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情况的调研报告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许多地区(包括我县在内)都开展了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工作,大学生村官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道夺目的景观。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状况,**县委组织部发动我县现有**名大学生村官,立足各人工作生活实际,广泛开展此次摸底调研。现将我们开展调研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此次调研的目的及具体方式方法
目 的:及时发现和掌握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方便组织部对现有相关政策进行优化改进,为促进我县大学生“村官”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使用提供详实的信息数据。
方式方法:由于受到人力、物力、时间的限制,我二人自由组成了一个工作小组,在不影响日常工作前提下,积极开展调研工作。为使报告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具广泛意义和实际意义,在此次调研中我们采取下村走访、组织座谈等形式,在我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活动。期间我们共走访了有大学生“村官”入驻的行政村9个,与村干部、党员、村民座谈**余次,组织大学生“村官”同事开展各类座谈*次,了解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为调研报告的撰写积累了详实素材。
二、我县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
**县****年、****年、****年先后接收**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其中县城及周边乡镇**名,**乡*名,**乡*名。**名大学生村官分别毕业于全国**所高校,涉及会计学、农学、林学、法学、计算机、教育等**个专业门类;党员**名,入党积极分子**名。
三、推行大学生“村官”相关工作的积极意义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县的大学生村官大部分工作积极肯干,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协助村两委做好村里的工作和当地乡镇交办的事项,使农村工作呈现出新气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新的力量。大学生“村官”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发展的热情和积极的进取心,他们以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身份投入工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增添了新鲜血液。既让他们在了解农村、熟悉农村中尽快成长起来,又让他们在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长工作才干中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做出贡献。例如我县**村“村官”某某,在积极融入农村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创造性的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用浅显的语言印制在挂历上,自己出资印刷并分发给乡村干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乡村干部的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
其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大学生“村官”到了农村基层以后,大部分能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积极为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有的利用计算机知识,推进了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例如**村“村官”***;有的结合所学专业,在种植、养殖、农民合作社等方面加强探索和实践,带领村民致富,例如**乡“村官”***,在****年草莓滞销时,通过与**栏目的宣传合作,为村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万元;有的依托党员服务中心、村民工作室等为村民提供法律、心理等各类咨询和服务,例如**“村官”***;也有的运用所学知识,参与村里的一些规划、管理和建设等,为农村带去了新观念、新知识,例如**“村官”***。因此,大学生“村官”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能够为农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持。通过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可以改变党政人才的成长模式,优化党政人才的来源结构;同时,也能在大学生中树立新的就业理念和就业价值取向,缓解就业压力,为各类人才成长树立新导向。
四、存在的难点及分析。
(一)、从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认知态度来看,宣传工作还有待加强。
有的村认为大学生“村官”是过客,是来镀金的,是外人,不愿意把真正具有锻炼价值的岗位,作为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平台;有的大学生村官不明白自己下村任职的目的、意义是什么,找不准奋斗目标,把握不好工作的重点、难点,个别大学生“村官”错误的认为组织人事部门管不了,新单位又管不着,反正干好干坏都一样,便放松对自己的纪律要求,工作中不能积极主动的要任务、挑担子,缺乏克服困难和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另外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部分大学生“村官”对于自己的工作前途持怀疑态度。
(二)、从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来看,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问题。
1、工作作风不深入。一些大学生“村官”很少深入到户,对村情了解不够。大学生村官往往习惯性的待在办公室,等待村民来访,很少主动到村民家里拜访,对村情了解不够,很难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2、综合能力不强。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其农村能力的欠缺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通过对村两委负责人的走访,他们普遍认为大学生还需要提高以下四种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3、专业不对口。据调查统计,我县**名大学生村官中,农、林专业人员所占比例不到**%,普遍存在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不对口的问题。专业上的“不对口”,使大学生村官在村里从事事务性工作比较多,在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帮助农民致富等方面发挥作用有限,呈现“有理论用不上,有知识道不出”的尴尬境地。
(三)、从政策待遇来看,还难以体现统筹兼顾。
与我县村干部待遇相比,目前对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已高于村“两委”副职干部,但与我省其他地区相比同类别“村官”待遇普遍偏低,这样带来两个后果:一是对现职村干部的积极性是一种打击;二是选聘大学生“村官”三年服务期满后,相对较低的工资待遇,对他们的积极性也是一种影响,甚至不利于农村对人才的挽留。因此,在制定待遇政策方面,要紧密结合实际,统筹兼顾、奖勤罚懒,调动各方积极性,开拓创新,找准平衡点,才有利于事业的长远发展。
五、几点思考
(一)、如何解决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中的问题?
一是加强宣传。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意义、作用和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正面典型的宣传力度,转变个别村严重本位思想和传统待客习惯,把大学生“村官”当作自己人,增强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加强引导。加强大学生“村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要求“村官”明确工作目标,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共同的事业,切实服从单位的工作安排,努力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达到锻炼自己、奉献一方的目的。
三是加强保障。接收单位要为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根据其本身特长及培养方向,大胆使用,安排最合适的岗位,为大学生“村官”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
四是加强扶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在恰当时候自主创业,组织部门和银行要在就业平台搭建、创业经验交流、创业资金扶持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帮助,例如:邀请外地成功创业大学生村官来我县座谈交流,向大学生村官提供无息贷款等。
(二)、大学生“村官”群体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
由于采取人性化分配机制,我县大学生“村官”大部分被分配到县城周边等接近居住地的乡镇就职,就职环境比较适宜,风俗习惯较为相近,对于现在网络上流行的“大学生村官难以融入农村”的说法,我县基本不存在;那么在如此适宜的工作生活环境下,我们大学生“村官”如何从自身角度实现自己的价值呢?
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大学生村官应充分认识国家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重大意义以及由此给自身带来的重大机遇和超大平台,从而自觉做到好生珍惜、勤奋努力,施展才华、有所作为。
二是心理状态要恰当。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是将当下的所在仅仅作为一个中转的场所、过渡的平台。有想法正常。欲图别的岗位、以求别的发展,也在情理之中。问题是在其位,当谋其事。作为大学生村官,要有恰当的心理状态,要能够正确对待转岗去留,要自觉做到守土有责、履职尽责,做到既在其位、当谋其事、力成其业。
三是角色定位要准确。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名正言顺。大学生村官要清醒地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自己是村委会主任助理或者是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大学生村官是配角,是帮助村主要干部打理日常行政事务的角色,是运用相关专业技术担当某个领域某项具体工作的角色。只有真正明确了自身的角色定位,大学生村官才能不缺位、不越位,有所作为。
四是知识技能要完善。大学生村官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服务农民、增加村民收入,给农村带去先进文化、先进理念。为此,大学生村官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给自己充电补课,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胜任工作、服务村民。
五是工作方法要对路。大学生村官要想做事、做成事,还必须特别注意工作方法。要多和村民、村干部尤其是村主要干部通气,多听听他们的提醒和建议,工作中要多动脑筋,多想想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相应的工作方法,力求使之有的放矢、量体裁衣,力求使之对路可行、管用高效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生活工作调研
大学生村官生活工作调研
稷峰镇西街村村委主任助理杨碧舟稷山县总人口34万,共有7个乡镇,200个行政村,1个社区。从2006年开始,稷山县先后接收省选聘大学生村官200人,在村官这个舞台上,具有高学历的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多,他们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村官赴村任职成效明显
大学生赴村任职,改善了村级干部队伍结构,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开拓了一条好路子,绝大多数赴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能够找准位臵,呆得住,蹲得下,干得开,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自觉放下架子,安下心思,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具体成效有以下几方面:
(一)改善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
1、提高文化素质。以前村干部的文化水平,最高是高中毕业,虽然,有一些同志拿到了大专、本科文凭,但只是通过函授等形式职得文凭,没有经过正规学校的培养。甚至一些树干部还是小学文化,文化偏低,易造成工作中目光短浅,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等。大学生下村任职有效地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转变了村干部的工作作风。
2、优化年龄结构。近几年,村级干部整顿工作虽然在年龄结构上作了调整、优化,但是,由于人才资源的缺乏,年轻干部的推选比较困难,25岁以下的村干部还是偏少的,大学生村官填补这一空缺,有利于村干部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合理梯次结构。
3、充实专业人才。村组干部一般都是土生土长的老百姓,缺乏专业知识。经验也是在农村工作中积累的老经验,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目前农村正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农村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如:农水、畜牧、渔业、蚕桑、税收、财会等,适合农村需求,有效地充实了农村专业干部队伍。
(二)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1、大学生村官素质较高,认真能干。大学生村官文化水平高,知识丰富,利用自已所学知识为农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很多村官在计划生育、产业结构调整、多种经营、科技信息、农业税收等工作中以得突出成绩,被计为乡镇先进工作者、优秀团员,有的被吸收入党。
2、大学生村官思想较稳,积极想干。绝大多数的村官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这是自己在人生中的一个崭新的转折点。在农村工作同样可以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更有发挥才干的广阔天地。他们思想解放,敢于开拓,敢于接受新事物,努力把聪明才干付诸实践。
3、大学生村官作风较实,埋头苦干。大学生村官们工
作作风扎实,埋头苦干,面对“早上起五更,晚上提马灯”、披星戴月不规律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及工作辛苦而不被群众理解的苦恼,能够正确对待,排除困难,不怕吃苦,乐于奉献。
(三)大学生村官们在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
1、觉悟得到提高。不少村官到了农村工作后,看到农村在改革中取得的成就,同时,也看到了农村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认识到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还应作出努力。积极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了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信念,树立了扎根农村,把青春年华献农村的理想。尤其是大学生村官联谊会的成立,更好地为他们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通过典型带动,使他们的思想觉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能力得到加强。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是他们人生经历的宝贵财富,他们学到了书本上没有学到的东西。工作能力得到提高,掌握了农村工作的方法,学会了如何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如何处理好于群关系,如何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为今后干好高一层次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许多大学生村官深刻地感受到,要想成为一名有威望的、彼群众所信服的农村干部,必须做到做到四勤:腿勤、手勤、眼勤、嘴勤。
3、意志得到磨炼。人生的旅程曲折不尽,要想在人生中
走得稳健,必须学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增强自身面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学会在困惑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增强本领。大学生村官面对流言恶语,困难挫折,都能正确认识,迎难而上,意志坚定,扎实工作,愿意以饱满的精神迎接困难的挑战。思想上逐步走向成熟。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1、作风不实。许多大学生村官在校所学的专业与目前工作的专业不对口,学校学习的文化知识在工作中基本用不上,面对农村基层工作的琐碎性、复杂性,以及人际关系之间的难处理,老百姓的不信任,加上大学生的柔弱一面,容易导致刚上任的大学生村官挫败感,心里压力大,工作积极性不高。
2、思想不稳。有小部分村官不能正确认识自身。部分大学生村官当时报考村官可能是为了解决一时就业的压力,把到村工作当做一时的落脚地,潜意识中可能并没有扎根基层的决心和毅力,面对农村艰苦的环境一时可能感到迷茫甚至有放弃的心理,这样就导致不停地流失掉部分大学生村官。
3、出路不畅。大多数的大学生村官对到村任职三年期满后的安排问题比较茫然,三年后的出路是什么呢,是继续留职呢还是另寻出路呢?这些是经常在脑中盘旋的问题。
三、建议
1、做好前期动员,打好扎根农村、奉献农民的“预防针”。许多大学生毕业生面对就业形势严峻,把当村官作为人生的跳板,作为就业的一种缓冲,对这一职业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因此,真正能伏下身子干事的很少,很多的村官都抱着一种等、靠的思想。
2、完善管理制度,打好自我防疫的“免疫针”。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关心关注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自我认知等,制定相关的措施制度来关心大学生村官,组织各类活动,让大学生村官们多互相交流学习,在各种活动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斗志,在工作中得到升华和磨练。
3、实行多措并举,畅通大学生村官的出口。大学生村官实行三年聘任制,对于大学生村官三年后的出路问题,省市应采取一整套的配套制度,为他们的发展指明方向,不管是考研、考公务员,还是继续创业,都能有相关的明确的优惠政策。
大学生村官现在已在村官中占有了相当大的比例,这是新时代新农村建设中一支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在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支队伍注定是农村热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工作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工作调研报告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为全面了解我县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和管理现状,我们对在**县基层工作的37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和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其工作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归纳,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供管理单位、各级领导和村官参考。
一、全县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情况
自2008年开展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新农村建设一线工作试点以来,到**县的大学生村官共有42名。其中:2008年选派5名、2009年1名、2010年17名、2011年19名,聘用期均为3年。在2011年县乡集中换届时,从2008年选派的大学生村官中提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的3名,考上省、州公务员或选聘到事业单位工作的2名。截止目前,还有37名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均为2009年以来选派人员,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28岁,平均年龄25.4岁。其中:男性23人、女性14人,少数民族9人,中国共产党党员23名,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23人、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14人。这些大学生村官在提高村级组织办公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1、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和任务分工不够明确。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主要承担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和协助计生、新农合参保、整理材料、开会通知等辅助性工作,还有部分人员被留在乡镇充当打字员和内勤人员。
2、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经验缺乏。大多数人所学专业与现在的工作并不是很对口,没能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大学生村官中具有农学专业知识的比例非常少,大多缺乏农村工作的知识背景和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大学生村官的能力与农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大学生村官“非官非农”,身份尴尬。农村需要的是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头人,大学生村官“非官非农”的尴尬身份,使其很难融入当地环境,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时候,经常得不到村“两委”的重视。忙于应付村里各种复杂情况和复杂人际关系,难以理出工作思路,群众对他们缺乏认同感,绝大多数人在工作上有挫折感。而且,对在基层工作期满后的管理问题、出路安置问题,普遍表示出极大的担忧,情绪不稳定。
4、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存在盲点。由于大学生村官的身份特殊,虽然出台了《大学生“村官”选派管理办法》,但管理和考核机制并未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工作考核、业绩奖励、晋升方向、培训教育等还不完善。
大学生村官由组织人社部门负责选派,县人社局与他们签订《到村任职合同书》,每年不定期召开1-2次座谈会,年底进行考核,但是,大多只是上交一份工作总结,对考核没有引起双方面的重视,考核主体不明确,考核流于形式。大学生村官虽由所在乡镇管理,但由于身份特殊,乡镇党委政府既不能以一名普通乡镇干部去管理和要求,又不能以一名农村干部去对待和使用,在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上大多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也不利于他们沉下身子、静下心来工作,造成了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劲头不足。同时大学生村官档案管理没有规范,很多人的档案都成了“压箱货”,与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另外大学生村官培训和扶持创业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还没有纳入全县的总体《规划》,培训模式和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大学生村官从高校毕业到农村工作,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基层工作者,是一个自我适应和群众认可的过程,需要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需要各级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的真诚帮带、用心培养。同时,大学生村官们也应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以便能在农村工作中健康成长。
1、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强管理,落实组织部长为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为具体负责人的管理责任,借鉴乡镇公务员管理办法强化日常管理。二是加强联系和服务引导。组织部应指定专人负责大学生村官的联系服务,加强了解沟通,及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健全考核机制,积极探索管理使用方面的新方法,研究激励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可以借鉴公务员考核的方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定期考核,年终总评,对优秀大学生村官给予相应的奖励。四是规范档案管理。将大学生村官人事档案全部纳入到县人社局管理,各种归档材料及时入档,确保档案的齐全。
2、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提高综合能力。要将大学生村官的培训纳入大规模培训干部计划,除了岗前培训外,每年至少要开展一次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上要突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农村政策、农村工作方法、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实用法律法规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促使大学生村官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建立大学生村官传帮带制度,采取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一对一”帮、村干部“一对一”带等方式,进行结对帮带,面对面进行帮助指导,提高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了解掌握思想工作状况,注意做好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其尽快熟悉环境、努力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切实为农村留住优秀人才,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3、大学生村官自身要转变思想观念,给自己
准确定位。一是要激发自己服务于农村的热情与责任,背负起兴农的历史使命,树立用知识回报社会、服务农村的志向,立足长远锻炼自己,扎根农村,脚踏实地地工作,谦虚谨慎地待人,认真做好农村的每一项工作。二是要加强学习,增强实践能力的锻炼。多向村干部包括村民学习,培养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要脚踏实地、谦虚谨慎。农村工作很复杂也很繁琐,不能急于求成,要摆正好心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务实,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树立村民意识,融入农村生活。
4、加强交流培养。结合当前开展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双联”活动,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到乡镇机关相关职能科室、办公室进行轮岗锻炼;或者采取“上午在村、下午在乡镇”的模式,让他们充分了解乡镇机关工作的特点与有关科室业务。落实村干部驻村制度,通过压担子、定任务和参与一线工作的形式,比如具体从事征地拆迁、材料写作、科技扶贫、计划生育、综治维稳等工作,不断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同时,对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实效。组织、人社部门要定期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开通大学生村官交流园地、编写村官信息,及时宣传大学生村官有关政策及工作经验,积极为他们搭建相互交流平台。根据所学专业,有计划地开展横向交流,加强培养培训力度,鼓励开展相互间的合作,支持开展村官创业创新,使其能更快成长起来。
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开展培训培养等,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掌握基层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本领,准确找到自身定位,尽快融入农村工作,努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工作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1、自身问题
1.1存在短期化行为和“跳板”心里
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中,缺乏归属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基层工作中。大学生村官任期有限,服务期满后就业还得依靠自己。应积极拓展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的就业渠道,搭建大学生村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使那些工作认真、绩效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能够在就业中表现出优势,并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而增加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
1.2职责不明确,被“秘书化”和“工具化”
虽然政策规定大学生村官任职两委助理,或者村委会副主任、副书记等。但至于具体工作职务并没有明确,到职后基本上是什么事情都做。像党建材料、政策宣传、远程教育、设备网络维护、各种调查表填报、档案整理等日常工作。从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中看,大学生村官没有具体负责的职务,通常是有什么事就做什么事,没事就闲置了,“秘书化”和“工具化”现象较为明显。
1.3被赋予的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新鲜事物,是经由省、市党委组织部门选拔派遣到农村的,党组织的选派行为给他们增添了一道“政治”光环,加之他们品学兼优,思维活跃,具有现代理念和一定的专业技能,农村
基层组织和老百姓倾向于视大学生村官为知识与能力的化身,把大学生村官的高学历当作高水平,把大学生村官的有知识等同于有经验,把大学生的有潜力当成有能力,给他们赋予过高的期望与责任。村民希望大学生村官的到来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是为了听取民情的,拥有比较大的权利。大学生村官上任后有一些村民们迫不及待的想马上看到变化,期望他们能利用自己的优势为村里招商引资,带领村民致富。
这种高期望值超出了大学生村官的实际能力,也造就了村民迫切希望得到改变的急功近利的心态。而当村民提出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一段时间以来村里仍没有因为大学生村官的到任而得到什么改变后,村民也渐渐失去了对他们的信任和重视,甚至在一些村成了摆设品,这些观念、期望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规律,给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村官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其成长。
2、工作问题
2.1思想认识
思想认识还不足。刚踏上工作岗位,缺乏社会实践,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工作中常遇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很多东西要自己去体验,不能纸上谈兵,停留在口头上。(24节气事例)只有提高自己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各种工作思路和计划应用于实践。
2.2工作方法
工作方法欠妥。因人生阅历少,社会实践不足,处理事情的方法
比较简单。有计划不能下决心实践,对有些工作犹豫不决,造成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查看水库坝塘事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2能力
能力有待提升。村里的情况比较复杂,很多问题没有接触过,加之思想认识不足,工作方法欠妥,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往往考虑问题不周到。有时候对某一事情过于追求完美,犹豫不决,造成很多工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大学生村官在开展工作中好的对策及建议
1、“大学生村官”首先应当完成从大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换。
从大学生到“村官”是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顺利实现转换的前提是村民的认同,也就是农民把大学生看成是自家人。这就要求大学生学会站在农民的角度看问题,用农民的语言来说事情。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时,才能做到满足农民之需。沟通是有规律的,交流的成功往往是基于语言的共同点,谈论对方熟悉的问题,有了共同语言,沟通的成功率就会不断提高。既然是“村官”,应当从心理上完成角色的转换,做好角色调试,应“先做村民,后做村官”。投身于农村的广大天地,不再是“小桥流水人家”诗情画意,有的应当是一份关心农民疾苦,改善农民生活的责任感。重新认识农村,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应当经历的是一个自我角色“认识——了解——调整——重新认识——再了解——再调整”的不断反复不断加深的循环螺
旋上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自我角色的调试,实际上也是一个人的再社会化过程。这也许是一个痛苦的、长时间的打碎个性、磨圆棱角的过程,但确实是做好基层工作所必须与必经的。作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内容、环境、对象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经验也许并不适用。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要“下得去”,同当地村民多交流沟通,多多走访调研,了解村民的需求,缓和干群矛盾,协调利益关系,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农民最关心的是农作物的收益问题,“大学生村官”应当与农民同甘共苦,同喜同忧,帮农民算经济账,找提高收益的路子,做农民的同路人。认同感产生感情,再加上懂些农业技术、市场行情等,这样的“大学生村官”就一定会受到农民的欢迎。只有使自己融入到农民中去,才能为当好“村官”打好基础。(大学生村官的成长需接地气)
2、“大学生村官”还应当深入农村实际,注重当地风俗传统,发挥自己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村官”是顶着“大学生”这个闪闪发光的光环下到基层的,他的一言一行在村民中无不产生较大的影响,村民对其也会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但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大学生村官应当在广泛了解农村实际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理论优势,理论联系实际,找准切入点。大学生通过四年大学教育的培养,即便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有距离,也应具有系统思维优势,在工作中将自己所学的所擅长的东西与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走一条创新的路子出来。其实,大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大学所接受的思维训练,都有一个从理论
到实践,从务虚到务实的转化过程。只有通过农村的实际工作,才能实现理论知识到操作能力的提升、系统思维方式与现实的磨合。这一过程正是大学生“村官”为农民服务的过程,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国家政策对于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并无专业要求,就是希望能够丰富基层干部的知识种类提高其知识水平,这是“大学生村官”的一笔宝贵财富,应当是要合理利用起来,不断发展与创新。
在深入农村的实践中,大学生村官要尊重农村当地的风俗习惯。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开展工作时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免给村民留下不好的印象,降低自己的威信,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3、大学生村官主动思考,寻求社会资源支持;政府开辟“绿色通道”,给予大学生村官政策保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农村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经济问题。农民们对大学生村官的最大期望便是能带领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而现实中,由于大学生村官没有实权,无法为村里争取资金,带来项目,导致农民们对其逐渐失去信任,村干部认为其可有可无。大学生村官自己也得借助自己的学历优势,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一些比较好的开发项目带领群众致富。
面对村民们对大学生村官的高期望与大学生在农村实际工作中的低效用之间的落差,除了依靠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努力外,政府应当予以重视,给予大学生村官相应的政策优惠,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开
辟“绿色通道”。唯有这样,才能缓解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尴尬地位,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农村建设工作中去。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工作调研报告
转变角色走上村官历史大舞台
任 “村官”两年来,我继承并发扬“李天成”精神,牢记组织重托,尽快适应环境,迅速转变角色,坚持多看、勤问,走进田间地头倾听村民的意见和心声,深入农户详细了解群众的难点与疑点,在学习中提升了自己,在实践中完善了自我。现将两年“村官”工作调研如下:
一、本村现状
XXX村位于镇区最西部,辖5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总人口4316人。全村总面积4.92平方公里,因森林公园建设可耕地面积仅剩638亩。我村戏曲文化底蕴相当浓厚,现代豫剧《XXX》和传统曲剧《XXX》均出自于此,特别是现代豫剧《XXX》,半个世纪以来,以其展现新时代气息的剧情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的XXX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与时俱进,奋力拼搏在文化品牌的建设之中。
二、工作做法
入村后,我以领导为榜样,以党员为模范,以群众为朋友,虚心学习,认真聆听,除去浮躁沉得下、克服困苦蹲得住、确立志向安下心,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主动融入群众,吃透村情民意。坚持走村串户,群众白天不在家就晚上走访,群众在地里干活就跑到田间地头与他们一起干活交流,详细了解民俗风情,认真倾听情感流白。梳理村民反映比较突出的人畜吃水、村委班子建设、剩余劳
动力转移、土地返租金分配等焦点问题,积极同村组干部、老党员进行思想交流和工作沟通,探寻问题根源所在。做到
眼勤、手勤、嘴勤、腿勤,多请示,勤汇报,日有日志,周有总结,月有计划。
2.做好配合,找准工作着力点。工作中始终按照《XX
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严格要求自己,带着问题主
动交流沟通,敢于建言献策。以村创建“XX市林业生态村”
为突破点,充分发挥以前工作经验,从庭院、游园规划到村
委大院绿化、沿村主街道靓化,从大环境综合治理到各项规
章制度的完善,都积极参与其中,建言献策,为顺利通过XX
市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根据本村戏曲文化底蕴相当浓厚的特点,向村两委提出“生态立村,文化强村”的发展思路,阐明如何利用本村丰富资源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促进群众收
入、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得到了村两委干部
和党员群众的一致认可。
3.发挥专业优势,引导群众致富。针对该村林地面积大,但管理跟不上致使杂草丛生的情况,结合一至九组农民土地
返租后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
持,以森林公园为依托,协助村支书到市林业局跑项目、争
取政策资金,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拓宽就业渠
道,增加农民收入。在种植阶段,每日亲临田间地头,对群
众现场讲解怎样种植才能在林间创造出最佳经济效益的措
施和方法,并实行跟踪服务。2009年发展花生、红薯、芝麻
等林下经济作物种植2602亩,直接争取上级项目补贴资金
27万元,在给村民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社会创造
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面对村民因煤矿开采
造成吃水难而引起多次上访事宜,及时同村两委干部探讨分
析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起草安全饮水工程立项申请,并同村
支书、村主任一起到市水利等部门反映情况,请求给予支持
和帮助。历经一年辛苦奔波,一眼280米的深水井终于呈现
在群众面前,彻底解决了一至五组近年来吃水难的困境。由
于村民居住分散,恰逢村耐材企业实施万人吃水工程之机,配合两委干部多方协调,又及时解决了十、十一两个村民组的吃水问题,继而又利用移民老机井改造工程,配合村委解
决了六至九组的村民吃水难题。截至目前,全村4316口人
均已吃上了安全、放心之水。
三、工作成效
1.提升了村民生活品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紧密
联系实际,结合“生态立村,文化强村”的发展思路,以点
带面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助村两委实施大环境
综合治理,高标准、高规格绿化靓化村主干道2条,新砌花
池171个,栽植各种花卉树木28.5万余株,有力地改善了
村容村貌,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又积
极协助村委新建村级卫生室1座,新修村级公路1426米,在极大方便村民“在家”看病的同时,也彻底结束了XX自
然村长年“车过尘土飞扬,雨过泥泞路滑”的行路难历史。
2.培育了新时期新型农民。以组织收看远程教育为切入
点,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学政策、学法律、学农村实用技术,提升素质,塑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采用
节目预告与自选相结合的办法,集中组织收看政策法律专题
片80余场次,农村实用技术专题片30余场次,如今,观看
远程教育已成为村民日常生活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此基础
上,协助村支部新建图书室1座,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
活,而且又为村民学习科技知识、增强自身素质提供了场所,搭建了平台。
3.夯实了基层发展理念。以XXX森林公园为依托,充分
挖掘本村深厚戏曲文化资源,协助村两委通过村自筹、镇重
点帮扶的办法,投资75万元高标准、高规格建设了集休闲
与旅游于一体的“XXX文化园”,再为基层农村充分挖掘本
地丰富资源,壮大区域经济又树立了一个典型。如今的XXX
人已转变传统发展观念,正结合戏曲文化、民俗文化和地域
文化,全民投入到了融游览、观光、休闲、体验功能于一体的具有豫风乡韵气息及农业文化内涵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
建设之中。
四、存在问题
1.村两委班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自第六届村两委会
选举产生以来,村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 “时晴时阴”关系,始终困绕着村集体和谐发展,虽经多方努力缓和了许多,但
部分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
2.党群干群关系有待进一步密切。部分村组干部和党员
思想不解放,缺失群众有效工作方法,怕得罪人,办事缩手
缩脚,造成为民服务意识不浓,党群干群关系不十分融洽。
3.社会信访稳定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村两委班子不和谐
办事相互推诿造成群众焦点难点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等原
因,致使上访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
系,而且还阻碍了社会和谐发展。
五、意见建议
1.加强沟通,强化班子建设。团结、坚强的村领导班子
是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的先决条件。为此,一是
村支书与村主任之间原则问题应及时沟通,避免各自为政,以增强合作共事能力;二是通过会议等多种方式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知己知彼,清白做事,明白做人;三是
建立议事例会制度,凡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班子集体
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群商议,共决策,避免搞
内耗;四是实施两委班子成员目标管理,增强凝聚力、向心
力。
2.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全力为民服务。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要扎扎实实加强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学习,进
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工作中怕得罪人、办事缩手缩脚的软弱
弊病。同时,按照分工及时了解掌握村民的意见想法,变被
动为主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切切实实做群众的“贴心人”。
3.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基于1-9组
村民土地全部返租现状,要紧紧围绕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
收入和壮大村级区域经济三大主题,一是实施“走出去”战
略,与企业、技校联姻,定向培养,促进就业;二是着力发
展第二、第三产业,以家庭或联户为单位,把发展农村小型
加工业与发展小城镇有机结合起来,以特色兴产业、赢市场、增活力,培育农民增收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围绕旅游
开发做文章,内练素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把“农家乐”、“农家宾馆”、“农家超市”等服务业做活做强。
4.创新工作理念,围绕提高农民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
质开展工作。从农民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入手,增强思
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解农村各种矛盾的重心放在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民主法
制、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上来,使他们真正成为适
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