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民主法治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民主法治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镇坚持“依法治镇”战略,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进程,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和农村社会的法治化水平和加强农村、社区基层组织、防控体系建设入手,大力开展“民主法治村(居)”建设。通过二年来的创建活动,增强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四民主、两公开”和“村民自治”等各
项机制得到进一步落实,农村基层组织、治安防控措施得到进一步加强,全镇社会持继保持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确保“民主法治村”建设顺利开展。
开展“民主法治村(居)”建设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班子扩大会议,进行专题分析研究,并根据××镇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五个到位:一是组织到位,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两个分管政法的镇党委副书记副组长,各工作片片长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指导、督促开展“民主法治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二是人员到位,全镇抽调70名镇干部,240名村干部及企业工作人员,到各村、社区指导工作;三是责任到位,我们根据创建“民主法治村(居)”的要求,实行了镇、片村(居)干部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和任务;四是经费到位,为了保证“民主法治村(居)”取得实效,镇财政拿出2万元,作为专项经费,保障了创建的顺利进行;五是宣传培训到位,3月底召开由全镇镇干部、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治保调解主任和社区干部等200余人参加的动员大会,提高各级干部群众对开展“民主法治村(居)”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各自职责和工作任务。并利用标语、黑板报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工作有简报、广播有声音、电视有镜头、报纸有文章,把宣传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开展“民主法治村(居)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立健全农村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农村法治水平。
近年来,经过普法教育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了较大增强,但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在村级管理上依然存在决策不民主,村务公开不及时和村民民主管理、监督意识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镇在“民主法治村(居)”建设中,建立健全农村各项管理制度,突出村规民约的修订和完善,狠抓“四民主、两公开”的落实,并且将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编印成小册,发送发每家每户,到目前已发送1万余份,让群众知晓本村(社区)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农村(社区)的管理,全面提高村民法治化水平。
1、抓村规民约的修订和完善,规范村民行为。
修订一部完善规范的村规民约是建设“民主法治村(居)”的基础,也是实现依法治村、村民自治的重要前提。××镇在村规民约的修订和完善过程中坚持“程序合法、内容合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做到两个“一律”,一是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相抵触或不适合本村实际,影响群众利益的规章制度一律删除;二是不符合法定程序的村规民约一律废除。并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逐条进行讨论,还邀请法律专业人员对修订村规民约工作进行指导,把好法律法规和政策关,使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合理性相统一。如××村将《村规民约》修订意见稿印发到每一户村民手中,征求村民意见,并召开村民大会,邀请县司法局干部对《村规民约》意见稿进行分析、讲解,既调动了群众参与修订的积极性,又提高了群众对村规民约的认知度。到目前,全镇37村、5外社区全部完成了修订工作,并已上墙公开。修订37个村的村规民约中合计删除不合法的、影响群众利益的条款100余条,增补380余条,使各村的村规民约成为一个既与国家法律和党的政策相统一,又与县情、村情相符合,便于操作,群众认可的公约。
2、大力推行“四民主、两公开”。
四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两公开即: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四民主、两公开”是村规民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行村民自治的关键,必须大力推行,狠抓落实。
在推行民主选举方面,××镇在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选举中,严格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办法,充分保证党员和村民的民主选举权利。
在规范民主决策机制方面,全镇推行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核心的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完善“村民代表议事规则”、“村级重大事项听证会制度”、“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流程制度”等多种形式的村民议事制度,凡是重大村务必须以公开形式征求村民意见后,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定。如××镇××村坚持实
行以村民代表为核心的民主决策机制,去年以来在决定村里重大事项工作中共召开村民代表会13次,得到群众的拥护。
在完善民主管理机制方面,通过制定、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村民的权利义务,规范村民参与村务活动的程序,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保证村民实现参与村务日常管理。如××镇××村规定村级300元
以上的工程项目全部公开招标,实行“阳光操作”。
在强化民主监督机制方面。一是各村都建立了由有威望的老干部、老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代表村民先例监督权,对村务、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监督。在时间上,坚持每月审核一次,上墙公布一次。在重大支出项目上,实行预先审议,事先监督,有效地防止了决策失误。二是建立组织内部相互监督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通报重大事项,接受相互监督。三是全面实行村级财务代理制,镇党委、政府直接监督村级财务的规范使用。通过健全监督机制,加强了村干部的廉政意识和照章办事的自觉性。
三、抓好法制宣传,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
××镇积极探索运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方式,大力开展法制宣传,以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如××社区组织腰鼓队、竹马队、军鼓队、秧歌队开展法制宣传;××社区编制通俗易懂的“防盗防诈骗防扒窃”等法制图片在社区巡回展示;××镇还会同县人大、法院、司法局等各部门在××广场开展《交通安全法》等各类法律法规的宣传咨询活动,帮助群众解答难题。去年以来××镇还开办了四次法制讲座,听课干部群众达1000余人,进一步增强了镇干部和村干部的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提高群众同各种做作斗争的积极性。
四、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化解不安定因素。
今年3月份以来,根据县委统一部署,××镇组织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努力化解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1至4月份,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8起,调处58起,调处成功58起,调解成功率100,其中调解处理医药费累计达2万余元,排查各类不安定因素17件,办结17件。在实践中,主要坚持“三个强化”:
1、强化责任落实。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关键在领导,关键在落实。××镇把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纳入年终镇、村干部的考核内容,提出量化的具体指标。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包干责任制,镇领导班子分片包干,一般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村、包户,把保一方平安的责任落实到人。并实行严格的监督考核,对完成任务的给予表彰;对责任不落实,工作失职渎职,致使矛盾激化,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强化组织建设。成立人民解调委员会,成员由综治办、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及信访、土管、计划生育等工作人员组成,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在镇分管领导下积极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活动,加强农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治保调解组织建设,形成镇、村(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做到层层有人管,级级有人抓。
3、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是预防和减少人民内部矛盾有效的方法。在工作中主要强化和落实以定期排查制、分级负责制、领导下访接待制、联合调处制、干部包案包办制、督办督查制等六项制度,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完善防控体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1、加强村级治保调解组织建设,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在“民主法治村(居)”建设中,把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战斗力强的治保调解组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活动一开始就对全镇原有的治保调解干部进行梳理,对长年在外、有名无实的治保调解干部进行调换,把一些有文化、懂政策、知法津、为人公正、年富力强,热心治保调解工作的人员中选调治调队伍中来,并对他们进行一次系统的培训,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在待遇保障上全镇各村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实行计工计酬或年薪制的办法,全面落实报酬问题,如:××村治保调解主任,采取年薪制,每年3000元。另外还进一步规范治保调解组织的工作制度,建好六种创建“民主法治村(居)”工作台帐:一是纠纷调处登记簿,二是暂住人口登记簿;三是综治活动文件计划登记簿;四是归正人员帮教情况登记薄;五是综治组织人员网络登记簿;
六、治保调解工作登记簿。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到位,调动了农村治保调解人员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积极性。今年1至4月份,为公安机关提供案件线索30条,破获刑事案件10起,赌博案件6起,抓获人员20人。
2、组建群众联防队伍,强化群众防范。在农村、社区除了加强治保调解组织建设外,还建立了由老党员、治安积极分子等组成的禁赌小组、治安巡逻队、归正人员帮教小组、“×××”练习者帮教小组等群众组织,共同维护好农村、社区的社会稳定。如充分利用党员进社区活动,建立社区治安巡逻队,其职责主要是发现、报告违法犯罪线索及治安信息,参与社区治安巡逻。其中××社区在职党员治安巡逻队,已有队员40名,分成二组,每月坚持组织二次以上的治安巡逻,近一年来已现场抓获违法人员3名,提供线索破获案件20余起。
3、大力发展社区物业管理保安服务。在封闭型小区和新建居民小区大力推行物业管理,用市场运作方式建立保安服务。目前××小区、××小区和××小区都相继实行物业管理,覆盖居民住户1400余户,物业管理保安人员有15名。
4、全面推行警务室建设。全镇在中心城区设立社区警务室5个、1个工业园区警务室,在农村设立5个农村警务室,20余名责任区民警立足社区、农村,抓防范,强基础,为民服务。去年还由县财政出资在城区建立了由20人组成的协警队,专门对城区进行治安巡逻,提高城区的治安防控能力。
第二篇:加强民主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民主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固原市始终坚持抓好民族团结,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制定落实了一系列民族优惠政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民族团结深入人心,民族关系和谐融洽,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一、维护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
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是事关全局的大事,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维护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各民族共同利益,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时期,维护民族团结成为考验党执政兴国、驾驭复杂国际国内环境的重要课题,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处理涉及民族问题突发事件、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
二、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稳定的重大问题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各民族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个人之间的联系交流范围不断延伸,同时,因风俗习惯、经济利益等原因引起的摩擦、误会也时有发生。对于这种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应当采取说服教育、民主协商、积极疏导的方法加以解决。固原市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有时交织在一起,如果宗教问题处理不当或不慎,也会影响民族关系。处理涉及民族问题时,必须慎重从事,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从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则出发,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要轻率地扯到民族关系上。对于民族间发生的纠纷,要冷静分析,耐心疏导,及时处置。属于违反党纪政纪的,应给予纪律处分;属于刑事犯罪或民事纠纷的,不论出身哪个民族,都要依法处置;对于个别蓄意破坏民族团结、危害国家安全的触犯刑律的应当依法处理。坚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干伤害民族感情的事。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坚决反对任何民族歧视,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对于打着狭隘的民族主义旗号,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分裂或披着宗教外衣,煽动民族分裂的,要及时掌握情况,坚决果断加以处置,依法予以惩处。
历史一再证明,团结就兴旺,就繁荣;分裂就**,就衰败。这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一条客观规律,也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强烈愿望。国际上因民族问题处理不当而引发国家分裂、民族纷争、社会动荡的事,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警惕。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妥善处置民族问题。
三、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民族团结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组织保证。越是落后的民族地区,越要重视民族团结。因为我们经不起折腾,别的地区都在搞发展,如果因为民族不团结,兄弟之间还在吵吵嚷嚷,影响了稳定,我们哪有精力搞发展?固原作为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显得尤为重要。市委、政府历届领导班子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维护全市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来抓,作为全市的重点工作来抓,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纳入总体工作规划。建立民族问题排查调处机制,定期分析民族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把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提高处理民族问题和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把民族工作纳入全市重点目标考核之中,纳入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形成党委牵头、政府推动、部门落实、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物质基础。发展问题是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物质基础,越是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越要重视发展问题。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是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固原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根本措施。优势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工业经济活力增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重点项目顺利实施,解决民生问题取得突破,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实现各民族团结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落实民族优惠政策,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始终坚持把维护各族群众的切实利益当做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首要任务。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一系列特殊的、优惠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转移力度;对民族教育项目坚持重点扶持,优先倾斜。加强少数民族后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对县处级预备干部和后备干部在推荐时比例上做到了明确规定。在选拔领导干部时,坚持在同等条件下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对特别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破格提拔,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中拿出部分职位定向选择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招考国家公务员时,采取对少数民族招考人员加分等优惠政策,选拔和招考了一批少数民族干部。
(四)加强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乡村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创建活动,全市举办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专题学习班,在全社会进行了广泛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民族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民族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认真接待少数民族群众上访,妥善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反映的问题。
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效显著
(一)民族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二)文教体卫事业蓬勃发展。
(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切实尊重。
(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发展迅速。
(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显著加强。
第三篇:民主法治村建设
坚持依法治村、促进民主法治建设
—记xx镇xx村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
一、村情基本概况
xx村地处xx镇西部山区,村委会所在地海拔1800米,为典型的半山区。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14.36平方公里,有411户1647人,男女劳动力1029人,劳动力输出350人。“两委”成员9人,党员41人,村民代表28人,各配套组织齐全。截止2009年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0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66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2万元,有固定资产25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活动,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村内道路硬化工程扎实推进,交通状况显著改善。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441人,参合率89.5%;享受低保95人。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3335平方米,拥有教师7人,在校学生185人,距离xx中学9公里。目前整个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56人,其中小学生185人,中学生71人。
二、创建措施
2010年,我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司法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村民的法律意识和参与“四民主”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村干部依法治村水平得到了提高,确保法律法规在我村的实施,努力促进我村稳定和经济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深刻开展民主法治村的创建工作 首先,成立了以村党支书李有清为组长,村主任杨顺文为副组长的郎等村民主法治示范村领导小组,把依法治村工作列入村两委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切实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领导。其次是制订了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实施方案和责任制,在村、组、户之间建立共创民主法治示范村网络,村干包片、包组,组干包户,形成了共创共建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强依法治村的其他配套组织建设,即抓好村综治工作办、治保会、调解委、帮教小组、治安联防队建设,加强其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保证依法治村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明确思路,把握重点,扎实开展“民主法治村”的创建工作
1、抓普法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在普法的内容上,着眼于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其次,在普法的形式上,对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采取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法进行;对普通村民则可由村干部带动学法,向村民宣讲法律知识,并利用广播、宣传栏、印发法制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形象化的法制宣传教育,使普法教育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再次,落实相关的普法教育保障措施,建立村干部定期学法制度,建立固定的普法教育场所,如村民法制学校,设置固定的法制宣传栏,确保了一定的普法经费投入等。
2、抓建章立制,促进农村基层组织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建章立制是创建民主法治村的核心环节,建章立制的中心是“四个民主”、“三个公开”。在创建过程中,着重围绕“四个民主”、“三个公开”,抓好制度建设:一是民主选举制度。健全党支部、村委会按期换届选举制度,确保选举严格依法定程序进行,保障党员、村民的民主权利;二是民主决策制度。普遍建立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三级决策机制,重大决策先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党员大会讨论,再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决定,让群众参与村务的决策;三是民主管理制度。制定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做到内容上合法,程序上依法,成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小宪法”;四是民主监督制度。建立村民主监督小组或村务监督小组,全面实行村务、财务和公共事务公开制度,建立党支部、村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财务管理、财务审计制度,征地带劳、土地流转等重大事项民主讨论、决策、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民主监督制度。
3、抓综合治理,维护我村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开展创建民主法治村活动中,针对我村存在的如土地承包及流转,征地拆迁,等影响正常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予以妥善解决,努力为群众办实事。首先,深入开展民间纠纷和不安定因素的排查调处工作,防止“民转刑”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其次,坚持标本兼治,强化管理。加强村级治保调解组织建设,选配好治保、调委主任及成员,落实群防群治的责任制,使家家户户都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工作和责任,做到“一般矛盾不出村”,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群众自己管理自己,以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让群众有一个安全感。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的有效实施
1、高度重视,齐抓共管。把开展民主法治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发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2、精心组织,加强指导。民主法治村的创建活动是融政治文明、社会管理、经济发展于一体,涵盖于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为此,我村制订切实可行的创建民主法治村工作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抓好落实。
3、强化组织建设,形成创建工作合力。为达到创建民主法治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一是明确职责,理顺关系。村党支部对创建民主法治村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创建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大力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二是要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自身建设,包括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其治保调解组织、团支部、妇代会、民兵等组织的建设,健全工作制度,调整充实力量,努力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村委会为依托,共青团为助手,治保调解、妇代会、民兵等组织相互配合、协调高效的工作合力。
二、创建“民主法治村”活动取得的社会效果
(一)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改善了农村基层工作环境。通过开展“四民主,两公开”为核心内容的创建活动,农村基层民主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不仅增强了基层干部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而且理顺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的工作关系。既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又约束了村干部的行为,消除了干群之间的隔阂,融洽了干群关系。通过创建活动,我们村干部的威信提高了,号召力增强了,工作也比以前好做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使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得以有效地贯彻落实,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通过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加强综合治理,广大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提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氛围逐步形成,既享受权利又自觉履行义务的观念逐渐树立,一些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上访事件大幅减少,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广大农民群众要求生活安全的愿望得到了实现,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三)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民主法治建设为广大农民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本村村容风貌和治安况状况明显好转,民主法治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思考
通过近几年的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创建经验,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开展创建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对创建活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村没有积累,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工作合力不强,负责创建业务的人员工作精力不足,对创建活动资料不够完善,只负责一些面上工作,不能反映该村开展创建活动的情况等等,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切实加强领导,提高对创建活动的认识,多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将创建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加大人、财、物力投入,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推进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和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xx镇xx村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日
第四篇:村民主法治村建设情况
村民主法治村建设情况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精神,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村两委积极参与民主法治村建设活动,全面深入地开展依法治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加强村级组织,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村现有总人口959人,13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共有党员13人,村两委干部7人。村两委是村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其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村民的行为,经过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选出了能为村民办实事、带领群众走致富道路的新一届班子。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其调解、治保等配套组织健全,村两委充分发扬民主,将那些肯说话、肯说实话、肯干实事的村民充实到村两委配套组织中,创建了一个有人做事,做事有人充满战斗力的集体。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各项决定。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村两委班子平时注重理论学习,注重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吸收优秀年青同志入党,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农村工作指导员派驻后,更进一步加强了村两委班子建设工作。
二、加强团结协作,强化民主建设。村两委班子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坚持民主决策、村务公开,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一般事项由村两委班子讨论通过,充分体现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在村里形成一个 良好的良性循环,村民有事愿意找村两委,村两委也一心一意为村民利益着想,村民过着平安和蔼的生活。
三、加强法制宣传,强化阵地建设。投资1千多元,在村中心地带建了一块法制宣传窗。为使宣传窗内容经常更新并丰富多采,请村里的退休老教师当村里的宣传窗编写员,定期刊出国内外新闻、健康信息、法律法规等内容,为村民学法用法提供了方便。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生公开栏、村务、财务两公开栏,根据镇里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如森林防火期、计生宣传活动月等,积极利用广播、标语等对村民进行深入的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加强综治建设,强化社会稳定。一村两委重视平安建设工作,积极打造平安村,成立了护村治安巡逻队,坚持每夜巡逻,在近两年里,村内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有利地发挥了警务室和治安巡逻队的作用,大大减少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同时也确保了村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二是成立了村级护林扑火队。挑选村里身体健康、素质好的50岁以下的男性村民为村里的护村队员,积极参加镇里组织的扑火常识和扑救技术的培训,两年来先后参加了全镇范围内的30余场森林扑火,得到了镇领导和广大村民的好评。三是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室。村民有纠纷需村里解决的,均在村调解室进行,排除了外界的干扰,使纠纷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顺利得到解决。规范了村级调解工作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促进了平安建设和社会稳定。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良好的村风村貌。一是村两委坚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村里多年来一直提倡和坚持移风易俗、崇尚文明,邻里关系和睦,婚丧、生育、建房等事项中,没有铺张浪费和盲目攀比现象;在生态墓区建设和殡葬改革中,得到村民的现解和支持,走在全镇的前列;重视村民文化生活,开展了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多次邀请戏班子到村里唱戏,邀请放映员到村里放电影。二是美化村居环境,提升生活质量。两年来,村两委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以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为努力方向,对村民建房进行了统一规划,为建设新村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通过多方筹资,投入了近10万多元,对村内主要道路进行了路面硬化;投入1万多元安装了35盏照明路灯;投入12万元改装了村民居户的自来水。还充分利用2003年春夏防非典情势,清除了村内的所有露天粪坑和简易厕所,投入2万多元建立了一座由专人清扫的公厕;同时聘用了一名卫生保洁员每天对村中的主要街道进行清扫,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定时清运。
XX村委员会
XXXX年XX月XX日
第五篇: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当前最大的国情是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国家的大政方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当前经济繁荣、综合国力强大、人民生活富裕。随着国家的发展,有一些不好现象伴随而来,如法制体制跟不上,犯罪特别是青少年犯罪乘上升趋势;人民的道德素质乘下降趋势;贫富向两极发展;一些少数民族不法分子扰乱社会等。所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1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必须贯彻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保障。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制化,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2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切实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进一不形成各民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社会政治局面。
3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
21世纪头20年,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又是“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在“矛盾凸显期”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最主要、最普遍、最大量的是人民内部矛盾。能否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宜梳不宜堵、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顺不宜逆。要坚持按照“区分性质、讲究策略、把握时机、严格执法、冷静稳妥”的基本要求,把握和遵循预防为主原则、力争主动原则、关心群众利益原则、教育疏导原则、民主法制原则。着力建立健全矛盾疏导化解,使协调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4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式,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安全生产法制和执法队伍“三项建设”,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生产技术,努力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