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15:1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情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情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第一篇:《陈情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白城市普通高中教学大奖赛教学设计

《陈情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积累一、二段出现的重要文言知识及成语,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2、品读课文,在朗读中积淀文言语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帮助学生体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及一般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习

惯。

情感与态度目标:

1、体会李密当时的处境,感悟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学会感恩。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法(指导学生讨论合作交流);探究法(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探究等手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我先给大家描绘一个情境:一千七百年前的一个夜晚,青灯之下,一袭孤单的身影踱来踱去,望着手中又一次催他上任的诏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乃一亡国之臣,若不应诏,必会招来杀身之祸;若应诏,我那96岁卧病在床的祖母该由何人照料啊?”他透过昏暗的灯光,凝神思索······良久,柔情舒展了他的双眉:“祖母对我恩重如山,舍弃她我是万万做不到的,如今之计只有再上表陈情,望能感动武帝”坚定的他提笔伏案,将心中至孝陈情于人前。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风云回到晋朝,用心灵去感受李密给我们留下的这篇《陈情表》的独特魅力。

二、出示目标

这节课我将和大家共同完成以下几个学习目标。(关键词解读)

三、基础篇——(1-2段)文言知识落实。

《古文观止》评价这篇文章,说它吐露(lù)的是“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面对这样一篇字字生情,句句含情的古代抒情“奇文”,我不知道自己能读出几分情,暂且请同学们先听听吧!在听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拿起笔标注字音和句读。

要想读好这篇文章,我们首先要弄懂文意,下面请同学放声朗读前两段,了解文意。

结合注释能不能基本读懂这两段内容?但是,文言知识是学习古文的基础,我们必须夯实,接下来请大家快速浏览这两段,同桌之间交流讨论后完善学案上的第二题,确定发言人员,任务如下:第一组:1-4第二组:5-8 第三组:9-12第四组:13-16(讨论交流2分钟)。

1、好,请问各小组的发言代表在哪里?请起立,注意交流展示的同学应该声音洪亮力求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听清,其余同学认真听的同时要动脑思考和识记,好,有请第一组代表给大家做个示范······

白城市普通高中教学大奖赛教学设计谢谢各位,请问班长在哪里?好,请你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一下哪一组表现最出色。

也感谢你的精彩评价。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齐读一二两段,再一次一起来感受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

四、品读篇——(1-2段)

宋代学者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可见李密的《陈情表》有着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那么,这两段中哪些语句足以打动你?请你和你的小组成员一起品读其中蕴含的真情,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评说。

根据同学的分析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想,我们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所有的人都围着我们转,而李密的一生可谓是命运多舛,在这短短的半生中尝尽失怙失恃体弱多病的痛苦,门庭衰弱的辛酸,让人一下子被笼罩在凄凉的氛围中。我们可以想见在这巨大的悲苦之后隐藏着一个独立支撑家庭抚育孙儿的祖母多大的艰辛和付出,凝聚着祖母多少的爱意和恩情啊。这种凄苦的情感在朗读过程中我们要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才能更好的表达出来。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吧第一段再读一遍。

而第二段就复杂了一些,他有对朝廷的感激之情,也有进退两难之情,因而里面的这一段的感情不是平直的,“逮奉圣朝”开始到“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朝廷的多次恩典里李密写出了他的感激之情,“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这部分外在的压力十分急迫,因此读时要语速加快,祖母的病又日渐加重,李密不想去、不愿去做官,但又不敢说使他内心十分焦灼,辗转两难,朗读时要读出矛盾,犹豫和焦急。请大家带着这种情感体验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这段。

五、精思篇——内容探究。

李密此时是确实是十分为难,进,无以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退,无以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情。而矛盾解决的关键就在晋武帝,决定权在他手里,现在我特别想知道如果你是晋武帝,读完《陈情表》的第二段你对李密辞不就职的请求会做一个怎么的决定吗?请说明理由。

讨论小结:

我认为:自古忠孝难两全,当哪一天忠与孝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舍小家保大家,而此时十七八岁的你们是不是往往重视的是友情,憧憬的是爱情,恰恰忽视了你身边的亲情,孝情呢?百善孝为先,从现在起感恩父母,回报父母,不要等到像我现在一样总是感叹时间飞逝,机会难寻。一首小词《一剪梅感恩》请大家体会。

六、回顾总结

学习委员给我们这节课做一个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二两段,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了解了这两段的内容,也富有情感的朗读了课文,还很有趣的讨论了一些问题,在学习中我知道人应该有一颗感恩之心,当小我和大我发生冲突时要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七、作业:背诵1-2段。

八、总结:历史是真是存在的,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李密的《陈情表》确实撼动皇颜,使晋武帝同意他暂不赴任,他到底怎么让晋武帝答应他的请求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篇:《陈情表》第一课时[范文]

青年教师过关课教案

教学班级:高二7班 教学时间:第五周星期四第一节 教学内容:《陈情表》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表”等有关文体知识。

2、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教师点拨,正确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意作者的处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教学重点:

正确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意。教学难点:

注意作者的处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教学方法:

诵读法,启发点拨,合作探究。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教师点拨,正确翻译课文第一自然段,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意。

2、感悟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语: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古代,忠的思想也占据着人们的心灵,这就造成了有些人在忠与孝前的矛盾心理,到底孰轻孰重,如何选择呢?下面就让我们从李密的《陈情表》中寻找答案。

二、知人论世:

1、作者及背景介绍(多媒体显示):(1)作者简介

李密,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

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其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2)背景简介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2解题:

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熟悉课文,注意划线字的读音。险衅(xìn)行(xíng)年四岁 祚(zuò)薄(bó)应(yìng)门之童 猥(wĕi)以微贱 床蓐(rù)陨(yǔn)首 责臣逋(bū)慢 日笃(dǔ)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

2、字词回顾:

险衅:命运祸患,指命运不好 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祸患 见背:婉辞,指长辈去世 成立:成人自立

废离:停止侍奉,离开 期功:期,jī期功,指近亲 逋慢:有意回避,怠慢上命 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

四、分析段落,掌握重点字词

1、学生齐声朗读第一段。

2、找学生结合注释说出自己所理解的本段内容大意,并指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

3、让学生分句翻译,教师根据情况讲解,并强调重点文句。通 假 字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通“悯”,忧患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席子 词 类 活 用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状,在家之外 内无应门五次之童。名-状,在家里

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凶丧之事 古 今 异 义

(1)九岁不行。古义:不会行走。今义:不可以,不中用。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

(3)至于成立。

古义:到;今义:另提一事。

特 殊 句 式 固 定 句 式

而刘夙婴疾病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4、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作答。

(1)问题: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2)问题: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横的方面:(外、内)(3)本段所述之不幸,共有几个?试一一列举之。

四个不幸。即六月丧父;四岁母嫁;九岁不行;祖母疾病缠身。

(4)问题: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 零丁孤苦、夙婴疾病、茕茕孓立、形影相吊(5)作者陈说一家不幸,其目的何在? 让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6)假如你是晋武帝,你会同意李密的请求吗?

五、课堂练习略

六、课堂小结:

有人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述孝情情真意切。

七、布置作业:

1、根据注释,试翻译全文。

2、根据对全文的理解,试背诵全文。

3、根据你对“大爱”的理解,联系实际,写一则短文《我心中“大爱”》。

板书设计:

课后思:

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第三篇:陈情表 第一课时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

一、说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掌握词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说教材:

首先,《陈情表》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另外三篇分别是《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这四篇文章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抒情散文,都围绕着一个“情”字,所以这个“情”字是解读这四篇文章的关键。

其次,本文叙事,说理,始终贯穿着作者的真情,古人云:“读《出师》不哭者不忠,读《陈情》不哭者不孝”可见,本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根据本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疏通文句,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几个实词、虚词,强调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鉴赏本文叙事、抒情和说理融为一体,层层推进,措辞委婉的写作技法。这是重点所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忠”“孝”的含义。这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

高二的同学阅读文言文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积淀,因此可采用整体感知,分步落实,引导品味鉴赏的教法。具体到本课来说,则采用导读、点拨的方法,在引导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和体会为文之妙。

四、说学法:

1、预习法。布置预习作业:(1)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意,在此基础上力争熟读成诵。(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多义字、古今异义词和活用的实词。(3)划出读不懂的词句。

2、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针对文章内涵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一来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导入新课(3分钟)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一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出师表》同学们都很熟悉,借此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以情动人这个重要特点。

第二环节 范读正音 朗读指导(10分钟)请学生推荐代表朗读本文,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第三环节 检查预习效果:(15分钟)让学生提问读不懂的词句,然后互相解答,教师订正。2 用幻灯片打出本课该掌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让学生解释意义和用法。引导学生们逐段归纳大意(边点拨、边订正、边板书)

板书:一 身世孤苦,二忠孝难全三打消疑虑四愿乞终养

祖孙相依进退狼狈求得体恤尔后尽忠

以上为整体感知,初读文意环节。

第四环节 细读第一段,分层理解。(15分钟)

1.设问:找出概括作者坎坷命运的语句。明确:“臣以险衅,夙遭闵凶”8个字。

2.设问:“生孩六月——至于成立”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可从下文中找出答案。明确:“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设问:“既无伯叔”一直到段末又说明了什么?也可从下文中找出答案。明确:“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4.设问:你能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不幸身世的两个字吗?明确:孤苦。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行文给你什么感受明确:凄切动情作者如何凄切动情地叙述自己的不幸身世,用意何在?明确:以情感动晋武帝,为自己不出仕摆出理由。可见叙事、抒情和说理融为一体。第五环节课堂小结(2分钟)

第一段:孤苦之情可从两方面来看: 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可谓祖孙相依为命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1分钟)背诵第一段

板书设计

陈情表

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

孤苦之情

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第四篇:陈情表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充分诵读课文,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2、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至爱亲情。

3、体会文章的语言,感悟文章的诗意美。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深情,认识感恩。

2、理解作者层层深入的说理技巧。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地学习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

二、何谓陈情? 陈——陈述、禀报 情——隐情、苦衷

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文,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是臣子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请求。)

所以“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那么,《陈情表》是谁在陈情?为何陈情?陈述的又是什么情呢?

三、为何陈情?

通过介绍背景,引出本文所陈之情:孝情、忠情、苦情(板书)

四、如何陈情?

(一)诵读课文

1、师范读。

2、学生集体朗读。

3、自由诵读。(思考本文的行文思路。)

(二)文本解读

1、师生讨论本文的行文思路。第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境遇 第二段:续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第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 第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2、讲解课文第一段。(1)指名朗读第一段(2)重点字词梳理

以:因为。夙:早时。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凶:不幸。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夺:改变。不行:不能走路。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至于:古义,达到某种程度;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开始成立;理论意见有根有据,站得住。

鲜:本是“少”的意思,在这里指“没有”。祚:福分。吊:安慰。

婴:被„„缠着。蓐:通“褥”,垫子。(3)分析第一段 ①在这一段的开始,李密说,臣以险衅,夙遭悯凶。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在文章起什么作用?

明确:我因为命运不好,从很早的时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情。起总摄作用,统领文章第一段。

②那李密到底遭遇了那些不幸呢?同学们看一看,李密遭遇的第一个不幸是什么?

明确: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这第一个不幸我们用最简练的话概括一下,应该怎么说比较好? 明确:父母早失或失父失母或父死母嫁。③李密遭遇的第二个不幸是什么?

明确: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这个不幸,用四个字概括一下,怎么概括比较好? 明确:孤苦多病。

④李密遭遇的第三个不幸是什么?

明确: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的第三个不幸可以概括为? 明确:内外无人。

⑤李密的第四个不幸是什么?大家一起读出来。

明确: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这个不幸可以概括为? 明确:刘婴疾病。

⑥从上面的四个不幸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早年是李密孤苦多病,祖母照料他,而后来则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祖孙二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明确:相依为命。

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这样的意思在第三段中也有照应,有强调。大家一起读出来,看看是哪些句子。

明确: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目的是什么? 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又在对他步步逼迫。朝廷是如何步步紧逼的呢?请大家预习课文第二、三两段,我们下节课再讲。

第五篇:《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梳理课文,积累文言词句。2 品味文本语言,感悟至爱亲情。教学过程 1 课前预习。

(1)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若仍不能解决,从文中划出,待课上教师解答。(2)把重点实词、常用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分类整理在笔记本上。2 导入。

大屏幕展示:苏轼曾说过:读《 》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 》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 》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学生填空。

明确:出师表 陈情表 祭十二郎文

展一问:这句话说明了三篇文章的主题情感各是什么? 明确:忠君 孝顺 友爱

导入一问:为什么读《陈情表》不下泪,其人不孝呢?这篇课文为什么会如此打动人?我们来学习《陈情表》。3 梳理词句。

(1)针对课前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教师给予解答。

(2)利用投影仪投影一位学生整理的情况,其他同学作补充。4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①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断句。②教师示范朗读。③学生配乐朗读。

(2)一句话概括:是谁陈情? 向谁陈情? 陈什么情?

明确:李密向晋武帝上表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终养祖母的衷情。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李密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欲征其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为由,辞不应征。

李密作《陈情表》时,正处在改朝换代的非常时期,蜀魏两国旧臣中不少人为了保全名节不愿同司马氏合作,如“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就是例子阮籍整天饮酒作乐,不问政事,常常醉醺醺的,曲折地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嵇康则公开表示不合作,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最终被司马集团所杀。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兆蜀汉旧臣李密到洛阳任职。6 语言艺术赏析。

在对作者的介绍中有这样一句话“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为由,辞不应征。”也就是说作者所说的孝情只不过是一个借口,那这个李密的语言艺术何其高超,竟使得晋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并且“嘉其诚,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能打动晋武帝的地方,并阐述理由。明确:

一、祖母舐犊之情和我奉养祖母之情(第一段)

二、陛下的知遇之恩和我的两难境地(第二段)

三、晋国的治国思想和我尽孝行为的一致(第三段)

四、表明忠心,打消对方疑虑(第三段)

五、先尽孝后尽忠的解决办法(第四段)

六、态度谦恭,言辞恳切,语气委婉。(全文)7 文本细节赏析。

如果没有真感情,只是靠语言文字的技巧来打动对方是很难的。鲁迅先生说过:“能憎能爱才能文。”文章不是无情物,刘勰也说:“情为文之经。”只有注入感情,文章才能打动人,才能以流传。你认为《陈情表》是李密的真情流露吗?他流露出了哪些真情?

(1)概括有哪些真情。明确:至孝之情 至忠之情 两难之情(2)体会孝情。①至孝之情体现在哪里?

明确:文中第一段和第三段中的部分语句(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这两部分描写虽语言简洁,但却给我们勾勒出了两幅图:祖母抚孤图和孙儿尽孝图。对于这两幅图作者用了大写意的手法,并没有精描细刻,留给我们很多的想象空间。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选择其中的一幅,细细描绘出来。(字数不少于200字)

写完展示交流。

③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部分。(3)体会忠情。①找出相关部分。

明确:第二段(逮奉圣朝……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和第三段(且臣少仕伪朝……有所希冀。)

②将相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③提问:你认为这份感情是真的吗?

明确:这句话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真的,但是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经历上来说,也可能是为了使晋武帝放过自己。

(4)体会两难之情 ①找出相关部分。

明确:第二段(臣具以表闻……实为狼狈。)

②写作训练:或模拟皇帝写诏书上的话,或模拟郡县写逼迫的话,或模拟州司写催促的话。8 深层探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有人说“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明确:李密反复强调孝亲是出自真情。1.李密所说句句属实,奉养祖母无人可替。古人认为“孝”有二层含义:孝养和孝敬。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只“养”不“敬”,不算“孝”。所以李密肯请

晋武帝准其终养刘氏,确非“不愿出仕”的假托之词,诚为骨子中的“孝情”。2.《古文观止》评价此文“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假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出自真情之语才可以打动别人。

他也确实是不愿出仕。1.他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认为汉主刘禅是个“可次齐桓”的人物,对于蜀灭汉心中不服。2.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今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

总而言之,对祖母尽孝是他拒绝晋武帝最根本的因素,绝不是借口。9 结束语。

《陈情表》以动人之笔述动人之情。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关注的往往是友情,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容易忽略的常常是孝情。读了李密的《亲情表》我们感动,我们自责,然后我们应该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我们最真诚的回报。

下载《陈情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情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 、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

    《陈情表》教学设计

    关于教材: 本文选自《文选》,是魏晋时期的名流李密向晋武帝上的表文。李密曾为三国时期蜀国旧臣,蜀亡后隐居乡里,累举不应。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立太子,征李密为太子洗马,诏书......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 《陈情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古代抒情散文,主要目的是领略“辞”“序”“......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 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 深入体会教学设计>文章凄切婉转的......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学设计 设计人:思南县第九中学——梁亚 时间2013年9月20日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掌握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过程目标:了解作者李密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单元例1、2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 设计人:岳志芳 学校:东营区一中使用人: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例1、2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给予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会认10个生字,正确认读给予、宽裕、立即、仁爱、糖果、圣诞、逛街、分享、援助、沉默不语、 兴高采、烈如愿以偿等词语。能......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团电力希望小学 罗蔚萍 【教学背景】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