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参谋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新修订的共同条令答记者问
总参谋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新修订的共同条令答记者问.txt我退化了,到现在我还不会游泳,要知道在我出生之前,我绝对是游的最快的那个总参谋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新修订的共同条令答记者问时间:2010-09-05 10:34来源:警务处 作者:admin 点击:133次
总参谋部有关部门负责人
就新修订的共同条令答记者问
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纪律条令》和《队列条令》(统称共同条令)已发布全军施行。为帮助广大官兵理解掌握新一代共同条令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全面抓好学习贯彻,记者采访了总参谋部有关部门负责人。
从新条令看我军依法治军新要求
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共同条令已修订多次。请谈谈这次修订有何重要意义?答: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我军已近10次修订共同条令。每次修订都是为了适应国家和军队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使我军法规建设和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次修订,全面贯彻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着眼更加牢固地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方针地位,紧贴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使命任务,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突出科学管理,着力解决部队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新条令的发布施行,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的重要制度成果,是我军正规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军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建军治军特点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问:请您介绍一下此次修订共同条令的过程。
答:共同条令,是我军的重要法规。修订共同条令,必须科学、慎重、稳妥、严谨。根据2007年度军委立法计划,专门成立了全军修订共同条令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总参军务部和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会同四总部有关职能部门、军委法制局共同承担了修订任务,历时3年多,共收集汇编各类参考资料1000多万字,赴全军近百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单位调研,组织官兵座谈80多次,撰写专题研究报告26份、约17万字,两次召开修订共同条令领导小组会议审议条令修订草案,4次广泛征求全军各大单位和四总部有关职能部门意见,多次在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进行试验论证,先后30多次易稿。在整个修订过程中,军委、总部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一些重要内容进行了认真审核把关。可以说,新条令凝聚了全军的智慧。
从新条令看我军从严治军新举措
问:移动电话和国际互联网的使用,是部队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请您谈谈新条令对此是如何规范的?
答:新条令充分考虑到了广大官兵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现实需求,但更考虑到信息安全保密对军队的极端重要性,以“双十条禁令”的形式,对官兵使用移动电话和国际互联网的时机、场所、方式等作出了严格限制。比如,新条令规定军队单位应当采取审批备案、规范使用时机场合、设置禁用标志、屏蔽信号等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移动电话的使用与管理;因工作需要确需使用公网移动电话,必须经团以上单位首长批准,并报所在单位司令机关备案;严禁在执行作战、战备、训练、演习任务时携带和使用公网移动电话;严禁在办公场所使用移动电话联接国际互联网或者使用具有实时视频通话功能的移动电话等等。
问:换发07式服装,对军人的着装、仪容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请谈谈新条令对此作了
哪些规范?
答:军人着装,一直是《内务条令》规范的重要内容。新条令根据07式服装着装的特点要求,在《07式服装着装暂行规定》和原《内务条令》“着装”一节的基础上,增设了“军人着装”一章,下设“着装的基本要求”、“礼服”、“常服”、“作训防护服”4节,明确了军服穿着的基本要求、时机场合、配套标准和标志服饰的佩带方法等内容。同时,对军人仪容也作出了更为严格的规范,比如,明确规定:“着军服在室外应当戴军帽”,“军人非因公外出应当着便服;军级以上机关,院校、医院、科研和文艺、体育单位的军官、文职干部下班后通常着便服”等等。
从新条令看我军改革发展新成果
问:新条令是如何体现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
答: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将胡主席关于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写入《内务条令》总则,使其成为我军内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是增加了“新兵入伍、学员入校,必须学唱军歌;国庆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组织集会,应当奏唱军歌”的规定,使唱军歌成为条令的硬性规定;三是增设了晋升(授予)军衔、授枪等仪式,拓展了培养官兵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的渠道;四是增写了用于纪念仪式中礼兵行进的“礼步”的动作要领,使部队组织官兵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等仪式更加规范、严肃和庄重;五是明确了部(分)队在组织战前动员、授装、纪念等活动时,也可以组织宣誓,使军人宣誓成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制度化、经常化的培育形式。
问:新条令对我军奖励制度作了修改。请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答:这次条令修订着眼解决我军现行奖励制度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广泛吸收部队奖励工作成功经验,借鉴地方和外军有益做法,重点对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充实和完善,进一步丰富了奖励形式,增加了附加奖励内容,规范了个人奖励条件,使我军奖励制度更加适应新形势、体现新要求、符合新实际。比如,增设了国防服役、卫国戍边、献身国防、和平使命、执行作战和重大任务等5类纪念章,把军地一些重要表彰纳入个人奖励条件等等。关于具体的实施办法,尤其是一些政策的执行时间把握等,涉及官兵切身利益,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后予以明确。
问:新形势下我军部队编制、武器装备、军服式样等的发展变化,对军事法规产生了重要影响。请谈谈新条令是如何适应这些发展变化的?
答:目前,我军编制序列中传统意义上的步兵已经很少,取而代之的是摩托化步兵或装甲步兵;旧式轻武器如半自动步枪等逐渐被淘汰,新式轻武器不断列装;部队机动方式由公路机动为主转变为公路、铁路、海上和空中等机动方式有机结合;全军统一换发了07式军服等等。新条令积极适应这些发展变化,对一些已经过时的称谓如“步兵班”、“军士”等进行了修改;删除了半自动步枪手的操枪要领,同时增写了95式自动步枪手、95式班用机枪手的操枪要领;在“分队乘坐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分队乘坐火车、舰(船)艇、飞机的动作要领等等。
从新条令看我军以人为本新理念
问:部队官兵反映,新条令的很多细节充满了对官兵的关心关爱。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答: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军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新条令在深入贯彻从严治军方针的同时,认真落实了以人为本理念。比如,为防中暑、防冻伤,新条令规定:在炎热季节,应当适当控制人员的活动量,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在烈日下的活动时间;行军、训练、作业和劳动时,应当保证饮水供应,适量饮用淡盐水;室内或者车、船内,应当保持通风。在严寒条件下训练、执勤、施工,应当准备御寒的被装和防冻药品,教育所属人员保持衣、帽、鞋、袜、手套的干燥和清洁,加强手、脚、耳、鼻的防护,行军、训练、作业、劳动休息时不得静立或者坐卧过久,必要时缩短室外警戒执勤人员每次执勤时间。
问:新条令为何在排长、班长职责中增加心理疏导内容?
答:胡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军人既是军队成员,也是社会成员,经历着社会转型和军事变革的双重变化,特别是在训练强度不断加大和多样化军事任务日益繁重的情况下,部分官兵因心理承受力较弱或者心理困扰长期得不到疏导化解,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疾病。因此,新条令在排长、班长职责中增写了掌握人员心理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的内容。
问:新条令为什么增加了士官留营住宿的规定?
答:新的士官制度改革方案实施后,中、高级士官编配数量明显增多,加之高级士官家属可以随军,四总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士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适当放宽了士官在驻地找对象结婚的年龄限制,士官留营住宿成为部队管理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为体现从严治军与以人为本的有机结合,在反复征求部队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参照军官留营住宿规定,新条令对士官留营住宿作出了明确规范。
从新条令看我军科学管理新实践
问:请谈谈新条令是如何体现科学管理思想的?
答:一是在《内务条令》中增写了“实施科学管理”的内容。这是我军首次将科学管理作为贯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的重要方法写进共同条令,为部队实施科学管理提供了法规依据。二是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如增写了“心理卫生”、“心理测试”、“心理疏导”等管理理念和方法,并强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哨位的设施设备建设。三是对原条令中比较模糊的概念进行了细化。如将擅离部队或者无故逾假不归处分条件中的“时间较短”、“时间较长”、“时间过长”,分别修改为“7日以内”、“累计8日以上15日以内”、“累计16日以上”。四是坚持求真务实,努力提高管理效益。如将原条令关于车辆调整哨“由1至2名士兵担任”(通常1人负责指挥,1人负责敬礼)的规定,修改为“通常由1人担任”,“必要时可以增设游动调整哨,协助调整指挥”。
问:新条令对“与军外人员交往”规定有何修改?
答:随着社会及军队的发展尤其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拓展,军队单位和人员在训练、演习、工作、生活和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与地方和外军接触的机会日益增多,形式日益多样。新条令从加强管理、规范行为、净化交往的角度,对军队单位和人员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担负迎外任务、参加中外联合军事演习、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出国(境)、参与处置突发事件、消费娱乐以及在国际互联网上浏览和发布信息等,作出了明确规范。
问:处分是维护纪律的重要手段,必须与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相适应。请谈谈新条令对处分规定作了哪些修改?
答:针对个别单位在实施“除名”处分时存在的突出问题,新条令缩小了“除名”的适用范围,细化了“除名”的条件、程序、权限和移交事项;为与党纪处分批准权限相协调,新条令适当下调了对军官、文职干部部分处分项目的批准权限;根据士官管理的新特点新要求,新条令把“士官留用察看”作为维护纪律的一种特殊措施;依据近年来军委、总部制定的关于严格纪律的有关规定,新条令增加了对出租、出售军车号牌,在干部选拔任用、士官选取、征接兵工作中以权谋私等违纪行为的处分条件。
从新条令看我军安全发展新规范
问:我军有专门的《安全条例》,为何还要在新一代共同条令中规范安全管理问题?答:安全管理是军队建设的一项综合性、经常性工作。2008年发布的《安全条例》对安全管理的要求、内容、程序、方法等作出了全面规范,但未涉及常见事故防范的具体内容。
为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安全管理制度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实现与《安全条例》的有机衔接,新的《内务条令》总则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内务建设,必须坚持安全发展理念。严格安全教育与训练,加强安全建设,完善安全管理机制,预防各类事故,突出防范重大安全问题,保证人员和装备、财产安全,保证部队战备、训练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充实完善了常见事故防范内容,增加了飞行事故、舰艇事故、装备事故、爆炸事故、医疗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的防范规定。
问:针对军事训练和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条令明确了哪些新的规定和要求?
答:新条令关于这方面的规定和要求比较多。比如,随着我军军事训练转变步伐的不断加快,部队每年都要组织大量具有实战背景的实兵、实装、实弹、实爆演习,新条令为此增写了“误击误炸事故防范”一节,要求使用管理武器装备的人员,必须遵守武器装备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训练协同计划。其中的“复杂电磁环境实弹发射必须科学设计干扰强度”,就是防止发生误击误炸事故的一项必要规范。再比如,随着我军远程机动能力的提高,动用运输机、直升机日益频繁,新条令明确规定:“严禁无关人员搭乘飞机(直升机)”、“严禁以飞行训练为借口擅自安排飞机(直升机)执行其他任务”;在车辆乘载安全规定中明确:“不得使用罐车、挂车、平板车等非载人车辆乘载人员”、“严禁人员和货物混载”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第二篇:三部门负责人就《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答记者问(2014)
三部门负责人就《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答记者问
新华网北京5月15日电(记者王思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对此,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15日就《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答: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较大进展,以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二是聘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各地做法不统一;三是奖惩等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四是人事争议处理依据不够明确。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专门的立法加以解决,因此有必要制定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问:条例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作了哪些规定?
答:岗位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分类设置岗位有利于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对工作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调动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2006年原人事部发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开始试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2011年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审批编制内设岗,规范人事管理,搞活内部用人机制;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备案编制内设岗,赋予单位灵活的人事管理权。据此,条例规定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岗位。此外,条例还规定了岗位类别、等级和设置程序等内容。
问:事业单位应当如何进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
答:公开招聘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招聘工作,公平公正地选择工作人员。2005年原人事部发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要求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在此基础上,条例明确规定,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
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外,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同时考虑到事业单位种类多、行业差别大,公开招聘的具体办法不宜一刀切,条例仅对公开招聘的范围和基本程序作了规定。
竞聘上岗是事业单位内部产生岗位人选、实现人员能上能下的一种竞争性选拔方式。考虑到竞聘上岗只是事业单位的用人方式之一,条例仅对需要竞聘上岗的程序作了原则规定。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还将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的办法,对竞聘上岗的条件、程序等内容作具体规定。问:关于聘用合同,条例是如何规定的?
答:2002年国办转发原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将聘用制确定为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聘用合同签订率逐步提高,目前已超过90%。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根据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条例规定了聘用合同的期限、初次就业人员的试用期,明确了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条件,列明了聘用合同解除的情形以及合同解除、终止后人事关系的终止。条例未作规定的,依照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执行。
问:如果事业单位出现人事争议,应如何解决?
答: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作为平等主体发生的争议,与劳动争议性质相同,可以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据此,条例原则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发生人事争议的,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与劳动争议不同的是,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还包括工作人员对考核结果、处分决定等不服发生的争议,这类争议不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争议,不适用调解、仲裁程序。为此,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考核结果、处分决定等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核、提出申诉。
第三篇:三部门负责人就《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答记者问
[键入文字]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对此,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15日就《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答: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较大进展,以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二是聘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各地做法不统一;三是奖惩等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四是人事争议处理依据不够明确。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专门的立法加以解决,因此有必要制定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问:条例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作了哪些规定?
答:岗位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分类设置岗位有利于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对工作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调动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2006年原人事部发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开始试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2011年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审批编制内设岗,规范人事管理,搞活内部用人机制;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备案编制内设岗,赋予单位灵活的人事管理权。据此,条例规定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岗位。此外,条例还规定了岗位类别、等级和设置程序等内容。
问:事业单位应当如何进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
答:公开招聘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招聘工作,公平公正地选择工作人员。2005年原人事部发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要求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在此基础上,条例明确规定,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外,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同时考虑到事业单位种类多、行业差别大,公开招聘的具体办法不宜一刀切,条例仅对公开招聘的范围和基本程序作了规定。
竞聘上岗是事业单位内部产生岗位人选、实现人员能上能下的一种竞争性选拔方式。考虑到竞聘上岗只是事业单位的用人方式之一,条例仅对需要竞聘上岗的程序作了原则规定。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还将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的办法,对竞聘上岗的条件、程序等内容作具体规定。
问:关于聘用合同,条例是如何规定的?
答:2002年国办转发原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将聘用制确定为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聘用合同签订率逐步提高,目前已超过90%。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根据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条例规定了聘用合同的期限、初次就业人员的试用期,明确了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条件,列明了聘用合同解除的情形以及合同解除、终止后人事关系的终止。条例未作规定的,依照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执行。
问:如果事业单位出现人事争议,应如何解决?
答: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作为平等主体发生的争议,与劳动争议性质相同,可以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据此,条例原则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发生人事争议的,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与劳动争议不同的是,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还包括工作人员对考核结果、处分决定等不服发生的争议,这类争议不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争议,不适用调解、仲裁程序。为此,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考核结果、处分决定等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核、提出申诉。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第四篇:两部门负责人就
《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答记者问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工商总局负责人就《办法》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出台《办法》?
答:现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是国务院2003年1月制定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未依法取得许可的“五小”(小火电厂、小玻璃厂、小水泥厂、小炼油厂、小钢铁厂)等无证无照经营活动比较突出的问题。现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颁布施行,为工商部门查处无证无照经营提供了法律依据,对整顿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施中出现了一些与实际情况不适应的问题,主要是对无证无照经营查处的范围过宽,难以满足鼓励创业创新的需求,对工商部门与许可部门的监管职责划分也不够清晰,相关条款与行政强制法规定不一致等。2015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国发〔2015〕62号文),要求进一步转变市场监管观念,明确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方式,构建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制,适应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有必要通过调整相关规定,落实国发〔2015〕62号文精神,充分巩固改革成果,构建良好的市场秩序,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问:制定《办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一是按照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要求,限定无证无照经营的查处范围,做到“该管的管住,该放的放开”,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更加宽松的制度环境。二是严格落实国发〔2015〕62号文精神,调整工商部门和许可部门的市场监管职责,构建分工明确、沟通顺畅、齐抓共管的事中事后监管体制。三是认真总结现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实施的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问:《办法》在放管结合、简除繁苛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答:对无证无照经营,要严格依法查处,但也要充分注意到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合理需求,为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办法》在调整范围、执法方式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适当调整。
一是进一步放宽不属于无证无照的经营活动范围,鼓励社会投资创业,激发市场活力,并为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灵活创新管理预留制度空间。《办法》明确规定,以下两类经营活动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的规定,从事无须取得许可或者办理注册登记的经营活动。
二是强调督促、引导,调节管控力度,避免一概取缔的简单化执法。《办法》明确规定,查处部门应当坚持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具备办理证照的法定条件、经营者有继续经营意愿的,应当督促、引导其依法办理相应证照。
三是对法律、行政法规对其处罚没有明确规定的无照经营行为,鉴于其社会危害性不大,《办法》适当减轻其法律责任,不再予以没收工具,并降低了罚款数额。
问:《办法》对明确部门权限、厘清监管职责作了哪些方面的规定?
答:明确工商部门和许可部门对无证无照经营的查处权限、厘清职责,有利于构建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制。《办法》明确规定:对无照经营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对无证经营的,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对负责查处无证经营的部门有明确规定的,由规定的部门查处;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查处。对既无证也无照从事经营活动的,依照无证经营的规定予以查处。
问:《办法》在加强协同监管方面做了哪些规定?
答:为形成监管合力、提高行政效能,《办法》强调加强政府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和信息共享,并引入信用监管,明确规定:一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有组织、协调职责。二是查处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密切协同配合,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发现不属于本部门查处职责的无证无照经营,及时通报有关部门。三是查处部门将无证无照经营记入信用记录,并依法公示相关信息。
第五篇: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就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就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发布日期:2009年09月25日 来源 :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字体:【大】【中】【小】
最近,记者就部分媒体关注的取消“双薪制”计税方法及交通、通讯补贴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等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
一、关于取消“双薪制”计税方法有关问题
问:为什么取消“双薪制”计税方法?
答:所谓“双薪”是指单位按照规定程序向个人多发放一个月工资,俗称“第13个月工资”,也称“年终加薪”,实际上就是单位对员工全年奖励的一种形式。随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单位对员工支付薪酬的名目不断增加,为减轻个人税负,1996年税务总局曾明确年终加薪或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的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以收入全额直接按照适用税率计征税款(以下简称“双薪制”计税方法)。2005年,我们对包括“双薪”在内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办法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全年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绩效考核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并以上述收入全额分摊至12个月的数额确定适用税率,再按规定方法计算应缴税额(以下简称分摊计税方法)。应该说,这种分摊计税方法与原“双薪制”计税方法相比,是一种更为优惠的计税方法。调整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分摊计税的政策实际上已经包括了年终加薪(双薪)。据我们了解,该政策调整后,企事业单位一般都是将年终加薪(双薪)并入全年一次性奖金中统一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举例说明如下:
1.假设王某月工资4000元,当月取得年终加薪3000元,没有全年奖金。(为便于比较税负,不考虑当月工资的应纳税额。)
(1)2005年以前,年终加薪按原“双薪制”计税方法计算:
王某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325元。公式如下:3000×15%-125=325(元);
(2)2005年以后,年终加薪应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分摊计税方法计算:
王某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150元。计算过程如下:先以3000除以12的商数(3000÷12=250元)查找适用税率,250对应的税率为5%,则应缴纳个人所得税3000×5%=150(元)。
(3)对比两种计算方法,分摊计税方法比原“双薪制”计税方法少缴税款175元。
2.假设张某月工资4000元,当月取得年终加薪3000元、全年奖金15000元。(为便于比较税负,不考虑当月工资的应纳税额。)
(1)2005年以前,年终加薪应纳税额=3000×15%-125=325(元),全年奖金应纳税额=15000×20%-375=2625(元),以上合计应纳税额为2950元。
(2)2005年以后,可以将张某年终加薪和全年奖金合并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分摊计税方法计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款1775元。计算过程:先以18000除以12的商数(18000÷12=1500)查找适用税率,1500对应的税率是10%,则18000×10%-25=1775(元)。
(3)对比2005年以前,张某少缴税款1175元。
问:取消“双薪制”计税方法后,网民认为增加了工薪阶层的负担,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2005年规定的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分摊至12个月确定适用税率的计税方法,已经将年终加薪视为全年一次性奖金的一种形式来计算纳税,所以,此次取消原“双薪制”计税方法,只是对过去的老政策进行清理,个人取得年终加薪仍应按2005年出台的分摊计税方法计算纳税,并没有改变个人税收负担(详见前例)。具体来讲,对于只有年终加薪(双薪)、没有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纳税人而言,年终加薪(双薪)按照2005年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分摊计税方法执行;对于既有年终加薪(双薪)又有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纳税人而言,应将两项收入合并,适用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分摊计税方法,税负与2005年以来的负担相同,没有变化。据我们了解,近来有一些高收入企业把年终加薪(双薪)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分别分摊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违反了2005年全年一次性奖金的政策规定。此次明确取消原“双薪制”计税方法,是定期清理过时或者作废文件的要求,也是针对上述违反规定的行为从规范税制、公平税负、调节高收入的角度考虑的,不会增加普通工薪收入者的负担。
问:今年以来,税务总局出台了哪些针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和征管规定?
答:个人所得税承担着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职能。长期以来,税务总局始终将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者作为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重点。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出台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28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461号)等文件。国税函[2009]285号文件明确规定个人股东在进行股权交易时,应及时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扣缴)申报,并规定了配套的管理、服务措施;财税[2009]5号文件明确规定个人取得股票增值权和限制性股票的所得属于个人因任职和受雇而取得的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国税函[2009]461号文件则对股票增值权和限制性股票计征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征管措施作了明确规定。上述三个文件都是针对高收入者运用资本、管理等要素取得所得而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规定,我们将认真落实好这些文件。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者的征管力度,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高收入的职能作用。
二、关于交通、通讯补贴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
问:近日,有媒体报道个人所得税政策有新的调整,特别是单位发放的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的个人所得税政策进行了调整,您对此有何评价?
答:我必须强调,对单位发放的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并没有做任何调整,各地税务机关仍应按现行税法规定执行。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中,对单位向个人发放的交通、通讯补贴一直规定是要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这项规定已执行多年,并不是过去不征税,现在才规定要征税,在这一点上有的媒体的报道是有误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