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组织建设重在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重在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胡锦涛同志近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切实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实、讲奉献的扶贫开发干部队伍。对那些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要给予表彰,并注意提拔使用。(共产党员手机报)
农村基层组织作为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的最基层政权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息息相关。只有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而要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就必须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配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如今,在农村,在村级基层组织,由于现代工作的需要,村里需要懂电脑、有文化、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但恰恰又由于工资低、工作任务重,大多数年轻有文化的人又不
愿留在村里干,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就把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与高素质人才不愿干成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制约村干部选拔配备的瓶颈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大幅度提高村干部待遇,让村干部生活有保障;二是逐步完善和加大选拔重用村干部的机制,让有能力能干事的村干部有机会选拔进公务员队伍;三是进一步完善村干部的离任待遇,比如解决社保、享受退休待遇等等,彻底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如果能从以上几个方面做好这些相关工作,就能让村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事业中。
第二篇:谈如何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谈如何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用活用好“三项机制”,牢固树立“重一线、重实绩、重公论”用人导向,注重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信访维稳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真正把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旗帜鲜明地保护担当者、支持干事者、宽容失误者、问责不为者、惩戒违纪者,以良好的政治生态汇聚脱贫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二要注重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组织部门认真做好对年轻干部进行分类研判,根据个人特点和专长,量体裁衣,定向培养,为年轻干部搭建实践锻炼平台,让他们各尽其能、释放潜力、施展才华,努力使优秀年轻干部源源不断地脱颖而出、接续奋斗。
三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实施重点引才育才工程,认真落实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柔性引才政策措施,坚持用事业吸引人才,用机制留住人才,用待遇回报人才,聚各方英才为汉阴发展所用。加强各类本土人才教育培训,加大苏陕扶贫协作人才交流,搭建人才学习锻炼平台,提高创新发展的能力。
第三篇:建设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
推进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队伍
近日,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存根重庆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上提出,要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要求,全面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确实,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就在群众中间,与群众接触得最多。他们是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也是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基层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实际成效。
今年,重庆基层组织建设以密切党群干群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为总揽,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加强村和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全力推进“三项制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周一次接待群众来访制度、班子成员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群众制度、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制度)入户头、到人头、全覆盖。要做到这些,就要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提高村(居)务管理水平。重庆市第八届村居换届选举工作在2011年1月完美落幕,新一届的村居干部走马上任。作为基层自治组织,作为
和老百姓亲密接触的村居干部,肩负着在基层执行党的决定,完成党的任务,把党的精神更好的贯彻落实到平时的工作中去。
老百姓办什么事,跑什么手续,都是通过最基层的村居来办理。村居干部尤其是农村干部更是起着向百姓宣传政策、讲解政策的桥梁作用。因此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培养村居干部的能力,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提高干部素质、完善工作机制,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社区)干部队伍,全面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切实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四篇:打造一支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
打造一支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是当前各级各部门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改革和创新干部人事体制机制,吸引和集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更是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党政领导干部的来源渠道相对单一,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素质结构、经历结构不尽合理,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比例偏少,由于缺乏必要的基层工作经历和多岗锻炼,一些机关干部决策思维受限、综合协调能力不强、不会做群众工作、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低下等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日异凸显。而社会优秀人才不仅能力素质较高,实际工作经验也很丰富,可以有效弥补现有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在素质结构、经历结构方面的缺陷。
积极推进公开选拔是大势所趋。建立和推行公开选拔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政治文明的本质是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是民主经济,公开选拔使干部工作体现对民意的尊重,适应了扩大民主的要求。竞争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活力之源,公开选拔适应竞争的特点和要求,在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倡导竞争,引入平等竞争的机制,有利于破除论资排辈、任人唯亲,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公开选拔适应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打破选人用人中的神秘主义,引入公开、开放的机制,有利于促进干部交流和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公开选拔有利于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可以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实现了好中选优,优中选优,使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走上了领导岗位,给真正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遇和舞台,为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扩大了民主,增强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有效地防止和克服了在选人和用人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并且可以有效的激发现任领导干部的进取精神,从而在内部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
第五篇:摒弃官本位思想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荐)
摒弃“官本位”思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防止和克服“官本位”思想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对于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当前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官本位”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谐音。为了调查了解我区干部队伍中的“官本位”思想情况,我们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成立了调研组,从7月27日到8月3日,用7天的时间,采取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深入到5个乡镇街10个区级部门对100多名干部的“官本位”思想进行专题调研。
一、“官本位”思想的表现、危害和形成的原因
1、“官本位”思想的表现。“官本位”思想是封建主义的思想残余,其实质就是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荣,一切为了做官。在我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有了官位就有了一切的意识支配下,部分领导干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二是部分干部对工作明哲保身、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专做表面文章;为求个人升迁,热衷于搞各种“达标”项目、“政绩”工程。三是部分干部不愿意到事业单位工作或任职,害怕丢掉公务员身份。
2、“官本位”思想的危害。通过对“官本位”在现实中种种表现的分析,其本质上是“权本位”、“钱本位”,对社会、国家和人民贻害无穷。“官本位”思想必然强化社会“官尊民卑”的等级观念,人为地分出高低贵贱,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使社会更加不和谐。长此以往,必将窒息社会的活力和动力,压制人们的创新意识和思想解放,阻碍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进程,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因此会严重地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消磨人们的意志,挫伤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
3、“官本位”思想存在的主要原因。“官本位”思想在当今社会存在甚至盛行,决不是一时的显现,而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一是干部任用制度不完善是““官本位””形成的体制原因。近年来,我区干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工作民主化程度显著提高,重实干的用人导向初步形成。但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二是干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是“官本位”形成的外部原因。对干部的监督,主要是纪检部门,干部与干部,群众对干部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干部与干部之间,碍于情面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群众对干部怕报复,不敢行使监督权。监督力度的欠缺不强,容易滋生腐败。三是公务员收入稳定和环境宽松是“官本位”意识强化的动力诱因。在现存的分配体制下,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和福利条件是中等偏上的,而且比较稳定,有国家财政作保障,工作一般都比较轻松。正因为待遇优厚有保障,“官本位”思想比较盛行。
二、我区在摒弃“官本位”思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方面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中央“5+1”文件作为干部工作的首要任务,以扩大民主、走群众路线为基本方向,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为目标,防止和克服“官本位”思想,努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是推行了干部选拔首提名责任制。为了拓宽识人选人渠道,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我们在认真调研和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2005年出台了《首提名责任制实施办法》,从源头上解决“带病提拔”问题。近年来,全区共推荐近期可进班子的正、副科级后备干部300多名。2008年,区委提拔任用的62名干部均是按首提名责任制形式推荐的后备干部中选用的。由于实行首提名责任制,各单位推荐的干部人选素质普遍比较高,使用以后各方面反响很好。
二是实行全委会差额票决。按照中央“5+1”文件的要求,我们从2005年起在干部任用工作中,积极推行了区委全委会差额票决选拔任用干部的方法。在乡镇换届和班子调整过程中,围绕配优配强乡镇街班子,对乡镇街党政正职人选实行民主推荐、全面考察、充分酝酿、常委会的研究基础上,对乡镇街党(工)委书记、乡(镇)长、或街道办事处主任全面实行差额票决,进一步扩大了干部任用工作的民主,形成了竞争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实施公推公选任用干部。2003年来,先后5次对区级部门、乡镇街和区属事业单位的缺职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32名。另外,我们还根据实际情况,努力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积极开展公推公选干部工作。在公推公选区工业局、商贸局局长时,我们请全区正科以上领导干部参与;在公推公选金台医院、中山医院院长时,请医院全体职工参与。这种做法,将评价干部的标准和尺子交给群众,让群众在干部任用工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有利于强化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促使当选的干部用自己廉洁奉公、求真务实的行动赢得更大的信任和支持。通过公开选拔和公推公选工作,使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得到及时提拔使用,也为我们发现并储备了一大批有较大潜力的后备干部。
四是积极推行干部任职承诺。我们在区级班子换届后,调整区政府部门主要领导干部时,让新任职的区财政局局长、交通局局长、招商局局长等5名区政府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在全区领导干部大会上作任职承诺,并全程录像。会后,将承诺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赠予本人家属1份,组织部留存1份,目的是为了请干部家属经常提醒,帮助组织监督。在干部履职期间,我们将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和部分干部进行评议视察,对照本人承诺,进行全面考核评价。通过这种形式,促使领导干部时刻牢记自己的公开承诺,自觉树立廉政、勤政意识,增强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项工作的推行赢得了各方面的认可和赞许。
五是加强干部监督。坚持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区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前,区委组织部都要提请区纪委、计生局等有关部门对拟任用干部做出廉政和计生鉴定,对廉政和计生鉴定有问题或不过关的干部一律不用。坚持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先后对16名担任过主要领导的干部在离位变动以后委托审计局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出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对其他干部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坚持诫勉谈话制度,对3名在考核中民主测评票较差,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科级干部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并对其进行了诫勉谈话,在全区产生了较大反响,使大多数干部受到了教育。
三、摒弃“官本位”思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对策
遏制“官本位”意识,让“民本位”成为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促进“民本位”观念的推广和强化。
1、建立竞争机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引入竞争机制,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这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治本之策。把“公开选拔”、“民主推荐”、“任前公示”、“竞争上岗”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并配套完善起来,增加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从而使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干部队伍中来,使优秀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促使机关干部在思想上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超跨感。
2、建立激励机制。要激活干部的工作热情,始终保持事业需要的良好精神状态,非常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一个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要按照“平时与定期、定性与定量、领导与群众、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原则对干部进行考核,做到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培养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和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要加大表彰、奖励和使用力度;对考核不称职或平时工作表现差的,采取告诫、降职、免职等约束措施。以此来激发干部的工作激情,使干部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工作精神状态,多为群众着想,更加务实工作。
3、建立退出机制。“能上难下、能进难出”是目前干部任用中的一个难题。要在重视思想观念上引导和疏导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干部的任期制、聘任制、试用期制、辞职辞退制,积极探索建立具有较强“刚性”的优胜劣汰机制,从制度上保证“能下能出”的实现,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从而优化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建立退出机制,能让干部在思想上树立起一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促进干部自觉做好自身建设。
4、完善监督机制。对干部的监督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从制度上强化干部的自律意识,时时刻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要把干部的谈心谈话、提醒告诫、民主生活会、经济责任审计、群众评议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求实效,逐步健全和完善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营造一个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监督机制的完善,能促使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总之,官本位在我国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彻底根除其消极影响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也不是一部法律、一个规定、某个人的意愿可改变的,需要全社会成员坚持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