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社会实践论文
农村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前言:社会实践参加者:李英
实践主题:农村发展现状
时间:2012年2月5日
地点:保定市清苑县南六口村,北刘口村,孟庄,臧庄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政治方面:
(一)现状:
农村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农村基层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及政务公开。四个民主,两个公开是农村基层民主的核心所在。
通过对四个村子的调查。我发现,村民对基层民主基本没有概念。问及选举,只是笑笑,这笑里面包含有无奈,嘲讽,对自己无意识的嘲讽以及对当选者的嘲讽。而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可以总结出,当前农村的管理仍然是一种“原始”的管理方式,毫无民主可言。“原始”体现在两个方面:“钱”与“势”。据调查,这四个村子的村长,书记都是村里“势”最强的,当然也是比较富有的。也就是,在这一地区,普遍存在着以“钱”“势”为标准的选举,这是先前的“土财主”“地主”以及“宗族”强势的管理遗风。
仅仅通过村长及村干部的选举,我们就基本可以得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现状。从候选人方面来说,有“世袭,有“提拔”等各种不民主的方式。就官位来说,村官也算是一官半职,并有一定的权力。如果在村里没有一定的势,后方没有支援,也是不能上台的。普通的农民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通常便不会去“蹚浑水”,这些有“势”的人在村子里叫“吃的开的”,据村民透露,每位村长基本上都与黑白两道有关系。说到白道,这里隐藏的一层关系是官官相互。村干部,镇干部,甚至区县一级的干部组成了一个利益集团的关系网。比如,一个乡管理的十几个村子的村长会把乡里的头当做“皇上”。每年“进贡”“送钱”是必须的,这里可看出买官的意思。而黑道也是村干部保官的“卫士”,对于村里出现的打架斗殴,偷窃,抢劫的事件,依法处理的时候很少,走人情账的时候很多,即使走司法程序,他们会通过官官相护以及多层人情私了,而在有些情况下“黑道”起到震慑作用,同时通过村干部与黑道的交情,不仅好办事,而且可保本地一方的平安。
而对于各村选举形式也可真所谓异彩纷呈了,归结为三种。一是以钱买人情,“土财主”为拉选票,买米油等生活用品送至各家,以期选票。第二种,以姓氏种族买人情,每个村都有几个大姓。比如北刘口村,主姓为赵,李,刘。而村长的选举就是几个大姓间的争夺。这个时候通常不考虑你是否满18周岁,是否有完全行为能力,只要你姓赵就得买赵家的人情,给赵姓人选投上一票。更绝的是第三种“无为而治”,根本不存在选举,村民也没见过选票,以村干部群里几个人公认你的势力如何,能否掌握住本村,来确定能否加入村干部和能否升为村长。
就民主选举这一方面就让我们感到极为荒谬,其后的民主治理也可想而知。继续进行调查后发现,对于一般农户来说,不存在管理。村干部平时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开会,但会议内容以及上级有任何的指示及传达精神,更是无从知晓。只
有当一户发生了,如前所说,比如打架斗殴你,不能私了时,便会请来村长时,大家都会给村长面子,即平常村长充当调和剂的作用,而其中除了人情关系支撑外,也必然存在金钱方面的往来。村民说,村干部与村民联系最多的时候就是缴费的时候,比如电费,水费等。
我也去了各村的村委会所在地,农村俗称“大队”。从各村村委会住址来看,其大多破旧,并无奢华,收贿受贿,各种腐败之风并不存在。室内的陈设也大多简单,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村干部在办公室内办公的时间并不长,而我也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村长家,并未进去,但单从外部高墙大院及占地面积,外部装修来看,相较于其他居民,奢华有余,也有几户住上了敞亮的楼房。
问及两个公开,村民更是茫然,他们并没有得到过什么公开的政务,尤其是村里的开支等更是无从过问,但贪污在每个村子都是普遍的,村民也不过问。这是与城市的最大区别了。公开的贪污已不足为奇,村民也习以为常,天高皇帝远加上官官相护以及其贪污数目并不惊人,也就无人理睬了。在每个村委会的门口,我们倒可以看到一些板报,均为村务公开栏,从上面模糊的字迹和日期可以看出,其无人理睬已不是一两天了,想必也是应付大的检查而做的表面功夫。
对于平时村民是否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进行学习和交流,我得到了统一的回答——没有,自古就每有这一说法。可见平时村官并未组织动员大家进行过活动。所以“干实事”基本说不上。我也在几个村子里转了一下,运动娱乐的基础设施基本没有,在两个村子很小的空地上设有简单的健身器材,却落满灰尘,空无一人。而一位村民张大爷为我讲述了本村修路的过程,让我了解了农村修路等基础设施的运作情况。村里修路会选择比较宽的,通往外界的几条路来修。而资金主要来自三方,一部分来自上报政府的拨款,一部分来自沿路村民的缴纳,第三部分来自村里较为富裕或有机动车的村民。通过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政策研究》了解到,农村公路整修资金来源主要是地方专项资金,同时也有农民共同出资,主要有民工建勤,以资代工以及赞助捐助等几项途径。而该村的第三部分资金虽可归为农民出资,但是这种贫富划分且强制性收费已使村民不满。
通过对农村修路资金来源给百姓带来的负担,我觉得这是在贫富差距及城乡差距拉大的今天更不和谐的一方面。中国的交通事业发展迅猛,而公路,铁路以及高铁也快速的在中华大地上蔓延,但是在农村土路还是居多的,其次便是农民自己整修的砖路,而公路的修建仍然要劳民伤财。相比之下,高铁的飞速发展是个讽刺,在新农村建设号召的同时,我们是否可以在农村建设上拉到政府更大的支持
(二)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的归结起来。我发现,基层民主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还是基层官员的素质低,民主意识低。据调查,村干部成员中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最高的也只是高中文化,也存在大多数是文盲,这对于村干部学习上级思想,传达上级精神造成很大障碍,同时对各村的发展带来阻碍。尤其对于本村走出去,与外界进一步沟通,及引进来,为本村的发展带来新技术的因素带来困难。就目前来说,以恶补的方式来提升基层官员的文化水平显然是不太现实的,而且见效非常慢。而今随着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来等到基层官员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也无益于问题的尽快解决。而目前国家正在推行的“大学生村官”制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大学生是文化素质较高的一类人群,而且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以为数不少,而本村大学生返乡是最好的方案。但其他大学生为缓解就业压力来农村投放
热情也是很好的出路,这也是一举多得的办法。遗憾的是,我调查的四个村子里还没有这样的先例,但我认为这是提高基层民主的最好方案了。
二 经济方面:
(一)经济现状:
北刘口村和南刘口村是这四个村子中经济最为发达的两个村子。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是这两个村子有主干道,并与市内的公路相通。这对于两个村子与外界联系,得到更多的信息带来方便。
农村的经济发展在我印象中是以农业为主的,虽然国家极力帮扶农业发展,取消农业税并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补贴。但是,农产品作为初级产品,价格依旧很低。这对于物价飞涨的今天,大部分农民是无力承受的。我到各村的农田观察后发现,明显荒废的田地并不多,但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挨近人家的地方,但加起来也为数不少。据了解,四个村子都存在着只种一季粮食的现象。比如,小麦收益高些,就只种小麦,在小麦收割后就荒废一季土地不再种玉米。对于这种荒废田地的现象,村里并无管理办法,种与不种是农民的自由。对这种废弃田地的做法,我调查的原因如下:
收益甚低,如果种一季小麦,除去灌溉,化肥,播种,收割化肥的钱。纯收益在500元左右,而普通人家平均土地为4亩,那么种小麦的收益为2000元,再种一季玉米,如果也估算为收益2000的话,总收益为4000元。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农村简单的一户成员为父母和一个孩子。如果种地,那么一年四季就要侍奉土地,所以没有其他收入。要供给平时吃喝,再加上孩子上学,4000元恐怕远远 不够。而这也是我们假设的最简单的家庭组合,事实上,在农村,每家的孩子不止一个,而且要赡养老人。且调查发现,农村市场上的菜价并不比城市里的菜价低多少。所以放弃土地去外地打工是年轻让人的选择,而留在家里的老人已无力从事繁重的田间劳作,土地便荒废了。当然也存在一部分通过做生意富裕起来的农民放弃了种地。
而目前农村土地的利用形式也分为以下几种:
最重要的当然还是作为耕地,据调查,大部分农民还是尽力更重土地的,以确保自己的粮食供给。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已相当普遍,外出务工及较富裕的村民把土地承包给其他农民。由于现代农业管理中,机械化比较普遍,所以一个人承包众多土地专门致力于农业的生产,也是一种高收益的形式。
另外也存在着利用耕地来种树,棉花以及各种大棚蔬菜,甚至用来饲养蚂蚱。这些农副业给农民带来的收益要远远高于普通的小麦玉米。比如,饲养蚂蚱的王叔介绍,他养的蚂蚱已与村里和市里的饭店签好合同,销路有保障,而每亩纯收益为5000元左右,是种普通农作物的十倍,王叔也说他年纪大了,儿子给买好了成套的设备,他只需每天喂草,饲料即可,没有了种植小麦玉米的繁重,又轻松了不少。
其他的一部分土地就是建设用地了。我从小长在农村有深刻体会,加上村民介绍了解到。四个村子中并没有过于明显的大型工厂或设备违规占用农民更耕地,而大部分是农民自己逐步蚕食土地。大部分农民基本上不了解土地法。而在农村,各家进行土地承包,虽说法律上只是使用权,但在农民眼里却是完全的归属权,尤其是挨近街道及居民的耕地就比较值钱了。随着村子发展壮大,农民自
己建房屋变一步步移向村子边缘,也就会占用耕地。也有许多小厂房建在道路边缘的耕地上,减少了耕地的使用面积。
在土地流转方面,农村也很少按国家出台的政策执行,大部分是农民自发自愿,逐步进行的。村子边缘的外移也不是三年五年可以看出变化的,所以在缺少法制的农村更是无人问及的。
针对农作物的耕种以及土地的流转问题,我的个人建议是:目前农作物种植的集体作业已是一种大的趋势,国家政策应该进一步推动。效仿美国的大农场作业方式,当然也要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以小农场的作业方式进行,不要急于剥夺农民的使用权,以致使靠耕种土地为生的小部分农民无处谋生。当地也要据各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定。将部分土地更多的承包给个人。播种,灌溉,收割等的大型农具来自于农具租赁公司。这个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虽然需要国家政策,也只希望是个保护政策而非执法政策,其具体步骤还需农民自发来完成。一个人将土地转让承包给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将守城的很小一部分作为报偿。第三个人也随时机将土地转让给同一个人,这样另一个人掌握土地的增多是自发形成的。其次针对农作物收益低,而菜价高的问题。蔬菜大棚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与“大学生村官”联系,将更多的技术人员请到村子里进行指导规划,减少农村种植的盲目性,同时带来更多市场需求信息及技术。而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法律上不允许的,必须经过政府部门批准。在耕地日益减少的今天,国家的严查严打势必会触及到每个具体的村落,所以对农民进行这方面的普法教育也是必须的。同时基层官员与上级官员进行沟通来解决划分农民建设用地也是每个村官应该落实的责任。
虽说农村是以农业为主,但今天除去外出打工的农户,剩余在家为自己谋生路的也是大部分。其中富裕的南,北刘口村就是一例。本村的主业已不再是农业。随着现代化的影响,两村均发展起了小型金属工业。主要包括对一些收购来的铜,铁,铝等各种金属进行分类加工,其中运输也占去了大部分。在各种转手过程中,获得差价带来的收益。基于此,也建起了中型收购站以及金属提炼厂,增加了许多就业机会,同时也增加了收益。在走访村民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从事该行业相关工作,形成了不小的产业规模。
而其他的两个村子也受其影响,逐步加入该行列当中,金属加工及运输已经成为几个村子的支柱产业。吸纳的就业成员多,技术性低,收益高。据了解,在各村均有身价百万的农户。而村中有抱负的青年均在长者的带领下积累经验,加入到该行列中。对比村中几年前的照片,村里发生里巨大的变化。村里独门独院的小楼多了起来,并且从外观看装修讲究。而大部分村民居住的是红砖瓦房,也是相当气派,沿街的各式商铺越来越多,越来越专门化,各种饭店的生意也红红火火。
相较年轻的妇女,除了在家做专职家庭主妇外,芦苇地的改造为其带来福音。四个村子皆距白洋淀很近。每个村子里都有大片的芦苇地。在十几年前,每家每户都是将织席子作为发家致富的门路。但其收益低,不过在当时的农村,相较于其他无地理优势的村落,有一份副业已使大家非常满足。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席子销路受阻,芦苇地便被承包给商人用来种植果树,如南刘口村的芦苇地开发后用来种植精品梨,这种开发给村民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就业。这成千亩的梨树需要除草,剪枝,套袋,采摘等。这吸纳了村里大部分的年轻妇女,农村人吃苦耐劳,按季节可以赚到不少外快。
(二)建议:
综观四个村子的经济发展,农业的发展是保障,同时要注意农产品发展的创新,并试着引入初级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对于农民自己集智慧与力量发展起来的小工业,应予以引导,尤其注重其自由发展,自由竞争,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大规模的工厂,以帮其解决就业及收入问题。在市场竞争及开放的条件下,农村的经济发展前景还是相当乐观的。
第二篇:假期社会实践论文: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发展[定稿]
xxxx学院假期社会实践
论文
题目: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发展系别:计算机科学系班级:xxxxxxxxxxx姓名:
完成日期:20xx年xx月xx日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农村文化经济发展发面尤其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产量稳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一、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主要农产品供求呈现新格局
我国农村改革突破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对种粮农民进行“四补贴”(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农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
(一)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以及人均占有量均大幅度增加
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0160万吨(10032亿斤),比1978年增加近20000万吨(近4000亿斤),增长65%;棉花产量达到762万吨,增加了2.5倍;油料产量达到2569万吨,增加了3.9倍;糖料产量达到12188万吨,增加了4.1倍。肉类总产量达到6866万吨,增加了6倍多;水产品产量达到4748万吨,增加了9倍。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也有较大幅度提高,2007年粮食人均占有量381公斤,比1978年提高19.4%;棉花5.8公斤,增长1.5倍;油料19公斤,增长2.5倍;糖料93公斤,增长2.7倍;水果138公斤,增长19倍;肉类人均占有量52公斤,增长4.3倍,水产品36公斤,增长6.3倍。粮、油、棉、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全面稳定增长,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农产品品种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更加注重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更加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良种覆盖率和优质化水平明显提高。据农业部统计,2006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优质率分别达到69%、55%、42%和66%,“双低”油菜籽的种植面积占到75%以上,畜禽、水产、果菜等鲜活农产品的优质率也有很大提高,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迅速。
(三)主要农产品供求总体基本平衡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基本格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影响,农产品供求关系正在发生重要的阶段性变化。粮食的需求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商品流通增加,商品粮需求上升。目前在主要农产品中,小麦和大米等口粮供求基本平衡,玉米正在从供求平衡向供不应求转化,棉花产销均大幅增长。蔬菜和水果产销两旺,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基本形成。
二、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改观
一是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据统计,全国农机总动力由1978年的11750万千瓦增加到2007年的76590万千瓦,增长了5.5倍。农作物机收、机播面积逐年增加,小麦、稻谷、大豆等大宗农作物机械作业面积大幅提高。二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到2007年末,全国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6518千公顷,比1978年增长了25.7%。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以设施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温室面积为81千公顷,大棚面积465千公顷,中小棚面积231千公顷。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等高科技农业的发展促进了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三、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的成就
为了适应新阶段变化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更加注重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为农业生产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从数量增长到质量和效益增长的转变。
(一)农林牧渔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农、林、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看,农业比重不断减少,林业、畜牧业、渔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007年,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中的比重分别为52.3%、4.0%、34.2%、9.5%,与1978年相比,农业所占比重下降了27.7个百分点,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则分别上升了0.6、19.2和7.9个百分点。
(二)主要农产品生产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在资源比较优势的驱动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种植业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已基本形成。目前河南、黑龙江等13个粮食主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的80%以上;全国已经形成东北的大豆、玉米带;黄淮海地区花生、小麦带;长江流域油菜带;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的棉花产业带。畜牧业生产也更加向区域化集中发展。四川、湖南等13个生猪主产省猪肉产量已占到全国的75%以上。内蒙古、黑龙江等7个奶业主产省牛奶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
四、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单
一、收入来源单一,农民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体、以粮食收入为主体,实物收入占很大比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村就业结构的变化和体制改革深化,农民收入来源市场化、多元化和非农化的趋势明显,农民收入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一)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收入结构呈现新的特点
1978-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物价因素,平均每年增长7.1%。农民收入结构呈现全新特点:一是以农业收入为代表的家庭经营收入比重下降。二是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代表的工资性收入比重稳定上升,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三是现金纯收入比重不断增长。
(二)农村居民生活持续改善
收入的不断增长为农村居民生活改善提供了坚实基础。1978-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16元提高到3224元,生活水平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二是发展和享受性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三是农村居民家庭生活逐步进入电气化、信息化时代。
(三)农村贫困状况大幅改善
1978年开始的经济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巨大增长,为国家不断强化反贫困措施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国家先后实施了开发式扶贫规划、“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放力度,完善扶贫措施,并确定了592个国家贫困县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到2000年,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320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5%,农村扶贫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国家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以产业化扶贫和劳务输出为依托,整村推进缓解贫困,扶贫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到2007年,贫困人口减少到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6%。
五、农村基础建设不断加强
改革开放前,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百废待兴。经过30年的发展,农村的基础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力度明显加大。
(一)农村交通、电力和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乡村道路、农村电网、文化教育等关系农业和农村长远发展的基础建设,农村基础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通公路、电话、通电和能接收电视信号的行政村的比重均已达到95%以上,80%以上的乡镇有邮电所。文化教育、环境卫生和医疗机构也得到大幅改善,目前85%以上的村在3公里范围内有小学,98%以上的乡镇有医院、卫生院,72%的镇实施集中供水,37%的镇有垃圾处理站。
(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30年农村改革始终坚持了市场化的取向。农村市场化改革突破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模式后,经过多次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市场主体已经从单一经营发展为农民、各种中介组织、国有流通企业等构成的多元化经营;流通渠道逐渐形成了零售、批发、期货等多层次并进;信息服务也正朝着不断满足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多方需要的方向发展。市场基础设施也取得显著成效。
(三)农村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教育、卫生、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教育方面,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使1.5亿学生受益;在卫生方面,改造和新建1.9万所乡镇卫生院,为1.2万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医疗设备。在社会保障方面,2007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扩大到全国86%的县,惠及7.3亿的农业人口;在全国农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566万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自胡锦涛主席提出科学发展观,农村也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尤其重视,出现许多教育重镇。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竞争市场,只有好的素质文化才能迎接明天的挑战。相信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农村的建设会更加完备,祖国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
第三篇:暑期社会实践—农村义务教育新状况论文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实 践 名 称: 农村义务教育新状况 系 别: 文学与新闻系 专 业: 09对外汉语A班 学 号: 20091201121 姓 名: XXX
摘 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有了质的飞跃。为了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我国目前的农村义务教育情况,暑期我通过对家乡陕西省城固县几所不同层次小学的实地调查、对某些老师和家长的采访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初步认为我县在近3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改观,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走访;教育现状;进步飞速;城乡差异
目 录
一.绪论
(一)实践的缘起
(二)实践对象
(三)实践方式
(四)实践步骤
二.农村义务教育新状况实践调查报告 三.结论 四.致谢 五.附录
农村义务教育新状况
一.绪论
(一)实践的缘起
教育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绝大多数,为了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因此农村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尤其是西部地区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我国目前的农村教育状况,暑假期间我针对家乡陕西省城固县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新状况进行了实践研究。
(二)实践对象
我县3所不同层次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某些老师、学校周边村庄学生家长
(三)实践方式
学校实地调查、对某些老师和家长的采访以及问卷调查
(四)实践步骤
实地考察之前自己查阅3所学校的校史、学校各项资源等情况 对学校进行实地调查实践并询问学校老师一些情况
对周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走访,了解他们对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的看法 请被走访的家长填写问卷,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 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二.农村义务教育新状况实践调查报告
(一)2011年7月22日,我来到了调查的第一站——位于县城东面的东郊小学。校内一名值班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该校并向我们大致介绍了一些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在参观途中我注意到虽然距离学生放假时间并不长,但校园的各处都布满了一层又一层的灰尘,经老师介绍才得知由于毗邻化工厂,所以从建校以来校园环境一直备受困扰,这也对全校师生的日常教学学习和健康带来了巨大隐患。从教学楼出来后我们来到了实验楼,由于受管理规定我们只能透过玻璃大致看看里面的设备:2个不算很大的计算机室内大概有80台液晶电脑,据随行老师介绍这些电脑都是09年新配置的,基本可以满足日常师生的教学、学习需要;计算机室的隔壁就是艺术教室,但老师却告诉我这个教室即使是在正常上课时期也很少-1
开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校方不重视,学校的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基本都是由其它课程的老师兼任(在我县艺术课程在小学阶段不纳入统考范围)但最重要的还是学校经费不足,各种上课必须的用具如钢琴、电子琴、吉他、画板、颜料等无法正常供给;最后我们看了看学生们平时上自然科学课的实验室,教室内虽摆着几张实验桌,桌上还零零散散的摆放着一些做实验用的材料。可同样如艺术教室平时开放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基本每班学生一学期在此上课的次数也就一两次。
(二)2011年7月25日,我来到了调查的第二站——位于县城与郊区的交接地带的一所希望小学。带领我们参观本校的是一位后勤处老师。由于此校是由政府和某集团共同出资建立且校址较靠近非工业区,所以我明显感到与上所学校的不同,不仅教学大楼看起来更为漂亮同时校园内供师生活动的场所以及环境质量明显更好。我们首先参观了学校的教学大楼,据老师讲解学校目前共有学生200多名,基本每个年级也就35—45个人,所以2层的教学大楼已经足够同学们上课使用。整洁的教室、干净的地面是我对整幢大楼的印象。随后我们又参观了运动场,虽然偌大的操场并没有塑胶跑道,没有豪华的设施器材,可一些基本上的体育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桌、羽毛球场等还是一应俱全的。由于此校校址较偏,所以我特意询问了随行老师一些关于此校师生的各方面情况,老师耐心的告诉我们近年来中央联合地方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对西部一些地理位置偏远、教育质量较低地区的各种经费支持,老师们的福利待遇越来越好,各种津贴也随之跟上其他的城市;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强各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力争为同学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同时本校老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不断与一些其他学校的老师交流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励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而在同学们方面,我省自2007年秋季开始,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内教科书同时实现“一费制”的报名方式,这一措施就大大减轻了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本校学生多为郊区学生,学生家长基本无固定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孩子的辍学率。另外,据这位老师介绍,由于此校的条件相对差于其他的农村小学,故按照我省“蛋奶工程”规定:
每位学生正常上课期间每日可免费享受一盒纯牛奶和一颗鸡蛋,这一措施是在其他条件稍好的小学中没有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每位农村孩子的日常营养需求。
(三)2011年8月1日我又来到了调查的第三站——位于县城中心的重点小学考院实验小学。刚走进校园大门我就明显感到了与前两所学校的不同,我感到自己真正的来到了一个设施齐备、规划合理,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两幢相对而立的教学大楼清楚明了的告诉我:这所小学的学生数量一定远高于其他同类学校。果然不出所料,值班老师告诉我目前此校是整个县城内所有小学中学生人数最多、师资力量最充沛、硬软件设施最先进齐全的学校。因为学校创校年代久远,办学经验丰富、管理队伍思想先进、教师工作态度严谨、每年小学毕业生在全县甚至全市学生中成绩突出者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很多即使不属于本学区的孩子也会前来就学。在教学大楼内每间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备,方便学生学习与老师教学;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学校开设了不同类型的班级,如:急速班(快班)、加强班、常速班、慢班这4种班级,家长和学生有权自主选择班级程度,学校不做任何强制分配。非常荣幸地受这位老师邀请我也有幸参观了老师们的办公室,一间办公室共有10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老师告诉我:学校管理部门为了方便老师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一个年级的同一学科老师都在一个办公室内工作,桌上的电脑是学校配给每位老师的教学办公辅助设备,目的是及时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从网上搜集一些好的教学视频学习模仿,提高工作质量。有利必有弊,虽拥有了优于其他学校的条件但老师要周周接受学校领导对备课、作业批改等情况的检查,月月进行教学质量评比,随时接受来自家长或学校领导的批评等;同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着各种紧张的刺激,如:月考的压力、排名的压力、作业的压力、各种业余拓展班的压力等;课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有师生都承受着比其他学校师生更大的压力。
三.结论
通过对三所学校的走访,我对我县的农村义务教育状况有了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认识。有了一个自我的结论:我县的农村义务教育在近3年内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改观,但与此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地方仍需引起所有人的注意,总体来说进步之处还是多于弊端的,具体如下:
(一)教育投资经费逐年增加,包括学校校舍、办公室、操场等在内的一些确保师生基本教学的硬件设施改善较大,学校内危房、破房等建筑物基本全部拆除,确保了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各校切实将素质教育放在了日常教学大纲之内,不断加强和改善德育教育,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体系,注重教育效果,争取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农村孩子辍学率降至最低,特别是女孩。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断增长,家长也一改往日完全依赖学校、老师的心态,加大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
(四)农村老师素质大大提高,不合格教师不复存在。更多的年轻大学生投身农村教育,为农村义务阶段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开拓了学生接受知识的领域;同时一些老教师也加强课后充电力度,积极正确的与他校教师沟通。
(五)社会各方都加大了对学校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使有限的经费真正用于学校建设、用于师生,使之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避免了以前个别学校个别领导以各种名义对教育经费的胡乱使用。
(六)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虽同在一个县城,但仅调查的这3所学校就存在着明显的设施差别,不难想象其他学校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对此现象的改革力度,否则只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将严重阻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前进脚步。
(七)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力度仍需加强。要进一步扩大农村小学建网比例和远程教育覆盖面,形成一个城乡立体统一的学校数字化教育体系,特别是在贫困的、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的学校。
(八)减轻所有学校所有师生的不必要的压力,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
义务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起始阶段,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乎着我国未来人口的整体素质,而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的国家,农村的义务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希望未来几年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能够越办越好,真正的培养出一批批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公民。
四.致谢
本次暑假社会实践论文从开始选题、查找资料、实地调研到最后的分析各种数据、得出结论,得到了许多人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我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被调研的3所学校及其每一位为我悉心讲解各校情况的老师,你们不厌其烦的为我指点迷津,给我鼓励,细心指导我的实践,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在此,我要向你们深深地鞠上一躬。
感谢被采访的学生家长们,感谢你们抽出劳作时间回答我的种种问题、谈出自己对农村义务教育新状况的看法以及认真填写问卷调查。感谢你们的支持,谢谢你们帮助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疑惑。
此外,还有太多太多的人们需要感谢,但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我的真情实意。最后,再次向所有人说声谢谢。
五.附录
调 查 问 卷
1.请问您对政府近年来减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满意吗? A.满意 60% B.还可以 37% C.不满意 3% 2.您家里目前有几个上学的孩子?是否感觉承担他们的上学费用比较重吗? A.一个 20% B.两个 79% C.两个以上 1% A.不是 6% B.可以承受 71% C.是 23% 3.免除学杂费后您觉得家庭经济状况有什么很大的改观吗? A.有 18% B.一般 77% C.没有 5% 4.目前,你对孩子的教育投入除过在校的正常费用之外,大概每月有多少? A.200元左右 45% B.200—300元左右 22% C.300元以上 8% D.无 25% 5.您对孩子读书的定位是什么?
A.识字、算账 37% B.有好的发展前途,远离贫穷 61% C.给国家做贡献 2% 6.如果孩子将来考大学会让其上免费师范生,但毕业之后须5年内服务于西部地区?
A.会 12% B.可以考虑 52% C.不会 36% 7.您认为目前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各方面情况与城区小学差距大吗? A.非常大 17% B.比较大 59% C.有点差距 22% D.没有差距 0% 8.您对目前农村义务教育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意见吗?(可多选)
A.加强上级部门对学校各项费用的监管力度,明确收费项目 10% B.减少学校另立名目的收费项目(如集体购买教学辅导书等)37% C.加强对学生的体美等方面的教育,不要只是为了考试、升学 12% D.调高教师教育和教学水平17% E.继续加强新农村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民对孩子教育的关注程度和教育意识 24%
第四篇:暑期社会实践论文---农村的发展调研
拱桥村经济发展及对策分析
摘要:位于川西北南充市的营山县内的拱桥村,有着较为良好的自然环境,基于此拱桥村的经济与90年代相比已经有很大的 改观.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拱桥村的发展仍不乐观.要达到新农村的经济发展要求必须在很多方面进行转变.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分析
一、拱桥村经济发展状况
(一)拱桥村基本情况
拱桥村具体地理位置处于经度 10613375,纬度 3114218。下辖9个村民小组。地貌属山地丘陵、坡地兼平地。面积不大却地势高低不一,能明显的观察到存在从海拔500米左右的山地到平地的过度。村中流经的河流较少且径流量小,夏季80%~90%的支流甚至面临断流干涸。耕地面积:2980亩,山林:2017亩。
该村总人口1100人外出务工人口400人。整体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年龄结构分布为:0~14岁300人,占全村人口27%;15~64岁 703人,占全村人口64%;65岁以上97 人,占全村人口的9%。适龄儿童上学率达到100%,初高中在读36人,大学在读 9人。
2010年人均总收入为7000元。主要收入来自于务工、种植业、个别为个体户。
全村通车路程36公里,其中水泥路20公里。全年温度适宜,年平均
气温17.3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间1,468.7小时,适合农作物生长。
(二)拱桥村经济发展现状
由于独特的地势使得同一个村不同村民小组的人们主要从事的农业类型有较大差异。除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产品大只都会种一些只是多少的区别,其中1、2、3、4、5村民小组种植规模较大。另外就是1、2村民小组从事鸡鸭鹅的规模养殖的较多;3组是全村医疗卫生、个体商户的集中区;4组产莲藕;7、8、9组则有小型分散的畜牧业(即饲养牛、羊等)。a)种植业与养殖业
对于农村来讲,种植业和养殖业依然是他们赖 以生存的主要农业类型,拱桥村也并未例外。水稻(杂交)1000亩/年,亩产800斤;油菜1000亩/年,亩产400斤;小麦700亩/年,亩产600斤。本村特色农业莲藕30亩,亩产3500斤。无专门规划的商业经济林(包括一般建材苗木及果木)。
本村拥有山大坡广的优势,然而养殖业发展并不顺利.与其他组相比,居住在7、8、9村民小组的青年劳动力流失更为严重,在家养牛养羊的基本是些老头老太,所以饲养动物的数量也十分有限且以散养为主。牛每户存栏量均不超过10头,养每户存栏量均不超过30头,生猪猪每户存栏1~3头(极个别加母猪在内有二十多头),蛋鸭存栏无超过200只,鸡存栏量每户均不超过三十只。据我的初步统计2011年全村牛存栏50 头;村羊存栏30 头;村猪存栏63 头;村鸡存栏117;村蜂存栏的 120箱;肉总产量6300千克,占全镇肉总产量的9.64%;3000千克,占全镇蛋总产量的6.73%.2.运输业
本村的运输业发展起势快,且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享受国家的好政策,全村水泥路修至各村民小组,各小组也是泥石路家家通。大型货车(载重30吨,主要用来运输建材)18辆,载人摩托25辆(其中包括无牌照车),私家车(属在外从业人员所有)9辆,农用拖拉机2辆。2010年其中大型货车发生过严重交通事故且险些造成终身残疾,另外摩托车事故发生的频率也较高。农用拖拉虽然便宜却也简陋易坏,有的甚至因为泥石路的坡度过大开出去后开不回来。
二、发展制约因素
踏入“十二五”,拱桥村经济良性发展,农民收入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但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群众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农村的大多数人文化素质不高,也是制约农民增收的原因。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民在就业上缺乏竞争力,大部分都是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增收的机会减少。(村干部的带头作用不明显)
2.受特殊地形及传统农业的影响, 农民抵御天灾的能力较弱且基本无新型农业的引进,个别新型农业发展势头弱,且无技术、资金的支持。
3.运输业发展过程中造成部分伤病,且业务范围、运输种类十分的狭窄和局限。
4.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传统的自我服务式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农民生产规模小,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很难进入大市场、大流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持续发展面临挑战。.5.无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限制了农民增收的空间。村民们大部分农产品都是收割晒干或采摘后直接拿到集市销售,这样农产品基本没有得到加工或是只有很少的加工就进入了市场,容易形成农产品大量集中上市,价格随市场波动较大。缺少农产品加工工业,使得农产品附加值很低基本没有,更谈不上品牌价值。
三、对策分析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拱桥村的发展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针对这些情况我给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之计。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流通、加工和服务业领域,向二、三产业要收入。组织实施好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完善对农民工的信息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
2.申请县政府加大对拱桥村农业和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加强农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3.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重点是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加快特色农业园区建设,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打造一批具有品牌价值的特色产品。
4、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减轻动物疫病和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进程,从体制上保障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做好粮食、生猪等农产品市场调控,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努力形成务农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
5.对村民加强人身安全教育,保证交通事故少发生甚至不发生。加大与其他乡镇的联系,为搞运输的村民们打开运输业务范围和增多运输种类。参考资料:
http:///10462/10464/10591/10592/2011/2/23/10151436.shtml
第五篇:社会实践论文
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 王胜男 学号:js1105528
时间单位:平潮以纯专卖店
实践时间:2012年7月5日至2012年7月15日
实践内容:以纯服装销售,了解服装销售流程以及商品的摆放等。
实践意义: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走出课堂,走向应用。
2012年7月4日,经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份可以提供暑期社会实践的单位,即平潮以纯专卖店,在这里进行了为期11天的实践活动。
“以纯”源于年轻一族追求个性真实,追求时尚的心境,体现了品牌当时的市场定位。英文则是YI(以纯的以的拼音)和FASHION(时尚)的有机组合,发音近似粤语“以纯”。标志亮点圆弧虚线和圆点为抽象的网络与鼠标,整体的“e”形状还体现了品牌紧贴网络时尚的特色。
公司成立于1997年,集设计、采购、生产、营销及服务一体,为顾客呈奉物超所值的优质时尚服饰。时至今日,以纯已聘用超过20000位员工,分享同一信念,在中国及世界各地超过4,000家专卖店。公司位于“中国时装之都”东莞市虎门镇,在中国获颁“中国名牌”及“中国驰名商标”的荣誉。
公司的企业信条如下:
诚信:做人做事必须诚实,敢于承担责任; 人才:人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
客户:以客为先,让客人开心满意是我们的服务承诺; 简单: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提高工作效率; 进步:不断追求新知识,敢于创新;
使命:通过提供平价、优质的时尚服饰,以引领热爱时尚热爱分享的人们的穿衣; 文化和生活方式
愿景:成为国际领先的时尚服饰零售品牌!
以纯的服装类型不同于jeanswest真维斯,真维斯的大多数服装适合18~30岁左右的消费群体,以纯的服装范围比真维斯要宽泛,消费群体较大,平潮以纯专卖店正是这4000家专卖店之一。
到这家专卖店的第一天早晨,一名经验丰富的店员告诉我,早晨到店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店铺的卫生,为顾客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购物环境。再有顾客进入店铺时需要上前接待,询问顾客需要什么,不能让顾客感到服务不周。之后就是需要记住各个款式衣服的摆放位置,顾客只会关注到挂样的衣服,因此有些摆放位置不是特别明显的衣服就需要由店员介绍给顾客。顾客提出他所需要的服饰类型,店员需要快速找出符合顾客所需的类型,并快速找到此类衣服的存放位置,以便找出顾客所需的尺码。售出一件之后要对货架进行补货。以纯服饰的各类明细资料存在于标牌中,标牌中存在货号、颜色、尺码(臀围=腰围+7)、条形码等内容。
营业期间,客流量最大的是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4点左右,以及晚上20点左右,由于这段期间气温不会像正午那么高,并且有很多上班族在这段期间是空闲时间,因此逛街就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对于成交量,男性顾客要高于女性顾客,这与性别特性有关。
我所在的平潮以纯专卖店店长除了拥有一家实体店意外,还经营一家淘宝网店,主营以纯服饰。目前网购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很多人通过这一方式购物。网店与实体店共用一个货源,顾客在网上下单后,从实体店仓库拿货,尽量在当天下午5点前发货,保证货物能及时到达。通过网店和实体店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可以更全面的发展发展业务,很多实体店里销售的不是很好的款式,在网店却很有销路。
在进行实践的这段时间,我为店里贡献了6000多元的营业额,这对于总营业额来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实践让我对服装销售行业有了些了解。
社会实践所得心得体会
1.向顾客推销商品,自己首先要了解商品。这就需要翻看服装的标牌,认知标牌上所印的详细服装资料。包括货号、颜色、其各层面的面料,以及主要填充物材料,填充度,重量,是否会褪色、缩水等等与产品相关信息。记住这些产品信息,在向顾客推荐介绍时就能有的放矢,让他们在了解商品的同时选择商品。
2.商品的摆放也有讲究。服装穿着于模特之上,能借助模特的身材气质将服装的魅力升级,从而诱发顾客更大购买欲望,起到促销的作用。不但新季新款有资格穿于模特上,那些应季老款服装若想快速卖出,也可如此效仿,吸引顾客注意力,加速货品流动。
3.在商品摆放中,仅次于模特效果的是墙壁橱窗。虽说抢手热销的衣服挂在显眼位置可以大卖,但若有需要趁季处理抓紧卖出的衣服,则需有选择的优先将其挂出。毕竟,真正的爆款是不需要过多担心其客源的。
4.服务质量与服务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商品的销售。营业员也是销售人员,熟悉品牌文化、了解商品是销售服务的基础,能够保证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决定顾客心情,进而左右尚未稳定的购买欲。一旦营业员对某一顾客态度嚣张、不客气,也会极大影响他(甚至这家店、这个品牌)在其他顾客眼中的印象,往往造成不良连锁反应。
5.增加客源的方法很多,不仅仅有商品、店面、品牌等方面的“硬件设备”,还要有流露在各个细节上的“软件设备”。服装打折扣、配送赠品能增添购买欲望并增加客源——这是最易注意到,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在道路积雪时,扫出一条通向店内的宽敞通道、在台阶处铺防滑地毯,这条异于其他的新开辟出来的“通路”更能引起顾客关注,提高店面形象,在“顺道”中增加客源。在同一座城市同一品牌代理商的多家店铺连锁经营,实行货源共享,在商品不足时可相互补给,就能挽留住因尺码颜色等不如意而流失掉的那部分客源。
社会实践总结
实践让我走出课堂,走向应用。当前,我们缺少的主要不是知识,而是缺少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与在实际当中遇到的是不尽相同的。其往往具有不明显的特征。这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获取经验,才能解决各种问题。
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应该不再只是被动的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的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全力以赴的去完成。所以在大学期间应该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了解你将会面对的种种问题,对以后的发展和继续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处的。
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社会实践的时间不长,可它使我认识到:人的一生中,校园并不是永远的学校,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一周的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将让我终身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情感,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我会不断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得真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努力,端正思想,明确方向,在不断完善中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