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村干部管理力度
加强村干部管理力度,打造一支作风过硬、战斗力强的村干部队伍
在全乡干部作风整训暨测评大会的讲话
丰家铺乡副乡长李颖
村干部身处农村工作最前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是上级党委、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农村诸多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效能,是基层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举措。
但在实际工作中,从全县来看,包括丰家铺,都存在着对村干部的管理却是力度不小、但效果不大,想法不少、但办法不多的实际情况,安于现状、工作打不开局面,骄傲自大、与上级对着干,拈轻怕重、动辄撒手不干等现象在个别村、个别村干部身上时有发生,乡镇一级对此是“大伤脑筋”。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因素制约着乡镇一级对村干部实行行之有效的管理。这些原因是粗线条的,是现在整个基层都有的现象,不单指丰家铺的情况,同时我作为一个年轻人,来基层工作时间也不是很长,分析其原因不到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改正。
——从农村现状看,村干部“不便管”。一是农村“难留人”。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人才流入城市,由此形成了农村的“人才空洞”。一些村出现了一年、几年无新党员发展的窘境,基层组织建设人才断层、流失造成在村干部的选任上“无人可选”甚至“无人可
用”的局面,乡镇也只好勉为其难,一些村干部由此涣散了“干心”,滋生“舍我其谁”的心态,增添了乡镇管理难度。二是发展“吓倒人”。建设新农村面临的困难较多,产业建设发展难度大,作为村干部既要为农村发展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又要处理好本村日常事务,还要应对家庭的生产生活琐事,工作压力和难度较大,许多人因此望而却步、避而远之。乡镇也只好面对“能的不干”、“干的不能”,“哄得吓不得”、“奖得惩不得”的困惑,使管理打了折扣。三是债务“拴住人”。村级债务是当前较为普遍的现象,而这些债务实际又由村干部个人承担着。数额巨大的村级债务既束缚了农村发展,乡村两级又无力偿还。乡镇在考虑调整个别村班子时,不得不面对村级债务这个现实问题。由此一来,村级债务成了乡镇的“拦路虎”、个别村干部的“护身符”。——从自身素质看,村干部“不好管”。在村干部文凭构成中,小学、初中占大多数,高中以上文化不多。因为文化水平不高,一些村干部掌握政策理论知识不多,思想观念陈旧,法制观念不强,制度意识淡薄,讲政治、讲大局、讲组织、讲服从、讲奉献认识程度不够深。在“内因”制约下,尤其需要“外因”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来帮助村干部提高自己。而乡镇受制于资金、场所等条件限制,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较少。个别做出了一定成绩、连续任职多年的村干部因此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在个人与集体、下级与上级、少数与多数面前,不能正确选择对待。特别是在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受损时,与组织、制度产生对立倾向,给乡镇管理带来不便。
——从所处身分看,村干部“不能管”。村干部的身分具有双重
性,一方面,他是干部,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另一方面,他是农民,有具体的生产任务和家庭责任。这种双重身分和双重责任,使得多数村干部难以“两兼顾”、“两不误”,不少村干部工作责任感不强、事业心不足,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可以选择“后退一步海阔天空”;在组织、制度面前,可以理直气壮地选择“摞挑子”、“卸担子”。同时,村干部来自农民群众,生活在农民群众之中,在工作中难免多了一层顾虑,放不开手脚,不少村干部也把自己所做工作当成是一件得罪人的“差事”,宣传政策时支支唔唔,贯彻政策时犹豫不决,执行政策时畏首畏尾,工作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正是村干部这种身分的特殊性,让乡镇管理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
根据我乡的实际情况,我乡的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干部作风不实,主要表现在懒散、爱说大话、狠话,无上下级等基本组织观念,只要求别人尊重他,自己却从没有考虑过尊重别人;本领不硬、战斗力不强,主要表现在遇到工作任务,总喜欢强调客观,不从主观上找原因,只知道摆资历,吃老本,遇到利益就争,遇到麻纱就躲等突出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不是在一个方面求突破,而是要全方位地思考,关键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形成规矩,(插入英国黑奴运输的例子)我乡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大对村干部的管理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
一、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训,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相结合的原则,抓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农村政策、法
律法规、土地管理、村民自治等有关知识。我们今天开的这个会只是个开始,绝对不是结束,以后乡里将通过各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切实提高我们的能力和素质,(自己有些政策都不懂,还怎么下去给群众做工作,等会我还要就新农保工作做动员,我怀疑就相当部分的村干部对新农保的有关政策就不是很懂)
二、建立健全各项考核激励机制。一是推行任期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过得去”为“争一流”,在分片召开的评议会上,我就上级要求的三年任期目标考核工作进行了布置和解读,(我在这里就这个文件里面的有关核心内容再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这个文件的出台就是要逐步探讨村干部的正常退出机制,增强村干部的危机意识,打破“吃大锅饭”、当“太平官”、“懒官”、“庸官”的现象,积极探索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不能只当太平官、在任期内没有办一件实事。到换届时,对照承诺的内容一项项严格进行考核,没有兑现承诺的坚决不能提为候选人。二是严格实行双述双评,以前我们对年底的村干部测评流于形式,没有一竿子插到底,今年,年底各村必须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召开的测评会,乡里也要组织乡干部对村干部的测评,村“两委”主要干部必须述职,而且测评的结果与工资报酬挂钩,同时,对不称职的干部及时进行谈话诫勉;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采取组织措施进行处理。(今年的转移支付不会年底一结账就全部转到村里,村干部就分了,首先严格按照进行千分制进行核算,该扣的扣,然后必须由乡里按照你测评的结果、划分档次,乡里会出具一个年底
转移支付分配的表格,要进行调控,)
三、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改善队伍结构。要把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要切实改变村干部选人用人的弊端和障碍,努力打破“无人可选、无人可用”、“能人不干、干人不能”、“有人却无人”等现象,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局面。这里就涉及到党员发展的质量问题,我在这里就党员发展工作再强调和重申几点:
1、严格把关。年龄、地域、现实表现、转正。
2、发展的新党员必须有后备干部。
3、建立健全党员退出机制。
第二篇:加大“双强”型村干部培训力度
加大“双强”型村干部培训力度 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中共赣榆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赣榆县突出从激活生产力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抓起,紧紧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加大“双强”型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培训村干部6000多人,涌现出一大批具备新思想新本领的农村干部,对于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依托培训基地,走出去解放思想,达到了“换脑”的效果。一是组织了“千名村官下江南行动”。2001年党代会以来,共组织2000多名镇村干部到浙江温州、上海、苏州、常州、镇江等个私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到临沂、青岛等周边党建工作先进地区,到延安、淮安等革命老区开展“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发展经济能力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革命传统主义教育。二是开展“百名支部书记大培训行动”。依托在上海浦东(中组部干部培训基地)、苏州农干院、河北廊坊乡镇企业干部管理学院、《领导科学》杂志社培训中心等建立了培训基地,按照“理论授课、实地考察、个案答辩、专题讨论、撰写心得”的模式,每年走出去举办支部书记培训班。2004年5月和7月,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组织了两期“双高双强”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班,培训支部书记100多人次,系统学习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发展农村经济相关知识,招商引资策略等10多个专题,实地考察常熟市蒋巷村、隆力奇集团等9个村级民营企业、个私经济强镇、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典型,并到李荣法书记所在的胡湾村亲临现场听取 先进事迹报告,使支部书记进一步树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增强了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实际本领。培训结束后,各镇召开全镇村干部大会,参训支部书记每人上一堂参训专题短课,使培训效果辐射到全县村干部。
二、开展专题讲座培训,请进来更新知识结构,达到“授业”的效果。两年来,先后邀请了东南大学李连水教授、省委党校谭震教授、无锡轻工业大学顾品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季经华教授以及温州私营企业老板等举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招商引资、法律知识、发展个私经济等专题讲座。今年还特别邀请了中央党校党建研究部主任、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主要起草人之一的卢先福教授举办了“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每半年召开一次全县干部大会,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邀请组织、纪检、农办、信访、国土、司法等部门举办政策法规和具体业务知识培训,参训人员从原来的副科级以上干部扩大到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
三、实施挂职锻炼培训,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达到“取经”效果。一是县外挂职。选派县管百强村支部书记到浙江、山东、苏州、镇江的一些先进村、企业挂职锻炼,并提出“三同”要求,即同吃、同住、同工作,亲身感受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炽热氛围,领悟当地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求发展”、“与时俱进创新路”的思想观念。二是县内交流。机关干部下派挂职交流,今年1月,选派了60名党员领导干部,到60个薄弱村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在政策、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对薄弱村及村干部进行指导帮助;县内村干部互相挂职交流,弱村向强村学习,强村向弱村传授经验,明确把学习工作经验、2 拓展工作思路、借鉴工作方法作为挂职锻炼的主要任务,使两类村干部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汲取了高等学府的文化营养,达到“充电”的效果。一是实施定期短训。为适应形势发展,定期选派村干部到南京大学、省委党校等高校学习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等新理念,学习外经贸知识、工商和行政管理、法律及城市建设等新知识,通过在高校的耳濡目染,潜心研学,增强了理论功底,提升了自身素质。二是强化学历教育。采取联合办学的方法,在省委党校开办了村级干部农村经济管理、法律大专班,增设了《村干部必读》、《农村工作常识》、《党的基本政策》、《科技致富》等课程。力争3年内使全县村支部书记大专学历达100%,村干部大专学历达60%。目前,已有两批村干部大专毕业。
五、实施任职资格和岗位素质培训,系统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和经验,达到“提升”效果。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为契机,对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分期进行任职资格和岗位素质全员培训。每年再对新调整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一次补训。培训采取半军事化、全封闭式管理方式进行,培训结束时,组织学员进行严格的闭卷考试。考试及格的,颁发任职资格证书和岗位素质培训合格证书,不及格的,责令重学补考,补考仍达不到要求的,实行转岗、待岗甚至免职。
六、开办“假日党校”,抓好缺啥补啥补偿式培训,达到“补课”效果。为解决好工学矛盾,利用双休日在县委党校开办“假日党校”专题轮训班,对全县的村干部开展缺啥补啥补偿式培训。首先是确保基层干部政治上“靠得住”,抓好政治理论全员培训,把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动摇,进而夯实党 3 的执政基础。其次是发展上“有本事”,突出实用技术分类培训。对山区农村干部突出果树种植技术培训,对平原地区农村干部突出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对沿海地区农村干部突出海洋捕涝、水产品养殖技术等内容的培训。再次是紧扣时代脉博,体现“四个突出”培训。突出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特色化培训,突出工业化培训,突出招商引资技能培训,突出劳务输出、信息服务培训,重点培训一批能帮助和带领农民走出家门、走向市场的村干部。此外,在培训过程中还增加外贸、金融、土地批租、电脑、外语等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
七、实施县镇联动,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优势,达到“普及”效果。一是实施三教统筹,十校联动。实施农村教育、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为一体的三教统筹,整合建校、商校、电大、职大等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十校联动,成立县职教中心和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创新教育培训新路子:理论基础+专业知识+现代技能=复合实用,着力培养复合实用型农村干部;二是建立系统网络,构筑平台。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有线电视网、广播网、电教站,开设了《党建风景线园地》、《农民电视课堂》,在“赣榆新闻网”、“赣榆农业科技信息网”等网页开设专栏,并定期播放电教片,宣传中央省市县农村政策,传授农村种养加等农业科技知识,县内外群众致富典型经验和人物,形成了上中下联动,远近程结合,全方位覆盖的教育培训网络。三是成立农民致富讲习所,县镇联动。在县农民教育培训中心成立“县农民致富讲习所”,全县18个镇和130多个村成立了镇、村农民致富讲习所,开辟教室,配齐设备。没有固定场所的村,通过组织科技超市镇村行、百名教授科技兴百村等各类活动,建立流动讲习所,把知识、科技送到农村干部群众身边。
第三篇: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
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营造良好的治安秩序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流动人口数量多,流源广,流因杂,流动性大,人员成份复杂,给社区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做好社区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多年来,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我们一直把流动人口的管理纳入社区的正常工作来运作,全员参加,动向管理,按照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人性化关怀,市民化服务”的工作原则,积极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计生网络优势积极相融合,逐步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开展有效的治安和计生网络联动,在流动人口服务和有效管理工作方面创出了一条特色之路,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落实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组织保障到位。我们社区对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十分重视,纳入了议事日程、列为工作重点内容。定期开专题会议,一组织学习有关流动人口工作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提高协管员以及信息员的自身素质,二是汇报当月的工作状况,及时研究解决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二、完善制度,落实房屋管理责任制,严管审核、登记管理
为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社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管理好、服务人和教育人”为中心,努力提高平安社区的管理水平,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实行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管理。不仅要以人管人,更要靠制度管人,靠规章育人。严格落实流动人口登记制度,社区对流动人口实行登记分类管理、建档,入户清查、摸底登记,确保做到“四知”,建立了流动
人口登记册,按楼分册,按户登记,真正做到了“人来有登记,人走有注销”,严把流动人口流入关,做到来路明,底子清,管得住。
三、不断完善“一体化”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的做好流入人口管理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社区实行了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一体化服务管理的新体制。我们社区在街道综治办和计生办的统一指导下,针对社区“一体化”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做到了及时整改,不断完善,使流入人口“一体化”服务管理工作在社区逐步走向规范化。实行一体化以后,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与社区计生工作者团结协作,工作中分工不分家,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四、以增强归属感为主旨,加强服务管理工作,转变服务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能否认识到位,直接决定着这项工作的推进力度和实际效果。必须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重点围绕破解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难题,深化和谐建设组织专题讨论,在升华认识,转变观念上求突破。在流动人口管理上,我们做到了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严格管理,热情服务,强化优质服务,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增强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认同感,归属感。
1.形成三点共识。一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加快建立惠及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机制,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和要求,实现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本土化”,不仅是又好又快发展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二是增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广量广的“新市民”填补了我市劳动市场的供需缺口,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流动人口作为一个蕴含巨大经济能量的社会载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活性剂。从某种角度,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本身就是生产力。三是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是深化和谐建设的重要举措。流动人口问题,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不仅是强化社会管理,改善城市形象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创优发展环境的必然需要。
2.明确四项原则。主动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发展,着力推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创新。一是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牢固确立流动人口就是“新市民”的理念,营造理解、尊重、关爱流动人口的良好社会氛围,消除对流动人口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性障碍,实现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经济上同工同酬,政治上同责同权。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管理服务的目标、措施,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四是坚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把解决当前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逐步建立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管理服务新机制。
3.实现五个转变。围绕“底数清、情况明、管理严、服务好”的目标,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置于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重要位置,从思想观念和管理服务模式上实现“五个转变”:一是由以社会控制为主的治安管理向统筹规划、综合管理模式转变;二是由重管理轻服务向管理服务并重、寓管理于服务模式转变;三是由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双轨制管理向社会实有人口管理服务模式转变;四是由职能部门管理为主向以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为主的模式转变;五是由政府管理为主向政府依法行政、职能部门
各司其职、社区依法自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转变,全面提升流动人口社会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服务水平。
湖里街道吕岭社区居委会
2014-9-18
第四篇:如何提升快捷酒店管理力度呢?
如何提升快捷酒店管理力度呢?
酒店管理是件博大精深的事情,对于连锁酒店而言,想要做好管理,就要做好酒店现场管理工作,实时地为客人提供一个贴心、舒适的服务,等值乃至超值的服务是会影响客人的忠诚度的。
需要注意坚持如下方面:“管理”好酒店客人、管理员工。客人管理:以客人为中心,充分考虑客人的情感,对客人进行现场管理。当客人进入酒店后,都市118要求酒店人积极同客人进行交流,为客人组织服务。也许每个酒店都有很多框框架架的制度,但是真正落实到酒店的每一处服务的,却没有几个。因此,酒店执行力是很重要的,决定着酒店的前途。
员工管理: 员工管理以最佳工作状态为中心,让员工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能够正确、高效、愉快地工作。管理酒店员工时,在尊重员工的前提下,正确指挥,及时督导,主动帮助和有效激励。
酒店正如一台庞大的机器,每一个零件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酒店客人的满意度。酒店人在认真执行酒店的服务原则时,还要为客人提供“美观的”、“清新的”、“舒适的”的服务。当客人切切实实地感受到酒店的服务后,才会继续入住酒店的!日积月累,酒店才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第五篇:村干部管理工作总结
一、实施村干部在位在岗管理制度的背景
××乡全乡总面积84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7040人,XX年农民人均总收入4640元,是省级生态乡和省级教育强乡。XX年村级换届中选出村两委干部96名,但在换届后不到一年甚至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有部分村干部在位不在岗。有的长期外出打工经商,当外出村官;有的住在城里,当走读村官;有的忙个人事务,置村务于不顾,当 挂名村官。全乡96名村干部中长期外出村干部有12名(其中村主要干部3名),阶段性外出(两个月以上的)村干部有31名(其中村主要干部12名),平时忙个人事务,置村务于不顾有4名。村干部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些情况和问题,群众看在眼里,反映也比较多。在这种背景下,××乡党委决定在部分行政村探索试行村干部在位在岗管理制度,注重从源头抓起,坚持严格管理,坚持标网本兼治,督促广大农村干部安心工作,确保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职。
二、实施村干部在位在岗管理制度的具体做法
1、明确村干部职责任务。规定村干部要履行好政策法规宣传、重点工作落实、村情民意调研、矛盾纠纷化解、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具体工作有四项:一是宣传党在农村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抓好本村工作落实。二是制定本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三年规划,落实好工作计划,抓好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三是经常入户走访群众,摸清村情民情,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四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化解群众矛盾、消除安全隐患,维护社会稳定。
2、建立三项日常管理制度。一是干部六必到制。规定村干部每个月在村不少于10天,并做到:村里召开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议必须到会按时参加;村里生活困难户必须到位走访服务;群众有急难问题必须到户帮助解决;村里有上访事件必须到户解释劝导;村里发生突发事件必须到场及时处置;村里重要建设项目必须到场了解指导。二是外出报告和公示制。村干部外出1个月以上的,村支书、主任必须向乡党委报告,其他村干部必须向村支书报告。村支书、主任不能同时外出,一肩挑的一次外出一般不得超过半个月;有集中或重大活动时,村支书、主任一般不得外出,因特殊情况确需外出的,不得超过1周。村干部外出起止时限、事由、费用通过公开栏向党员群众公示,接受监督。三是在位在岗承诺制。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要求村两委干部对创业、廉洁和遵守制度等承诺外,要对在位在岗进行承诺,签订在位在岗承诺书。村干部在任职中如果违反了在位在岗承诺书中的条款,将受到有关问责和惩处。
3、加大问责惩处力度。为确保措施落实到位,规定了五种情况将被视为在位不在岗并予以问责:一是未经乡党委批准同意连续外出时间超过2个月,或虽每次外出不到2个月、但多次长期外出不在岗的。二是平时忙于个人事务,无法履行职责或委托他人代为履行其工作职责的。三是无故连续2次或一季度内累计3次不参加村两委会、党委会、村民代表会议的。四是村里发生突发事件、上访事件不及时处理等。五是群众有急难问题和生活贫困不问、不管的。被问责的村干部,乡党委政府结合签订的在位在岗承诺书,采取以下惩处措施:一是口头警告。通过电话联系、寄公开信、上门走访等措施,及时与村干部取得联系,口头对其提出警告。二是谈话诫勉。要求被问责村干部回村复岗和履行职责,并向组织汇报离村和不履行职责原因,找其谈话对其实行诫勉。诫勉期限一般为6个月,诫勉期内被诫勉人每月必须向乡党委汇报工作。三是引咎辞职。对诫勉期满后仍不改正问题,或因失职、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的村干部,可以主动请求降职或辞去担任职务。四是责令辞职。乡党委根据村干部在任职期间的表现,认定其已不再适合担任现职,可责令其辞去现任职务。对凡应引咎辞职而不提出降职或辞职申请的,乡党委将责令其辞职。对拒绝执行责令辞职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由乡党委给予免职处理;对拒绝执行责令辞职的村委会班子成员,通过法定程序提请罢免。凡被认定为在位不在岗村干部的,当年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并将此情况作为今后村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实施村干部在位在岗管理制度的初步成效
1、增强了村干部责任意识。村干部通过学习在位在岗管理制度和签订在位在岗承诺书,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意识,切实认识到当了干部就必须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职,全心全意为群众办事,否则就会受到问责,甚至被依法免职。
2、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随着在位在岗管理制度的实施,村干部在村里时间多了,干群的误解矛盾少了,村干部的作风
发生了极大转变,增强了服务意识,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通过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拉近了村干部同群众的距离,村民对村双委的工作也更加支持了。村民纷纷说,平时村里有急事不见干部的身影,找他们还得四方打听,那还谈什么发展?现在,让村干部作承诺,不仅村里的工作好开展了,而且找他们也更方便了。
3、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随着在位在岗管理制度的实施,村干部都能结合本村实际,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以茶立乡、以茶兴茶、以茶富乡发展战略,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了本村三年发展计划,带领村民发展茶叶特色产业,调动了村民谋求发展的积极性,加快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同时,村干部在村里时间多了,对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都了然于心,底子清、情况明,能够及时帮助解决农民群众反映的急、难、险问题,能把许多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