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长吟》读后感 村上春树

时间:2019-05-13 15:2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好风长吟》读后感 村上春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好风长吟》读后感 村上春树》。

第一篇:《好风长吟》读后感 村上春树

《好风长吟》读后感

——且听村上春树

这部作品花了意想不到的时间阅读,主要是由于一开始的不警惕而陷入了一种俗套的不知所云的境地。确实,太小瞧它就很容易忽视它,而不明就里,所以读到主人公与鼠初次见面发生车祸时,我才迟钝地发觉这些文字不简单,于是为了阅读的质量,我不得不从头读起,这种情况在女主角出现后又发生了一次。

这不能完全归结于自己的不认真,实在是之前没有阅读过村上的作品,一开始真的很难发现他的主题和寓意。话说回来,由此看来,村上的作品就是如此,故事线条、框架或说梗概并不鲜明,这让我不时有种阅读意识流小说的错觉,但是,他又有现实主义的色彩,呃,这要在后面说起。

说到我的意识流错觉,最典型的要属文章第一节。开篇第一句就奠定了文章充满哲学意味的基调,“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主人公说这是他在大学时代认识的一位作家所说的,不过我想大家都心照不宣了,作为村上春树的处女作品《好风长吟》,作为村上文学风格的初始,这分明就是村上自己的话语。由这句话说到自己的生活态度、写作态度,于是写到对自己写作影响巨大的哈特费尔德,这个他在在文中多次提到,若有其人的虚拟作家。每每想到村上煞有其事地虚构这个作家,说他的生平,他的名言,甚至他的作品内容时,我便觉得有趣,这个怪异的哈特费尔德分明就是村上自己嘛!“从事写文章这一作业, 首先要确认自己同周遭事物之间的距离, 所需要的不是感性, 而是尺度。”(《心情愉悦有何不好》1936 年)村上居然连“引用” 一句话,都还要虚构完整的作品名和时间。又说有个叔父送了哈特费尔德的书给自己,然后联想到另外两个叔父,然后又极混乱地想到祖母的话,联系到自己写文章的种种。有人说,这部作品的精华就集中在第一节了,或许言过其实,但多少有理,这使得第一节显得处处深邃、经典。这自然不是意识流的,村上的作品充满隐喻、富有深意,后现代主义色彩浓厚,不能算是意识流的。

再说《好风长吟》所反映的生活现实。故事讲述的是日本青年在18天内发生的一段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恋情,而那个女孩却是只有4个手指的买唱片的女孩, 联系故事情节,这个女孩其实就是5 年前借他唱片的同学,一首《加利福尼亚少女》既是他们故事的开头, 也成了结尾。整个故事充斥着一种苦闷的味道,惆怅、窒息、用无天日,皆源于人与人之前的矛盾关系。人既是独居动物,又是群居动物,一方面害怕人群,害怕他人的眼光中一瞬的未知色彩,所以总是独自一人;一方面又害怕孤独,畏惧空虚,于是千方百计地想摆脱单身,然而,由于第一方面的原因,人与人的相处总是存在芥蒂,永远无法无距离接触。按说,主人公完全可以将陌生的女孩留在酒吧,他却鬼使神差地将她送回家,又担心她,于是待在一旁直到女孩醒来,有花费了好些时间和精力向女孩解释前因后果,可无论他怎么解释,女孩始终无法完全相信他。所以人与人之间存在无法消除的距离感,人总会在空虚、孤独与追寻、磨合之间徘徊。

最后说说作品中的寓意。好友鼠要“我”帮忙去见一个女孩,但

第二天他却说算了,“我”也并没问什么,后来在与另一位好友聊到最近消沉的鼠时,才觉得有必要问一问。鼠却说算了,“世上有的事情是奈何不得的”,又打了个比方,“比如虫牙:一天突然作痛,谁来安慰都照旧桶个不止。这一来,就开始对自己大为气恼,并接着对那些不对自己生气的家伙无端气恼起来。”这一句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明明有十分充分、合情合理的理由,却无法向别人解释的原因,人与人本就有差距,是无法感同身受的,纵然我用最贴切的言语、最恰当的修辞,你也无法真正理解我,所以多数情况下,我们选择默然,默然就会使得沟通的断绝,人与人就更无法理解了。

《好风长吟》的语言极为细腻,有人称之为,看似轻松,实则沉重。我也从村上平淡质朴的语言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哀伤与惆怅,更从这字里行间中体会了作者的沉重与释然。

第二篇:村上春树不读后感

《村上春树不读后感》

读了一本书,觉得写得真好,会写读后感。如果我不读一本书,能不能写一篇呢?我试试。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最著名的一部作品了吧。这本书现在就摊开在我的桌子上。我的桌子很乱的,在做完所有的事之前我是不会收拾桌子的。我做完所有的事了吗?没有,所以桌子还是那么乱。桌子最中间我是留出一块最宝贵的位置,给我现在最喜欢的书,曾经是——《黑道风云二十年》,但现在越来越文艺范了,上一本是《菊与刀》,大十六开本的,有点放不下。现在这本是《挪威的森林》,后面是《追忆逝水年华》。

我用夹子夹住翻开的部分,这样它就乖乖的停在翻开的页码,等着我在自己的空闲时间扫上几眼。这几眼会让你的心从无聊的地狱被平台托住,等待着下一次进入好心情的机会。这样看书好慢,一星期也看不了几十页,而且在家会看另一本,出门会再看另一本。晚上它就这么摊开放着,早晨再来,我看的哪一行还在那里。

村上春树,我总打字成村上村树,叫春有点别嘴,还是叫村的好。这家伙的相片有点像我,他的眼神和嘴角的倔强从年轻到年老就没变过,他也喜欢跑步。他是新中国的同龄人,这让他和中国人建立了一层神秘的联系,他和欧洲的联系更多,在罗马、希腊都住过好久,像村上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在欧洲住过呢?那太没天理了。

他喜欢接收世界的神秘信息,他写的东西从任何一页开始看都可以,因为他写的是一种美丽情境,一种生活状态,一种对吊丝的关怀。他写的人物在现实中都是很悲催的,属于边缘人和被忽视的人。但村上把他们生活中细微的美描写出来,用赞叹和欣赏甚至迷恋的语气来写,让吊丝们感动不已,想来这个群体非常大,在日本,村上的书卖出了1500万册。手里有了村上的书,心里可能就是天堂。

每个人都害怕孤独,都害怕失去,村上偏不。如果孤独和失去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你为什么不享受它呢?享受孤独和失去,以一种诗意的心境,这不是人人能做到的。这里面有自尊,有不屈,有对庸俗的鄙视,有对世界的好奇和梦想,有对内心细微体验的把握,这一切都发生在心里,没有人知道,也不会有人鼓掌,当一个最普通的人走在马路上,你看他是个百无聊赖的人,但如果他拿着一本村上春树的书,那么你不应该小瞧他。他可能比你更能体会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上的万物存在着联系,都有互动,不同位置和时间的摆放、相遇、失散,都有神秘的联系。普通人是看不见这联系的,夕阳下,有一只狗和一个老人有什么关系?在他们眼里什么也留不下,而在村上的心里,这些都是有意义的,甚至晚霞的多少,颜色,那只狗是否摇了一下尾巴,老人是否回头都是让这个世界有了变化,都会在心里引发涟漪和想象,都有美在产生,在倾诉。

在评价里尔克的时候,说他的造诣是让人和世界没有了隔膜,他笔下的世界,是世界的本原。在村上的眼里,世界和你我的眼里肯定是不一样的,他着眼的联系,是更加复杂、流动和变化的,我们的老祖宗也能体会得到,一滴水里看世界,一粒沙中读禅意,这些都到哪里去了呢?

在精神的废墟上,散放着现代人的焦虑、失落、苦闷、迷惘、困窘、无奈和悲凉。让村上给你干涸的心注入情感的清泉,拾回破碎的青春之梦,走出凄冷的森林,摇撼你内心长眠不醒的部分,点燃希望之光。“去呼吸草的芬芳,感受风的轻柔,谛听鸟的鸣啭”,我们有必要采取“什么也不选择的立场”,在生存中仔细的体验的同时,将自己作为生活影院的观众,去旁观者清。

转于2013年4月28日

第三篇: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读罢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休闲的生活方式与时尚心理。对于追逐时尚的年轻人来说,村上的小说可以使我们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满足。在村上的笔下,都市休闲的生活场景触目皆是,它对于年轻人的诱惑是不可言喻的。

村上小说中主人公的品牌消费意识都很强,他们穿衣必要名牌,驾车一定是奔驰、宝马之类的名品,听音乐一定是各种曲名的经典唱片。男主人公几乎都抽烟,抽的必定是品牌香烟。

村上以其流利的笔触绘制出的物质繁荣时代的休闲生活图画,不管是现实的描写也好,亦或是一般人梦想传达也好,总之是切中了我们年轻人的时尚脉搏。

其次就是性文化风景。村上写男女之间的性交往,不隐藏,不躲闪,不朦胧,不夸张,不造势,而是坦然处之,当写则写,没有一块遮羞布。在他的小说中,女孩同男孩的交往很随便,有时随便的叫人无法理解。可能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决定了我们中国的男女交往不是那么随便。基于这个原因,村上的小说迷大多数就是年轻人了。有人曾这样调侃到:阅读村上的小说,在纸上过一把瘾,不失为一种畅快的体验吧。嘿嘿……

青春是美丽的,青春是残酷的,青春是孤单的,青春是忧伤的…所以青春只能是迷惘的……渡边、直子、木月、绿子和玲子的形象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第四篇: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500字

【范文一】

从我读《挪威森林》到今天写读后感已经很久了,我已经忘了书中提到的一些人物的名字,也忘了村上是如何描写自然的美景的,但是我记得大致的情节。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又专门抽出时间将甲壳虫乐队演奏的《挪威的森林》和伍佰演唱的《挪威的森林》听了数遍。记得渡边君就是在机场听到《挪威的森林》这支曲并回忆起他年轻时的经历的。

人都有一种怀旧的心理,尤其是在他失落的时候。一个人经历了许多人事的变迁,心态上应该是比较平和的,而最让人难忘的恰恰是年轻时的情,一首熟悉的歌曲会令我们想起当年喜欢过的男孩(女孩)的模样,一幅相同的场景也会让我们记起当年的故事。不管是怎样一个人,成功的或不成功的,男人或女人在他(她)的心底深处总是铭记着一段往事。

所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小说中的开头并没有详细的交代渡边现在的生活情况,仅仅因为那感伤的曲调令他想起了往事。对于全文,我在印象中主要把问题归成了3点:

1、小说中绝大部分内容写的是渡边上高中的事情。一个高中生的忧郁和孤独却用性的方式来缓解,我不认为是件好事。我认为生理的宣泄只能缓解暂时的困惑,却不能彻底摆脱掉抑郁,反而会养成依赖。如同不能忍受疼痛的人用毒品来减轻疼痛一般,并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记得当年歌德写《少年维特之烦恼》之后,有很多的年轻人向维特学习选择自杀。看来文学的导向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那么我们的文学评论者在极力抬高这部作品的价值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它有可能会引起的负面效果?

2、渡边是不是好学生当然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但是一个被父母辛辛苦苦送出家门去读书的学生心思却不放在学习上,那他还不如直接告诉他的父母再不要浪费他们的血汗钱了。所以从这点来看渡边的苦闷极不成熟,完全是一种青春期综合症了。

3、有人认为:当一个人对现实社会感到恐惧而无法逃避的时候只有选择死亡。直是这样做的。当然渡边不是这样做的,他选择出去流浪一个月,这是逃避。可后来又回来了,这却不是逃避。这也正是我们大都数人的生活经历。

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一个路人呢?我以路人的眼光来看渡边,反之亦然。人与人完全默契与沟通简直如同天方夜谭。我们应该怎样去评价一部文学作品呢?如果人人都叫好是不是真的完美无缺呢?我认为人性的完美就在于它的真实:优点,缺点;健全,残缺;理智,感性;清醒,糊涂;等等等等。

所以我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渡边。因为年轻,所以忧愁。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对社会与时代有所反映。六十年代的日本的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但是我想渡边之所以有如此的苦闷与孤独一定与大时代背景分不开的。社会的低迷状态自然使得人颓废。我不能理解渡边那时的行为,这恐怕就是所谓的时代与时代间的代沟吧!

对《挪威森林》一书我没有要求大家接受我的观点,就如同你不能强求我接受你们的观点一样,知人论世或者论世知人同样重要,压滤机滤布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所以人的思想与行为必然受到时代的影响,那么渡边的失落与颓废就有了它存在的理由与合理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那就是:到底是谁让这本小说浮出水面并如阳光下的水晶一般璀璨着?如果说真是村上自己的实力的话,我想很多文学好者应该知道很多的大师们他们的作品一开始是无人问津的,比如毕加索,卡夫卡,司汤达,等等,因为某个知名的评论家发现了这些金并使之袒露与尘土之外,然后众人发现了这块金。看来伯乐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我们知道一部文学作品的传世滤布,作者、读者、评论缺一不可。如果说作家的文本如鹰的话,那么读者与评论者就是鹰的两翼,只有三者够强劲才能飞得更高更远,所以我们的评论家在评价《挪威的森林》的话是否全面,这是一个问题,至少我没有看到有关这本书的不好的评价,可能是我见识短浅吧,但是我愿意看到更多的人就此发表意见。你喜欢而我不喜欢,你不能因此指责我浅薄,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才会满园春色。

【范文二】

赋序者在序中说道:村上作品中最能让我动心或引起自己共鸣的,乃是起 提供的一种生活模式,一种人生态度:把玩孤独,把玩寂寞。在我读《挪威的 森林》时,也是感受很深的一个地方。孤独和无奈,但是,这种被世人所业务、所认为是贬义的状态。在村上的笔下成了有价值的,正面的,因而不妨赏玩的对 象。实质上这也是一种自我保全,自我经营,自我完善,一种孤独自守,自娱,自得,自乐的情怀。

渡边,本书的男主角,一个普通得让人难以留下印象的男生。他对学校这个 小社会内部虚假、肮脏也是很厌恶的,但他却也没有去改变这一切的想法,甚至 有点逆来顺受的意思,因为他很清楚这是无法改变的,这就是渡边的无奈了。

他有典型的大学生的特点:孤独、迷茫、他并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或将要去 哪里。他读书、去酒吧、交朋友,感觉都很机械,只有在等直子的信或写信给直 子时,才感受到他的感情

渡边的心理也不太成熟,他在寻找一种既不伤害直子,又不伤害绿子的方式,很明显,这种方式是不存在的,如果每个人正义都大行其道,每个人都得到自 己的幸福的话,必然导致混乱,在直子死后渡边想通过旅行来找回自己但却失 败了。直到渡边见到玲子,玲子说你选择了绿子,而直子选择了死,此时应 该说渡边解到了,相对于已经失去的更应该珍惜眼前存在的,应该停止对生者的 伤害。所以,在文首有这样一段贯穿始终的话:,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 的一部分永存木月死后直子和渡边的关系便开始了。木月在死前见的最后 一个人直子而是渡边,这似乎应该是木月把直子托赋给了渡边,直子在死前见的 最后一个人也不是渡边而是玲子,同理应理解为直子把渡边暂时托赋给了玲子。

对于直子本书的女主角之一,读来只是觉得充满怜悯,哀其不幸。至于 感受,却是没有过多的体会。

然而,对于绿子,却有一种深深地震撼。她美丽、聪敏、坚韧。同样是面对 这个令人无奈地现实,可以说,她所遭受的灾难更多,她所承受的无奈更深。但她活得比直子更好。如果说直子是柔弱的、避世的,读她,会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那么,绿子是坚强的、鲜活的、入世的,读她,会感受到她旺盛的生命 力,坚韧的毅力,和苦中作乐的乐观、自我调侃的坦然。面对生活的苦难,面对 亲人一位接一位在经历了非常的痛苦后慢慢死去。她独自承受下来。还在窘困中 学会一手好厨艺如此积极的生活态度,岂不让人顿生敬意。

绿子从心理上表现得相当的成熟,甚至很有策略,她很明确的向渡边表白,因为她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尊重渡边的选择。当渡边因为陷入对直子的思念而忽 视了她时,她选择告诉渡边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并选择暂时离开让大家可以冷静 的思考。

永泽也是一个悲剧的人物。他注定会成为这个社会精英的人物,他暗熟 在这个社会成为精英的规则绅士就是做他应该做的,而不是做想做的

(这是永泽的无奈),社会的压力,家族的压力以及周围人对他的看法都注定了 他永远都无法做一个随心所欲真实的自己,他在为这些看法活着,为别人活着。所以,他只能在生活作风上放浪,以这种自虐式的方式去尝试随心所欲的感受。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静静的、关于青春的著述。小说呈现出一种淡淡的感 伤,那些迷茫、那些无奈、那些孤独,夹杂在青春年华中,读来深受触动。

第五篇:村上春树《国境以南,太阳以西》读后感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读后感

——一个迷惘的男人,迷惘、追寻的故事

痛苦的时候装出幸福相,这不是那么难做到的事。

一旦翻开书页,中途便再也停不下。

我就是我自身,不是别的什么人。

老实说,学校那玩意儿一次也没喜欢过,总是觉得校方企图把我捏瘪掐死,而我必须时刻保持防范姿态。

然而我无法拥抱这百分之百的幸福感,自己好比一座失去台基的塔,越是想登高远眺,心越是剧烈地摇摆不已。

但我那时还不懂,不懂自己迟早要伤害一个人,给她以无法愈合的重创。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能强烈吸引我的,不是可以量化,可以一般化的内在美,而是潜在的某种绝对的什么。在她身上我所感受到的,仅仅是某种共鸣和平静的温情。

资格就忘掉好了,肯定谁都没有所谓资格什么的。

——摘抄自《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日】村上春树

很多人都是这样,看似幸福,或者说的确享有了某种幸福。初君,这个经营了两家酒吧,拥有一辆宝马320,有着珍爱妻女的男人,却还是努力寻找未来,努力地希望看清自己。我想,他并不是一个无病呻吟的人。

童年时期的要好玩伴岛本,初恋女友大原泉,妻子有纪子,是初君一生三个渐进的阶段。

【1】岛本和初君

在当时的日本,独生子身份在一个孩子,尤其是自尊心极盛的男孩子心中成了“受父母溺爱,体弱多病,极端任性”的代名词。在极度自卑中遇到同是独生子且清秀美丽的岛本,便生出了属于那个年龄的青涩的爱情。男孩子的童年总容易极大程度地影响他日后的人生道路。显然,岛本照料她父亲的密纹唱片时仿若“照看某个装在玻璃瓶里的人的孱弱的灵魂时”一丝不苟的神情已经深深刻进他的心里。可童年时期的岛本和单纯的初有着太大的不同。她对别人“大体公平而亲切”,不管如何痛苦却依旧保持微笑,对自己的腿疾总是避而不谈,对于讨厌的科目也总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总是比同年龄的孩子更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相对于别人而言,她无疑是一个早熟的少女。注视着自己喜欢的异性甚至懂得使用撩动人心的表情,坐着听音乐时,更是有意识地“把手放在膝部,并顺着裙子的方格移动”。这无疑是一种暗示,“带有肉欲的意味”。自然而然地,她将这种性格延续到了以后的生命中。十几年之后在街头偶遇,岛本虽不确定身后的跟踪者是否就是初君,却仍然直接拨打了电话寻求神秘男子的帮助。多年后问起原因,也只说是因为害怕。害怕自己与有钱的神秘男子关系的败露,所以即使不能确认身份而让遗憾延续十年,却也还是选择了飞也似地离去。

爱情,在善于保护自己的女人面前永远排不到第一位。她并不允许有什么因素来破坏她已经在轨道上正常运行的生活。多年以后再次出现的她,明知初君已经有了妻子孩子,有了幸福的家庭,却还是一次又一次地露面,重新走进他的生活。邀请他重回东京,似故意非故意地离开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重新引发初对她源自童年时期的爱恋。不难否认她是自私的,或许连她连自己都欺骗了。她以为自己不允许初问她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身份是因为怕他失望。可这最根本的原因,是她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过去,是希望自己在经历所有创伤之后还有一个干净的男人愿意无条件地接纳她。

岛本确实非常懂得自己,她时刻深知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并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然而她始终没有过上自己期待的充满温情的小生活。她的一生都在苦苦追寻,却从未找到些什么。

也许她曾做过不好的职业,也许她也做过富人的情人,然而,她失去了最初的得到的初君真诚的感情。直至生命的最后,她什么都没有。

初君是愿意重新接纳岛本的,他愿意收留她,“愿意为她抛弃一切”。可初也只是想念心中那个用“岛本”来命名的童年梦想。在他们一夜销魂,而岛本又悄然离去之后,他重归平静的生活。甚至连曾经最爱的《STAR CROSSED LOVERRS》都不愿再听,连留在心中二十多年的岛本的面貌也再记不真切。只是因为现实冲击了梦想,那动人心魄的曲子“不再如从前那样打动他的心”,“从之觅得的某种特殊东西已然消失”。所以,“岛本”也就再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一个男人对童年时期的爱恋就如同真空保存千年的种子。一旦接触空气,甚至不需要任何言语,就会发黑变质。

【2】大原泉和初君

泉,初君的初恋,一个透着悲伤的女人。在很多人的心里,初恋总会是心里较为温情的一段记忆。可是她和初的恋爱却给两人都带来了创伤,而于她自己则更甚。泉无疑是初年少时期了解异性的工具。而她却在一开始就把初当做一份温暖的来源。青涩的初吻过后,泉怀揣着少女的羞涩和被人疼爱的幸福感溢出笑容,而初却“没有办法拥抱这百分之百的幸福感”,他认为自己不了解那刚同自己接过吻的女人,“只不过同她见过几次随便说说话罢了”,他们的交往甚至与爱情无关,或许是因为对异性的好奇,或许仅是寻找可以配合模仿成人世界的对象,于是他以“男朋友”的名义接近了她,亲吻了她,甚至意图占有她。可泉是个追求安全感的女孩,这种追求战胜了所有对异性的好奇。她允许抚摸,允许亲吻,允许所有亲昵的行为,只是不愿意将自己过早地交付给一个男人。亲吻和爱抚连结的温暖让她获得安全,而身体交缠后的冰冷或许让她无法想像。所以她坚守最后一道防线。可让她没想到的是,这坚守竟然打退了她的初恋,让她的表姐和初给她造成了很深的伤害。泉的表姐的出场很短暂,对她和初之间的描写也少有温情,没有交谈,甚至没有吃喝,有的只是对异性长时间的好奇所引致的欲望。初的想法很单纯,“这种事并不是本质上的,不是既定路线上的,那只是一种物理性的吸引力导致的,自己心中甚至连背叛恋人的愧疚感都没有”,单纯地为了性,没有爱。可这样的想法在圣洁的少女“为爱而性”的思维中显得异常卑劣和下作。泉由此走向毁灭,而初也因为自己的想法不被理解而开始怀疑自己“说不定再不能成为一个地道的人”,由此又开始一段新的并不顺利的人生。

在我看来这两人都是无辜的。不可以归咎于初的“品质不佳”,更不可以归咎于泉的坚守,因为这近乎是少女的本能。或许等时间消解了两人对异性所有的好奇,怀着最澄澈的心与对方交往时,结局会完全不同。可初无情地验证了“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二十年之后他再见到老同学口中“不再可爱”的泉,“她脸上已没有了表情”,“大凡能以表情这一说法称呼的东西一点不剩地从她脸上被夺去了”。宛若日本版的祥林嫂,一个少男对少女的创伤总是被无限度地深化。而初除了歉疚真的无法再补偿其他。在自己思想尚未定型的时候受到太大的伤害总会让人失去继续追寻的勇气。也许泉伤得彻底。在多年前的初如同一盆清水,浸入泉这筐白米之中。多年之后他已然成了醇香的酒,而她却成了再无用处的烂米,永远失去了少女时代“自然打动人心的毫不矫饰的温情”。

【3】有纪子和初君

有纪子是个温顺善良的女人,可看似温和的她也曾因为恋人自杀,无疑她是对感情有洁癖的女人。在察觉了丈夫和岛本的感情后,她只要求初回答一个问题:分手,或不。她没有哭,甚至是微微笑着对初说,“你的确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不地道的人,确确实实伤害了我。”可面对七年的婚姻,她还是会对初发出少女一样的告白,“呐,还是这样喜欢你。”或许她被初迷惘犹豫的气质打动,或许对他的气息深深地习惯。又或许,她经历过太多,实在无力再去追寻。在他终于决定要和她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后,她露出了淡然却无疑如释重负的微笑。一个在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终于变得冷静成熟温柔善良的,适合做妻子的美丽的女人。

故事的结局或许是这样,岛本终于实现了她心中最后的愿望,在汽车飞驰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时轻轻地转动了一下方向盘,汽车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之后,火光和巨响终结了她短暂的一生。在几十年的迷惘后放弃了追寻;泉带着她没有表情的脸,带着对一个少男所有的爱与恨,孤独地过完早已放弃追寻的一生;有纪子和初,带着两个女儿平静地生活,看时间静静流淌,抚平所有褶皱和悲伤。也许迷惘,也许仍在追寻,但始终把握着生活行进的轨迹。

这是一部爱情小说,或情色小说么,我想不是的。村上只是借这么几个悲伤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不管年龄多大,人始终是迷惘着的;不管阅历多么丰富,人始终是会被伤害的。也许真如《圣经》所写,人生来就背负原罪。所以从一开始,人就要经受自己思考所带来的折磨。然而,又在不断摸索不断发现的过程中,获得快感。我们从没有触摸到一种真正的本质的东西,虚浮的思考和浅薄的收获,让我们的内心得到了一种表面的满足。

这个独生子怀着对世界特有的敏锐,无法满足地向前摸索。没有岛本,或许还有“田岛”“山本”。支撑他生活的,并不是存在于世间的东西。只是某种“潜在的绝对的什么”,他所想发现的,是“特地为他准备的东西”,这个自我感觉极强的男人,从不曾爱上过谁,他只是爱上了自己迷惘过又追寻,追寻后又迷惘的气质。

下载《好风长吟》读后感 村上春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好风长吟》读后感 村上春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上春树《无比芜杂的心绪》读后感五篇范文

    村上春树《无比芜杂的心绪》读后感哦,写完题目我发现我想说点的是《远方的鼓声》,但我知道最多的最喜欢的要数村上其他作品中的几个人物,《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渡边是一个很孤......

    风之王读后感

    风之王读后感 风之王读后感1 书是打开世界的钥匙,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是登上理想高峰的阶梯。我很喜欢读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就是《风之王》。这本书是由美国的'玛格莉特......

    《风之王》读后感

    《风之王》读后感 《风之王》读后感1 风之王是发生在百年前的一个传奇。一匹出生在摩洛哥皇家马盖里的纯种阿拉伯小马,一生下来就命运多舛。他身上的命运符文,分别代表着吉兆......

    《风之王》读后感(本站推荐)

    《风之王》读后感 我推荐大家读《风之王》这本书,它是由美国杰出儿童文学作家玛格丽特亨利写的。玛格丽特6岁时就爱上了马,而这份对马的热爱便融入了她以后的写作生涯。在她写......

    《风之王》读后感

    《风之王》读后感【荐】 《风之王》读后感1 书是打开世界的钥匙,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是登上理想高峰的阶梯。我很喜欢读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就是《风之王》。这本书是由......

    风娃娃读后感

    16风 娃娃(读后感)通过学习此篇文 章,让学生了解作好事不光凭力气,还要动脑子。也就是说:不但要有好的愿望,还得有好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所发展。......

    风之王读后感

    马的信仰 ----读《风之王》有感 这,是一个”用血液证明血统”的故事;这,是主人公是一匹马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卧薪尝胆的故事。这就是《风之王》的故事。 一匹刚出生的小马,身怀吉......

    风之王读后感

    《风之王》——爱与责任最好的诠释 龙岩市第二实验小学 詹沁琳 “命运无轨道”这句话成了我全新的座右铭,大概就是因为《风之王》那个激动人心的励志故事的缘故。《风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