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下半年创新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主要工作是机器人、培训、报名、竞赛和影子培训。
一.打造机器人队伍,发展机器人活动。
1.争取专项资金。
机器人活动投入大,消耗也大。每套设备都大几千,一个学生参赛就需要一套设备,我校设备严重不足。为了搞好这项工作,一次又一次跑到市区科协,求人说好话,争取了部分专项资金。其中的难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
2.加大培训:
派王崇旭老师赴河南、上海参加全国机器人教师培训。
3.取得成果:
2013年王崇煦老师指导的九中代表队获得多项比赛奖励。《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刊登我校机器人比赛活动。
(1)在2013年7月举行的全国机器人比赛中,获得创意组三等奖。
(2)在2013年11月15日举行的河北省机器人运动公开赛中,王旋烨、王宏亚、刘泽辰等9名同学获得机器人障碍赛优秀奖。郑舜尧、周炳昊、徐扬同学获得竞速跑优秀奖,李逸飞、傅世炜同学获得创意组二等奖,林勇谦、王儒轩同学活动创意组三等奖。
二.筹备建设国家级中小学科技馆
本学期市教育局与市科协在全市选了5所中小学筹备建设国家级中小学科技馆。我校是新华区唯一入选学校,本学期按照国家标准,正在进行科技馆的建设。
三.争取并组织参加全国夏令营活动
1.南航高校科学营
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主办暑期“高校科学营”是一项开眼界、展风采的活动。每年全市有五所学校有机会这项活动。去年我校参加西安交大科学营,本来今年该换人,但由于今年我们积极联系,为我校争取了参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国高校科学营”的机会。我和马提前谋划、尽心安排,全程跟踪参与。在南航的一周,学生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自立、谦让、分享、助人,从与他人的分享、对他人的帮助中收获知识和能力。
回来以后,我带2名学生受邀做客河北广播电台生活频道,为我校在创新领域扩大影响。
2.全国航天夏令营
2013年8月,我校初三年级高鑫滢、贺卓熙和指导教师王爱华赴北京参加全国航天夏令营,与航天英雄共度一周美好时光。这是在“我与航天”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征文比赛中,从全国92000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的(全国仅50人,我省5人,我市唯一)。同时还有3名同学获得二等奖,6名同学获得三等奖。
四.重新粉刷规划展室
由于暑期漏雨,展室和机器人室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墙面、地板、墙裙、展板、展牌等等。本学期总务处重新粉刷了展室和机器人室,我对展室和机器人室进行了重新规划布置。卫生清扫任务非常重,在刘燕玲主任的协助下,高一八班同学搞了3遍才初见模样。这时的我身兼数任,既是设计师、又是清洁工,每天一身尘土,刚好腿伤了,一瘸一拐跑上跑下。终于完成任务,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
五.校内创新比赛:
本学期成立了以孙校长为组长,8位辅导员老师共同组成作品评审小组。历经2个月的评选,收缴作品包括小制作、创意、科幻画、科学论文、实践活动、科学DV等110件,已经完成了部分作品的评选,并上报了37件创新作品。
其中,一等奖51人,二等奖32人,三等奖47人,近期发奖。
六.媒体报道
1.《走特色创新之路 培养智能型人才——石家庄市第九中学的创新教育》在河北省教科所发行的《青少年科学探究》2013年9月期刊上刊登。
3.《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刊登我校机器人比赛活动。
七.校本课程
1.由物理组王茹老师牵头,带动4名老师完成并修缮了创新校本课程
之一---------《物理科学探究与制作》,包括创意焊接、小制作、探究、机器人,分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两部分,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现已经与出版商洽谈出版意向。正在组织研发另外2本校本课程。
2.王茹老师的校本课程《奇妙的水果电池》代表石家庄市参加河北省
第二届校本课程说课评选,省二等奖。
八.完成了创新会员注册
初二级部的配合下,根据学生申报的作品和参加活动小组情况,为初二年级282名同学完成了市级会员注册。注册标准:参加创新活动小组、上交创新作品。
九.接待2批影子教师
与初一初二级部教育处配合,从研修地点到听课评课,从网络到吃饭、水卡,事无巨细,做到来有迎接、培训,走有欢送,把温暖送到每个影子教师手中,受到师大教师培训中心的好评。
十.对外活动
1.受邀在石家庄市科技辅导员培训班上做了专题讲座,受到市教育局、市科协领导和辅导员的好评,扩大了我校在石家庄市的影响。
2.2013年10月22日,参加了河北省科协组织了《关于加强基层科协工作的意见》座谈会。我校是新华区教育系统的唯一参会学校。作为石家庄市中小学学校代表发言,对于基层科协建设提出了参考意见。
十一。承担初一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认真完成级部交给的任务。
第二篇:创新总结
*********2012年关于国家
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
根据通知要求,结合2012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中四个大项23个小项工作指标,我局就今年有关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总结,并搜集整理相关档案资料23盒300余份,现就全年相关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今年年初,市教育局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市“创新”办的工作要求和部署,召开专题会议,对教育系统有关“创新”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部署和任务分解。成立了市教育局“创建”办,指定专人负责教育“创新”工作的总结和材料的搜集整理建档工作。制定了《西宁市教育系统2012年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创新”工作纳入机关处室和学校目标考核体系,做到了目标清晰、任务具体、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任务到人,市“创新”办要求建立的联络员工作制度、相关活动的开展及工作信息的报送等都得到了有效落实,全市教育“创新”工作得到全力推进,为全市“创新”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完善工作机制,夯实“创新”基础
根据市委、市政府精细化管理要求,本着“认真”、“创新”、“务实”的原则,组织召开全市教育系统精细化管理动员大会,制定了《西宁市中小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树立了广大教职工“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的精细理念,强化了精品意识。建立健全了精细化管理工作制度及长效机制,制定实施了涉及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升教育内涵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向性评价的管理制度、办法和意见20余项,同时建立了督学责任区,成立了5个督学责任片区和2个教研片区,对我市辖区内所有公办、民办中小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园)管理与发展中涉及到的重大决策、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的执行落实情况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全覆盖”式督导,有效促进了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内部管理,教育管理更加有章有序。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制定了《西宁市教育局后备干部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局系统校级领导干部交流轮岗暂行办法》等,规范选人用人工作程序,并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标准,考察储备校级后备干部166名,提任校级干部34名、机关挂职5名、交流轮岗33名,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有思路、有激情的基层优秀干部选拔到了教育管理岗位上,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创新力和感召力,激发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活力,为创新工作的推进奠定了人才 基础。
千方百计加大教科研创新型工作研究的经费投入,教科研经费由2011年的130万增加到了2012年的300万,同比增长46%,用于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教学诊断考评督导机制的研究,“生本教育”模式探究及“学案导学”、“小班化”教学实验等教学改革活动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质量监测和经验交流活动的开展,教科研网络平台和教科研资源库的建设及名师工作室的运转等,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又提升了全市教育科研水平,为“创新”工作的有效推进奠定了科研基础。同时,投资1300余万元建成16个学校心理辅导实验室,为教育科研的领域拓展奠定了基础。
增强机关工作人员服务宗旨意识,建立并实施了机关来信来访领导接待日制度、机关工作人员去向告知制度、机关处室办事档案制度,设立了便民服务指示牌和干部去向告知牌,积极开展各种便民服务活动,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加大西宁市教育门户网建设,积极拓展网络宣传版面,完善栏目功能,丰富宣传内容,增加了“未成年人道德思想教育”栏目。同时,及时跟进城市创建工作需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和电视、宣传栏、LED显示屏、黑板报、德育小报、文化墙、展板、横幅等多种载体进行有关工作创新理念和先进文化的宣传,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深入推进了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耗 材资源,启用了“电子政务办公平台”,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得到健全和完善,工作效能全面提升。
三、突出工作重点,丰富“创新”内涵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生活幸福之城为根本,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为重点,以开展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年”和“学校管理创新年”为动力,调布局、提质量、健机制、保安全,积极推进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
一是创新工作举措,实行“办事档案”制度。即所有机关工作人员分处室按月记载个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由处室及主管领导进行月考核,既确保了工作的有效落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为个人及处室提供了考核依据,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机关效能的提升。
二是完善救助帮扶机制,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根据“教育均衡年”主题工作年要求,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制定印发了《西宁市城乡结对帮扶实施意见》,为全市108所城乡学校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提供了挂职交流、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研讨、困难学生救助等多种形式的帮扶工作,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免杂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城乡有22.32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了免杂费政策,发放免费教科书35.37万册,为农村26261万寄宿学生落实生活补助资金2919.6万元,落实三县农村 中小学公用经费7977.4万元。实行了学前三年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和残疾适龄儿童15年免费教育优惠政策,惠及3610人,提供资助金额194.98万元。高中资助政策更加完善,全市普通高中贫困生按750元/生/学期标准的受助比例达30%,受助资金1474.63万元;中职13092名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及免学费补助资金1078.5万元。为全市26527名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落实“蛋奶工程”资金701.65万元。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岗位奖补制度在三县得到完善与落实。探索了一条“以城促乡、城乡互动、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道路。
三是改革招生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在市区开展了以示范校为依托,辐射带动发展周边薄弱学校的“大学区制”义务教育均衡改革调研工作。改革2012年中考相关制度或政策,增加中考志愿填报批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市区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共享,平稳顺利地完成了小升初及中考中招工作。完善流动人口入学办法,以有限的教育资源解决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3.5万人的义务教育就学问题。全面实施招生考试“阳光工程”,严肃考风考纪,实现了中、高考考务管理的“六个零”目标,有效维护和促进了教育公平。
四是创新活动载体,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世界气象日”、“世界 环境日”、“国际禁毒日”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宣教活动;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主题在校园开展了崇尚绿色、科学节能、低碳生活的小发明、小制作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了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的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省第二届中小学机器人比赛和西宁市第一届中小学生三阶魔方速拧大赛,其中7所学校获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奖,学生获奖近90名,22支队伍获全省第二届中小学生机器人比赛得各类奖项。由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有效加强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五是创新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培养支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围绕创城工作,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学会生存”的“三生”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深化‘法律七进’服务科学发展”普法宣教活动和“洒扫应对”、“日行一善”、“遵守交规,争做交通安全小卫士”等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了青少年理想信念、法治精神、民族情感、公民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和发展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与形式,提高了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启动职业教育办学集团组建工作,加快全市8所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整合优化了一职和二职的职教资源。积极开展国家级发展改革示范校创建工作,继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和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之后,西宁市大通职业学校、西宁市湟中职业学校被教育部确定国家级发展改革示范校。全国技能大赛成绩喜人,我市参赛选手在电子商务等7个专业的角逐中,获得31个奖项,占全省获奖总数83%,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5%以上。
六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全市教师的师德师能水平。以实施师资素质提升工程为重点,制定实施了《西宁市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管理暂行办法》、《教职工绩效考核试行办法》和《班主任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着力加强教师的师德师能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养,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有效激发了教师职业活力,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今年教师节期间,近600名校长、教师获得省、市各级各类优秀教育殊荣。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年内先后组织1100余名教育管理人员、骨干教师赴外参加了高级研修、挂职培训等,组织市级以上岗位技能培训3632余人,培养农村教师640余人,派出赴农村学校支教42名,组织24名特级教师送教下乡。加强师资管理,认定各类教师资格1556名,完成了68名学校富余人员的再考核及再调配工作。目前,全市公办小学教师大专化比例达到80.2%,高中、初中教师本科率分别达到87%、66.4%,研究生率达到1.75%,全市师资学历水平不断提升。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新氛围
围绕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宣传活动主题,发挥教育部门 特有的宣传教育职能,积极参加全市组织的“创新”宣传活动,并结合教育系统工作实际,通过课堂教学、各类有效宣传载体进行有关创新型城市建设宣传和主题教育,创新氛围浓烈,“创新”知识的知晓率大幅提高。同时,加大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上报“创新动态信息”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监测评价指标数据,为全是创新工作的有力推进提供了支持。
在2012年全市创新型试点城市创建过程中,我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创新”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新”环境还有到进一步营造,“创新”思维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因此,在2013年创建工作中,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精神,抓重点,破难点,继续推进和抓好创新工作,更好的完成创建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目标。
第三篇:创新总结
定襄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2011年第三季度创新项目总结
今年第三季度以来,我中心农机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县委“156”工作总思路,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机械化服务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有特色和推广价值的创新举措。
一、定襄县玉米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水平,加快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提升玉米机械化综合生产能力,突破农机化发展“瓶颈”,深入开展玉米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根据省农机局关于《山西省玉米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我中心着手建立了2个玉米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其中,建设规模1万亩的2个(受禄乡和神山乡),核心示范区0.3万亩(受禄乡北庄村);示范区试验示范推广标准化种植面积0.5万亩,培训农机操作手60人次。建设任务完成后,示范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其中:玉米生产耕、种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100%,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机械化深松水平、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各达到90%以上。
首先实行规模化种植。根据定襄县的实际情况,示范区建设规模各确定为1万亩,选择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化种植的区域。其中
核心示范区的连片面积达到0.5万亩。
其次是推行标准化种植。在示范区内推广标准化种植,逐步扩大标准化种植面积。标准化种植面积全县达到0.5万亩。
第三是抓好机械化收获环节。示范区统一实施机械化收获作业,县农机局与农机户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签订作业合同,农机户、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逐一落实机收作业任务。并按照补贴标准和办法进行机械化收获作业补贴。
第四是大力推广机械深松技术。示范区统一实施农机深松作业,并进行机械整地。县农机局与农机户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签订作业合同,农机户、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落实作业任务。并按照补贴标准和办法进行深松作业补贴。
第五是推广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示范区统一实施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作业,县农机局与农机户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签订作业合同,农机户、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落实作业任务。
第六是完善机具配套。本着合理配置并充分发挥机械效能的原则,县农机局制订了示范区精播机、收获机、深松机和秸秆还田机等机具的配套方案,统计示范区内已有机具情况,落实新增机具的数量及型号。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承担示范区作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倾斜,落实机具配套任务,达到要求的配套水平。
第七是开展技术培训。我中心组织承担示范区作业任务的农机操作手特别是新购机操作手进行技术培训,人机对号,不留盲点;根据农时季节,紧紧抓住玉米播种、收获、还田和深松等环节,系统讲解
各类新机具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重点加强使用操作、故障排除、维护保养等实际技能的培训;全县示范区共培训农机操作手40人次。
第八是制定技术模式与路线。农机与农艺相融合,制定生产环节机械化作业规范、规程,确定适合我县生产条件的机械化生产模式和路线。遵循示范区生产流程:深松旋耕→施肥播种→化学除草→中耕追肥→机械收获及秸秆还田→深松旋耕,完成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作业。
第九是建立生产及服务网络。我中心通过精心组织,充分发挥县农机推广站的技术指导作用,将乡镇农机推广服务站、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及农机示范户(农机大户)组成示范区生产群体,形成服务网络,承担并完成示范区全部玉米机械化生产任务。
就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我中心在印发《实施方案》的同时,考察并选定了示范区地点、规模,安排和落实了示范区建设工作。与省农机局签订了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书,并积极开展玉米机械化播种和玉米标准化种植行距对比试验示范工作,建立了示范区永久性标志牌。积极开展示范区机收、还田、深松等新机具选型和组织购置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示范区的扶持政策,对购机户进行了技术培训。
二、定襄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 我中心以农机化示范和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为切入点,通过示范、试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今年,我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共实施了3.9万亩。项目实施地点选择了交通便利、机械化程度高、干部群众思想觉悟高、土地平整、可集中连片实
施的晋昌镇、神山乡的14个行政村。项目实施主体以机具齐全、经验丰富、靠近项目实施区域的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和11个农机大户进行实施。
(1)技术模式为一年一作玉米种植模式。工艺流程是:玉米收获——秸秆粉碎覆盖地表——免少耕施肥播种——化学除草——人工定苗——田间管理。
(2)新增农机具设备222台(套),包括大中型拖拉机12台,小型拖拉机6台,免耕播种机20台套、深松机20台套,秸秆还田机18台套,喷雾机28台套。
(3)项目区公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8台,小型拖拉机88台,免少耕播种机109台,秸秆还田机38台,深松机31台,旋耕机20台,喷雾机38台。
(4)6个合作社、11个农机大户建机库1907平方米,机具棚1609平方米,硬化停机坪721平方米,共投资191.97万元。
(5)为了保证机械作业质量,有利于农田灌溉,在项目区内4个村进行部分土地平整,计划完成860亩,估算需动用土方28750立方米,共投资17.25万元。现已完成计划的30%。
(6)该项目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包括:技术培训、用房改造、保护性耕作工程实施实验室改造、机具维修车间建设。聘请了3名农机专家、2名农业专家对农机户、农机操作员进行少免耕播种、深松、机具调试、维修与保养、土壤有机质含量测试、化学除草、配方、施肥等内容的培训。
(7)项目总投资为526.46万元。其中农机投资169.39万元,农机合作社及农机大户建设投资191.97万元,农田基本建设投资53万元,技术推广和服务能力建设投资95.32万元。
(8)项目实施期为一年。采用一年一作玉米保耕技术后,每亩可增收玉米25㎏。增加收入45元。
项目实施已完成初期建设,并经过省农机局的验收。
三、实施农机深松整地7万亩项目
项目区选定在晋昌镇等九个乡镇40个行政村,实施深松整地面积7万亩。该项目投资435.1万元,其中申请省级资金300万元;国家直补资金44.45万元;农民自筹90.6万元。
我县是农业大县,农作物以种植玉米为主,但传统的耕作方式破坏了土壤表土结构,粮食增产趋势受到制约。我中心通过科学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积极推进的原则,提高组织化程度,层层落实责任,包机包地包组,保速度、保进度、保质量,连片作业等环节,完成深松整地7万亩的指标任务。以期达到粮食增产增收,蓄水保墒,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秸秆还田利用,增进全县农机装备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等目的。在实施该项目后,预计可增产450万公斤,增收900万元。
在项目设施过程中,我中心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各乡镇村层层落实项目任务;县、乡、村层层签订作业合同;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发动群众,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采取先作业后补助的方式,确保按时按量完成深松整地任务。
项目的实施在定襄县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项目领导组、技术执行组的领导和指导下进行,抓质量、抓管理、抓宣传、抓技术,并做好该项目的验收总结工作。
定襄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2011年7月8日
第四篇:2012科技创新总结
2012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是,科普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本学期,在学校科普教育中我校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加强领导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
1、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学校把科普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成立了科普教育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负责,由专职科技辅导员代表和科技小组辅导员老师组成。
2、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定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开展教科研工作。带领专任老师、班主任,组织各班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小组成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熟悉科普教育活动内容及大纲要求,对科普教师和科普辅导员老师定期进行业务指导,加强落实学科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抓好常规课程教育,促进校本课程建设。
科学课、信息技术课等学科,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技能力的主要课程。全体相关教师,除了认真上好每节课以外,认真辅导所负责的兴趣小组学生开展相关的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学校还开展了科幻画、科技小论文、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等项目的竞赛活动,这在一系列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善于观察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技术认识的学习兴趣。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抓好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主科”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全体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能根据所任学科的特点,渗透科学知识的教育。
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学生科学素养。
除了课内和定期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外,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学校广播室、宣传窗、黑板报等,都为学生提供了科普教育的活动舞台;我们还与时事相结合,开展了“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活动。
四、认真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科普热情。
平时,除了各班自行开展的一些科普知识的宣传、比赛活动以外,我们还结合省市级开展的有关竞赛活动,开展全校性的辅导和选拔活动,今期中测试后,我们积极发动学生参加 科普活动活动,开展一系列的科普宣传和竞赛活动,使全体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通过这一系列的科技教育活动,大大提高了广大学生的科技素质和动手能力。推动了全校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潮。
以上是我校今年科普工作的简要总结,成绩是微小的,任务是繁重的,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我们会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聪明才智,不断努力,争取更加辉煌的成绩。
第五篇:管理创新总结
2009年规划工程部“管理创新年”工作总结
规划工程部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开展的“管理创新年”活动,本着注重规划,推动落实,务求实效的原则,推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创新是事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规划工程部对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进行统一部署,整个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
加强组织领导,发挥集体力量。为把管理创新工作落到实处,规划工程部“管理创新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和重点工作安排,明确了管理创新工作以提高管理效率发挥集体力量为目标的原则和具体实施步骤;成立了由部门经理及副经理组成的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加强管理创新工作的领导,加强管理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确保管理创新工作的稳步开展。
为了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根据工作内容设立了几个项目小组,有专人领头,几个项目同时展开。在项目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定期的进行头脑风暴,把项目中的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通过集体的力量找出解决办法,这一过程能增益大家所不能,提高个人工作能力,更能加强团队凝聚力,使整个部门内氛围和谐,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最大化。通过这一管理创新,整个2009年,规划工程部在搬迁项目工作和新项目的调研工作两条线上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搬迁项目的前期工作已接近尾声,安评、环评、能评、土地使用证都已办理完毕,搬迁项目设计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各个工序的土建设计即将完成。新项目我们调研了CMC项目、二氯苯项目、硫磺制酸项目,其中二氯苯项目我们还成功地做了小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更有效地加强管理的手段。规划工程部统一了全体员工的思想,提高了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大家人人参与创新、自觉投入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每个员工的创新意识大大增强,创新的理念已经形成,规划工程部的实践也证明,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才能前进,创新才能抢占工作的制高点。
回顾2009年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的情况,成绩是主要的,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创新精神较强,总结提炼意识缺乏。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工作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创新的举措,由于缺乏总结提炼意识,没有及时转化为长期有效的创新经验。
规划工程部进一步完善措施,建立管理创新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创新工作的措施,切实抓好管理创新工作的落实,着力建立管理创新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做到不为创新而创新,使创新工作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