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杵成针的故事(精选)
铁杵成针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典故】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
【释义】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第二篇:《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1
一、故事引入,初识文意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等几篇文言文,知道了学习文言文主要用各种读得方法:(课件出示:1、断句读;2结合解释理解读;3、品读感悟读。)我们今日连续用这种读的方式来学习《文言文二则》中的其次则《铁杵成针》,你知道这个故事是讲了关于谁的故事吗?(出示课件,简介李白)
2.引伸学习:
李白小时候《铁杵成针》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现在,故事浓成了很短的文言文,让我们一起穿越到李白的幼年时代,看看你能不能精准地借助解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含义呢?
二、断句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原文)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依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停顿,用铅笔在课文中用“/”划出朗读节奏。并用小窗发语音。(检查订正读音。留意“还”的读音。)
2、课件出示断句,同学对比。
3、谁来读读试试?(指名朗读,把握节奏)。读文言文,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依据意思也需要适当读出停顿,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4、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发语音。
5、我们接力来读读试试吧?看谁读音精准,读得流利,朗读过程中留意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降低同学理解文言文的难度,同时,故事内容就是文言文的基本大意,这样,也有助于同学借助解释,借助故事内容,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达成本课的训练目标。借助解释,理解内容。】
三、借助解释,理解课文
1.文章的节奏感读好了,下面请你借助解释读一读,看看能理解课文吗?
2.请同学们小组群内相互沟通一下,看看你从文中理解了什么?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可以说文章的出处,或者词语的意思)小窗发语音到群沟通。
3.活动检测自学效果。
活动1.下面老师出一个词,你会说明吗?(出示课件词语说明,提问:你是怎样知道它的意思?借以总结理解文言文词语方法:借助解释;组成词语;借助阅历)
活动2、你能理解这句的意思吗?发语音说明一下吧?(课件出示句子)
活动3.下面请大家相互考核,一人读原文,请另外一个人说出自己的理解。
预设
铁杵:用来捣米或者捣衣的铁棒。大家看图片,“杵”,原来是舂米或者捣衣的铁棒,要把它磨成缝衣服的针,得需要多长时间?多大的耐烦啊,正是借用此意,来激励人们做事情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是:这,它和现代文中的“是”意思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个词?
方:正在,也和现代文意思有较大差别。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感:被感动。
媪:妇女的统称,这个我们在第一课《清平乐.村居》一文学过。我们可以借助阅历理解
弃:放弃(从“弃”字你读出了什么?引导同学理解李白不能坚持学习的做法)
卒业:完成学业。指导书写“卒”
4.通过这的故事,我们可以提炼一个词语:铁杵成针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检测的方式。激发同学学文言文的爱好,同时积素词语,溶实本课朗读课文,表达感悟。】
四、指导朗读,加深感悟
1.请大家再次带着感悟去朗读课文,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同学说出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道理)
2.谁来朗读一下?大家评一评,他读的怎样?
3.你还想试试吗?(展现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同学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意,通过朗读表达文意,同时积累语言关联文本,拓展提升。】
五、拓展延长,学以致用
1.谈话引入:像“铁杵成针”这样告知我们要刻苦学习、持之以恒的故事还有许多,下面,我们再看篇《司马完好学》这则文言文故事,用我们学到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1、断句读;2结合解释理解读;3、品读感悟读,自己读明白这则文言文。
司马完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也。温公尝言:“书不行不成诵,或在立刻,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①患:担忧。
②若:如。
③游息:玩耍休息。
④迨:至,到。
⑤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⑥乃:才。
⑦尝:曾经。
⑧或:有时
⑨咏:吟咏。
司马完幼年时,担忧自己记诵诗书以及应答的力量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争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完却)独自苦读,始终到能够娴熟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司马完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思索它的意思,所收获就多了!”
六、分层布置作业
A.读熟课文《铁杵成针》,并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B.诗仙“李白”一生诗作颇丰,请搜集其中一首,进行诗配画。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把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⒊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的精致与高雅。
教学重点:
选择自己喜爱的诵读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教具预备:多媒体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
⒈李白诗歌,竞赛诵读。
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吧,你最喜爱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着的小古文,请看课题。
(PPT出示:17、铁杵磨针)
⒉揭示课题,理解铁杵。
⑴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评议。
(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可是中间无停无顿。跟老师来读——铁杵/磨针,这样来读,有什么感觉?对,有了节奏,感觉很有味道,别人听了,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⑵猜一猜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
(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呢?
⑶看一看
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简单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本
⒈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yuē):“欲作针。”白/笑其拙(zhuō)。老妪(yù)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
⒉同学自读,读准字音。
⒊老师引领,渐渐诵读。
(重点指导读好下面两句话:
相同语句,不同断句。
在/眉州象耳山下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⒋标出停顿,自由朗读。
⒌同位互读,互帮互辅。
三、检查自读
⒈读读词语,重点正音。
⑴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
磨针溪眉州弃去yù
zhuō
huán
zú
chǔǎo
yù欲作针笑其拙还卒业铁杵老媪老妪
⑵老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
⑶同学齐读,读得整齐,读得洪亮。
⒉看看部首,猜猜字义。
老媪老妪
(看“媪”“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老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⒊指名朗读,订正断句。
(指名朗读全文,重点订正断句。)
⒋同学齐诵,诵得整齐。
五、细读感悟
⒈观看字形,说说“曰”字。
⑴找一找,“曰”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
⑵联系文中语句,观看“曰”字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⑶读一读带有“曰”的语句。
⒉人物称呼,不断变化。
⑴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
(李太白白太白)
⑵辩一辩: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避开重复,表达更简洁。)
⑶读一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
⒊联系语句,说说“其”字。
⑴出示句子:
白笑其拙。
太白感其意。
⑵议一议:李白笑谁笨拙?太白感受到了谁话中的意思?
(老媪、老妪,所以,“其”在这里指老妪、老媪。)
⑶读一读带有“其”字的语句。
⒋听听故事,组组词语。
⑴老师讲解并描述。
在眉州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磨针溪这外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奇,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
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对,世间、世上;“传”呢?对,传奇。你们发觉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假如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你们来看看,“过小溪”的“过”,组个词,“路过”可以,“经过”也很好,“跃过”,也可以,“趟过”,这个词最好了;“笑其拙”的“拙”呢?笨拙;功到自然成,功?功夫;成?胜利。古时一个字,现在一个词,所以说古文语言简洁、凝练。)
⒌调调挨次,感受句式。
⑴看,下面这三句话,读一读,说一说,意思相同吗?表达的挨次有什么改变?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挨次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其次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感觉是大白话,语言不简
练了。)
⑵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⒍猜猜“之”字,一字一句。
⑴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之=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⑵读一读带有“之”字的语句。
六、变化朗读
⒈变成诗歌,更加醒目。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
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
“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⒉打着节拍,快乐诵读。
⒊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⑴老师讲解并描述:磨针溪呀,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哪,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
⑵同学讲解并描述,讲后评议。
(一个故事大王诞生了,一个将来的会讲故事的爸爸诞生了……)
⒋抑扬顿挫,像说评书。
(老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
话说,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⒌老师吟诵,音韵悠悠。
(这篇小古文,语言凝练,语句像诗一样,不但可以读,而且还可以唱。假如有古琴来伴奏,那就更好了,你听——(老师吟诵)
⒍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一篇小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解并描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载歌载舞,形式多样,读得快乐,读得沉醉!
七、尝试背诵
⒈看着填空,尝试背诵。
⑴出示内容。
磨针溪,在。世传,未成。过,逢老媪,问之,曰:“。”白。老妪曰:“。”太白。
⑵自由背诵。
⒉乐于展现,我来背诵。
⒊眉开眼笑,齐声背诵。
八、拓展延长
⒈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看: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⒉指名朗读,⒊齐声诵读。
九、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开快乐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爱上小古文!下课。
第三篇: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内容.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
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精神。)
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有趣的成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去观看。
4、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要求
(二)、学习成语“铁杵成针”
1、欣赏故事
2、小组讨论交流
师:故事我们已经看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提示和故事内容,把你的发现和你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3、汇报
①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李白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又是什么事情使他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你对他了解吗?(指名背李白的诗,出示李白的资料的课件)
③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则成语的意思?铁杵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后,观看课件,板书成语意思:将铁杵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学生齐读)谁能用铁杵成针说句话?
④看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些什么?
师:只要同学们坚持学成语,日积月累,就会掌握很多词条,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这就好比铁杵成针。
(三)表演铁杵成针(李白这些成绩的得来跟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然而,铁杵成针这件事却对他后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铁杵成针这个故事
1、小组内先分工排练
2、全班汇报
(四)“铁杵成针”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谁能讲一讲你自己所熟悉的成语故事
(五)练习题
1、看图猜成语,说意思
2、成语计算题
(六)总结
师:李白被人们成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伟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学习,那么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吗?因此同学们,无论我们的才华、天资如何,都应该努力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呀!
第四篇:《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囊萤夜读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等词语。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5.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认读“恭、勤、焉”3个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课件出示2:图文】匡衡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一个洞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
古时候,还有一位热爱读书的人,他是晋代车胤,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
2.这个故事就是《囊萤夜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个小故事。(板书:囊萤夜读)
学生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文言文。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4.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他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去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课件出示3】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课件出示4】
囊、萤、恭、勤、博、贫、焉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注意读准前鼻音“勤贫焉”,后鼻音“囊萤恭”。
(2)指导书写。【课件出示5】
重点指导“囊勤焉”。
“囊”上中下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勤”左右结构,注意左边的部分,下面是两横一提。
“焉”上面是个“正”,下面的部分不是“与”。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
3.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划分节奏。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三、理解文本,探究交流。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
先来看一看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6】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恭:肃敬的意思。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2.从以上词语的解释中,理解了词语,找出文中描写车胤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
预设: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课件出示7】
预设:从“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中,我体会到车胤刻苦努力,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的精神。
3.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同学交流。
4.预设交流【课件出示8】
(1)我读懂了“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这句话告诉我们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板书: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2)我读懂了“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板书:囊萤夜读夜以继日)
5.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课件出示9】
(1)我觉得车胤真的很聪明,遇到困难很好地解决困难。
(2)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
(3)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四、读写训练,朗读全文
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2.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铁杵成针》,认读“卒”,会写“逢卒”2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了解了关于“热爱读书”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齐读课题。
2.释题:“铁杵”是什么意思?“铁杵成针”又是什么意思呢?(“铁杵”,是“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的意思。“铁杵成针”就是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意思。
【课件出示13】
李太白就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谪仙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成,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出示:【课件出示14】
(1)是谁把铁棒磨成针?
(2)为什么把铁棒磨成针?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铁杵成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出示课件15】
自由读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注意读准平舌音“卒”,后鼻音“逢”。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逢卒”。
“逢”半包围结构,先写辶上面的部分。:辶书写顺序:点横折折撇捺。
“卒”独体字结构,注意下面的横写得长一些,基本压在横中线上,竖压住竖中线。
2.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3.读后学生评价,【出示课件16】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可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4.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5.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6.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弃”是“放弃”的意思,“之”在文中指“老婆婆”;“还”是回去,到学校去的意思。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出示课文大意:【出示课件17】
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板书:李太白放弃学业老婆婆铁杵成针)
四、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出示课件18】
(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功。)(板书: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3.“铁杵磨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出示课件19】
(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一个人,认准了一个目标,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创出佳绩。
(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5)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6)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五、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内容:
囊萤夜读
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囊萤夜读夜以继日
铁杵成针
李太白放弃学业老婆婆铁杵成针
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成功之处:
1.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2.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以下问题:
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性,教师范读课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更是重要,第一遍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到准确。要注重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3.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还有意地传授了一点儿文言文知识,以后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不足之处:
应该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理解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而不是采取填鸭式教学。
【《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教案】相关文章:
1.车胤囊萤夜读名人故事
2.囊萤夜读的文言文翻译
3.三字经故事:囊萤夜读
4.车胤囊萤外传的故事
5.车胤囊萤外传的故事
6.囊萤照雪的成语故事
7.映雪囊萤的成语故事
8.成语故事:囊萤映雪
9.囊萤映雪的故事
第五篇:故事
骄傲的小猫
在青青草原的一角有一片森林,里面住着好多小动物。
小狗和小猫是好朋友,它们天天在一起玩游戏,快快乐乐的生活。而一只叫波菲猫的猫,和老虎是好朋友。于是波菲猫就瞧不起其它的动物了,每天都以老虎来吓唬别人,让它们干这个干那个。于是小狗和其它的动物来找老虎商量了。
一天老虎对波菲猫说:“波菲猫,我要出去一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你自己保重!”老虎走了,这时小熊来找波菲猫,对它说:“我们一起玩吧!”波菲猫说:“不用,我不和下等人一起玩。”一个星期过去了,波菲猫一天比一天过的没意思。小黑猪来找波菲猫说:“我们去找喜羊羊吧,今天它要来这里。”“谢谢,我不和你们这等人去,还是我自己去吧。”小黑猪它们都在向喜羊羊要签名,而波菲猫也想要,于是它决定换一身行头,它扎在人群里面。这时小狗已经发现了这个陌生的人是波菲猫,小狗有些不想给波菲猫下台阶的意思,就问:“你是-----?”“噢,我是新搬来的。”还好波菲猫机灵点,小狗说:“不用演了波菲猫,看看你身后谁吧!”波菲猫回头看是老虎,老虎对它说:“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商量好了的,那天小狗对我讲了,老虎你离开波菲猫几天,让它消消傲气。就这样我就在小狗家住了几个星期,我就知道你会在家里呆着,所以才放心在这住。今天这样做是希望你以后不要那么傲气。“
从此以后,森林里这些动物们都是好朋友了,开开心心在一起生活。
天仙公主
从前,有一个美丽富铙的国家,名叫魔法国,国中有一位国王和他的妻子,国王叫夏尔摩斯,**叫亚娜爱琳。他们的女儿叫伊美赫琳菲,是这个国家最美的女孩子,所以国王给她另一个称呼,名叫娜琳公主。
有一天,她外出旅游,来到阿比沃使国,那儿有一位王子,叫泊尔派沃斯,听说他非常帅。于是娜琳公主有了好奇心,想去看看他。她来到王子面前,便一见钟情。他们相互爱恋,倾述衷肠,一直到晚上。娜琳公主有些困了,这时突然一道彩虹出现在她面前,一位精灵从彩虹中走了出来,她说:“你好,我是彩虹精灵“摩崖尔”,你就是我要找的主人,我将把仙女所能得到的神力都传给你。”说完,精灵用手变幻出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瓣,这时的公主变得更加美丽,而且,她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和一根具有很大魅力与魔力的魔法棒,可漂亮了。
早晨,阿比沃使国来了一位巫婆,她大概有50来岁,长着一双狐狸眼睛,很难看。她来到王子面前,这时娜琳公主也来了。巫婆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么美的女子,跟王子在一起,真是天生的一对呀!可我却不想让他们在一起,我要拆散他们,没人能阻止我。于是,巫婆生气地说:“你这个女人,就知道迷惑王子,我要杀了你。”巫婆想用一股黑气把他们熏晕,王子熏晕了,可是公主没晕,巫婆很是疑惑,只见公主从手中变出一把扇子一扇,一道彩虹把巫婆罩住,化作一缕青烟,漂走了。
这时,王子慢慢醒过来了,对公主说:“你没事吧?我„„我们结婚吧!”公主又惊又喜,羞怯地点头同意了。
过了几天,他们结婚的日子来了,可是巫婆并没有死,只是失去了法力。正当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时,巫婆突然用尖刀刺进了王子的心脏,王子死了。公主伤心极了,把王子的尸体安葬好,然后回到魔法国。公主回到房间里,看到与王子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出现在她的眼前,一瞬间,一个声音传来:“我是爱神丘比特,你们两个的爱感动着我,我已让王子复活了,也把巫婆杀死了!你去和王子完婚吧!”说完,就消失了。公主感激不尽,高兴极了,很快飞到了阿比沃使国,回到了王子身边,和王子恩恩爱爱快活地生活着。一块治理着阿比沃使国,使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富裕美丽。
○黑兔与白兔 森林里的兔子们都是分为两类的,一类是黑兔,一类则是白兔。白兔是贵族,它们拥有宽阔的土地,美好的家园,成天吃大餐,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黑兔呢?刚好相反。
一场大雪过后,一只叫飞飞的黑兔醒来,发现自己有了一件白衣服,“难道我变成白兔了?”飞飞自言自语。
飞飞知道,这不是一场梦,不过,现在要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了。
飞飞走进白兔们的家园。哇,一座座豪华的宫殿,金碧辉煌,闪闪发光。旁边是花园,一朵朵高贵、优雅的花多么漂亮啊。“哦,游乐场在那儿!”飞飞叫起来。一样样有趣的游戏,黑兔国从来没有过。还有学堂„„每个地方都是飞飞的梦想。
飞飞便在白兔国住下来了,成天享受着幸福的生活。但是,飞飞并不像白兔们那么骄傲,不愿意帮助黑兔国,飞飞是愿意的。
为了帮助黑兔国,飞飞勤奋好学,严格地要求自己,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飞飞终于成为了知识渊博的兔子,并赢得了白兔国所有兔子的信任。
不知不觉的,冬天一眨眼过去了,小溪又开始流动了,雪都融化了,柳树也开出了绿芽,春天来了。
飞飞身上的雪也自然融化了,它又变成黑兔子了。
第二天早晨,飞飞走出家门,白兔们看见飞飞竟然是一只黑兔,很生气,纷纷推着飞飞,让它离开这个白兔国。但飞飞没有大叫,它只是平静地告诉白兔们:“黑白并不重要,我们都是兔子的家族,应该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才对。”飞飞的一番话让白兔们听得心服口服。它们答应,把黑兔家族的兔子都请来。
从此,白兔国的名字也改了,改成了“黑白兔国”。黑白兔国每天都很热闹,成天洋溢着幸福的欢笑声。
兔子新娘
从前有个妇人,她带着女儿住在一座漂亮的花园里,院子里种了许多卷心菜。冬天,有只兔子来到院子里偷吃卷心菜,妈妈对女儿说:“去把那兔子赶走。”小姑娘就出来对兔子说:“喂!兔子,你快把我们家的卷心菜吃光了。”兔子对小姑娘说:“小姑娘,来坐到我尾巴上来吧,我带你上我家去。”
小姑娘不肯。
第二天,兔子又来吃卷心菜了。妈妈又对女儿说:“到院子里去把那只兔子赶走。”小姑娘就出来对兔子说:“喂!兔子,你快把我们家的卷心菜吃光了。”兔子对小姑娘说:“小姑娘,来坐到我尾巴上来吧,我带你上我家去。”小姑娘还是拒绝了。
第三天,兔子又来了,坐在卷心菜上面。妈妈对女儿说:“去把那兔子赶走。”小姑娘就出来对兔子说:“喂!兔子,你快把我们家的卷心菜吃光了。”兔子对小姑娘说:“小姑娘,来坐到我尾巴上来吧,我带你上我家去。”小姑娘坐到兔子尾巴上,被带到了很远的兔子家。它对姑娘说:“现在动手烧饭吧,用青菜和小米,我去请来参加婚礼的客人。”接着,所有的客人都到了
姑娘十分难过,因为只有她是人。小兔子走来说:“开门开门快开门,客人们都很有兴趣。”被当成新娘的姑娘一言不发地抽泣起来,兔子走了出去。它再回来时又说:“开饭开饭快开饭,客人们肚子都很饿了。”新娘还是一声不吭,顾自流泪,兔子又走了。它第三次回来时对小姑娘说:“揭开锅盖快揭开,客人已经不耐烦。”新娘沉默着,兔子又出去了。于是姑娘将自己的衣服套在一个稻草人身上,给它一把勺子装成搅拌锅里煮的东西的样子,然后把它摆在锅边,自己回家找妈妈去了。小兔子又回来喊:“快开饭,快开饭!”然后站起来,对着新娘就是一拳,结果把稻草人的帽子给打掉了。
小兔子发现这不是它要的新娘,十分难过地离开了那里。
健忘草
小老鼠歪歪看见小白兔抱着一个玻璃瓶子。瓶子里装着一株绿色的草。
“这是什么?”歪歪好奇地问,伸手想打开瓶盖儿看看。
小白兔惊慌地说:“千万别打开,嘟嘟老师说,瓶子里的是健忘草。谁闻到草的气味,就会把什么都忘了。”
歪歪心想:“我要是戴上口罩,不就闻不到了吗?”于是他悄悄地戴上了口罩,一下子打开了玻璃瓶盖儿,把里面的健忘草拿了出来。
小白兔嘟嘟囔囔地说道:“刚才我想干什么事来着?”说着,她迷迷怔怔地留下瓶子走了。
东东和西西来找歪歪,说:“歪歪,该轮到你打扫教室卫生了。”歪歪叫他们闻了闻健忘草。东东和西西立刻忘记叫歪歪,自己去打扫教室了。
歪歪看见毛毛球手里拿着一个冰激凌,他忙走过去一边把健忘草举到毛毛球面前,一边从他手里拿过冰激凌。毛毛球舔着嘴唇自言自语:“我刚才吃什么来着?”他糊里糊涂地走了。
歪歪好得意,他摘下了口罩,刚要吃冰激凌,糟糕,他忘记手里还拿着健忘草呢。
健忘草的气味使歪歪一下子糊涂了,连自己是谁都忘记了。他糊里糊涂地到处走,连下雨也忘记怎么避雨了。
大家想帮助他,可是走到他的身边,一闻到健忘草的气味,就忘记自己要干什么,又走开了。歪歪一直在外流浪,经受风吹雨打日晒,直到两个礼拜后,健忘草干枯了,朋友们才找到了他
1.○ 蚂蚁与蝴蝶
1.鸟语花香的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小草从地下偷偷地钻出来,花儿绽开了笑脸,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只蝴蝶扇动着美丽的翅膀,在五颜六色的花丛里唱歌,开心极了。
2.花丛下面有一群蚂蚁排着队,“吭唷,吭唷”的喊着号子驮运粮食。
3.蝴蝶见了,飞过去说:“先生们,春光这么美,和我一起去玩会儿吧!”
4.为首的一只蚂蚁放下粮食,擦擦汗说:“谢谢你,蝴蝶小姐,你难道没听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吗?现在不抓紧劳动,以后可就来不及了。”蝴蝶讨了个没趣,不高兴的飞走了。从那以后蝴蝶还是唱歌跳舞、游山玩水,而蚂蚁依然在日夜不停的搬粮食。
5.时间过得真快呀,一眨眼,夏天过去了,秋天也过去了。蝴蝶还是执迷不悟。游玩于山水中。
6.冬天到了,寒风刺骨,蝴蝶躲在一片枯叶后边哀号,后悔极了,蝴蝶饥寒交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找蚂蚁,蚂蚁十分大方,给了他许多粮食,蝴蝶感到很羞愧说:“蚂蚁兄弟,我一定会记住你的话,‘一年之计在于春’明年我一定好好劳动。”
小狐狸的红丝带
一天,小狐狸多多在地上捡到一条漂亮的红丝带,它和朋友们一起玩红丝带。
它们玩着玩着,红丝带被风吹到了河里,多多赶紧去够红丝带,够不到。小狗说:“我来帮你捡吧。”小狗跳进水里,水流得太快,小狗刚要捡红丝带,水流把红丝带吹得更远了,还是没捡到。小鸟飞过来问:“你们需要我帮忙吗?”多多赶紧说:“小鸟,你能把红丝带帮我们捡起来吗?”小鸟说:“当然可以。”小鸟一粗心红丝带又滑了下去,小狐狸很伤心。
红丝带又被风吹到了大树上,小狐狸多多又蹦又跳还是够不到。大树爷爷说:“你们又蹦又跳不是办法,想个更好的办法吧!”它们想大树爷爷说的对。多多想来想去,绕着大树转圈,最后终于想到了办法。对小狗说:“我们可以找小猴帮忙。”小狗说:“行,我们试试吧。”
小猴子来了,说:“我们一起够红丝带吧!”多多看到小猴比它小,说:“小猴,你到我背上来吧!”小狐狸又见小狗比它大,就让小狗驮着他,眼看就要够到了,一阵风吹来,红丝带有被风吹得更高了,小猴踮起脚尖还是够不到,小狐狸多多不知道红丝带又飞得更高了,问:“够到没有?”小猴告诉它红丝带又被风吹得更高了,小狐狸伤心地说:“我们肯定够不到了!”小狗和小猴叹了口气也说:“肯定够不到了!”
小狐狸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们都是好孩子。”它们都笑了,说:“谢谢您得夸奖。”小狗说:“我们把红丝带送给大树爷爷吧!”小狐狸多多不哭了。大树爷爷笑着说:“谢谢你们让树林变得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