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及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及管理研究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学号**********指导教师*****
二〇一二年 四 月 十九 日
学院 管理学院专业 *****学生 ***学号 *********
论文题目 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及管理研究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国内外研究状况
村镇银行作为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自2007年在我国6个省市首次试点以来,村镇银行发展势头迅猛,据银监局的相关资料统计,截止到2011年5月,我国村镇银行已有536家之多。然而由于其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等原因,在其经营中面临诸多金融风险问题,已经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和潜在威胁,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重视。因此,当前研究和探讨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及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由于国外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早,大量的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指导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Yaron(1997)提出由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带来的高风险和高交易成本是农村金融服务存在供求接口的根本原因,因此技术的创新和机构的创新应是减少金融中介成本和风险的关键。Hugh T.patrick(1995)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农村金融模式:一是“需求先于供给”模式,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导致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供给。而是“供给先于需求”模式,强调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这两种模式与农村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这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个最优顺序。Zeller(2003)认为市场自由化倡导者提出的“一个不被压抑的金融体制能够自身最优的发挥功能”命题并不正确,金融市场自由化仅仅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晚,与此相关的研究也刚刚起步,随着村镇银行的成功试点和发展壮大,对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具有针对性。
薛林、卫倩倩(2011)认为当前我国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自身经营风险、五险集中的风险、联保贷款的风险;村镇银行监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管难度大,监管机制不健全,基层监管基础薄弱等。应该通过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加强农村自身风险管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完善的联保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大政府财税支持,推动农业保险制度发展等方面进行应对。王亚敏(2009)认为应通过放宽村镇银行准入机制,开放更多融资途径,明确村镇银行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以及完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来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增强村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武晓芬(2011)
济南大学
认为应该进行银行风险控制和化解方式的创新,正确识别风险,开展多途径的风险化解方式,放宽银行外监管,加强内部监管来有效化解村镇银行风险,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尽管诸多学者专家都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问题仍需进行深层探讨,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形成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促进我国村镇银行的更好更快发展。
2.选题的目的、意义:
目的:村镇银行作为新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规模小,发展时间短,金融风险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壮大。因此,本文期望通过对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及管理问题的研究,提出有效防范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的可行性建议,促进我国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意义: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分析和探讨村镇银行金融风险与管理问题,我们可以有效树立村镇银行的风险意识,提高其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因此,我认为该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研究内容:
(一)前言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金融风险
1.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2.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
(三)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1.村镇银行融资困难,融资流动性风险高
2.村镇银行内部监管机构不够健全
3.专业人才匮乏
4.农村金融政策法规不健全,外部监管乏力
5.市场准入及退出制度不够健全
6.农村信用信用制度建设滞后
(四)有效防范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增强吸储能力
2.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构
3.吸引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
4.健全农村金融政策法规,加强外部监管
5.健全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
6.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济南大学
7.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五)结论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将以货币银行学为指导,运用宏微观经济学的知识,对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及其表现进行概述,通过对金融风险成因的深层探究,为村镇银行树立风险意识和预防金融风险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我国村镇银行更好更快发展。
主要的研究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针对这一项目,通过收集资料、数据、以及现场观察,经过整理、归纳、统计分析,作出规划。
2.文献归纳法:收集社会上已经发表的文献资料,包括自己亲身体验、相关研究成果、统计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归纳,从而找出有价值、可借鉴吸取的观点。
3.个案研究法: 通过对几个经典相关案例的研究,得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及教训,并提出更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四、参考文献
[1]刘玲玲,杨思群,赵冬青: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5)
[3]李树生,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2)
[4]张琪:我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08(6)
[5]高思:中国村镇银行总体现状与发展建议[J].商业现代化,2008(9):12-1
3[6]石丹林: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与完善[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7(3):7-8
[7]熊玉军:从美国社区银行看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J].金融电子化,2008(5):17-18
[8]李莉莉:关于村镇银行制度设计与思考[J].金融改革,2007(7):29-32.[9]张杰:中国从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高伟:对我国农村金融的风险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7):17-19.[11]马伯龙:我国村镇银行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基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J].华商,2009(60):11-13.济南大学
[12]郭素贞:关于村镇银行运行状况的几点思考[J].经济纵横,2008(6):13-15.[13]柳松,刘春桃:村镇银行研究文献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12).[14]王双正: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15]高凌云,刘钟钦: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8,(5).[16]程凯,张庆亮:对我国村镇银行监管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0,(6).[17]刘诗娇,谭文雯: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创新模式分析[J].中国商贸,2009,(7).[18]张传良: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及其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19] Berger AN, Udell G F.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Journal of Banking andFinance 1998(8):22-25.[20]Keeton W, Harvey J, Willis P.The role of Community Banks in the US economy [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Economic Review 2003.济南大学
五、指导教师评语
六、审核意见
济南大学
第二篇: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计。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07年3月首批村镇银行在国内6个首批试点省诞生。截至今年6月底,全 国正式营业的村镇银行达到214家。村镇银行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 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 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 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局面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农民融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但是当前村镇银行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其本身经营成本高,成立时间短,盈利空间小,筹集资金困难,风险控制难,还面临同业竞争威胁 等问题,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问题将严重阻碍其发展,不利于改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 构,缓解决农村资金供需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本文将着重其发展过程中所遇问 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更好的支持农村经济建设,解决三农问题。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国外相关研究
1.农村金融市场及其供求关系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 Hugh T.Patrick(1995)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农村金融模式:一是 “需求先于供给” 模式,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导致农村金 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供给。二是 “供给先于需求” 模式,强调农村金融组织及相 关服务的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而这两种模式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 段适应,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个最有顺序问题。
此后的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农村金融市场及金融供给和需求。Mark Drabenstott 和 Larry Meeker(1997)指出资本在农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 提出美国农村资本市场存在的缺陷,并从扩大社区银行的可贷资金、发展农村二 级市场、开发农村股票资本市场等三方面提出如何发展农村资本市场来提高农村 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Junior R.Davis、Angela Gaburici 和 Paul G..Hare(1988)从定量与定性两个方面对罗马尼亚农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的决定因素进行了 分析,定量方面着眼于影响贷款和储蓄的因素:农民收入、资源和贷款的使用; 定性方面着眼于金融服务供给者与农户的关系,同时也考虑了农村金融市场发展 过程中农户参与或者不参与的动机。
2.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及供给主体
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R.LM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aw)出版了《经济发 展中的货币与资本》(1973)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1973)这两本书,提出 了“金融抑制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集中表现为经济中 实际利率过低甚至为负,主张放弃国家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度行政干预,扩大金融体系的规模和容量。他们对非正规金融持不欢迎态度,认为非正规金融 的存在是对正规金融的抑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合作金融体系的社会性质逐步消淡化,市场型合 作金融理论成为目前金融合作金融理论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对农村金融组织体 系的研究已经突破了合作金融的范围,学者们把更多的眼观投向农村商业性金融 以及各种非正式金融组织。如Wyn Grant和Anne Mac Namara(1996)通过对农 村专门金融机构和银行的访问分析了英国和爱尔兰农户的外援资金提供者的情 况,讨论了两国农业贷款机构的发展及其随后的商业化,同时指出,大农户往往 能更好的利用借款机会及新的金融工具。Brian P.Cozzarin(1998)创立了农业部 门两大契约关系的概念模型,从而得出最优化契约和一体化组织形式是比合作金 融更重要而且更有效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的结论。Korotoumou Ouattara Douglas H.Graham(1988)研究了贫困国家农村金融互助组织在金融服务、存贷款方面 的优点和不足。他肯定了乡村银行集体借贷的优点,但也具有产权不明、规模过 小的缺点。在对农村非正式金融组织的研究方面,Hans Dieter Seibel(2001)指 出,随着货币经济的膨胀,非正式金融机构进入了农村金融市场,但在规模、延 伸和持续性上都受到了限制,他认为应该帮助非正式金融机构改进管理并整合到 更广阔的金融市场,提出了使非真实金融正规化的观点。Shahidur R.Khandker 和 Rashid R.Faruqee(2002)通过对巴基斯的农业信贷调查分析指出,正规贷款机构提供的用于生产的贷款远高于非正规贷款。当给农业项目信贷予补贴时,和印度两国农村金融组织的研究表明,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明白这些项目是否值得支持。Kelless。Tsai(2004)通过对中国和印度两国农村金融组织的研究表明,微观金融的潜在客户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非正式金融组织,他将非正规金融组织存在的原因归结为:正规贷款的有限供给、国家执行贷款政策能力有限、地方政治经济分隔趋势严重、许多微观金融组织存在制度缺陷。⒊社区银行存在的合理性研究
在对小型银行的研究方面,Hauswald和Marquez(2002)从信息成本的角度说明了社区银行存在的合理性。认为大银行一般座落在远离中小企业借款人的位置,从而使得其难以获得这些潜在客户的关系型信息,并论证了关系型贷款将随信息距离或生产关于借款人的特定信息的成本的提高而缩减,而上述成本一般与物理距离相关。
对于社区银行在关系型贷款优方面,Berger和Udeu(1998)认为,大银行在向大企业发放贷款上拥有优势,而小规模的社区银行由于其地域性和社区性特征,它们可通过长期与中小企业保持密切的近距离接触来获得各种信息,因而在向这些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上拥有优势。而Berger、Udell(1995、2002)从银行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权利配置方面分析了小银行对关系型借贷的适用性,认为大银行喜欢硬数据且不大愿意向信息获取困难的借款人放贷,而社区银行由于具有处理软数据的能力,在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借贷上拥有比较优势。同时Berger,Klapper Udell(2001)以及Berger和Udell(2002)从关系型贷款独特的处理程序及代理问题的存在入手论证了社区银行存在的合理性。在盈利能力方面,Berger(1995)通过对银行规模与银行赢利之间关系的研究,认为规模并不能算作银行盈利的充分条件。
Keeton、Harvey、Willis(2003)认为在过去10年中,相对于大银行而言,社区银行整体保持着自身良好的盈利能力,虽然他们的盈利水平在最近3年也有一些下滑趋势,但是除极少数机构外,社区银行依然独立运作、盈利良好增长迅速,并且吸引大量的新进入者。
(二)国内相关研究
村镇银行的设立改变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模式,其对解决农村地区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村镇银行的改革实践,我国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⒈村镇银行设立的意义
关于村镇银行设立的意义方面,大部分学者一致认为村镇银行的设立在体制上是一种探索和创新,完善了我国的金融体系结构。一是设立村镇银行属于一种增量的改革,通过适当降低门槛,充分调动各类民间资本、城市金融资本甚至是外资到农村地区创业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设立村镇银行提高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三是设立村镇银行可以激活农村金融市场,通过竞争来提升当地整体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而李莉莉(2007)认为村镇银行的设立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创新之举,为农村金融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有利于竞争性农村金融机构的构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的矛盾,并为民间资金提供良性发展渠道,但是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而张鸣鸣(2007)则认为村镇银行的设立活跃了农村金融市场,有利于完善农村服务,加速推进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逐步转化为正规金融。何广文(2008)则认为村镇银行的设立是中国农村金融史上的重大突破,农村金融将从增量角度改善农村金融的结构和布局,然而仍需多角度创新。
⒉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困难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其面对着复杂的农村金融环境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国内的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徐希龄(2007)认为组建村镇银行最大的困难在于发起人制度,国家规定必须有一家银行作为发起人,且必须占20%的股份,而我国大型银行基本不管,中型银行认识不清,小型银行条件又不具备,因此严重阻碍了我国村镇银行的设立。
高凌云、刘钟钦(2008)指出了由于农业生产易受自然条件影响、信用制度体系不完善、农户信用意识淡薄以及银行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使村镇银行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并据此提出了灵活确定贷款期限、逐步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增强农户信用意识以及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等防范信用风险的对策。
李长健、卞晓伟、张磊(2008)支付结算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村镇银行,支付结算不畅严重制约了其业务开展,部分村镇银行截至目前尚未加入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和征信系统,没有在人民银行开户,致使银行之间的清算、客户资金的跨行汇划只能通过当地农信社才能实现。此外,由于没有得到当地人民银行开户允许,存款准备金无法上缴,结算不畅通,企业基本户无法开立,难以发展大的客户群体,存款增长缓慢,资金来源受限,各项业务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徐瑜青仅009)通过实地调研得出村镇银行的发展面临吸收存款困难、存款之外的资金来源受限、对公业务受限以及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并指出要实现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选址、审慎经营、立足县域服务“三农”、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本以及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
杜晓山(2008)认为:不少村镇银行在人才和管理上、股东之间的协调配合上、资金来源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村镇银行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仍然按照传统银行的理念与业务实践来经营;在产品设计和业务流程方面,一些村镇银行与普通银行没有太大区别,业务创新能力不足;村镇银行的贷款规模一般很小,许多农民、企业往往拿不出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担保或业务与财务报表;村镇银行的主要定位是解决小企业、微小企业以及一般农户的贷款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倾向于种养业和专业大户以及规模较大的企业,“放大不放小”现象普遍存在;农村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农业保险等配套措施不完善,加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等。
秦晓晴(2008)则通过2008年7月在湖南湘乡的实践活动调研成果的分析总结,研究发现村镇银行的诞生在其目标地位上与实际是有偏差。由于村镇银行经营和发展面临的瓶颈,村镇银行的服务范围难“一心为农”。村镇银行实行商业化经营,必须要满足其自身实现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目标,因而就存在社会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冲突。一些村镇银行在服务上就逐渐偏离三农的服务目标,主要为当地的大企业和对外出口企业服务,普通的农民需求更为旺盛但却在金融服务中较为缺乏,疏漏的中小型企业以及更多的农业大户的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而在社会利益和商业利益上如何寻求平衡是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
而王学忠(2008)也认为金融资本远离小农经济,导致了农户与村镇银行之间的资金供求矛盾,使村镇银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存在内在冲突,危及村镇银行的生存与发展。这些冲突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政府应承担相应责任。为此,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优化村镇银行经营环境,降低村镇银行经营成本;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扩大资金需求;逐步改变农村小农经济状态,以达到缓和冲突,营造适合村镇银行生存发展环境之目的。
(三)评述
从目前国内外对村镇银行的已有研究来看,一方面村镇银行的研究己经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务界的关注和重视,认识也逐渐深入,各种研究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参考,但是另一方面,大多研究学者主要集中在农村金融结构组织体系大体框架的分析,缺乏经济学方面的理论论证,或只强调对现有制度进行修正;对农村银行业金融结构的进入方、投资主体或控股股东的性质、来源和控股程度缺乏深入的研究;在应对措施上往往只是泛泛地强调金融创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多元金融供给主体等,很少从政府和非正规金融如何联动、如何具体进行农村金融市场的优化配置、如何从农村内外资源的整合、如何研究市场化农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及对进一步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的条件缺乏深入的研究。
我国国内现在的研究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巫待深入研究。如缺乏对村镇银行发展存在问题的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对村镇银行的运行机制、市场定位、以及核心竞争力培育方面的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并且已有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属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因此为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本文将深入研究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l]刘玲玲,杨思群,赵冬青: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5)[3]李树生,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2)[4]黄庆华:三农贷款难与村镇银行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12)[5]张琦:我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08(6)[6]李孝: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3)[7]高思:中国村镇银行总体现状与发展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8(9):12-13 [8]石丹林: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与完善[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7(3):7-8 [9]曾学文,王辰华,吕忠伟:农户的金融需求与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9(2)[10]楚尔鸣,周嫦琦:中国社区银行发展的理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9):11-12 [11]贾学琳:从构建农村和谐金融的角度谈村镇银行的设立[J].农村金融,2008(5):22-23 [12]熊玉军:从美国社区银行看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J].金融电子化,2008(5):17-18 [1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4]曹艺,才凤玲,苗闰关于我国村镇银行经营模式的现实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3):15-16 [15]胡金众,张乐:非正规金融与小额信贷一个理论评述[J].金融研究,2004(7):9-10 [16]李莉莉: 关于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与思考[J].金融改革,2007(7):29-32 [17]李伟军: 基于实际运行基础上的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J].黑龙江金融,2008(12):27-29 [18]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9]高伟:对我国农村金融的风险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7):17-19 [20]马伯龙:我国村镇银行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基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J].华商,2009(60):11-13 [21]刘莹:村镇银行发展的内外部制约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09(5)[22]郭素贞:关于村镇银行运行状况的几点思考[J].经济纵横,2008(6):13-15 [23]Berger A N,U dell G F.“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 [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8):22-25 [24]Berger,A Ilen N,G F U dell.“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nizational Structure”[J].The Economie Joumal,2002(112):42-45 [25]BergerA N,Udell G F.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 [J].Journalof Business,1995(7):34-36 [26]Keeton W,Harvey J,WillisP.The Role of Community Banks in the U.S.Eeonomy [R].Federal Reserv Bank of Kansas City Economic Review,2003.
第三篇: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
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
摘 要:村镇银行是我国基层的金融机构,其主要服务人群是广大的农民,对于发挥市场经济和货币流通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的村镇银行面临着来自于市场、信用、管理等多方面金融风险的干扰,对其自身产生了严重影响。我们这篇论文侧重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必要的防范措施,希望能推动村镇银行的发展。
关键词:村镇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管控
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与管控是村镇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所必需面对的问题,对于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村镇银行是我国的基层金融机构,是服务于农民的基础性行业。但近些年来,我国的村镇银行面临着来自于市场、信用、管理等多方面金融风险的干扰,切实的完善金融风险的防范对于其发展大有裨益。我们这篇论文侧重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必要的防范措施,目的在于推动村镇银行的发展。
一、我国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不单单是针对于村镇银行而言的,在其他的大型国用银行内部信用风险也是重要的金融风险类型之一。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人群是农民和社会上的微小企业,而发放贷款是银行主要的经济业务。这是由于缺少必要的信用记录、信用评估等有效的信用管控措施才致使村镇银行在金融信贷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出现了农民不认账、拖欠贷款的恶劣现象。
(二)经营风险
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认条件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同时,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也受到了来自自然条件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在我国的村镇区域,农业还是作为主导的经济产业,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以此同时,作为直接金融管理机构的村镇银行也在经营上反映出高风险、低收益的不利特征。在某一区域内新开业的村镇银行会受到各个方面的不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做到盈亏平衡。
(三)市场风险
我们这里讲述的市场风险既包括了市场上的利率风险也包括了同等银行间的市场竞争风险,要区别对待。其一,市场上的利率变化是国家调整经济的一种常见手段,利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的盈利和业务开展情况。国家经常通过调整利率来控制市场上货币的流通数量,是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恰好作为货币流通的中转机构。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市场上利率的变化息息相关,可以简单的界定为一荣俱荣的关系。另一方面,市场上同类银行的激烈竞争也会给村镇银行的发展带来影响。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是有限的,而市场上的金融机构确实递增的。拿农村信用社来说,两者的服务人群以及市场定位也大致相同。储户选择银行的关键就在于存储风险和存储利率,因此,同等类型之间的激烈竞争加剧了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
(四)内部管理风险
村镇银行存在明显的季节特性,在春、秋季节是吸收资金和发放贷款的黄金时期。但在村镇银行内部存在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其一,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无法胜任岗位要求。其二,业务流程及限制形同虚设,缺少必要的管控制度与限制条件。其三,信用政策等必要环节的缺失进一步造成了内部管理制度的薄弱,直接提高了金融风险。
二、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扩大资金规模,完善股东结构
为了更好的降低和防范金融风险,我们的村镇银行在注册之初就要扩大资金规模。完善股东结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政府作为保障,带头进行股份投资。政府的积极参与既是一定政策和资金上的的保障和支持,同时也给其他的小股东带来了一定的保障性作用,起到了定心丸的功效。
2、资本开放,积极吸引投资,广泛的吸引当地和异地的投资,注重资金的监管与使用。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本地的村民和银行中的工作人员作为微小股东,以投资理财的方式吸引其进行资金注入。
3、将注入的资金与当地产业紧密结合,做到一定的支持与保障。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地的产业发展会拉动村镇银行的发展与重大。另外,明确各股东的责任,最大限度的使用资金。
(二)完善经营管理制度
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是服务于农民,要想切实的发展与壮大,村镇银行必须要做到业务完善。具体的经营完善模式有以下几点:
1、创新信贷模式,村镇银行要将银行、贷款客户以及担保人三方利益结合在一起,通过三方协议来分解金融风险。另外,为需要贷款的种植户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将龙头企业作为贷款客户的担保人。
2、村镇银行在内部管理上要遵循“股东参与、科学有效、精简干练、制衡协调”的工作原则,明确董事会在企业管理方面的核心意义。处理好业务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各种监管制度、完善工作环节与流程,在相关业务方面形成有效的制约与协调。
(三)加强金融风险监管力度
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防控措施要建立在自身资金规模和经营管理水平上,对各项经济业务做好监管。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遵循“监管一切风险与管理,真正实现透明与公开”的原则。对银行内的各项经济业务做好分类与审查,明确符合自身发展的风险管控的方式与方法。同时,为了更好的完成风险监管,我们还要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加大基层监管力度,从根本上实现对金融风险的管控。
(四)建立健全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为了实现对于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防控,我们一定要格外注意市场注入与市场退出环节的完善。在市场准入环节将不符合条件以及会对正常经济秩序产生不利影响的金融结构裁决。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新型的村镇金融机构准入标准来给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我们要按照法律上的规定对资不抵债、宣告破产的村镇银行实行“刚性”退出机制管理,目的在于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
(五)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有利防范金融风险的辅助性措施,村镇银行要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内容是是业务规范化、操作精准化、环节紧密化和相互制约化。
三、结语
金融风险的有效管控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发展与完善,我们通过上述内容简单介绍了关于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类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防范措施。希望通过上述内容能切实的实现金融风险监管,推动村镇银行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市分行)
参考文献:
[1] 杨连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财会月刊,2012,(6).[2] 刘诗娇.信用风险防范创新模式分析――基于村镇银行[J].中国商贸,2013,(7).
第四篇: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的现状及防范措施
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的现状及防范措施
摘要:村镇银行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很好的改善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 足、竞争不充分的局面。但是村镇银行本身也有诸如成本高、成立时间短等弱点,其生存空间受到其他金融机构的挤压。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还不是十分的光明。由于自身的注册资本水平有限,经营管理模式较为落后,银行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大部分村镇银行都面临着较高的经营、信用等多方面的风险。如何降低和防范金融风险便成了村镇银行健康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几点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控制制度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关键词:村镇银行风险控制防范
一、我国村镇银行而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及其特征
1、我国村镇银行面临道德主要金融风险
(1)信用风险
对于村镇银行而言,信用风险是一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必须面临的重要的风险。由于长期的历史因素和我国目前的农村国情.我国农村的科学文化发展相对来说还足相当落后的,部分农民的信用意识很淡薄.他们在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下会采用各种手段赖账.甚至有一小部分人在有能力偿还贷款的情形下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村镇银行面对的足缺乏信用记录的农民散户和农村小企业,这无疑使得村镇银行要面临着巨大的信用风险。(2)经营风险
随着对农民群体和农村经济的重视程度的加强.我国农村经济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这并有从根本上和实质上缩小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差距.甚至这种差距有着越拉越大的趋势。刚刚兴起的村镇银行要想在短期内实现盈亏平衡有着相当人的困难。农村经济是高风险、低收益的经济。严重受到自然条件和市场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缺乏经营风险分散机制,缺少政策支持,金融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素质普遍不高等都使得村镇银行必然的面临严重的经营风险。(3)市场风险
村镇银行的主要业务为存贷款.这就使得村镇银行受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大。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银行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从而使村镇银行面临市场风险。(4)竞争风险
指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之间的竞争。(5)操作风险
由于村镇银行的操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在村镇当地招牌,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容易导致操作失误.给村镇银行带来其他银行中基本不存在的操作风险。
2、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的特征
(1)自然环境风险十分突出。农业经济受自然环境影响严重,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是自然灾害的频发Ⅸ,加卜农村相天的自然灾害保险赔偿机制的不完善.自然灾害对农村和农村经济的严重过损害得不到很好的补偿。
(2)信用风险是村镇金融风险中的首要风险。部分农民和村镇企业把村镇银行看作足国家对农村经济的扶持机构。加上部分农民和农村小企业的信用状况不佳。村镇银行的贷款很难及时足额的收回,所以说信用风险是村镇银行面临的最严重的风险。
(3)收益与风险不对称。村镇银行的主要业务是为农民和农村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而农业经济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差,这使得村镇企业的贷款在承担高风险的间时只能得到较低的收益。
二、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的产生原因
1、注册资金水平普遍不高
金融机构拥有一定数量的注册资本会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能够提高金融机构的信用水平,能够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但是,我国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普遍较低,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
另外,由于我国的村镇银行还处于发展的前期阶段。部分投资者对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不甚明朗.加上我国的村镇银行一般都设立于经济落后的地区,企业数量少、居民收入低,增资十分困难。
2、内部控制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村镇银行的规模普遍较小.贷款给农村小企业的收益率低,为了减少成本支出,都没有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等监管部门。容易导致村镇银行管理者把银行作为自己的小金库。从而改变村镇银行设立的最初宗旨,带来大量的金融风险。
3、外部监管力度不强
村镇银行一般都足设立在偏远的山区.而层银监机构位于远离村镇银行的城镇。对村镇银行的实地监管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其次.由于监督体制的不完善和监督方式的不足.也不利于对村镇银行的监督管理。◆
三、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敦促村镇银行履行职能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设证和存在的根本宗旨。村镇银行要在很好的服务“三农”的同时获得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就不得不需要政府给予村镇银行足够的政策支持。一是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增强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二是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的具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借款人的偿贷能力灵活的确定贷款利率;三是给予村镇银行经营前期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其一定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四是加快建立农业保险机构的步伐,保障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五是促进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之间的合理竞争。
2、完善股东结构。全面吸收各方面的资金投入村镇银行应该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可以吸收部分熟悉当地情况的小股东,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允许并支持村镇银行管理人员和员工适当持股,以调动他们做大做强企业的积极性。
3、建立健全村镇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金融风险监管村镇银行要设口董事会监事会的内部监督机制.解决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董事会要坚持在风险防范控制中的核心地位。不仅要对风险控制进行全面地有效地监督,还要对大额贷款进行重点管控。应当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加大监管设施的投入。
4、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增进存款人对村镇银行的信任,对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有着重大的作用。由于村镇银行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为保证存款保险制度的顺利建立,要对村镇银行进行差异化监管。
◆
四、结语
随着我国村镇银行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在由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机构组成的框架中加人了新的内容。我国的村镇银行是在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村镇银行的出现和蓬勃发展对于农村金融环境的改善和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有着不可替代的进步意义。作者:中信银行重庆南坪支行张怀文
第五篇: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村镇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规范村镇银行的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保障村镇银行持续、稳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第三条 村镇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以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村镇银行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并以其出资额或认购股份为限对村镇银行的债务承担责任。
第四条 村镇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村镇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条 村镇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
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
第六条 村镇银行应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执行国家金融方针和政策,依法接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机构的设立
第七条 村镇银行的名称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其中行政区划指县级行政区划的名称或地名。
第八条 设立村镇银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规定的章程;
(二)发起人或出资人应符合规定的条件,且发起人或出资人中应至少有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
(三)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四)注册资本为实收货币资本,且由发起人或出资人一次性缴足;
(五)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六)有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
(七)有必需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八)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九)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九条 村镇银行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自主选择组织形式。
第十条 设立村镇银行应当经过筹建和开业两个阶段。 第十一条 筹建村镇银行,申请人应提交下列文件、材料:
(一)筹建申请书;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筹建工作方案;
(四)筹建人员名单及简历;
(五)发起人或出资人基本情况及除自然人以外的其他发起人或出资人最近2年经审计的会计报告;
(六)发起人或出资人为境内外金融机构的,应提交其注册地监管机构出具的书面意见;
(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 村镇银行的筹建期最长为自批准之日起6个月。筹建期内达到开业条件的,申请人可提交开业申请。
村镇银行申请开业,申请人应提交以下文件和材料:
(一)开业申请书;
(二)筹建工作报告;
(三)章程草案;
(四)拟任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申请书;
(五)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六)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材料;
(七)公安、消防部门对营业场所出具的安全、消防设施合格证明;
(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 申请村镇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拟任人除应符合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村镇银行董事应具备与其履行职责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及能力;
(二)村镇银行董事长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从事银行业工作5年以上,或者从事相关经济工作8年以上(其中从事银行业工作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具备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
第十四条 村镇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需经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核准。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书面决定。
第十五条 村镇银行的筹建由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受理,银监局审查并决定。银监局自收到完整申请材料或自受理之日起4个月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书面决定。
村镇银行达到开业条件的,其开业申请由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受理、审查并决定。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自受理之日起2个月内做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决定。 第十六条 村镇银行可根据农村金融服务和业务发展需要,在县域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设立分支机构不受拨付营运资金额度及比例的限制。
第十七条 村镇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需经过筹建和开业两个阶段。
村镇银行分支机构的筹建方案,应事前报监管办事处备案。未设监管办事处的,向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备案。村镇银行在分支机构筹建方案备案后即可开展筹建工作。
村镇银行分支机构开业申请,由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受理、审查并决定,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自受理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决定。
第十八条 村镇银行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应通过所在地银监局组织的从业资格考试,并在任职前报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备案。
第十九条 经核准开业的村镇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由决定机关颁发金融许可证,并凭金融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三章 股权设置和股东资格
第二十条 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境内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村镇银行,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商业银行未并表和并表后的资本充足率均不低于8%,且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其他金融机构的主要合规和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二)财务状况良好,最近2个会计连续盈利;
(三)入股资金来源真实合法;
(四)公司治理良好,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五)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境内金融机构出资设立或入股村镇银行须事先报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十二条 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村镇银行,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原则上不少于10亿美元;
(二)财务稳健,资信良好,最近2个会计连续盈利;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其注册地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且不低于8%,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总额不低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10%;
(四)入股资金来源真实合法;
(五)公司治理良好,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六)注册地国家(地区)金融机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
(七)该项投资符合注册地国家(地区)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监管要求;
(八)注册地国家(地区)经济状况良好;
(九)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二十三条 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投资入股村镇银行,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
(二)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诚信记录和纳税记录;
(三)财务状况良好,入股前上一盈利;
(四)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全部资产的10%以上(合并会计报表口径);
(五)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六)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
(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拟入股的企业法人属于原企业改制的,原企业经营业绩及经营年限可以延续作为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经营年限计算。
第二十四条 境内自然人投资入股村镇银行的,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诚信记录;
(三)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四)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二十五条 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
任何单位或个人持有村镇银行股本总额5%以上的,应当事前报经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审批。
第二十六条 村镇银行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后,向认缴股本的股东签发记名股权证,作为股东所持股份和分红的凭证。
第二十七条 村镇银行股东不得虚假出资或者抽逃出资。 村镇银行不得接受本行股份作为质押权标的。
第二十八条 村镇银行的股份可依法转让、继承和赠与。但发起人或出资人持有的股份自村镇银行成立之日起3年内不得转让或质押。村镇银行董事、行长和副行长持有的股份,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或质押。
第二十九条 村镇银行的实收资本变更后,必须相应变更其注册资本。
第四章 公司治理
第三十条 村镇银行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并在其章程中明确。 第三十一条 村镇银行应根据其决策管理的复杂程度、业务规模和服务特点设置简洁、灵活的组织机构。
村镇银行可只设立董事会,行使决策和监督职能;也可不设董事会,由执行董事行使董事会相关职责。
第三十二条 村镇银行应建立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不设董事会的,应由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监督部门(岗位)或利益相关者派驻的专职人员行使监督检查职责。
第三十三条 村镇银行设行长1名,根据需要设副行长1至3名。规模较小的村镇银行,可由董事长或执行董事兼任行长。 村镇银行董事会或监督管理部门(岗位)应对行长实施专项审计。审计结果应向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报告,并报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备案。行长、副行长离任时,须进行离任审计。
第三十四条 村镇银行可设立独立董事。独立董事与村镇银行及其主要股东之间不应存在影响其独立判断的关系。独立董事履行职责时尤其要关注存款人和中小股东的利益。
第三十五条 村镇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对村镇银行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董事违反法律、法规或村镇银行章程,致使村镇银行形成严重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行长、副行长违反法律、法规或超出董事会或执行董事授权范围作出决策,致使村镇银行遭受严重损失的,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第三十六条 村镇银行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专业委员会,提高决策管理水平。
规模较小的村镇银行,可不设专业委员会,并视决策复杂程度和风险高低程度,由相关的专业人员共同研究决策或直接由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做出决策。
第三十七条 村镇银行要建立适合自身业务特点和规模的薪酬分配制度、正向激励约束机制,培育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第五章 经营管理
第三十八条 经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批准,村镇银行可经营下列业务:
(一)吸收公众存款;
(二)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三)办理国内结算;
(四)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
(五)从事同业拆借;
(六)从事银行卡业务;
(七)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
(八)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
(九)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村镇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代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
有条件的村镇银行要在农村地区设置ATM机,并根据农户、农村经济组织的信用状况向其发行银行卡。
对部分地域面积大、居住人口少的村、镇,村镇银行可通过采取流动服务等形式提供服务。
第三十九条 村镇银行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其可用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已满足当地农村资金需求的,其富余资金可投放当地其他产业、购买涉农债券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
第四十条 村镇银行应建立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授信工作机制,合理确定不同借款人的授信额度。在授信额度以内,村镇银行可以采取一次授信、分次使用、循环放贷的方式发放贷款。 第四十一条 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提高贷款覆盖面,防止贷款过度集中。村镇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
第四十二条 村镇银行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资本补充、约束机制,准确划分资产质量,充分计提呆账准备,及时冲销坏账,真实反映经营成果,确保资本充足率在任何时点不低于8%,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
第四十三条 村镇银行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行纠正和完善,确保依法合规经营。
第四十四条 村镇银行执行国家统一的金融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以及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
村镇银行应真实记录并全面反映其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提交其权力机构审议。
有条件的村镇银行,可引入外部审计制度。
第四十五条 村镇银行应按规定向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报送会计报告、统计报表及其他资料,并对报告、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第四十六条 村镇银行应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及时披露经营情况、重大事项等信息。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七条 村镇银行开展业务,依法接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管理。 第四十八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和当地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结合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结果,依法审批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和新增业务种类。
第四十九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村镇银行的审慎经营规则,并对村镇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风险集中、关联交易等方面实施持续、动态监管。
第五十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商业银行监管内部评级指引》的有关规定,制定对村镇银行的评级办法,并根据监管评级结果,实施差别监管。
第五十一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村镇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和资产质量状况,适时采取下列监管措施:
(一)对资本充足率大于8%、不良资产率低于5%的,适当减少现场检查的频率和范围,支持其稳健发展;
(二)对资本充足率高于4%但低于8%的,要督促其制订切实可行的资本补充计划,限期提高资本充足率,并加大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力度,适时采取限制其资产增长速度、固定资产购置、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增设分支机构、开办新业务等措施
(三)对限期内资本充足率降至4%、不良资产率高于15%的,可适时采取责令调整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停办部分或所有业务、限期重组等措施进行纠正;
(四)对在规定期限内仍不能实现有效重组、资本充足率降至2%及2%以下的,应适时接管、撤销或破产。
第五十二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建立对村镇银行支农服务质量的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定期对村镇银行发放支农贷款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可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对村镇银行综合评价、行政许可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五十三条 村镇银行违反本规定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采取风险提示、约见其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谈话、监管质询、责令停办业务等措施,督促其及时进行整改,防范风险。
第五十四条 村镇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在业务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有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的,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实施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村镇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对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提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 机构变更与终止
第五十六条 村镇银行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需经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批准: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注册资本;
(三)变更住所;
(四)调整业务范围;
(五)变更持有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5%以上的股东;
(六)修改章程;
(七)变更组织形式;
(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变更事项。 更换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时,应报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其任职资格。
第五十七条 村镇银行的接管、解散、撤销和破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五十八条 村镇银行因解散、被撤销和被宣告破产而终止的,应向发证机关缴回金融许可证,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并予以公告。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九条 本规定所称农村地区,是指中西部、东北和海南省县(市)及县(市)以下地区,以及其他省(区、市)的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及县以下地区。
第六十条 本规定所称境内金融机构,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条所列金融机构。
第六十一条 本规定未尽事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 第六十二条 本规定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六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