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

时间:2019-05-13 15:2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

第一篇:2009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

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2009

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村官”研究课题组

报告说明

课题组于2008年11月到2009年1月就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情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纸质调查共回收问卷249份,核查得到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80%。有效问卷涉及北京、河南、湖南、四川、福建、河北、贵州、青海、江西、新疆、山西、浙江12个省市自治区93个区县190多个村庄的大学生“村官”。课题组在“54大学生村官网”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统计样本量961-1878个。在报告撰写过程中,主要成员先后对北京、重庆、四川、安徽、江西、河南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者参考了2008年对全国9省区大学生“村官”所作的问卷调查结果,查阅了有关新闻报道,网络信息,参考了平顶山市、漯河市、张家口市的大学生“村官”年度总结报告。报告在修改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现任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者、部分专家与热心人士的指导。课题组感谢所有为本报告完成做出贡献的工作者。

引言

2008年初,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一决定将连续十几年试验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推向了新的建设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规模达到13万人以上,分布在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381个县(市、旗),20%以上的村民委员会(嘎查)。其中有247个县(区、市)已经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北京市则率先实现了3955个行政村每村两名大学生“村官”目标。我国大学生“村官”工程已进入到成千、上万人规模发展的全面、系统建设时期。从整体发展观察,我国开展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时间还不算长,经验积累有限,加之整个工程规模巨大,建设内容复杂,发展迅速,我们正面临着紧迫的建设形势与任务。

1.主要建设成效

1.1党中央明确决策,形成了全国发展局面

2007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组部的一份报告中批示指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具有长远战略意义”;2008年3月20日,中组部在联合4部委召开的会议上公布了将在5年内选派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决定;2008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一份材料批示中称赞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2008年12月22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强调切实关心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2008年12月28日,团中央在京召开会议表彰了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2009年2月1日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着力拓宽农村干部来源,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完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创新培养选拔机制,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

党中央的明确决策与直接领导,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国23个省级单位发展大学生“村官”21127人,2007年24个省级单位发展41645人,2008年一跃而推广到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31个省级单位,当年新发展大学生“村官”66856人,全国现任大学生村官总数达到13万人以上。其中2008年发展人数占总数的50%以上。截止到2008年底为止,每100个村民委员会拥有20名大学生“村官”的省级单位有12个,拥有30名以上的有10个,拥有50名以上的有7个,北京市2008年实现了每村2名大学生“村官”(见表1)。西部13省大学生“村官”的平均拥有量最高,为30名,中部为16名,东部为25名。达到万名以上大学生“村官”的省级单位有河南省、山西省、四川省。

表1.2008年百个村民委员会拥有大学生“村官”人数

数量范围省级单位数量省级单位名称

>1001北京

50-1006黑龙江,山西,上海,青海,辽宁,河南

30-503重庆,四川,云南

20-302浙江,甘肃

1.2积累了大量建设经验

大学生“村官”的来源。各地先后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第一,从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选派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去农村,充当大学生“村官”。福建省、河南省平顶山市与漯河市具有这方面的建设经验;第二,向全国大专院校开放招收应届毕业生去农村。北京、重庆如此;第三,对选择现职村两委干部定向培训,定期达到准专科学历,然后返村任职。黑龙江省有此方面经验;第四,中西部地区具有以本省籍高校毕业生及本省院校毕业生为主、专科生为主、文科为主特征;此外,北京、重庆则尝试了以本科以上学历为主、以市外生源与农工理为主或较高结构比例的建设。仔细分析与追踪上述来源特征及其影响,可为未来发展提供指导。

管理机构与培训机制建设。迄今为止,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学生“村官”的分级组织管理机构与管理机制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有关内容涉及对大学生“村官”的经济与政治待遇、社会保障、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保障。对有关建设指导思想、工作任务、管理职责、调配使用、教育培训、日常管理、组织考核、监督检查、待遇与奖惩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形成了规定与系统配套的管理办法。多数地方开展了岗前培训、在岗培训,逐步形成了制度化管理。如重庆市安排了岗前集训2周,实习锻炼1个月的程序。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与社会团体正在进入大学生“村官”培训活动行列。2008年,国家农业部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新农村建设处培训大学生“村官”100名;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实施的“乐义果菜技术推广发展计划”培训12期,大学生“村官”参加人数达到1500人次;2008年10月中国农业大学在北京市密云为大学生“村官”建立培训基地;2008年11月河南农业大学设立了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等等。

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建设。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设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这方面的典型有:2007年5月,河南省鹤壁市在国内最先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以筹集到资金1200万元;2008年10月湖北省启动“扬帆计划”,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捐资3000万,大学生“村官”创业者最高可获10万元无息贷款;同年,江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德兰集团、江苏天容集团共同发起,专设5500万元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用于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和创业项目扶持等;此外,山西省大同市政府、河南省舞钢、安阳、四川省金堂、新疆阿瓦提、江苏省通州市、丰县、沛县、铜山、响水、涟水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组织省扶贫办小额贷款和区财政贴息资金组成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已投放基金1200余万元,全区53名大学生“村官”已独办、领办、合办畜禽养殖、蔬菜种植等各类项目32个,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15000余人,增加当地农民工资性收入6000多万元。大量的实践活动,正在为这一制度建设迅速积累经验。

关于3年后大学生“村官”的去向。2003年起河南省平顶山市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先后招收 2637人,其中90%部分在第五次村委换届选举中入选“两委”班子,考取公务员218人,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到期续签留任合同者占60%以上;2008年北京市平谷尝试分流制度建设,32名届满大学生“村官”中有23名续签大学生“村官”留任合同;江苏、重庆则实施2到3年考核合格后转入行政或事业编制;四川省则要求县、乡两级事业单位在编制定员内需补充人员时,一般从聘任期满的村大学生干部中定向考录;县、乡两级党政机关在编制定员内考录公务员时,将注重从聘任期满的村大学生干部中考录;贵州省为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统一制定基层服务证书,作为今后享受优惠政策的依据。考公务员加5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并组织3场招聘会实行全免费推荐就业服务。此外,各地在大学生“村官”届满考研、留在农村创业、自主到社会择业方面也有积累经验。

1.3正在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

随着发展,大学生“村官”作为新生事物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有关人物、事迹、制度、规定、新闻、调查报告、理论研究、书籍、影视作品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各类传媒系统中。例如,2007年全国重要报刊刊登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文章为344篇,2008年达到694篇;2008年3月百度搜索大学生“村官”相关网页数量为17万条,2009年1月达到659万条;一批大学生“村官”网站在各地相继设立,在北京注册的“54大学生村官网”注册用户达到5万人;2008年平顶山市摄制的《女大学生部落》在央视电影频道、河南卫视播映,引起了较大反响。此外,我国大学生“村官”工作正在引起国际方面的关注。2008年日本、韩国部分媒体曾予报道。大学生“村官”正在成为新时代越来越熟悉的新名词、新概念,走进人们的生活。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结各地大学生“村官”建设实践,当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有:

2.1引导和筛选人才问题

各地多年的发展经验证明,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村官”来源充足。北京市2006-2008年3届大学生“村官”考试的考招比为5.5~6.7:1,重庆市2009年1月19日进行的大学生“村官”考试,其考招比为7:1。良好的应考形势,给挑选到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人才提供了重要条件。在2008年初对现任大学生“村官”所作的一项抽样调查中,60%以上部分的回答是:“想为农民做点事情”、“到基层锻炼积累经验,为以后从政打基础”、“体现个人价值”、“了解国情”、“能发挥自己特长”,有7%的回答“能发挥自己特长”,另有15%的部分回答为“工资待遇不错”、“就业困难”、“解决当地户口”、“一时冲动”。2008年11月进行的另外一项问卷调查中,在回答“你如何看待你当时的决定”问题中,31%的回答“不后悔”,56%的回答“一般”,13%的回答“有点后悔”。两项调查说明绝大多数录取的大学生“村官”的报考动机正确,工作心态势稳定。但依然有一部分属于录取把关不严,影响后期发展。那么什么是“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安徽省阜阳市三合镇做的一项调查的结果表明,40%的村民认为农村最需要“有组织能力,能够维护农民利益,促进村民当家作主的人才”,29%的认为是“懂农业科学技术的人才”,26% 的认为是“带领村民致富的人才”;而重庆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区县对农林牧渔专业的大学生需求高达72.5%。上述结果说明,因地区不同,现阶段农村对大学生“村官”的要求存在差异或多样化需求。我国新农村建设形势复杂,困难大,客观上对大学生“村官”要求高,要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今后几年各地正进入大规模招收大学生“村官”时期,一定要注意积极引导,严把质量关。

2.2“村官”归队问题

大学生“村官”应当在农村工作中锻炼成长。这在组织形式上表现为要入村、入户,深入农村生活,经风雨,见世面。2009年初进行的调查表明,中部地区的大学生“村官”有45%居住在所任职的村里,东部为39%,西部为31%。即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晚上不在任职村庄居住。在回答“每周在村里工作的时间”问题中,17%的人7天时间在村里工作,44%的人5-6天在村里,25%的人3-4天在村里,14%的人在村里的时间在2天以下。比较而言,东部地区每周在村里工作时间超过5天的占71%,中部地区为59%,西部地区为43%。

造成大学生“村官”不在本村居住的原因为:一是经济困难。从反映的情况报告来看,“06、07年的‘村官’,有一部分是到镇里任职而没有下村”,“某些国家级贫困县,村庄无法解决‘村官’的吃住问题,保证不了生活”。二

是乡镇领导的担心与偏爱。一方面,大学生“村官”的不确定性大,每年报考国家、省市公务员,2-3年后可能走人,从农村工作的延续性来说不利,乡镇领导对他们能不能留在农村心存疑虑。此外,乡镇领导认为“村官”文字能力强,能熟练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愿意“借调”在乡镇办公室做打字员、记录员,甚至成为“秘书”。三是村干部的态度。村干部大都希望能把专业对口(如农业种植、养殖、法律、财会、电子信息、企业管理)、综合素质较高、为人正直、作风踏实、性格外向、能带领大家致富创业的优秀“村官”派到村里。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与村干部所期盼相差较大,“连邻里纠纷问题都不容易解决”等等。

2.3双认识、双建设问题

实践证明,只有“村官”对自身、对农村有正确认识,才能完成好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建设,实现中央决定选派大学生“村官”的目的。在2008年底的问卷调查中,回答“您自己在所任职岗位上发挥的作用如何”时,25%的部分回答“发挥了较大作用”,61%的回答为“发挥了一点作用”,另有14%的回答“发挥作用很少”;在回答“您认为自己到村里工作是否受当地群众欢迎”问题时,14%的部分回答为“很受欢迎”,62%的部分为“较受欢迎”,24%为“反应一般”。另一项调查中在回答工作后“您何时对农村工作产生信心”问题时,72%的回答在第一年,18%为第二年,10%为第三年。上述情况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了大学生“村官”中体双认识、双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影响大学生“村官”双认识、双建设水平提高基本因素包括两方面。第一,结构因素。2008年初的调查中,20%的“村官”上大学前一直生活在小城镇和大中城市,毕业后直接到农村。在回答“在农村基层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时,26.8%的部分选择“专业不对口”、“与村里人缺乏共同语言”、“难以融入进去”、“所学东西用不上”、“村里矛盾大,很复杂”及“人际关系难处理”等选项。另一项调查中,42%的“村官”上大学前一直生活在小城镇和大中城市,对同一问题的相同答案比重在50%以上。说明“村官”的城乡来源结构可能是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应届毕业生与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往届生间也有差别,管理部门科学化程度低、全社会对大学生“村官”认识不统一、农村生活与工作条件差也是重要客观影响因素。第二,主观因素。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对应届大学生的调查中,有超过57%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是自己在就业压力下的选择。伴随着我国就业难度加大与各地大学生“村官”利多政策出台,应届毕业生应考“村官”心理基础情况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在工作期间思想不稳定,也会影响效果。在回答“您做村官心里最主要的顾虑是什么”问题中,34%的部分回答为“在任职期间能否发挥作用”,43%的在忧虑“任职期满后的去处”,另有22%的人在考虑“优惠政策能否落实”(12%)、“任期满后到城市工作不适应”(6%)、“影响在城市工作经验资历积累”(4%)。50%以上人受多种因素作用而心态不稳,在相当程度上正在成为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执行的隐患。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2.4快速均衡发展问题

今后若干年,我国大学生“村官”建设工作仍将处于快速发展期。如何做到全面、高速增长过程中的均衡稳步发展,避免失误,真正发挥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的作用,是一项涉及工程全局、全方位、全过程建设的艰巨任务。目前出现的主要有以下布局问题与关系处理问题。第一,招收大学生“村官”中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结构,文科、理科、农科结构,应届生、往届生结构,本省籍、外省籍结构,中组部管“村官”与地方管“村官”结构关系问题;第二,锻炼成长过程中的硬件与软件配备问题,第1、2、3年分期管理问题,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岗外短期理论学习与案例培训结合问题,技术培训、产业发展能力培训、管理能力培训问题;第三,东、中、西部分地区均衡发展问题,一省范围内先期、中期、后期发展布局问题等等。因各地情况与发展阶段差异,上述问题发生集中度与轻重缓急有所不同,应当在实践注意分别情况,探索系统解决方案。

2.5 大学生“村官”路向何方?

大学生“村官”任期为三年。调查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分别有47%、36%、42%的现任大学生“村官”心里主要的顾虑是期满后的出路问题。在回答“三年以后有何打算”问题时,平均有25%的人选择续签做“村官”与农村创业,42%的人选择考公务员。对照2005年以来同类问卷调查结果,选择扎根农村、继续创业的比重在降低,准备考公务员的比重在升高。按照东、中、西部各选项分析,各类意愿分布略有差别,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差异明显(见表2)。根据现任大学生“村官”量推断,3年后将有成十万名大学生“村官”面临重新选择。大学生“村官”路向何方?我们必须尽快着手设计出路,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解决好问题,迎接大学生“村官”大规模建设高潮的到来。

表2.大学生“村官”届满后去向意愿调查统计

地区续签做“村官”农村创业考公务员考研读书进人才市场还没考虑

东部20%7%40%4%13%16%

中部10%19%44%10%2%15%

西部10%10%43%11%16%10%

全国9%16%42%9%10%14%

三、当前的创新任务

3.1 解放思想,创新思维

随着发展形势逐步明朗,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生事物,已经成为与国家当代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社会政权建设、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密切关联的,“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没有明确的建设思想,便没有坚定的建设行动。我们要完成好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任务,首先应当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大学生“村官”建设的大讨论,发展与完善建设理论。要注意分别层次,从国家与地区层次人口、资源、环境关系,从三农问题发展的历史渊源,从现代化过程中城乡、工农业、市民农民关系与发展布局,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安全、资源环境安全大局,从干部队伍的培养,从国民经济均衡布局、劳动力就业、大学生就业角度,从全球化、世界经济大调整对农业的基本要求,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等方面,认识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然性,可行性,积极创新思维,提高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水平,为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保证,为建设工作高速平稳健康发展创造和谐良好的思想氛围。

3.2 加强力量,完善组织建设

2008年中组部与四部委联合会议之后,大学生“村官”建设组织渠道在理顺,各级组织建设在迅速完善。新的建设任务是在新的组织机构建成后,如何选拨与造就一大批思想觉悟高、作风正派、业务能力强的组织管理干部进岗,是一项事关这项事业能否成功的重大建设任务。2008年的一项抽样调查中,在回答“您对大学生‘村官’办管理机构的工作是否满意”问题时,8%的回答“非常满意”,32%的回答“比较满意”,49%的回答“不太满意”、“很不满意”。分别东、中、西部统计,对有关政策落实的满意度为20%-29%,对总的生活状况的满意度为23%-40%,对总的工作状况的满意度为36%-47%。比较而言,中部地区满意程度高于东部与西部地区。上述情况表明,各级大学生“村官”管理组织还需要继续积极苦练“内功”,适应紧迫的发展需要。

3.3 积极探索,制定好管理政策

大学生“村官”工程是人才建设工程。她的根本建设目的在于为新农村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出高质量人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多种人才、长期稳定出人才。为尽快进入状态,努力实现工程建设目标,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地区、分别发展阶段、分别建设需要,总结实践经验,积极制定政策、调整政策、修正政策。要制定政策,严把质量关,选拨合格大学生“村官”人选,同时注意要不拘一格,广开“才”源,避免拒人才予门外;要制定政策,使大学生“村官”归队、到位,深入民众,在农村生活与工作中,双认识、双建设,锻炼成长;要制定政策,安排好岗前、岗中、短期离岗培训,提供丰富的知识食粮,保证大学生“村官”健康稳步成长,要制定政策,努力创造基本的生活条件与最好的工作条件,送爱心,送温暖,送关怀,送智慧,支持大学生“村官”茁壮成长;要制定政策,广开出路,分期、分类型、分渠道,锻炼、筛选、吸收优秀大学生“村官”人才,人尽其才,进入到农村管理部门、产业部门、科技部门,以及其他的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岗位,承担紧迫的新农村建设、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任务。

3.4 动员起来,争当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创新者与促进者

大学生“村官”工程是一项世纪工程与国家工程,是前无古人的大型建设工程。其基本理由是:(1)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平稳、持久、健康发展成为基本战略建设任务;(2)经长期积累,三农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最突出、最重要的建设内容;(3)因多种原因共同作用,我国三农建设基础力量弱,不能承担如此艰巨的建设任务;(4)大量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既增加了上述问题发作的紧迫性,同时又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基础;(5)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可望建设成为一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6)中长期发展来看,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战场锻炼成长的这样一支了解国情、能吃苦、敢打敢拼、综合素质高的生力军,将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重要人才保障。上述基本因素决定了我们只有动员全社会,关心爱护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才能完成建设任务。要动员一批有理想、有才能、身体好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投身大学生“村官”队伍,争当时代的创新者;要动员一批优秀的管理工作者,进入大学生“村官”管理部门,排忧解难,甘为人梯,保驾护航,争当这一时代工程建设的促进者;要动员社会各界行动起来,关系爱护大学生“村官”,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提供肥沃的土壤,保障他们健康成长。

四、若干发展建议

4.1优先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

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全部工程建设最突出的难题,成为当务之急。如果不能针对这一问题尽早出台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与政策,一方面将直接影响现任大学生“村官”思想稳定,影响他们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将影响新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招收与建设,进而将影响整个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工作的正常推进。

近年来已经积累若干经验教训可资借鉴。200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7年对汝州市小屯镇抽样调查,在43名届满大学生“村官”中,63%的选择留任,12%的考研、考取教师职位,21%的回原单位工作,4%的中途辞退。2008年北京平谷32名届满大学生“村官”中,53%的选择留任。留任“村官”有三项政策问题有待解决。第一,大学生“村官”是一过渡性岗位,任期结束,当进入相对固定岗位,而留任“村官”意味着继续过渡,这需要一套新的管理政策来支持;第二,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级领导必须在所在村民范围内提名选举产生,留任“村官”如果正式进入村两委班子,则要么需要修改有关规定,要么需要授予其“村民”身份;第三,大学生“村官”与留任“村官”长期发展,加上新老“村官”交替重叠任期,意味着国家在村级机构将长期有1名以上“村官”在任。宏观观察,为国家行政机构的下延发展。从我国台湾1975年开始向“村、里”(相当于村级)派出“村干事”,已有近35年的成功发展经验来看,我们应积极探索,实践,尝试进行制度创新。

2006年对河南省平顶山大学生“村官”的抽样调查中,期望考公务员的人不超过18%;2008年初全国9省区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拟考取公务员的比重上升为40%;2009年全国12省的一项抽样调查中,在回答“政府提供的出路中,你会选择那一个”时,70%的回答为“考取公务员”。而客观事实是,由于我国行政成本偏高,从大学生“村官”中吸收公务员的能力十分有限。2008年统计,河南省平顶山市招收的2637名大学生“村官”中,享受政策招收为公务员的人数为218人。预期与需求偏差巨大,意味着现阶段大学生“村官”出路不畅,可能再次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局面。

从中长期发展来看,从大学生“村官”中招收公务员的比重不会过高,即便解决了制度建设问题,直接进入农村任职的比重仍将有限。未来大学生“村官”基本出路不限于两条途径之内,而应再开拓新路。扩大内需,发展农村区域社会经济,实现城乡和谐发展,需要引导成百万、上千万具有现代知识的大学毕业生走向农村,进行创业与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大学生“村官”可望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此外,由于我国城乡关系密切,国际关系良好,全球化发展迅速,一大批具有大学生“村官”经历、有知识、了解国情、能吃苦、有胆有识、组织能力强社会新人进入职场,发挥作用,成为我国各行各业现代化事业的新型建设人才,无疑将开拓出新时期我国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之路。

4.2用好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

2005年汝州市对115名大学生村官的问卷调查中,在回答“工作面临的最大障碍”的问题时,74%的人认为是缺乏资金;2008年全国9省区的一项调查中,62%的回答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非常有必要”,36%的回答“有必要”;2009年调查中两项答案比重依次为53%、40%,在回答“设立创业基金多高额度为合适”时,25%的回答为“5-10万元”,21%的回答为“3-5万元”,19%的回答为“1-3万元”,13%的回答为“10-20万元”,另有14%的回答在20万元以上。

就农村创业而言,除去资金因素之外,还有其他重要因素是:创业项目选择,创业合作者选择,创业组织形式与机制,创业项目的权威性评估管理,创业知识与技术配套,创业初期阶段扶持,创业绩效考核评价,创业滚动支持机制,大学生“村官”本人创业能力评估等等。上述因素综合起来是农村创业能力培养与提高问题。大学生“村官”农村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新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艰难、重要的建设任务之一,这项工作任务完成好坏,客观上关系到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的速度与进度。积极动员与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大学生“村官”用好创业基金,完成好创业任务,应当摆放在大学生“村官”建设工作突出重要的位置。

4.3 现任“村官”归队,新任“村官”到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任务确定以后,干部队伍建设就成为了决定性因素。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则是新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全面完成好这项任务,当前要从两方面做好工作。第一,各级大学生“村官”管理部门要深刻体会与认识这项工作的意义,保证新老大学生“村官”归队到位,安心工作。同时,注意动员有关管理部门热心提供条件,积极传帮带,为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与条件。第二,大学生“村官”自身要努力学习,要积极争取经风雨,见世面,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确有实际情况不适合担任大学生“村官”者,可实事求是,提出要求,及时转岗。保证身心同时到岗在岗,取得最好的工作业绩。

4.4认真安排培养、培训工作

随着全国大学生“村官”建设工作的全面铺开,从学校到学校、家庭在城市、缺乏农村生活经历、缺乏工作经验、知识结构相对单纯的新任 “村官”比重将提高。从生活能力、组织工作能力、现代科技知识、文化历史知识、国内外形势、产业建设能力角度全面学习提高的任务越来越重。现有工作体系培训能力在时间安排、培训机构设置、培训流程机制、培训专家队伍、培训知识体系结构等方面均存在缺陷,亟待解决。2009年的调查中,回答培训工作“非常有必要”的占67%,回答“有必要的”占28%。在回答“最需要在哪方面进行培训”问题时,18%的回答为“农村创业知识”,17%的回答为“组织和管理能力”,两次15%的回答为“项目管理与申请”,“农村实用技术”,13%的回答为“农村法律知识”,11%的回答为“农村经济与产业”,10%的回答为“农村工作方法”。以上问卷结果说明绝大多数现任大学生“村官”迫切需要培训,并且各类知识普遍缺乏,近期“村官”自身难以判明哪一项为最需要,各地应根据需要与条件、分别轻重缓急,有计划、系统、扎扎实实地安排各项培训工作。

4.5提供必要条件

近年来落实新农村建设任务,绝大多数村社具备接待大学生“村官”驻村的条件。为保证大学生“村官”生活工作在农村第一线,应结合当地实际,本着节约朴素健康的原则,认真解决好吃、住、行、电话、计算机通讯等生活工作问题。做饭要有厨房与基本灶具,住房要安全整洁安静,出行有自行车或其他交通工具,有光纤网络的要提供计算机,仍无光纤网络的村要配备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计算机,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与工作经费(如通讯费等)。配合正在筹划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基金、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国家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主导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在软条件建设方面,应创造条件成立有乡镇主管领导、村主管领导、村企业家代表、村民代表参加,组成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小组,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在积累经验基础上,形成工作程式。

4.6启动一批示范县建设

全国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要求有高度系统化的管理。而这种系统化的管理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只能来自于实践经验。到2008年底,大学生“村官”建设工作已经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展开。全国范围内实现村村有1名以上大学生“村官”的县已经达到247个,即相当于每个省有7-8个县。根据各省级单位规划,今后几年发展数量仍将保持与2008年基本相当的速度。为保证各地建设工作健康发展,每个省应当注意在发展面上工作的同时,适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专家学者,在1-2个县开展建设试验示范工作,边创新,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发挥摸索和积累经验的作用。用3到5年时间,建设30-50个示范县,为系统总结与理论建设积累经验,为国家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保证。

4.7将2009确定为调查研究年

河南平顶山市的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入户调查,对工作展开很有好处。近期大学生“村官”网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在回答“如何才能了解农村实际情况”问题时,多数人认为是“入户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大学生“村官”是新时期农村制度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一新生事物已经积累了大量正反两方面的建设经验。要完成好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任务,不断发现新问题,认识各种矛盾,提出解决方案,实施方案,修正错误,并在此过程中积累经验,就必须进行认真、深入的调查研究,从实践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多点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制度性调查研究任务安排较少,经验积累有限。面临紧迫的建设任务,各地要尽快在调查能力建设,包括调查研究方法选择、调查执行、调查结果分析、调查报告撰写、调查效果总结方面安排布置工作,积累经验,以保证全面工作的有序展开。根据以上形势,建议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动员各级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者、所有大学生“村官”、相关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将2009年确定为“调查研究年”。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发展调研报告

如何构建长效机制 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

得好、流得动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的一项战略决策,旨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具有深厚感情的新农村建设接班人及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如何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对于大学生村官建设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一、以教育培训为重点 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

为使大学生村官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进入角色,正确履行职责、发挥自身优势,我认为县镇两级组织部门可以为村官创造点条件。

1.任前集中教育 采取现场观摩体验、集中理论辅导、座谈交流提高等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任前培训,引导大学生村官充分做好思想、生活、知识等方面的准备,确保能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精神面貌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

2.加强日常教育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乡镇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定期组织参加专题培训,或学习农村实用法律法规、或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以期提高我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

3.鼓励继续深造 拓宽党校这一教育平台,充分发挥我党教育之利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参加党校函授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以落实待遇为保障 确保大学生村官待得住

1.逐步提高大学生村官工资、福利待遇,真正能使我们在工作岗位上能干得安心。

2.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处理,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为我们全身心投入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确保大学生村官待得住。

三、以制度建设为抓手 确保大学生村官干得好

1.完善培养带教制度 明确规定每名大学生村官培养带教责任人,制作带教培养计划书,确保带教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2.实行档案动态管理各个乡镇统一建立村官档案,包括工作基本情况,重大事项报告,工作总结,考核结果,奖惩措施等,切实有效的动态管理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增强考核依据。

3.严格请销假制度 规定大学生村官在工作期间不得随意离岗,严格限制大学生村官在上级部门服务时间,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在村动态。

4.完善大学生自管会制度 制订大学生自管会工作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定期召开网络会议(崇明的实际情况,集中开会不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5.为大学生村官实践提供平台 根据本乡镇的特点,组织大学生村官参与到实践项目中来,在实践中将强锻炼,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促进其尽快成才。

6.坚定发展村官交流媒介 坚定组建我县大学生村官网站,月报,要求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定期书面报告思想、工作状况、调研报告等,每半年组织一次座谈会表彰先进,以期提高村官工作热情。

四、以引导落实为基础 确保大学生村官流得动

明确我县大学生村官身份定位,真正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有所作为;引导到期大学生村官开展分流工作,积极为其创造进一步发展条件;各个乡镇拿出一部份空余岗位给予大学生村官;创新提拔制度,对表现优秀的村官进行破格提拔,确保大学生村官流得动。

大学生村官是新兴的产物,只有打破传统思路,创新发展,才能更好的搞好村官工作,为新农村的长期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为祖国的发展寻找适合的党政接班人。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发展状况

大学生村官发展状况的研究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我国的大学生村官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到现在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了。为了解我国大学生村官群体的发展状况,剖析大学生村官的相关政策及实施情况,提出完善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政策建议,我们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一、发展的历程: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到快速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发展过程。

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定安、临高、东方等市县先后组织招聘大学生“村官”。同年,浙江省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这一时期,大学生“村官”人数较少,但形式多样,逐步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为后来发展积累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到了2000年3月,广州市天河区公开招聘52名大学生“村官”,全国各地3000多名大学生前往求职。2002年河南省鹤壁市招聘205名大学生“村官”,拉开了河南省大学生“村官”工程序幕。2004年,河北省邢台市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决定每年选派1000名大学生到

农村工作,5年内实现全市5200个行政村都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到2004年底,全国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省市区发展到10个,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逐步进入到多省联动、以地区为单位的整体推进与探索阶段。

从2005年起,大学生村官制度进入了全面实验阶段。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贵州、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 “村官”计划。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

2008年初,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规模已经超过13万人,分布在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381个县(市、旗),其中有247个县(区、市)已经实现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自2008年3月全面启动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以来,共有130万多名高校毕

业生自愿报名应聘,各地共选聘15.9万名大学生“村官”,加上2008年以前部分省区市自行选聘的,目前共有20万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干事创业。

2010年4月29日,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5年内选聘10万大学生村官增长为5年内选聘20万大学生村官,2010年全国选聘3.6万名大学生村官。

二、发展的成就:

据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实现了大学生自身成长和农村发展的双赢。他们有的着眼于发挥本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发育专业合作社,加快产业调整升级,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有的承担文秘档案、户籍管理、计划生育和民主选举等重要工作,提升了农村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有的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对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已有一些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和乡镇团组织,一些被选为人大代表,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来自安徽省委组织部的数据显示,大学生村官工程赢得了大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大学生村官的选聘报名比例从2008年的5:1上升到2009年的24:1,与公务员报考比例基本相当,越来越受广大大学生的欢迎,成为了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大一种选择。

三、大学生“村官”的优势:

从大学生村官实行的这几年来看,总体情况还是很好大,对国家、农村、大学生本身都有积极大作用。

第一、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认为一大批有现代思想理念和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同时,农业、农村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及其它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为农村带去技术帮助、理论宣传和社会服务。

第二、有利于推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因为大学生“村官”原则上要求是党员(或预备党员),非中共党员的要求是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这部分大学生学习成绩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好,组织纪律观念强,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所以,他们的加入有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的贯彻执行,有利于作为国家政权基础的村民委员会的稳固。

第三、有利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当前村级组织的干部年龄偏大、科学文化水平低,在落后农村有的甚至没进过学校门槛,属于文盲半文盲村干部。而大学生年轻、思想观念先进、知识水平高、民主科学意识强,他们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村干部的面貌,为村级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有利于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

第四、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学扩大招生几年来,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都在600万左右,面对城市就业本己紧张的局面,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相当的严峻。而大学生当“村官”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缓解了城市的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第五、有利于大学生锻炼自己的能力及自身的发展。在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十分缺乏的。虽然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是来自于农村的学生,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他们一直生活在书卷里,他们虽然相对地了解农村,但对农村工作是不熟悉的。而到村任职后能够增加工作经验,锻炼自己的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增长才干,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其实,这也是中央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初衷。

第四,大学生“村官”存在大问题:

纵观我国大学生“村官”实行的这几年以来,我们发现仍然还存在在一些问题。

1、部分大学生村官把到村任职当作一种过渡和缓冲,影响了政策效果。根据调查显示,72%的大学生村官的主要顾虑是任职期满后的出路问题。在回答期满后的打算问题中,60%的人选择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12%的人选择续签做村官,选择在农村创业的占10%,准备考研和进入人才市场的各占9%。在对报考大学生村官的原因的回答中,22%的选择“农村的发展空间更适合我”,42%选择“就业压力导致城市求职难”,26%是为了“到基层锻炼积累经验,为以后从政打基础”,5%的是“受村官事迹的感染决定的”,5%的是“因为家里或学校的引导”。因此,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和大学生村官利好政策的出台,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把到村任职当作一种过渡和缓冲。表现在工作中,他们只是被动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工作缺乏主动性。特别是部分大学生村官初衷实为增加基层工作经验,为考公

务员和考研等增加砝码,把主要精力放在复习应考上,工作质量大打折扣。政府在村官选聘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村官行为短期性造成行政成本较大,不利于实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真正目的。

2、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与农村工作需求存在一定距离。通过访问了解到,大学生村官主要分为文职型和创业型两类。文职型村官更多一点,他们的工作大多是在办公室,主要从事一些档案管理、资料整理、办公文秘等工作。对在任大学生村官的适岗能力调查显示,有32%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表现不太满意,认为实践能力欠缺;有7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一直没有找到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平台,所学知识用不上;有57%的村干部认为应该教育引导大学生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培养他们与农民的沟通能力及如何推进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技能。根据安徽省阜阳市三合镇的一项调查表明,40%的村民认为农村最需要“有组织能力,能够维护农民利益,促进村民当家作主的人才”,29%的认为是“懂农业科学技术的人才”,26%的认为是“带领村民致富的人才”。大学生进村不仅是村官,更应是技术员,农村最缺的是农业经济人才。但在大学生村官选聘中由于偏重于大学毕业生政治素质,专业因素考虑得相对较少,现有村官素质与农民直接的现实需求存在差距。

3、促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机制不健全,创业示范效应不明显。大学生村官农村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客观上关系到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的速度与进度。调查发现,2008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真正创业者凤毛麟角,有创业计划的也很少。即使是大学生村官创业较早的安徽省凤阳县,多数创业村官成绩不明显。究其原因,首先是大学生村官的资金筹集机制未建立。目前我省大学生村官创业主要来源有家庭支持、银行贷款、他人投资等,个别县设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但由于创业初期阶段扶持、创业绩效考核评价和创业滚动支持机制不能衔接,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筹集仍很困难。其次,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机制尚未建立。调查发现,对于缺乏农村生活经历、缺乏工作经验、知识结构相对单纯的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在面对创业项目选择、创业合作者选择、创业组织形式与机制、创业项目的权威性评估管理等问题时大都感到束手无策,急需创业知识与技术的引导和培养。比如,创业项目如何去吸引群众参与,进而实现规模发展就是一个令大学生村官们头疼的问题。

4、大学生村官培训体系有待完善。在中央下发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中规定,各地要把大学生村官纳入整个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岗位培训制度。在具体实施中,尽管我省对大学生的培训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传、帮、代”,设立大学生村官网促进交流,进行岗前培训等。但现有工作体系、培训能力在时间安排、培训机构设置、培训流程机制、培训专家队伍、培训知识体系结构等方面均存在缺陷,亟待解决。根据一份问卷调查,在回答“最需要在哪方面进行培训”问题时,18%的回答为“农村创业知识”,17%的回答为“组织和管理能力”,15%的回答为“项目管理与申请”,15%的“农村实用技术”,13%的回答为“农村法律知识”,11%的回答为“农村经济与产业”,11%的回答为“农村

工作方法”。以上问卷结果说明绝大多数现任大学生村官并且各类知识普遍缺乏,迫切需要培训。

5.个别地方对大学生村官管理流于形式。调查发现,目前很多省份对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存在着“上级热、下级冷”的状态,个别镇、村对大学生村官重视不够,各项保障落实不到位,没有提供良好的锻炼成长机会。比如,官方的村官交流平台往往变成一场场领导的“讲话会”,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管理仅限于书面汇报材料等。导致部分下到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模糊,有的甚至长期不在村里,处于闲置状态。有一份关于“您对大学生村官管理机构的工作是否满意”的问卷调查的问题回答时,8%的回答“非常满意”,32%的回答“比较满意”,49%的回答“不太满意”,11%的回答“很不满意”。

五、对策与建议:

纵观大学生“村官”实行的这几年来看,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仍然哟是些问题存在,在此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以供以后大学生“村官”在实行过程的一份参考。

1、拓展渠道促进流动和发展。一方面是对现有渠道进行拓展,比如通过合法程序支持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将大学生村官成长发展与党政机关特别是乡镇机关后备干部培养的渠道链接,努力形成“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基层成长”的导向。择优选拔大学生村官直接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并逐年提高录用的比例。另一方面是开发新的渠道。比如,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发展农村社会文化事业,为大学生村官流动开拓新路。通过享受补贴、减免税收和获得小

额担保贷款等方式,吸引更多企业招用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2.完善预测和选聘机制实现需求对接。当前形势下安徽大学生村官的来源充足,安徽省2009年高校毕业生约21.5万人,另有2万未就业历届毕业生,充裕的人才来源给挑选到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人才提供了保障。及时掌握基层需求,加强规划与预测,合理确定选聘计划。转变直接委派大学生村官到村委会任职为建立大学生村官人才资源库制度,建立高校选送与区县选聘对接机制,实现大学生对农村的对口支援。严格执行选聘程序和条件,增设心理测试环节。建立高校推荐大学生村官的信用评估机制,通过案例跟踪和综合测评,不断改进选聘程序和选聘方式。

3、建立扶持制度推动村官创业。大学生村官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缓解就业压力,锻炼提高自身能力的作用;对于政府来说,是培养与锻炼未来干部的良好渠道;对于村民来说,则可望成为群众工作的新型组织者与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好帮手。积极鼓励与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将显著加强微观个体能力与宏观系统功能。因此,进行制度设计时,应该一是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导师组,指定或聘用具有经验的管理干部、企业家、懂经济的专业人士组成导师组、参谋班子,给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村官把关;二是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采取小额无息贷款方式,保证大学生村官创业基本资金需要;三是鼓励企业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合作项目,在自主创业之外扩大学生村官创业渠道;四是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绩效评估制度。对于启动实施的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定期进行创业绩效评估,考核优秀者给予适当鼓励。

4、加强培训促进村官专业化。针对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优势难发挥和横向交流沟通不够等实际,实施大学生村官培训制度。一是突出重点,分类培训。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村金融知识、农村实用技术为重点做好岗前培训;以村务管理、村际经济、村庄规划、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工作领导艺术、心理健康调适为重点做好岗位培训;以专业技能、职业培训、职业规划为重点做好后期培训。二整合教育、科技、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资源,拓展培训渠道。编制科学实用的培训教材,设置大学生村官课程模块,建立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三是通过大学生村官论坛、乡村干部传授经验、组织大学生村官实地考察学习等方式,促进交流学习。

5、创新机制完善使用和管理。一是拓宽岗位,明确职责。除了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外,根据工作需要,探索设立法律助理、文化助理、卫生助理等专门岗位,让大学生村官参与监督目前的支农项目,推动大学生村官有针对性地为村民服务。安排大学生村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村办单位任职。积极推荐综合素质好、议事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团代会、妇代会代表人选,畅通大学生村官参与决策的渠道。二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按照科学、民主、公正、公开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以业绩为主导的多元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大学生村官的德才表现、履职情况,加强经常性管理,建立严格的淘汰和退

出机制。三是积极探索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团队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团队意识和工作能力。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报告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官虽小,却是群众主心骨和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已成为一项战略任务。

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然而,一些地方正面临村级党员干部队伍老化、干部整体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问题。一些地方村级经济组织活力不足,同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足相关,并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新时期农村的改革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能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层干部,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科技知识、现代思维、长远眼光的优秀青年才俊积极投身到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建设中来。

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是党的期望,也是农民的期盼,更是一项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决策。

2008年4月,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部署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从此,大学生村官工作由酝酿计划到正式实施、从局部试点走向全面推开。

这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大学生村官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新群体,他们的努力与付出赢得了广泛赞誉。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扎实有序推进,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结构。4年多来,全国已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30万名,目前在岗21.2万名,有8.2万名担任村“两委”干部,5000多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工作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也改善了基层干部队伍结构老化的问题,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扎实有序推进,有效地增强了农村基层的组织活力。大学生村官们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为农民群众提供政策、法律、信息、技术等服务,他们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有效地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仅湖北开展的“扬帆计划”就投入近2950万元资助了1653个创业项目,使大学生村官创业成为村级经济发展的“种子项目”。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扎实有序推进,将打造基层一线党政干部培养的新链条。“宰相起于州府,猛将发于卒伍”。实践反复证明,一个优秀的党政干部必然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党政干部的培养也要着眼于从基层做起,将优秀大学生派驻基层当村官,是培养gkz6.net后备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20万名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其中11.3万人留村任职,3.1万人进入公务员队伍。他们熟悉基层,满怀工作激情,他们获得了群众的真心欢迎,为日后肩负更大的担当奠定了基础。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扎实有序推进,使广阔的农村成为大学毕业生成长成材的大舞台。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施展才华的火热熔炉。大学生村官们面对农村艰苦环境,不畏惧挫折、不彷徨退缩,他们在基层磨炼中汲取经验,不断探索农村工作规律,增强群众工作本领,他们像种子一样扎根广袤肥沃的原野,在风雨中生根发芽、成长成材。

4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大学生村官们只要不怕吃苦、躬身服务,就能较快地挑起新农村建设的大梁,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创业致富的领路人、基层组织的带头人,成为基层组织的新鲜血液、后备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各行各业人才的“蓄水池”。

不久前,中组部等6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到2015年,全国一半以上行政村将配备大学生村官。意见还明确了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指明优秀大学生村官可担任乡科级领导干部,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拔。同时明确,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报考研究生初试可加10分到15分,并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等。透过政策细节,我们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学生村官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面对新的更大的任务和挑战,大学生村官还亟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村官们刚走出校门,多数人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因此在工作实践中一定要把自己当做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那些长期在基层工作的老村官学习,多向农民请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熟悉农村情况,掌握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加深同农民的感情,增长自身的工作才干。

农村天地,大有作为。希望大学生村官们接地气、增底气、长才气,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出瑰丽的青春诗篇。(李鹏翔)

赢得挑战就赢得机遇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将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关键作用。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首先要正确认识战略机遇期。机遇不是撞到树上的兔子,也不是从天而降的馅饼,机遇是具有关键性的有利条件。同时,机遇不等于一帆风顺,有利的条件不一定必然导致有利的结果,因为不利条件的挑战也同时存在,有利条件可能失去关键性的作用,良机甚至可能转化为危机。因此,机遇需要我们做出主动的因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赢得了挑战,就赢得了机遇。战略机遇期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营造,去维护,去拼搏。

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判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赢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进入新世纪,中央明确提出“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形成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新一轮跨越发展。在中国已经

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今天,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不见转机,发达经济体热衷贸易保护主义,亚太地区矛盾多发,中国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增加了不利变数。但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仍然是大势所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科技革命正在催生新的工业革命,全球经济进入大调整、再平衡,新的挑战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为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从国内看,当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制约加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发展成本全面上升。但是,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国发展的国内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赢得新的机遇。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光明同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历程。在新的历史阶段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就是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应对新挑战,赢得新机遇,实现新跨越。

结构调整是用好战略机遇期的当务之急。我国经济发展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形成一些重大结构性问题,必须实施战略性的调整。结构调整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国内需求,提高消费需求的比重,保持投资需求的合理增长,减轻对出口需求的过度依赖,不断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产业、区域、城乡方面的结构性问题也急需解决。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才能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创新是用好战略机遇期的成败关键。世界经济格局的大调整要求中国经济提升自己的站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潮头更将强力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制造必须实现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体制的激励作用和知识产权的保障作用,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决定中国经济赢得未来世界市场的竞争。

改革开放是用好战略机遇期的根本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不失时机地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统筹协调,综合发展。深化对制度体系的改革涉及多方利益的深度调整,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脚踏实地,精心设计,坚定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五篇:北京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的发展

北京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的发展

大学生村官:参加北京大学生村官考试的考生需要时常关注大学生村官考试、面试相关动态,了解大学生村官考试试题及相关信息。中公教育大学生村官考试网为参加大学生村官考试的考生准备了大学生村官面试题目、考试真题等备考资料。更多大学生村官考试内容,请点击大学生村官网。

大学生村官工作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各地自发探索”阶段。二是“局部探索试验”阶段。各地认真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探索开展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到2008年初已有17个省区市启动了这项工作。三是“全面发展推进”阶段。2008年3月,中组部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署开展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经过6年多的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队伍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13年底,全国报名当村官的大学毕业生累计达到近300万名,共选聘41万名大学生村官。目前,在岗大学生村官有22.1万名,覆盖全国1/3以上的行政村,其中少数民族3.3万名,占15%;女性12.2万名,占55.3%。

(2)人员素质不断提高。22万名在岗大学生村官中,博士研究生19人;硕士研究生7857人,占3.6%;本科生160743人,占72.8%;党员136350人,占61.7%;教育部和中央部门直属院校毕业生25422人,占11.5%。

(3)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中组部会同中宣部、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对大学生村官的选聘、管理、培训、考核、选拔、流动等均作出明确规定,逐步建立了“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4)锻炼成长效果明显。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2.9万名大学生村官创办致富项目2万多个、专业合作社 5200多个,为农民群众提供了26万个就业岗位。有7.4万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5802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2025人担任村委会主任),4325人担任乡科级领导职务。有4名大学生村官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11名大学生村官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5)职业路径逐渐清晰。坚持 “三个目标”(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打通“五条出路”(留村任职、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逐步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19万名大学生村官期满流动,其中,进入公务员队伍6.9万人、事业单位5.4万人,自主创业1.3万人,进入企业5.2万多人,考取研究生1900多人。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西客站学习中心

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wt.mc_id=bk12876

下载2009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村官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你们好!我是马列村村支部副书记XXX。2010年参加了全省大学生村干部考试,本来可以在年底来到XX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因为不偏不倚地遇上了......

    2012大学生村官述职报告

    述 职 报 告 我叫XXX,2010年8月,经组织部组织的大学生村官考试我被录取走上了村官的工作岗位,担任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同事的帮助以及自身......

    2010最新大学生村官述职报告

    2010年述职报告 合水县店子村村支书助理 李东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0年6月我响应甘肃省省委组织部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组织的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考试,荣......

    大学生村官报告会报告

    我叫xxx,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经济管理系,2006年通过选拔,被光荣选派到xx市xx乡xx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 满怀激情,带着希望我开始了自己的农村工作生涯。总以为自己大学毕业,......

    大学生村官述职报告

    大学生村官述职报告 我叫xxx ,XXXX年X月毕业于xxx大学。经过层层选拔,我有幸成为了xx县xx年度XX名村官中的一员。这X个月以来,我积累了大量的宝贵工作经验,也学会了为人处事的方......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XX村位于河北省XX市XX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安溪县龙涓乡玳堤村书记助理黄勇传 2009年8月,我开始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生活,进村一年多来,通过走访群众、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本村村情,对玳堤村的经......

    大学生村官述职报告

    大学生村官述职报告 我叫×××,××年×月成为了××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在随后的村党委的换届选举中,很荣幸的被选为××村党总支支委,对于这个职位,我一直当成是一种激励,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