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居委会与村委会的异同(小编推荐)
居委会与村委会的异同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建设、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在基层政权或者它的派出机关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
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它们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村民选举。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任务是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为了实现上述任务,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之下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基层政权的细胞,自治组织选举工作是加强自治组织建设的基础,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然而,居委会和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就成为了能否很好开展工作的中心。村委会较居委会的选举难度大,主要体现在人数多,范围大,影响大。而社区居委会换届则相对比较顺利,运行比较平稳。两者相比之下,其中让我最为关注的是人们对村委会选举的关注程度居然远远高于居委会的选举,整体看,农村选民对选举更为重视,而城市选民则相对淡漠,这是造成农村“难选”、城市“易选”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为什么会形成重视与淡漠的区别呢?原因还是离不开利益的问题。村委会具有自治组织和经济组织合一的性质,许多村都有集体企业和集体资产,一般来说,集体经济越发达、集体资产越多的村,村委会成员职位的吸引力就越大,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竞争,特别是一些临近城区的村,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村庄在城市改造和扩建中出让出卖土地多,集体收益比较大,有些人参选村干部就不是为了给村民服务,而是为自己有利可图,因此,在换届选举中,竞争就异常激烈。居委会相对而言就不会存在这种利益关系的存在,社区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其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主要依靠各级财政负担,且数额有限,而且社区不象村委会那样担负着很多管理职能,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因此,社区居委会的职位对居民吸引力不大。
基层自治组织选举中存在的问题,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发生的新问题,也是必然会发生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随着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些问题终究会得到解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突出重点,抓关键、抓落实,促进我市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要继续加大宣传,强化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民主素质。要加强制度的完善和落实,用民主的办法解决民主中存在的问题。要搞好社区服务,完善社区自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第二篇: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的关系
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的关系
居委会的职责:
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居民委员会的基本职能和任务是:
①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②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③调解民间纠纷;
④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⑤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⑥向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社区工作站的职责:
社区工作站的主要职责有三项:
1、行政性服务。主要是协助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好下列工作:办理失业卡、待业卡;失业人员就业安置;残疾证和残疾人家属农转非的申办;社区内失业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居民收养证明;居民身份证和老年卡申领;直系亲属公房卡过户申办;外来人员暂住证申办;规划杂项工程申办;居民占绿手续申办及宠物类管理申办;事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申办;《失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申办、生育审批及《生殖健康服务证》申领;流动和失业人员计生申请等。做好社区公益性资产管理工作,完成其它由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确定需要进入社区的工作事项。
2、福利性服务。主要是协助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好下列工作: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金申办、失业人员失业金救济金申办;民政对象、退休人员房租减免申办;特困对象家庭子女就读学杂费减免申办;社会救济对象的送养申办以及其它需要提供福利性服务的工作。
3、社会化服务。主要是老年休养院、老年活动室、托幼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社区物业服务、社区志愿者服务以及辖区内各类中介服务组织的协调管理;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协调管理;开展其它便民利民服务工作。居委会的产生:
1982年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它们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村民选举。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任务是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可见,居委会的产生,是通过居民民主选举产生的。社区工作站的产生:
一般,社区工作站的成员是: 1。专业社工 2。政府派出人员。
第三篇:村委会及社区居委选举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基层政权的细胞,自治组织选举工作是加强自治组织建设的基础,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今年我市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已全面铺开,全市1825个村(原为1827个村)都要进行换届选举,整个换届选举工作计划从9月中旬开始,至11月底结束,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从上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情况看,换届工作难度较大,而
同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选举则相对容易。在此,我们试着从比较分析的角度,结合上届换届选举的工作实践,对村委会选举和社区居委会选举的异同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把握换届选举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达到研究问题、推动工作的目的。
一、我市上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基本情况
村委会换届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形式,我市依法在农村实行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制度,迄今为止,全市已进行了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从历届选举的情况看,我市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实现了“三个一”:即一届比一届彻底(不留死角),一届比一届规范,一届比一届群众满意度高。在2005年进行的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我市仅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率先在全省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任务,全市1827个村的选举成功率达到100%,换届选举工作做到了一个不剩、不留死角,全市共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6466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村有697个,占38.1%,村委会成员年龄明显下降,文化层次明显提高,结构趋于合理。沁阳市还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试点县,为全省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创造了经验。
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是城市居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四城区先后于2001年和2002年选举产生了我市第一届社区居民委员会,并于2006年3月至4月进行了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这次换届选举是我市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后第一次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进行的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解放、山阳、中站、马村四个城区的85个社区居委会全部纳入换届范围。这次换届选举呈现了四个突出特点:一是建立了换届选举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四城区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以确保按期完成换届选举工作任务;二是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同步进行,先进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再进行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提倡交叉任职,换届后,有43个社区实现了“一肩挑”,占四城区社区总数的50.6%,交叉任职人数也达到了125人;三是社区民警积极参加社区居委会竞选,以加强社区治安管理,确保一方平安。换届后,民警当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的社区有48个,占56.5%;四是换届选举工作进展迅速,运行平稳,仅仅用了48天时间,全市85个社区就全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共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成员528人,平均年龄为37.9岁。换届选举工作实现了“三满意”,即各级领导满意、当选人个人满意、社区居民满意。
总体来看,我市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和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做到了组织有力、进展迅速、程序规范、效果良好,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任务。但是在换届选举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既有坦途、也有曲折,既创造了可供分享的经验、也有应当汲取的教训,二者相比,村委会换届选举历时更长、难度更大、竞争更为激烈,我们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更多,从以下三组数字中可以略见一斑:一是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期间,全市各级共派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1952个,工作人员达到6200余人;二是在全市最后一个换届的村,温县赵堡镇北平皋村换届选举时,县领导亲自坐镇指挥,同时从各乡镇抽调主管换届工作的副书记、组织委员、民政所长等200余人,分成27个工作组,驻村帮助做好工作,县公安局抽调专人组成应急小分队,负责维护村中秩序;三是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期间,市换届办共接待上访案件151件,涉及36个乡镇96个村。信访工作存在有“两多两大”现象,两多就是上访人数多、缠访次数多,群众上访少则一两个人,多则几十个人,有的村甚至十几次上访;两大就是范围大、影响大,有的群众不仅到市里上访,还到省里上访,甚至到北京上访。而社区居委会换届则相对比较顺利,运行比较平稳,整个换届期间,全市未发生一起越级或集体上访事件。
二、村委会换届选举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比较分析
从以上可以看出,村委会换届选举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村委会换届选举更为困难,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相对容易。下面,我们根据所掌握的情况,用比较的方法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相同之处
1、组织性质相同。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都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都以“三个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
第四篇:村委会及社区居委选举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基层政权的细胞,自治组织选举工作是加强自治组织建设的基础,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今年我市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已全面铺开,全市1825个村(原为1827个村)都要进行换届选举,整个换届选举工作计划从9月中旬开始,至11月底结束,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从上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情况看,换届工作难度较大,而同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选举则相对容易。在此,我们试着从比较分析的角度,结合上届换届选举的工作实践,对村委会选举和社区居委会选举的异同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把握换届选举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达到研究问题、推动工作的目的。
一、我市上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基本情况
村委会换届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形式,我市依法在农村实行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制度,迄今为止,全市已进行了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从历届选举的情况看,我市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实现了“三个一”:即一届比一届彻底(不留死角),一届比一届规范,一届比一届群众满意度高。在XX年进行的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我市仅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率先在全省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任务,全市1827个村的选举成功率达到100%,换届选举工作做到了一个不剩、不留死角,全市共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6466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村有697个,占38.1%,村委会成员年龄明显下降,文化层次明显提高,结构趋于合理。沁阳市还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试点县,为全省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创造了经验。
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是城市居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四城区先后于XX年和XX年选举产生了我市第一届社区居民委员会,并于XX年3月至4月进行了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这次换届选举是我市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后第一次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进行的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解放、山阳、中站、马村四个城区的85个社区居委会全部纳入换届范围。这次换届选举呈现了四个突出特点:一是建立了换届选举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四城区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以确保按期完成换届选举工作任务;二是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同步进行,先进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再进行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提倡交叉任职,换届后,有43个社区实现了“一肩挑”,占四城区社区总数的50.6%,交叉任职人数也达到了125人;三是社区民警积极参加社区居委会竞选,以加强社区治安管理,确保一方平安。换届后,民警当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的社区有48个,占56.5%;四是换届选举工作进展迅速,运行平稳,仅仅用了48天时间,全市85个社区就全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共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成员528人,平均年龄为37.9岁。换届选举工作实现了“三满意”,即各级领导满意、当选人个人满意、社区居民满意。
总体来看,我市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和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做到了组织有力、进展迅速、程序规范、效果良好,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任务。但是在换届选举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既有坦途、也有曲折,既创造了可供分享的经验、也有应当汲取的教训,二者相比,村委会换届选举历时更长、难度更大、竞争更为激烈,我们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更多,从以下三组数字中可以略见一斑:一是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期间,全市各级共派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1952个,工作人员达到6200余人;二是在全市最后一个换届的村,温县赵堡镇北平皋村换届选举时,县领导亲自坐镇指挥,同时从各乡镇抽调主管换届工作的副书记、组织委员、民政所长等200余人,分成27个工作组,驻村帮助做好工作,县公安局抽调专人组成应急小分队,负责维护村中秩序;三是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期间,市换届办共接待上访案件151件,涉及36个乡镇96个村。信访工作存在有“两多两大”现象,两多就是上访人数多、缠访次数多,群众上访少则一两个人,多则几十个人,有的村甚至十几次上访;两大就是范围大、影响大,有的群众不仅到市里上访,还到省里上访,甚至到北京上访。而社区居委会换届则相对比较顺利,运行比较平稳,整个换届期间,全市未发生一起越级或集体上访事件。
二、村委会换届选举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比较分析
从以上可以看出,村委会换届选举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村委会换届选举更为困难,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相对容易。下面,我们根据所掌握的情况,用比较的方法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相同之处
1、组织性质相同。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都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都以“三个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为自治内容,都具有自治性、群众性、基层性的特点,与上级政府的关系都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2、领导核心相同。党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进行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都要充分发挥党在农村和城市社区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这在国家法律和党的章程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3、换届目标相同。一是要通过民主选举,真正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基层工作者队伍,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二是要通过民主选举,进一步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三是要通过民主选举,使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培养广大群众的民主习惯和能力,健全完善群众自治,保障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事务管理中当好家、作好主;四是要通过民主选举,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4、换届原则基本相同。从宏观层面上看,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原则完全相同,即都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其中党的领导是关键,发扬民主是基础,依法办事是保障,在换届选举工作中,上述三个原则要有机统一;从微观层面上看,二者坚持的原则也大多相同,如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竞争选举原则、无记名投票与秘密写票原则、公开公正原则等。
(二)不同之处
1、选举工作量不同。在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我市共有1827个村参加换届选举,在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四城区共有85个社区纳入换届选举,从绝对数量看,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工作量要远远大于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工作量。
2、选举方式不同。村委会的选举方式是直接选举,《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而不能由户代表或村民代表间接选举产生。我市在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有两种选举模式,一种是“海选”,就是不提候选人,而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沁阳市葛村乡的西庄、郑村等7个村及武陟全县367个村实行了“海选”;另一种就是先提名确定候选人,再针对候选人进行投票选举,我市其他村实行的都是这种先提候选人的选举。但是不管采取何种选举模式,其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一人一票的直接选举。而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根据《居委会组织法》和《民政部关于做好XX年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民函〔XX〕13号)的相关规定,有三种选举方式可供选择,分别是居民直选、户代表选举和居民小组代表选举,其中后两种方式都属于间接选举,具体采用哪种方式,由每个社区因地制宜确定。在我市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有2个社区实行了直选,有7个社区实行了户代表选举,有76个社区实行了居民小组代表选举。从单个的村落和社区来看,由于村委会实行直接选举,一个村的选民少则几百人,多则两、三千人,而实行居民小组代表选举的社区,一个社区的选民多则二、三百人,少则几十人,与村委会选举相比,社区选举中直接参与选举的选民人数更少,更容易形成一致意见。
3、选民的关注程度不同。整体看,农村选民对选举更为重视,而城市选民则相对淡漠,这是造成农村“难选”、城市“易选”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上次农村换届的情况看,我市确实有一部分“难点村”(含城中村)拖了全市换届工作的后腿,这些“难点村”村情选情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选民关注程度很高,选举竞争非常激烈,这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两个因素更是不容忽视,一是利益驱动,村委会具有自治组织和经济组织合一的性质,许多村都有集体企业和集体资产,一般来说,集体经济越发达、集体资产越多的村,村委会成员职位的吸引力就越大,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竞争,特别是一些临近城区的村,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村庄在城市改造和扩建中出让出卖土地多,集体收益比较大,有些人参选村干部就不是为了给村民服务,而是为自己有利可图,因此,在换届选举中,竞争就异常激烈。除了上述利益之外,还有一些权力也是掌握在村委会手中并和农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如宅基地的分配、农民承包土地的分配、计划生育指标等,这也会对选民形成一定的吸引力。城市社区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社区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其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主要依靠各级财政负担,且数额有限,而且社区不象村委会那样担负着很多管理职能,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因此,社区居委会的职位对居民吸引力不大,虽然由于就业形势的原因,社区选举的竞争有所加剧,但这主要是对就业岗位的竞争,与农村选举的利益之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另外,社区居民大多都有各自的单位,是典型的“单位人”,所居住的社区对他们来讲没有什么经济利益,其切身利益紧紧依附于其所工作的单位,而与其所居住的社区无关,因此对社区事务兴趣不大,他们虽然也参与社区的投票选举,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各级动员的结果,属于被动参与。二是家族宗族势力的影响。农村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人们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种血缘群体最基本的是家庭,由于受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影响,家族宗族观念在广大农村仍然存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使得农民需要帮助时首先寻求家族内部的支持,无形中又强化了村民的家族意识。换届选举往往是各种矛盾相对集中发生的时期,家族宗族势力的影响尤为明显。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以家族宗族观念代替民主观念,把本家族的利益置于村民的集体利益之上。比如有的村民为了使本族在村中占有一席之地,选举时只投本族、本姓人的票,千方百计将其选为村干部,而不考虑他能否胜任。又如在高新区李万乡史平陵村的换届选举中,由于该村选民家族宗族思想严重,每一家、每一门都想在自家中推出一名村干部,导致投票不集中,无人获得半数以上选票,前三次选举均已失败告终,第四次才勉强选举成功。而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属于地缘群体,居住在同一个社区的居民大多互不相识,更谈不上有家族宗族势力了。
4、选民的素质不同。农村和城市相比,农村选民受教育水平和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加之农村较落后的经济条件和长期封建思想的影响,使得农村有相当一部分选民缺乏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他们更注重实际和当前利益,不能很好地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有的村民不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投票的随意性很大;有的候选人为了当选,就拉帮结派;有的选民则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把换届选举看作绝对的民主、绝对的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任何约束,一看选举对自己不利,就拒绝承认,冲击选举会场,破坏选举秩序,甚至集体上访,多次缠访,导致换届工作被迫停滞,无法正常进行。
5、法律规定不同。村委会选举和社区居委会选举都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可以说,基层自治组织选举方面的法制建设已经严重滞后于民主实践的发展。村委会选举的主要法律依据是《村委会组织法》,而《村委会组织法》中有关村委会选举的规定比较简略,亟待完善(《村委会组织法》目前正在修订中),虽然我省的《实施办法》做出了一些配套规定,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法律规定涵盖不全面,具体工作中有时会处于“无法可依”的困境;二是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笼统,不仅难以操作,而且容易引发争议纠纷。在上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选民对法律条款发生多项争议,内容涉及选民资格、候选人条件、如何界定贿选、如何办理委托投票、选票的认定标准等多个方面,因为村委会换届选举竞争激烈,村民对某个条款的争议往往会导致矛盾的爆发,进而影响整个换届选举工作大局。社区居委会选举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居委会组织法》和我省的《实施办法》,它们分别颁布于1989年和1994年,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居委会组织法》也正在修订中),同村委会选举的规定相比,其关于选举的规定更为简略,只规定了应当进行选举和选举方式,对选举程序却未做规定,具有操作性很差但弹性很大的特点,在实践中,由各社区结合各自实际,比照村委会选举的做法进行,只要符合选举的基本原则和居民群众的意愿,就基本不会产生违反程序的问题,加之选举激烈程度不高,反而使得社区选举争议较少,进展顺利。
三、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基层自治组织选举中存在的问题,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发生的新问题,也是必然会发生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随着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些问题终究会得到解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突出重点,抓关键、抓落实,促进我市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一)要继续加大宣传,强化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民主素质。要加大对村民群众的普法教育,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村务公开栏、标语、会议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让农民群众了解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提高他们的民主法制意识,要通过换届选举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村民群众,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提高遵纪守法自觉性。要引导村民确立正确的参选动机,强化对村级骨干力量,尤其是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帮助他们从根源上确立正确的参选观。要加强对乡村干部的培训,建立完善的学习培训制度,改进学习培训的方式,丰富学习培训的内容,通过培训,增强他们对换届选举和村民自治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他们执行法律政策的水平和开展自治工作的能力。
(二)要加强制度的完善和落实,用民主的办法解决民主中存在的问题。要在农村突出抓好议事、监督、理财这三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一是要完善和落实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保证广大村民参与村里重大问题的决策,真正做到凡村里的大事、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都要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二是要完善和落实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保证广大村民参与管理,实行监督。三是要完善和落实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实现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通过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推动村务单纯由村干部管理到村民自我管理的根本转变,淡化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控制力。
(三)要搞好社区服务,完善社区自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XX〕14号),积极引导、扶持社区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要经常组织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自治工作的参与热情。要继续完善社区选举制度,在今后的选举中逐步扩大居民直接选举的覆盖面,尽量使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换届选举中来,增强社区选举的广泛性。
第五篇:论文定稿(对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关系的思考)
对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关系的思考
【摘要】提到居委会大家不难想到另一个名词:街道办事处,没有深入接触过这两个部门的朋友大体上会简单的认为街道办事处是居委会的上级领导部门,但事实上真的是如此的简单吗,经过我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了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此文重点讲述了:在社区建设中,居委会行政负担过重,自治权被极度挤压,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法律上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已扭曲为事实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此,要改变目前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的不合理关系,我们需要思考和付出行动的方面还有很多,以下就为大家一一解说。
【关键词】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社区居民代表大会
一、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目前矛盾的现状
从理论和法律上讲,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但在实践中,社区居委会只向政府负责,而不向居民负责。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已变成了事实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其具体表现在:
(一)街道办事处越位,对社区居委会自治事务的过多干预
1、对社区居委会选举的包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2至3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①但实际情况显示,许多社区居委会的民主选举的“形式化”现象严重。采取全体居民或户代表进行选举的比例极少,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居民小组代表选举,民主选举成了“做秀”。在候选人的确定上,受街道办事处的影响极大,导致了居委会班子成员的选举、任用由街道“包办”的局面。
2、对社区居委会财权的控制
街道办事处财政拨款是社区服务的主要来源,社区居委会开展各项事业的经费在很大程度上也依靠街道办事处筹集得来。社区居委会的固定办公经费由街道办事处按统一拨付,但在使用上一般是“街管居用”,社区居委会使用任何一笔经费都必须向街道办事处申报。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管理本居民委员会的财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侵犯
②居民委员会的财产所有权。”但实际情况显示,社区居委会普遍缺乏财务管理自主权,其财务由街道办事处的会计站进行管理,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因此,社区居委会的活动只能以街道办事处的指示为主,而不能按照居民的意愿来履行自治职能。
(二)街道办事处缺位,把社区行政事务下沉给社区居委会
1、对社区居委会的宏观指导不足
由于街道办事处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社区居委会人事和财权的管理和控制上,甚至直接干涉社区居委会的其他自治事务。因此,弱化甚至缺失本应承担的帮助社区居委会制定社区建设的宏观发展规划、培训社区干部、建立多元化的社区资金投入体系、协调区域各群体的利益关系、促使社区目标的实行等等的职能,以至于对社区居委会的宏观指导不足。由于职能“错位”直接导致对社区管理的缺位。
2、把本该由街道完成的行政管理任务交给社区居委会完成伴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政府愈来愈多的行政管理事务都通过街道办事处下沉到社区居委会。因此,导致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形成了实际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居民也把社区居委会看成是政府组织而非居民自治组织,把社区居委会看作是政府向基层的延伸。于是,就造成事实上的社区居委会行政化,社区居委会自治事务被严重挤压。
(三)街道办事处领导社区居委会
从目前情况看,社区居委会仍隶属于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领导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种具有双重身份的社会组织,一方面它是居民自治组织,承担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自治功能;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许多行政职能,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日益密切,成了街道办事处的下辖机构。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的这种
行政领导关系,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
二、目前应从四个方面来给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减负
俗话说“社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当今社区工作繁重的一面。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工作量,可以说已经是超负荷运作。所以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给居委会提供帮助:
(一)给社区居委会减负要落到实处。现在,从市里到区里再到街道,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太多。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民政低保、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都是所要检查评比的内容。例如社区参加区和市里举办的某项活动时,必须要按要求,到专业店里按统一尺寸制作展板,一块展板最低价都在120元左右。社区办公经费本来就紧张,经常是捉襟见肘,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及达标活动,不得不把有限的资金都用在这方面。有的展板制作好后送去参展,只展出两个小时左右就撤展,实在是有些浪费。
(二)不要随意从社区居委会抽调人。社区工作本来就忙,人手很紧,像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民政低保、就业和社会保障这四大块,都是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中很多人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使用后又无需付工资。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上面的街道、区机关科室乃至辖区派出所,都以工作需要为名从社区抽调人。社区居民要到社区来办事,遇到办事人不在,他们往往要跑上好几趟才能办成一件事,居民对此很有意见。
(三)社区的办公环境能够得到改善。有的社区10多人挤在一大间办公室里办公,每天来办各种事的居民很多。若是工作人员讲话声音小一点,对方都难以听清楚。有的社区想办个“老年之家”,让退休人员打牌下棋、读书看报,但由于受条件限制,这个想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四)居委会能够得到上级领导的关心、理解和支持。社区居委会主任白天在社区忙了一整天后,晚上还要到马路上参加城市卫生管理执勤,制止经营者的占道经营行为。有时早上4点半就起床,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参加打击传销活动。可以说,社区居委会主任每天都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工作中受到极少数居民的误会,他们并不往心里去,只是期盼上级领导能够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三、正在实施中的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关系的处理方法
现行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③”的管理模式存在着管理层级重叠、条块交叉、功能紊乱的缺陷。为了减轻社区居委会过重的行政任务,也为了社区更好地实现自治,许多地方一直在探索,社区工作站便是这种探索的成果。根据社区工作站与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及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将其归纳为:分设模式、下属模式、条属模式、专干模式四种④。以下逐一介绍:
(一)在分设模式下
社区工作站成为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完全独立于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与社区居委会是并行的两个组织,分别担负不同的职能。社区工作站的主要职能是:在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承办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工作,以及其他由区政府确定需要进入社区的工作事项。分设模式,能减轻当前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负担,较好的应对社区面临的愈来愈多的工作任务;还能让社区居委会专心做社区自治工作。但是,在社区设置行政化的工作站,一是给行政权力无限下沉到社区找到借口;二是由于履行政府职能的行政化的社区工作站和履
行社区自治职能的社区居委会之间是并行的关系,怎样处理二者的关系还是个问题。
(二)在下属模式下
社区工作站成为社区居委会的执行机构,在社区推行“两会一站(即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社区工作站接受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指导,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下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社区工作站隶属于社区居委会,完成原来由社区居委会担负的工作任务。下属模式表面看确实减轻了社区居委会的负担,但原先不堪重负的社区居委会的任务并没有减少,而是全盘转嫁给了新成立的下属机构社区工作站。同时社区居委会不从事具体事务,其联系群众的功能将逐步被抽空,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三)在条属模式下
全国基本做到了一社区一警务站、一社区一卫生站。近年来,不少部门纷纷要求到社区设站挂牌。在此模式下,社区工作站就是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的办事机构,其工作人员由职能部门派出。同时,社区工作站接受社区居委会的指导和监督。条属模式虽然对于帮助社区居委会完成协助政府的行政任务有作用,但是,行政权力无限制地下沉到社区,将架空居民自治。如此多的工作站到社区,各工作站在社区的协调就变得很困难,各工作站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也很难理顺。
(四)在专干模式下
社区居委会成员从本社区居民中差额直选产生,社区居委会下设办公室,工作人员由专职社区工作者组成。目前,社区专干由基层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钱、监督,统一分派,与经居民选举产生的社区居委会成员一起办公。社区专干主要承担社区居委会交办的自治性工作以及政府下达的相关公共管理和服务工作。具体的事务由社区专干承担,社区居委会似乎减轻了负担,但原来的任务并没有减少,只不过由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变成了社区专干负担过重而已。
社区工作站的出现,折射出社区负担过重、社区居委会不堪重负的现实。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工作站出现后,要么被边缘化了,缺乏处理社区事务的自主权;要么被行政化了,行政负担依然很重。
四、重塑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
要改变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事实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切实减轻社区居委会行政事务过多的问题,不是增加一个社区工作站就能解决问题的,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理清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职责 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职责不清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首先要把社区事务区分为社区行政事务、社区专业性服务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其次,不同的社区事务应当由不同的组织来承担和提供。社区行政管理事务由街道办事处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完成;社区专业性服务事务可由社区中介组织承担与提供,但目前我国的这一类组织尚处于缺位状态,待社区各类中介组织发育成熟时,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社区中介组织来完成;社区居委会自主地完成社区自治事务。
(二)街道办事处应支持成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 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是社区自治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社区自治程度高低的试金石。目前,在社会组织发育不够成熟、社区居民参与率低的情况下,成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还有困难,但有必要成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以使社区居委会真正成为由社区居民选出的代表居民利益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目前,街道办事处包办社
区居委会选举将不利于甚至推迟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成立。为了实现真正的居民自治,同时也为了减轻政府管理社会的负担,街道办事处应支持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成立⑤。
(三)属于居民自治的事务,留给社区居委会
要实现这一目标依赖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观念的改变。首先街道办事处要变“领导”为“指导”。具体来讲:一是不再将社区居委会视为基层政权组织形式,不再包办社区居委会的选举;二是要清楚政府或街道对社区居委会的拨款体现的是国家管理社会的责任,不能成为政府或街道干涉社区居委会的理由。另外,要实现自治,还需居民观念的转变:一是从“单位人”到“社区人”的转变;二是从社区建设与己无关到有关,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只有当社区居委会将主要精力用于居民权利的表达和维护时,社区居委会才会真正成为一个自治组织。
五、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寻找居委会的新定位
按照《居委会组织法》,居委会应该是一个居民自治的执行机构,不是权力 机构,也不是一个直接提供服务的机构。现在各地反映居委会负担重,主要讲的还是居委会干部直接操办的事务多。真正的出路只能是居委会干部从直接提供服务转为通过运作各类社区组织,动员更多居民,共同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如何在和谐的社区建设中寻找居委会的新定位呢,我想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恢复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的地位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结合政府机构改革,要合理界定政府权力与社区权力的边界,将涉及行政执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内容从社区居委会中清理出去;把属于社区自治权限和范围的权力还给社区;对确需社区居委会协助的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经有关部门批准,并征得社区组织同意后,按规定的程序和手续将工作任务与工作职权委托给社区居委会办理。政府部门要树立服务社区的理念,让社区居委会承担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还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的地位。
(二)积极培育社区中介组织
为了减轻社区居委会过重的行政负担,同时也为了政府能高效行政,减轻政府行政成本过高问题,有必要利用政府在政策、法规和制度等方面的优势,给社区中介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宽松有利的环境。社区中介组织的发育与成熟起来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使政府、街道办事处从从事具体的社区专业性服务事务中解脱出来;二是可以使社区居委会剥离政府、街道办事处压在其肩上的不合理的负担,专事社区自治职能;三是可以优化基层社会管理,使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社区中介组织各司其职,同时也有利于社区居委会实现自治。
(三)拓展居委会干部的发展空间 居民自治离不开社区领袖,一个合格的居委会干部应该同时具有居民领袖和政府伙伴的双重身份。这必然要求居委会干部要长期坚持在社区活动,通过高质量的服务,赢得居民的认可和信任。为了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在保证合理收入之外,要积极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允许社区居委会下设民间组织或非营利性机构,让工作出色的居委会干部在更大的空间中实现自身价值。给居委会干部更多的自主权,是居民自治的内在要求,由此激发的居委会干部积极性,能够极大地推动居民自治的真正落实。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要真正解决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的复杂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只有不断根据社区工作的新要求加强居委会自身建设,才能提高居委会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居委会的办事效率,避免大量事务的积压,这同样可以减轻居委会负担。更需要广大居民的集思广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幸福社区家园。
参考文献
[1] 杨秀丽.以民生为本 建和谐社区[J].新长征,2010年03期
[2] 龙涛.论和谐社区建设中的政府主导与居民自治[J].知识经济,2010年03期
[3] 邓焕彦.小社区也有大作为[J].先锋队,2010年03期
[4] 陈捷.从社区行政化到社区自治——社区居委会功能角色的重新定位[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何潇.居委会组织法大家谈[J].社区,2010年8期 [6] 唐忠新.什么是社区[J].中国妇运,2010年01期
[7] 林尚立.基层群众自治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J].政治学研究,2009年04期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8条,1989年12月26日颁布。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4条,1989年12月26日颁布。③ 浦兴祖:特大城市城区管理体制的改革走向—兼谈“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之提法,《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3期,第52-57页。④ 李雷鸣: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探讨,《特区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期,第51页。⑤ 何海兵:中国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与社区发展,《当代中国研究》,2009年第1期,第86-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