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家乡黎墟村环境的调研报告[模版]
关于家乡黎墟村环境的调研报告
为了锻炼自己,并且我所学专业为环境工程,而且为了了解家乡环境状况,在寒假期间,我独自走遍家乡各处,仔细观察家乡的环境,经过几天的努力,得到的调研报告如下:
一.黎墟村基本情况。
黎墟处于丘原地带,周围没有什么高的山,而且黎墟地处樟树和新余的交界处,具有重要的意义。全村大约有几千人,是整个樟树最大的村子。村民主要以种田为生,全村及周围的空气状况良好,没有污染环境的工厂和设施。
二.黎墟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黎墟村居民在家中使用柴火弄饭,排放大量的CO2到空气中,比较污染空气,而且村民喜欢在稻子收割后燃烧秸秆,造成CO2的大量排放和资源的严重浪费。
2.黎墟村无垃圾存放和处理处,村民到处乱倒垃圾,造成村子周围水污染和河流的阻塞,严重污染了河流水和地下水。并且村里没有安装自来水,很多人家都私自在家里挖了水井,造成地下水的严重浪费。
3.由于黎墟村的村民以种田为生,所以几乎每家人家都养了牲畜,而且村民把牲畜乱放,使得牲畜到处排放粪便,严重影响了环境和美观。
4.黎墟村电网线路混乱,纵横交错,电力安全隐患大。
5.黎墟村住房结构不一,有砖混结构.木质结构.土墙结构和危房,楼层参差不齐,多数未装修,整体外观陈旧。
三.关于对黎墟村环境改善的建议。
1.环境整治工程。在村中多处修建多个公共厕所,安装下水管道,填埋水井,禁止私自挖井,安装多个化粪池,处理人畜的粪便,以免污染环境及节约资源。
2.垃圾处理工程。在黎墟村旁边修建大型垃圾处理场,并雇佣村民每天处理村民倒出的垃圾,把其分类,并及时处理。
3.线网改造工程。实施黎墟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各类线路地埋。
环境工程1201班 黎京2013年1月30日
第二篇:镇墟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本站推荐)
___关于开展镇墟环境卫生
整治的实施方案
为加强我镇镇墟和墟环境卫生管理,建立健全镇墟和墟清扫保洁长效管理机制,提高镇墟和___墟居民生活质量,积极营造洁净、文明、优美的社会环境,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整治目标与内容
(一)突击开展对镇墟、___墟范围街道与市场环境卫生、环境秩序的大整治。整治的重点是:摊点乱摆、车辆乱放、广告乱贴、垃圾乱扔、污水乱排、工地乱象、农贸市场脏乱、违建乱搭等。
(二)制订长效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镇墟和___墟环境卫生、环境秩序的治理,做到在管理上规范化,达到文明、卫生、整洁、亮丽的目标。
(三)大力开展环境美好示范街的创建活动,通过整治活动,打造一条镇级环境美好示范街。
(四)全面整治港区卫生,打捞港区水面漂浮物,清理港池沿岸垃圾,加强港池、港区沿岸日常保洁的村、督查监管,确保港区范围内经常性保持干净整洁。
二、工作措施
(一)整治摊点乱摆
要取缔“店外经营、占道经营、马路市场”,组织十字路口经营户进场、进店经营。坚持“疏、堵”并举的方针,对无证的占道经营业户加强管理,引导经营业户进入___农贸市场和___农贸市场经营。
(二)车辆停放和交通秩序整治
加大对客运车辆、摩托车、三轮车的管理,严禁车辆乱停乱放,划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点,实行有序停放,确保镇墟、___墟车辆停放秩序。以___界,___以东的街道车辆秩序整治工作由边防派出所负责,红卫桥以西的街道以及___墟的车辆秩序整治工作由___派出所负责。
(三)整治广告乱贴
各类指示牌、广告牌、店牌、宣传标语等户外广告必须安全、美观、整洁,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凡影响镇容镇貌的各类户外广告,必须要求商户自行清理、拆除或整改、修缮。
(四)整治垃圾乱扔
禁止乱倒垃圾乱扔生活用品,要求各住户和经营户要严格执行门前“门前三包”的责任制;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地乱扔垃圾,严格做到生活垃圾入桶,其他垃圾定点处理。
(五)整治污水乱排
严禁各住户和经营户向___港内外或河溪流域倾倒生活、建筑等任何垃圾,自觉维护我镇水域环境卫生。
(六)整治工地乱象
要求各类违章建筑、构建物和占道堆放的物料,必须自行拆除或搬迁。
(七)整治农贸市场脏乱
整治镇墟和___墟两个农贸市场开展占道经营、超门店经营、乱丢乱挂、乱停乱放等影响镇容镇貌的现象。
(八)整治违建乱搭
严格查处镇墟和___墟街道、市场、学校周边等路段乱搭建的铁棚等,一经发现迅速查处拆除。
三、责任分工
划分卫生管理区,实行分片包组责任制。(详细责任分工见附件)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成立由镇党委书记当组长,镇长当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分管环境卫生的领导具体抓落实。各整治组每日分上午、下午两个时段对负责的片区进行全面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二)加强宣传。在开展整治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大宣传力度,使“爱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的意识深入人心。
(三)严肃纪律。各整治组要严格执行工作纪律,依法依规依程序办事,坚持文明执法,做细群 3 众工作,正确处理好日常管理与维护稳定的关系,确保镇墟和___墟的管理出效果。
第三篇:村环境整治调研报告总结汇报
村环境整治调研报告总结汇报
一、X村人居环境现状。
X村距镇政府X.X公里,耕地面积X亩,主导产业是以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杂果,面积X亩,林地面积X亩,核桃X亩,花椒X亩,全村X个村民小组,X户X人,党员X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已脱贫X户X人,X年实现整村脱贫退出。脱贫攻坚以来,在机关的大力帮扶下,X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等有机结合,围绕“脱贫之日就是美丽乡村建成之时”的思路,累计协调和投入资金X多万元,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通村公路建设、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一系列项目建设,X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改善,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全村“脏”的问题明显减少,“乱”的现象有效管控,“差”的状况逐步改观,“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正在X村逐步变为现实,X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X年成功创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一是管护机制同步推进。
坚持“治、建”与“管、护”同步推进,抓紧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健全保障措施的环境卫生工作要求,落实公益性岗位开展公共区域保洁和垃圾清运,定期组织群众清理“三堆六乱”,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全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群众共建美丽家园的意识和行动自觉明显增强。二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吃水、道路交通、住房改善、垃圾回收等问题,加快补齐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短板。争取资金X.X万元实施了X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X万元完成了X村整村坡屋顶改造工程;投资X万元完成了虎河组通组路X.X公里;协调项目资金X万元,新栽太阳能路灯X盏,新建垃圾站X个,修复主巷道盖板X米;协调项目资金X万元完成了主巷道柏油硬化工程、排水渠修建工程;协调绿化补助资金X万元,完成村内巷道修复和全村绿化建设工作。三是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新改建的村文化广场成了群众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委会里农家书屋、多功能大厅,给村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协调美丽乡村建设资金X万元,完成了以“美丽乡村、生态X”为主题的文化墙X平方米,定期开展文艺演出、道德讲堂、“好婆婆”、“好媳妇”、八星励志户等评选活动,助推着乡村文明建设,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提升群众的内生动力。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环境意识还不高。近年来,尽管全市在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活动,但受传统文化习惯及农民居住的分散性、生产方式的封闭性、社会交往与联系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村民的生活还比较随意,环保意识还不强,门前收拾的相对整洁,屋后柴草乱堆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一些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还不强,生活观念依然沿用***惯、老方式。(二)农村生活污染增多。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塑料袋、易拉罐、酒瓶、建筑垃圾等垃圾逐渐增多,处理难度进一步增大。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普及发展,很多群众不再使用传统的农家肥种植,而是依靠农药杀虫、化肥催肥养苗等短平快的方式。加之环保意识不强,施药后随手将包装物就地乱扔,化肥农药污染、白色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对土壤、水源甚至人、畜的生命安全带来比较大的隐患。(三)群众参与度还不热。
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不高,对改善人居环境条件、推进美丽家园建设的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民是主角。但有些农户将其视为政府和村干部的事情,还有“等靠要”的思想,还存在“干部进村干、群众路边看”的现象,改变群众不良生活习惯还需要持续努力。比如有的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不强,认为垃圾清理是村上公益性岗位的事,自己只需要收拾还自家院落及门前卫生就行了,参与集体公益事业积极性不高;有的农户卫生厕所建成后,使用率不高,还是传统用厕方式。少数农民只希望从人居环境整治中赚取劳动报酬,得到实惠,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四)管理机制还不全。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量大面宽,成因复杂,有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责任不够落实、措施不够经常、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更有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虽然X村当前整治工作在道路硬化亮化、村庄绿化、路面清扫、墙面粉饰层面下了不少功夫,但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筑垃圾清运、面源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还未完全建立。村民ZHU体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村委会推动,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重建轻管”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后期运行管护机制研究不够,部分基础性建设项目还没有落实管理人员和经费,特别是安全饮水、农村公路、公共厕所等设施运行维护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影响全村环境整治的持续性。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环境整治思想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大意义和迫切要求,聚焦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认真抓好农村环境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加快补齐短板,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一是完善组织领导体制。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将该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采取切实措施,从资金、项目等方面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利用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三是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立足当地经济水平和群众需要,学习先进地方好的经验和做法,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提高农民群众知规划、执行规划的意识,减少乡村乱搭乱建现象。(二)实现环境整治科学谋划。
农村环境整治要立足长远,科学谋划。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农村主要污染问题和主要污染源,根据污染特征,加大力度优先整治。二是及早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按照《X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结合不同季节和重大节日,每周确定一天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日”,扎实开展以“八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有计划、有步骤开展集中整治,实现环境卫生明显改观。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规划建设等不同实际,合理确定整治任务目标,分步分类实施,做到逐步提升、逐年完善。(三)营造环境整治良好氛围。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要提升“硬件”,“软件”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提升持续提升农村环境水平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好各种宣传媒介,在舆论引导上下功夫,着力细小,贴近群众,让农村群众天天听“整治”、日日见“整治”,耳濡目染地在整治过程中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健康教育,使卫生健康理念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发动群众自觉投身到环境治理活动中来。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文明家庭、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栽花种树,绿化美化庭院,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学习各地环境整治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在见贤思齐中努力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三是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三)健全环境整治保障机制。
一是健全政府投入机制。进一步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等运行费用的资金保障工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相关工作时,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好政府资金撬动作用,创新政府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加快完善长效运行管护机制。
根据民俗民情,从垃圾清扫、收集、处置到职责分工、激励、监管等环节建立完善制度,发挥好村级各类组织作用,鼓励农民投工投劳,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事民享的协商格局,明确责任和义务,逐步培育群众责任意识和付费意识。根据实际落实X名以上保洁员专门负责垃圾收集、清运工作。抓好农村的门口、路口、村口、河口等关键点,屋边、路边、河边、田边等重点区域,做到常打扫、常清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久改善。第四篇: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4
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4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
本次调查共成功访问X余人,收回有效调查问卷X份。其中,男性X人,占比X%;女性X人,占比X%。X周岁以上(含X岁)X人,占比X%;X周岁以下X人,占比X%。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X人,初中文化X人,高中或中专X人,大专及以上X人,分别占X%、X%、X%、X%。普通村民X人,占到X%。(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知晓度。
受访对象中,只有X人未听说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知晓率高达X%。在知晓政策的受访者中,X人是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渠道了解到相关政策,占比X%;X人通过村、镇(乡)干部的开会宣讲知晓,占比X%。X个受访村均有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这充分说明,我县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的宣传是全方位、多渠道的,营造了良好的教育、引导氛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群众基础已筑牢。(二)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
思想意识方面:有X位受访者认为村民的健康卫生意识好,占比X%;X位受访者认为较好,占比X%;X位受访者认为一般;X位受访者认为较差。这就说明,受访村的健康、卫生意识良好,绝大多数人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也印证了在走访中,村干部所说的“每次开会都会强调注重房前屋后的打扫和讲究个人卫生”的言论属实,村民从思想上已经认识到居住环境的重要性和创造美好舒适生活的渴求。村民是否愿意为改变村里的环境出一份力、出钱。X位受访者全都愿意为改变村里的环境出一份力。X位受访者愿意为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出钱,占比X%,其中,有X位受访者愿意出X元以下/年,X位受访者愿意出X-X元/年。这反映出,村民思想觉悟的提高,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是他们的迫切需要,人人有意愿,人人有需求。也侧面印证了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依效付费制度、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等建立和运作的可行性较高。
整治成果方面:有X人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满意,占比X%。X人认为生活垃圾处理好了,不污染环境,占比X%;X人认为生活污水处理好,占比X%;X人认为卫生厕所使用率提高,臭味基本消除了,占比X%;X人觉得道路变好变宽,占比X%;X人觉得村里变整齐有序、绿化好了、更漂亮了,占比X%;X人认为村里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变少,占比X%;X人认为村里有长远规划,整体布局变好,占比X%;X人认为村民健康意识、卫生习惯变好,占比X%。
充分说明,乡、村两级借着脱贫攻坚的东风,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政策的执行上不折不扣。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已取得良好成效;村庄建筑布局、农房设计水平长足提高;公共区域和房前屋后整洁有序;村庄形态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道路、灯光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农村百姓对美化居住环境、改善居住条件、创造舒适生活的关注和渴求。此次走访调查中,特别是一些居民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可闻可见。
二、人居环境整治中还存在的不足和困难。
(一)垃圾清运不及时。受访者中,有X人认为垃圾清运、处理不及时,占比X%。他们觉得,垃圾清运处理的时间间隔较长。我们调查发现,受访村所在的乡镇均是将垃圾统一运送到普安镇,集中进行处理,本乡镇内没有集中处理实施,这无疑给村内垃圾处理增加了人力成本和资金费用,也影响了垃圾的及时处理。(二)垃圾池数量少。
受访者中,有X人认为垃圾池太少,扔垃圾不方便,占比X%。他们认为,垃圾池、垃圾房有,但数量不足,密度不大,农户覆盖率不高。有些农户离垃圾池太远,扔垃圾仍然不方便。(三)道路整修进度慢,出行不便。
受访者中,X人觉得道路整修进度慢,出行不方便,占比X%。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受访村的进村道路、主干道都是经过整修、硬化的。但村组内(组和组)的道路有些仍为泥巴路,特别是下雨后,给出行造成了不便。比如,银溪村和窑沟社区河道的拱水桥太低,下雨涨水后不能通行。这就说明,道路整修还得加大力度,特别是村内组和组之间的道路、一些散户的入户路。(四)污水处理不到位。
受访者中,X人认为生活污水处理不到位,占比X%;X位受访者觉得改厕进度慢。重点表现在,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能起到良好、有效的作用。有些村化粪池的使用普及率虽然较高,但化粪池容量偏小,经过三道处理工序后污水仍存在渗漏情况,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有些村个别受访户虽建有沼气池,但利用率不高,气压小,经常没有沼气可用。(五)生产作业道路普遍较差。
有受访者提出,生产作业道路需要整修,住房到耕地的道路仍为以前的泥巴路,给农作物耕种和收割造成不便,降低了生产效率。在易地搬迁之后,一些农户觉得到以前耕地变远,道路不畅,新住所周围又没有多余的可用于小规模家庭式养殖的场所。在走访过程中这一问题较为普遍,农户到田地的耕种道路和新搬迁住所的生产配套仍需完善。(六)没有或缺少路灯等公共照明设施。
受访者中,X人认为没有或缺少路灯等公共照明设施,占比X%。在受访的六个村中,兴隆村和水泉村X个村没有安装路灯,其余的X个村虽然安装了路灯,但路灯数量少、密度小,覆盖面不够,表现在居民点有路灯,实施了光亮工程,一些散户未能安装路灯。所以,路灯等公共照明设施还需加大力度投放,尽量覆盖到居住不集中一些散户。三、对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政府应加大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比如,安装公共区域路灯,整修道路,加宽加固桥梁,特别是村内通组和到农户田地的泥巴路。在居住较为分散的村组多安装路灯,多投建垃圾房,提高设施覆盖率,让更多的人看得到、用的到。只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让农户出行、农作更方便,生活更舒适。(二)就近原则,在能力范围内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垃圾、污水处理系统。
虽然,从短期来看,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垃圾、污水处理系统成本很高,耗费巨大,但从长远来看,以一个乡镇为单位的垃圾、污水处理系统更能因地制宜、分类处理,并且便于就近循环利用,而且管理更加高效,村内垃圾处理更加便捷。(三)提高环境整治力度,整治行动惠及每家每户。
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同一乡镇不同村之间,贫困村借助脱贫攻坚的东风,环境整治行动力度和成果明显优于非贫困村。同一村之内,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优于散户。所以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还需加大力度,政策的制定尽可能惠及每家每户。同时,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学规划畜牧业和种植业发展布局,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四)强力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注意消除农村“四害”。
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土坯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因地制宜,推广适用于不同地区的农村卫生厕所标准和技术模式,完成部分农村户用厕所改建及厕所改造整村推进项目,实现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X%以上。同时,新建少量农村公共厕所和乡村旅游厕所。合理设计化粪池的规格,在居住较为集中的地域几家农户联合集中建立沼气池,提高沼气池的使用率。还有部分受访者反映村内有老鼠、苍蝇、蟑螂、蚊子,对部分地区应做好“四害”消除。第五篇:家乡调研报告
家乡发展调研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家乡发展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完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北京的农村到各地的农村,都在不知不觉中变化着,农村在我国的新时代发展中一直都是不可忽略的部分之一,所以时刻关注农村近年来的发展与变化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为全面了解掌握农户的家庭经济和生产经营情况,建立完善农户档案,推进新农村信用建设,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更好地为新农村经济发展而服务。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家乡的发展状况来了解家乡的变化及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从中感受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带给中国农民的好处。
三、调查方法
1、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对比目前的家乡,找出两者的区别,分析原因。
2、走访老人,询问他们对家乡这几十年变化的经历及感受。
3、各处走走,比较家乡与自己记忆里的区别。
4、到家乡周围调查,看看家乡周围的变化。
四、调查结果
1、经济发展
我的家乡在XXXXXXXX,村民努力勤奋,朴实待人,经济发
展态势良好。改革开放以来,我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耕地不再是农民 获得财富的唯一途径,务工、个体私营、公司、合作社等新的形式层出不 穷,并且它们已经日益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 迅速,农民工日益崛起。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以 此成为谋生的主要手段。
目前,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以务工收入为主、种地为辅。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行,农村农业经济也在大力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正在逐渐提升至新的层次。
2、村容村貌
这两年村容村貌的变化是最大、最明显的,主要体现在村级公路的修建、房屋的更新和村容的整治几个方面。
村级公路的修建,由乡里统一出资修建了通过村里与各个村子连接的柏油路,并通上了公交客车,因此外出再也不用走几里路才能坐车了,村内的道路由村里出资也由原来的土路修成砂石路,再也不怕一下雨就出不了门了。
房屋的更新,俗话说:“看一个村子的穷富关键看房屋”初步统计这两年全村翻盖新房16座,整个村子的房屋全是砖混建筑,两幢土坯草房于前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在村里彻底消失,新房都有上下水设施。村容的整治,近几年村里下大力气整治村容,村干部挨家串户说服,将柴草垛和粪肥堆移到院内或移到村外,不允许堆放在村里道路两旁,解决了既影响交通又影响美观的问题,并对一些道路进行取直修理,走在宽阔的村路上心情特别舒畅。
3、教育医疗
教育和医疗问题是最贴近农民的问题,也是乡亲们最关注的问题。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现在孩子们都能上起学了,从2006年起彻底免除了学费,根据政策规定,邻村几个特困户家庭的孩子凭特困证明还享受了免费提供课本的待遇,义务教育教师工资调整在春节前也进行了补发,但是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仍然不强。
关于农村合作医疗情况,全村人基本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特困户由村里出资也按时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真正体验到农村合作医疗的益处。
五、总结感想
家乡的经济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发达起来。以前,人们一个月的收入一般都极少,能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已经很不错了。而现在,人们一个月的收入不知道是以前的多少倍,不仅能维持家里的生活,还有钱多出来买车买房和一些珍贵的东西。还有,人们的住房和食物也变得好起来,和以前的简直是无法比较,就连最基本的交通工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早的时候,人们外出只能靠步行,慢慢地有了用牛、马等动物拉的车,到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车了。
无论是经济上的进步,还是教育医疗的改革,都给我的家乡带来了很大的改善,使家乡人生活越来越好,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相信我的家乡会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繁荣。感谢党和政府给予我们幸福的生活。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