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男,中共党员,从1987年7月开始担任双庙村党支部书记,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在第六届、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中被村民选为双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任职以来,××带领支村委一班人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创建优美和谐生态园林村为主线,以兴办各项惠民工程,开展各项益民活动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落实“四化”、“四改”工程,使该村的经济得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曾多次接受各地代表团和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观摩学习和指导,得到一致好评,其本人也多次被省、市、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个人”、“优秀党支部书记”等称号。
致富不忘老百姓
××上任之前,他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搞个人运输,由于吃苦耐劳,头脑灵活,每年赚得万儿八千元是轻而易举的事。当镇党委让他出任双庙村支部书记时,他义无反顾地挑起了率领全村走共同富裕的重担。开始,有些人不理解,而××同志却认真地说:“如果是因为个人享受,哪还算什么共产党员!党培养我多年,理应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党,献给人民,献给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
由于他工作出色,XX年,又被广大村民选举为村委主任。他两副重担一肩挑,竭尽全力为全村人开辟致富门路,兴办公益事业。为的是尽共产党人应尽的责任,为的是让家家户户过上好日子。
潜心创建新班子
××上任以来,始终把班子建设放在首位。按照上级有关精神,对支村委干部实行交叉任职。把村组干部从原来的11人减少到现在的6人,从而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他带领全村6名干部每人创办一个经济实体,率先致富,为群众作表率。针对本村经济发展的模式,他对村干部工作进行了分工,明确职责,各把一关,使村里的大小事情,随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通过各种方式,全方位提高党员干部素质。XX年8月,××同志筹措资金5万余元,建起了一个设备现代、功能齐全的党员活动室,健全了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理事会、支村委干部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
细心发展新兴产业
双庙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256户,1068口人,1300亩耕地。90年代初,双庙村仍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500元左右。一次偶然外出,××在省农科院搞到一批优质枣苗,经他示范种植,效益非常看好。于是,他和支村委一班人根据本村实际,经过市场调查分析,敲定了以枣兴村,以枣富民的经济发展思路。在双庙村大面积推广枣树栽植的消息一传开,村民顿时议论纷纷,面对群众的种种疑虑,××带着支村委干部实施了“我是党员我先干,我是干部跟我干”的示范工程,32名党员率先栽植枣树210亩,影响和带动了全村群众,顿时,在双庙村掀起了栽植枣树热潮。看到村民栽植枣树的热情如此高涨,他与各地苗圃负责人协商,拿出自己准备盖房的钱,一次购回成品苗8.6万余珠,解决了枣树苗木问题,为解决枣树管理技术中遇到的难题,××同志自己掏腰包高薪从省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部门聘请技术专家,传授农民枣树管理技术,在销售渠道上,他亲自出马,抽调部分精明能干的农民组建了一支红枣销售队伍,在浙江、上海等地设立网点,拓展了红枣 销售渠道。XX年,他又购回沾化冬枣等优质苗木,对枣树进行了更新换代。为进一步增强枣农经济效益,他筹资在村里建起了红枣保鲜气调库,提高了红枣附加值。他先后组织成立科技服务组和信息服务组,专门为枣农提供服务。目前,全村红枣种植面积达到1100亩,实现了人均一亩枣,仅红枣一项,人均增收1000元。红枣产业成了全村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和希望产业。
与此同时,××同志积极带领支村委一班人大抓招商引资,积极创办民营企业。前年初,与“绍兴”制衣公司联营,在村里建立了缝合车间,安排富余劳动力200余人。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300元。
打造新村庄,培养新农民
为迅速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位。近几年来,××同志克服困难,排除干拢,对全村所有基建建行了“四化”改建。一是投资110余万元,完成了“田”字型主要街道和巷道的硬化,全长10.7公里,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二是投资70余万元,对全村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同时兴建了一个占地13亩大的街心公园,安装了体育器材等配套设施,三是投资20余万元,在大街小巷安装了80余盏路灯,使村民结束了晚上行走靠月亮的时代;四是建立卫生长效机制,制定环境卫生公约,确保全村干净整洁。
园林村建起后,××同志又重点组织村民发展村里的公益事业。一是建设了一个农民文体活动中心。共投资35万余元,配套安装了各种体育健身器材,修建了高标准篮球场,添置了乒乓球、象棋等娱乐用具。去年又投资20余万元,建起了一座高标准的人民舞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二是建设了一个标准化“希望小学”。××同志托关系、找熟人四处借贷,动员全村在外干部职工和村民捐款,他本人率先捐款5000元,他在运城工作的弟弟刚购置了新房,经济十分拮据,也动员他捐款3000元,两个儿子结业刚上班,没有积蓄,也分别捐款100元。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广大村民踊跃捐款,使希望工程小学如期竣工。三是创建完善了村级卫生所,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立了村级便民连锁店,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在迅速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农民生活的同时,××同志带领支村委一班人把培养“懂技术会经营、懂政策守法规、讲文明会生活”的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他以党员活动室、现代远程教育网为平台,对村民讲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技术、劳动技能培训,并对村民进行集中学习,从而使村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了广大村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懂政策、明法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同志一心扑在新农村建设上,而今,双庙村已成为一个环境美、生态优、村风正、民风淳的文明和谐新农村,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村民的赞扬。他面对成绩不骄傲,全身心投入,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抓紧抓好各方面工作,务实创新,相信双庙村在他的带领下会再展更加迷人的风采。
第二篇:村党支部书记_优秀事迹_材料(范文)
支部发展好舵手 百姓致富带头人
——尕让乡二连村党支部书记刘文玉先进事迹
刘文玉,男,汉族,1972年2月出生,1992年至1995年任二连村村委会主任,2001年至2010年任河西镇幸福村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于2011年3月开始担任尕让乡二连村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开拓创新,该村的各项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他也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能人”,成为支部发展的“舵手”。他带领该村党支部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创先争优各项要求,引领全体党员、农民凝神聚力创和谐、奔小康。
一、加强组织建设,培养干部队伍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有了过硬的班子,才能有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作为新一届村党支部发展的“舵手”,刘文玉平时扎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一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切实加强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学习制度,运用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他还完善了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议事规则、工作制度和“两委”班子工作责任制,协调好“两委”关系,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促进班子整体合力。此外,他还积极开展“两委”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制定了争创“五好”党支部工作计划,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经济组织、经济制度与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他平和的心态、公正的原则、辛勤的付出,打造出了一支精诚、团结、勤政、和谐的“两委”班子。支部一班人不在权利上争大小,不在荣誉上争高低,不在待遇上争多少,不在关系上搞亲疏,坚持
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深入农户调研、集思广益,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切实发挥出领导核心作用。在他的带领下,各项村级事务管理不断规范,各项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保障,各种村干部的行为得到了约束与规范,村内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开展。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二连村位于尕让乡政府南侧20公里处,距县城15公里,西久公路从该村通过,经济区域优势明显。全村共140户,515人,劳动力305人,绵羊150只,牛52头,总耕地面积1617亩。该村长期已粗犷的单一种植冬小麦为主要经济来源。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舒心的好日子,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他曾说到:“我当村党支部书记并不想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想为全村群众做一些实事”。今年,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通过四处奔走,与民政、农牧等各单位加强衔接,争取项目,在县农发办的大力帮助下,将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争取到了该村,实行了650亩冬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项目。一年来,他带领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响应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艰苦创业,狠抓设施建设,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如何发挥利用土地优势,改变农民贫穷落后的面貌,二连村村党支部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做文章,通过土地流转1230亩,筹建种养合作社,培养规模牛羊育肥户22户。并将流转后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到西久公路建设工地、县城等地打工,一年以来,共组织劳务输出600人次,创收60余万元。世代以单一种植业为主的农民尝到了特色种植和劳务输出带来的“甜头”,二连村成为尕让乡最大的冬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如今二连村村民们,展现出他们更加自信和逐步好转的生活状态。刘文玉用他的辛勤与付出向村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以百企联百村为依托,改变村容村貌,建设宜居新村
今年,全县百企联百村项目启动,二连村也被纳入项目之内,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走家串户,宣传动员,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好项目规划前期准备工作,同时配合县、乡主管部门,建立县指导、乡监督、村建设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并通过多次召开班子会、党员会、群众会充分讨论研究后详细制定了可行的村庄建设规划和活动实施方案。
在项目实施时,他又跑前跑后,多次到联建企业、县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同时,他又积极动员群众,做群众思想工作,将一部分观念落后,对项目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群众加以说服,使群众从心底里认识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使全村群众得到了最大的实惠。期间共投入资金1176.92万元,其中:政府投资338.39万元,联建企业省烟草公司投资100万元,群众自筹738.53万元。整合实施的各类项目4项。一是投资432万元,对该村通过群众推荐认定的45户农户危旧房进行了改造,动员群众自筹资金64万修建农户大门128合,争取奖励性住房建设项目135户。二是投资212.2万元的墙体改造项目:庄廓围墙墙体改造5342米,果园围墙改造1700米,果园铁艺475米。三是群众自筹72.86万元安装更换大门128个。四是企业投资30万元修建文化广场和185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1个。
四、盘活文体阵地,创建和谐新村
他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了,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在他的组织与督促下,先后建起了二连村图书室,组建了二连村秧歌队,每逢节日,秧歌队扭起欢快的秧歌,以此来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
现在的二连村到处能听到幼儿们嬉戏的欢笑声,节日上有欢快的秧歌队,群众生活更丰富了,文体活动更方便了。他还提出了以
村民学校为阵地,强化村民发展意识,道德意识,集体意识的观点。他经常聘请农科专家为党员和村民办培训、开讲座。
五、扶弱济贫,多为群众办实事
二连村常年受到泥石流的侵袭,今年他瞅准湟贵公路建设机遇,与施工的正平公司多次衔接,恳请正平公司为该村清理渠道,最后在他的努力下,正平公司无偿为该村清理防洪渠道2500米,今年8月15日的特大洪灾,该村未受任何损失,老百姓对此都拍手称快。同时他与省交通厅高管局多次协调,将该村孤寡老人孔如莲等5户人家由于施工造成耕种困难的耕地进行征收赔偿。由于施工造成该村公路两面耕地不能正常浇灌,他又多次与施工方协调,将渠道进行修复,确保了该村在公路两面的渠道畅通。他多次在村民大会上讲,“要想富,先修路,湟贵公路的修建,对我村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要大力支持该项目,要给施工队极大的方便”,为此,他积极协调施工方与农户之间的矛盾,给施工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使施工正常有序进行。在百企联百村项目建设中,他共帮助10多户群众,无偿为他们提供砌砖墙所需的人工、砂石料、水泥等建设物资。
环境优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谐,村民们高兴地编起了顺口溜:“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里刨金不见金;今日献了土地搞三产,扬眉吐气谱新篇。”在村里,他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扶贫济困,引领致富;在家中,他也是孝顺的儿子、体贴的丈夫,合格的家长。二连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刘文玉这位领头雁,和他“孺子牛”的孜孜追求。他做为一名党员、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在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晶莹的汗水和闪光的足迹,正是他这种情系百姓,甘当卒士,踏踏实实,潜心为民的精神,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取得了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但是他对于这些成绩说起来并不满足,他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一步计划进行农户电网改造、更
换变压器、改造年久失修的自来水管道、将电灌站老化的机组进行更新、拓宽村级道路路面等工作;在生产发展方面,他计划抓住贵德县打造旅游示范区的机遇,充分利用本村的750亩水域,进行水产养殖、观光、垂钓、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区项目建设,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开农家乐,以旅游为农民创收;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充分发挥本村2个合作社的作用,形成育肥、养殖、种植循环发展的产业链条,以此大力推动本村经济发展,并利用冬闲时间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他还计划带领本村的村社干部、党员和有文化的青年走出去,学习他们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将其带进来。
一年来,二连村在他的带领下,社会在进步,经济在不断发展,村民更加安居乐业。崇尚文明,热爱科学,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已成为该村的理想和追求,二连村正在向一个文明、民主、美丽、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第三篇:优秀党支部书记典型事迹
优秀党支部书记典型事迹
王建英五四村党支部书记,47岁、大专学历,是一个忠厚诚实,吃苦耐劳,不贪不占、一身正气,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他在村上工作24年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新时期的富农、惠农和助农政策,以加强党组织建设,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公而忘私,身体力行,带领五四村全体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2001年5月接任五四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面对村级债务大、基础条件差、环境条件恶劣,社会秩序不稳定、种植作物单一,群众收入低,生产生活条件差等情况。特别是村沉积的238万元的债务问题,集体利益和干部利益摆放的问题,导致村组干部软弱涣散,丧失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村中管理一片混乱,干群关系日趋恶化。
一、夯实这面旗帜,狠抓基层组织
1、为树好支部这面旗帜,带领新上任的党支部“一班人”,为群众之所想,为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他在群众面前许下诺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把老百姓要求办的事办好,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共产党员。”于是他顶着
风险和压力挑起这付重担,带领一班人,动员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真抓实干,依靠项目强基础、促发展,改变环境,整顿社会秩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偿还村级债务213万元,下欠农户棉花补价53万元,其中(兑付股金28万元、拖欠历年干部工资32万元),目前共争取项目11个(农电二期、三期改造线路16公里、打提灌井16眼、村村通油路9.8公里、新农村建设改造三个组、设施养殖四个组、村级阵地改造更新、中低产田改造及优质棉花项目、植树造林、人畜饮水工程、文化活动及休闲场所、产业示范点),投入资金623.8万元。其中:项目资金374.3万元,村级自筹124.76万元、农户自筹和以劳折资124.76万元。衬砌渠道12.5公里,改造中低产田600亩,栽植农田防护林68亩。使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基础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变,产业结构布局合理劳动力输转加快,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村级文化活动及阵地焕然一新,村级债务化解幅度较大,社会稳定,各项工作进展有序。
2、一心为民,发展产业,致富增收。过去种植比较单一,农户只种棉花,他通过找技术、引产业,四处协调联系,在产业的推广上村上采取给新品种种植户补助的方式和科技人员指导形式,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到目前种植作物有孜然、茴香、甘草、番茄、制种。从常规逐步向高效化发展三年投资6.5万元,建起了两百亩酒花示范点、两个百
亩番茄示范点、一个百亩叶菜制种示范点、有效地推动了产业的进程。劳务输转,通过引导和组织协调的方式,加快了劳动力的输转,目前基本已达到了每户有一人外出务工实现经济收入1500万元。通过几年的引导教育,群众认识到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布局,劳务输转能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识。在2010年筹资2.02万元对村委会大院进行地坪铺筑、筹资8760元、组织机械和人力铺垫了1.7公里的田间道路、积极组织机械、每年组织人力多次防汛,对一组东河、五、六组防洪坝进行加固、其次使国家建设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积极配合中铁局在我村占用6公里的地段上建高速客运铁路的协调、征地补偿工作,设计农户86户,耕地269亩、积极与中铁局协商,争取物资3万元,架设机电井渠100米和农田路桥20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现已完成261万元。其中:争取项目资金25万元、县直部门帮扶资金8万元、征地补偿59万元、村办企业收入173万元。化解历年债务213万元。
3、新农村建设: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三年中他组织干部贷款、借款、农户筹资等形式,筹资360万元,完成了二组街道整治,二分场、三分场、六组街道铺筑和农户住宅门面的装修,130户的危旧房屋改造,修建高标准小康住宅35户、硬化居民点人行道8600平方米,栽植风景树460株,架设路灯30盏,修建2800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厅一个,安装
政策宣传牌50个。同时,在全村范围内大力发展沼气项目,共建起了沼气池130口,改变了人居环境。
2、筹集资金21.5万元修建了两个组的文化室和文化休闲广场,使群众开会、学习活动有了场所。
4、村组活动场所和阵地建设:他通过参观学习,觉的其它村级活动场所和阵地建设都搞得比较好,设施完整,自己所管理的村办公场所破旧,设施不全,宣传跟不上,他千方百计四处筹集资金,和班子成员共同谋划,共筹资14.8万元,对村委会办公场所进行了改建装修,更换了办公设施,制作了政策宣传和村务、政务公开牌,改变了办公条件和学习环境,扩大了宣传范围,提高了群众的公信度。
5、社会稳定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加大政策法规、民调工作力度对民事纠纷的协处,采取村组民调组织调解与离任老干部联合调解,有威信的群众和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引导说服,使多年上访、闹访的人员思想情绪稳定了,问题解决了。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加强群众的思想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大村组财务管理,坚持两务公开,及时把群众关心的水务、用工、提灌井及结果公开。坚持“四议两公开”的民主管理程序,推行村组干部、党员、人民代表向群众述职测评,接受群众的监督。
6、社会发展保障方面:积极争取落实新型合作医疗参保惠农政策,是参保人达到全村人口的95%以上,低保享受
人口数192人,达到全镇享受低保享受人员数192人,达到全镇享受低保人口比例最高。社会养老保险全镇400户,我村占到200户。
总之,他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干工作深入群众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在作风上严以律己、一身正气,在廉洁方面,不贪不沾,清清白白,在服务群众上,深入群众调查走访,倾听群众的建议。他把村当做自己的家一样、操心,村上有困难办事没钱,把自家的钱拿去垫上搞项目和大的建设。村上无资金周转,筹不到钱,他找朋友借或者去贷款,都想把大家的事干好。他为了村上的发展用尽了心思、想尽了办法,才有了今天的五四村。但他还使用不屈不捞的精神而努力,把五四村打造成先进村而忘我工作着,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一位共产党员的美好人生。
第四篇:村党支部书记 优秀事迹 材料
支部发展好舵手 百姓致富带头人
——桥梓镇东凤山村党支部书记鲍永亮先进事迹
鲍永亮,男,汉族,1959年出生,1983年参加工作,自1986开始担任桥梓镇东凤山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东凤山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在发展大枣产业的基础上,2004年成立了凤山大枣协会分会,连续举办了五届大枣文化节,以“枣”为“媒”带动了全镇大枣产业的迅速发展,向首都展示了东凤山特色产业与形象,成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能人”。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民增收,安居乐业,近几年东凤村的各项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作为支部发展的“舵手”,鲍永亮带领东凤山村党支部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创造争优各项要求,引领全体党员、农民凝神聚力创和谐、奔小康。东凤山村党支部先后荣获“优秀基层党组织”、“产业发展先进村”、“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环境建设效果显著村”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组织建设,培养干部队伍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有了过硬的班子,才能有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作为村党支部发展的“舵手”,鲍永亮平时扎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几年来,东凤山村党支部在党支部书记鲍永亮的带领下,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学习制度,运用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他还完善了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议事规则、工作制度和“两委”班子工作责任制,协调好“两委”关系,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促进班子整体合力。此外,他还积极开展“两委”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多次主持“两委”班子学习、民主生活会,组织开展联系群众和村民接待日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争创五好党支部工作计划,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经济组织、经济制度与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鲍永亮平和的心态、公正的原则、辛勤的付出,“三位一体”结合在一起,打造了一支精诚、团结、勤政、和谐的“两委”班子。支部一班人不在权利上争大小,不在荣誉上争高低,不在待遇上争多少,不在关系上搞亲疏,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深入调研、集思广益,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切实发挥出领导核心作用。在他的带领下,各项村级事务管理不断规范,各项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保障,各种村干部的行为得到了约束与规范,村内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开展。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东凤山村位于桥梓镇政府西北5公里处,东临前辛庄村委会,南临山立庄村委会,西临岐庄村委会,北临北宅村委会。全村132户,共计296口人。土地总面积2621亩。其中:耕地659亩、园地730亩、林地448亩、其他用地70亩。上世纪末的东凤山村一直以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为主,交通不方便,地理位臵偏僻,经济落后,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
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舒心的好日子,一直是鲍永亮最大的心愿。他曾说到:“我当村党支部书记并不想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想为全村群众做一些实事”。经过反复思索,东凤山村制定了以发展林业为方向,立足山林、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具体来说就是: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和山前暖区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性质非常适合发展大枣业。几年来,鲍永亮带领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响应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艰苦创业,狠抓设施建设,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为村民发展林业提供优惠政策。如何发挥利用土地优势,改变农民贫穷落后的面貌,东凤山村党支部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做文章,通过树立典型,带动全面,不断调动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并组建了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东凤山大枣协会,建立了“支部+协会”式的党组织。几年以来,世代以农耕为业的农民尝到了特色农
业、生态农业带来的“甜头”。如今,摆脱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束缚的东凤山村民们,展现出他们更加自信、富足的生活状态。以大枣产业为龙头,还充分带动旅游业、民俗业的发展。2010年村级总收入500余万元。大枣产业已是东凤山村的主导产业,为全村经济发展、就业增收起到巨大的作用,赢得群众一致叫好。几年的努力以付出,东凤山村民富了,家用电器多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也有板有眼,鲍永亮用他的辛勤与付出向村民交上一份满分“答卷”。在2010年的换届选举中,鲍永亮再次以高票当选,赢得了党员和群众的信任。
三、改变村容村貌,建设宜居新村
随着大枣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东凤山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加强。东凤山村党支部为了搞好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几年来,鲍永亮四处积极联系,筹集资金。在2009年投入资金32万元,街道硬化5500平米,解决了交通出行问题;投资49968元,护坡234立方米;投资144762元,垒二四挡墙1343平米;投资116818元,抹灰8986平米;投资107800粉刷墙壁7700平米元;投资6728元建花坛一个。二是努力改善村级活动场所,新建村委会及活动场所9间,新建围墙110延长米,粉刷墙面160延长米,永久性标语8条,村委会面貌焕然一新。户户安装了北京村村通工程闭路电视。三是以文
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和党员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思想观念、法制意识、卫生习惯、道德礼仪等方面加强引导和培训,村民的素质得到一定提高,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全面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和评比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四、盘活文体阵地,创建和谐新村
鲍永亮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在鲍永亮的组织与督促下,东凤山先后建起了高标准的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电脑房、医务室。秧歌队每周三次按时组织活动,数字影厅每周至少给村民放3场电影,还经常邀请文艺团队来村演出。此外,村里又组建了青年业余篮球队、文艺队、秧歌队等,进一步丰富了广大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实了广大村民的精神生活。
现在的东凤山村时不时有青年人矫健的步伐在运动场上飒爽,每天清晨可以看到老年人优美的舞姿,每逢重大节日有文艺队演员们生动的表演,村内有幼儿们嬉戏的欢笑声,村外有小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有方便优惠的医疗服务机构,群众生活更丰富了,文体活动更方便了。鲍永亮还提出了以村民学校为阵地,强化村民发展意识,道德意识,集体意识的观点。他经常聘请专家教授为党员或村民办培训、开讲座。抓教育、抓创建是东凤山村精神文明建设长足进步和
群众精神面貌转变的有力保证。
环境优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谐,村民们高兴地编起了顺口溜:“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里创金不见金;今日献了土地搞三产,扬眉吐气谱新篇。”在村里,他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扶贫济困,引领致富;在家中,他也是孝顺的儿子、体贴的丈夫,合格的家长。东凤山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鲍永亮这位领头雁,和他“孺子牛”的孜孜追求。鲍永亮做为一名党员、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在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晶莹的汗水和闪光的足迹,正是他这种情系百姓,甘当卒士,踏踏实实,潜心为民的精神,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取得了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
第五篇:党支部书记事迹
心系“玉龙”促腾飞——记四川省劳动模范、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人大代表、玉龙村党支部书记陈孝恩
陈孝恩,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老百姓选他当人大代表,他知道感恩老百姓。他一直恪守“群众利益无小事,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履职信念,始终把为带领全村老百姓奔小康,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充分利用他身为人大代表和村支部书记的工作平台,一门心思搞发展,尽心尽力办实事,带领玉龙村腾飞。
发展农村经济的领头雁
陈孝恩常说,“作为一名代表,一定要有代表性,不然就不配作代表。既然老百姓信任我,我就要带领他们一起致富奔小康”。陈孝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让老百姓致富,首先得自己先富起来。由于家在农村,他有一定种植蔬菜的经验,看到国家对农业生产的不断重视,他开始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先采用简易竹架大棚种植蔬菜,后来发展到采用钢架大棚种植黄瓜、辣椒等反季节蔬菜。
2006年12月,在前期不断探索的基础上,陈孝恩组织当地蔬菜种植户成立了城厢镇玉虹桥蔬菜专业合作社。
为了解决技术短缺的问题,陈孝恩聘请到省农科院的两位博士和市农科所的陈琳教授长年担任合作社的技术顾问,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社员现代农业生产意识和相关技能。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陈孝恩觉得光有知识渊博的博士、教
授还不够,还要提高自身素质才行。于是,他从本来就很紧张的经费中挤出一笔钱,购买了大量实用技术书籍,提供给合作社社员借阅。通过自学加实践的方式,他培养出了合作社自己的技术人员。
经过几年的发展,2009年,合作社生产的黄瓜、茄子、大白菜、花菜等产品获得了“无公害认证”。2010年,黄瓜、茄子、土豆、南瓜等9个产品获得了“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同时,合作社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章程、健全的管理制度、统一的苗、农资供应机制、统一的防疫防治体系和统一的销售服务生产模式,经营状况良好,覆盖带动农田面积约1万余亩。
回首创业之初,陈孝恩感慨地说:“那个时候面临很多困难,技术短缺、人才匮乏、资金不足等等,我想到了退缩,但我想到要带领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的誓言,想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在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我还是硬挺过来了。”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陈孝恩的带动下,玉龙村已经发展了7户蔬菜大户,经营的土地从三四十亩到七八十亩不等,都走上了致富之路。
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言者
随着城厢镇玉虹桥蔬菜专业合作社一天天地发展壮大,村民们的钱包也一天一天地鼓起来了。按理说,陈孝恩应该知足而乐了,但他没有,他对自己的工作还不满意。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由于工作忙,他发现自己和老百姓交心谈心的时候太少了,他意
识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倾听老百姓的声音,了解老百姓的心意,为老百姓的利益呐喊,帮助老百姓实现他们的心愿。
于是,陈孝恩积极利用空余时间深入走访村民、企业家了解情况。通过交流,陈孝恩了解到:老百姓迫切希望改善村里的道路。
建设田园城市的实施者
2009年底,成都市委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长远目标和历史定位。这犹如一阵春风,一夜间吹遍了整个成都平原,玉龙村也沐浴在这春风里。
成都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陈孝恩既感到高兴,又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陈孝恩觉得要把玉龙村建设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一部分,必须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改变村民不良的生活习惯,既要引入城市建设中的先进之处,又要保持原有的田园风貌,既让老百姓享受到现代文明,又让他们能体验到乡村风情。
他在村党支部会议上发言:“我们玉龙村人要做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积极实施者,要争当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排头兵,要把村上的每一件事情都融入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之中”。就在这个时候,城厢镇拉开了申报生态家园工作的序幕,将对申报农户进行环境整体打造,建设卫生厕所、卫生厨房、三格化类
池或沼气池,对庭院进行硬化、绿化和立面改造。
陈孝恩以此为契机,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到生态家园创建工作中来,并在玉龙村全面推开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各项工作。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建设,示范家庭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家的小平房变成了小别墅,阴暗的厨房变得光亮洁净了,臭气熏天的厕所变得清洁卫生了,凌乱的小院落变得漂亮了。
村民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如此变化,陈孝恩是打心眼儿里高兴。目前,玉龙村的38户示范户已经通过市、区两级验收,正式成为“生态家园”。
新的一年里,陈孝恩更加忙碌了,他不断地访难问忧听民声。他表示,他将继续结合玉龙村的实际情况,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恪尽职守,不负重托,让玉龙村乘着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春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