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官民情日志
村官民情日志
2011-4-18星期一阴 服务群众大走访,创先争优当先锋。
4月26日,天气有点阴,今天接到镇组织办的通知,决定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服务群众大走访,创先争优当先锋”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村官服务群众的能力,增长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本领,使大学生村官在村民事务帮办工作中创先进、争优秀。
镇组织办统一印制了民情日志本和帮办联系卡,以便能在和百姓面对面交流的时候随时记录民之所想,民之所需,记录的同时积极为百姓解惑答疑。至此播种的季节,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繁荣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中创先争优,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具体形式通过“四访四问”来开展,即访富裕户,问致富之道;访困难户,问群众疾苦;访示范户,问成功经验;访老党员老干部户,问治村良策。在此基础上,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记录《民情日记》;二是发放《村民事务帮办联系卡》;三是办好事办实事;四是撰写调研报告。
今天我在接到镇组织办通知后,首先谋划了这次走访的对象,一年之计在于春,值此播种的季节,我决定首先走访
本村的花生专业种植户,与他们交流获得高产量的经验,从中多学习,多研究。看看今后能不能“团购”种子和地膜等。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民情日志
大学生村官民情日志
2011-4-18星期一阴 服务群众大走访,创先争优当先锋。
4月26日,天气有点阴,今天接到镇组织办的通知,决定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服务群众大走访,创先争优当先锋”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村官服务群众的能力,增长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本领,使大学生村官在村民事务帮办工作中创先进、争优秀。
镇组织办统一印制了民情日志本和帮办联系卡,以便能在和百姓面对面交流的时候随时记录民之所想,民之所需,记录的同时积极为百姓解惑答疑。至此播种的季节,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繁荣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中创先争优,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具体形式通过“四访四问”来开展,即访富裕户,问致富之道;访困难户,问群众疾苦;访示范户,问成功经验;访老党员老干部户,问治村良策。在此基础上,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记录《民情日记》;二是发放《村民事务帮办联系卡》;三是办好事办实事;四是撰写调研报告。
今天我在接到镇组织办通知后,首先谋划了这次走访的对象,一年之计在于春,值此播种的季节,我决定首先走访
本村的花生专业种植户,与他们交流获得高产量的经验,从中多学习,多研究。看看今后能不能“团购”种子和地膜等。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民情日志一
大学生村官民情日志
2011-5-24 星期一 阴
服务群众大走访,做好我乡换届工作的宣传。5月24日,天气有点阴,今天是我乡开展换届选宣传的第一天,通过前面三天的学习我已经掌握好了我乡换届工作的程序,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做好宣传的重要性,早上在村会议室召开了一个简单的动员会,然后我们就下村了,我所在的村有9个小队,两千多人口是乡里最大的村.根据村里的情况两人一组,一组一队的进行宣传和登记选民。我被分到了6小队,6小队的小队长是个本村人他十分熟悉情况,在他的见一下我们合理的建议下我们制定工作的细节和走访的顺序,一方面是为了节约时间,另一方面是为了不漏走把换届工作宣传给每一个村民,同时也是为了不漏写一个选民。刚开始的时候还算顺利,但到了第四户以后就发现家里没人,又走了两家情况也是如此,询问小队长之后我才明白,原来村民都下地干活去了。就这要我们一家一家的去宣传,一个户口本一个户口本的登记。到了中午2点多才登记了18户。为了不打搅村民中午休息我们结束了上午的工作,下午4点多我去小队长家又开始了下午的工作。今天一共登记28户,进展的不是很顺利。尽管跑了很多户,但是好多家都没人。
加强换届知识学习,提高换届业务水平
波斯铁列克乡组织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开展了换届知识学习活动。通过对换届知识问卷的学习及撰写学习笔记,使我对换届知识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同时我深刻的认识到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是自治区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之年,做好组织工作具有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我认识到2011换届之年意义重大:
首先,做好这次换届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关键。换届后的党委领导班子任期正值“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通过这次换届,将那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优秀领导人才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必将大大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其次,做好这次换届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做好这次换届工作,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通过
这次学习,我认识到在换届工作中严防腐败尤其重要。领导干部换届期往往是反腐倡廉的敏感期,必须谨防拉票贿选、跑官要官、突击提拔等腐败现象集中爆发,而一旦反腐倡廉失守、选人用人不当,则可能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长久和严重的伤害。无疑,2011年防止“换届腐败”这一艰巨任务,将严峻考验我们党反腐倡廉的决心和能力,也将严肃检验我们近年来反腐倡廉工作建设的成效。
做为基层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待这项工作,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学习换届选举知识和有关文件精神,抓紧时间尽快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特别是要把实施方案吃透,按照时间安排,循序渐进,规范操作,稳扎稳打地开展此次党组织换届工作。一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入学习理解。把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纳入今年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并严格按照要求贯彻落实。二要开展对照检查,注重学习实效。将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情况列为2011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各科室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情况作为本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具体措施使“四项监督制度”发挥应有的效能和作用。三要做好学习动员,进行广泛宣传。把四项制度作为近期宣传工作重点,利用宣传栏、局网站等媒介进行宣传,组织局机关工作人员撰写心得体会,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全体机关干部对四项
制度的知情度,为形成良好的监督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选人用人氛围,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奠定基础
第四篇:民情日志
民 情 日 志
天气多云
距上次结对认亲工作开展至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为了进一步拉近群众关系,今天我和同事又去了认亲对象的家里。
很不走运,认亲对象不在家,这种情况下只有找当地干部了,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我们在田地里找到了认亲对象,他还在田地里忙碌着。亲戚家正在盖新房,经济比较拮据,丈夫多年以前就去世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都靠户主和儿子,户主的妈妈常年多病,积劳成疾,家庭负担重!临走时亲戚的眼睛流露出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还有对我们的信任,希望我们能帮他想想办法,但谈何容易,希望我们能尽到微薄之力帮助他。
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了亲戚的家,回学校的路上,对于群众最深刻的需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路还很慢长!
2013.5
肖荣
第五篇:民情日志
12月1日星期四
下午两点半,我们带着走访慰问的棉被和物资向德党镇明朗村明出发。
沿着明朗村硬化的水泥路,一番蜿蜒曲折之后,穿过一大片农田,就到了明朗村,在德党镇书记杜康文的带领下,我们开始走访调研。来到敬老院,只见房前屋后重满了桃树、李树。院落整洁还开辟出种植养殖区。到了明朗村敬老院,我认真查看了敬老院各场所及室内设施,详细了解了老人们的生活起居情况。要老人们要注意身体,在敬老院这个大家庭里安享晚年;要求敬老院的工作人员,要尽心尽力照顾好老人,时刻关心好老人的生活,让他们在敬老院吃得好、穿得暖、住得舒心,确保老人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随后,亲手将每人一张寒衣被、一套冬衣和一双棉鞋,交到老人手中。
从敬老院出来,我们走访的第一个对象是低保户字老旺。走进她的堂屋,第一印象就是陈旧不堪,还是好多年前做的土基房。字老旺正好在家,见到明信坝村书记马忠林和我们来了,连忙起身叫我们进屋坐。来的路上,马书记告诉我们说他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多年,常年需要吃药打针。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字老旺今年已65岁,家中有老伴和一个30多岁未婚的儿子三口人,由于自己有病,靠媳妇和儿子种田和农闲时在附近打零工赚钱养活一家三口。去年他们家各项收入不足1万,家里只有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其他一无所有,属于家庭收入较低,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当我问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时,老人笑着说:“已全部落实到位了!如今党和政府的政策确实好,种田不但不收钱,而且还享受各种补贴钱。可是我们没有多少本事,家里的状况你们也看见了,一家人老的老,日子总还得过下去。”我的心情突然感觉很沉重,深深感到农村还有不少人生活依然非常艰苦。
来到低保户陈东茂的家,家门开着,里面空无一人。听住在旁边的邻居说,他到他大哥家去了。村书记连忙叫人去喊,说是民政局的领导对他进行走访来了。不一会儿,陈东茂出现在我们面前。老人头发和胡子花白,灰布土褂。见到我们,热情地打过招呼后,进屋倒茶给我们喝。当我们把慰问棉絮送到他的手中时,老人非常激动,动情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不但为我家解决了农村低保,还经常送钱送物关心我,真是感谢!”我说,“不用谢,这是我们民政部门应该做的。”接着,我们坐下来,和他“拉家常”。从陈东茂口中得知,他今年已有70岁,家中有老伴和一个30多岁未婚的儿子三口人,他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病,每天需要打针吃药,老伴也60多岁了,做不了什么活,只有儿子一人有劳力,但因为没文化,出去打工也找不到活干,仅仅依靠种田来维持生活。而且因为家里穷,到现在40多岁了也没娶上媳妇。村里根据他家实际困难,将他们家纳入了农村低保的范畴。我问他,目前村里退耕还林、粮种补贴、新农合等惠农政策是不是全部得到了落实等情况时,他伸起大拇指:“没得
说,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村干部对我们都很好!”
从陈东茂家出来大概100米的距离,就到了另一个低保对象鲁志德的家。鲁志德看到我们来了,连忙递烟倒茶。经过仔细询问,我得知他家有6个人口,父亲和母亲都是70多岁了,没有什么收入,加之父亲前几年眼睛有问题,看了很多的医生,钱花了不少,但还是治不好,现在已经失明了,生活不能自理,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6年级,一个上2年级,加之自己带有心脏病,不能做重活,家里家外就靠妻子一人忙活,生活非常困难。我问鲁志德家里生产生活中还有其它什么困难没有?他告诉我们:“除了经济上现在有些困难外,主要是村里由于支渠、斗渠、毛渠、堰塘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加上有的渠道两旁植被人为破坏,造成渠道堵塞,从而减少了水的流量,还有不少地段出现缺口,造成本来珍贵的水资源被白白地流掉,使地处偏远的耕地没有水灌溉,就连离渠道较近的水田也不能全部栽上早晚稻。原先渠道刚通水的时候,我家门口的那片水田都能栽种水稻,现在有一半面积的水田因无水而改做旱地。有的田地引不到水,只好打井取地下水灌溉,有时大家为用水,还经常发生扯皮、争斗……”。看来该村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是个大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解决,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就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会大大影响农民的收入和种粮和积极性。
通过对5户的走访,感触良多:没想到,朴实的村民对生活没有气馁;没想到,基层干部与群众如此和谐;没想到,这里需
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依然还有这么多。
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有亟待排解的困难,哪里就应该有我们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沿着弯曲的田间道路一路回去,我在想:农村干部面对复杂的农村发展建设局面,他们身处最基层,最了解农村情况,工作也最繁琐,而他们得到的回报是微乎其微的,想到这些我的心情有些感动,也有些沉重。是的,现在国家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补贴力度越来越大,给农村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但是,因“大灾、年龄大”等导致返贫的人还有相当一部分,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使农民摆脱贫困是摆在我们面前要进行深入思考并逐步得到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