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台县机构编制实名制试点工作汇报
高台县机构编制实名制试点工作汇报
机构编制实名制,是将编制管理和人员管理结合,严格按照核定的人员编制数额和人事管理政策规定,配备人员,定编到人,并向社会公示的一项新的管理制度。推行这项制度,可以有效地控制机构、编制和人员的盲目增长,有效解决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对于促进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具有重要意义。自省上确定我县为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省编办的指导下,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扎实开展工作,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一、建设管理平台,为实名制推行提供支撑
1.建立管理系统。按照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准确无误、严格审核的原则,做好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和正式在册的所有工作人员信息采集工作。在此基础上,按规定口径认真做好信息录入,建立起全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库,初步实现集机构编制和人员信息动态管理、实时监控、即时汇总、快速查询、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多项功能,搭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平台。该平台由编制部门实施维护更新,组织、编制、财政、人社四部门共同使用,确保了人员编制信息的统一和真实准确。下一步,还将推进机构编制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建设,在与省市编制部门联网的前提下,与县内部门、1
乡镇互联互通,实现机构编制业务网上提交、网上审查、网上办理,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
2.全面公示公开。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的搭建
完成,为机构编制信息公示公开提供了有利条件。县内各机关事业单位将审定的机构编制和人员信息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县上开通机构编制信息网,将机构编制政策法规、机构编制业务流程、机构编制人员信息向社会全面公开;设置机构编制信息电子显示屏和查询台,开通查询电话,向社会提供机构编制业务个性查询服务;聘请机构编制实名制监督员,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和人员情况适时监督。“阳光编制”的推行,实现了编制管理的透明化,推动了编制实名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二、化解矛盾问题,为实名制推行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县机构编制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主线,以落实为主要措施,着力在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手段、健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办法上下功夫,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取得了人员整体不超编、乡镇编制有节余、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优化等成绩,但也还存在部分单位领导职数未核定、人员超编、领导干部超职数配备、混编混岗、长期借调工作人员、使用临时人员等问题。针对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回避、不转移、不激化,尊重历史,妥善予以处理,为实名制推行营造了良好环境。
1.核定领导职数。针对部分机关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未核定领导职数的问题,根据《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明确,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管理。
2.编制动态调整。从调查摸底的情况看,我县事业编制核定上还存在部分单位长期空编,部分单位编制紧张,编制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我们积极挖掘内部潜力,及时对各事业单位编制进行动态调整,重点对空编较多的事业单位编制进行调整,解决了目前面临的财政预算内事业编制不够用的问题,提高了编制核定的科学性。
3.消化超编人员。虽然全县来看,人员整体不超编,但局部来看,也还存在人员超编、领导干部超职数配备、混编混岗、在编不在岗、长期借调工作人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组织、人社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区分不同情况,对能及时解决的,采取调整岗位、竞争上编、人员分流等措施办法,积极妥善解决,对一时不具备条件的,明确时限和要求逐步加以解决。全县共消化超编人员22名,调整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6名,解决混编混岗人员13名,组织处理在编不在岗人员4名,退回原单位借调人员8名,进一步维护了编制管理的严肃性。
4.规范临时用工。组成工作组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使用339名临时人员的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对58名不必要使用的临时人员责成有关单位进行了清退,研究建立了临时用工审批制度,明确规定,今后凡需要使用临时人员的,要经编制
部门审批取得使用指标方可聘用,人社部门要监督使用单位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规范临时用工行为。
5.争取省上支持。对近年来国家、省上政策性招考和安置的686名“三支一扶”毕业生、“进村进社”毕业生、西部志愿者、农村中小学教师、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以及纯农(牧)户零就业家庭毕业生等未纳入编制管理、人员身份不明确等遗留问题,专题向省上汇报,争取省、市编制部门政策支持,努力消化解决,进一步为实名制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三、建立长效机制,为实名制推行提供保障
为保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在我县得到全面推行,我们在建立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健全完善配套管住的制度、管好的制度、管活的制度,确保实名制管理正常化、规范化、法制化。
1.建设管住的制度。研究制定出台了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编制使用审批制度、编制管理证制度、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办法、机构编制审计办法等制度,对机构编制审批、使用、管理、监督检查各环节做出了明确规定,强化了机构编制的源头基础地位。
2.建设管好的制度。从机构编制部门与组织、财政、人社部门协调配合约束机制入手,建立了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相配合的领导干部配备、人事调配、工资统发、经费核拨、医疗保险、临时人员管理措施办法,形成了“四先四后”管
理新机制,一是先入编后列入财政预算。所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只有凭编制部门下发的入编通知,财政部门才将其工资福利和办公经费列入预算;二是先核编后核工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办理工资调整时,先报编制部门核编制,确认为编制内人员,人社部门才办理工资调整审批手续;三是先批编后调动。机关、事业单位调入工作人员,必须先向编制部门呈报申请用编请示,编制部门批准后,组织人社部门才能办理调动手续;四是先审查编制结构后组织招考和办理调配。事业单位招考和人员调整时,也要先报编制部门审查编制结构和人员身份,编制部门审查同意后,组织、人社部门才能组织招考和办理调配手续。
3.建设管活的制度。为进一步科学合理配置编制资源,我们还制定了编制动态管理办法、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化管理办法、中小学编制管理办法、机关工勤人员管理办法等。
四、总结试点做法,为实名制推行提供经验
1.注重工作小结。我县实名制试点工作分动员部署、组织实施、解决问题、总结完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细分为若干小段。在每一小段工作中做到有专门安排,有督促检查,有工作小结,每一大段工作结束后,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回顾,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补课,在确保工作进度的同时,确保工作质量。
2.注重调查研究。工作方案制定中,征求各方面意见28
条,对合理的意见建议吸收消化变为方案具体措施内容;在动员部署阶段,县组织、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通过填报调查表、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并认真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梳理出7各方面的矛盾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3.注重学习借鉴。为了使试点工作顺利有序推进,在省市编办的组织协调下,县组织、编制、人社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考察组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为更好地开展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借鉴。
4.注重舆论宣传。根据各阶段工作确定重点宣传内容,办好《高台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简报》,及时向省、市机构编制部门反映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沟通衔接工作。同时,县宣传、文化等部门加大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各乡镇、各部门每个阶段报送工作信息1-2条,确保情况掌握准确,工作指导及时到位。
5.注重资料收集。及时收集整理实名制试点工作中的各类档案资料,同时,加强电子档案工作,工作中形成的电子文件、电子报表、人员编制信息数据库等,按照复制一份拷贝一份的原则予以妥善保管。
6.注重经验总结。对全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研究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意见建议,力争提炼出富有高台特色的实名制管理经验和模式,为在全省推行机构实名制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第二篇:高台机构编制实名制现场会解说词2
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现场会
解 说 词
解说员:欢迎刘省长及各位领导百忙之中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请先到这边看(引导到看大厅左侧展板)
近年来,我县积极构建机构编制改革、管理、法制化“三推进实名制管理,收到了四方面的突出效果:一是用人单位自觉执行政策的原则性强了,二是编制管理的新机制顺了,三是编制管理的透明度高了,四是超编进人的老问题少了。位一体”协调推进的工作体系,实现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20年整体不超编、乡镇编制有节余、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人员结构持续优化等目标。(机构编制工作概况展板内容:左面介绍高台机构编制工作概况,概况由全县乡镇、户数、人口、人均收入、财政收入、机构设置、编制、人员情况和获奖情况组成;展板右侧,财政收入、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变化曲线图,编制人员类比柱状图,编制结构比例图,我县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比例与全国、全省、全市对比图等)
自去年12月被确定为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试点县以来,我们精心打造“一库、一站、一证、一卡”为主的实名制管理工作平台,不断加快机构编制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步伐,通过深入探索创新机制、完善模式,努力构建“一配套,二管理、三调整、四联动”的工作格局,力促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使全县机构编制实名制
1工作呈现出了软硬齐抓、协调推进的可喜态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模式展板内容:工作平台、管理模式、工作制度)(站在白板前)解说员: “一库、一站、一证、一卡”,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提供了软硬件支撑。
“一库”,就是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软件为载体,初步建立了功能齐备、全员覆盖的实名制管理数据库。建库的目的是构建信息共享、便捷高效、规范有序的实名制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数据库除实现机构、编制、人员信息管理、查询、统计功能外,还将逐步具备审批、分析、预警、报表等功能,纵向上与中央、省、市机构编制信息系统实时对接,横向上实现机构编制信息与组织、财政、人社等相关信息的互动链接、与县乡两级机构编制信息全面联网。目前,我县建设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数据库已采集录入286个单位信息1.5万多条,4868名工作人员个人信息25万多条,为全面实施编制实名制工作奠定了基础。(课件:数据库)
“一站”,设计制作了“高台县机构编制信息网”,是机构编制信息公开的主要窗口。采取编制公示表、电子编制卡、实名制人员三对应的方式,在网上全面公示公开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和人员基本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方便群众查询,同时也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编制公示表上的核定编制数、实有人员数和超空编情况采取竖形排列,其中“超编”数字显示为红色,“空编”为蓝色,无超空编情况为紫色,并可以通过调阅电子编制卡与实名制人员对照确认,让来访者一目了然。(课件:显示网站公示页面)
“一证”,就是在全县启用由省编办统一印制的《机构编制管理证》,为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了“户口簿”,是办理法人登记、编制使用、人员补充、工资核定、医疗保险、经费核拨等事项的凭证和依据。管理证详细划分了编制结构和人员结构,明确记载了各单位的机构规格、主要职责、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经费渠道、编制数额和实有人员等内容。(课件)
“一卡”,就是我县统一制作《编制实名制管理卡》,统一编号,每编一卡,按实有人员发放到个人,管理卡与《机构编制管理证》配合使用,是个人的“编制身份证”,作为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编制,机构编制部门控制编制总量、调整人员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编制使用效益的凭证和手段。管理卡参照居民身份证设计,分行政、事业、工勤三种类型,分别使用不同颜色的卡片,便于经办人员识别和管理。管理卡在原有人员编制信息基础上,相应增加了“占编类型、进编卡号、个人照片、身份证号码、详细住址、联系电话”等一些针对性很强的内容,“一人一卡,分类管理”能进一步确保实名制管理的全员覆盖,为遏制编制违规现象提供了有效的监督手段。(课件)
(引到柜台和触摸屏前)解说员:这里是机构编制和人事社保服务大厅的对外窗口,除受理日常业务外,在每月的25日至27日,由编办会同人社、财政联合办理用编申请、机构编制管理证和管理卡换发、出入编手续、工资审核、医疗保险审核、工资编发等事项,采取“一站式”服务,简化办
理手续,提高服务效率。台前的触摸屏一台是机构编制信息数据库,主要为机关事业单位提供机构编制信息查询服务,一台是机构编制信息公示网站,主要为群众提供机构编制信息查询服务,是接管社会监督、保障各界知情权的窗口。
(引导到制度展板前)解说员:为了保证机构仿制实名制工作顺利推进、健康运行,我们在制度建设上主要突出“管住、管好、管活”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了“管住”的制度,主要有高台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办法、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审批制度、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机构编制实名制监督检查办法、编制责任审核办法;二是建立了管好的制度,主要有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经费预算管理办法、工资审核医疗保险核定办法;三是建立了“管活”的制度,主要有高台县事业单位编制结构化管理暂行办法、机构编制动态管理办法。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使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解说员:通过搭建平台,制定制度,规范了编制使用、人员调动工作程序,目前,我们办事的基本流程是,请各位领导看这张示意图。(制作一张机构编制业务办理流程示意图,由讲解员照图解说办事程序)
解说员:实名制管理的推行,已收到了四方面的突出效果:一是用人单位自觉执行政策的原则性强了,二是编制管理的新机制顺了,三是编制管理的透明度高了,四是超编进人的老问题少了。
第三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施细则
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构编制基础管理,管住管好机构编制,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建立健全机构编制部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根据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臵和编制管理条例》等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我区本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人民团体机关,镇街机关,以及各级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机构编制部门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落实机构编制管理方针政策采取的一种核准使用、全程管理的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其由《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库》(即《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库》)、机构编制和人员名实对应(具体机构设臵与按规定审批的机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使用的编制和领导职数相对应)制度、机构编制核准使用制度以及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公示制度构成。
第四条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内容包括机构编制和实有
—1— 人员。
机构编制情况主要包括:机构名称、性质、规格、隶属关系、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主要职责(任务)、编制类型、编制数量、经费渠道、批准文号等。
实有人员情况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所属机构、所占编制类型、职务、参加工作时间、出入编时间及原因等。
第五条 《信息库》记载机构编制、人员等核定情况和实有情况,机构编制部门负责该信息库的建设,各单位初始录入的实有人员经审核后登记入库,之后的人员增减都必须通过该系统确认。《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编制通知单》(以下简称《编制通知单》)是调入或新增人员的“凭证”,是办结组织人事手续、办理人员经费拨款和社会保险等的依据,凡机关、事业单位调入或新增人员必须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编制通知单》。
第六条
机构编制部门综合协调实名制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建立和维护《信息库》,核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使用;办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出入编手续,审核财政统发工资人员名单;组织指导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公示;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机构编制部门不定期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对机构编制实名制—2 — 管理工作进行专项督查,检查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查处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
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职数,调配人员、配备干部、审批人员工资。
财政部门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准的编制、实有人员情况和组织、人事部门核定的人员工资待遇标准,编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预算草案,核拨人员经费。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准的实有人员情况和组织、人事部门的相关审批手续,办理人员社会保险手续。
第七条
有关单位机构名称、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等机构编制事项经批准调整后,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更新《信息库》。
第八条
各机关、事业单位增配处级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人员,接通知后直接到组织、人事部门办理行政关系转移和工资审批手续,机构编制部门凭组织部门每月提供的干部任免情况,在《信息库》中对有关人员情况作出调整,并为其办理公费医疗、社会保险等手续出具证明材料。
第九条
军转干部等政策性安臵按经批准的安臵计划实施。
第十条
机关、事业单位按经批准的增人计划向社会公开招考(聘)工作人员。
—3— 第十一条
各机关、事业单位通过正常调任、调动、特殊人才引进等途径增加科级及以下人员,增人计划经组织、人事部门和机构编制部门核准后,组织、人事部门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为其办理调动、报到手续。
第十二条 对于第九条至第十一条的增加人员,用人单位凭组织、人事部门相关资料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入编手续后,持《编制通知单》办理工资审批、社会保险等手续。
第十三条
各机关、事业单位增配科级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人员,经组织、人事部门核准职数使用和拟任人员资格后,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任命,任命后7个工作日内向机构编制部门提出人员信息的职务变动申请。
第十四条
各机关、事业单位有工作人员被免职、降职、撤职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职务(岗位)变动手续,相关手续办结后7个工作日内向机构编制部门提出人员信息的职务(岗位)变动申请。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岗位调整涉及人员岗位类别(指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等)或岗位等级调整的,按照职责分工,单位须向组织、人事部门申报确认。确认后7个工作日内向机构编制部门提出人员信息的岗位变动申请。
第十六条
各机关、事业单位有工作人员调往区属以外单—4 — 位、退休、死亡(含退休人员)、辞职、离职、解除聘用合同以及被开除、辞退等减员情况的,单位在减员后7个工作日内向机构编制部门提出出编申请。
第十七条
对于第十三条至第十六条的人员变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相关材料后,通过在《信息库》修改相关人员信息予以确认。
第十八条
机关内部人员平职轮岗、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岗位调整且不涉及人员岗位类别(指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等)或岗位等级调整的,按照职责分工,用人单位经向组织部、人事部门备案后,于调整后7个工作日内直接在《信息库》上修改人员信息相关项。
第十九条
各机关、事业单位要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公示制度(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况除外)。
每年12月15日至30日期间,各机关、事业单位必须在本系统或本单位范围内安排一次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定期公示,公示期为7天。
各机关、事业单位发生上述第八条至第十一条任何一项增加了人员的,必须于变动人员所有手续办结后7个工作日内,在本系统或本单位范围内安排一次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人员变动公示,公示期为7天。
—5— 公示内容和样式由机构编制部门制定。
第二十条
对擅自增设机构、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的,机构编制部门不予办理核准手续;组织、人事部门不予办理职务任免、人员调动和工资审批等事项;财政部门不予核拨经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不予办理社会保险手续。
第二十一条
各机关、事业单位要严格遵守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认真执行机构编制管理纪律,落实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各项规定,与机构编制部门共同做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重要载体《信息库》的日常维护工作(至少每月安排一次核对修改),以确保其真实、准确和完整。
第二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由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文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三年。
—6 —
第四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解释
一、地方行政机构编制实名制指标
地方行政机构编制实名制指标分为两类:
一类指标:描述机关本身及其他综合情况的指标。二类指标:内设/下设机构中涉及到的指标。
(一)一类指标
1.机构名称: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机构全称。2.规范简称:各单位的规范化简称。
3.机构编号:由系统按照一定规则自动生成的数字编号,包括3个码段,共13位。第一码段6位,即左起前6位数组成,反映出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所在地,即通常所说的“地区代码”;第二码段2位,即左起第七、八位数,表示机构所属的系统类别;第三码段5位数,即左起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位数,表示此系统类别下的机构,顺序依次排列。
4.第二/第三名称:指一个机构多块牌子机构(挂牌、保留印章等)的其他名称,以及实行合署办公机构的其他名称。
5.系统类别: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民主党派、群众团体、检察院、法院、经济实体、其他。
6.机构级别: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单位级别。7.机构性质:本机构性质类别的划分。
8.批准文号: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机构成立的正式批准文号。9.机构类别:指单位的类型,为选择型指标,按照上级机构编制管理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解释
部门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由填报者在所列的机构类型中进行选择。
(1)工作部门。例,市政府办公厅的机构类别为“办公厅”。(2)特设机构:根据要求特设的政府直属机构,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3)部门管理机构:是指上级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中,由工作部门或直属机构管理的相对独立设置的机构。
(4)议事协调机构(办事机构):是指上级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中,为完成某些综合、协调、咨询性等工作而成立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及下设的相对独立的、实体性办事机构。(5)临时机构:指为完成某项临时性任务而设立的机构。
(6)垂直管理机构:是指在机构编制方面实行市以下垂直管理的机构(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地方税务、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
(7)驻外办事处:是指政府派驻外地的(行政)办事机构。(8)其他机构。9.隶属单位:指行政管辖系统的隶属关系层次.10.组织机构代码: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机构赋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
11.机构编码:各级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的代码。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解释
12.批准内设机构数: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机关内设职能处(室、科)数。
13.实有内设机构数:机关内实际设置的职能处(室、科)数。14.行政编制数: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使用的机关行政编制数。
15.后勤服务人员编制数:机关中使用的由地方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单独核定的,专门用于机关中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人员编制数。
16.后勤服务人员编制实有人数:机关中使用工勤人员编制的在职人数。
17.机关编制数:由地方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机关编制数。18.机关编制实有人数:机关中使用机关编制的在职人数。
19.公务员登记数:已经进行公务员登记人员数。
20.部门正/副职领导职数: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机关领导职数。
21.部门正/副职领导实有人数:本机关实际配备的领导人数。22.非领导职数:非领导职务是在各级行政机关中不具有组织、决策、指挥职能的职务。包括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巡视员。
23.非领导实有人数:本机关实际使用非领导职数的在职人数。
(二)与一类指标解释不同的二类指标解释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解释
24.机构名称: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机关内设/下设机构的全称。
25.第二/第三名称:指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内设/下设机构的其他名称。
26.机构级别: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内设/下设机构的行政规格。
27.机构类别:部门内设机构或下设机构的类型。
(1)内设机构:指部门机关的机关党委、内设机构、党委机构和纪检监察机构。
(2)派出(分支)机构:有关部门派出的分局、办事处、派出所、工商所(分局)、地税所(分局)、物价所(分局)、森林农垦类所和派出机构其他。
(3)附属机构:政法部门附属的科研院所、学校、出版机构、后勤服务机构、检验机构、检测机构和附属机构其他。(4)政法队伍:使用政法专项编制,除机关、派出机构、附属机构之外,直接从事执法、监督等职能的机构和人员,作为“政法队伍”填写。包括司法所、法律顾问处、公证处、律师协会、监狱、劳教所(队、场)、治安队、防暴队、巡警队、刑警队、交警队、缉毒队、安保队(国内安全保卫)、经侦队(经济犯罪侦察)、网络安全队、行动技术队、拘留所、看守所、戒毒所、检察院法警大队/支队、法院法警大队/支队等。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解释
(5)其他机构:不能列入上述机构的其他单位。
28.行政编制数: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定或本部门具体分配的内设/下设机构的人员编制数。
29.行政实有人数:使用本单位机关的行政编制、在本单位发工资的人数。
30.批准内设/下设机构领导职数: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定内设/下设机构领导职数。
31.实有内设/下设机构领导在职人数:实际在职担任内设/下设机构领导的人数。
32.批准文号:指编制主管部门批准本单位设立机构的文件号。
二、地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指标
1.单位名称: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事业单位全称。2.规范简称:各单位的规范化简称。
3.机构编号:由系统按照一定规则自动生成的数字编号。4.第二/第三名称:该单位现在正在使用的其他名称的全称。5.成立时间: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该机构成立的日期。6.机构规格: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复中明确的机构级别,如未明确该单位的规格可选“未定级”。
7.事业单位分类: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复中明确的分类,如行政职能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生产经营类。
8.机构批准文号: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机构成立的正式批准文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解释
号。
9.组织机构代码证号: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机构赋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
10.经费形式:指该单位事业经费按国家财政预算形式划分的三种形式,即全额补助、部分补助、自收自支。11.隶属单位:指行政管辖系统的隶属关系层次。
12.法人证书号: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给核准登记或者备案的事业单位颁发的、确认其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法定凭证号。13.行业分类:指按事业单位主体业务属性划分的类别。共25大类,每大类又分中类和小类。
14.是否参照管理:指本单位是否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15.批准内设机构数: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内设机构数。16.编制数(事业编制数):指经规定程序由相应级别的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批准核定的该单位各种经费形式事业编制的总数。17.实有人数:指该单位各种经费形式事业编制的实有人数。实有人数分下列五种情况:(1)行政管理人员:指在本单位领导、组织、协调等管理岗位上,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如党务、行政、群团等,也包含具有专业职称)的人员数。
(2)专业技术人员:指在本单位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编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解释
制数,包括工程技术、农业技术、科学研究、实验技术、卫生技术、教学、民用航空飞行技术位、船舶技术、经济、会计、翻译、图书资料(档案、文博)、新闻(出版)、律师(公证人员)、广播电视播音、工艺美术、体育教练、艺术和海关专业的人员数。
(3)工勤服务人员:指在本单位实际配备的从事后勤工作的人员数,如传达、驾驶、打字、话务、炊事、收发、修理和电梯等。
(4)其他岗位人员:指在本单位从事除去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生产工人和后勤工作外的其他工作的人员数,包括单位非在职人员数,如外援和出国劳务人员、长期(连续六个月以上)脱产学习人员、长期病休人员和长期派出人员等。
三、实名制人员基本信息指标
1.任现职时间:由某级党委、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织、人事管理部门正式任命通知时间,或由某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某级政协及人民团体会议选举通过及决定职务的生效日期。2.进入本单位形式:包括选调、任职、军转、退伍考录、其他。
3.进入单位时间:指进入本系统工作的实际报到日期,以人事部门认定的参加工作具体日期。见标GB/T 7408-1994。4.任职名称:指担任行政职务的具体名称。
5.进入人员来源:指进入国家公务员、国家干部队伍前本人的社会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解释
身份或原单位名称。
6.民族:本人归属的、国家认可的、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民族。见国标 GB/T 3304-1991。
7.籍贯:本人祖居所在地的当前国家政区名称。
8.毕业学校:完成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毕业学校或科研单位名称。9.毕业时间:本人完成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日期。见国标GB/T 7408-1994。
10.政治面貌:本人当前的政治身份。见国标GB/T 4762-1984。11.学历:本人接受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各类学校正式教育并获得有关证书的最高学习程度。见国标GB/T 4658-1984。12.学位:本人完成一定学历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位名称。见国标GB/T 6864-2003。
13.专业:本人取得学历所学专业的分类。见国标GB/T 16835-1997。14.入党(团)时间:本人参加该组织按照章程规定的起始日期。见国标GB/T 7408-1994。
第五篇:机构编制实名制操作步骤
机构编制实名制人员信息录入操作步骤
(一)机构编制信息导入操作步骤:
机构编制实名制单机版(以下简称单机版)程序安装好后,先把编办导给各单位信息(XX单位.txt)装在所安装在单机版盘上找到ProqramFiles——捷创科技——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file文件夹里面。
单机版安装好后,在桌面有荷花图标,双击进入系统,选择超级用户,输入密码:manager确定进入系统,出现“注册信息导入”确定——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file找到XX单位.txt,打开确定,机构信息就已导入单机版程序,在人员信息管理——人员管理——在职人员——添加——添加/维护进行人员信息录入保存。
(二)机构编制信息(人员信息)导出操作步骤:
在系统进入信息处理——编制导出——预审核——审核取数—
—保存——退出——导出——保存人员导出文件在file——编制导出.txt文件。
(三)注意事项:
1、本次录入的人员信息是本单位在册在编在职人员信息。
2、添加/修改人员栏除下编信息不填,其余信息必填。
3、入党团和参加工作时间,统一填X年X月1日。
4、照片导入1寸蓝底照,如照片导不进单机版的,请新建一个
文件夹照片对应姓名,报送编办,文件不大于8兆。
5、录入完人员信息后,请在系统维护——数据备份——保存备
份文件在backup文件夹里。
6、录入完人员信息后,在系统里导出Excel并打印出A4纸质
文档请主要领导签字,盖单位公章与导出的人员信息(文件格式是txt)一并报编办。
7、所有导出上报的数据都需要刻录在光盘里面去报,因为编办
不接收U盘等其他介质的上报数据。
联系人:汪琳妮电话:3526838377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