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延庆县大学生村官工作调查报告
关于延庆县**镇大学生村官工作调查报告
国家推出大学毕业生到郊区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助理的政策,以实现“村村都有大学生”为目标。2005年开始,**镇陆续迎来了三批市、县分派到延庆县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被分在**镇的各村,分别担任农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主任助理。村官们的到来,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心剂”还是改变基层干部机构的战略部署?是大学生们为北京农村发展甘愿贡献自己的青春、才华还是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所作的应急措施?大学生会在农村的土地上脚踏实地的工作还是把村官经历当作人生转折的跳板,作为进入仕途的桥梁?
带着这些疑虑,本人自2007年7月15日至2007年8月26日对**镇22个行政村的34名村官以问卷形式进行了初步调查与研究,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一、**镇及其村官的基本情况:
(一)**镇的情况
**镇位于县城中东北部,西南距县城14公里,镇驻地**村,下辖22个行政村,共6929户,23041人。**镇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其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以小城镇建设、建筑业、畜牧业为龙头。
(二)**镇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情况
**镇现有大学生村官33名,其中05年到任县派村官4人(原5人,有一人已考取公务员,调任司法所工作);06年到任9名,07年到任新村官20人。其中研究生 1人,大学本科10人,专科22人。北京户口的28人,外地户口5人。研究生的待遇是逐年2500元、3000元、3500元,本科为2000、2500、3000,专科为1800、2300、2800。有两个村官的行政村10个,一个村官的12个村。村官中党员5人,担任所任村中的支部书记助理,其他都担任主任助理。女村官18人,男村官15人。
二、**镇村官的工作内容及生活安排
(一)村官的工作范围
1.村官在镇政府的工作范围 村官每周一、三、五在镇政府所挂职的科室办公,其他时间在村里。根据每位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和专长,镇政府把他们分派到各科室,开始主要负责一些没有实权的文职工作。
2.村官在所负责村的工作范围 在村里主要是帮助村里整理村里的文字性档案、合同,给书记和主任写各种材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比如:宣传栏的写作、孕检的服务、参与选举活动等。
3.村官其他工作 村官们还参与县团委组织的一些志愿者服务性质的活动: 禁毒宣传活动、青年文化节、歌唱比赛、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镇政府有的科室的任务也会抽调村官去完成:农业普查的输录工作、农村合作医疗的填入工作、房屋普查的统计、选举时印发选票、给镇里的妇女培训秧歌舞等。
(二)村官的生活安排
1.住宿安排 女村官统一住在镇政府租下的公寓楼里,男村官住在各自分管的村里,村官们配有机关干部一样的食堂用餐饭卡,男村官在村里配备了做饭的炊具。
2.娱乐安排 镇文化站的多功能厅为大学生村官开放,可以唱歌、跑步、跳舞、打台球等。
三、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
(一)制定大学生村管理制度。
**镇成立了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大学生村官的各项管理工作。制定了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包括大学生村官学习、会议、信息、考勤管理等制度和管理、考核办法,实行月例会制度,定于每月21日下午2:00召开大学生村官例会,在工作和生活上对大学生村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主动将适宜的工作交给大学生村官完成,压担不包办,锻炼村官独立工作、处事和决
断能力
明确大学生村官开会在会场、工作在现场,要求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发挥传帮代作用,向他们传授工作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农村工作管理经验和方法。另外,积极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了县举办的延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村官助理培训、新农村商网、以及各类相关业务培训。
(三)对村官实行多方面考核
严格落实大学生村村官工作日志制度,实行一天一记录;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例会,交流思想情况,大学生村官汇报近期工作开展情况,反映村里工作遇到的问题等,实行一月一汇报;大学生村官每半年要书面总结村经济发展情况、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等,实行半年一考核;要求大学生村官年底对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制度执行情况、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述职,由所任职村党支部写出评价意见,实行一年一述职。
四、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基层组织产生的作用
(一)改变农村基层干部结构
大学生加入农村干部团队,使基层干部中增加了有文化、有技术、有建设激情的新鲜血液。使得农村干部队伍和乡镇机关干部队伍更加年轻化、知识化,与当今社会的发展成正比,会促使其他干部加快学习新知识、转变新思想的步伐。
(二)给农村建设献言献策,拓宽农村干部的眼界
大学生利用自己在学校的知识和见识,结合所在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参与新农村建设。利用报纸、网络等多媒体方式收集国家有关的惠农政策,宣传所在乡镇的建设成果,了解和借鉴其他地区的建设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农村干部的眼界,加快了本村建设的进度。
(三)提高了乡镇机关办事的效率和为人民服务的质量
1.提高了乡镇机关办事的效率大学生村官一、三、五挂职在镇政府,负责所在科室的一部分工作,村官们在工作岗位上有建设激情和为人民服务的动力,没有沾染上“衙门”作风的恶习,对科室所安排的任务会准确、快捷、高效的完成。加之牵扯到年终考核,村官们大都会积极的完成任务。
2.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村官在年龄上比较年轻,修养比之一些机关干部要高,对前来政府办事的行政相对人都比较有礼貌。另外,村官在村里会接触到一些村民,在接待来访者时会尽心尽责的为他们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镇政府在农民心里的认知度和满意程度,树立了良好的机关干部形象。
(三)丰富了农村和乡镇的文化生活
1.村官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方式农村传统的文化娱乐方式得到新的补充,村官们在农村大秧歌的基础上加入了活泼的舞蹈元素,体现了现代农民的新气象。不仅利用乡镇文化大院、村文化墙等载体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还采用相声、小品,改编流行歌曲等村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对农民进行文化熏陶。
2.富了农民的丰健身活动组织农民进行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卡拉ok大赛,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团结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四)促使乡镇和农村更加关注和参与公益事业
村官的到来,使**镇政府和各行政村增加了参与公益事业的次数,进一步提高了该镇居民的思想素质。比如,利用**镇的晋阳广场举办了禁毒宣传活动、迎接奥运倒计时一周年活动、普法宣传活动、延庆县青年趣味运动会等。
五、村官政策和村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官职位的不明确、职权分离的尴尬制约村官个人能力的展示
1.村官助理在村里有职无权,抑制了个人能力的展示村官担任村里的书记助理和主任助理,但是不具有行政职权。这使得村官在工作时不能过多的参与意见,有的村官认为自己工作的成绩都被书记、主任占领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因此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激情。
2.村官在科室无职权且不在编制,使得有些科室将过多的工作任务派给村官做有些科员把往年没完成的工作和自己本职的工作都压给村官去做,甚至有些科室还调动所有的村官完成本该他们去做的工作。
3.村官一周三天在科室四天在村里,在工作安排上十分不灵活出现断层科室和村里的工作都不少,一天一换地点使得原本完成的差不多的工作不能连续,还导致村干部和科员对村官的不满。有的科室不允许村官下村专职在科室工作,村里对村官意见很大。
(二)与农村干部文化、思想上的差异导致村官与干部间产生距离
农村干部无论是年龄上还是文化修养上都无法与大学生村官相比,加之农村干部受官本位思想影响严重,对政策的把握和领导精神的领悟上容易形成专断独行的习惯,对于村官的提醒和建议往往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村干部的年龄上偏大,眼界较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不愿得罪村里人的心理严重,与村官求新求变的想法有很大出入,觉得村官是乡镇等上级机关派来监视自己村里的,以上诸多原因使得干部与村官之间产生距离,不利于村里工作的开展。
(三)村官的工资待遇易产生与村干部和乡镇干部的矛盾
1.村干部与村官之间因工资待遇产生矛盾有的村官反映,一个村官一个月的工资相当于一户农村家庭半年的收入,等于村委会所有干部工资的总和,使得村干部对村官不能一视同仁。
2.村官与乡镇干部间因待遇不同产生的矛盾村官的工资是市政府统一发放,按照学历不同来发,村官第一年的工资就相当于有的乡镇干部干了多年的工资,而且村官工资逐年增加500元,使得一些机关人员对村官存在一种不服气的心理,在日常工作中总是对村官刁难。
(四)择优录取村官进入镇政府队伍的政策使得村官间产生互相较劲、托关系,只注重在政府表现,不愿到村里办公
由于对表现好的村官镇政府会适当的选择留在镇里,进入公务员的编制,所以在村官中出现了暗暗较劲的现象,尤其是在书记和科长的面前,致使一些村官托关系想办法使领导留自己,不把精力全部放在工作上,反而在与领导的人际关系上做文章。有些村官不愿去村里工作,怕被别的村官趁机夺取了表现的机会。
(五)村官的待遇是不与平时表现挂钩,所以出现了一些人对工作不积极主动地态度有些村官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认为干多干少都一样,自己又没有过硬的关系,所以在工作态度上不积极,每天就是混日子,不重视能力的积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思想上十分放松。
六、针对本次调查,本人的体会和建议
村官政策无疑是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是大学生的知识和热情有了展现的舞台,使农村的居民也感受到了新鲜的、知性的、充满活力的气息,但是,村官为了前途也沾染了一些机关干部的恶习,这是制度不健全所必然产生的。
(一)建立镇政府与村委会协调机制
村官必须深入农村,接触老百姓,不能一味的在科室工作,应该大部分时间在村里办公,镇里自己的工作应该自己完成,不能过分依赖村官
(二)给村官一些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可以让村官根据自身条件为村里的发展提些建议,利用知识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的问题,广泛深入的接触群众。可以办一些培训班,识字班、外语班、舞蹈班。村里可以提供一块田地供村官进行农作物种植的实验。
(三)杜绝暗箱操作,村官考核过程和结果要公正、公开
给村官平等竞争的平台,坚决反腐倡廉,可以设监督委员会,村官的考察要全面,要广开言路,听取村民的意见,不能领导一人决断。岗位吸收要求考过了北京市公务员证书的村官。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工作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状况的调查报告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的一项战略性决策。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队伍从无到有,到全面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发展过程,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调查小组开始了解周边乡村的一些基本状况,摸清乡村经济、社会、村情民意等实际情况,为今后开展村官工作奠定基础。
二、调查对象:
周边乡村的大学生村官。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以及面对面访谈。
四、调查时间:
2011.8.15~2011.8.18
五、调查内容:
一、大学生村官现状
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以后,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
长,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作出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实践证明,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既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眼界宽、知识丰富的优势,也有利于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组织为民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二、当前大学生村官队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工作融入难。大学生村官从学校到农村,从学生到村官,角色转变过快,对农村情况普遍不熟悉,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不足,往往事倍功半,不易被群众接受,甚至出现无所事事的情况。
2.角色定位难。大学生村官普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既非上级党委、政府派驻的干部,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两委”成员,又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内容,身份较为尴尬,要得到村干部和村民的认同相对较难,往往难以发挥较大作用。
3.思想顾虑多。农村生活环境相对艰苦,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开展难,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较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面对农村工作不适应,心理落差大,思想上产生困惑,有的甚至产生恐慌,不愿意主动融入农村环境,在思想上存在着“过渡或把到村任职当跳板”的想法,没有扎根农村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准备。
4.能力有欠缺。一些大学生村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团结班子一起干的能力、与群众沟通的能力、自己创业作示范的能力比较欠缺,得不到群众认可,还有的理论与实际难以对接,呈现出“有理论用不
上、有知识道不出”的尴尬。
三、原因分析
1.个别村支部书记不能正确对待大学生村官。有的把大学生村官看作是外面来的“飞鸽”,是上级派下来的挂职锻炼干部,“早晚得走”;有的存有私心,担心大学生村官将来抢了自己的“位子”;有的把大学生村官当成村里的“通讯员”,不让他们承担重要工作,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导致部分大学生村官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
2.个别村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影响了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有的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大学生村官想干事面临诸多困难;有的村班子战斗力不强,帮带培养大学生村官方面缺少有效措施,在大学生村官心目中也造成不良影响;个别村“两委”成员之间交流沟通少,有时闹不团结,大学生村官处境比较尴尬,很难发挥应有作用。
3.缺乏有效活动载体。大学生村官思路活、热情高,只有搭建最有效发挥大学生村官聪明才智的活动载体,形成浓厚的团结竞争氛围,才能将大学生村官最大潜能激发出来。从目前情况看,大学生村官大多从事远程教育、团的工作等,直接干“硬活”的少,制约了他们独当一面能力的提高。
四、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建议
1.加强思想教育。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措施,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充分认识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练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自觉摒弃浮躁不安心态,扎根农村基层,发挥聪明才智,努力建功立业。
2.落实培养责任。采取制定发展规划、定期双向谈话、跟踪督导等措施,要求村支部书记切实履行传帮带责任,放心、放胆、放手,给大学生村官早压担子、多压担子、真压担子,让他们实实在在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3.搭建活动平台。制定大学生村官“创业计划”,开展“扎根农村、青春创业”活动,镇、村在技术培训、创业资金、政策咨询、指导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引导和鼓励他们带领群众发展现代特色高效生态农业,领办、创办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增收项目,在经济建设一线锤炼素质,提升能力。
4.严格管理考核。制定出台管理办法,实行日常积分制管理,对突破性、创新性工作给予加分。建立健全考勤、定期交流、述职评议、轮岗锻炼、考核奖惩等管理制度,加大落实力度,保证大学生村官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5.发挥典型作用。及时发现和培养各类典型,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加以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大学生村官成长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报告
科目: 毛概调研报告
队别:消防工程系八队
学号:200720840047 姓名: 刘 龙
“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报告
一、背景概况
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做“大学生村官”也成为了各高校学生经常提到的一个话题,“大学生村官”也成为了一个时尚、热门的话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城市企业不景气的情况没有得到完全的好转,农村形势却是一路利好。不仅国家对农村基本建设投资是每年巨额增加,民间投资也在加大,大批的国际和民企也开始把发展方向转向农村。所以,从战略意义上讲,相对于今天城市各个行业的窘迫状况而言,农村已经开始凸显其利润洼地的优势。正如有些人所说:对大学生而言,到农村创业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基层就业道路,我们以走过这段道路的人为例,分析他们的现状和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案,以便为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提供更多更好的道路。
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到农村基层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群众欢迎不欢迎?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以家乡乡镇以及周边村落的“大学生村官”为例,调查走上“村官”道路上的大学生目前的生存状态及现状,了解在“村官”政策提出后,在“大学生村官”的利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供大家分享和交流。
二、调查方法
我们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对四位服务农村的大学生村官进行采访。采访他们作为大学生村官积累了哪些独特的经验;对于大学生村官这一官职或政策的看法;以及他们对“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业对于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等问题的认识等等;同时,我们通过采访各个村村委会中的其他工作人员,调查他们对大学生村官的印象以及大学生村官到来后村委会工作较之以前发生的变化;再次,我们调查当地村民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村官持有的态度以及逐渐的变化情况,询问在他们眼中这几位“大学生村官”的到来给村子带来的变化;最后,调查周边村镇(尤其是没有大学生村官的村落)的村民对招聘“大学生村官”这一现象的看法以及周边村镇的干部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总之,调查的主要内容围绕着“大学生村官”的生活现状和任用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寻求最大化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有效途径。
三、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大学生村官”中存在的一些严重的问题。
1、选聘“大学生村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大学生应聘动机不纯、个人素质不高、作风不实、形象不佳等一系列问题;
2、“大学生村官”岗位作用发挥难;
3、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呈现“三冷”“三热”现象:上级热、下级冷;媒体热;
家长冷;村民热,干部冷的局面,使不少大学生村官成了“困置设备”;
4、工作积极性不持久,不能正确看待挫折和失败;
5、在日常工作中暴露出眼高手低,缺乏利用所学知识去指导实践的能力等问题。
四、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选聘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及其原因: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即失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大学生考任村官,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了优惠政策,为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大学生报考村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甚至出现了大学生退学争选村官,博士后争聘村官的现象。
但通过和一些报考村官的大学毕业生谈心,发现他们最直接的动机就是考任村官有相对诱人的工资待遇,相对安稳的工作岗位。有的大学生刚被考录为村官,就急着托关系,找门子,要求直接进入条件较好的乡镇机关工作,根本不想去农村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对于接受艰苦条件的磨练,经受农村工作的历练,显然是心里准备不充分。考任村官无非就是先找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获取一个考任公务员加分的难得机会,将其作为将来跳出农村的有效踏板,合同期满后,再通过考取公务员,重新回到城里工作。
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即使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大学生,由于一直忙于学业,对农村的事情也知之不多,了解甚少。光有书本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心高能低,眼高手低,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一方法不会用,不管用,又不愿付苦、不肯屈身向广大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向基层工作者学习,致使工作无起色,与大学生能力素质不相符。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需要老同志领着适应一下农村工作环境,调整一下角色定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有的甚至入村一年多,都没有撰写过一篇有价值、有见地的调研报告,大学生村官应有的价值没有在实践中体现出来,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有的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不高,却摆谱派头十足,没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就把尾巴翘到天上,不知天高地厚;有的大学生村官对村情不十分了解,就乱发议论,品头论足,甚至拉帮结派,人为制造矛盾,影响班子团结;有的不去在提高“知民度”方面下真功夫、苦功夫、实功夫,而是挖空心思去攀龙附凤、攀权结势,提高“知名度”,千方百计为自己登高升迁搭梯子、找路子。群众戏说,现在大学生村官不是来“炼金”,而是来“镀金”的,与咱群众心离得远,指望不上,高攀不起。
(二)“大学生村官”作用难发挥的主要原因是:
1、人为的因素。部分村干部心胸狭隘,大学生村官有学识、有见解,他们的到来,为农村带来了新气象、新观念;农业技术和发展思路是大学生“村官”的优势领域,大学生“村官”的务实高效、求新求变给农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使村干部感到自己的工作能力等各方面与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而这些村干部自己所谓的优势就是农村工作经验和人脉关系或者说是那份霸气,他们担心在这些大学生村官的才能发挥出来之后,自己会被淘汰。因此他们压制大学生村官的发展,不支持、不给他们机会。
2、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因素。感到专业不对口、所学东西用不上、村里人际关系以及之间的矛盾很复杂、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水土不服、工作无从下手。这些因素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73%、6%、5.22%、3.73%、3.73%、1.5%、0.7%、2.23%,合计占26.84%,而关注收入本身所占的比例为2 1.6%以上原因超过了大学生对收入的关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农
村人际关系、利益纠葛纷繁复杂。农村工作琐碎、敏感、环环相扣,作为新来者,大学生村官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一下子接纳。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刚上岗时理想化、贪大,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想一上来就做件大事,而且一定要做好。这种个性和大学生的理想化以及年轻人容易冲动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开始一来真是想做出一番大事业,但是刚来情况还不熟悉,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应该更务实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步步夯实。
3、现有体制的因素。目前中央、市、区县、乡镇各级领导都很重视此项工作,大多数区县此项工作虽有章可循,但管理僵化。一是不能把拔尖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是配备的管理干部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三是“大学生村官”待遇大锅饭。完全按照本市的相关政策绝对执行,激励机制不健全;四是还没有“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不能给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定心丸,使他们在犹豫徘徊中,不能集中精力开展工作。
(三)农村经过这么多年人力资源的单向输出而无法输入,农村人力贫困已是事实,但这并不说明派下去的大学生村官就一定能真正派上用场,叫“大学生村官”,但实际上又不是官,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位置。而“三冷三热”又加剧了大学生村官的尴尬地位。
1、第一个热冷现象是:上级热、下级冷。中央政府很热,要选派十万大学生村官下基层,各级县以上政府也层层加码,好不热闹。但你去问一问乡镇领导,不少人会大倒苦水,说你编制要五年只减不增,目前还要把已有大批的乡镇干部大大缩减,让他们如何开展工作?他们心里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其实是冷冷的,挺为难的。
第二个热冷现象是:媒体热,家长冷。媒体对“大学生村官”一般都是重墨浓抹,因为“大学生村官”是新生事物,所以要多多宣传。不少媒介也大炒热炒明星村官,却对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无所作为不愿或者不敢披露。而与此相反的是,家长冷得出奇,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家长,是特别不愿意孩子当村官的。好不容易鱼跃龙门,通过考大学跳出了农村这个“穷炕”,现在学了几年又跑回农村来了,搞得许多家长在众乡友面前抬不起头,有无法交待的味道。而城里的家长更不愿让孩子到农村当村官了,因为农村那么穷,那么苦,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没有吃过苦,现在大学毕业了,却要到农村吃苦去,城里的家长们哪能放心?
第三个冷热是:村民热,村干部冷。村民热,是村民认为比起原有的村干部,大学生可能更有热情,也更愿意为村民做实事。村民与村干部本来就是一对怨家,不少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抱有新鲜的感觉,但村干部的压力就大了,可能会觉得这些大学生村官迟早会抢了他们的位置,所以不少当地村干部表面也可能赞成,但内心却很是惧怕。
2、而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模糊与大学生知识结构欠缺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两大成因。
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设置不清楚,非官非民,角色很模糊。“大学生村官”既不是村民,又不是村官,对村级管理没有监督权,也没有组织管理权。工作岗位不明确,基层没有指派具体任务。大学生村官一般选聘结束后也没有多少实际的培训与指导,不少大学生村官被扔进“茫茫人海”,让他们自己去“玩”。面对农村复杂的工作,不少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感到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应对。
不少大学生知识结构欠缺,也不知道如何做农村工作,大学生在校学到的各
种知识与农村实际相脱节,也是造成他们无用武之地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当“村官”的越来越多。但是,对大学生“村官”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却没有成为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内容。
五、解决对策
(一)思想上的“扎根”问题
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近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数据显示,2007年毕业的495万大学生中,有144万当年没有找到工作。另一方面,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各地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解决户口、考公务员优先录取、考研加分等等。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有超过57%的毕业生认为,担任“村官”是自己在就业压力下的选择;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仅占到24%。最近的一份全国调查结果显示,对于3年届满后的工作趋向,39%的大学生“村官”想考公务员,5%想考研。可以看出,到农村担任“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工作上的“深入”问题
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社会,与村民密切联系,是他们发挥优势、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在本报告的“结果分析”部分,我们已经指出了“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因此,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村官”知识的结构性欠缺阻碍着他们优势的发挥。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人际沟通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业绩;三是组织管理经验缺乏,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没有或极少拥有相关社会工作经验;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加以解决。
总之,要解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农村、各高校以及“大学生村官”个人的共同努力,从而真正发挥出“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现状及前景分析
如今,大学生村官已成为大众关注的一个话题,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性安排,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发布后,在实践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吸引了一大批有志的大学毕业生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改善农村干部的人才结构,推进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落实,推动农村科学规划,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与困难。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改善农村民生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扩大农村需求是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建设现代农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化解当前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国家推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已在全国全面铺开。对于当前的大学生现状,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出现大学生村官现象的原因
首先,“大学生村官” 的产生是建设新农村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中,村干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就农村干部而言,普遍现象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思想保守,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发展。且农村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和封闭性,这都迫切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胆识的人才进入农村,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大学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大学生村官可以将所学知识与活跃的思维在农民中发挥自己的才华,带领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更重要的,在当今就业压力如此的大的当下,大学生村官为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根据教育部资料显示:2007年有495万高校毕业生,2008年突破500万大关,达 532 万毕业生,2009 届毕业生又突破600万,达到610万毕业生。2008年全国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为 70%,2009 年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愈加严峻。而大学生村官,对于化解当前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村官也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身价值的舞台与施展才华的机会。对于大学生来说,在熟悉国情的基础上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把学校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相联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村官的现状
“大学生村官” 在农村基层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工作不仅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他们在整合当地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传播先进科技、用科技带动发展、使贫穷落后转化为发展繁荣上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并且,由于大学生的到来,填补了农村很多科技方面的空缺。尤其是在在计算机、文字和法律方面有了较大的补充与提升。大学生村官将自己的专业特长与现实情形相结合,本着年轻人的激情,利用网络等途径的优势,使得致富成为可能。
三、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分析
由于大学生村官政策刚刚起步,在实际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大学生村官”的发展。
首先,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一些大学生村官在报名前并没有接触过农村,对农村发展形势也不完全了解,缺乏工作经验,所学的知识和当地实际不一定就完全符合。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知识与能力无法立即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农村切实要解决的问题。
再次,就是不熟悉农业生产知识。虽然 90%上的大学生村官出生农村,但调查显:只有 23.4%的大学生村官在一定程上熟悉农业生产知识,52.6%的大学村官对农业生产知识存在模糊认识,剩下的 24%的大学生村官对农业生知识一无所知。这对于发展农村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
再有,就是供非所需。当村官的大学毕业生专业各异,理工、文学、法律等各类专业应有尽有。然而很多并非发展农村所需要的。其中真正了解农村、热爱农民、懂得农业实用技术的高校毕业生缺微乎其微,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专业不对口,无法很好地施展专业所长,个人的潜能无法发挥,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在短期内不能适应于改变那村官便会成了摆设。
最后,就是大学生村官在村民中无威信。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村官是由村民民主选举出来的,因此,大学生要想真正进入农村,参与村民委员会,就必须要得到村民的肯定。然而很多新到的大学生,与村民沟通较少,对村民的了解不多,无法得到大多数村民的信任。
四 “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对策
为了推动大学生村官的发展,使得此政策走得更长远,更能深入人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大学生村官需要主动适应当地环境。7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来自任职的村子所在县以外的地区,甚至很多大学生来自外省 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民语言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很多大学生村官上任一年内,在与村民沟通过程中是使用普通话,调查显示: 90.3%的大学生村官都认为普通话拉远了与村民之间的关系,能讲当地方言的大学生村官更受广大村民的欢迎。俗话说“入乡随俗”,我们大学生就应该积极地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更
好的融入村民中,最好能讲当地的地方言,适应那里的生活。
其次,就是要重新认识和定位大学生村官,应该按照“因村选人,因人定村”的原则,鼓励当地农村的优秀大学生回村工作,为家乡建设长期做贡献。熟悉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方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并且可以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应该是每个人的愿望。
再有,就是要合理配置资源和提高组织协调能力。要发展农村经济,就要充分利用资源。在招聘大学生村官时应该对其专业和能力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得聘用的大学生村官各尽其才,应该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和管理机制。政府各部门应多与大学生村官交流,帮他们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多关心大学生,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生活上出现的各种困难,并给予帮助与建议,使得他们可以更快的提高自我;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思想觉悟,认清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本质;完善管理机制,最大程度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和实现自我价值。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瑶山乡现有大学生村官5名,平均年龄26岁。2008年10月加入2名,2009年10月加入3名。目前2名已经入党,并且全部加入村两委班子。
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的教育管理,大学生村官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主要特点是:适应比较快、易学易懂。如大学生村官方仙珍,全面参与了本村招商引资、计划生育、村貌整治等工作,不仅自身得到锻炼,而且逐步成为村级工作骨干;自我要求严。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以来,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各项规定,坚持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虚心向村干部和群众请教,尽快熟悉农村工作。如大学生村官邵丽娟,在日常工作中,努力与群众打成一片,甘当“小学生”,谦虚谨慎,分寸把握比较好,树立了大学生村官的良好形象。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大学生村官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一是个别村官融入不够。一些从大城市长大的大学生村官面对陌生的农村社会环境,适应融入比较慢,有的工作半年多了,还“稳不下来、融不进去”。
二是工作热情难以持久。部分大学生村官刚到村里工作时,雄心勃勃,充满激情。但工作一段时间后,感到农村事务繁杂,有的认为所学专业难有用武之地,干事创业热情有所消退。
三是工作扎实程度不够。有的大学生村官把自己当成“局外人”,遇事不是积极主动想办法,而是一味地依靠老同志帮忙;有的忙于事务性工作,深入村民家中走访少,浮在上面,深不下去;有的干工作蜻蜓点水,甚至对上级安排的材料存在编造、抄袭等现象,工作用心程度不够。造成这个现象虽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是行政村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是个别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不能正确对待大学生村官。有的把大学
生村官看作是外面来的“飞鸽”,是上级派下来的挂职锻炼干部,“早晚得走”;有的存有私心,担心大学生村官将来抢了自己的“位子”;有的把大学生村官当成村里的“通讯员”,不让他们承担重要工作,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导致部分大学生村官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二是个别村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影响了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有的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大学生村官想干事面临诸多困难;有的村班子战斗力不强,帮带培养大学生村官方面缺少有效措施,在大学生村官心目中也造成不良影响;个别村“两委”成员之间交流沟通少,有时闹不团结,大学生村官处境比较尴尬,很难发挥应有作用。
三是缺乏有效活动载体。大学生村官思路活、热情高,只有搭建最有效发挥大学生村官聪明才智的活动载体,形成浓厚的团结竞争氛围,才能将大学生村官最大潜能激发出来。从目前情况看,大学生村官大多从事远程教育、团的工作等,直接干“硬活”的少,制约了他们独当一面能力的提高。
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计划如下:
一是全方位关爱培养,创优成长环境。严格落实大学生村官工资、社会保险和住房补贴,集中安排食宿,配臵齐全基本生活用品。实行定期培训,先后开展多期培训活动,提高了履职能力。实行“3+1”帮带责任制,明确镇党委分工领导、组织干事、村支部书记为帮带责任人,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二是多渠道搭建舞台,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建立“一村多岗”实践锻炼机制。一村,即以镇党委文件形式明确大学生村官政策宣讲员、远程教育协管员、献计献策参谋员等7项职责任务。多岗,即在做好职责范围内工作的同时,尽量安排他们参与一些急难险重工作,全方位锻炼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