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背景下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时间:2019-05-13 15:2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村民自治背景下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村民自治背景下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篇:村民自治背景下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村民自治;村委会;经济发展;作用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的一项基层民主形式在广大农村实施已有10余年。它是指广大农民根据法律自主管理本村事务的基层民主制度。村民以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形式,在基层社会事务中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而村委会则是村民自治背景下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党的领导下,以村委会为主体,依法实行村民自治,是新形势下引导和组织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最合理的思路和最有效的方法。

一、村委会的差异对该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群众想致富,主要看干部,这是人们总结乡村脱贫致富经验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湖北省洪湖市的洪林村、柏枝村(以下分别简称为洪林村、柏枝村),浙江省台州市的方林村(以下简称为方林村)等全国先进村经济发展的事实经验也证明: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村委会,在于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作风过硬、服务本领过硬的班子。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大部分地区有较为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而这些单纯依靠农民单干很难使村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因此,需要一支力量把农民组织起来,利用好这些资源,发展本村经济。而这支力量就是村委会。但是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各村的村委会之间有一些差别,有的还十分突出,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各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己的一己之利,有的在选举之前贿赂有关乡村干部和选民,有的在选举时向选民施压,从而达到当选的目的。3.在一定程度上,农村的宗族势力对民主选举具有干扰作用。潜意识的宗族意识,使得有些农民忘记了自己神圣的权利,在村委会选举中宗族势力大行其道。江西省余干县的建设村,有七个姓氏,其中又以张姓人口最多,而张姓又分成了四大宗房。在1999年的海选过程中,每个宗族都想把自己的人给选上,结果在已选出的村委会当中,过去有财务问题的个别干部也被选上。4.由于选举动员宣传力度不够,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强,选举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有的农民甚至对新当选的村主任是谁都不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村民选举的真实性。一方面,民主选举进行得比较好的村,村民真正选出了自己信任的能人,把那些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威信高、群众信得过的人选到村委会领导岗位上来。村委会干部有威信,有魄力,为带领全村人民把本村经济搞好,走致富奔小康之路奠定了基础。如洪林村、柏枝村、方林村等全国先进村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另一方面,形式上虽然实行民主选举,但民主真实程度较差的村,所产生的村干部或是威信不高,或是办事能力不强,或是底气不足,甚至和村民有矛盾、自身有问题的原村干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村委会上任后工作开展的难度,更不用说发展经济了。湖北省洪湖市长河村(以下简称为长河村)的村民,对村干部的意见较大,有的村民甚至评价村干部只管自己,而该村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儿童失学现象十分严重。

(二)村委会成员素质的不同。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有一条基本经验,这就是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还必须有一支能坚决贯彻和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村委会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许多与形势发展不适应的问题。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二是工作作风和方法不适应,许多村干部仍旧使用过去那一套行政命令式的手段,从而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三是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适应,面对市场经济,有的干部想干不敢干,不会干,无所适从,盲目乱干;四是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适应,干部队伍老化现象严重,文化层次明显偏低。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村委会成员的素质相对较高,不适应问题相对较少。据洪林村一位村干部介绍,该村近几届村委会所有成员都是大专(函授)学历以上。而经济落后的村,村委会干部的素质明显偏低,以上不适应问题普遍存在。作为全村的带头人,村委会成员素质的高低,对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如果村委会成员都是能人,思想道德素质高,科学文化素质强,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能很好地带领全村人民奔小康,走共同富裕之路。在物质利益面前,他们能抵制诱惑、廉洁自律,这样,反过来又能提高他们在村里的威信,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相反,如果村委会成员大多数是素质不高的,那么他们或者在村经济发展方面无所作为,或者在村财务中满足自己的私利,甚至横行村里,成为村民的祸害。

(四)村委会自身建设程度的不同。随着形势的的不断变化,工作的不断深入,村委会会碰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村委会注重自身建设.针对干群关系紧张、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进行作风整顿,针对村委会组织涣散进行组织健全建设,针对工作制度缺乏和薄弱进行制度建设。在洪林村,村委会成员一年学习不得少于300学时,学习的内容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文化知识、工作方法和法律知识等。而湖南省攸县新华村,村干部很少进行集中的培训和学习,更难谈及作风整顿了,而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显得无能为力。可见,村委会自身建设程度的不同,对该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二.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村民自治背景下,在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提供信息、决策组织、统筹协调、收支税费、投资扩大生产五方面。

(二)决策组织。如前所述,村委会根据本村的实际,依据市场的供求关系,依靠村民的支持,对村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同时,尊重村民的集体决议,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并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范,使之成为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如发展新的产业,兴办经济实体,推广新的经营方式等。在农民的家庭经营从改革初期的单一从事农业生产逐步向家庭副业、家庭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在从事多种类型的家庭生产中遇到的许多单家农户想办而难以办到、难以办好的事,均可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如修建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改造低产林地等。在流通领域,特别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农户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难以适应。当农民发现辛勤收获的农产品卖不出去的时候,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影响生产的积极性;当农民不得不参与市场谈判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是谈判能力最弱的一个阶层,没有组织起来的农民是弱小的,这严重影响了交换的公平性。因此,村委会应在流通领域将农民组织起来,这样,分散的农民身上的能量得到了聚合,实现联利连心,形成抵御市场风险的强大合力,创造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发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功能,在集体经济弱化的地区,村委会应发挥组织生产经营的作用。

(三)统筹协调。唯物辩证法认为,当事物的各部分按照一定顺序合理排列时,整体功能之和则大于各部分之和,反之,当各部分处于混乱状态时,整体功能则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在村里,农户之间、行政小组之间、企业之间、行业之间,既存在利益的一致性,又存在利益的冲突与斗争,这需要村委会进行统筹和协调,使各部分处于和谐有序的状态。村委会要站在全村的高度,把握村经济发展的大局,用经济的或行政的手段,调整产业结构,改组不同企业,协调农户之间和小组的利益,使全村经济处于健康有序的发展状态之中。在湖南省桃源县明月村,该村村委会将一些村办企业乃至一些加工企业通过拍卖或租赁转为民营企业。湖南省长沙县印山村,该村在坚持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鼓励兴办独立的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对投资兴办微型企业的村民在申办手续和贷款申请等环节上提供帮助,在用地和提留方面提供优惠。目前,该村已兴办起了多家辅助性企业和加工性个体私营企业。这不仅改变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而且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投资扩大生产。村委会应从村财务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村里经济的再发展,以扩大再生产。但村委会对投资的取向应作全面的考虑和论证,保证投资的可行性、投资的回报率。村委会作为村经济发展的组织力量,应避免盲目重复建设,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之中。在洪林村,村委会每年从村财政中抽取相当一部分用于新项目的上马,用于扩大再生产。这样,洪林村的经济不断有新的增长点,充满着活力。

三、村委会其他工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于经济受教育、人口、环境、社会稳定、精神文明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村委会的其他工作,如教育投资、计划生育工作、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精神文明建设等,同样对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计划生育工作。少生一个,幸福一生虽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和感受到。但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特别是在以种植业为主的落后地区,仍普遍存在。由于经济水平等客观因素和认识上的差异,我国各地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在方林村,由于村委会狠抓了计划生育工作,生育水平显著下降,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1下降到2左右,基本实现向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由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较好,节省了大量资源和资金,缓解了人口增长过快给人们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使生活质量改善,从而反过来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激发出劳动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妇女摆脱了多生带来的各种负担,参与社会事务和经济活动,地位得到提高。相反,计划生育工作较差的村农户人口较多,尽管劳动力数量相对多一些,但总体素质不高,家庭负担较重,消费较大从而影响致富进程,阻碍经济的发展。这样,就会陷入经济落后→超生→人口过多→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之中。

(三)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广大农村,有的单位和农户为了一时之利,变耕地为建筑用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开滥挖,滥用农药化肥,严重破坏了资源环境。在一些工业比较发达的村,由于只注重经济效益儿忽视了社会效益,在取得巨大物质利益的同时,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生态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影响了经济的继续发展。而一些环境工作开展较好的村,不仅村民生产、生活环境较好,还推出了绿色农业、生态产品,从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农村,没有专门的环境部门,村委会应依照法律规定,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社会福利。1.在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社会福利通常以货币的形式来实现,其内容主要有医疗保险、老人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等。这些福利政策的实施,可以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激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在直接或间接性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洪林村,村委会十分社会福利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村民享受着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医疗免费、水电半价、社会统筹养老保险等十多项福利。②在经济水平较差的村,社会福利通常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这包括基本责任田、山地、水域等。由于不可能推行货币形式的福利,因此,土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农民手中的财富,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稳定的基础。这需要村委会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保证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五)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对物质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实践也证明,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给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劳动者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会把精神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促进事物的发展。在洪林村,村委会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落实,开辟了广播、电视、橱窗、展览室、永久性标语等多媒体宣传教育阵地和以青年民兵之家、职工之家和洪林文化宫为主体的文化娱乐阵地,建立了一支业余文化体育队伍和一支具有一定素质的科学技术队伍。在近些年的文明创建活动中,洪林村以争创十星级文明农户、普法教育、创建安全文明小区三大主题活动为载体,真抓实干,从而使无违法乱纪、无抹牌赌博等十无局面得到巩固和提高,全村处处展现出一幅文明、祥和、向上的永乐画卷,为洪林村经济不断前进提供了不竭的动力。而在安徽省不少地方,根据对农民问卷调查统计,当前农村五风(封建迷信风、赌博风、红白喜事奢侈风、吃喝风、浮夸风)盛行,这种现象轻则影响当前生产生活,重则影响社会稳定的根基。[21]

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的建议。

综上所述,在村民自治背景下,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真正加强村委会的自身建设。这不仅要求村委会成员是民主选举产生,正确处理与村党组织的关系,还要求村委会干部具有较高的素质、较强的决策能力,并且根据新情况不断进行学习于培训,不断充电,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2.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五大作用。即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起到提供信息、决策组织、统筹协调、收支税费、投资扩大生产的作用,成为村经济发展的组织者和带头人。3.认真搞好村委会的其他工作。即村委会在抓紧全

第二篇: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在村民自治中的主力军作用(推荐)

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在村民自治中的主力军作用

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在村民自治中的主力军

作用

计划生育协会作为新时期的一个群众性的组织,在我国走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道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基层群众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基层计划生育和两个文明建设的一支有生力量。我市计划生育协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在控制人口,稳定低生育水平;宣传国家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人口科学理论、弘扬先进的人口生育文化,普及计划生育和性与生殖健康等知识;协调社会力量,为群众提供生育、生产、生活服务,发展人口福利事业,帮助群众解决实行计划生育的实际困难;履行民主参具有与和民主监督职能,反映群众的在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等方面的意愿与要求,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充分发挥会员带头、宣传、服务、监督和交流作用,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参与计划生育、扶贫开发、社区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蓬勃发展,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进一步发展搭建了活动平台,各级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积极参与农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发挥了在村民自治中的重要载体作用,成为当前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一支重要力

量。

从2001年开始,我市结合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了计划生育协会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试点。2002年以来,在省计生委、计生协的支持下,在金塔县开展了计划生育协会基层基础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全县计划生育协会初步形成了“组织健全、活动经常、搞好服务、形成风尚”的工作格局,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和工作职能的转变,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由“治民”到“民治”的跨越,计划生育

协会成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主力军。金塔县试点工作的主要特点是:

一是加强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试点工作的领导。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将试点工作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由各级党委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县委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试点方案和实施细则,确定试点单位,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试点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了各级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网络。县乡配齐了专职会长和秘书长,核定了协会编制,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完成了协会换届工作。结合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村级计划生育协会全部进行了换届,重新选举了理事会。党支部书记任会长,村委会主任和计划生育专职干部任副会长或秘书长,秘书长代替了原来的计划生育专职干部(有50%的秘书长是村领导班子成员),理事会由五老、积极分子,村各专业协会负责人、协会小组长等组成。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选任计划生育协会会长,把计划生育工作同党政领导的责权利绑到了一起,有利于发挥主要领导的作用,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的调配和支持,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同其他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统筹安排和综合协调,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协会会长授权由计划生育协会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安排落实上级计划生育工作任务。以会员小组为单位,重新选举了会员小组长。协会小组长主要负责所在小组育龄群众婚育节育信息的初步调

查统计,宣传教育、生殖健康服务的组织,避孕药具的发放等工作。各小组的会员在负责做好家庭和亲友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协助协会小组长做好其他群众的计划生

育工作。

三是完善了村民自治和协会工作各项规章制度。金塔计划生育协会先后修订了《金塔县计划生育协会章程》、《金塔县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守则》等八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各级协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建立了责任制,规范了协会会员登记,协会活动、会员联系户工作制度,建立了会员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各村依据群众的自愿,讨论通过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公约》,广大村民与村委会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同》。形成了会员自己带头,教育子女,帮助亲戚,带动四邻,群众的事情群众管,多数人做少数人工作的良好局面。促进了计划生育村

民自治的发展。使协会工作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运行机制。

四是开展了会员登记工作。对会员进行重新登记,发展了新会员,颁发了会员证,建立了会员档案。在发展会员时,注意吸收农村其他专业协会负责人参加理事会,利用他们在群众中的威望、示范带头作用和本专业协会形成的制约机制,做好本专业协会

内部成员家庭的计划生育工作。

五是坚持《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制度》,凡是涉及本村的计划生育重大事项,由计划生育协会常务理事会提出建议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实行一事一议。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由计划生育协会理事会负责落实,计划生育协会全面承担起了全村计

划生育工作任务。

六是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独特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服务活动。先后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协会活动阵地、宣传阵地、服务阵地。各村成立了婚育新风自乐班,组织会员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计划生育文艺节目,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使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各级协会围绕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的需求 ,邀请有关农业技术人员、养殖技术人员和医疗卫生工作人员 ,举办科技培训班 ,开展妇女病普查、生殖健康咨询 ,组织“能人”会员与计划生育贫困户结对帮扶 ,为群众送感情、送温暖、送科技、送知识、送技术,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

经过试点,初步建立了“宣传教育、村民自治、政策推动、优质服务、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在宣传教育方面,村有国策壁、固定标语、宣传室、读报栏、图书角、自乐班子和婚育学校分校,户有电视、广播、宣传袋,计划生育协会工作人员和会员小组长坚持入户宣传教育,组织育龄群众参加婚育学校学习,使党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知识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在村民自治方面,村有《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公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议事制度,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制度、计划生育民主评议制度,村级设立了计划生育意见箱、公开栏,村委会同计划生育协会签订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书,村委会同育龄群众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形成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和制约机制;在政策推动方面,由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自治监事会,监督计划生育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监督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计划生育政策和优惠优待政策的贯彻落实,监督《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公约》和《计划生育合同》的执行。制定落实本村对计划生育户的经济倾斜政策、帮扶政策和奖励政策,组织每年一次的计划生育民主评议活动,对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评议,督促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在优质服务方面,村级建立了计划生育服务室,合作医疗保健站,建立了避孕药具免费供应点,动员广大育龄群众参加县乡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三大工程”、优生优育等服务,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 “十到家十服务” 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等活动;在综合治理方面,建立了党支部和村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计划生育协会充分发挥在党支部村委会同村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工作中主力军作用,全面履行计划生育职能,妇联、共青团、民兵、学校、各经济专业协会共同配合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带来的变化。(1)加强了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在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中,调整充实了村、支两委班子,基层干部对村级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村级成为计划生育的前沿,站到了计划生育的前台。(2)提高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通过新闻媒体,发放资料,宣讲国策,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掌握了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通过参与制定村民自治章程、计划生育合同和签订合同,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计划生育中的权力和义务。(3)加强了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提高村级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开展村民自治,建立健全了村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各项管理制度,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和经常性的避孕节育服务工作,使村组的计划生育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4)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村民自治不仅要规范村民的行为,也要规范干部的行为。实行村民自治,建立了公开监督制度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管理村务,实行村务公开,重大事项接受群众监督,既充分体现了村民的权利,又促使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同时变“少数人做多数人的工作”为

“多数人做少数人的工作”,既减小了工作难度,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实践证明,计划生育协会在村民自治工作中大有作为,

第三篇:温州商会在温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工商联)

温州商会在温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工商联)

×温州商会在温州经济

×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

×在温州%的非公经济背景下,拥有中小企业万多家,个体私营经济占温州工业总产值的以上,占该市的,地方税收的。目前,该市共有各类行业商会协会家,其中市级家,各县市、区家,同业商会数量居全国之首。温州商会以其“民间性”、“自治性”的特色在全国商会中独树一帜,对温州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

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温州商会在承担着行业自律、维

权、协调等大量工作的同时,最重要任务是服务于企业发展,努力把行业内龙头企业的成功经验,广泛地宣传到所有会员企业,以主导企业的先进经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商会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作用。

×温州市行业商会的会长一般由同业中的龙头企业老板担任,秘书长则聘请市内行业主管部门退休领导担任。以食品商会为例,温州食品商会会长由全国知名企业快鹿集团总经理丁国聪担任,秘书长由市粮食局退休领导王文德同志担任,均瑶集团、金狮啤酒集团等全国著名集团企业、大型食品企业老总在商会中任要职。他们在做大、做强企业,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中有许多十分珍贵的经验。譬如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制定发展战略目标;要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要全力打造产品的品牌;要立足国内市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发展出口创汇;要培养人才资源等。商会在各个时期及时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共

享其在商海中磨炼积累出的宝贵经验,使同业企业在学习中快速跟进,在经营中少走弯路,成为温州行业整体做大做强的有力保证。

×

二、行业自律管理作用

×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保护,是温州市创建行业商会的初衷,也是商会生存的根基。行业商会的自律管理极大地限制了仿制假冒、恶意降价竞争、无度重复建设等严重伤害行业利益的行为,为温州经济的良性发展创造了环境和基础。行业商会自律管理的卓有成效是建立在行业商会覆盖面广、凝聚力强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某一业内企业有违反行业规范的行为,行业商会会对之进行道德谴责,同时,处于同一产业链条上的上、下游同行企业会集体对之排斥,停止供、购其配件、产品,这样将严重影响该企业的生存。如打火机行业协会发起实施的“自律工程”,他们组织制订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业公约,联合工商、质监部门,建立相应的维权机构,协请工商部门责令仿冒侵权者停业整顿,该协会共制裁了多起仿冒侵权行为,使仿冒行为得到有效的抑制。

×目前,自律管理在温州市行业商会中得到普遍推行。诸如纽扣商会实行的新产品公示制、陶瓷商会针对倾轧杀价实施的行业议价、鞋料商会与纺织品商会为求公平竞争配合税务部门协税护税等。温州食品商会秘书长王文德坦言:“温州民企之所以发展快,最重要的一点是有商会的帮助。我不能想象在这个城市,如果没有商会规范领导,诸多行业会成为什么样子。”

×温州商会的自律管理对我区有较强的借鉴作用。我区面粉机制造业就由于无序竞争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在区委统战部组织的民营经济调研中,一些食品企业也表示了希望建立协调机制、规范经营行为的愿望。

×

三、集体开拓市场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温州市的企业家越发意识到规模经济、强强

联合、团队力量在开拓市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们也迫切需要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商会之间进行资源整合,以形成集聚型的有效竞争力。温州是中国工业模具主要制造基地,也是全国工业模具出口的主要地区。过去,温州工业模具业企业小、实力差,单体薄弱,开拓市场能力低。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工业模具商会把广大企业组织起来,形成工业模具“联合舰队”,造成规模声势,产生集聚效应,极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发挥商会作用,依靠团队力量开拓市场使温州企业摆脱了在经营中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局面,这种行业联合意识和机制在温州经济模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四、政府与企业间“粘合剂”作用

×温州经济是典型的“民间经济”、“老百姓经济”。各个行业的企业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私营企业,每个商会的会员单位自然也是私企。在经济领域中,非公企业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对于一些具有市场管理权限的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往往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实质上,政府与企业间的联系与沟通,政府宏观管理经济和企业对政府经济政策制定的参与和信息反馈都迫切需要商会组织的作用发挥。

×针对这种问题,温州的经济管理模式在多年的探索中,根据民营企业业主的强烈呼吁,在很大程度上授权工商联总商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业务主管部门。其理由是,工商联的主要特征也是“民间性、经济性、服务性、自治性”。它与民营企业商会有着天然的相通之处,它是民营企业商会的“娘家”,是民营经济整体利益天然的维护者,双方可构成和谐的隶属关系,而且,这也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宏观、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已成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工商联政府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具有其现

实意义。

×

五、维权服务作用

×服务性是温州商会的基本工作方式,也是商会赢得威信的基础。在温州这样一个务实氛围特别深厚的社会中,民间商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强不强,并不取决于它的权力有多大,管了多少行内事,而在于它为会员办了多少实事、在行业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因此,许多商会都鲜明地亮出了“为会员服务、为社会服务、为政府服务的口号。它们以会员的需求点为自己工作的着力点,积极帮助会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会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平台,举办或组织会员参加各种贸易活动,组织开展本行业的质量认证、检验检测和技术培训,开展新产品维权,牵头组织行业技术职称评定等等。商会的服务包括组团参加展览、开拓市场、提高温州产品的知名度、组织开展本行业的质量认证、技术培训、用专业商会的报纸刊物宣传企业、发布信息等。

×以此次与我区工商联建立友好商会关系的温州食品商会为例,商会聘请常年法律顾问,为会员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坚持每月出刊—期“温州食品工商”简报,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商会会务活动、世界贸易知识、经济论坛、业内风采、经营信息、市场信息、企业技术与管理信息、招商会展信息等。同时,总结交流会员企业的典型经验,反映企业家业绩,树立企业形象等,深受会员企业的欢迎。商会还注重对外交流,与外地有关商会协会互通信息、互相学习,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温州商会在温州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们的工作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相比之相,差距明显,我们将在下步工作中,积极学习、不断探索,在实践中走出一条符合我区实际情况的工商联工作新路子,为我区开发建设大局做出贡献。

×

×区工商联

×年月日

×

第四篇: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在村民自治中的主力军作用

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在村民自治中的主力军作用

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在村民自治中的主力军

作用

计划生育协会作为新时期的一个群众性的组织,在我国走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道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基层群众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基层计划生育和两个文明建设的一支有生力量。我市计划生育协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在控制人口,稳定低生育水平;宣传国家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人口科学理论、弘扬先进的人口生育文化,普及计划生育和性与生殖健康等知识;协调社会力量,为群众提供生育、生产、生活服务,发展人口福利事业,帮助群众解决实行计划生育的实际困难;履行民主参具有与和民主监督职能,反映群众的在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等方面的意愿与要求,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充分发挥会员带头、宣传、服务、监督和交流作用,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参与计划生育、扶贫开发、社区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蓬勃发展,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进一步发展搭建了活动平台,各级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积极参与农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发挥了在村民自治中的重要载体作用,成为当前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一支重要力

量。从2001年开始,我市结合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了计划生育协会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试点。2002年以来,在省计生委、计生协的支持下,在金塔县开展了计划生育协会基层基础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全县计划生育协会初步形成了“组织健全、活动经常、搞好服务、形成风尚”的工作格局,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和工作职能的转变,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由“治民”到“民治”的跨越,计划生育协会成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主力军。金塔县试点工作的主要特点是:

一是加强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试点工作的领导。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将试点工作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由各级党委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县委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试点方案和实施细则,确定试点单位,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试点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了各级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网络。县乡配齐了专职会长和秘书长,核定了协会编制,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完成了协会换届工作。结合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村级计划生育协会全部进行了换届,重新选举了理事会。党支部书记任会长,村委会主任和计划生育专职干部任副会长或秘书长,秘书长代替了原来的计划生育专职干部(有50%的秘书长是村领导班子成员),理事会由五老、积极分子,村各专业协会负责人、协会小组长等组成。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选任计划生育协会会长,把计划生育工作同党政领导的责权利绑到了一起,有利于发挥主要领导的作用,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的调配和支持,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同其他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统筹安排和综合协调,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协会会长授权由计划生育协会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安排落实上级计划生育工作任务。以会员小组为单位,重新选举了会员小组长。协会小组长主要负责所在小组育龄群众婚育节育信息的初步调

负责做好家庭和亲友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协助协会小组长做好其他群众的计划生

育工作。

三是完善了村民自治和协会工作各项规章制度。金塔计划生育协会先后修订了《金塔县计划生育协会章程》、《金塔县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守则》等八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各级协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建立了责任制,规范了协会会员登记,协会活动、会员联系户工作制度,建立了会员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各村依据群众的自愿,讨论通过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公约》,广大村民与村委会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同》。形成了会员自己带头,教育子女,帮助亲戚,带动四邻,群众的事情群众管,多数人做少数人工作的良好局面。促进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发展。使协会工作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运行机制。四是开展了会员登记工作。对会员进行重新登记,发展了新会员,颁发了会员证,建立了会员档案。在发展会员时,注意吸收农村其他专业协会负责人参加理事会,利用他们在群众中的威望、示范带头作用和本专业协会形成的制约机制,做好本专业协会内部成员家庭的计划生育工作。

五是坚持《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制度》,凡是涉及本村的计划生育重大事项,由计划生育协会常务理事会提出建议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实行一事一议。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由计划生育协会理事会负责落实,计划生育协会全面承担起了全村计

划生育工作任务。六是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独特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服务活动。先后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协会活动阵地、宣传阵地、服务阵地。各村成立了婚育新风自乐班,组织会员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计划生育文艺节目,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使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各级协会围绕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的需求 ,邀请有关农业技术人员、养殖技术人员和医疗卫生工作人员 ,举办科技培训班 ,开展妇女病普查、生殖健康咨询 ,组织“能人”会员与计划生育贫困户结对帮扶 ,为群众送感情、送温暖、送科技、送知识、送技术,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

经过试点,初步建立了“宣传教育、村民自治、政策推动、优质服务、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在宣传教育方面,村有国策壁、固定标语、宣传室、读报栏、图书角、自乐班子和婚育学校分校,户有电视、广播、宣传袋,计划生育协会工作人员和会员小组长坚持入户宣传教育,组织育龄群众参加婚育学校学习,使党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知识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在村民自治方面,村有《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公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议事制度,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制度、计划生育民主评议制度,村级设立了计划生育意见箱、公开栏,村委会同计划生育协会签订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书,村委会同育龄群众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形成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和制约机制;在政策推动方面,由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自治监事会,监督计划生育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监督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计划生育政策和优惠优待政策的贯彻落实,监督《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公约》和《计划生育合同》的执行。制定落实本村对计划生育户的经济倾斜政策、帮扶政策和奖励政策,组织每年一次的计划生育民主评议活动,对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评议,督促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在优质服务方面,村级建立了计划生育服务室,合作医疗保健站,建立了避孕药具免费供应点,动员广大育龄群众参加县乡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三大工程”、优生优育等服务,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 “十到家十服务” 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等活动;在综合治理方面,建立了党支部和村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计划生育协会充分发挥在党支部村委会同村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工作中主力军作用,全面履行计划生育职能,妇联、共青团、民兵、学校、各经济专业协会共同配合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带来的变化。(1)加强了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在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中,调整充实了村、支两委班子,基层干部对村级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村级成为计划生育的前沿,站到了计划生育的前台。(2)提高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通过新闻媒体,发放资料,宣讲国策,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掌握了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通过参与制定村民自治章程、计划生育合同和签订合同,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计划生育中的权力和义务。(3)加强了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提高村级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开展村民自治,建立健全了村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各项管理制度,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和经常性的避孕节育服务工作,使村组的计划生育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4)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村民自治不仅要规范村民的行为,也要规范干部的行为。实行村民自治,建立了公开监督制度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管理村务,实行村务公开,重大事项接受群众监督,既充分体现了村民的权利,又促使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同时变“少数人做多数人的工作”为“多数人做少数人的工作”,既减小了工作难度,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实践证明,计划生育协会在村民自治工作中大有作为,

第五篇:试论我国村民自治框架下乡镇与村的关系

文章标题:试论我国村民自治框架下乡镇与村的关系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伴随着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民主政治建设也向前跨越了一大步。我们的民主化进程按照“从能够办得到的地方着手,从基层着手”的原则,正在稳步向前推进,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强烈关注,村民自治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自治,是指某一地域的共

同体由于经济上的封闭或相对独立,而产生的对上级政府的相对独立性。村民自治,是指村民通过自己选举产生的村委会这一法定自治组织来控制社区资源,体现和维护他们的利益。村民自治的出现,是中国农村70年代末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变迁中产生和形成的一种新型民主制度,是市场经济社会中重构农村和谐秩序的一种尝试。古代中国社会长期被锁定在一种中国式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中,要进行民主建设必须借助于政权之外的力量和国家的政治力量。1949年以来,虽然国家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目标,但中国的民主建设一直充满坎坷。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既能为社会认同且符合民主真义又能获得国家的民主建设的起点和突破口。而村民自治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探索,能够使政治民主化在农村先行一步,成为了现阶段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亮点”,被江总书记誉为“亿万农民在党领导下的伟大创造”。但是,应该看到我国农村推行村民自治的情况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还很不规范。本文就是对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乡镇与村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一、村民自治对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意义重大

小平同志说:“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进行”,“五十年后,全国范围内就可以实行直接选举”。那么,这“一步一步”该如何走?实行全国直选需要什么条件?村民自治可以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一)实行村民自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的乡村治理,“村官”是依靠道德、宗法、财富来获得村民的认同而维持的,这些“村官”往往是由村里的富人(或乡绅)担当。因为,1.富人往往有必要,也有能力与政府官员建立联系,容易得到政府的任命。2.乡村的社会秩序和安全对富人更重要,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比穷人更舍得投资,穷人可采取搭富人“便车”的办法“坐享其成”。3.富人较之于穷人,更容易做到道德化身、宗教领袖和礼仪维护者相统一,更容易赢得人们的信任。4.穷人当政容易造成权力结构的不稳定,因为不能排除其它穷人的竞争与挑战。乡村治理的内容主要是道德、礼仪、宗教制度、宗权制度等。全国解放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并很快发起了农村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在这个时期里,村民只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完全由政府说了算,“村官”只需依靠上级的任命获得合法权力便可通过行政控制管理村务。但遗憾的是扼杀了村民的创造力,障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村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如人口流动、社区边界调整、家庭模式等变化日趋频繁;各种新的聚敛财富的机会出现,人们往往可以通过机会迅速发家致富;人们的社会活动空间增大,交易内容及过程变得日益繁杂,社会秩序和安全的内涵和以往大不相同;等等。村民的活动具有很大的自主性,“村官”很难再单纯依靠传统的政治面貌、道德、宗法、财富来获得村民的认同,并以此维护农村的安全和秩序,还必须具备新的知识或专业经验。政府的任命已经很难与村民的认同保持一致,虽然具有合法性,但不一定具备权威性,不具备权威性的合法性,行政效率是很低的。只有实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村官”,才能做到权威性与合法性的统一。

(二)实行村民自治,可为我国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培养资源。首先,从量上看,我国有9亿农民,占总人口的近80。因此,农民的情况如何,对国家的发展和前途起决定作用。发展基层民主也是一样,只有通过村民自治,一个村一个村地建立起民主制度,把基层村治理好了,然后逐级往上推,一个乡、一个县、一个市乃至一个省的民主建设就好办了。其次,从村民自治的过程来看,村民自治是中国史无前例的政治举措,无论村民还是政府对民主政治的知识还十分缺乏,许多技术性的工作也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总结提高。所以,村民自治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完善规范。这个过程中,必将总结出许多成功经验供更高层次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再次,从结果看,三年一次的村委会选举,以及其间的财务和村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周而复始地促使村民关注自身的利益和留心社会环境的变化,可逐步确立村民的民主管理和精神,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习惯。所有这些就为推进民主化进程培养了各种资源。安徽省凤阳县村民举荐村支书,四川省遂宁市步云乡直选乡长,深圳市大鹏镇“两票制”选举镇长便是佐证。

(三)实行村民自治,更有利于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党制定了一些农村基本政策,它们是“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

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等,这些基本政策,都给予了农民充分的生产、经营、管理的自主权。而这些自主权的充分发挥,又有赖于农村基层的民主环境。村民自治就是适应这种需要。村民自治是依法自治,而

法律法规又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志,所以实行村民自治,就是贯彻党的主张,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农村推行村民自治,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提供了广阔的政治舞台。要加强对村民自治的领导;要改善领导形式和工作方式,保证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要协调村级组织之间以及乡镇政府的关系;要领导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等等。总而言之,村民自治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学会运用民主的方式,依法教育、团结和组织村民,通过改善党和领导来加强党的领导,更能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

(四)实行村民自治,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激活创造力,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传统的由上级定计划、下指令,村民无条件执行的管理方式,扼杀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与传统管理相对的一种管理形式是自我管理方式。在自我管理方式中,村民不仅是计划、任务的执行者,同时也被赋有了自主的目标和计划,从“被动型”转化为“主观能动型”,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和精神。推行村民自治,村民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既发展了农村经济,又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成都市村民自治示范镇一一双流县公兴镇,实行村民自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生产积极性,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村村有规模、社社有重点、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做、天天有钱赚”。2000年人平纯收入达到3376元。他们创造的“社日”活动,自1993年11月起,每月1—5日培训辅导员,6—10日由辅导员在全镇105社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集中一天组织学习政策、法规、技术,交流经验、公布帐目、议定村务、协调纠纷以及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等,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村民自治,而且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村民自治框架下乡镇影响与村关系的主要因素分析

村民自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乡镇政府、村支部、村委会、村民是主体。根据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和《村民组织法》的规定,理顺他们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村民自治将形同虚设,更谈不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了。应该说,《村民组织法》中,对乡镇政府、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责、权、义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已经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在实践中,虽然农村开展村民自治工作近20年,乡镇与村的关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构成了实行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严重障碍。个中原因,值得深思。有的问题可以尽快解决,而有的问题还得假以时日,在发展过程中解决。所以,实行村民自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一)体制因素。

1、县政府方面。县级政府是直接面对社会,功能完备的基层政府。县政府的机构设置既要与上级对口,又要考虑直接面对乡村社会的需要,所以县的机构越来越多。但由于乡镇政府的存在,却隔离了县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造成县政府机构的“衙门化”,县府官员的“官僚化”。作为一级有责任能力的完备基层政府,却不履行引导之责,而成为一级事实上的“管官”的政府。这样,其决策就容易脱离实际,或只对上不对下。

2、乡镇政府方面。乡镇一直不是一级功能完备的政府(如无相对独立的决策权、财政和司法机构等),缺乏相应的施政能力。其特点是:权小,即缺乏独立的决策和行政权力,干部的任命主要取决于县级党政。责大,即担负着向村民传达和落实国家意志,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任。能弱,即缺乏完成承担任务的手段和条件,特别是财政能力弱。如今,设置于乡镇的实力性机构,如财政、工商、税务、公安、司法等部门越来越多地实行垂直领导,进一步加重了乡镇政府的责任,缩小了乡镇政府的权限,特别弱化了乡镇的治理能力。由于财政困难,乡镇日益增多的机构和人员相当部分只能依靠自己经营经济实体,这与其公共管理职能不仅不符,而且容易导致腐败。一些机构成为事实上与民争利的利益集团,其功能是以权谋利,以罚养人。阻隔了农民与政府的互动,下情难上传、上令难下达。

3、村委会方面。由于责任重而权能弱的乡镇政府为了完成上级任务,只有采取各种方式将行政责任进一步向下延伸,力图在下面找到自己的“腿”,由此造成村民委员会的行政化。村委会虽然是村民自治组织,所承担的任务却主要是政府工作。村委会的行政化必然造成村干部的“官僚化”,疏远村干部与村民的关系。特别“村官”的报酬由村民承担,进一步加剧了村民与干部的疏离。这正是“村官”与村民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国家权力的过分下沉,无疑会增加官僚机构和治理成本。特别是当治理成本由农民承担并不断加重时,不仅难以整合乡村社会,反而会强化乡村社会的离心力,造成村民自治举步维艰。

(二)观念因素。自治是指某一地域的共同体,由于经济上的封闭或相对独立,而产生的对政府的相对独立性。也就是说,自治区域与当地政府是相对独立的,政府不能对其直接行使领导权力,只有指导义务。《村民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从而明确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是指导关系,但村委会有协助乡镇政府工作的义务。这是符合“自治”原则的。但是,就成文的法律制度而言,这样表述村委会与政府的关系是非常粗略和原则化的,既没有明确规定“指导、支持、帮助”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也没有明确规定“协助”的范围和形式,这就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在执行中见仁见智、各取所需提供了过大的制度空间,由此衍生出种种矛盾和冲突。许多乡镇还没有切实转变观念,仍然停留在领导关系上,抵触指导关系。主要表现在:

1、在村委会选举问题上,他们有“三怕”。一怕直选出来的村委会不听话,上级的方针政策得不到落实,安排布置的工作任务完不成。二怕宗派势力和家族势力干扰选举,选出宗派或家族头目任“村官”,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三怕村委员主任中有许多是乡镇党代表或人大代表,如果他们素质低,在乡镇换届时,会影响到乡镇领导班子按组织意图选举。所以,我们不论在乡镇分管领导座谈会上,还是走访乡镇其他领导过程中,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海选村委会主任条件不成熟,选举村委会主任,要体现组织意图与群众志愿相结合。于是有的地方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前,乡镇要内定符合自己意图的候选人,然后通过上串下连、明里暗里做工作,操纵村委会选举。结果,选出的村委会往往不能真正体现村民的意愿,有的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样选出的村委会,虽然有合法的外衣,但却没有权威性,很难赢得村民真心拥护,履行村民自治的职责。

2.乡镇政府将村委会视为自己隶属的下级政府下达工作任务。重庆市荣昌县一些乡镇政府的作法是将县里下达给他们的工作任务,不管是政务或是村务,不管是村民自治以内的事,还是村民自治以外的事,在年初统统分解到村委会,并与村干部误工补贴挂钩,实行目标考核。其中,广顺镇的考核指标就有16个大项,38个小项和若干个子项,完全涵盖了一级政府的工作。考核对象包括了村支书、副支书、村主任、会计、妇女主任、民兵连长、团支书、中心技术员等。在繁重的指令性任务和行政高压下,一些本应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的村务工作,村委会也无瑕顾及,仅凭上面的红头文件,按照行政管理的办法布置执行。更有甚者,一些乡镇不顾村集体经济困难,不经过村民大会讨论,强迫村里上项目,如修学校、村办公用房、村务公开牌坊等,致使一些村债台高筑。所以,有学者认为,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的矛盾是新时期村委会面临困境的三大主要矛盾之一,即村委会易于沦为乡镇政府的派出或下属机构,他们以完成乡镇下达的任务为首要工作。

3、财权上收。人权和财权是权力最集中的体现,村级财权,村民应享有充分的民主管理,民主理财等民主权力。而现在却普遍推行村级财务由乡镇管理,走上了“村财乡管”的老路。村级提留是一些欠发达地区村级经济的主要来源,而且还涉及到农民负担的敏感问题,提多少、怎样使用本应是村民自己的事,如今却由乡镇政府说了算,村里不仅使用权有限,而且使用数量也非常有限,更不明白钱使向何方。有关部门也在瓜分村集体资产,如水库、河堰等,村里不仅没有发包权,收不到承包费,而且还要承担使用费和维修费。如此财权上收,把很多村沦为了“空壳村”,使需要一定经济基础作支撑的村民自治工作雪上加霜。乡镇政府之所以这样做,虽然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防止“村官”滥用职权的理由,但实际上是为了弥补自身财力不足而采取的拆东墙补西墙的权宜之计。

(三)经济因素。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是村“两委”实行村民自治的困境。民主政治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基础,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一定的经济作为代价,脱离经济的民主是虚拟的民主。廉价的村民自治,不可能带来高质量的民主政治,只有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村民自治,才能带来坚实、持久的民主。而我国农村普遍面临经济基础薄弱的现实,“空壳村”的比例还很大。所以,低成本运作民主政治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1.影响村“两委”积极性。10年前,由于农村贫富差别不大,“村官”与群众生活水平差别较小,心理相对比较平衡,可以依靠“村官”对村民的报答心理和奉献精神来正常开展村里的各项工作。而如今情况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两委”既要对上协助完成政务重任,又要对下实行程序繁琐的村民自治。不仅没有必要的经济开支,就连自己付出艰辛劳动而获得的薪水也少得可怜。比如荣昌县一般村支书年工资1200元左右,村主任年工资1000元左右,其它成员则更少或没有。特别是市场经济形势下,各种发财机会层出不穷,一些善于抓机遇的农民迅速富裕了起来,由此发生了贫富悬殊,造成了人们心理不平衡。所以,人们的言行都取向于“利益驱动”。“村官”也是人,他们也首先要解决自己与新时期相适应的“吃、喝、住、穿”,特别是那些“村官”还不是村里的“富人”,更是如此。所以,“村官”们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不务正业”现象就十分普遍了。

2、影响村“两委”正确履行职责,诱发村“两委”矛盾。“受利益驱动”,有的村支书认为,村党支部是村民自治的领导核心,村里的大小事情,应该由村支部作主。于是在工作中便大包大揽,事必躬亲,架空村主任,使村委会难于履行职责。同样受“利益驱动”,有的村主任认为,如今实行村民自治,我的任免完全由村民作主、村里的大小事务也是通过村民自治来加以解决,村支书无权干涉。于是在工作中不接受村支部的领导,各行其是。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动力在于谋取“村管”职位上那么一点点的利益。结果是,要么一方退出纷争,另谋“出路”,要么双方互不相让,轻者明争暗斗,重者相互拆台,甚至发动群众搞宗派。既危害村民自治,又危害农村社会稳定。

3、诱发“村官”不廉洁。高薪尚不能养廉,低薪谈何容易。“村官”的工作量特别大,一位村主任说:要完成镇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和名目繁多的突击性工作,我一年至少要花费250天的时间。由于“村官”的付出与回报严重悬殊,特别是市场经济是追求回报的年代,这种悬殊,必然导致“村官”的心里不平衡,容易滋生“题内损失题外补”的思想。所以,出现了一些村办事不公开。计划生育、农税和统筹提留,各业承包等村民要求公开、民主、公正的项目,却由村里捂着、盖着,或一个人说了算,或自己捞好处。有赚头的项目自己干,少交或不交承包费,少算或不算农税和统筹提留,亲朋好友超计划生育,却逍遥法外,等等。所有这些,增加了村民对“村官”的抵触情绪,分散了民心、民意。是与村民自治格格不入的。

4、影响村民凝聚力。民主政治,是确保多数人的利益和意志,以多数人的决定作为政治决策的最终依据。所以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予。同样村民自治需要广大村民的热情参予。但村民的参予热情的激发仅靠行政动员是不够的,必须要与村民的切身利益相牵连。经济利益是促进村民参予村民自治最有效、最直接的凝聚力。如果村里有积累,自然会引起村民的极大关注,每个村民的心里也一定在盘算着这些钱该如何使用,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村里一切事务,村民都会热情参予,一来可以获得资金使用的信息,二来可以表达自己对资金使用的看法,行使民主理财的权力。如果村里没有积累,村民的心就象风筝没有斗线一样,各自飘飞一方,对村里的一切事务都表现出漠不关心。这就是目前农村为什么召开村民大会必须要给村民发钱,村民才参加,而一些村由于没有钱,所以干脆不召开村民大会的原因。

(四)道德因素。村民自治虽然赋予了村民许多民主权力,但同时也需要村民履行很多法定义务。村民履行法定义务的好坏,积极与否,都与村民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所有制和分配制度不同,必然有利益分化,阶层分化,从而导致不同的道德观念,这就出现了道德水准有层次之分,先进与落后之分。

在现阶段,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不可能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很高的道德水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由此可见,我国公民整体道德水准还没达到基本道德规范。尤其是物质文化水平偏低的村民,他们会在不损害民族、国家、集体的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努力谋取个人的合法利益,这应视为道德上的正当行为。

基于村民目前的道德水准,在村民自治过程中,村民通常表现为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一触及到自身利益就大吵大闹,与自己无关,又表现出无动于衷,所以,在村里召开村民大会决定重大事项时,也难集中到正确的意见。有的事项虽然获得通过,但由于持反对意见的个别村民坚决不履行义务,而只好搁浅。在村民自治过程中村民履行义务往往依靠道德来维持,也就是说依靠村民的鄙视而给羞耻心造成心理压力来维持。特别是对那些经济欠发达,“村官”对村民缺少强制调控手段的村更是如此。所以,社会道德水准偏低造成了村民自治工作难做,质量不高。

道德水准偏低造成贿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贿选现象的存在,是因为农村有廉价的贿选资源。如家庭血缘关系,历史形成的宗派关系,甚至地方恶势力关系。为了竞选村委会主任,竞选人以最低的成本就可以获得投票人的认可。他们采取手段也极为简单,或打个招呼,或托个关系,或作个承诺,或吃喝一顿,最多也是发少量的财物,便可大功告成。

三、完善乡镇与村关系的若干思考。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当前我国推行村民自治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通过努力是可以解决的,但有的问题因条件的限制还将长期存在。对于解决问题的办法,许多官员和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作为辨证唯物主义者,对这个问题估计过高,或者操之过急都是不现实的,只有按小平同志说的“一步一步地进行”。

(一)理顺体制。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博士提出了“县政、乡镇派、村治”的管理体制,我们比较推崇这种管理体制,其主要构想是:

县政。即县级政府为国家在农村的基层政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直接对本县政务和人民负责。国家明确规定县所有的权限,主要运用法律等方式管理,而不是直接的行政干预。为保证县级政府成为一级责任政府,在县一级实行人大代表和县长双直接选举。县人大代表职业化,专事议事与监督。县长民选,对本县行政事务全面负责。为了防止地方主义和离心倾向,可以通过垂直式的党组织系统和司法系统的影响,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在县域内的贯彻实施。将县作为最基层政权并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实践操作困难不大,可利用的现成体制资源也不少。如现行法律规定县、乡镇人民代表直接选举,县独立的财政核算、县级决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强等。

乡镇派。即乡镇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接受县政府委派,专事县政府委托的任务。乡镇的财政支出由县政府编制预算,由县财政开支。乡镇不必与县政府设立对口的机构、人员精简、转变职能。一是完成县政府任务,二是指导村民自治。乡镇长由县长委任,不设副职,但可根据需要设乡镇长助理。乡属机构均为办事机构,在县政府领导下行事权事。乡镇设乡镇人民代表会议,但不是专职的,其主要职能是反映民意、监督乡镇工作。这一变动,可保证乡镇权、责、能的一致性,精简机构,更好地行使权力。可以将原有为村民提供服务的机构转变为真正的中介机构,主要通过为村民服务作为生存的基础。

村治。即村委会只是协助政府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搞好村民自治,从而使村委会真正成为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协助政府工作,应该由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村里的公共事务及支出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村委会直接对本村村民负责。

这一体制变革,应该说是非常可行的。一是可以保证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二是可以使乡村治理结构中的权、责、能均衡;三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四是村委会的相对独立,可以很好行使村民自治的职责。

(二)制定规划,逐步推进。前面已经提到,基层民主政治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公民的道德水准。由于我国地域广袤,各地的情况差异很大,中央、省、市、县、乡镇都不应搞一刀切,齐步走,而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作出规划。对一些条件较差的地区,首先要求做到选举、管理、监督等有序,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村民道德水准的提高来逐步规范完善。而对于条件成熟的地区,则必须要求高起点,严格按照《村民组织法》行事,各级党政领导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村民自治作为实现党的政治目标,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抓紧抓落实。

(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者们认为,经济因素是影响村民自治的重要变量,一般而言,农村集体经济越发达,村民的参与热情越高。所以发展农村经济尤其重要。发展农村经济的途径很多,如推广科学技术,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乡镇企业,走农业产业化路子等都有不失为解决当前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好办法。但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在于深化农村改革。

1.改革土地产权制度。目前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在发展之初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时至今日,又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土地产权主体不明确,导致耕地缺乏有效保护,承包权的多次调整,导致农民对耕地投入的短期行为,小规模经营格局无法改变,耕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耕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农民负担过重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建立有效的,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土地产权制度。

一是所有权明晰化。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是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而村民委员会具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人格化代表和作为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准行政主体的双重身份,从而导致了土地处于“无主”状态。所以,村民委员会不宜作为农村土地的产权主体,而应该将村民小组界定为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二是承包经营权物权化。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是指承包权的法定化、固定化、长期化、可继承化和市场化。法定化要求农户的承包权应通过法律手段加以界定和保护。固定化要求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固定在具体的地块上,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对土地不再进行行政性调整。长期化要求土地使用权的期限应符合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要求,延长承包期。可继承化指土地使用权可以按照法定程序继承。市场化指土地使用权可以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三是使用权流动化。土地使用权流动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继承、出租、抵押等。这样可以真正发挥土地的资源效益,保证权利人享有权利的最终实现。避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农户放弃土地耕种,造成土地闲置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土地相对集中,实现规模经营。四是土地收益分配法制化、规范化。当前农村租、税、费关系不清,以税代租、以费代税、税费不清的情况比较普遍。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应明晰租、税、费的关系,明确各产权主体的产权边界,以科学合理的租、税、费标准调节土地利用方向,协调土地利用中各产权主体关系,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2.推进农村城镇化。要发展农村经济,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不打破,70的人为30的人提供商品性农产品的局面不改变,农产品市场容量就很难扩大,农业的规模经营就寸步难行,农业发展的空间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农民收入就不可能迅速增加,更谈不上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所以,根据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其改革和发展不能仅仅局限在农村内部进行,而必须站在城乡一体化立场上,将农村内部结构的调整与推进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四)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努力提高村民道德水准。贯彻《村民组织法》是他律,但要把他贯彻好,高水平实行村民自治,仅靠他律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村民的自律精神才能完成,这就是村民的道德建设。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归根到底是基于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受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制约。就农村的实际而言,村民的道德水准是不高的,要把村民的道德建设好,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首先要把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好,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把思想教育的重点放在普通群众身上,在群众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和精神文明创造活动,如评选“文明户”、“五好家庭户”等,教育农民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尽到对社会的职责和义务。

(五)为乡镇干部减负,使他们大胆推进村民自治。目前乡镇干部之所以对村民自治顾虑重重,表现在行动上也有抵触,最重要的原因是害怕各项任务指标完不成。许多乡镇干部反映,如今县里压的任务太多太重,乡镇只有执行,要完成上级任务没有村干部配合不行,只有一级一级往下压,乡镇政府必然会加强对村级组织,特别是村委会的渗透、影响和控制。乡镇领导完不成任务,不仅升迁无望,还可能“乌纱”难保。所以,乡镇干部对“村官”讲话总是充满着命令口气,所布置的各项工作也不容商量和讨价还价,完全把村委会视为了自己的隶属机构。另外,目前风行的“一票否决制”、“一把手负总责’,等行政措施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要调动乡镇干部村民自治的积极性,摒弃领导关系,接受指导关系,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改良一些行政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六)提升“村官”薪水。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村官”的奉献精神开展工作是不够的,而如今“村官”的报酬低又是不争的事实。按照重庆市的规定,村“三职”干部(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年误工补贴按等于或不低于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标准确定,村级群团组织干部按不低于村“三职”干部年误工补贴三分之一的标准确定。根据我们的调查,这个标准是普遍没有达到的。增加薪水,不仅能提高“村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对“村官”形成竞争风气,避免“村官”搞不正之风也有积极意义。

(七)注意选举村里“富人”作“村官”。村干部由村里“富人”担任,对推进村民自治有许多好处。一是可以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二是“富人”对政治更敏感,对民主要求更迫切。三是“富人”更能赢得村民的信任。四是“富人”更舍得投入,特别是对公共事业的人力、财力投入。

(八)村“两委”团结共事。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党的领导不可动摇的问题。而这个话题不谈又不行,因为村“两委”不团结的现象还十分普遍。比较实际的办法,就是建立完善村民自治各项制度,并且严格执行。用制度约束村“两委”的言行,用制度促进村“两委”的工作。村里的制度,就是村里的法律,做到人人平等。村“两委”按《村民组织法》的规定,各自履行职责,谁违反了制度,谁就应受到惩罚。

《试论我国村民自治框架下乡镇与村的关系》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试论我国村民自治框架下乡镇与村的关系。

下载村民自治背景下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村民自治背景下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