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情况总结

时间:2019-05-13 15:2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镇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情况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镇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情况总结》。

第一篇:xx镇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情况总结

xx镇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情况总结

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对于激发农村基层组织活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无疑是非常重要、非常及时、非常关键的。但如何调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活力优势和创新优势,使他们在农村这块广阔的田野上扎根结果、大有作为,解决他们能够留得下、信得过、干得好问题还需实践的探索与检验。

一、XX镇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介绍

XX镇现有17名大学生村官,6男11女,年龄都在25-30岁,本科学历的9名,大专学历的8名。目前,大学生村官主要工作是协助村委会书记处理好村委会的内务和完成政府下给村委会的各项任务,同时每年会安排部分时间让大学生村官到政府各个部门交流学习。二,大学生村官在村委会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干部队伍优化。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弥补了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发生矛盾纠纷后,当事人对当地村干部普遍存在一种戒备心理,担心他们顾及乡里乡亲情面,调解时有个亲疏之分,一碗水端不平,处事不公。我们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法律知识多、见识广、群众比较信任的优势,让他们发挥专长,采取法律讲座、以案说法、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与村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化解、灵活处理农村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作用,通过互联网、会议宣传、专题讲座、举办夜校等形式,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他们在如何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选择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上,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为乡镇和村委会出谋划策,为农民出点子,想办法,寻求致富门路,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勿庸置疑,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建设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是受到农村各方面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3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工资待遇偏低,没有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大学生村官大多数是毕业不久的高校毕业生,25-30岁,尚未成家立业,需要攒钱买房、筹措婚事等,但是目前XX镇大学生村官的工资专科元/月,本科元/月(扣除社保后,没有购买住房公积

金,没有购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专科实收元/月,本科实收元/月),拿着这份工资,想买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以目前均价元/平方的商品房售价,不吃不喝不用不花三个月,才能买到一平方。没有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大学生村官对此意见最大。工资待遇偏低,生活保障已经够低了,现在连基本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都没有,如何让人安心在基层工作?

(二)不安心工作

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大部分是由于上级党委政府在招聘前的一些优惠承诺,这些大学生表示在担任一段时间“村官”后,会通过考公务员、考研、提拔等途径,尽管脱离农村基层。可以看出,到农村担任“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做出的选择。前面提到工资待遇低,没有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这是不安心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XX镇相对比较偏,交通不方便,生活比较单调,大学生村官看不到自己出路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从思想上影响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基层的问题。

(三)没有农村实践经验,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大学生村官刚刚走出校门,即使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大学生,由于一直忙于学业,对农村的事情也知之不多,了解甚少。光有书本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心高能低,眼高手低,用理论指导实践不会用,不管用,又不愿付苦、不肯屈身向广大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向基层实践学习,致使工作无起色、无亮点,与大学生能力素质不相符。有的乡村干部评价说,现在的大学生是说啥啥在行,干啥啥不中,玩

啥啥没够,简直就是个花瓶子,只见其形,不闻其香。

三、提出几点意见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一)、提高服务村的高校毕业生工资待遇,建议参照政府机关单位的聘员的薪酬标准发放

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其福利待遇,力所能及地帮助大学生村官落实食宿设施、办公地点,着力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遇到实际困难,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条件,使他们能够留得住、住得下、干得好,做到以感情留人,以环境留人,以待遇留人。

(二)、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和名利观

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和名利观,充分认识到基层工作是个人成长进步的有效平台、重要舞台,找准自身工作定位,摒弃浮躁不安心态,树正气,弃俗气,去傲气,不娇气,肯吃苦、能付苦、忍清苦、不叫苦,感情上融入,工作上融洽,生活上融合,先当好“村民”,后做好“村官”,发挥聪明才智,扎根广阔农村,努力建功立业。

(三)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区委区政府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对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更加广泛的关注,通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大家了解、支持这项工作,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服务农村建设。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及有关方面要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创建城乡共建、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机制,如建立科技、法律、投资等方面的数据库、设立

大学生工作村官创业基金、举办新农村建设论坛等等,实现资金、信息、技术的顺畅流通,为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拓展渠道。还有,各高校要对大学生村官工作予以支持,在智力、人力上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和展示平台,帮助推广经验,解决问题,解疑释惑,推动大学生村官制度进一步完善。

(四)、探索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

出路和发展,是很多大学生村官考虑最多的问题。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挖掘本系统和本地区就业资源,通过举办面向“村官”的专场招聘洽谈会等方式,努力为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提供工作岗位,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出路和发展问题,免除后顾之忧。

第二篇: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实施意见》(陕办发[2008]14号)精神,按照中央组织部有关要求,我省结合实际,决定2010年选聘38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聘对象

选聘对象为30周岁以下应届和往届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重点是应届毕业和2009年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原则上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非党的受院(系)以上表彰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也可选聘。

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等部门组织的到我省农村基层服务的“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自愿且具备条件的,经服务所在县(市、区)相关部门推荐可作为选聘对象。

二、选聘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志愿到农村工作;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有吃苦奉献精神;

3、学习态度好,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取得国家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

5、身体健康,能适应农村工作需要;

6、年龄在18周岁以上、30周岁以下(以报名之日为准);

在校期间曾受刑事处罚、纪律处分或有各类考试作弊行为者,不得报名。

三、选聘数量

2010年全省共选聘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3800名,各市(区)、县(市、区)具体选聘数量、专业需求及其他条件见附表。其中,选聘人员80%为村党组织书记助理,80%以上为本科学历。对各地需求较集中的专业,将在相关院校进行专场选聘。

四、任职和待遇

1、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社区)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社区)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

2、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每人每年领取工作、生活补贴2.1万元,其中到48个艰苦边远县(市、区)农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每人每年增发1000元津贴。每名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领取一次性安置费2000元。县(市、区)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

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办法,为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费用统筹保险,并根据本地实际为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投保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3、符合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政策规定的、聘期考核称职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

4、在村(社区)任职满3年、工作实绩特别突出,当地群众普遍公认的,经组织考察研究,可破格提拔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

5、在村(社区)任职满2年,具备选调生、公务员招考条件和资格的,经县(市、区)委组织部推荐可参加定向招录选调生、公务员考试。

6、在村(社区)任职期满,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不再实行一年的见习期。在村(社区)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和社会保险缴费年限。

五、选聘程序(6月至9月)

选聘工作按照发布公告、网络报名和资格初查、笔试、资格复审和面试、体检、组织考察、报审聘用、培训上岗等程序统一组织实施。

1、网络报名与资格初审(6月28日至7月5日)

考生登录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或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进行报名。考生要按照要求如实、完整填写个人相关信息,并上传本人近期免冠正面证件照(jpg格式,大小20k以内)。各市(区)委组织部在考生报名次日起2日内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对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不得拒绝报名;对未通过审查的,应说明理由;对填报资料不全的,应注明缺失的内容,并退报考者补充。考生只能报考一个职位。审查通过后的报考职位不得调换。通过资格初审的考生应及时登陆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下载《陕西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报名及审批表》,如实填写相关内容,用A4纸双面打印后由所在院系和学校党委组织部填写推荐意见并盖章。报考者应对在网上提交的信息和材料负责,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或聘用资格。

考生要在资格初审通过后在报名系统内通过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支付50元考务费。只有付费成功本次报名方为有效。未在规定时间进行网上付费的视为自行放弃报名。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家庭和农村特困家庭中的考生,在网上报名资格初审通过后,在规定时间持报名信息表和相关证明到陕西省人事考试中心办理报名确认及免除考务费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视为放弃报名。完成网上付费和办理减免费用的考生,应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打印准考证,并按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2、笔试(7月中下旬)

笔试的主要内容为中央有关“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和时事政治等内容。笔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笔试实行百分制。考场设在各市(区),由各市(区)委组织部具体组织,全省统一时间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考生可在考试结束后15日起登陆陕西人事考试网查询笔试成绩。

3、资格复审及面试(8月上旬)

根据笔试成绩,按各岗位选聘名额1∶2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面试的人员;不足1:2但高于1:1.5的,笔试人员全部参加面试;低于1:1.5的,按1.5:1的比例相应减少该岗位选聘数量,余出的选聘计划,各市(区)具体确定2-3天时间由考生现场报名,根据成绩顺序现场调剂到本市其它县(市、区)的同类岗位。面试前要对报考者所持证件及资料进行审查并与报考信息进行比对。资格复审没有通过的考生,取消面试资格。考生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占50%,两项合计按总成绩确定体检人员。

4、体检及考察(8月中下旬)

根据考生总成绩,按从高到低顺序分岗位依次确定参加体检人员,参加体检人员数量与选聘计划的比例为1:1。体检由各市(区)委组织部根据《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统一组织,体检费用由参加体检的考生个人承担。

考察。着重考察考生的政治表现、道德修养、学习态度、组织能力、纪律观念等情况。

5、报批和公示(9月初)

各市(区)委组织部根据考试成绩、体检结果、考察情况等,择优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报省委组织部审批。

省委组织部将拟选聘人员名单在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上统一公示,同时公布监督投诉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间发现问题的考生,经查属实,取消聘用资格。

6、聘用(9月上旬)

各市(区)委组织部根据省委组织部的审批意见,向决定聘用的人员发出书面通知。接到聘用通知的高校毕业生应在10日内到所应聘的县(市、区)委组织部报到并签订聘用合同。如无特殊原因,在规定期限内未报到者取消聘用资格。对出现的缺额,在1个月内可按总成绩排序依次递补。

7、培训上岗(9月15日前)

各市(区)委组织部统一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进行为期7天左右的岗前培训。各县(市、区)委组织部于9月15日前将选聘人员分配到村任职。

第三篇:许昌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总结_

许昌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总

结_

(XX年10月20日)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中央决定,从XX年开始连续5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提出,到XX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决定XX年选聘2411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提前实现一村至少有一名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村干部。截止10月20日,选聘工作顺利结束,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已全部入村任职开展工作。现将全市选聘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构建工作格局

4月15日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召开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迅速传达贯彻,明确目标任务,全面启动我市选聘工作。一是领导重视,迅速行动。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召开当晚,市委书记毛万春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我市的贯彻意见。会议研究确定了我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整体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召开后,各县(市、区)迅速召开常委会、党工委班子会,传达贯彻省、市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各地具体实施意见,确保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领导,建立组织。为确保选聘工作顺利开展,市委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毛万春任组长的许昌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选聘办)设在市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何振兴任办公室主任,市委组织员办公室主任范晓东任办公室副主任。4月18日,市选聘办从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等成员单位中,抽调人员组建了办公室工作班子。县(市、区)也分别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选聘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切实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是确定目标,明确任务。市委确定了全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目标任务:XX年全市选聘高校毕业生2411名,实现全市每个村(社区)有1名大学生村干部,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内的72个村每个村有2名大学生村干部。XX年再选聘8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现全市1/3以上的村(社区)有2名大学生村干部。XX年具体选聘计划是:禹州市657名,长葛市378名,许昌县439名,鄢陵县382名,襄城县435名,魏都区44名,市经济开发区23名,市东城区53名。

二、制定政策,强化激励机制

为使选聘的高校毕业生真正扎根基层,成为“永久牌”村干部,我市依据上级规定制定了多项政策,坚持用待遇留住人、用制度保障人、用政策激励人。

一是摸清底数,借鉴经验。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选聘工作,市选聘办进行了充分的调查摸底,掌握了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结构状况,摸清了全市接收高校毕业生情况,统计了参加“三支一服”毕业生人数,了解了列入省扶贫开发重点村情况。在此基础上,对选聘高校毕业生所需资金进行了测算,确定了市、县财政承担的比例和数额。同时还先后到新乡市、安阳市、平顶山市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并积极与全省各地市联系,借鉴好的做法。

二是制定意见,强化激励。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中共许昌市委、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意见》(许发〔XX〕9号),明确规定了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除享受中央和省规定的政策之外,还享有4条政策待遇和8条激励措施。我市规定: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为大专生900元,本科生1000元,研究生1100元,市县两级按4:6比例承担。根据测算,XX年全市市、县两级财政将投入资金944万元,XX年将投入4087万元;参照乡(镇、办)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人员标准,办理“三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保险);市、县、乡考录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在按照规定享受加分条件的基础上,同等条件下优先录(聘)用。

三是完善政策,确保待遇。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意见〉的通知》(豫办〔XX〕16号)下发后,及时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转发,并明确规定我市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继续享受省委、省政府规定的政策待遇。在村任职满3年后经过考核为称职以上等次的,符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规定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全额免除,所需资金由省、市、县财政按4:4:2的比例承担。

三、广泛动员,营造浓厚氛围

6月17日,我市召开全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印发了《许昌市XX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方案》(许选组发〔XX〕1号),迅速开展了深入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

一是深入基层调查摸底,夯实宣传基础。市选聘办制定了《许昌市全日制大专以上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调查表》,要求各地对全市每一个行政村、社区、街道进行认真的调查摸底,将符合选聘条件、具有报考志愿的大学毕业生的详细情况进行收集填报,充分挖掘我市的自身潜力。近4000名大学毕业生的详细情况被收集上来,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各地各有关单位在调查摸底的过程中不仅限于掌握情况,而且将其作为宣传发动的有效手段,向高校毕业生及其家长介绍我市选聘工作的总体安排和政策待遇,为全市选聘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构建立体工作网络,打造宣传格局。市选聘办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交流经验,安排部署,并组团参加省人才交流市场进行广泛宣传。各地结合实际,采取了向大学生打一个电话、发一封信、在高等院校比较集中的地方开展选聘宣传、发送手机短信、到周边地区播发选聘公告、在省人才市场租赁宣传柜台等措施,不断扩大宣传工作覆盖面。通过全市上下联动,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宣传网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宣传动员格局。

三是依托媒体营造声势,提升宣传成效。市选聘办积极与国家、省、市新闻单位联系,做到选聘工作的各项政策、文件出台后第一时间在媒体发表,许昌选聘工作的动态进展情况及时在媒体反映。6月18日,在《河南日报》全文刊发了我市的选聘公告。国家人才网、河南省人事人才网、许昌市政府门户网站、许昌市委组织部许昌数字党建网、《大河报》、《许昌日报》等及时发表、刊播、播发我市有关选聘工作的消息和新闻。市选聘办负责人还作客许昌电视台《聚焦30分》、许昌人民广播电台《金色田园》直播室录制宣传节目,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四、创新方法,扩大考生

6月23日,全市选聘报名工作正式开始。市选聘办根据工作进度,对报名情况跟踪问效,总结交流经验,创新工作方法,确保报名工作圆满完成。此次考试共有7881名高校毕业生报名,报考人数与选聘计划的比例达到3.3:1,其中县(市、区)中比例最高的魏都区达到10.5:1。

一是创新工作方法。禹州市实行乡镇报名每日通报制度,增加各地对报名工作的责任感。鄢陵县规定乡镇党委书记是乡镇选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同时组织自收自支、企事业差补单位符合选聘条件的人员报考。长葛市建立乡镇报名工作台帐,实行每村至少2名报考人员销号制度。魏都区建立对照销号制度,将实际报名情况与统计摸底的考生进行对照,对未报名的学生进行重点宣传发动。襄城县为鼓励报考,为经济困难报名人员支付考务费。许昌县、市经济开发区、东城区也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推动选聘报名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充分挖掘内部生源。市、县(市、区)针对三类人搞好动员:一是前期摸底统计上来的高校毕业生,对每人发一封信、打一个电话,力争做到能报尽报;二是返乡未就业人员,根据近几年来市人事局接收的档案统计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家庭地址和联系方式,专人联系,上门动员;三是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落选生,对近年来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的落选生和县乡事业单位的无编制人员和临时人员符合条件的,积极宣传政策,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三是广泛吸引外地生源。6月27日至28日,市选聘办组织各县(市、区)到省人才市场宣传许昌市选聘工作,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宣传发动,直接扩大了我市选聘工作在全省广大高校毕业生中的影响。各县(市)也先后到省人才市场和外地市开展选聘宣传活动。鄢陵县积极与外地联系,在尉氏、临颍、扶沟等周边县的电视台、电台播发选聘公告,吸引外地人员报名;襄城县先后到平顶山市、郏县等邻近县市利用电视飞播、短信群发方式进行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规范程序,引入高考机制

市选聘办引入普通高招考试工作机制,严格按照程序,认真组织实施,严把报名和资格审查关、笔试关和面试关,确保选聘工作规范、有序、公正透明。

一是严把报名和资格审查关。为选拔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一是安排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熟悉人事工作的同志负责报名和资格审查工作,确保审查工作客观公正地进行。二是市直报名点和各县(市)按照选聘工作要求,严格审核报名人员的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并由审查人在报名表上签名后报市选聘办存档。三是市选聘办在选聘工作后期组织各县(市、区)对考察对象相关证件进行复审,对不符合规定标准的取消选聘资格。

二是严把笔试关。根据报名结果,本次笔试共有7848名考生参加(33名研究生免笔试)。为确保笔试工作顺利进行,6月17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予辉召开协调会,对笔试工作进行部署。严密组织考试。按照位置相近、交通方便、便于考生的原则,共选择6个学校设9个考点265个考场。考试按照普通高招工作机制,实行考场负责制,市人大、政协、纪检监察部门派出3名省级监督员对考试进行全程监督,市委组织部、市纪检委、市人事局同志负责考场巡视。科学命题、规范阅卷。笔试命题工作严格按照高考命题的保密规定,委托国家级考试中心命题。笔试科目为《综合知识》,满分100分。笔试内容主要为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公共基础知识以及市情、县情。为减少人为失误,评卷采取标准化试题、计算机阅卷的方式。严肃考试纪律。先后召开各考点监考老师培训会和各考点负责人、巡视人员、工作人员培训会,培训具体考务工作,强调考试纪律。本次笔试,共有6929名大学生参加,考场秩序井然。市选聘办按照选聘计划与面试人员1:1.5的比例,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确定了面试人员并上网公示。

三是严把面试关。市选聘办制定下发了面试工作指导意见,举办全市面试工作培训会议,进一步规范了面试工作。8月16日,进入面试的3811名考生在六个县(市、区)同时进行考试。严格考场设置。本次面试共设6个考点,对每个考点选派一名县级干部带队的巡视监督组,负责巡视所派考点面试工作,面试当天送达面试题本、带回面试原始成绩和加权后成绩。在考场设置上,每个面试室都有相应的侯考室和休息室,考试区域使用无线信号屏蔽装置,严防泄密事件的发生。实行“三抽一转”。面试实行考生、考官双向抽签,考生随机抽取考场和考试序号,考官随机抽取考场,主考官实行跨县(市、区)异地交流。面试当天早上6:00,市选聘办通知各县(市、区),由市委组织部抽调人员带领各地主考官异地交流,有效杜绝了打“人情分”等弊端。严格履行程序。在保密程序上,面试当天早上市派巡视员携带题本交给各县(市、区)指定的保密员,分发各考场主考官拆封。在评分程序上,考官对每位考生的评分结束后,当场计算考生成绩;每个考场的面试结束后,召回考生当场宣布面试原始成绩。在成绩汇总程序上,对全市面试考场原始成绩以考场为单位进行加权平均,科学合理地解决了考场间评分差距。在市县两级共同努力下,全市面试工作进展顺利,8月17日下午,市选聘办在许昌数字党建网等网站及时公布了3556名考生的面试成绩和名次。

六、严格考核,确保选聘质量

市选聘办制定下发了体检和考察工作意见,明确方法要求,强化监督公开,切实把好了选聘工作的“最后一道关”。一是标准统一。本着“标准一致、客观公正”的原则,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发)〔XX〕1号)的规定执行,体检项目为男性14项,女性15项。在考察工作中,要求各县(市、区)要走访考察人选所在地党组织、公安派出所和计划生育部门,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考察过程要与考生本人见面;考察内容包括学历及所学专业,适应岗位要求的现实表现,注意掌握特长、缺点和不足。各县(市、区)体检考察安排在8月22日—9月26日进行。8月25日,各县(市、区)将体检合格的2756名考生名单上报市选聘办上网公布。

二是方法灵活。按照选聘计划与考察对象1:1的比例,进入考察的考生共有2413人(4人成绩并列),考生数量大,分布广,从业情况复杂,给考察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市选聘办对考察对象进行归类,分别确定了应届毕业生、往届聘用人员、在家待业人员的考察方式和方法。各县(市、区)对考察对象按照从业情况、地域远近进一步细化分类,按照方便考生、有利考察的原则,灵活制定考察办法,按时完成了考察任务。

三是透明公正。各地在体检工作中,成立了体检工作监督小组,设立监督台,当场受理考生投诉;在公布体检结果后,对提出异议的考生当即复查,最终结果由体检医生签字确认;在考察工作中,将考生毕业证书原件由县(市、区)收集后到省、市人事部门进行认证,严防出现考生伪造学历现象。9月20日,市选聘办将我市2411名拟聘人员名单在许昌数字党建网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经认真选拔,共计12人考察不合格,86人弃权(其中递补中11人弃权),从体检合格考生中按高分到低分顺延递补86人,共有2411名考生列为聘用对象。

七、强化培训,科学分配岗位

为增强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的上岗适应能力,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各县(市、区)选聘办对2411名选聘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岗前培训,并合理分配了任职岗位。一是认真组织岗前培训。市选聘办编印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培训教材》,对培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县(市、区)精心制定《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培训工作方案》,对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进行贴近农村实际、注重学以致用的培训,内容包括县(市、区)领导讲话、农村知识及有关政策、到先进村观摩、到重点企业参观、先进典型村经验介绍等。二是科学合理分配。坚持“便于工作、利于管理、适于生活、保证安全”的原则,采取本人自愿与组织需要相结合、所学专业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办法,确定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所任职的行政村。户籍在本地的高校毕业生,可相对集中分配在户籍所在的乡(镇、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身安全特别是女性高校毕业生的安全;适当照顾外地高校毕业生,尽量安排在条件较好、生活便利的村;紧密结合当地的中心工作和实际,结合毕业生专业和特长进行分配;鼓励有志向的毕业生到偏远村和贫困村任职和创业,在考核、推优工作上予以照顾。各县(市、区)选聘办按照要求制定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分配办法》,报市选聘办审查。三是规范大学生村干部管理使用。在充分征求县(市、区)和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许昌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管理办法》,由各县(市、区)选聘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在大学生村干部管理使用上,规定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干部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截止10月20日,全市2411名大学生村干部已全部分配到村,正式开展工作。

XX年选聘到村任职的2411名高校毕业生中,男性1342人,女性1069人;党员683人,团员1672人,其他56人;硕士研究生10人,本科793人,大专1608人;省外31人,省内本市外454人,本市1926人。

我市首次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经历时间长、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并且具有很强的独特性、超前性、探索性,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次性选聘到位、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的目标。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市选聘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选聘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毛万春多次作出批示,要求选聘工作一定要精心组织,确保公正、公开、透明,真正选出合格的大学生村干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予辉多次深入到报名现场、考试考场视察指导。各县(市、区)、市经济开发区、东城区主要领导也经常亲临选聘工作一线,推动了选聘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宣传广泛深入。为了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市选聘办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手段,对选聘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原则条件、职位数量、报考资格、选拔程序、激励政策等广泛进行广泛宣传,积极营造了全市选聘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是注重方法创新。在报名资格上,严格限定考生必须为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这在全省范围内还是首次。在笔试和面试方法上,引入高考工作机制,使两次考试做到严格、严密、严谨。对笔试和面试设置了不同的权重系数,实行量化计分,改主观确定人选为按综合素质量化总分确定考察人选,使选聘工作建立在比较客观、公正的基础之上。在考察方法上,确定了综合评价与现实表现相结合、统一组织和分类实施相结合的考察办法,使选聘考察工作更科学、更公正。这些积极探索,为这次选聘做到优中选优、合理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机制公平公正。我市这次选聘,由于组织严密,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这次选聘,凡是符合报考条件的,都一视同仁地按照选聘程序参与竞争,参加同一标准的笔试、面试,包括被认为弹性最强的考察,都进行了细化、量化,全部进行报考资格二次审查,“一把尺子量到底”。在最后确定聘用人选时,完全尊重笔试、面试和考察结果,平等竞争,择优聘用。

五是过程全部公开。选聘工作始终坚持“阳光操作”,实行职位、条件、标准、程序、结果“五公开”。选聘工作有关政策规定先后在省内外10余家新闻媒体和国家人事人才网上发布,笔试结果、面试结果、体检结果、考察结果、弃权及递补名单和聘用结果全部及时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公示;命题和评卷、笔试、面试、考察均有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监督;积极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对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处理。通过公开,使整个选聘工作始终置于纪检、群众、舆论监督之下,始终在透明、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

目前,许昌市XX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已顺利结束。2411名高校毕业生入村工作后,如何扎根基层、发挥作用是我们面临的全新课题。市选聘办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完善政策,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确保选聘的高校毕业生留得住、用得好,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许昌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总结_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2008年10月20日)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中央决定,从2008年开始连续5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提出,到2009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决定2008年选聘2411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提前实现一村至少有一名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村干部。截止10月20日,选聘工作顺利结束,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已全部入村任职开展工作。现将全市选聘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构建工作格局

4月15日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召开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迅速传达贯彻,明确目标任务,全面启动我市选聘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迅速行动。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召开当晚,市委书记毛万春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我市的贯彻意见。会议研究确定了我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整体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召开后,各县(市、区)迅速召开常委会、党工委班子会,传达贯彻省、市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各地具体实施意见,确保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领导,建立组织。为确保选聘工作顺利开展,市委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毛万春任组长的许昌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选聘办)设在市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何振兴任办公室主任,市委组织员办公室主任范晓东任办公室副主任。4月18日,市选聘办从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等成员单位中,抽调人员组建了办公室工作班子。县(市、区)也分别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选聘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切实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是确定目标,明确任务。市委确定了全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目标任务:2008年全市选聘高校毕业生2411名,实现全市每个村(社区)有1名大学生村干部,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内的72个村每个村有2名大学生村干部。2009年再选聘8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现全市1/3以上的村(社区)有2名大学生村干部。2008年具体选聘计划是:禹州市657名,长葛市378名,许昌县439名,鄢陵县382名,襄城县435名,魏都区44名,市经济开发区23名,市东城区53名。

二、制定政策,强化激励机制

为使选聘的高校毕业生真正扎根基层,成为“永久牌”村干部,我市依据上级规定制定了多项政策,坚持用待遇留住人、用制度保障人、用政策激励人。

一是摸清底数,借鉴经验。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选聘工作,市选聘办进行了充分的调查摸底,掌握了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结构状况,摸清了全市接收高校毕业生情况,统计了参加“三支一服”毕业生人数,了解了列入省扶贫开发重点村情况。在此基础上,对选聘高校毕业生所需资金进行了测算,确定了市、县财政承担的比例和数额。同时还先后到新乡市、安阳市、平顶山市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并积极与全省各地市联系,借鉴好的做法。

二是制定意见,强化激励。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中共许昌市委、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意见》(许发〔2008〕9号),明确规定了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除享受中央和省规定的政策之外,还享有4条政策待遇和8条激励措施。我市规定: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为大专生900元,本科生1000元,研究生1100元,市县两级按4:6比例承担。根据测算,2008年全市市、县两级财政将投入资金944万元,2009年将投入4087万元;参照乡(镇、办)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人员标准,办理“三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保险);市、县、乡考录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在按照规定享受加分条件的基础上,同等条件下优先录(聘)用。

三是完善政策,确保待遇。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意见〉的通知》(豫办〔2008〕16号)下发后,及时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转发,并明确规定我市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继续享受省委、省政府规定的政策待遇。在村任职满3年后经过考核为称职以上等次的,符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规定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全额免除,所需资金由省、市、县财政按4:4:2的比例承担。

三、广泛动员,营造浓厚氛围

6月17日,我市召开全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印发了《许昌市2008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方案》(许选组发〔2008〕1号),迅速开展了深入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

一是深入基层调查摸底,夯实宣传基础。市选聘办制定了《许昌市全日制大专以上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调查表》,要求各地对全市每一个行政村、社区、街道进行认真的调查摸底,将符合选聘条件、具有报考志愿的大学毕业生的详细情况进行收集填报,充分挖掘我市的自身潜力。近4000名大学毕业生的详细情况被收集上来,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各地各有关单位在调查摸底的过程中不仅限于掌握情况,而且将其作为宣传发动的有效手段,向高校毕业生及其家长介绍我市选聘工作的总体安排和政策待遇,为全市选聘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构建立体工作网络,打造宣传格局。市选聘办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交流经验,安排部署,并组团参加省人才交流市场进行广泛宣传。各地结合实际,采取了向大学生打一个电话、发一封信、在高等院校比较集中的地方开展选聘宣传、发送手机短信、到周边地区播发选聘公告、在省人才市场租赁宣传柜台等措施,不断扩大宣传工作覆盖面。通过全市上下联动,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宣传网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宣传动员格局。

三是依托媒体营造声势,提升宣传成效。市选聘办积极与国家、省、市新闻单位联系,做到选聘工作的各项政策、文件出台后第一时间在媒体发表,许昌选聘工作的动态进展情况及时在媒体反映。6月18日,在《河南日报》全文刊发了我市的选聘公告。国家人才网、河南省人事人才网、许昌市政府门户网站、许昌市委组织部许昌数字党建网、《大河报》、《许昌日报》等及时发表、刊播、播发我市有关选聘工作的消息和新闻。市选聘办负责人还作客许昌电视台《聚焦30分》、许昌人民广播电台《金色田园》直播室录制宣传节目,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四、创新方法,扩大考生来源

6月23日,全市选聘报名工作正式开始。市选聘办根据工作进度,对报名情况跟踪问效,总结交流经验,创新工作方法,确保报名工作圆满完成。此次考试共有7881名高校毕业生报名,报考人数与选聘计划的比例达到3.3:1,其中县(市、区)中比例最高的魏都区达到10.5:1。

一是创新工作方法。禹州市实行乡镇报名每日通报制度,增加各地对报名工作的责任感。鄢陵县规定乡镇党委书记是乡镇选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同时组织自收自支、企事业差补单位符合选聘条件的人员报考。长葛市建立乡镇报名工作台帐,实行每村至少2名报考人员销号制度。魏都区建立对照销号制度,将实际报名情况与统计摸底的考生进行对照,对未报名的学生进行重点宣传发动。襄城县为鼓励报考,为经济困难报名人员支付考务费。许昌县、市经济开发区、东城区也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推动选聘报名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充分挖掘内部生源。市、县(市、区)针对三类人搞好动员:一是前期摸底统计上来的高校毕业生,对每人发一封信、打一个电话,力争做到能报尽报;二是返乡未就业人员,根据近几年来市人事局接收的档案统计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家庭地址和联系方式,专人联系,上门动员;三是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落选生,对近年来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的落选生和县乡事业单位的无编制人员和临时人员符合条件的,积极宣传政策,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是广泛吸引外地生源。6月27日至28日,市选聘办组织各县(市、区)到省人才市场宣传许昌市选聘工作,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宣传发动,直接扩大了我市选聘工作在全省广大高校毕业生中的影响。各县(市)也先后到省人才市场和外地市开展选聘宣传活动。鄢陵县积极与外地联系,在尉氏、临颍、扶沟等周边县的电视台、电台播发选聘公告,吸引外地人员报名;襄城县先后到平顶山市、郏县等邻近县市利用电视飞播、短信群发方式进行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规范程序,引入高考机制

市选聘办引入普通高招考试工作机制,严格按照程序,认真组织实施,严把报名和资格审查关、笔试关和面试关,确保选聘工作规范、有序、公正透明。

一是严把报名和资格审查关。为选拔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一是安排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熟悉人事工作的同志负责报名和资格审查工作,确保审查工作客观公正地进行。二是市直报名点和各县(市)按照选聘工作要求,严格审核报名人员的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并由审查人在报名表上签名后报市选聘办存档。三是市选聘办在选聘工作后期组织各县(市、区)对考察对象相关证件进行复审,对不符合规定标准的取消选聘资格。

二是严把笔试关。根据报名结果,本次笔试共有7848名考生参加(33名研究生免笔试)。为确保笔试工作顺利进行,6月17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予辉召开协调会,对笔试工作进行部署。严密组织考试。按照位置相近、交通方便、便于考生的原则,共选择6个学校设9个考点265个考场。考试按照普通高招工作机制,实行考场负责制,市人大、政协、纪检监察部门派出3名省级监督员对考试进行全程监督,市委组织部、市纪检委、市人事局同志负责考场巡视。科学命题、规范阅卷。笔试命题工作严格按照高考命题的保密规定,委托国家级考试中心命题。笔试科目为《综合知识》,满分100分。笔试内容主要为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公共基础知识以及市情、县情。为减少人为失误,评卷采取标准化试题、计算机阅卷的方式。严肃考试纪律。先后召开各考点监考老师培训会和各考点负责人、巡视人员、工作人员培训会,培训具体考务工作,强调考试纪律。本次笔试,共有6929名大学生参加,考场秩序井然。市选聘办按照选聘计划与面试人员1:1.5的比例,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确定了面试人员并上网公示。

三是严把面试关。市选聘办制定下发了面试工作指导意见,举办全市面试工作培训会议,进一步规范了面试工作。8月16日,进入面试的3811名考生在六个县(市、区)同时进行考试。严格考场设置。本次面试共设6个考点,对每个考点选派一名县级干部带队的巡视监督组,负责巡视所派考点面试工作,面试当天送达面试题本、带回面试原始成绩和加权后成绩。在考场设置上,每个面试室都有相应的侯考室和休息室,考试区域使用无线信号屏蔽装置,严防泄密事件的发生。实行“三抽一转”。面试实行考生、考官双向抽签,考生随机抽取考场和考试序号,考官随机抽取考场,主考官实行跨县(市、区)异地交流。面试当天早上6:00,市选聘办通知各县(市、区),由市委组织部抽调人员带领各地主考官异地交流,有效杜绝了打“人情分”等弊端。严格履行程序。在保密程序上,面试当天早上市派巡视员携带题本交给各县(市、区)指定的保密员,分发各考场主考官拆封。在评分程序上,考官对每位考生的评分结束后,当场计算考生成绩;每个考场的面试结束后,召回考生当场宣布面试原始成绩。在成绩汇总程序上,对全市面试考场原始成绩以考场为单位进行加权平均,科学合理地解决了考场间评分差距。在市县两级共同努力下,全市面试工作进展顺利,8月17日下午,市选聘办在许昌数字党建网等网站及时公布了3556名考生的面试成绩和名次。

六、严格考核,确保选聘质量

市选聘办制定下发了体检和考察工作意见,明确方法要求,强化监督公开,切实把好了选聘工作的“最后一道关”。

一是标准统一。本着“标准一致、客观公正”的原则,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发)〔2005〕1号)的规定执行,体检项目为男性14项,女性15项。在考察工作中,要求各县(市、区)要走访考察人选所在地党组织、公安派出所和计划生育部门,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考察过程要与考生本人见面;考察内容包括学历及所学专业,适应岗位要求的现实表现,注意掌握特长、缺点和不足。各县(市、区)体检考察安排在8月22日—9月26日进行。8月25日,各县(市、区)将体检合格的2756名考生名单上报市选聘办上网公布。

二是方法灵活。按照选聘计划与考察对象1:1的比例,进入考察的考生共有2413人(4人成绩并列),考生数量大,分布广,从业情况复杂,给考察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市选聘办对考察对象进行归类,分别确定了应届毕业生、往届聘用人员、在家待业人员的考察方式和方法。各县(市、区)对考察对象按照从业情况、地域远近进一步细化分类,按照方便考生、有利考察的原则,灵活制定考察办法,按时完成了考察任务。

三是透明公正。各地在体检工作中,成立了体检工作监督小组,设立监督台,当场受理考生投诉;在公布体检结果后,对提出异议的考生当即复查,最终结果由体检医生签字确认;在考察工作中,将考生毕业证书原件由县(市、区)收集后到省、市人事部门进行认证,严防出现考生伪造学历现象。9月20日,市选聘办将我市2411名拟聘人员名单在许昌数字党建网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经认真选拔,共计12人考察不合格,86人弃权(其中递补中11人弃权),从体检合格考生中按高分到低分顺延递补86人,共有2411名考生列为聘用对象。

七、强化培训,科学分配岗位

为增强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的上岗适应能力,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各县(市、区)选聘办对2411名选聘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岗前培训,并合理分配了任职岗位。一是认真组织岗前培训。市选聘办编印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培训教材》,对培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县(市、区)精心制定《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培训工作方案》,对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进行贴近农村实际、注重学以致用的培训,内容包括县(市、区)领导讲话、农村知识及有关政策、到先进村观摩、到重点企业参观、先进典型村经验介绍等。二是科学合理分配。坚持“便于工作、利于管理、适于生活、保证安全”的原则,采取本人自愿与组织需要相结合、所学专业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办法,确定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所任职的行政村。户籍在本地的高校毕业生,可相对集中分配在户籍所在的乡(镇、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身安全特别是女性高校毕业生的安全;适当照顾外地高校毕业生,尽量安排在条件较好、生活便利的村;紧密结合当地的中心工作和实际,结合毕业生专业和特长进行分配;鼓励有志向的毕业生到偏远村和贫困村任职和创业,在考核、推优工作上予以照顾。各县(市、区)选聘办按照要求制定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分配办法》,报市选聘办审查。三是规范大学生村干部管理使用。在充分征求县(市、区)和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许昌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管理办法》,由各县(市、区)选聘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在大学生村干部管理使用上,规定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干部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截止10月20日,全市2411名大学生村干部已全部分配到村,正式开展工作。

2008年选聘到村任职的2411名高校毕业生中,男性1342人,女性1069人;党员683人,团员1672人,其他56人;硕士研究生10人,本科793人,大专1608人;省外31人,省内本市外454人,本市1926人。

我市首次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经历时间长、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并且具有很强的独特性、超前性、探索性,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次性选聘到位、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的目标。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市选聘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选聘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毛万春多次作出批示,要求选聘工作一定要精心组织,确保公正、公开、透明,真正选出合格的大学生村干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予辉多次深入到报名现场、考试考场视察指导。各县(市、区)、市经济开发区、东城区主要领导也经常亲临选聘工作一线,推动了选聘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宣传广泛深入。为了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市选聘办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手段,对选聘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原则条件、职位数量、报考资格、选拔程序、激励政策等广泛进行广泛宣传,积极营造了全市选聘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是注重方法创新。在报名资格上,严格限定考生必须为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这在全省范围内还是首次。在笔试和面试方法上,引入高考工作机制,使两次考试做到严格、严密、严谨。对笔试和面试设置了不同的权重系数,实行量化计分,改主观确定人选为按综合素质量化总分确定考察人选,使选聘工作建立在比较客观、公正的基础之上。在考察方法上,确定了综合评价与现实表现相结合、统一组织和分类实施相结合的考察办法,使选聘考察工作更科学、更公正。这些积极探索,为这次选聘做到优中选优、合理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机制公平公正。我市这次选聘,由于组织严密,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这次选聘,凡是符合报考条件的,都一视同仁地按照选聘程序参与竞争,参加同一标准的笔试、面试,包括被认为弹性最强的考察,都进行了细化、量化,全部进行报考资格二次审查,“一把尺子量到底”。在最后确定聘用人选时,完全尊重笔试、面试和考察结果,平等竞争,择优聘用。

五是过程全部公开。选聘工作始终坚持“阳光操作”,实行职位、条件、标准、程序、结果“五公开”。选聘工作有关政策规定先后在省内外10余家新闻媒体和国家人事人才网上发布,笔试结果、面试结果、体检结果、考察结果、弃权及递补名单和聘用结果全部及时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公示;命题和评卷、笔试、面试、考察均有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监督;积极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对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处理。通过公开,使整个选聘工作始终置于纪检、群众、舆论监督之下,始终在透明、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

目前,许昌市2008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已顺利结束。2411名高校毕业生入村工作后,如何扎根基层、发挥作用是我们面临的全新课题。市选聘办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完善政策,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确保选聘的高校毕业生留得住、用得好,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第五篇:珠海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范文

珠海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工作,激发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干事创业热情,建立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基层干部队伍,根据中组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广东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意见》和《中共珠海市委关于加强区(功能区)、镇(街)领导班子及村(社区)“两委”班子建设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按照《珠海市镇村战略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选聘到我市农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

第三条坚持“公开招考、统一派遣、分级管理、合同聘用”的原则。

第四条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的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和统筹指导。由各镇作为用人单位与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签订聘用协议,各区委组织部、各镇党委负责聘用高校毕业生的使用和日常管理。

第二章 选聘

第五条本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实行公开招考方 1

式,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六条招考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二)具有敬业奉献精神,愿意为农村服务,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三)年龄在2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四)珠海户籍优先,中共党员优先,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优先。

第三章 岗位职责

第七条根据工作需要和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特长,明确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

第八条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高校毕业生,主要协助做好以下工作:

(一)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安排部署;

(二)配合实施珠海市创建幸福村居的有关工作任务;

(三)配合完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科技推广等工作;

(四)负责整理资料、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和远程教育

终端接收站点的教学组织管理、设备网络维护等工作;

(五)参与讨论村务重大事项;

(六)参与村团组织的建设和工作。

第九条高校毕业生担任村“两委”成员职务的,按照担任职务的分工确定工作职责。

第四章 管理

第十条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区负责日常管理。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和党团关系由各镇负责管理。

第十一条实行区、镇、村干部“三导师”结对培养制度,通过“传、帮、带”促进其尽快成长。

第十二条挂点联系村的领导干部与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结成对子,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

第十三条聘用期限为6年,分两次签订,第一次合同期限为3年,第二次合同期限为3年。第一次合同期设3个月试用期。

第十四条注重考核,由各区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实行一年一考核。

第十五条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一)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应具备以下条件:

1、政治观念强。能够模范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

想解放,勇于创新,团结同志,忠于职守,廉洁勤政。

2、工作能力强。工作思路清晰,超额完成责任目标以及临时性中心任务,所负责的各项工作处于所在镇领先地位,为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3、带头致富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经营管理才能,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和发展集体经济上做出突出成绩。

4、团结意识强。注重维护班子团结,大局观念强,善于同班子成员协调配合,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5、群众观念强。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确定为不称职等次:

1、无正当理由连续超过一个月不参与村工作的;

2、无特殊原因完不成责任目标任务的;

3、参与家族宗派矛盾纠纷,影响班子团结、社会稳定的;

4、因个人品行、言行不端,造成严重后果或发生其他与“大学生村官”身份不相符的行为,在群众中丧失威信的;

5、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超过30%以上的。

第十六条聘期内,各区委组织部、镇党委要把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岗位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第十七条高校毕业生到村服务期间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取消到村任职资格并解除聘用协议:

(一)试用期考核不合格、考核不称职或连续两年考核基本称职的;

(二)因责任事故、违反纪律、失职、渎职、营私舞弊或者其他违法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致使单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

(四)未经用人单位同意在其他单位兼职的;

(五)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无法从事原工作,或无法完成合同规定的工作任务或目标,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六)因其他原因,不适宜继续任职的。

第五章 待遇

第十八条外地户籍,且满足珠海入户条件的,解决珠海户口。

第十九条工资福利参照《珠海市市直单位合同制职员管理办法》(珠办发„2007‟7号)辅助类四级职员标准执行。

第二十条考核优秀的,按照我市合同制职员有关规定享受考核奖。

第二十一条高校毕业生为农村服务满4年,且其中有3年考核被评为优秀的,在个人身份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可另外发放副科级工作津贴。

第二十二条对第一次合同期满且考核合格的,颁发《高校

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证书》,根据有关政策享受待遇。

第六章有序流动

第二十三条聘期内,符合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公务员考试资格条件的,可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

第二十四条市、区可根据实际按照有关规定安排一定数量的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聘用制公务员、党建指导员、合同制职员等职位,专门面向在村任职时间超过3年且考核称职的高校毕业生招考。

第二十五条对聘用合约期满(6年)、考核称职且自愿留在农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续聘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对聘用合约期满、考核称职,而又自愿参与城市社区建设的高校毕业生,可聘为社区工作人员。

第二十六条自主就业创业的,根据本市相关政策规定,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第二十七条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应当在村里工作。服务期间,不得以任何方式借调到其他单位、部门工作。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xx镇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情况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镇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情况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情况调研报告

    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但尚不能完全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同时,农村不少有......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登记表

    《河北省选聘大学生村官登记表》填写说明 一、须按填写说明逐项据实填写,不能遗漏,所填内容要准确无误。 二、“姓名”与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户口名字一致。少数民族学生......

    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但尚不能完全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同时,农村不少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外出务工,部分......

    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汇报[推荐5篇]

    作为一名下派大学生村官,我认为首先端态度,客观冷静地对待现实存在问题,在工作中寻求突破,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分类......

    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季度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 我于2010年9月成为沂南县蒲汪镇河东村的一名党支部书记助理,并被推选为蒲汪镇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班长,现代表蒲汪镇26名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将三个月以来......

    江苏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江苏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工作会议 交 流 材 料 2008年5月·南京 目录 1、加强组织领导注重跟踪培养促进到村任职 大学生又好又快成长………………中共宿迁市委(1) 2、完......

    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 国 生 (2008年5月7日) 今天,省委省政府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的重要战略决策,安排部署我省选聘......

    11月份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总结

    2010年11月份东桥村工作总结 本月12日,我组织召开了“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乡党委副书记、东桥村驻村组长王晓军同志对半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东桥村总体工作给予了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