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暑期农村教育实践报告
2000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周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
第二篇:中国农村教育社会调查报告——暑期实践
中国农村教育社会调查报告
前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中农民占中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有80%的人口是农民。众所周知,教育是改变人口素质的一个决定性的途径,科教兴国又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的战略决策,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技的取得又是通过教育来获得的,通过教育来习得各种科学技术,进而来改变、壮大我们的国家。在这样一个由多数农民组成的国家中,农村教育便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它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但是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我对我国的教育有着一种担忧,同时也有一份感慨,一份责任,更有着一份热忱
暑期社会调查报告提纲:
第一部分:分析现状
第二部分:发现、分析问题
第三部分:提出建议
第四部分:分析总结
第一部分——分析现状
客观地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在基础教育方面,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在农技教育和成人教育方面,也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培训体系;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也有了明显增加,2002年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达到990亿元人民币,比五年前增加了1.3倍。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必须承认,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而且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不断产生。
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城市孩子在宽敞明亮的教师里学习的场景,在那样的教师里有着各种现代化的设备,通过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获得各种知识,以及世界上最新的事件与消息,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不仅是老师教学轻松,更使学生学起来更加便捷,从舒适与快乐中得到自己想学的知识。然而回到现实,看看眼下,又有多少孩子在怎样的教学环境下学习,如今农村教育的现状真是令人担忧:
破烂不堪的危房教室、简陋破旧的课桌椅、长途跋涉的求学路、求知若渴的辍学生、献身教育的教书人等等,这些教育的窘困景象,要不是镜头的真实记录,我都不敢相信。本以为自己的学校就算不上什么很好的教学地方,在学校里只是有教室,有桌椅板凳,有黑板粉笔,这些最基本的教学工具。殊不知,还有那么多的同龄孩子在求学这条路上还是个未知数。看到那些贫困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幸福,他们没有能遮风避雨的教室,没有能够书写字迹的黑板,没有可以观看外界的设备,甚至没有像样的书本……我不知道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如何学习?我为这些没有学习机会的学生感到隐忧!
农村学生的待遇也是不同,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的孩子在各方面都没有优势,我国农村人口多,大学数量是有限的,但是城里孩子上大学的比例却远高于农村的孩子。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看,农村孩子付出的多,但是录取的标准却高,他们所在的地区落后,但费用却一点也不少。相比之下,农村孩子更不容易。大多数农村人都认为上学是改变命运的途径,于是不管生活多么困难也要供孩子上学,在昂贵的学费下,农村与城市有了明显的差距!
第二部分——发现、分析问题
农民总是有着自古以来的阶级局限性,从历史可以得知,农民虽然是社会前进的主力军,但是自身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农民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人。现在看来也是一样,在农村,重男轻女的封建迷信观念尤其严重,有很多贫困农村地区不让女孩读书,一味的重视男孩,理由是只有男孩才能传宗接代。多么荒唐的想法,可笑的行为,愚昧的思想,注定了农民在思想上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占全国总数的15%的人口所居住的区域——当然绝大多数在农村——还远没有普及义务教育;从《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实现“基本普及”之前的15年间总计有1亿5000多万少年儿童完全没有或没有完全接受义务教育——当然其中绝大多数还是在农村;每年全国有130万的农村少年在小学毕业后即走向社会成为“劳动力”;农村青少年初中升高中的比例,从1985年的22.3%降到1999年的18.6%;1999年,城市小学生的人均经费为1492.2元,而农村是476.1元,城市初中生的人均经费为2671.2元,农村是861.6元。
我认为这是农民自身素质的问题,国家不重视这种现象,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人们的精神境界是不会有所提高的。这样一来,中国的农村教育就更加无法得到改善。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来自农村中学生辍学的问题:在特别偏僻的地方,女孩是没有权利上学的,一生下来就是受那些古代封建的教育,要学习的是刺绣,做饭,织布等这些古代女子所做的事情,学成之后早早嫁人,相夫教子,一生与教育是无缘了。而在相对发达的一些地区,确实是享受着男女平等的待遇,从小接受课堂式的教育,自己努力争取深造的机会。但毕竟这样的是不多的,大多数的学生在没有普及初中的时候,只是上完小学就辍学了,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家帮忙干农活,之后也是很平淡的一生;自从普及初中后,大家的教育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家长让孩子接受更多的教育,但是这样的局面并没有想象中的这样美好,局限性是没有办法一时间就改变的,还是有绝大数的学生没有完成初中学业就辍学了,家长也不会刻意管教,社会也没有对此非常重视,于是一股辍学风一直刮到了现在。
我周围的好多人就是在初中没有上完就辍学,不是在家帮忙就是外出打工,没有什么更加远大的目标与方向,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上几年班后就结婚了,然后过着家庭主妇的日子,教育者自己的下一代,如此循环下去。所以农村人的素质没有很高的提高,农村的发展也不会呈现出飞速的景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实在让人担忧!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生辍学呢?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并不是非常好,近二十年的求学费用,这样的巨额投入在短期内收不到回报,而且接受教育的年限又很长,长期的回报又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并且也没有丝毫的保障,因此对于收入不高的农村人来说,他们不愿去冒这个险。而农村里每家都不止一个孩子,都上学的话,入不敷出,根本就负担不起。一般情况下,家长都是让孩子读上几年书,认识几个字,出门认识路就行了,读得再多了家里也供不起。
二:老师们普遍反映,初二学生流失最多,因为在这个时期,能不能考上高中已见眉目。一方面,一些学生学习跟不上,产生了厌学情绪;另一方面,有些家长面对成绩,认为孩子
升学没希望,不如回家种地,或者学点手艺,打工挣钱。
三:国家虽然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法》来保障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权力,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关键还是经济问题。国家出台了免收农业税和免除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杂等费用,但高中、大学的求学和生活费用重负依然压在家长们肩上,一般家庭仍然难以承受一年上万元的消费,比如奖学金制、减免学费制、特困生补助、贫困生助学贷款等等,但是这些制度都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中间存在着很多问题,还需要不断完善。
四:就是农民的思想不能跟上社会潮流,不能及时吸取社会最主流的思想,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在潜意识里感到教育的重要性。
五:现在农村的师资力量不是很充实,许多老师只是为了吃国家饭,在学校里并没有正真做到教书育人,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存在着体罚学生的现象。对于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不是认真耐心的开导,而是以言语相击,或是拳脚相抱,这样不但不会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的提高,相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忱,没有什么理由在学校继续下去。
六:农村的教学设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枯燥的课堂气氛,老师干巴巴的教学方式,根本不能提起学生的任何学习激情,也许上课就是煎熬,于是学生只有选择逃避,选择离开。没有新鲜的教学设备,没有新鲜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的应试教育,是没办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
第三部分—— 提出建议
我认为,我们应适当缩短教育的年限,或者采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比如学分制,接受能力强的人,只要达到学分要求,就可以提前毕业。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教育的费用;另一方面可以让人们更多有效地利用时间。
针对存在的财政问题,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建立诚信制度,放宽国家政府银行贷款的条件,但是更要严把诚信关,建立相关的诚信保障制度或是法律条文,一方面保证学生能够借到钱、有书读,另一方面还要避免银行的死帐呆帐的出现。在建立诚信制度的基础上,尽可能限度地放宽条件,尤其是对农村孩子。还可以在上学期间对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实行不同的收费标准,给农村孩子在学费上有适当的减免;另外还可以组织社会多多为农村孩子提供兼职的机会与岗位,国家也应该在这方面做相应的工作,让孩子在假期可以有事情做,不仅可以为社会做自己的一份贡献,还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想方设法突破教育经费极度短缺这个农村教育的瓶颈。因为,有了钱,农村中小学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更靠近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有了钱,农民子弟就可以不因贫穷而大量辍学;有了钱,农村教师就能安居乐业,心无旁骛地培育下一代;有了钱,农村教育的各项改革就容易顺利实施。
针对学校里设备的问题,国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关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应适当的做相应的改变,应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变,多多重视学生的素质,能力,而不是一味的求高分学生,如今社会流行着“高分低能”的说法,这对现在的学生简直是一种侮辱!国家英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为农村学校的设备作出应有的付出,提高农从的教学质量。不要只是一味的发展经济,金钱不是万能,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知识,再有钱的国家也注定是贫穷的。国家应做到乡城一致,以相同的基础发展教育事业。
针对农民思想的问题,社会应大力宣传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发展各种教育事业,鼓动明星艺人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品德兼优的老师,一个好的老师也许不能带好所有的学生,但一个坏的老师却能带坏所有的学生。这其中的利弊很明显,从最基础做起,从最简单的坐起,这样才能保证将来的教育事业有着美好的前景!
第四部分——分析总结
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也是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重视农村教育不
仅仅是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比重最大,农业发展事关国脉民生,更为关键的是目前农村教育和农村社会转型正处在一个“潜力大压力更大”的爬坡阶段。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差是造成“就业低层次化,收入长期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彻底解决农民受教育的问题,农民的素质就永远不会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会继续受阻,而“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就会遥遥无期。要大面积地提高农民的素质,除了让他们受到足够的教育外,没有别的路可走。希望国家能够对农村教育问题给予重视,尽快的解决农村孩子上学困难的问题,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将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更好!
第三篇:实践调查-农村教育之我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000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周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樱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
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第四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浅谈农村教育专题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经费很紧张,现代教育设备严重短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滞后性,学生辍学较多等方面的因素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题记
时间如水,岁月如歌,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暑期社会实践终于划上句号。对于经常呆在凉爽的房间里,几乎没有受过苦的我来说,实践确实很辛苦,流了很多汗,吃了不少苦,皮肤也晒黑了很多,但大家没有一个抱怨,后悔的。在短暂的实践考察活动中,我努力让自己尽快融入到农村,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期间,我们也收获不少,既能把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发挥出来,学以致用,又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还给了我们主动积极地与疲劳和贪图安逸的惰性作斗争的机会。而我们在实践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熏陶;认识得到了升华;觉悟得到了提高。
很感谢老师让我参加到这次实践中,让我充分地认识农村、了解农村。这次活动给我很多感触,也让我尝尽了人间的冷暖真情……
下面我从农村教育方面谈一下自己对农村的认识。在我们调查的几个村子里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仍很严重。
首先,多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与要求相差甚远,现代教育设备少,教育手段简单,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在软硬件方面还不具备,要缩短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不易。受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制约,农村中小学总体水平确实与城区存在较大距离,而且农村办学思想、教育观念方面还比较陈旧。我曾和唐家村的一个初中生聊过几句,他告诉我,他们上初中后才开始接触电脑,而城里呢,小学生就已经掌握电脑操作了,这就是差距。
其次,农村办学条件较差,加上教师工资偏低,普遍存在吸引高素质教师难的问题。农村学校优秀年轻教师和音乐、美术、体育、英语教师十分缺乏,目前大多数学校还不能向城里的学校那样采取高薪聘请优秀教师的办法。高水平的师资不足,导致农村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在我看来,乡村学校教师严重短缺,但同时我们看到,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就业机会,而乡村学校又急需人才,为什么大学生不去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呢,每年毕业生都挤向人才济济的大城市,为了留在城市里,他们甚至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我记得在唐家村小学开总结大会时,就有位同学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唐家村的这几天,让我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和孩子们迫切渴望知识的心情,我被他们这样热情所感动,我想留下来……”
如果有更多的大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和这样的思想,那么,农村还会缺老师么。不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近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从今年起全国有六所师范大学对毕业有意愿去西部农村支教的学生将免除一切学杂费。这一举措将使更多的大学生为西部农村做贡献。
再次,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严重,教育程度偏低,除了教育体制的原因外,农村教育模式的单一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农村的教育也是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一旦升学无望,则会前功尽弃。我们小组曾走访了许多村民和家庭,和家长们探讨过关于孩子辍学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学校老师讲的不好,一部分学生厌学,直接退学外出打工;
第二点: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将差生分流出去,使好多初中高中生辍学外出打工;
第三点:考上学而供不起也导致一些学生辍学。
我个人认为,要想让农村学生辍学量减少,首先要改变他们的思想;其次要转变单一的农村教育模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教育,使农村的学生各有所学,学有所用,各尽其才,各得其所。在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上,要用成才率而不是升学率来衡量,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理念。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我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19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2%,每万人中大学生数为4名,这样状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所以,恳请政府加大农村教育建设。
还有,城乡教育差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现在的问题是不要继续拉大这种差距,然后逐步创造条件,力求缩小差距。现在需要努力的是在一个县城范围内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有可能做到的,首先是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和其他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给每一所学校。农村“示范性学校”的建设既要有适当的超前性,更应有公平的竞争性,而且政府的教育经费不应只集中在个别学校,人为的制造不公平竞争的局面。就现阶段而言,富的学校越来越富,穷的学校越来越穷,所以政府的重点不应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更多的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对于那些条件好的学校,可以适当放宽政策,让他们自我宣传,自我管理。
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磨练我们的品格,增长我们的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是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社会实践也加深了我与农民的感情,拉近我与农村的距离,也让自己在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身上的历史使命,让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再一次感谢老师让我有了一次亲身体验,我将带着这份经历继续我的学业,等到学业有所成就时一定会奋不顾身的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
(屈小龙)
第五篇:大学生暑期实践报告
大学生暑期实践报告
一年的大学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一年的时间我们学习了太多太多的知识。不管是专业的知识还是必修的技能,但总觉得在大学校园生活、学习就是缺少点什么,大学理论学习终归是理论,没有太多的实践机会。大学不能带给我们太多的社会实践,我们只有利用暑假去参加更多的实践。
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暑假还没有到来,校园里就已经充斥各种招聘暑假工的广告,很多的同学都纷纷报名加入了打工的行列,而我最终没加入他们的行列。总觉得只有自己去找工作才是真正的体验社会。毕竟,找工作、工作都是社会的一部份。
学期结束我坐上了回家的列车,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的精彩,假期总是要回家看看,那里是生我、育我的地方。那里有我的亲人、朋友,他们会给我鼓励和力量。不管在外生活得怎么样,家终归是我温暖的港湾。
在家务农(收割稻谷)是我暑假的第一个实践。毕竟,一直生活在农村,农活都是家常便饭了。在家农忙了半个月,虽然,每天贪早摸黑的忙个不停,人都晒得黑了一大圈。每天从早上六点工作到中午十二点;下午从两点工作到了六点,不过还是收获了很多,学习了很多。因为生活在南方偏僻的小山村,农田多是梯田,所以很多农活都是用原始的劳动方法,耕田用牛耕、插秧用手、除草用锄头……家里的几分薄田就要忙上半个月。
基层的生活才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每次农忙都感触良多:
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在收割时,每天都要抗好几袋稻谷,一抗就是好几公里的,有时在半路坐下休息就不想站起来了,经过了强烈的思想斗争,最后还是咬着牙,站了起来。心想只要熬一熬就挨过去了。的确生活就是这样,每时每刻都在考验着你的毅力,又时我们咬咬牙挺了过去,前面就是一片新的天地。
二、原始的劳动力真的需要进步、改革,科技才是硬道理。
我家用的是牛耕、脱稻谷的是用脚踏的、除草用的的锄头。有的人耕田用的是拖拉机、脱稻谷用的是汽油机、除草用的是除草剂。我们做三天的工作量,用机械、化学试剂一天就能做完。这就是科学的力量。我们农村真的需要解决劳动效率低的问题。这就鼓励我要好好学习好专业制药知识,尽可能发展更多、更有效的绿色药物。
三、劳动要抛弃旧的传统思想。
不要老是抱着守着几份薄田就可以养老的心态,更不要思想陈旧不去接受新的科学(例如新的机械、新的试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时代在变、技术在革新、我们的劳动也要高效的利用。充分利用新的农耕器械。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在如今生态农业是发展得越来越完善,希望在越来越多的农村投入使用,把农村的能源更有效率、更绿色的使用。只有生态农业才是农村发展的出路。
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的确,每一个行业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农业要与时俱进,其它的行业同样需要与时俱进。
在家农忙没有用完我的一整个暑假,我还有时间去做更多学习外的实践。我有每个假期做兼职习惯,我在很多行业都做过。最普遍的就是在工厂里面打工;我还去过餐厅厨房里面做学徒;还有推销员……而这一次我去了一个工地里面做搬运工。搬运工的确是个苦差事,每天六点开工做到十一点,下午两点半开工一直上到七点。足足做十个小时,一天十个小时而且没有加班费,工资又低。刚开始做了几天就想不做了,不过最后还是咬了咬牙,选择了坚持下去。的确如此,生活有时候就是要选择坚持。如果没有了坚持什么事也会做不成,很多事情都是半途而废。
在学校中学习理论知识,在社会中学会技能,在实践中学习真本领。在工地里做搬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不是力气大你就能做得比别人好。因为除了力气,技巧也是很重要的。现在这种年头搬运工也没要多少了,因为很多的工地都用上很多新的机器了。现在一个人操作一台机器,做的活会比以前没机器时三个人做的活。因此,学习好一些机械的操作会让你工作得更顺利。
在工地做搬运的半个月里,心生太多的感概:
一、我们要搞好我们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就业。
虽然,我们的就业与创业绝大部分要靠我们自己,但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机会。我在家里农忙的时候,没办法到外面去找工作,只有通过我的朋友帮我找。虽然我没有去我同学介绍的工作里面上班,但是,他们的确给我找工作带来很多的知讯。真可谓足不出门天下知。我们搞好人际关系,并不是去巴结、讨好别人。我们需要的真正的友谊,需要的是朋友间的互帮互助。我们从朋友身上的祈求也不是什么升职,提拔。我们要的是朋友之间的关心。好好处理好人际关系,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
二、就业并不难,只要把握好自己的位置。
并不是就业越来越难,而是人们的眼界越来越高,都把太多的就业岗位放弃了。很多大学生都觉得拿到大学文凭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对于招聘市场上比较苦的工作,待遇不怎么好的工作都没有兴趣。他们就是这样错过了太多的就业机会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我们的位置,想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择业时不要有太多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不要怕辛苦、不要好高骛远想一步登天。
三、技能不嫌多,学的越多就业的机会就越大。
就业要的不是一纸文凭,要的是技术。在学校学的大多数是理论知识,要想学更多的技能就要自学了。其实,在大学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时间去学更多地课外技能。只有把自己充实了,我们的就业才会不用愁,我们才能拿到更好的待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都感悟都是来自于实践。一晃间暑假就结束了。我的实践之旅也将告一段落。收拾好行装回归大学生活。在新的一学年里,努力学习好各门学科知识。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学好课外的一些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有竞争了。能力与机遇从来就是为有准备的人而生的,提高自己的自身能力,把握好每一次机会,成功就在不远处。好好把握大学生活,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就会收获更多的友情与感动。
社会实践是学习的延续;是锻炼技能的平台;是成长自我的垫脚石。把握好每一次实践;把握好每一次锻炼;把握还每一次自我成长。我们就会学得比别人多;发展的比别人快;就会成功的比别人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