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心理咨询入门作业及答案(加粗)

时间:2019-05-13 15:5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大心理咨询入门作业及答案(加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大心理咨询入门作业及答案(加粗)》。

第一篇:电大心理咨询入门作业及答案(加粗)

《心理咨询入门》平时作业1

一、名词解释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协助来访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以维护心理健康。发展个人潜能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识心理学。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

强迫症‘;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诊断;心理诊断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来访者(正常人和病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诊断,以确定其性质和原因的方法。

2、初诊;初诊主要指咨询者运用心理诊断的各种技术与来访者第一次接触后所形成的初步诊断,有时是心理问题的性质判断,有时是心理问题的类型的判断,有时是心理问题的大概印象。

3、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和回忆。

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应过程。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过程的两个重要特点。

5.心理健康;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6.心理疾病;人的感知、记忆、注意、思维、言语等心理过程发生了病理性的变化,从而导致其行为和人格显著偏离正常人群,无法有效地按适宜的社会行为方式活动,表现出思维困惑、情绪失调、人际不适及情绪上的依赖、强迫、回避等问题,进而感到内心异常痛苦的一系列心理障碍。

7.恐怖症;指患者非理性、持续性害怕客观外界某一特定的物体、情景或场所,这种恐惧相对于实际威胁来说是夸大的、不必要的。1.临床会谈

临床会谈的定义:在心理咨询这种职业性的人际关系中,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方式进行沟通并相互影响的过程。

2.不良的帮助关系

不良帮助关系业可称为双重关系,包括非性的双重(多重)关系以及性的双重(多重)关系。由于多种角色混淆,不良的帮助关系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给咨询目标的实现造成很多困难,需慎重处理。

3.咨询特质

咨询特质是在咨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咨询关系和咨访效率有直接影响的人际反应特点。

4.言语信息

借助语言说出来的,只要双方拥有共同的语言,一般通过言语知觉,理解机制就能有效传递信息。

5.非言语信息

通过姿势,面部表情,目光,语调等传递的信息,主要通过观察获得。

一、名词解释;1倾听

倾听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的语言与非语言行为发映出,咨询者正全神贯注聆听当事人的语言表达,细读当事人的非语言表达、关切、疼惜和重视当事人的遭遇,愿意伴随当事人上天下海窥视问题的始末。

解释

解释是咨询者将来访者的倾诉加以分析整理之后,对其问题的性质,症结,归因和解决方法给予简洁而明确的说明和启示。其目的是通过重构的方式,使来访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新的视角来认识自己和世界,帮助来访者获得更多的自我理解或者对现实的更清晰,更准确的知觉。

移情

移情是来访者把咨询者当做早年生活环境里与他有重要关系的人,把曾经给予这些人的感情置换给了咨询者。移情是一种心理退行的表现,又是无意识阻抗的一种特殊形式。反移情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定势的表现。它是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无意识的反应倾向,因此它是移情的对立面。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反移情指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无意识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反应趋向,它在很大程度上由咨询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和世界观所决定;狭义的指咨询者对来访者移情表现的反应。

面质

指治疗者或者咨询师直接把拉发展藏而不愿暴露的事件加以提示、呈现或揭示其言行不一致之处,是来访者面对这事实以寻求解决的办法。

澄清;澄清是指咨询者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来访者谈话的意义,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确认来访者的意思而使用的一种反应技巧。它包含两个含义:

一、意识搞清楚来访者每句话的实际内容和说话的目的;二是对于来访者发生的生活事件,咨询者一定要搞清楚整个事件的经过、当时的环境以及时当来访者的情绪等。

阻抗

阻抗是来访者或咨询者干扰治疗过程和结果,或降低其成功可能性的任何行为。它包括来自来访者的阻抗,也包括来自咨询者的阻抗,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或咨访关系中妨碍心理咨询进行的力量或因素,但更多的是来访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于自我变化的抵触与抗拒。

同理反应

是指咨询者没身处地从来访者的参照标准去体会其内心感受,领悟其思想、观念和情感,从而达到对来访者境况的准确理解的一种态度和能力。

建议

建议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的一种谈话方式,指咨询者根据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和人格特点,对其行为提出具体办法和意见。

角色扮演

是指咨询过程中,咨询者为了协助当事人觉察与疏解情绪,体验相关人物的感觉与想法、学习新行为与语言,由当事人扮演相关人物,重演或预演事件,来达到以上目的的技术

二、简答

心理咨询的目的和意义

答:心理咨询给有心理困扰的来访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经验,来访者通过心理咨询开始学会重新思考问题、感受社会以及应付环境的变化,达到减轻内心冲突、提高个体处理现实问题能力的目的。

人的一生总在不断经历内心冲突,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来访者识识平时无法认识到的、根源于心底深处的内部冲突,帮助来访者提高解决内心冲突的能力,达到生活的和诣发展。造成来访者内心冲突的冲突源主要包括咨询要求、强迫性命令和内部需要三方面。

心理咨询是一种能够协助来访者有效处理现实问题的途径。咨询的目的的必须基于来访者的需要,咨询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来方者处理问题和发展机会的能力;二是帮助来访者学会更有效地处理其生活。

2.非理性思维的特征

答:

1、绝对化的要求;

2、过分概括化;

3、糟糕至极;

3.合格的咨询者应具备的专业基本技能

答:自我觉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欣赏、关切他人的能力;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对工作投入的能力;处理冲突情境的能力;接受和容忍暧昧不明情况的能力;形成咨询风格的能力。

4.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答: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自我觉知的能力;

2、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

3、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4、欣赏、关切他人的能;

5、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6、对工作投入的能力;

7、处理冲突情境的能力;

8、接爱与容忍暧昧不明情况的能力;

9、形成咨询风格的能力。

5.列举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及代表人物

答:精神分析理论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首创。

阿德勒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和个体心理学的创始者。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贝克创立认识疗法。

个人结构疗法的观点来源于凯利。

理性情绪疗法是艾利斯创立。

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罗杰斯提出。

沟通分析理论是由伯恩创立。

三、简答

1、心理诊断的原则?

答:

(一)客观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整体性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五)保密性原则

2、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转诊?

答:转诊的几种情况:欠缺型;忌讳型;冲突型;非信任型。

3、智力最重要的五个因素是什么?

答:逻辑思维或推理,问题解决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记忆力,适应环境能力。

4、人格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整体性,稳定性,社会性,独特性。

二、简答

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来访者该如何接待与处理?

答:(1)立即安排见面;

(2)咨询者介绍自己,带领来访者走进咨询室;

(3)说明保密性及其限制,进行心理沟通和积极倾听;

(4)对来访者进行检查评估;

为确保来访者安全,对于严重的自杀倾向来访者应采取直接干预:

(1)直接告诉来访者要做的事情。

(2)进行同行间的咨询,制定干预计划。

(3)建议来访者住院治疗

(4)报警,通知家人和联系医院

(5)由专人护送来访者离开。

(6)做好文件记录

匹配的来访者与咨询者之间有哪些特点?

答:

(一)态度相似,当两者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一致的时候,双方容易形成密切的关系,在以后的咨询过程中也更容易形成一致的意见,来访者更容易认同咨询者的观点。

(二)积极期望一致,双方都认为咨询会有好的结果,可以引发新的行为出现。

(三)性格特点一致或互补,研究发现,来访者和咨询者非常相似或非常不相似都会妨碍有效的咨询。当来访者和咨询者在三个个性特征(感受性、控制性和暴露性)上互补时,咨询关系和交互作用都会变得更好。来访者和咨询者在控制性上的互补和在感受性上的相似更有助于咨询关系的发展,即支配与顺从的互补、性别上的互补、自我暴露方面的互补等。

(四)背景条件的相似,来访者和咨询者在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智力、民族、文化、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相似性与社会接纳有显著关系,即相似性越高,越容易形成良好关系。

非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有哪些相互关联的形式?

答:咨询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的一致性会提高来访者对咨询者能力的评价,增强对来访者的信任。尤其是在与来访者对峙或在讨论比较敏感的问题时,咨询者的言语和非言语之间的一致性尤为关键。,这两方面矛盾的信息会使来访者感到困惑,降低对咨询者的信任感,拉大与咨询者在心理上的距离。

沉默有哪些形式?

答:沉默形式,是指行为人既不用语言表示,又不用行为表示,而是以消极的不作为方式进行意思表示,又称为不作为的默示,即根据行为人的沉默来推定其具有某种意思。如依据我国法律,在试用买卖中,试用期满,买受人对是否购买标的物未作表示的视为购买。

二、简答

在倾听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倾听注意的问题:(1)急于下结论:初学者往往没有耐心充分地倾听,常会有迫使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倾向。(2)轻视问题(3)转移话题(4)过多的价值判断(5)运用不适当的咨询技巧。

咨询中,基本的提问方式有哪些?

答:在心理咨询中,基本的提问方式是很重要的,咨询者常常采用一些基本提问方式:

(1)封闭式提问(2)开放式提问(3)祈使提问(4)问接式提问(5)投射式提问

解释的作用有哪些?

答:在咨询过程中,适当地使用解释,对于咨访关系、咨询者、来访者都是有促进作用的,其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双方建立积极的咨访关系;(2)有助于咨询者识别信息的真正意义;(3)有助于来访者产生认知性的改变。

如何在做出解释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

答:自我提问是一个有效监控解释过程的方法。下面分步骤来说明这种方法。(1)关注阶段;(2)解释阶段;(3)评估阶段;(4)反思。

如何妥善处理移情?

答:

(一)准备阶段:

1、思想上的准备(1)不做不当归因(2)保持接纳的态度(3)保持职业立场;

2、行动上的准备:主要是指咨询者在与来访者会谈时进行敏锐的观察

(二)处理阶段:(1)要注意处理移情的原则(2)要区别不同的情况来决定处理的顺序与方法(3)进行直接干预,运用面质技术后,来访者会出现哪些反应?

答:来访者对面质会出现以下三种不同的反应:(1)否认:当出现否认反应的时候,来访者不愿意承认或者不同意咨询者给出的信息(2)困惑或者不确定:有时候,来访者可能会对咨询者面质的意思不明白(3)接受:真正接受、假装接受、拒绝接受。

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澄清技术?

答:使用条件:(1)来访者思维混乱(2)来访者表达能力有限(3)来访者有意试探(4)来访者内心阻抗

使用原则:(1)承认不理解来访者的表述(2)尝试重复或请求澄清、重复或解释。作用步骤:(1)确认来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的内容,来访者究竟诉说了些什么。(2)确认信息中需要检查其正确性或者需要详尽陈述的任何模糊或混淆的信息。(3)决定一个恰当的超始句或句首(4)借倾听和观察来访者的反应,评估澄清的有效性

阻抗的咨询中所产生的作用有哪些?

答:消极作用:(1)阻抗会阻碍心理咨询的顺利进行(2)阻抗使咨询双方都会产生不良的感觉(3)不能克服的阻抗常常是咨询中断的重要原因

积极作用:(1)阻抗是咨访关系的一面镜子(2)阻抗是咨询过程中问题深化的突破口

(3)阻抗是先把更有效的咨询方法及途径的重要依据(4)阻抗是确定咨询目标的重要参考因素(5)阻抗是咨询者洞察自我的重要参考内容

同理反应的具体手段和步骤是什么?

答:同理反应原具体手段:(1)表示理解(2)直指问题所在(3)明确来访者表达的信息(4)简洁语言反应(5)重复关键字词或语句(6)概括性重复(7)非言语表达

同理反应的步骤:(1)咨询者从来访者的参照体系出发,深入到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和思想;(2)咨询者借助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整体性考虑,以掌握其实质;(3)咨询者以自己的言行准确地表达对来访者内心感受的理解,引导来访者对其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并留意对方的反馈。

三、论述

1.试论述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人格结构理论?

答:精神分析理论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首创。弗洛伊德将人格分成了伊底、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伊底是原始的、与生俱来的,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人格中的意识结构部分,代表理智与常识,遵循显示原则,在伊底和超我之间充当协调者。超我是人的“道德”、“良心”,处于人格的最高层,遵循至善原则,指导自我,抵制伊底。人格的发展是伊底与自我、超我之间的对抗与压抑的过程。

2.来访者中心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罗杰斯提出,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在生活的早期阶段,个体的经验是没有遭受扭曲和否认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遇到的反对、拒绝以及来自外界的威胁越来越多,这些负面的经验使人产生焦虑,个体的自我概念习惯于受这些消极经验的影响并内化,这种消极自我概念不断被强化,使得个体逐渐远离了自己的真实自我。在自我概念和真实经验之间的分裂导致了扭曲的感知,这种不一致使个体的正常心理功能被扰乱了。

《心理咨询入门》平时作业2

二、判断对错并改正错误的内容

1.记忆的年龄特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错。记忆能力不仅总体上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且这种下降是阶段性的。

2.离差智商是指一个人在智力发展上同其他同龄人相比的相对水平。

错。离差智商表示的是被试的成绩偏离同年龄组平均成绩的距离。(或者)比率智商是指一个人在智力发展上同其他同龄人相比的相对水平。3.EPQ编制的最初目的在于进行精神病学的诊断。

错。EPQ最初用于描述人格类型。4.神经心理评定适合直接反映大脑有无器质性病变。错。神经心理评定用于脑功能评估。

四、论述

请简述焦虑性障碍的临床表现和类型

答:概念:焦虑性障碍的特征是显性的焦虑,持续性紧张,或是以防止焦虑为目标的行为模式。

临床表现和类型:

(1)广泛性焦虑障碍,主要特征是慢性的、弥散性的焦虑状态,至少持续六个月,患者表现为过份担心表面上并不具威胁性的情境,对各种生活现状过度地、难以结束地、不可控制地担忧。

(2)惊恐障碍,是以患者对未预期的恐慌侵袭(害怕和不适的情绪高亢期)和对预期的复发而焦虑为特征

(3)强迫症,其症状表现为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或二者同时存在。

(4)恐怖症,指患者非理性、持续性地害怕客观外界某一特定的物体、情景或场所,这种恐惧相对于实际威胁来说是夸大的、不必要的。

(5)创伤后应激障碍,指个体在经历过严重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或被人袭击、强奸,目击车祸、杀人等非常事件后,通过回忆、梦境、幻觉等重新体验这些事件所体验到的焦虑、失眠、情感麻木、躁动不安。

《心理咨询入门》平时作业

三、论述

试论述不同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来访者中心理论的帮助关系模式?

答:(1)行为主义的指导模式

在行为学派中,咨询者在治疗关系中处于指导者、命令者、控制者的地位,而来访者则是一个被动服从的、对咨询者的各种知识进行操作、执行的人,基本上属于被操纵的角色。因此,行为主义的帮助关系模式是指导模式。

(2)精神分析的诱导模式

精神分析的帮助关系模式介于指导和非指导之间。在精神分析的治疗过程中,咨询者与来访者所缔结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合作式的联盟关系,在技术应用上,咨询者根据自己的判断来指导来访者实施操作。但他们不是靠直接的、教导式的方式来影响来访者,而以一种潜在的、不知不觉的探讨和分析诱导来访者潜意识的复苏。因此,其帮助关系式一种诱导式的间接指导模式。

(3)来访者中心疗法的非指导模式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特点试咨询者 不以权威或专家自居,而是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伙伴或朋友,把主要责任交给来访者,以来访者为核心。

试论述指导式咨询与非指导式咨询的区别?

答:(1)他们对咨询的目的与看法不同。指导式假定咨询者应为来访者选择咨询目标,并指导来访者努力去达到咨询目标。而非指导式咨询认为来访者有权为自己的生活做出选

择。(2)指导式的咨询重视社会规范,认为有能力的人应该对能力较差的人进行指导。而非指导式的咨询重视个体心理上的独立性和保持完整性的心理状态的权利。(3)指导式的咨询更倾向于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工作。非指导性咨询着眼点在来访者而不是来访者的问题,一旦来访者对自己和现实的关系有了充分的理解之后,他就能够选择适应环境的方法。(4)他们在会谈中常用的技术也有所不同。非指导性的咨询的基本特点是咨询者不以权威或专家自居,而是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伙伴或朋友,把主要责任交给来访者,以来访者为中心。故很少提问,避免替来访者做决定。

《心理咨询入门》平时作业4

三、论述

1.心理咨询中要提倡什么样的提问方式,避免什么样的提问误区?

答:提倡的提问方式:

(一)积极性提问,是指能使来访者以积极心态进行回答的提问。

(二)问题解决性提问,来访者在咨询中常常对问题解决策略感到茫然,咨询者在提问时应该注意引导来访者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时行思考。

(三)信息获得性提问,在谈话内容出现矛盾时,咨询者应该通过提问向来访者加以核实和查证,以便得到准确的信息材料。

(四)引发性提问,有价值的提问是为了从来访者那里获得清晰的具体的生活事例。

应避免的提问方式:

(一)判断式的提问,咨询者在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语气语调,避免使用辩论式、质问式、进犯式或咄咄逼人的判断式的问句。

(二)“为什么”问句,“为什么”问句较独特,带有咨询者的价值取向,因而常常会引起来访者的防御性解释。

(三)重复提问,重复提问已问过的问题,会让来访者误以为自己回答错了,于是改变回答内容,或者认为咨询者没有认真倾听,从而失去对咨询者的信任,因此,在咨询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提问。

2.如何发挥移情和反移情的积极影响,避免其消极影响?

答:移情的积极影响:

其一,为咨询者提供重要信息。对于咨询者来说,移情对咨询者提供了关于来访者早年经历与人际关系的重要信息,揭示来访者的潜意识内容。一方面,通过来访者的移情表现,咨询者可以觉察出来访者的早年感情经验,看他在早年受过什么样的对待,有什么样的感受;另一方面,咨询者还可以观察与了解来访者的人际关系状况,因为发生移情时来访者与咨询者的关系往往就是来访者与重要他人的关系的表现,来记者对咨询者的情感或态度实际上也就是来访者对生活中其他人的情感或态度。

其二,使来访者表达感受,获得认识。首先,移情反应往往给来访者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表达出多年来埋藏在内心的情感体验,不管是意识中的还是无意识之中的体验。其次,通过咨询者对于来访者移情表现的分析还有助于来访者对自己的过去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对现在出现的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达到对自身问题的领悟。

其三,改善咨访关系。正向的或者阳性的移情中,来访者对咨询者产生的积极情感常常有助于咨询者与来访者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

其四,提高咨询效果。现在许多咨询者都认为,移情是有治疗价值的,可以提高咨询的效果,因为移情反应的出现说明了来访者的心理症状能够离开心理原动力而向外投射,为下一步的咨询与治疗打下了基础。

反移情的积极影响:

虽然许多咨询者都认为应该避免反移情现象的出现,但是对于反移情现象我们不可以忽视其积极的影响。反移情不仅对于咨询者自身有利,而且对于来访者也是有帮助的。

1、对咨询者的积极影响:(1)为咨询者提供关于自己的信息(2)使咨询者更好地认识自己(3)促进咨询者自我探索,提高技能

2、对来访者的积极影响:(1)反移情是了解来访者潜意识的一个窗口。(2)反移情可以帮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力。

第二篇:2013电大心理咨询入门作业参考

心理咨询入门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P24)相对于个性心理来说,心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心理现象。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这三个过程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其中认知过程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2、个性心理:(P53)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总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个性心理结构包含的成分非常复杂,人们一般将其划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需要:(P53)是人的生理或社会的、物质或精神的某些缺失在有机体的状态。

2、动机:(P57)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在我们有了需要的前提意识下,启动个人行为的特点。

1、能力:

人们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能力 ,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

2、性格: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二、简答题

1、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55---56)

答题要点: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基本内容如下:(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与理解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简答心理咨询的原则。(P148---149)答题要点:(1)坚持正面指导,促进发展的原则。(2)重点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3)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4)保密原则。

1、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P100)(P106)

答题要点:我国学者王极盛认为,心理健康有以下七条标准:

第一、能力正常,能进行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能与

周围环境取得平衡;

第二、情绪稳定而愉快,不是变化莫测,心情郁闷; 第三、意志健全,意志品质得到充分积极的发挥; 第四、统一协调的行为,表现为思想行为的统一、协调,行动有计划、言语有逻辑性;

第五、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能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

第六、行为反应适度,反应敏捷但不是过敏,反应迟钝但不是不反应;

第七、心理特点符合年龄阶段,有着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特征,既非“老顽童”也非“少年老成”。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应该包括:乐于学习;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会与人相处;善于适应环境;情绪愉快而稳定;正确地悦纳自己;学会自我调节。

2、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P134---137)

答题要点:第一,心理压力过大;第二,适应不良;第三,超负荷工作;第四,对自身赋予过高期望。

1、简述各种焦虑理论。

答:焦虑是一种身心的紧张和不安,是人们对身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未来情境所产生的一种担忧、害怕的反映。影响焦虑的因素很多,一般对焦虑的研究比较公认的理论有费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斯皮乐伯格的特质焦虑理论。①费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精神病学家费洛伊德把焦虑问题看做“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人格问题。认为焦虑是这三种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三者平衡而和谐时,人格就趋于完善,如果三者关系失调乃至破坏,焦虑就会出现。②焦虑的特质论。斯皮乐伯格的状态——特质焦虑理念经。他认为焦虑通常表现为忧虑、不安等主观性的体验以及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分兴奋,他认为焦虑可原则上分为状态与特质两种类型。环境刺激是产生焦虑的外部条件,一旦个体觉察到来自外界的威胁,状态焦虑随之就会产生,而且威胁越大,状态焦虑的强度也随之就加大,它他之间呈正比关系。状态焦虑可促进人脑的内部加工过程,提高作业成绩,但过高或过低的状态焦虑,则将起到相反的作用。

2、简述中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的人格类型。

答:⑴嫉妒⑵神经质⑶偏激⑷狭隘⑸自卑⑹暴躁。

3、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价值。

答:科学心理学所面临的任务是遵循着可学的研究范式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事实、规律、机制和本质。科学心理学研究的第一类问题是从质和量上确定效率的具体现象和事实。第二类问题是揭示心理规律。第三类问题是揭示人的效率活动的机制。同时科学心理学也关心人的心理活动的本性和本质问题。心理学的研究价值有

1、理论价值,通过正确描述和解释人的各种心理现象,让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工具。2实践价值,首先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服务,其次为保护人的身心健康服务。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P99—101)答题要点:

(一)世界心理协会的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指出了心理健康的几个标志:

第一,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第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第三,有幸福感;

第四,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

效率的生活。

(二)我国学者的标准:我国学者王极盛认为,心理健康有以下七条标准:第一,能力正常,能进行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能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第二,情绪稳定而愉快,不是变化莫测,心情郁闷;第三,意志健全,意志品质得到充分积极的发挥;第四,统一协调的行为,表现为思想行为的统一、协调,行动有计划、言语有逻辑性;第五,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能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六,行为反应适度,反应敏捷但不是过敏,反应迟钝但不是不反应;第七,心理特点符合年龄阶段,有着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特征,既非“老顽童”也非“少年老成”。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正确认识周围环境;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完善的自我发现目标。

2、试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P113---117)

答题要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表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中小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表,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一时期的自我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情绪性,一般自我评价过高,或对己对人评价过高或过低,且极不稳定。极易造成字符、神经质、自信或自卑等心理困难。教师应做好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咨询工作:一是确定自我评价的标准;二是进行自我调控的训练,使心理承受力不断增强。

(二)性意识的成熟和道德法制观念的矛盾。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异性疏远期。第二,异性接近期。第三,两性恋爱期。精力充沛、感情容易冲动的青少年,其头脑里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对行为的制约、支配和指导的力量还比较薄弱。教师应加强对中学生性道德、性法制和性意识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的意志力水平。

(三)活动能量与认识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矛盾

初中学生的认识与活动具有新的特点,活动能量超过认识水平,进入高中后逐渐接近平衡。但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成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表现为行动超出认识水平。

教师对他们的行为评价时应做到:第一,实事求是。第二,引导或组织她们参加一些教育者希望或要求他们做的事情,活动之后引导他们认识其社会意义和价值,注意认识和行动的统一性,逐步达到由认识来指导、调节自己的行为。第三,在丰富系统知识的同时,还要训练和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及辩证思维。

(四)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和经济地位未独立的矛盾。随着中学生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社会交往逐渐变的频繁,对物质需求的内容和数量大大增加,要求对物质和金钱有较大的支配权。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要开展一些传统教育和艰苦朴素教育,举办“手拉手”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必要的勤工俭学的活动等,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一边从根本上改变他们乱花钱的坏习惯。

(五)对未来向往和现实状况的矛盾。青少年认识现实,总是从所处的周围环境接触的人、发生或经历的事出发,受周围人们的言论、行为的影响,概括出个人对现实的看法。中学生由于受思维的限制,往往难于比较明确地认识未来。他们常常过于自信自己的力量,看不到不利的因素,比较心急,想尽快实现理想。但稍遇困难和挫折,易产生埋怨、不满、灰心丧气的情绪。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是他们顺利地、健康地度过这个时期,消除心理上的不健康,教师应做到:鼓励中学生大胆幻想;引导他们建立科学、现实的理想;帮助他们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引导他们勇于和善于同种种困难作斗争。3、试分析个别治疗与团体治疗的优缺点。

答:心理治疗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对象的不同一般把心理治疗分为个别治疗和团体治疗。这两种方法对治疗心理疾病患者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在对治疗心理疾病时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优势和作用。⑴个别治疗。个别心理治疗,是由医生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会谈方式和病人单独进行的一种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治疗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帮助病人弄清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鼓励病人建立信心,加强自我锻炼,克服病态症状,提高适应能力,最后达到痊愈的目的。这种治疗要求医生经过专门训练,具有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一定的分析能力,并且要有耐心,要能够和病人进行沟通。⑵团体治疗。团体治疗主要是通过发挥集体在人际关系中的积极影响作用,通过发挥集体在人际关系中的积极影响作用,通过病人相互间的交流和帮助,能起到医务人员所不能起到的良好作用。团体咨询与治疗具有个别咨询与治疗所不具备的许多优越性,特别适用于学校的咨询与治疗。其一,团体治疗更为节省时间。其二,团体治疗提供了更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第三,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观察及情感的反应。其四,其特别对于学校来说,它更为接近于班级的环境。当然,团体治疗自然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某些当事人有时只愿意私下咨询或治疗。但是,对于大部分当事人来说,团体治疗仍然是学校心理医师应采用的最佳咨询与方式,以便省下时间更好地帮助少数只能采取个别咨询与治疗方式的学生。

四、案例分析

(一)案例:章某,男,16岁。小时候由于双手患有严重的湿疹,为了防止传染所以一直戴手套。一年前湿疹好转了,就不戴了。但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拼命洗手,而且越洗越频繁,洗一次手约半小时左右。如果催促他的话,时间可略微缩短。洗手时,需要先用水冲,再擦肥皂,一直要擦洗到肘关节处。他自己也感到不合理,希望能够改变。

要求:分析章某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并说明如何矫治。

答题要点:案例中章某表现出的症状是强迫行为。具体体现在有一些屈从性强迫行为的症状“他开始拼命洗手,而且越来越频繁,洗手一次约半小时左右„„”以及一些强迫性仪式动作“洗手时,需要先用水冲,再擦肥皂,一直要擦洗到肘关节处”。是否可以诊断为强迫症,还应当参考强迫症状出现时,章某本人的情绪体验,例如是否会有严重的内心冲突或者焦虑、痛苦等。根据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诊断为强迫症:

第一、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③上述的混合形式;

第二、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

第三、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案例中仅说“他自己也感到不合理,希望能够改变”,因此还应当进一步探究,如果有前面所提及的那些情绪体验则可以诊断为强迫症。

根据案例中的描述“小时候由于双手患有严重的湿疹,为了防止传染所以一直戴手套。一年前湿疹好转了,就不戴了。但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拼命洗手”,因此章某的洗手行为可能是因为害怕湿疹而引起的,在咨询中可以考虑采取一些行为疗法:

第一、采用松弛治疗,尽量制止章某洗手的次数,同时在章某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放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或者让章某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来代替洗手,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控制章某洗手的次数,让章某在不洗手的同时情绪能够放松,缓解其对湿疹的恐惧。

第二、采用厌恶治疗的方法,在章某洗手的同时放一些令人不舒服的电视或音乐,或者制造一些让人非常不舒服的甚至厌恶的事情发生,不断责备章某,让他觉得是自己洗手行为引起了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让章某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即洗手的同时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但采用厌恶疗法一定要注意到这种疗法的消极影响,做到适度原则。同时消除他的过分厌恶情绪。第三、采用满灌疗法,把章某手弄脏,平时不让他去洗手,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允许洗手。可以把手弄得很脏很脏,让他意

识到即使不经常洗手也不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样持续一段时间,让他觉得即使不去洗手也不会发生什么,手脏没什么大不了的。第四、认知疗法。首先,通过发现并改变来访者对反复洗手这一事件的错误认知,缓解来访者的情绪。然后才循序渐进地给予治疗与改变。

(二)案例:

钱某,34岁,女性,小学校长,刚从副校长提升为校长,但只工作了三周,就遇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如校舍基建、人事安排、薪酬改革等,觉得无法应付,又累又烦,也感到自己的个性并不适合此岗位,所以,提出辞职。但周围人都反对,家长、老领导、好朋友都劝她要坚持下去。这令她犹豫不决,十分矛盾。由此,她出现身体症状;每天凌晨三点就会醒,感到心慌,怕去学校上班,到下午才缓和。前一段时间是暑假,情况还算好,但随开学日期临近,情况越来越糟糕。直到开学典礼那天,升旗仪式时,她不敢露面,躲在办公室面色苍白,大汉淋漓,随即离校回家,休息至今。此后,也到某医院心理科看过,煎服中药治疗。

要求:分析钱某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如何矫治?

答题要点:钱某的问题应该属于焦虑,其特点是她的焦虑情绪并没有明确的对象。而且在钱某身上还有非常明显的躯体症状,具体表现在“每天凌晨三点就会醒,感到心慌,怕去学校上班,到下午才缓和”、“不敢露面,躲在办公室面色苍白,大汉淋漓,随即离校回家,休息至今”。因此,在诊断时可以考察一下她的病程情况,如果超过六个月可以考虑诊断为广泛性焦虑,即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在咨询中可以使用

1、支持心理治疗:包括劝慰、鼓励、适当的保证、对钱某的躯体症状进行清晰而令人信服的解释。让钱某认清此病是功能性的,并非是身体某一器官患有重病,以减轻钱某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从而使轻症患者焦虑得以解除。

2、肌肉松弛训练、生物反馈治疗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焦虑症,并有诱导入催眠的作用。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浅析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我国长期以来,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疾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但在现在的情况下,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严重的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

一、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留守儿童问题引起性格异常。

近年来,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更严重的是,亲情的缺失使得部分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这些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缺少真正关爱,无法享受到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 的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 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内向、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另一方面,受祖辈溺爱的影响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大多孩子及“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走上另一个极端。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同时,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爱偏护或不管这些孩子,就像本地方流行一句话“祖父母只能疼孩子,不能骂孩子”。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在家庭中没有吃过苦,什么事情都有别人撑腰也使得他们意志方面一般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学生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破罐子破摔的习惯。

(二)独生子习气重,适应性较差。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加上父母的娇生惯养,现在很多中小学生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对家长的依赖心理较强。不少中小学生有较重自我中心倾向:在家里,衣来张手,饭来张口,亲情淡薄,不懂得关心父母、体谅父母;在学校,与同学等交往时不懂得换位思考和考虑他人感受,人际关系敏感。少部分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缺乏必要的同情心,对于他人的困难,往往漠不关心。学习为上的意识较重,在竞争中易出现嫉妒心理导致心理失衡。自私狭隘,常为一点小事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我解脱,甚至耿耿于怀。这一系列的典型的独生子女特征,使得这些孩子成了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风雨雨。

(三)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表现出过度焦虑和厌学情绪。

现在的中小学生,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习任务比以往的学生更为繁重,上课时间更长,课后作业更多。这使得孩子在课堂内外均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身心俱疲,抑郁、厌学、焦虑等问题也随之增多。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

(四)师生关系不和,学生逆反心理严重。

中小学生的逆反心理的表现尤其明显强烈,对老师的一点点批评不能接受,甚至顶撞老师,不能正面的去接受,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在有些方面不能正确的对待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者教师的一种偏爱心理,有些学生的成长没有得到很好的呵护让一些学生更加的冷漠,逆反心理更加的严重。

(五)价值观念扭曲。

父母由于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负疚感,抚养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多存在补偿心理,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使子女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的陋习。有些留守孩子的兜里经常带几十元的零花钱上学,专买零食和玩具,相当奢侈浪费。受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教育发展滞后的矛盾,社会上出现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难和社会上一些没念过几年书的人包煤矿发大财的现象,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学生看到父母挣了钱回来很风光,而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却在家待业,便产生了不如早点结束学业外出打工的想法,表现在学习中就是“人在教室心在外”、“三日打渔四日晒网”,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也有了盲目的崇拜的心理!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解决对策

(一)关注留守儿童,避免家庭教育只管孩子吃穿,只是给学生学习压力而不注重心理疏导的不良局面。在家庭中,最佳选择是留一方在家中照看孩子。父母双方要权衡双方外出务工对子女的利弊得失。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尽量避免双方外出,留一方在家中监护孩子,这样不至于形成“空巢”家庭,对孩子身心产生很大影响。其次,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可以尽量减轻父母关爱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尽量多与孩子通电话,注意通电话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饮食起居,更要与孩子进行彻底的思想交流,发现不足,及时纠正。建议定期书信交流,父母必须增加与孩子团聚的频率,利用节假日抽时间返乡探视孩子或将孩子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而且可以为孩子树立崇高理想提供条件。父母必须经常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子女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并与监护人、学校共同配合,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监护人要高度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监护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监护能力,以适应被监护人发展的需要。监护人必须给予被监护人必要的爱的呵护,但绝不造成施舍“爱”的泛滥。除了家庭,孩子最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学校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

(二)学校应该转变观念,尽量避开学校教育工作存的一些弊端[2]

。片面过分的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重行为表现,轻心理过程等等。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厌学情绪。而个别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不尊重学生,在教育方法上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心理,进而自暴自弃。在这方面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避开这种为学习好即优秀的单一评价方式,同时老师也应该认识到,其实每个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是我们没有善于去发现罢了!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在学习上不好,我们可以激发他们其它方面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育当中不要因一个同学成绩不好就否定他的一切!只要老师都拥有这种想法,我相信老师们也都能够平等的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就不会用沉重的心理负担,再次基础上,学生也会敬重每一位老师,对学习也会更加的有兴趣。

(三)注重心灵辅导多关注,用爱去点燃教育,多与孩子沟通[3]

。教育是以爱为前提,爱,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爱,是孩子展翅飞翔的翼下之风。正确地关爱孩子,需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知道孩子的心理需要,把握孩子的性格特点,前提是多与学生沟通,才能正确的去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应该重视与中小学生的有效沟通。首先,要与学生进行真诚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首先要真诚,要做到与学生推心置腹,要面带笑容地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到你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好朋友,这样学生才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其二,师生平等相待,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一些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学生面前保持一定的威严,这样才能让学生听话,才能压住课堂。对犯错误和学习不好的学生动辄进行指责和喝斥,大量调查表明,这是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

要原因之一。在新课改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

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种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

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自己的困惑疑问。心理学研究证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其三,在交流过程中增强教师的信心、耐心和细心!认识到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在其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曲折性、长期性,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很艰难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教师有必要引领学生重新体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古训给予的启示,要与学生共同重视“小节”,及时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集体舆论手段,并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以身教代替言教,让学生真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有益于自身成长的活动中去,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塑造学生人格魅力,发挥学生独立性。

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为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将来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在市

场经济大潮中闯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4]

。在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特定的困难情景,或适度高于

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难题”,使学生暴露“弱点”,让他们经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磨难,来提高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利用

各种主题活动来加强学生的艰苦磨练,如有计划地进行各种体育竞赛、登山、野炊、纪念革命烈士等专题活动,让学生从温室里走出来,自我锤炼,使学生思想受到教育,意志受到磨练,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反之,学生缺少挫折磨练,一旦面临挫折,往往会束手无策,一蹶不振。承受不起挫折的打击,很容易导致心理挫折。

(五)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创设优美的物质环境,精心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物质环境是由学校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等构成的自然环境和由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宣传物、色彩及布局等构成的人文环境融合而成的物质情景。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思考;繁花点点、绿草茵茵,会无时无刻地触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校园物质环境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它能给

学生带来“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影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隐性课程的教育功效。心理环境即人文形态的软环境,包括

一切精神和人文因素。校园心理环境主要指校风、班风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尤其体现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与物质环境相比,心理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无疑更为直接,也更为重要。良好的校风,可以振奋人心、激励斗志,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良好的校风,还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出现良性循环。营造校园心理环境,还需要努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的人际关系包含领导与教师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团结、友爱、合作、互携的人际关系,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一种安全感,教师和学生的一些不良心理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可以得到化解;在这方面,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方面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

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5]

。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在教室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

心情愉快、如沐春风。因此,在某些方面有必要对教师心理健康进行培训,提高学校的这种软环境。另外,用书籍充实孩子的心灵,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为了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可以坚持每月一主题,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手抄报比赛、作文笔会、书画笔会等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读书用书。使孩子们分清真善美、假恶丑,教育孩子们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其心理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宏观方面看,国家教育部已经发布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中小学心理教育体系;从微观方面看,各中小学不仅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也都在探索心理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可以相信,目前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只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要正视这些不足,认真检视其原因,脚踏实地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必将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成长的使命。同时记住:学生是无辜的,出现的问题不在于学生,二在于影响学生成长的人,所以不要对学生心理问题而去指责学生,我们应该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生活中茁壮成长。我相信中下学生心理问题是定等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三篇:电大 心理咨询入门 考题答案

《心理咨询入门》模拟试题

(一)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本题共30分)

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的构成分为(A)A、自我、本我、超我 B、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C、性格、脾气、能力

D、兴趣、需要、动机

2、在弗洛伊德的发展观点中,儿童将兴趣转向外部,转向应付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在(D)。

A、口欲期

B、肛欲期

C、恋母期

D、潜伏期

3、衡量测验有效地测量到其测量目标的程度的指标是:(D)

A、区分度

B、难度

C、信度

D、效度

4、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病情发作,抄起花瓶和椅子对心理咨询师进行攻击,对此情况心理咨询师应当(C)。

A、立即电话报警

B、保存录像资料作为法律证据 C、设法稳住求助者,尽量不要惊动其他人,以免扩大影响 D、为求助者攻击他人的行为保密

5、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归类的目的是(A)

A、区分不同的心理问题

B、有利于了解资料的客观性 C、为最终诊断提供确切依据

D、是咨询方案能够顺利实施

6、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应把握的要点是(A)。

A、温暖热情贯穿整个咨询

B、真诚的表达要依靠技巧 C、应有条件的尊重求助者

D、通睛达理应该一视同仁

7、对谈话法的要点理解正确的是(D)。

A、一旦开始进入会谈就应该把谈话维持下去 B、只有在取得信息时才可中断求助者谈话 C、即使听不出谈话内容也要表现出很感兴趣 D、恰当的给与评价可以增加求助者的信任感。

8、某女,14岁,初二学生,因暗恋同班的一名男生而十分苦恼,前来学校的心理辅导站咨询。心理辅导站的老师得知具体情况后,告诉了女学生的家长,这种做法(C)A、符合保密原则 B、为了学校着想 C、违反保密原则 D、符合教师职责

9、对真诚在咨询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描述正确的是(D)

A、能鼓励心理咨询师以真实自我和对方交流 B、为求助者提供了一个尽情发泄的环境 C、能减少面谈过程中出现剧烈情绪反应 D、可让求助者无所顾虑的袒露自己隐私

10、关于共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共情就是体验求助者的内心世界 B、共情就是把握求助者的情感、思维 C、共情是最关键的咨询特质

D、共情就是必须与求助者拥有同样的情感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本题共20分)

1、自我防御机制

2、咨询协议

3、恐怖症

4、正向移情

5、澄清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本题共30分)

1、一个合格的咨询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2、如何实施罗夏墨迹测验?

3、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有那些特征?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0分)【一般情况】

求助者:张某,男,汉族,22岁,大学毕业生。【求助者自述】

主诉:焦虑,烦躁,入睡困难,经常做噩梦等1个多月。

个人陈述:2个月前临近毕业时,我第一次在一场大型的招聘会上递交了几十份个人简历,我都是在一些大企业、大公司投的简历。招聘单位说:过一个星期会通知面试,当时自己心里还挺兴奋,心想总会有一两家大公司会录用我。过了三天,有一家公司通知我去面试。面试的前一天晚上,我把面试应该注意的事项都考虑了一遍,面试当天我还精心打扮一番,面试时,心里还是挺紧张,以至于说话有点发抖。面试结束后,他们告诉我若通过第一次面试会有第二次面试。在等待第二次面试的日子里,我手机天天开着,连晚上都开着机,总是随身带着,结果一个星期、两个星期过去了,没人通知我第二次面试,也没有其他公司通知我去面试。马上就要毕业了,工作还没有着落。我每天晚上总在想:为什么找不着好工作?是不是因为我的学校不起眼,不是名牌大学?这时父母亲的话在我耳边响起:只有名牌大学毕业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越想越觉得自己找不着好工作就是这个原因。现在想起真后悔,后悔当初没有考上名牌大学。心情也非常烦躁,焦虑,看书没有以前专心,老是走神,食欲也下降了,我总是担心今后找不着好工作。找工作也是竞争,也不好意思问其他同学,有时上网聊天,心情稍好点。【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犹犹豫豫走进咨询室,述说时,眉头紧锁,不敢正面看咨询师,来回搓手,内心体验与表情一致。出生在中等城市,从小性格内向,不爱交朋友,父母亲对他在学习方面的要求特别高,小学、初中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排第一名,高中时的成绩,偶有一次排在第2名,在下一次的考试非争取第1名不可。平常父母总是教育他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因为只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高考时由于太紧张,只考上一所普通大学,本来想重新再考,却因当年父亲生病去世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很.紧张,只好上了这所普通大学,在大学期间与同学交往少,业余时间大部分用在学习上。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2、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3、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心理咨询入门》模拟试题

(二)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本题共30分)

1、理性情绪疗法的创始人是(C)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艾利斯

D、罗杰斯

2、我国的心理咨询师职业标准是由(D)组织专家制定的。

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B、中国心理学会

C、卫生部

D、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3、1890年,(B)首次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为心理咨询的产生做出了学术贡献。

A、比奈—西蒙

B、卡特尔

C、艾森克

D、韦特默

4、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适合对象为:(A)

A、6岁一16岁

B、8岁一17岁 C、5岁一15岁

D、2岁一18岁

5、心理咨询最终的目标是(D)。

A、帮助求助者认识到内心冲突

B、使求助者能够敢于面对自己 C、深化求助者的自我意识

D、帮助求助者做出新的有效行为

6、采用谈话法进行心理评估的优点是(C)。

A、这是一种标准化的方法

B、可以对所测定的心理活动作量化分析 C、信息覆盖面广,形势灵活

D、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

7、初诊接待时正确的咨询方式是(C)。

A、“您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解决?说吧”

B、“您找我究竟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C、“你希望我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D、“您能否告诉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吗?”

8、移情是求助者把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C)转移到心理咨询师身上。

A、情感、认知、态度

B、认知、态度、属性 C、态度、情感、属性

D、属性、认知、态度

9、对“尊重”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D)。

A、意味着要一味迁就求助者

B、意味着保护求助者所有隐私 C、意味着不能够有不同意见

D、意味着要接纳对方的优缺点

10、积极关注指的是(A)。

A、关注求助者言行的积极面

B、关注求助者的负性情绪 C、关注求助者的身体状况

D、关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态度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本题共20分)

1、本我

2、心理健康

3、咨询特质

4、反移情

5、阻抗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本题共30分)

1、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知识?

2、心理咨询包括哪些基本阶段?

3、心理咨询中提问有哪些要求?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0分)【一般情况】

求助者:李某,男,汉族,2l岁,北京市某高校四年级学生。【求助者自述】

主诉:觉得生活没意义,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情绪低落,失眠,烦躁近3年。个人陈述: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家庭教育严格,因此养成了较为内向的性格。父母非常看重他的学习成绩,小学、中学在学习上很努力,是家长、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同学心目中的好班长,学习成绩非常优秀,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某名牌大学。升人大学后尽管依然努力学习,但成绩就是不如高中时的好,有一种失落感,总想提高学习成绩,但事与愿违,在班上的排名不升反降,大学一年级的期末考试,居然排倒数第二,为此父母极为严厉地批评了他,他觉得自己真没用,感到自己很没面子,感到父母、老师及同学都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的一切都完了,从此心情非常低落,闷闷不乐,打不起精神,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因此什么也不想干,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也不愿意与别人交流,经常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逐渐开始出现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由于注意力无法集中,大二以后的学习成绩一直排在班里的后几名,父母并没在意其异常,只是一味要求他努力学习,对他学习成绩下降很气愤。他为此痛苦不堪,感到活着没意义,还不如死了算了,曾想到自杀但又缺乏胆量和勇气。感觉不到生活、学习的兴趣,自己也不明白原因。【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非常注重学习成绩,总是不断地追求第一,从小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小学、中学时是最愉快的时光,学习成绩优异,读大学后由于成绩下降很自卑,一直打不起精神,总想大哭一场,不能正常学习,无精力、注意力不集中,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感到极度痛苦,活着没有一点价值,感到自己的生物钟错乱。平素不太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很少与人交流,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学习很勤奋,但学习成绩一般,家长邻里认为其不活泼,但很听话。几次去校医院门诊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医生考虑其可能有“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建议看心理门诊,自己也认为有心理问题而主动前来就诊。求助者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2、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3、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4、与该求助者进行摄人性谈话时,怎样选择切人点?

《心理咨询入门》模拟试题

(三)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本题共30分)

1、分析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A)

A、弗洛伊德

B、阿德勒

C、荣格

D、贝克

2、咨询过程中向来访者叙述自己个人的有关信息,这是一种有助于来访者建立相互信任和开诚布公的良好关系的影响技巧,它被称为(D)

A、提供忠告

B、反馈信息

C、角色互换

D、自我暴露

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的是人格的(B)特征。

A、整体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社会性

4、良好的咨询关系是(C)。

A、求助者对咨询师绝对信任

B、求助者和咨询师之间没有情感的卷入 C、能顺利进行咨询工作,而又不让求助者形成对咨询师的依赖 D、师生般的咨询关系

5、会谈中(D)更重要。

A、安慰比鼓励

B、激励比同情

C、指导比倾听

D、倾听比指导

6、评估咨询效果时,首先要明确(D)。

A、问题的类型

B、问题的性质

C、问题的严重程度

D、咨询的目标

7、某一男性心理咨询员(甲)在对女性求助者(乙)进行咨询过程中,双方谈的很投机,在第一次咨询结束后,乙用手机发短信给甲说:“您化解了我心中的坚冰,十分感激。我想约您周末出去玩,顺便帮我再做一次咨询”。甲回短信说:“不必客气,请告知我具体时间、地点”。甲的作法(D)

A、是可以理解的

B、合理利用了共情技术

C、有助于咨询效果的提高

D、可能建立咨询以外的关系

8、对温暖的理解正确的是(A)。

A、非言语行为往往比言语行为更能让对方感到温暖 B、开始时使用关切言语时间越长越能体现温暖 C、依照求助者的不同,表达温暖的程度也不同

D、只有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才能很好的把握温暖

9、面谈技巧中最复杂的是(B)。

A、鼓励技术

B、解释技术

C、指导技术

D、倾听技术

10、发展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是(D)。

A、解决不适或痛苦

B、纠正错误观念 C、去除心理社会刺激

D、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本题共20分)

1、心理咨询

2、心理诊断

3、临床会谈

4、面质

5、同理反应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本题共30分)

1、简述ABC理论的主要内容。

2、如何理解共感,共感反应的要领有哪些?

3、简述阻抗在心理咨询中的功能。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0分)【一般资料】

求助者,男性,13岁,小学六年级学生。【案例介绍】

求助者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时,亲眼看见许多同学被埋在废墟里,有些同学在地震中丧生,自己也被屋顶的横梁砸中了左腿,后被送到外地医院做了截肢手术。术后恢复尚可,安装假肢后能拄着拐杖行走。手术后三个月,求助者情绪非常低落,很悲伤,害怕回到学校上课,认为学校是个很危险的地方,很不安全。自卑,觉得自己缺了腿不如别人,认为将来没有什么出息了。每天闷闷地坐着,不愿看书,也不愿意看电视,也不与他人交往,不愿意和别人说话。睡眠、饮食差。在父母的要求下前来咨询。

根据以上案例完成下列选择题:

单选:

1、首次心理咨询时应注意的事项是(D)。

(A)尽量满足求助者的要求

(B)教育与指导

(C)严守求助者的所有秘密

(D)接纳与倾听 多选:

2、影响咨询关系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AC)。

(A)咨询师

(B)咨询机构

(C)求助者

(D)所在学校 多选:

3、该求助者害怕回到学校上课,说明其(AB)。

(A)社会功能受损

(B)丧失安全感

(C)学习动机下降

(D)性格变内向 单选:

4、目前该求助者的主要心理问题是(D)。

(A)能力问题

(B)行为问题

(C)性格问题

(D)情绪问题 单选:

5、本次咨询中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C)。

(A)一般心理问题

(B)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C)严重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障碍 多选:

6、对该求助者的心理咨询,恰当的是(ABCD)。

(A)鼓励宣泄情绪

(B)加强行走练习

(C)引导接纳现实

(D)尽快恢复学习

多选:

7、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截肢的事实,在表达真诚时应注意(BCD)。

(A)需要实话实说

(B)不能自我发泄

(C)以事实为基础

(D)应当适度表达

《心理咨询入门》模拟试题

(四)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本题共30分)

1、非理性信念的特征不包括()

A、要求的绝对化

B、情绪的稳定性

C、过分概括化

D、糟糕至极

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

A、认知与情绪

B、环境与教育

C、动机与人格

D、潜意识与驱力

3、MMPI是()

A、个别智力测验

B、团体智力测验 C、人格自陈量表

D、人格投射测验。

4、心理诊断的目标是()。

A、寻求人类共同心理特征与规律

B、研究某些心理特征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C、研究各种群体心理特征与规律

D、探求个体心理特征并找到个体在群体中的分布位置

5、对于初诊接待时的注意事项描述不正确的事()。

A、严守保密原则

B、避免紧张情绪 C、禁用专业术语

D、避免使用方言

6、心理咨询阶段正确的划分是()。

A、心理诊断,确定目标,自我改变

B、收集信息,心理诊断,心理咨询 C、确定目标,心理咨询,效果评估

D、心理诊断,心理帮助,结束巩固

7、心理咨询对从业者的能力有所要求,在心理咨询师重要的职业能力中不包括()

A、观察能力

B、计算能力

C、沟通能力

D、表达能力

8、运用解释技术的技巧正确的是()

A、不进行全面系统较深的理解

B、解释不应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C、有时强迫对方接受效果最好

D、应进行通俗易懂较浅的解释

9、“你的丈夫打孩子么?”这句话是()

A、开放式提问

B、封闭式提问 C、半开放试提问

D、半封闭式提问

10、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使用心理测验的目的是为了诊断

B、为深入了解对方应尽量多做心理测验 C、依揖心理测验的结果可以做出诊断

D、任何情况下都应按操作规定实施测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本题共20分)

1、超我

2、心理疾病

3、双相障碍

4、倾听

5、负向移情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本题共30分)

1、简述心理咨询的目的和意义。

2、对主题统觉测验结果的解释应从哪些方面进行?

3、非言语技能有哪些?各自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0分)【一般情况】

求助者:某男,汉族,30岁,未婚,大学学历,公务员,收入中等,经济状况良好。【求助者自述】

从小性格较内向,不爱说话,生活在很传统的家庭,父母是小学教师,感情融洽,但对他管教很严厉,从小要求他做一个懂事规矩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做的最好,养成了做事情按部就班、追求完美的习惯,遇到做不好的事情,都重新去做,直到做好为止。兴趣爱好较少,很少与同伴玩耍、作游戏,只是一心学习。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很优秀,一直名列前茅,偶然一次考不好,就非常难过,担心对不起父母。因此,在别人眼中,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几乎挑不出什么缺点,令人羡慕。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名牌大学,前两年学习、生活如常,在大三时开始反复的洗手,有时甚至洗十几遍,自己知道没有必要,却控制不住,只有做了才感到轻松。学生宿舍在15层,有一个阳台,每当走到阳台时就有一种想跳下去的冲动,总是担心自己控制不住而感到焦虑、害怕,为此尽量避免去阳

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耽误了许多时间,工作和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性格变得孤僻,做事优柔寡断,不愿与人交往,没有要好的朋友,内心非常痛苦,因此来到心理门诊.迫切希望能够消除毛病和不适,改善交往状况。【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童年时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有一次因为没有洗手就拿东西吃,被母亲严厉训斥并告诫他,手上有成千上万的病菌,不洗手就会得病,并在母亲的监督下,把手洗干净才被允许吃东西。从那以后,养成了爱干净的习惯,认为若不卫生就会染病。这件事对他的生活未有多大影响。求助者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同寝食的一位同学突然查出患了肝炎,因为这件事就联想起母亲训斥的话,感到很紧张,担心自己会不会被传染,自此以后就开始反复洗手,有时要洗十几遍,自己也明白没有必要,但是就是控制不了。为此,耽误了很多时间,学习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即使这样,成绩仍然不错,顺利毕业。毕业后到一家大型私企公司任职,尚能胜任工作,由于表现很好,两年后被提拔为部门经理,至今已一年。近一年来,除前述症状加重外,还出现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担心做事情没有做好而反复检查,因怕别人知道而尽量减少与人接触,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睡眠很差,做梦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急躁,爱发脾气,工作经常出差错,为此感到焦虑不安,内心非常苦恼。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2、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3、对本案例如何进行病因分析?

4、结合本案例,拟计划采用的咨询方法是什么?

《心理咨询入门》模拟试题

(五)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本题共30分)

1、心理咨询的目的是()。

A、帮助改造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B、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矫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D、治疗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2、()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

A、巴甫洛夫

B、华生

C、托尔曼

D、斯金纳

3、评估人的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指标是()

A、语言表达能力

B、应变能力

C、动作反应能力

D、逻辑推理能力

4、初诊接待时,使用最多的提问方式是()。

A、封闭式提问

B、开放式提问

C、半开放式提问

D、间接式提问

5、心理咨询中需要进行会谈,在第一次会谈中最主要的目的是()

A、收集资料

B、诊断

C、评估

D、矫治

6、与来访者谈话时不可直视对方的眼睛,可()对方的眼神和表情。

A、斜视

B、扫视

C、凝视

D、偷视

7、求助者:“我已尝试同我父亲和谐相处,但的确行不通,他对我太严厉了……”。以下()的共情做得最好。

A、咨询师1:你应该努力去理解他的观点

B、咨询师2:你尝试与父亲相处,但又不成功,因而感到沮丧

C、咨询师3:你似乎无法接近父亲,所以感到沮丧。你想让他对你宽容些

D、咨询师4:似乎表明你与你父亲的关系正处在困难时期

8、咨询的结束有两种,一种是一次咨询的结束;另一种是整个咨询的结束,关于咨询的结束以下说法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每一次咨询结束前要做好本次咨询的小结

B、每一次咨询结束前要做好下次咨询的准备,包括布置家庭作业,商定下次咨询时间和主题等

C、整个咨询结束要做好回顾,巩固咨询成果

D、整个咨询结束做好总结和效果评估后,告诉求助者以后都不需要咨询了

9、一位清洁个人因每天下班回家后反复洗手,怀疑自己是否有洁癖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说:“你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扫卫生,多洗几次手算什么问题。”该心理咨询师的说法()

A、符合求助者的实际

B、价值观没保持中立 C、是在进行心理咨询

D、显示出有职业歧视

10、咨询中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的原则正确的是()

A、从求助者最不重要的问题人手

B、从求助者最易解决的问题人手

C、从求助者最为困难的问题人手

D、从心理咨询师希望解决的问题人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本题共20分)

1、ABC理论

2、帮助关系

3、强迫症

4、集体潜意识

5、角色扮演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本题共30分)

1、简述心理诊断中初诊与复诊的区别。

2、无效能的倾听有哪些表现?

3、简述解释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0分)【一般资料】

求助者,男性,62岁,退休工人。【案例介绍】

求助者文化水平不高,信鬼神,身体不适就请算命先生看。前些时候,因相信算命先生的话险些耽误了母亲的心脏病,终于醒悟迷信害人害己,发誓不再去找算命先生。可近两个月来入睡困难,有时甚至整夜睡不着觉,很烦躁,易发脾气。经常为小事跟家人发生争执,觉得家人不理解他。后来去医院看过中医,吃了几副中药不见好转,于是又想去算命先生那里试试。自己也觉得那种想法是错误的,但总忍不住。十分矛盾、自责,不敢对家人讲。十分痛苦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小学文化程度,受暗示性强,性格内向、胆小。

根据以上案例完成下列选择题:

多选:

1、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包括()。

(A)焦虑情绪

(B)强迫观念

(C)抑郁情绪

(D)恐迫行为 单选:

2、引发该求助者情绪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

(A)睡眠困难

(B)内心冲突

(C)想去算命

(D)性格内向 单选:

3、该求助者的性格特点是()

(A)小学文化

(B)个性偏执

(C)易受暗示

(D)焦虑倾向 多选:

4、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

(A)环境影响

(B)认知因素

(C)文化水平

(D)性格因素

多选:

5、对该求助者近两个月来睡眠困难的症状,心理咨询师首先要((A)排除躯体疾病

(B)年龄特征

(C)排除人格障碍

(D)问题特征 多选:

6、选择会谈方式时需考虑的求助者因素包括()。

(A)身体特征

(B)年龄特征

(C)性格特征

(D)问题特征 多选:

7、对该求助者还需了解的资料包括()。

(A)病程长短

(B)社会功能

(C)个性特征

(D)认知水平多选:

8、心理咨询师应帮助求助者解决()。

(A)躯体疾病

(B)错误认知

(C)性格缺陷

(D)易发脾气

多选:

9、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应该接纳求助者的内容包括()

(A)外表

(B)迷信鬼神

(C)语言

(D)焦虑情绪。)

第四篇:心理咨询入门第二次作业

心理咨询入门第二次作业

作业: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1.内容限定为中小学生心理方面

2.字数不少于1500字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

——逆反心理原因及疏导

[摘要]在当前独生子过多,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升学的压力,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使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现象的研究,可以保证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对于保证学校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看重和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而且十分急迫。当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过了传统的医学看法,不仅躯体、生理要健康,还应当关注精神及心理的健康。[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做初中的政教工作,往往会碰到一些犟头倔脑的学生。他犯了过失,你苦心教育,但就是不见效果,甚至还会摆出一副与你唱对台戏的架势,教师常常觉得不可理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作怪。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工作者应重视中学生逆反心理现象的研究,它对于保证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对于保证学校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学生正处于由过去的“依赖性”吸收知识向“独立性”吸收知识的过渡阶段,当他们眼见的现实与教育者以前所教育的对不上号时,就慢慢地在思想上对所受的教育产生怀疑,对社会产生困惑,有的甚至认为教育者欺骗和戏弄了自己,于是便产生一种困惑型逆反心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阻碍青少年接受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对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反而表现出轻而易举的、更乐于接受的倾向。有些中学生,或因人格受到侮辱,或因自尊心受到伤害,或因学习受到挫折而一蹶不振,整天沉溺于烦闷和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一切,以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和满足。1 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从认知发展情况看,中学生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增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他们一改过去老是缠着大人问“为什么”,当“跟屁虫”的习惯,开始对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独立地运用自己的知识、观点来衡量是非,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来判断曲直;对老师、家长或其他长辈的教导,也不像童年期那样轻信、盲从,而喜欢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一番;对书本上的一些定论也会提出疑问。与童年期相比,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逐步产生了社会独立性要求。这种社会独立性要求使青少年的自尊心、好胜心增强起来。

从独立意向发展情况看,由于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心理水平迅速提高,中学生的成熟感和成人感日益增强,独立性意向也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对人、对事、对周围的一切开始有意识地摆脱成人的影响,按自己的标准去独立地观察和评价事物;他们极力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同时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这样他们就要向长辈争一点独立平等的权利,要和长辈平等对话。这种独立性意向使自尊心、好胜心增强起来,于是他们讨厌仍被视为“小孩”,不喜欢长辈用保姆式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一些家长身上的不良思想认识,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思想行为。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会导致子女过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因此,青少年感到自己的成人感受到了挫折,感到自己的自我肯定需要遭到了忽视。

家庭教育失当。有些父母对孩子百般溺爱,处处偏袒和庇护他们;对他们的话百依百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高傲、自负、固执,听不得一点劝告或批评,一旦别人的做法稍不如他们的意,他们就故意对着干;有些父母教育子女的态度简单粗暴,缺乏民主作风,缺乏和孩子之间推心置腹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当孩子做错事时,他们便打骂训斥,甚至赶出家门,;有些父母往往比较自负、武断,不允许孩子申辩,甚至逼着孩子没错认错;也有些父母总以自己的过去来对照和要求孩子,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他们责怪为“疯”,孩子热心参加课余活动,发展个人特长,他们则认为是“不务正业”,并横加干涉和制止;“成人感”的出现,使处于中学阶段的孩子不堪如此,便以故意做对的方式来进行反抗;有些父母对子女有偏向,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使孩子感到反感、委屈,甚至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便不断用故意犯错的方式来“检验”父母对自己的态度。

学校教育的不当。那种不看对象的大报告,空洞的理论灌输,干巴巴的说教,其结果只能使学生反感。另外,学校过多地采取强制措施,或者滥施惩罚,也会伤害学生的感情。还有的学校不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提出的要求不合情合理,又不采取措施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表现为抗拒。现实社会纷繁复杂、良莠并存,而单纯、质朴的中学生往往根据从小所接受的正统教育将社会理想化,认为人间除了真善美以外,就不应该有任何虚伪、欺诈、坑骗。

外界的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会使青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定势,这是教育者所不能忽视的。因此,一旦面对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的某些不正之风时,他们就感觉到这些与家长、老师从小教给他们的那套伦理、道德、观念根本对不上号,于是慢慢地对社会感到困惑,对教育产生怀疑,从而形成对教育者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2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

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学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教师对优等生不能溺爱,对差生不能嫌弃。在工作中,尤其要注意鼓励他们的进步,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学生对学校、对老师及少数“尖子生”的敌对情绪。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作用是靠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实现的。把握适合于学生的多种教育方法,摒弃陈旧落后的教育方式,是增进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促进逆反心理的正向发展的重要基础。爱是成功的奥秘。教师要满腔热情地爱学生,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要采取疏导的方式,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采用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要通过情感交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对犯错误的学生,更要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关心他们的角度去帮助他们分析认识犯错误的原因及危害,使他们真正懂得,老师不是天生来„管人”的,老师之所以“责之严”,完全是因为“爱之深”。如果学生明白了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那么,他的“逆反”心理便会大大减轻。尤其是对于差生,教师更要用放大镜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去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给他们以振奋和鼓舞,使他们被冷落了的心灵感到温暖。教育必须着重努力与社会各方面力量紧密配合,尽力净化“校园小社会”风气,强化校风建设,消除各种不良的精神污染,尤其要着眼于小事,从我做起,从而逐渐缩小逆反心理赖以存在的心理空间,直至彻底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负面影响。如开展学生量化达标活动,“三文明”创建活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督导检查等,既可从正面教言人手引导学生,又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最终达到学校教育的目的。

由于身份、年龄等差异,青少年往往有意无意地对师长的话有一种抵触心理。而对年龄相仿、身份相同的同学,往往不会有戒备、抵触心理,同学的话更容易入耳。许多情况下,教师发动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世界上的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一样,逆反心理在特定的条件下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引起老师、家长等教育者的反省,以便吸取教训,及时改进工作作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心理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在这一时期,他们面临着众多的特殊问题,有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因此作为一名以“育人”为己任的学校教师,有责任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疏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现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要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人类文明向何处去两大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实践表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所导致的一个显著结果,就是人文精神的枯萎。正如《日本面向21世纪的教育对策》指出:今后的教育,特别是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应有足够的认识,为青少年的均衡发展而竭尽最大限度的努力,应该作为教育的中心。

总之,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与疏导方法是每个教育者都必须探究的一个课题,掌握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实质,了解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疏导,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之一。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阻碍着青少年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另一方面又能成为积极的力量,启发青少年去思考、去创造,使自己的个性意识得到发展,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全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调试方案,使得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第五篇:2014年心理咨询入门第一次作业答案

《心理咨询入门》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P24)相对于个性心理来说,心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心理现象。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这三个过程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其中认知过程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2、个性心理:

P53)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总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个性心理结构包含的成分非常复杂,人们一般将其划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需要:(P53)是人的生理或社会的、物质或精神的某些缺失在有机体的状态。

2、动机:(P57)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在我们有了需要的前提意识下,启动个人行为的特点。

二、简答题

1、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55---56)答题要点: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

一。他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基本内容如下:(1)生理的需要。1

(2)安全的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与理解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简答心理咨询的原则。

(P148---149)答题要点:(1)坚持正面指导,促进发展的原则。

(2)重点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3)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4)保密原则。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章某,男,16岁。小时候由于双手患有严重的湿疹,为了防止传染所以一直戴手套。一年前湿疹好转了,就不戴了。但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拼命洗手,而且越洗越频繁,洗一次手约半小时左右。如果催促他的话,时间可略微缩短。洗手时,需要先用水冲,再擦肥皂,一直要擦洗到肘关节处。他自己也感到不合理,希望能够改变。要求:分析章某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并说明如何矫治。答题要点:案例中章某表现出的症状是强迫行为。具体体现在有一些屈从性强迫行为的症状“他开始拼命洗手,而且越来越频繁,洗手一次约半小时左右„„”以及一些强迫性仪式动作“洗手时,需要先用水冲,再擦肥皂,一直要擦洗到肘关节处”。是否可以诊断为强迫症,还应当参考强迫症状出现时,章某本人的情绪体验,例如是否会有严重的内心冲突或者焦虑、痛苦等。根据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诊断为强迫症:

第一、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③上述的混合形式;

第二、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

第三、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案例中仅说“他自己也感到不合理,希望能够改变”,因此还应当进一步探究,如果有前面所提及的那些情绪体验则可以诊断为强迫症。

根据案例中的描述“小时候由于双手患有严重的湿疹,为了防止传染所以一直戴手套。一年前湿疹好转了,就不戴了。但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拼命洗手”,因此章某的洗手行为可能是因为害怕湿疹而引起的,在咨询中可以考虑采取一些行为疗法:

第一、采用松弛治疗,尽量制止章某洗手的次数,同时在章某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放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或者让章某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来代替洗手,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控制章某洗手的次数,让章某在不洗手的同时情绪能够放松,缓解其对湿疹的恐惧。

第二、采用厌恶治疗的方法,在章某洗手的同时放一些令人不舒服的电视或音乐,或者制造一些让人非常不舒服的甚至厌恶的事情发生,不断责备章某,让他觉得是自己洗手行为引起了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让章某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即洗手的同时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但采用厌恶疗法一定要注意到这种疗法的消极影响,做到适度原则。同时消除他的过分厌恶情绪。第三、采用满灌疗法,把章某手弄脏,平时不让他去洗手,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允许洗手。可以把手弄得很脏很脏,让他意识到即使不经常洗手也不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样持续一段时间,让他觉得即使不去洗手也不会发生什么,手脏没什么大不了的。第四、认知疗法。首先,通过发现并改变来访者对反复洗手这一事件的错误认知,缓解来访者的情绪。然后才循序渐进地给予治疗与改变。

下载电大心理咨询入门作业及答案(加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大心理咨询入门作业及答案(加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咨询入门》课程作业1

    《心理咨询入门》课程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协助来访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以维护心理健康发展个人潜能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 Page 21 广义的认知心......

    电大 中级财务会计 作业1(红色加粗为正确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性质上属于( )。 A. 流动资产 B. 流动负债 C. 非流动资产 D. 非流动负债 满分:2 分 2. 对企业尚未入账而银行已收......

    心理咨询入门书籍推荐

    推荐心理咨询师入门书籍160本很多刚入门的心理咨询师朋友问我该选择哪些心理学书籍来阅读学习。通过10年的学习、咨询、培训、督导工作,我个人推荐160余本书籍供各位朋友选择......

    电大知识产权法作业及答案

    知识产权法平时作业 作业1: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知识产权法商品装潢 商品商标 证明商标注册商标二、 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请按你的理解给知识产权概念下个定......

    心理咨询入门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和答案

    一、问题阐述 1. 试述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答: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决定了学科的研究任务是探讨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人队客观现实的反映......

    电大人力资源网上作业答案

    开放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网上1---3次计分作业答案 说明:按每道题第一个字的开始拼音字母顺序分类排列,以方便查找。题目前的数字为出现在该试卷上的题目编号,可忽略。 单......

    电大国家赔偿法第二次作业答案

    单选题:(共27道试题,每题2分) 1.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支付赔偿金申请之日起( ),依照预算管理权限向有关的财政部门提出支付申请。 A.5天内 B.7天内 C.10天内 D.15天内 2.赔偿义务......

    电大知识产权法作业1-4答案

    电大知识产权法作业1答案 2009年05月23日 星期六 下午 4:2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早确认、保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