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及分析.doc(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15:1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及分析.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及分析.doc》。

第一篇:大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及分析.doc

案例:

李某和小况是大学同窗好友,毕业后来往密切,经常在一起聚餐。小况家境、工作都比李某好,每次吃饭都抢着付钱,李某竟认为小况是在故意炫富。于是,心理失衡的他起了杀心。因为贫困,李某从小就不愿提起自己的家境。小况(化名),李某的大学同学兼好友。每次一起吃饭,条件较好的小况总是抢着埋单。谁能想到,李某会在意这件事,并由此心生嫉妒、心理失衡。最终,李某残忍地杀害了小况,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

1989年,李某出生在重庆市梁平县的一个乡镇。父母都是农民,靠务农维系一家四口的生计。李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他从小就很懂事,读书时学习成绩很好。由于是家中长子,父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为减轻家庭负担,李某的妹妹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和支付哥哥的学费。长得一表人才,对人彬彬有礼的李某,因自尊心很强,除了几个好朋友外,很少也不愿提起自己的家庭情况。小况也是1989年出生,和李某就读于重庆某高校的同一个专业,是李某大学时最要好的同学。小况的家在重庆市主城区,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家庭条件还算不错。读大学时,小况就经常请李某吃饭。2010年6月,李某与小况大学毕业。毕业后,李某在重庆市的一家企业找到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并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小况在一家事业单位找了一份有正式编制的工作,薪资比李某要高一些。第一次发工资,小况就打电话约李某吃饭。在饭桌上,小况向李某讲述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并提到了自己的薪水和待遇。李某则向小况抱怨自己的工作并不如想象中的好。饭后,李某主动提出埋单,却被小况拦住了:“你不要跟我争,听同事说,三个月试用期过后,我还要涨工资,这顿我请你。”就这样,那回吃饭还是小况埋单,而且之后每次吃饭,他都抢着埋单。小况的热情让李某的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

据李某后来交代,其实,他也想埋单,但总被小况拒绝。而且每次吃饭时,小况都会讲自己最近工作如何、单位又发了什么福利。“我一直自愧不如,看着自己工作一般、待遇一般,还租房住,就逐渐产生了自卑心理。”李某说。更为严重的是,李某认为小况每次抢着埋单,是在炫富、故意刺激他。于是,原本就深感自卑的李某在这不良心态的驱使下,走向了极端。。

案例分析: 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这种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这样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出现原因:自我认识不足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对自我形象不认同,觉得自己长的不好。或者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进入大学后的优越感降低甚至没有了,自己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原有的优越感一下子就成自卑感。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方面产生自卑感的。

家庭经济因素

部分学生由于出身贫寒,生活困难,与别的同学相比,觉得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实在太差而感到自卑。这几年,由于这方面引起自卑的大学生人数有增加的趋势。成长经历有关

人的一生不能说漫长也不能说太短,但真正对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关键时期就那么几个,其中童年经历的影响尤深。心理科学的研究已证实,不少心理问题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症结,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态也不例外。

个人性格特点

气质抑郁、性格内向者大都对事物的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放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其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往往要比对其他气质、性格类型者的影响大,产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尚无效果,便会泄气,认为自己不行,于是变得自卑起来。会对社会 产生恐惧感。无法正常的接触社会上的人。

大学生自卑主要的表现在于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主要为:

1.敏感

过分敏感,自尊心强。弱体群体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唯恐被人忽略,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任何负面的评价都会导致内心激烈的冲突,甚至扭曲别人的评价,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在其内心引起波澜,胡乱猜疑。

2.失衡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弱势地位,使他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体验不到自身价值,甚至还会遭到强势群体的厌弃。自我价值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丧失自我价值体验,使他们心态失衡,陷入恶性的心理体验之中,走不出这个心理的阴影,就很难摆脱现实的困境。别人欺负他,即使内心不负气,也自认为是正常的,非常认同自己的弱势身份。这种强烈的自卑心理极易导致自杀行为。

3.情绪化

他们表面上好象逆来顺受,然而过分压抑恰恰积聚了随时爆发的能量。由于他们缺少应对能力,失业、离异、患病等生活事件很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认为别人睢不起自己,难以忍受,往往产生过激言行

案例处理:

李某的性格有两面性,平时比较阳光,和同学、同事关系都不错,也很喜欢运动。但每当他独处时却深陷自卑,无法自拔,而且自尊心很强,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如此,就很容易走向极端。“仅仅因同学过得比自己好,就要了同学的命,太不可思议了!”李某的心理路程就是典型的羡慕嫉妒恨。作为一名大学生,李某的行为让人感到意外,也很让人痛心。这是他心理不健康,一直将内心的阴暗面隐藏起来、过分压抑导致心理失衡而造成的结果。

此案反映出当前一些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而有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高校虽然开设有德育课,但很少将这门课纳入重要科目。因此,呼吁学校开设并重视心理教育课,使在校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同时,要深入学生内心,找问题,谈问题,让学生有畅通的渠道释放和发泄情绪,帮助心理不健康者尽快摆脱心理魔咒,防患于未然。

对于个人而言应该克服自卑,如:

1、正确认识自己 提高自我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有自卑心理的人,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成绩,以此激发自己的自信心,不要因为由于自己某些缺点的存在而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

2、善于自我满足 消除自卑心理

有此心理的人,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生活、工作或学习,目标都不要定得过高,这样,就容易达到目标,避免挫折的发生。

3、坦然面对挫折 加强心理平衡

自卑的人心理防御机制多数是不健全的,自我评价认知系统多数比较偏低。因此,遭受挫折与失败的时候,不怨天尤人,也不轻视自我,要客观地分析环境与自身条件,这样才可以找到心理平衡,才可以发现人生处处是机会。

4、广泛社会交往 增强生活勇气

自卑者如能多参与社会交往,可以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丰富生活体验;通过交往,可以抒发被压抑的情感,增强生活勇气,走出自卑的泥潭还可以增进相互间的友谊、情感,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自信心得到恢复。

第二篇: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是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因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会被人看不起”导至十分自卑,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以及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对于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本案例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关键词:自卑,一般心理问题,不良认知,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张某某,女,33岁,某公司职员,行政,大专文化,离异,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暂居父母家。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内向,保守。父母均为本地某老牌国企职工,有一个妹妹。父母对女儿管教比较严格,母亲勤劳但观念保守,幼时有同楼居住的同学父母离婚,母亲遂告诫不要与那个父母刚刚离婚的同学玩耍交往。几天后放学在楼下偶然遇到那个刚刚离婚的同学的母亲路过,此时正在楼下聊天的几个女人对着那个同学母亲的背影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并且不时地发出阵阵轻笑,求助者对此印象十分深刻。自此对离婚问题怀有负性想法,认为女人离婚会被人看不起。24岁,经朋友介绍与前夫孙某某相识,半年后结了婚,1年后育有一子。孩子出生1年多后偶然发现丈夫有外遇,继而双方发生争吵,争吵中丈夫摔门而去数日未归。求助者想尽办法挽回,情况却未见好转,有一次又因丈夫晚归发生争吵,孙某某将求助者打倒在地。自此以后两人发生争吵时孙某某经常对妻子拳脚相加。随后孙某某提出离婚。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3.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焦虑易紧张。4.身体状态:近一个多月睡眠较差。

5.社会功能: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容易分心,工作效率下降。

6.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总分156,人际关系敏感2.2,抑郁2.4,焦虑2.1。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主述:离婚后,求助者认为离婚是可耻的事。其有一已离异的要好女同学,也持相同看法。鉴于此求助者也对新的婚姻毫无信心,从不主动交男朋友,一直对外界刻意隐瞒离异一事。后来,一同事偶然得知她的情况,并告诉了其他同事。求助者得知此事后,心里很不安,开始觉得同事以异样的、甚至鄙视的目光在看自己,而个别同事有意无意问起其家庭的事,更让其感到是故意羞辱自己,觉得更加抬不起头来。在持续的心里压力下,工作开始分心,遇事急躁易怒,单位领导和同事开始对她有了看法。她认为,领导和同事将她工作上的一些差错与她的离异问题作了因果联系,感觉无法在现单位继续工作下去了,自感压抑,无法解决,前来咨询。

2.个人陈述:“从小就认为离婚对女人来说是很丢人的事”;“社会对于离过婚的女人,有很大偏见”;“我现在有点怕上班,怕有人问我离婚的事”;“有时觉得当初不要离婚好了,至少有一个表面完整的家庭,人家也不会说三道四了;但是想想那种难受的滋味,还是离了好”。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母亲诉述:有1个多月了,我女儿感到累,认为在现在的单位上班没劲,想换单位。问她为什么,她也不愿说。我也在想这情况是不是跟她离婚有关。离婚后,孩子、房子都给了男方,她跟我们住在一起,在家总是唉声叹气的,说是命不好遭离婚。以前她下班后喜欢到朋友那里去,但现在一下班,就把自己关在房里,总是看书听音乐,她那些朋友也都不来了。人家给她介绍男朋友,她也不感兴趣。2.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在婚姻上对自己要求很高,自小认为女人离异不光彩,是丢人的事情。坦言只要没有暴力,即使没有感情,也愿意维持婚姻。谈及前夫时,情绪激动,泣不成声。自述领导和同事一直对自己很友善,工作上偶尔出现小差错也都没有计较;自从自己离婚后,他们总是不给自己好眼色看。要好女友的同样经历和观点,加强了其对离异问题的负性评价。只想离开目前的单位,对人的敏感也仅限于目前单位的同事,无泛化。求助者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应答切题,情绪略焦虑,面色忧郁。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胆小、固执,任性,依赖性强,敏感,易受暗示,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上存在错误的观念;心情压抑;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表现为睡眠不良。病程不到两个月。2.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病程的症状表现(如焦虑,睡眠障碍等)不足三个月,精神痛苦程度不甚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没有造成严重损害,内容尚未泛化。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3)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离婚)引发的,反应强度不太强烈,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可以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半年。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病程不足3个月,评分不足6分,问题也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3.病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2)社会性因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离婚)

3)心理因素:存在不良认知(女人离婚会被人看不起);个性特征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缺少人际沟通。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改变该求助者认为“女人离婚会被人看不起”的看法;改善该求助者焦虑情绪和人际交往状况,使其心理测验结果恢复正常水平;改变该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平衡与他人比较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纠正其负性情绪和错误认知。

近期目标:坦然面对外界议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认知,增强其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树立自信心。4.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离婚后自我形象的不认可。其原因是在其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在“离婚形象不好”的错误认知模式主导下,不能有效地应对离异、外界议论等应激性社会事件.而具有同样经历的女友的感受,使其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不过,求助者目前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只是一般的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对此类问题是最有针对性和有效的。为此整个过程应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式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并在新的认知模式的指导下,逐步内化成为求助者的自然行为。2.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 咨询收费:每次100元

心理测验收费: SCL-90 60元/次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

3)紧张、焦虑与人际敏感行为的临床评估,有关心理测量; 4)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完成情况

1)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倾听求助者的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了求助者的信任和理解;

3)收集求助者临床资料,了解其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4)求助者独立完成90项症状清单的自测;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其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咨询师告知其为一般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目前其睡眠障碍就是躯体化表现之一,需定期进行心理治疗; 7)布置咨询作业:认真思考回顾咨询师的谈话。2.心理咨询阶段 任务

1)加深咨询关系; 2)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3)学会合理评价,提高自控力; 4)认知行为干预。完成情况)反馈咨询作业:认为咨询师说的有道理,从理性上能接受“女人离婚并不丢人”,但不知为什么就会这么想问题; 2)说明认知行为治疗原理; 3)认知分析;

4)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原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就上述认知分析环节进一步商讨:早年同学父母离异而形成的错误认知模式,因此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根本在于改变这一认知模式;

5)与求助者进行角色扮演(咨询师扮演同事、求助者扮演自己),观察其情绪反应,让其描述具体想法; 6)布置咨询作业。3.结束与巩固阶段。任务

1)学会合理评价,对紧张/焦虑的自我管理; 2)继续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3)加强与同事各方面交流。完成情况

1)反馈咨询作业:让求助者详细描述心烦意乱的情境,以及与同事接触的感受并解释自己何以有这种感受;

2)与求助者进行角色扮演,这次由求助者扮演同事、咨询师扮演求助者。让其观察“求助者”在何时产生情绪反应并进行分析;

3)进一步分析负性自动想法,明确行为与认知的关系,引入“合理观念“,重新看待自我形象(离异女人); 4)布置咨询作业。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张和敏感了;觉得离异不是像自己以前认为那样不好的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自卑,开始重新和朋友交往,在面对别人评论的时候也没觉得什么不舒服。”

2.他人反馈:同事认为张某某变得开朗了; 张某某的母亲也说张某某下班后不再把自己关在房里,也不提换工作的事情了。

3.心理咨询师评估:求助者已基本纠正了不良认知;自卑心理得到了克服;情绪症状(自卑、紧张、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得到了改善;躯体症状(睡眠不良)已消除;能够较坦然地面对外界议论,轻松的和同事相处。

4.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总分146,人际关系敏感1.9,抑郁2.0,焦虑1.8。总结: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因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和症状标准,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可行的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所定的咨询目标进行评估可知: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自卑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人格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长虹、丛中主编,临床心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一版,2001

2、郭念峰,国家职业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第一版,2005

第三篇:自卑心理个案分析

小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自卑

吴 玲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个案背景:小辉(化名)是一名六年级的男同学,在老师的眼里他是一个十分内向、孤僻的男孩子,在同学们的心里他是一个什么事都干不好的人,用孩子们的话来说便是“一点都没有用!”他的作业总是比别人作得慢,而且质量也不是很好,每次考试,尽管他加倍努力,但成绩还是远远地落后在其他同学的后面。而且,平时也不太愿意主动与别人去玩,其他人也不会与他玩耍,做游戏。

小辉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上的挫折,又由于自己长得有些偏胖,再加上同学们不喜欢和他一起玩,便产生了苦闷、忧郁的情绪,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出现了自卑心理。与小辉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究竟是怎样产生自卑心理的呢?

二、个案行为概述: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六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家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三、个案生活背景:

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终于发现他为什么不喜欢与别人说话了。那都是因为班里面的同学都嘲笑他,嘲笑他的外表与身上的味道。平日里同学们都说她不干净,不爱洗澡,不喜欢她,这对他的打击非常大。就是因为同学们都嘲笑他,所以让这位同学的脸上很没面子。使得这位很内向的男孩子失去了自己外表的信心而感到自卑。

四、个案分析:

通过我的分析我可以判断他的一举一动都是自卑的现象,比如:在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说话,会脸红、害羞、很腼腆„„

一般来讲,引起当前小学生的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对其了解不够,以致评价有偏差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地方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2、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屡遭挫折与失败

一些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易走神,课后的预习、复习工作又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日积月累,学习成绩也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开始定的目标是五颗星到最后变成能拿到两颗星、一颗星了,考试对他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挫折多了,失败多了,如果没有老师或家长的及时关注,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这是导致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

3、家庭环境的影响,“先天”和“后天”的不足

另外,小学生的家庭状况也影响着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社会地位低下,经济状况窘困或单亲家庭,会引起小学生“低人一头,矮人一截”的想法,他们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提及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的家庭羞于启齿,如果当他们因家庭原因受到别人冷嘲热讽时,便会无地自容。有些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他们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学习条件又不好,在穿着打扮上也比不上其他同学,因这些原因也能使其产生自卑心理。

另外,有些家长的个性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孩子一直与家人生活在一起,父母的个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如果父母亲生性优柔寡断,喜欢忧虑,那么必定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其变得做事犹豫,一旦因为某事受挫折便会造成自卑心理。

4、生理上的欠缺,导致心理上产生阴影

小学生的五官、容貌、身材、体质等任何方面有缺陷的小学生,常会有“自惭形秽”的心理,如有的学生长得太胖、口吃、有雀斑等,他们害怕这方面的缺陷被人发现,若因此受到嘲弄、冷遇,更觉得无地自容,有此经历之后,有些小学生就开始怀疑自己的长相,陷入苦恼与怨恨之中,他们害怕出头露面,不敢在公开场合大声发表自己的见解。上课也不敢举手发言,这又是一个造成小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

5、家长的期望值过高,造成学生压力过重

但是,导致小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否定的关键原因是教育方面。一些家长对子女成就的殷切期待,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和落后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五、辅导策略:

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他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在校园集体环境中:老师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答对了,我们全体同学都为他鼓掌。在集体游戏中:我们让他担任比较主要的主角,使他感到自己与别人都是一样的,从而消除怕羞、胆怯的心理。

要让自卑的同学多一些与伙伴共同游戏的机会。游戏是我们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同学们能按照自己的愿意自由发挥,从而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性格。当他与我们一起游戏时,我们的知识经验接近、兴趣爱好相同、地位平等,就能使她在玩耍中忘掉自卑。另外,对自卑感较强的同学,老师还有目的地安排他们在班级中担任管理工作,让他们尝试领导、组织别人的经验。

六、效果。

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他帮助他,他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很大声的回答,同学与他玩耍的时候他会与你玩,有不懂的问题他会主动去拍拍你,说:“老师,这个动作怎么做?”他有那么大的变化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七、结论。

会自卑,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自信,或对于自己的某个地方不满意而感到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但是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有自卑的人,我们要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到家的温暖!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剖析

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剖析

曾琴

曾琴,四川内江师范学院教育心理系,四川内江市641112

曾琴,女,1966年生,四川省乐至县人,汉族,1990年新疆大学毕业,学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及研究工作。

Zengqin168@126.com

电话: +86-832-234051

3Analyzing and treating the Self-abasement of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 Zeng Qin

Zeng Qin, Educational & Psychological Department, Neijiang Teachers College, Neijiang, SiChuan641112

Zeng Qin, Female, Han Nationality, Born in1966 in Lezhi Country,SiChuan province, China, Graduated from Xinjiang University in 1990, Bachelor, Lecturer.Research direction: Educational & Psychological Teaching and Study.E-mail:

Tel: +86-832-2340513

Abstract

AIM: Rid of the Self-abasement of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 and Improve Psychological Health

METHODS: The materials come from the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works published publicly at home and abroad.Meanwhile the relevant real articles are found on the net of China Periodicals in the database from the first periodical of 1994 to the second one of 2005, using the self-abasement of higher school students as retrieval words within the language of Chinese.Finally the materials are sorted out comprehensively.RESULTS: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 live in fierily competitive knowledge and economy times, so the reasons are complex that they are self-abased and as a result in passive harm;the self-abasement of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 must be treated by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teachers, the instruction of student-serving workers, psychological inquiry activities and self-building good qualities of all kinds at the same time.CONCLUSION: Because the self-abasement can bring many problems in their behaviors to higher school students and also is the main barrier of affecting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it should be treated actively.Key Words: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self-abasement;setbacks reasons;treatment

摘要

目的:消除当代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资料来源于国内公开出版的心理学专业著作。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大学生自卑心理”,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并 1

对资料进行综合整理。

结果: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其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带来的危害是消极的;矫治当代大学生的自卑心理须通过心理专业教师教学、学生工作者引导、心理咨询活动及大学生自身创建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共同进行。

结论:自卑心理能使大学生出现很多行为问题方面的表现,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心理障碍,应积极进行矫治。

主题词:当代大学生; 自卑心理;挫折归因;矫治

0引言

自卑心理一般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会诱因引起的一种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状态。自卑心理是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状况,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因此,重视和研究自卑心理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详细剖析了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探讨了自卑心理矫治的有效策略。

1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1.1社会因素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自身特征、需求、利益和文化形态和社会群体生活在社会之中,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改革浪潮的冲击,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触动最敏感的社会群体——大学生。较一般青年而言,他们能较快地接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并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新情况的能力和素质,这无疑是值得倡导和庆幸的。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因素和变化正在直接影响和困扰着当代的大学生,并导致他们中一些人产生认知和行为上的偏差[1]。特别是随着近几年高校急剧扩招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的改革,新的政策虽然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发展机遇和选择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择业过程中的心理困惑。面对一大群的硕士、博士,大学本科生在择业中,缺乏大胆尝试的勇气,只看见别人的长处,盯着自己的不足。这种不对等的比较必然会得出“我不行”的结论,产生 自卑心理。在“你对你的专业,能找到工作是否有信心”的问卷调查中显示,47.6%的人回答“有些信心”,28.6%的人回答“毫无信心”,只有21.7%的人回答“很有信心”,充满自信的比例较小。

1.2自我认识中的缺损进入大学以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们对自己的生理特别在乎,如相貌、身材,体重、肤色等。其中,尤以女生最多,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的生理缺陷。加之,个人早期家庭生活背景、阅历及成长道路的不同,在文化素养、智力、气质、能力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一些自感能力一般又无特长的大学生,看到别的同学琴、棋、书、画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自己强,就越发感到自己不如别人,经常处在自责的叹息之中,自我信息敏感,自我价值取向片面,夸大客观困难。据布瑞德修(Bradshow)的研究,在高中生、大学生和中年人之间,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和实际自我的一致性系数最低,即大学生对实际中的自我评价往往不能满足所期望的理想自我标准。每个人都有理想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而实际的自我又有主观的自我和客观的自我,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就是主观的自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则是一种客观的自我,如果主观的自我远低于客观的自我,那么这个人就是缺乏自信,往往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当某种能力与缺陷受到周围人的轻视、嘲笑或侮辱,这种自卑感就会产生,甚至以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2]。

1.3个人的性格特点自卑心理较强的大学生多数伴随有性格内向、胆小、多疑、处事谨慎、优柔寡断、富有想象力、不善社交、应变能力较弱等性格特点。这些特点大都对事物的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放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其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往往要比对其他气质、性格类型者的影响大,产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而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的学生在其上进心、自尊心受到压抑时,不是变得自卑,而是激起更强烈的自尊,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更大的干劲冲破压抑;但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则正好相反,经过一番努力后尚无效果,会因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当他们看到别的同学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又很羡慕,希望自己也能那样,但性格与能力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为此他们自我烦恼,自卑。

1.4别人消极反馈评价心理学家A.阿德勒认为,外界环境的消极反馈会影响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特别是对于能力弱者或有缺陷者,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一个大学生多次受到别人的嘲笑、讽刺、打击、疏远、冷淡、批评或贬抑性的评价等,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他就容易产生“别人都瞧不起自己”的自卑感[3]。比如:“太笨”、“脑瓜不开窍”、以后不会有什么出息等,都可能严重挫伤大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产生自卑感。2自卑心理的危害

自卑引起心理压力和紧张,激起逃避或退缩反应,抑制自信,导致焦虑,形成内在阻遏力,这是相当普遍,也是非常有害的压力转换模式。自卑感一旦产生,就会渐渐地蔓延、扩散,产生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2.1形成错误的心理定势自卑心理打击人的上进心、自尊心,使其变得胆小怯懦、不敢表现自己,停止发展自己。不仅如此,还会产生一种错误的心理定势。所谓心理定势又叫心向,它是人们在感知评价客观事物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心理定势对人的心理活动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一旦形成了不良的心理定势,就会造成一种障碍,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4]。如有的同学,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或者身体的缺陷等,每次走进教室,都感到全班同学都在盯着他,嘲笑他。这些都是自卑带来的错误心理定势,使自卑者形成一种近乎病态的敏感心理。

2.2导致人际交往障碍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适应状况。良好的人际交往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而且是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际适应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但在现实的高等教育中,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心理、情绪、人格和个性等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在交往中,因惧怕出丑、受挫或遭他人耻笑,缺乏自信,自惭形秽,产生

。自卑心理,不能有意识地运用一些交往方法,常将交往的圈子限制在狭小范围内[5]。往往

以一种消极或错误的防御形式来保护自己,不敢与别人正常相处,形成闭锁心理。

2.3心理与行为上出现困扰自卑感强烈的人,心理脆弱,经受不起挫折,适应力差,性格抑郁沉闷,遇事往往自愧无能、自叹不如;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知识经验和才干、办事胆怯畏惧,或者稍遇困难、挫折就心烦意乱,停止不前、缺少毅力,甚至对那些本来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认为无法办到而半途而废。因此,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笼罩和统治,他的精神活动就会遭到严重的束缚,从而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这种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一个人颓废、落伍、心灵扭曲,甚至产生错误的人生态度[6]。

3.自卑心理的矫治

3.1营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环境高校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强化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活动和心理教师教学及学生工作者的共同培养,使有自卑感受的学生,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采用心理分析治疗方法,找出导致自卑的深层原因,塑造良好性格,领悟到,一个人之所以有自卑,并不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很糟,而是潜藏于意识深处的症结所致,从而使他们从自卑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3.2全面客观的评价自己从心理学分析,自卑实际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只是这种“防御”是消极的。一个人的自卑心理形成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很低,不敢大胆主动地去与别人交往,渐渐地会从疏远别人、自我孤独发展到自我封闭,与周围的人形成一道无形的高墙;这种情况又会使别人对自己形成不良的看法,更为远离和回避你,从而反过来进一步加深自己的自卑心理。因此,我们要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自己挖掘自己的闪光点,才能和潜力,客观地分析自己,作比较正确的自我评价。

3.3学会正确归因,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我们在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中了解到,人们具有的许多问题明显地取决于他们对消极事件的解释,而不在消极事件的本身。在问题出于归因的情况下,归因训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是有帮助的。归因训练的一个办法是引导个体改变对失败的知觉,把稳定的、内在的原因改变到外在的、不稳定的原因。因为,对消极事件的内在归因会降底自尊,但外在的归因,把原因置于个人之外,不会消极地影响自尊。另一个办法是引导个体把原因归于可控的、不稳定的、内在因素,如自己的努力方面不足等

[7]。遇到失败和挫折后要能够正确分析主、客观原因,虽然有时失败、挫折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和不可改变、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但有很多时候是由于自己主观本身的因素而造成的。只有正确的归因,才能提高挫折承受能力,不断实现目标,增强自信,矫治自卑心理。

3.4积极与他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通过高质量的交往建立起来的,经常交往,有助于逐步加深相互了解,不断提高人际关系水平,也有可能逐步消除猜疑、误会。因此,有自卑感的学生要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通过在与人积极交往过程中,使自己的注意力被别人吸引,心理活动从局限于个人的小圈子里跳出来,正确认识他人的长短处,并进行比较,调整自我评价,学习他人的长处,模仿他人的行为,减少自卑感。

4参考文献

1祁立刚.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疏导与矫治[J].太原新闻网,2005-01-13 17:41:41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2蒋俊梅.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2,18(6):28-293蒋俊梅.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2,18(6):28-29

4林 菁.青春期自卑感的产生、危害及克服[J].福州师专学报社科版 2000,(5):65—66,87

5吴远,缪志红,施春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南京:2002:240-241

6林 菁.青春期自卑感的产生、危害及克服[J].福州师专学报社科版 2000,(5):65—66,87

7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19-200

第五篇:“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

“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

阜阳二职高地处繁华的宁老庄镇,近年来,随着不断发展,有不少家长外出经商,随之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学生”。因为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未成年子女被留守在家生活,其中有大量的少年因父母离开而被寄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远亲近邻,有的甚至独守门户,成为了所谓的“留守儿童”,而这样的现象也几乎成为了每个农村学校都面临的问题, 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 很多孩子成了生活上的困难生, 学习上的后进生, 思想、行为上的问题生,初中学习阶段,是广大青少年人生的关键时期,若学生的教育、情感、心理等问题未得到及时地解决,给青少年的一生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近几年以来,农村“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文将以班级个别学生为案例,对“留守学生”的自卑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一些对策,希望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有所帮助。

储某,男,14岁,二职高九年级。上课不专心、不遵守纪律,特别会与周围同学讲话,甚至与老师唱反调,并以此为荣。凡事不肯吃亏,爱出风头,虚荣心较强。一日,学校为建立“留守学生”档案,需要在校的“留守学生”完成一份调查问卷,正当储某某完成调查问卷时,邻坐张某的一句话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你是留守儿童哦!”,张某这样一句话竟使得俩人在教室内动起手来,俩人的桌子椅子都翻到在地,经多名同学劝阻,两人才停下手来。事后,经同学们反映,是储某先动的手,原因就在于胡某的那句“你是留守儿童”,一句虽是事实,略微不带善意的话竟对储某产生了这样巨大的心理作用,冲动之下竟打起同学,这样的事情也直接地反映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确实有亚健康表现。父母外出打工,使他们被迫成为“留守儿童”这一事实在他们的心里已形成了阴影。

据2006年10月湖北师范学院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研究显示:父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孩子”在人际交往和自信心方面要显著高于单亲外出的留守孩子;而单亲外出的留守孩子在这方面又显著高于双亲外出的留守孩子。储某会做出那样的举动是其自卑心理或者说是其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在胡某的心里,“留守儿童”是一

群特殊的群体,是一群受同学、老师、甚至是社会鄙视的人群。在他的内心深处,“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词汇已经使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因此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他才会有如此强烈的表现欲,迫不及待地想得到别人的认可。

在他这种自备心理的背后,是多种原因造成了他现在这样的心理状况。

首先,最为明显的必然是亲情的缺失。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有的音讯渺茫,有的孩子甚至数年见不到父母。在漫长的期盼与等待中,爸爸妈妈对许多留守儿童而言,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个称谓。记忆中父母的音容消逝殆尽,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导致孩子缺乏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他们与别人的社会交往,并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自卑等心理障碍。

其次,监护不周、重养轻教是造成孩子自卑心理的另一重要成因。这些孩子有的是由祖父母照顾,有的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中,有的根本就无人监护,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父母只负责寄点生活费回来。祖辈家长虽然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照顾孩子的生活,倾听孩子的叙述,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还是弊大于利。因为祖辈对孙辈一般都比较溺爱疼爱有加,但教育不足,亲戚朋友由于精力不足,责任心有限,更是无法严格教育孩子。留守孩子大多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灵沟通,与祖辈在一起时只是看看电视,不怎么说话。与亲戚朋友更是没什么话说。而无人监管的孩子在教育方面更是一片空白,他们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许多孩子甚至缺少自律意识,才会导致像胡某这样因为一句话竟与同学动起手来。

想要从根本上消除“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处处感受到爱才是关键。

1.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便是一个良好的渠道。留守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与之分离, 他们在心理上的情感需要就特别强烈。如果老师热情关心他们, 就可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当学生对某一事物面临选择或出现行为偏差时, 老师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的言语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常常有意无意地接近“ 留守学生”,在他们身上发现“ 闪光点”,便能激励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2.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也是促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若班集体学生关心集体,爱护集体,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团结友爱,个人的进步与集体的荣誉紧紧连在一起,在这样的集体氛围中,留守学生才能感受到他们是与整个集体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同时班主任还可相应的办法,例如把优秀学生与“ 留守学生”编在一组或同座, 建立“ 课外兴趣小组,开展“ 手拉手”结对子、“ 小组学习竞赛”等活动,让全体学生都紧紧地团结在集体之中,让“ 留守学生”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从而弥补其家庭教育中所缺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最后,应加强对“ 留守学生”的个别帮助与指导。在个别帮助时,要分清他们的不同家庭情况所带来的不同心理状况,分析其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发展积极的性格特征,调整消极的性格特征。如, 他们学习上有什么困惑;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往上有什么障碍;心理上有什么想不开的等等。让他们去找他们信得过的老师谈话,内容可涉及校内外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3.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受到学校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学校 村庄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尤其重要。使此群体在学校家庭都有活动的场所。

因此,让留守学生感到温暖,感到强烈的集体归属感才是解除其自卑心理的重要方法。相信他们终能成为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觉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心理学教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下载大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及分析.doc(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及分析.doc(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自卑心理个案分析(精选五篇)

    打开心窗 携手健康 --------小学生自卑心理个案分析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存在,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自卑心理对个体的生活、学习、交际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学生自......

    大学生心理健康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 A同学是某知名高校的一名学生。不仅品学兼优,而且善于唱歌主持,还能写一手好文章。自从上大学后,他的这些业余专长得到了充分发挥,大一第一学期就获得了“校园十佳歌手”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高潮。目前,中国大学生......

    大学生恋爱案例分析(推荐)

    大学生恋爱案例 学生木木来自四川宜宾一个偏远的山区。木木成绩较好,口才也不错,算得上一个帅小伙。进校的时候,木木本来有满腔的抱负,准备在大学里大展鸿图,并且加入了学校学生......

    大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 第2期 [编首语]:每个人在其一生当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生理、心理没有完全发展成熟的大学新生而言,这些心理问题就显......

    大学生法律案例分析

    案例: 19岁的大学生张某多次趁室友王某不注意时,使用对方的小灵通拨打电话。王某察觉话费异常后,打算查询话费清单。张某当心事情败露,于~年~月~日,携带事先准备好的尼龙绳,菜刀,水......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案例简介: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考察 ——案例分 析攀比心理 随着时代的进步的发展,整个社会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人们越来越物质化,消费观念也有了很大改变。目前,社会上消费攀比之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