晋阳湖,碧波粼粼,绿水荡漾。17(略)

高一语文答题纸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翻译(10分)

8(1)(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9(1)(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1)(5分)________(2)(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5(3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6(4分)(1)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高一地理必修Ⅱ期中测试题(湘教版)

时量:6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4题,每小题2分,共68分)

1.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大洲是

A.亚洲B.北美洲C.欧洲D.大洋洲

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A.自然资源B.科技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D.生活消费水平

3.以下人口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某人去美国旅游B.某人去美国讲学C.某人乔迁新居D.某人去美国留学

4.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

A.生活困难质量低B.工作机会多C.公共设施不足D.失业率犯罪率高 5.A.陕北民歌B.海市蜃楼C.“嫦娥一号”卫星D.“三北防护林” 6.A.改革开放深入B.生态难民C.工业步伐加快D.积极推进城镇化

7.婚俗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

A.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B.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

C.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低D.离婚率高,则人口出生率低

8.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后,人口增长的模式是

A.高--低--高B.高--高--低C.低--低--高D.低--低--低

9.正常男女出生率之比为100:105-106,而我国部分地区却达到100:120以上。造成这种状况 的首要原因是

A.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B.生物学规律所决定的C.严厉的人口政策所致D.男女出生率之比具有地域性

10.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文教区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

C.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大D.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

12.以下地区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是

A.大江大河发源地B.河流上游地区C.干支流交汇处D.荒漠地区的绿洲

13.世界上的“城市群”“城市带”大多分布在A.南半球中低纬B.北半球高纬C.北半球中低纬D.赤道附近14.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A.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加B.郊区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

C.城区与郊区的交通联系更加便捷D.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15.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城市人口数量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城市面积的大小D.城市职能的重要性

16.下列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中

A.禁止大货车进入市中心B.加强对城市交通的管制

C.把大树大规模移进城市D.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

17.我国城市化不应该过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素质还不高B.科技水平不高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18.石家庄、株洲等城市的兴起,主要反映了

A.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B.交通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C.政治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D.气候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19.A.地形B.气候C.交通D.河流

20.城市区位选择常受河流影响,主要是由于河流有

A.改善城市小气候B.美化城市环境作用C.便于城市污水排放D.供水和运输功能

21.下列产业活动的生产区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蔬菜生产B.石油开采C.雨伞销售D.地质灾害保险

22.我国的海尔集团(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分工厂,主要原因是

A.工业分布由集中趋向分散的体现B.在一个工业区内无法生产众多的零部件

C.跨国公司没有一个核心的部门D.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获得最佳效益

23.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的产业转移主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是

A.资源密集型B.技术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D.资金密集型

24.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兴起,其主要区位条件是附近有

A.大量的廉价劳动力B.大型发电厂,电力稳定

C.颐和园和圆明园,环境优美D.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25.1996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跌,其影响的因素是

A.气温和降水的变化B.交通运输的变化C.市场需求的变化D.流动人口的变化

26.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是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

A.地形、气候B.交通、科技C.政策、市场D.劳动力、技术

27.水稻主要分布在A.东欧、西欧和南欧B.东非、南非和西非

C.东亚、南亚和东南亚D.北美、日本和西欧

28.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①古巴的甘蔗②宁夏平原水稻种植③新疆吐鲁番瓜果生产④ 上海郊区乳牛业

A.①热量 ②水源 ③光照 ④市场B.①水源 ②地形 ③热量 ④市场

C.①地形 ②政策 ③土壤 ④科技D.①土壤 ②热量 ③地形 ④政策

读下左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29--31题。

29.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

A.①

A.① B.② B.② B.② C.③ C.④ C.④D.⑥ D.⑤ D.⑥ 30.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31.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32—34题。

32.此图说明该地区

A.城市化水平高B.城市人口为2500万C.约10%人口在郊外住D.人口密度较小

33.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D.居民生活以消费动物性食品为主

34.图示人口状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

③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④农村人口增长减缓,出现负增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5个大题,共32分)

35.读“城镇农业区位安排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请你根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

社会因素,选择合理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养鱼业种小麦

柑橘园养鸡场

种蔬菜奶牛场

36.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图,在①、②、③、④四地建自来水厂、造纸厂、仓库、食品厂.请将合理的字母填入横线上:(4分)

自来水厂 :,仓库:,食品厂:,造纸厂:,37.读“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8分)

(l)图中曲线表示发达国家的变化,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变化。

(2)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

升,劳动力从产业向产业

转移,城市不断扩大。

(3)B类国家的城市化特点是起步、水平。

(4)A曲线在20世纪7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该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此现象称为现象。

38.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

(1)从图中看出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呈的趋势。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

①从到;②从省自治区到城市和工矿区。

(3)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主要是和经商。

(4)这一时期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是城乡之间巨大的差异。

39.读美国本土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图中阴影部分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

是―――――――――――()

A.大牧场放牧业B.混合农业

C.水稻种植业D.商品谷物农业

其特征为机械化程度。该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和___ __。

(2)根据农业投入多少和生产对象,上述

农业带(区)属于――――――()

A.粗放农业B.混合农业C.密集农业D.种植业

参考答案

35.ACEBDF

36.①②③④

37.(1)AB

(2)第一产业第二、三用地规模

(3)晚低

(4)逆城市化

38.(1)上升(增加)

(2)农村城市内地沿海

(3)自发务工经济(收入)

39.(1)D高小麦玉米

(2)CD

第四篇:高一历史 必修2第六七单元测试题总结

高一历史 必修2第六七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下列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B.贫富分化严重,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C.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盛行,金融不稳定 D.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能源紧张

2.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网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

C.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发展 D.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制造“华北事变”

3.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句话说明()。

A.经济危机来势凶猛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危机蔓延到全世界 D.危机持续时间长

4.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前费,反对勤俭节约

5.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6.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7.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们住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限制企业最低工资水平②提高农产品价格 ③采取社会保障措施 ④兴办公共工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罗斯福总统当政后,加利福尼亚的打字员在打字机上记下这样一句话:就是罗斯福一把火烧了国会,我们也会大声欢呼:“好哇,火到底点着了!”这表明民众支持罗斯福()。

A.否定资本主义制度 B.实施彻底的革命计划C.改革经济制度 D.彻底否定民主秩序 9.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家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1/4的棉花在即将收获时被铲掉埋在地下。这种现象说明()。

A.美国经济进入极度繁荣时期 B.资本主义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矛盾极端尖锐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D.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10.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结构C.规范企业行为 D.兴办公共工程

11.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抑……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这段话集中体现了()。

①罗斯福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 ②新政是在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改革 ③新政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④新政的出发点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工业生产指数的折线图,此折线图说明的问题是()。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不包括苏联在内)

A.1932年的工业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36.2亿美元 B.此表证明了苏联这个时期重工业急速发展起来的史实 C.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工业生产不断扩大

D.世界范围的大萧条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

13.罗斯福新政的某些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有()。

①强化金融监管力度,防止金融风险 ②重视农业,强本固基 ③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稳定社会秩序 ④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⑤计划和市场只是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14.二战后初期出生的美国人Tom打算写一本自传,他可能利用的真实素材包括()。①年轻时代受到罗斯福总统的接见 ②曾以记者的身份报道过中美建交 ③中年时承受过失业之苦,只能以失业保险金渡日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事业起家,成为美国著名富豪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5.二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汲取历史教训,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这一做法的直接影响有()。

①缓和了社会矛盾 ②有利于实行计划经济

③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一定改善 ④使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下列有关“新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B.它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C.它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制约,因而发展前景广阔

D.它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17.20世纪70年代,美、英等国家逐渐形成了一种“混合经济”的发展模式,其原因是()。①凯恩斯主义流行并得到实践 ②西方国家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③经济繁荣发展需要新的动力 ④自由放任盛行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18.2008年9月中旬以来,随着美国证券巨头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汽车制造业面临倒闭,全球股市惨跌,次贷危机变成了席卷全球的超级金融风暴。美国国会立即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以努力帮助陷入困境中的金融企业。这不禁使人们联想到面对1929年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A.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B.彻底否认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国家干预经济

19.福利制度被称为“社会减震器”,主要是因为它()。

A.彻底消灭了贫困和两极分化 B.扩大了消费市场,缓和了供求矛盾

C.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了经济发展 D.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20.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的诞生 B.城市化进程加快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21、在国内战争期间,农民契诃夫拿100卢布到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对此判断和理解都正确的是()A.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 B.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C.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D.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22、《大国崛起》的解说词说道:“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去。”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主要得益于()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B.实施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农业集体化

23、“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这一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过激现象 B.苏联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 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空前提高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

24、丘吉尔曾说:“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伟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半殖民地的中国实际上成了帝国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洪区”。为了摆脱和转嫁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各国一方面实行关税壁垒,控制本国市场……使得中国本来就处于不利地位的外贸出口更加萎缩。危机中,国际贸易出口值总指数下降,如1929年指数为100,1933年则降为35.5……另一方面,各国则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到1935年,中国工业品市场上的汽车、汽油、五金等大部分是由美国输入的,美货的泛滥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美祸”。

材料二 1929年危机爆发后,(中国)农产品进口量大增。大米,1929年为1082万担,1932年、1933年都超过2000万担……为加速向中国倾销商品,美国政府向国民党政府巨额贷款并指定贷款专为购买美国过剩农产品之用,如1931年“美麦借款”900多万美元,规定要购买美国小麦45万吨……

材料三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世界银价跌落,1931年、1932年跌到最低点。美国……于1933年12月公布“银购入法”.1934年6月公布的“购银法案”,实行白银固有、禁止白银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大量高价收购白银……使银价上涨,……引起中国白银的大批外流,造成金融恐慌,……旧中国市场资金周转和商业活动中一刻也不能离开银元,白银大批外流使银元极度缺乏,银款无法筹集,影响了正常的商业和金融活动……

材料四 为了转移国内的阶级矛盾,摆脱经济危机,日本于1931年9月突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实际上等于掠夺了当时中国资源中煤的30%、铁的71%、石油的99%、发电量的23%、森林的37%、铁路的41%。1932年,上海棉纱对东北销量几乎等于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1929~1933年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的?(4分)

(2)依据材料,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世界造成的影响。(8分)(3)依据材料,指出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今天,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借鉴?(6分)

参考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危机是由于基本矛盾、生产与销售矛盾、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引起的,D项不能说明危机的原因,符合题意。

答案:D

2.解析:从材料中“1932年”“倒退”“威胁”等信息可知,由于经济危机以及为转嫁危机的损失各国纷纷采取的各项措施,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答案:A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题干材料看“交换手段”“工业企业”“农场主”“家庭”说明危机范围广,“长河冰封”“枯枝败叶”“找不到市场”“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说明危机破坏性强。

答案:B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看凯恩斯的理论包括消费、生产商品等,而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影响。

答案:A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关税”和“关税大战”应是国与国之间采取的措施,影响的也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故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是经济危机对各国社会状况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答案:A

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提高关税,是为保护本国经济利益,转嫁危机,结果导致危机进一步加剧。因此,可排除A,肯定B,提高关税是为限制进口,故D项错误。C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B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提高农产品价格与材料无关,可排除。

答案:B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A、B两项的表述不正确,罗斯福不可能放弃资本主义制度,D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只有C项是新政的内容。

答案:C

9.解析: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材料反映了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市场,即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突出,但要注意这只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答案:B

10.解析:本题考查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理解。其中兴办公共工程既能为广大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答案:D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新政没有彻底摆脱经济危机,只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答案:D

12.解析:折线图反映了1929~1933年间世界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而此段时间正是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肆虐时期。

答案:D

13.解析:结合新政内容联系我国实际。答案:A

14.解析:罗斯福总统死于二战即将结束之时,因此二战后初期才出生的Tom不可能受到罗斯福总统的接见,故①与史实不符,答案为B。

答案:B

15.解析: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实行计划经济;福利政策不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因素。所以,②④不正确。

答案:B

16.解析: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它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虽然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它仍然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影响,美国经济在2001年后进入新一轮衰退就是证明。

答案:C

1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混合经济”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发展表现,是对经济“滞胀”现象的应对措施。

答案:A

1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A项是具体的不同之处;B项叙述不正确;C项不能说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是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可以给失业的人一定程度的保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不是根本不同;D项是根本不同。故选D。

答案:D

1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社会减震器”表明福利制度可以缓和社会矛盾,通过对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稳定社会秩序。答案:D

20.解析: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是第一、二产业所占比例下降,第三产业迅速兴起。这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

答案:D 21——24 DBAD

25.解析:本题能很好地将世界史和中国史相结合,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注意归纳提炼要点,不能简单地罗列史实;第(2)问要注意分角度回答,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其影响;第(3)问是开放式题目,只要做到言之有理、史论结合即可。

答案:(1)倾销商品,套购白银;发动战争,掠夺资源。

(2)经济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而言,打击了民族经济,使这些国家陷入经济困境之中;对资本主义列强而言,通过倾销商品、掠夺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政治上:资本主义列强为了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国家发动战争,造成世界动荡,加重了这些国家的民族危机。

(3)民族强大,国家振兴,可以对本民族经济起保护作用。发展民族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加强预防经济危机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利用国际经济规则,发挥中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篇:高一政治生活前三单元测试题

广水一中高一政治前三单元测试题

命题人丁 勇 2014年5月23日星期五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最佳选择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24小题共48分)

1.最好的公民文化未必就是公民参与积极性最高的文化,而是在“参与意识” 和“服从意识”之间的一种平衡。这个观点给我们的启迪是

A.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的B.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C.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一致的2.加强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是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福建的内在需要。对此,我们正确的认识是

①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 ③村党组织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④村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3.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协商民主的形式或途径包括 ①居民通过居民委员会基层政权自治组织行使民主权利 ②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参与权、表达权、质询权

③居民(村民)通过民主恳谈会参与公共事务④民主党派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政议政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国家宗教事务局发言人就梵蒂冈指责中国天主教第八次代表会议发表谈话时指出,中国天主教选举领导人不需梵蒂冈“恩准”。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不支持宗教界开展对外交往②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③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保护宗教活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5.2014年2月22日,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会议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作家委员共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繁荣大计,就如何繁荣文学创作、培养少数民族作家进行了深入讨论。这说明①我国政府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②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需要 ③各族人民依法平等地享有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权利

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指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可见,协商民主 ①是在政治领域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

②拓宽了中国执政的阶级基础,推动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③有利于协调与平衡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④保证了党、政协与政府机关协调一致履行职能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7.2013年8月,党在历史上首次进行党内法规进行集中清理工作.300个中央“红头文件”正式被废止和宣布失效.另有42件将做出修改,清理党内法规有利于

①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②完善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与时俱进 ③党依法制定和执行国家各项政策和法规④依法管党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8.民主生活会,一个存在了多年的党组织制度,一夜之间成为全社会关注点,在公众记忆中淡忘了很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随之成为网络热词。民主生活会()

①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扩大党的领导权力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③有利于通过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④有利于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③

9.下表是党的历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

时间通过的决定近30 年来,党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体现了中国共 产党①坚持民主执政 ②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③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执行 ④科学执政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10.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当前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切实摸清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有利于

①实现党的性质宗旨,更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②树立党的理想信念,增强党的行政执法能力③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④赋予党的执政资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2013年10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报告。这是时隔24年后最高检再次就反贪污贿赂工作向全国人大进行报告。这说明

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B.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C.我国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监督权D.人民检察院与人大共同行使检察权 12.近日,“业主凑26万买高音炮反击大妈广场舞”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事发地温州市的鹿城区委宣传部表示,住户作为广场舞噪音的受害方,其心情可以理解,但不提倡采用“以噪制噪”这种易于激化矛盾的方式。由此可见

①基层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对人民负责②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要做到依法有序 ③中国共产党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④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3.2013年以来,某地从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人手,探索建立了以“党领民办、群众自治、协同发展”为主要特色的“村级党群理事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取得了明显效果。这一探索有利于 ①扩大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②完善农村管理方式,健全基层民主制度 ③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④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14.近年,山东省政府深入开展诚信商贸企业创建活动,全省1.8万余家企业悬挂承诺牌匾。牵头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全省累计查处各类侵权假冒案件3.7万余起,涉案价值2.5亿元在此活动中,山东省政府政府履行了

A.维护市场秩序,进行市场监管的经济职能B.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的政治职能

C.进行市场调节,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调节职能D.进行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职能

15.2014 年 3 月 7 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疆代表团的审议。他强调,要更加注重教育、就业、住房、社保、扶贫等民生事让新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这体现了党和国家

①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②关心人民群众的福祉

③坚持依法行政④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金鱼缸法则”即“透明效应”。它是一种比喻金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里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回答16-17题。

16.某市社保局召开局务会议时对媒体全程开放并表示以后只要涉及民生的工作都将向媒体公开。“金鱼缸法则”在行政领域的试用是为了

①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②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 ③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④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7.某市在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设立了8个公民旁听席。关于人大常委会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受它监督 C旁听是公民直接参与人大事务管理的途径D享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18.3月5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俞正声强调,宗教界人士和信教要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这充分说明了

A.我国宗教是信教群众自办的事业B.我国宗教团体是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C.我国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D.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9.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为了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应该 ①改革干部人事任免制度,扩大公民对党政干部的选举权

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落实人民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权

③完善政府决策机制,落实公民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 ④创新民主监督形式,为公民行使对政府公务的监督权提供便利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2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推进理论创新,总是能在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的重要历史关头,审时度势,适时确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依法执政,推进国家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②坚持科学执政,始终发挥着总揽全局的核心作用 ③坚持立党为公,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审慎行使权力,切实履行管理和服务的各项职能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1.广东省惠州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惠州市超标电动自行车过渡期管理办法》意见的公告,市民可以

A.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B.通过政府部门召开听证会,参与民主管理 C.投票表达自己的态度,行使决策权D.把意见建议反映给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

22.全国假日办发布2014年节假日放假安排三种方案征集民意。数据显示,有312万余名网友参与问卷调查。其中方案C最受公众追捧和支持,《通知》中的新方案是对C方案的微调。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②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③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④人大享有立法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3.2014年3月15日,由全国人大修订的新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新消法,)正式实施,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20年来的首次全面修改。在此法的修正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收集并公布了社会公众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的意见。全国人大“原汁原味”地公布公众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的意见,梳理呈现了来自网民的意见、群众来信。这期间,全国人大相关部门还联合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了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这堪称一次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生动实践。这说明

①全国人大严格依法行政,公正司法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 ③我国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24.长春市“两横三纵”快速路长84.5公里,以慢进快出为设计理念,全程以高架式为主,设计时速60至80公里,计划总投资240亿元。2013年长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关于“两横三纵”快速路精细化设计的意见。这表明政府

①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交通问题 ②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努力做到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 ③参与快速路的精细化设计,是公民政治素养提高的体现 ④认真踏实地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广水一中高一政治前三单元测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三大题6问,计52分)

25(14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重要美德

材料一 “青壮打工去,收禾童与姑,留守儿童苦,空巢老人孤„„”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农村出现了土地荒,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等问题,这对农村基层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材料二:镜头:“老爸的谎言”空荡荡的屋子里,电话响起,年老的父亲告诉女儿自己很忙,一切都好。可转过身却是老人孤寂地外出,独自照顾生病的老伴。广告在结尾反问观众:“老爸的谎言,你听得出来吗?”。2013年9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一是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二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三是完善公共财政补贴支持政策。

(1)从《政治生活》角度,针对材料一中农村出现的新问题,请你就创新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2)结合材料二,用政治生活知识为发展我国养老事业发展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6分)

26(18分)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一: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注意听取各领域专家的建议,采纳了民建中央专题调研的部分建议,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启动城乡户籍改革,实现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材料二:为推动粤东、粤西和粤北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08年以来,广东省政府积极实施“双转移”(即把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出去和把山区劳动力转移进产业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通过发挥财政作用激励珠三角周边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初步形成了“转一个,富一家;转一批,富一方”的可喜局面。

(1)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山东省委省政府做法的政治意义。(12分)(2)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材料二是如何体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6分)

27(20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成为国家重要任务。(1)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8分)

材料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改却折射出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变革。国家治理让民主融入了治理,人民成为治理的主体。人民有更多的话语权、决策参与权。国家治理是法治机制上的治理,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治理。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2)结合材料一,说明从“管理”到“治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12分)

广水一中高一政治前三单元复习题参考答案

25(14分)(1)①村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

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23分)②村民委员会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切实搞好村民自治;(2分)③村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保障子女受教育权利,履行赡养老人义务;(2分)④基层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探索新型农村的养老服务方式,发展农村教育,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流向,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分)

(2)①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养老服务体系。(1分)理由:政府具有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为此,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分)②发挥社区养老的重要作用。(1分)理由: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应充分发挥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作用,为社会和谐做贡献。(2分)③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重居家养老。(1分)理由: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2分)(任意两条即可)26.26(18分)(1)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建中央属于我国的参政党,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4分)。②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或政府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2分)③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4分)④启动户籍改革、推进城镇化,体现省委坚持科学执政(或民主执政)、省政府依法行政(或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4分)

(2)① 广东加速欠发达地区发展,促进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体现出政府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政府。(3分)② 政府在履行职能中体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控产业转移,履行了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组织农民技能培训,履于了捉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3分)27(20分)(2)① 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3分)② 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环境。(3分)③ 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2分)⑵①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机统一。(3分)②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发挥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3分)③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表达权与知情权,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3分)④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打造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提升行政管理水平。(3分)(如果答:有利于国家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文明化、法制化;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有利于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有利于更好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任何一点均可给3分,但该题总分不能超过12分)

下载高一下学期历史必修2期中测试题(前四单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下学期历史必修2期中测试题(前四单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报刊和书籍的内容代表了中国20世纪历史前进新方向的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国......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复习资料(推荐5篇)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复习资料 一、 封建社会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

    思想品德必修四第一单元测试题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思想品德必修四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测试 教师版

    新邵五中期中测试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题 1.下列有关洋流的正确说法是( ) A.东南信风是北赤道暖流形成的主要因素B.北大西洋暖流对西北欧的气候影响显著 C以副热带为中心的洋流系......

    高二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

    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右图所示地图可以用来研究()。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抗日......

    历史必修三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 一.选择题: 1.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

    高一政治生活期中测试题

    高一政治生活期中测试题 (另有答题纸,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