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亮点工作 着力打造杂技品牌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着力打造杂技品牌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杂技科2010年亮点工作
一、出色完成第八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开闭幕式筹备工作。
我们围绕“传承、扬名、发展”的办节理念和“搭武术台唱发展戏、项目戏、经贸戏”的总体思路,创新思维、超前谋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克服困难,昼夜鏖战,使武术节开闭幕式晚会达到了宣传沧州、提高沧州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目的,实现了隆重、喜庆、热烈、震撼、安全、圆满的预期工作目标,受到了上级领导、中外佳宾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进一步弘扬了沧州武术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有力推动了沧州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这是我市迄今为止,举办社会影响最广、演出质量最高、演出规模最大、演员阵容最强、舞美效果最炫、现场观众最多、晚会主题最鲜明的露天大型综合文化活动。
二、杂技精品创作和文化交流活动再上新台阶。今年以来,通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一方面聘请国内高水平杂技编导编创、包装打造全新杂技节目;一方面积极与国内外优秀杂技院团合作联合打造精品节目;一方面将现有杂技精品节目向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新闻媒体
推介,经过努力,使我市的杂技精品创作和文化交流活动再上新台阶。
今年,在第31届法国“明日”与“未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的《蹬人空竹》获得金奖;在第八届全国杂技比赛上,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的《转毯-蹬技》节目获得金奖、吴桥杂技团的《勇者-手技》节目摘得银奖,同时两个杂技节目还荣获了“荣毅仁基金会杂技艺术奖”。吴桥杂技学校非洲留学生表演的《柔术》、吴桥杂技职业中专的《环之舞》、沧州杂技团的《对手技巧》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三套《我要上春晚》栏目中播出;吴桥杂技大世界的韩真真在中央电视台三套《星光大道》表演了原创杂技节目《说唱脸谱》;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草帽》和《软钢丝》节目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三套《想挑战吗》栏目的录制。另外,上海世博会期间吴桥杂技学校全新打造的杂技音乐剧《课间好时光》在世博演出了200余场,社会反响强烈。通过实施杂技精品创作和艺术交流活动,调动了杂技专业人士“创精品、出力作”的积极性,拓展了杂技院团演出市场空间,体现了我市作为“杂技之乡”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促进了我市杂技产业的良好发展。
三、谋划启动杂技文化产业园区项目。
今年,我们谋划启动了沧州杂技文化产业园区项目,该项目位于沧州西部的新城区,一期项目主要包括沧州杂技馆和沧州杂技职业学院两部分,建成后将形成以杂技人才培
养、杂技演出、杂技旅游、杂技相关衍生品经营等四大行业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条。目前,经积极运作,杂技馆项目选址和占地面积已经确定,杂技馆位于正在建设中的沧州体育场的北侧,占地约79.4亩;杂技职业学院项目选址也已确定。杂技馆和杂技职业学院建筑设计方案已由沈阳杰克逊建筑设计公司初步完成,现正就馆舍使用功能进行修改论证。与此同时,我们加大了吴桥杂技学校升格大专的立项跑办工作。市主要领导已原则同意以吴桥杂技学校为班底组建沧州杂技职业学院,吴桥杂技学校现址可以作为升格后沧州杂技学院的中专分部。吴桥杂技学校升格请示已上报河北省教委。
四、吴桥杂技节回沧举办已基本确定。
今年7月、11月、12月连续三次,我们以市政府名义起草,向河北省人民政府呈送了《关于承办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请示》、《第十三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回归沧州举办方案》和《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申办第十三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请示》,同时多次与省文化厅、省杂技办沟通协调,全力跑办,争取杂技节回沧举办。12月10日,省政府孙士彬副省长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听取了沧州和石家庄的申办报告,并初步拟定第十三届杂技节主会场在我市举办,现正在等待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报文化部审批。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创新亮点 打造品牌 促进老年大学全面发展
创新亮点
打造品牌 推进老年大学不断发展
黄冈市老年大学
黄冈市老年大学创办二十五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宗旨,不断探索,锐意创新,学校的建设、教学、管理全面提速。2011年,市政府投资近5000万元,新建一座占地43.23亩,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的新学校。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上级授予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全省老年大学先进集体、全省老年大学示范校荣誉称号。
总结我们的工作,其主要作法是“五个创新增五力”:
一、创新争取途径,增强领导注意力
老年大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任务艰巨。特别是黄冈老区基础差、底子薄、财力有限,如果得不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得不到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单靠老干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为此,我们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通过举办校庆,举办学员作品手工艺品展览,开展文艺汇演等方式,创新争取途径,以增强领导注意力,从而赢得领导重视、赢得社会关注、赢得舆论支持。
在2008年的国庆节座谈会上,市老年大学原校长向市委主要领导提出将老年大学工作列入常委会议事日程,引起了市委领导的重视,在第23次常委会议上,市委专题听取了市老年大学工作汇报,并决定将市老年大学综合教学楼建设纳入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待条件成熟后启动。时任市长的刘雪荣还亲自到老年大学作报告,当他看到几百名老同志齐聚一堂,积极、热情、认真的劲头,把学校小礼堂挤得水泄不通时受到了感染。他说,我们对老年大学工作要高看一眼、厚待一层,要咬紧牙关,不怕困难,尽快建立新学校。
二、创新教学内容,增强授课吸引力
教学内容是吸引学员兴趣的关键,开设对路的课程,就会汇聚一部分人群。为此,我们突出地域特色,整合本土丰富的人文资源,在过去的教学经验中,总结设置了品牌课程、骨干课程和特色课程三类
教学课目,通过开辟第二、三课堂,增强实践性环节,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满足学员求知、求乐、求发展的需要。
一是培育特色课程,如黄冈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地之一,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位中共一大代表,学校就安排党史专家讲授黄冈党史;黄冈在大革命时期,爆发了著名的秋收起义——“黄麻起义”,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学校就组织宣讲黄冈革命史;黄冈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共和国主席和王树声、陈锡联、韩先楚、陈再道、秦基伟等200多位共和国的将帅,学校就设置黄冈人文课程。
二是强化骨干课程,如民族舞蹈、体育舞蹈等专业,一直是我们学校人群最广、人数最多的班级。我们还充分发挥书画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众多名家优势,开办书画诗词研讨班,使老年大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
三是打造品牌课程,如黄冈是黄梅戏的发源地,学校就开设黄梅戏班,聘请黄梅戏剧院国家二级演员授课。苏东坡在黄州写就了传世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前、后《赤壁赋》等许多名篇,学校就邀请名家为我们作东坡文化专题讲座。今年我们整合了人文类科目课程,创新开办了“东坡讲坛”,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作红色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欣赏、人文历史及禅宗哲学专题讲座,这些具有浓郁本土气息的人文历史课程,凸显出其独特的地域性,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亮点。
三、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工作执行力
黄冈市老年大学与老干部活动中心合署办公,事多人少任务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加大创新力度,从管理和教学两个方面入手,着力强化工作效率。
一是在全国创造性建立老年大学“四库”管理系统。从2008年开始,我们结合创建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着力推进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创造性设计建立了老年大学学员信息库、教师信息库、教学管理信息库和学员成果信息库,简称“四库”,内容涵盖了学校日常教
学与管理的方方面面,成为开启老年大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的“破冰之举”,为加快老年大学管理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也彻底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创新性引进知名人士进入老年大学开展教学、指导、交流、研究工作。为了创建书法、绘画、诗词、楹联品牌课程,开放式办学,今年我们从社会上引进一批名家在校内设立“集雅斋”,并成立书画院,聘请国家书画院副院长张仲春为院长,聘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贺少安等为院士、研究员,既解决了教师队伍的不足,又为加强相关专业研究、打造品牌课程夯实了基础。
四、创新活动载体,增强文化影响力
我们针对老年人群的社会性、复杂性和广泛性,认真研究对策,创新活动载体,并确立以老年群团为龙头,配合、组织、参与各项文体社会活动,从而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文化氛围。
学校在民舞班、声乐班、合唱班的基础上,组建了老年艺术团、老干部合唱团两个团体,这两个团队先后多次参加全国、全省性演出比赛,获得许多荣誉,成为我市老年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老年艺术团在中韩建交20周年之际,应邀赴韩参加中韩文化友好交流及文艺演出,获得外国朋友的一致好评。老干部合唱团年龄最大的离休干部有83岁,参加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大家唱”以及湖北电视台“岁岁重阳岁岁歌”节目录制,受到社会广泛的好评。学校依托市老年体协、老年书画协会、诗词协会、舞蹈协会、音乐家协会、黄梅戏迷协会、京剧票友社等多个团体优势,广泛开展老同志喜闻乐见的文体比赛活动。如举办学员书画展览,印发纪念画册;举办教练培训班,开展“舞林汇”和健身操舞比赛;举办黄梅戏迷联谊,京剧票友联谊会,参加央视戏曲频道戏迷比赛,活跃文化氛围;举办门球、象棋、乒乓球、台球赛,组队参加全省中老年人体育舞蹈比赛等,满足学员求知、求乐、求发展的需要。校内外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员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
五、创新教学研究,增强学校的辐射力
我们紧紧抓住老年教育特殊性、复杂性、丰富性和灵活性四个基本特点,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创新性地运用教育的客观规律来指导老年教育的实践,不断提升理性认识水平,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做到与时俱进,推动老年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学校就老年大学的管理体制、教学创新、校园文化等等,撰写了一批理论研究论文在报刊媒体发表,并有多篇获得全国或省委老干部局优秀论文奖。其中《关于老年大学管理体制的研究与思考》在中国老年大学网发表后,全国老龄宣传网、全国老龄委门户网、中国老龄产业网、中国老年学学会网、中国社会化养老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上海、广东、江苏、湖北等十多家媒体转载引用,并被多家论文网转载或收录。学校还将校报《黄冈老年大学》更名为《黄冈老年教育》,扩大报道范围,增加出版期次,提高办报水平,增强了理论研究辐射力,赢得了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
“五个创新”折射出了黄冈市老年大学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但也暴露出我们在教学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起点,认真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大学工作的意见》精神,向兄弟学校学习,以更加务实的工作态度、更加饱满的工作作风,开创性地开展工作,争取更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如何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区是我市中心城区,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盘活传统的文化资源,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
挖掘历史文化,打响名人牌
以琵琶亭、浪井、××楼人文景观为基础,努力挖掘白居易、黄庭坚、李白、宋江等历史名人效应。一是成立××区文学联合会研究机构。发掘和保护××物质和非物
质文化遗产,定期举办全国性历史名人研讨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创作一批反映××城市精神风貌、风土人情、建设成就和重大历史变革的优秀文艺作品。二是编辑××历史名人系列丛书。依托《琵琶行》为代表的××古诗词,对区内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普查建档和保护规划,组文秘杂烩网织编辑系列丛书。三是建设历史文化影视基地。利用军事文化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如周瑜点将台、都督府,小乔梳妆台等历史故事、开发兴建适宜影视拍摄的景区,把××建设成为影视拍摄基地。
发展商埠文化,打响民俗牌p>围绕商埠文化特色,注重文化含量的提升,扶植、培育演艺娱乐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吧文化、茶文化、网络文化的优势,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文化效应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一是以现存的通商口岸遗址为依托,规划建设清末民初历史文化街区。恢复建设体现对外通商旧址历史风貌的片区,反映“四大米市”、“三大茶市”商埠市场交易民风民俗。二是以九江港口旅游船为依托,兴建大型演艺游船。www.浓墨勾画乐在岸上飘,诗在船上呤,茶在杯中品,人在江中行的美丽夜景。将诗文化与茶文化结合起来,包装推出庐山云雾茶精品系列,形成吟诵古诗名篇,细品庐山云雾的古韵境界。三是以反映北宋文化为主线,整合滨江风景带。滨江路两边建筑统一风格,统一色调,以青砖黛瓦、飞檐翘壁凸现××古香古色、春江月夜。加强滨江亮化工程建设,重修、扩建××楼、琵琶亭,以红灯笼、布招牌的古韵特色与××江夜景遥相呼应。四是以“××民间剪纸文化”、“××民间龙狮文化”、“××民间龙舟节”××民间文化品牌为龙头,繁荣民间文化。
培育生态文化,打响山水牌
依据××依山傍水、环湖而建的地理独特性,以及九江××因“众水汇聚的地方”而得名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做好山水文章,发展生态经济。一是建立山水文化识别系统。精心设计具有山水文化特色的××文化制品,包括旅游标识、旅游制品主打色调、城区环境布置、形象宣传片等,以统一的××文化识别系统将××完整、立体、动感地展现出来。拍摄和制作宣传××、展示××魅力的宣传片,逐步构建××山水文化识别系统。二是建立生态文化教育基地。以滨江生态园、白水湖公园为依托,加强生态文化景观工程建设,开发兴建生态景区,创建生态优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三是在全区广泛开展“倡导生态文明,共建山水××”活动。创作一批弘扬民族生态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建设一批生态文化示范工程。开展创建“生态园林机关”、“生态园林居住小区”、“园林式单位”文明评选活动。
繁荣社区文化,打响特色牌
一是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筹建大型社区图书馆、社区体育馆、游泳馆、标准化网球场等一批大型文化体育配套项目,为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奠定基础。结合宣传、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区文化馆、少儿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重点培育业余、专业、少儿文化团体,进一步繁荣××文艺舞台。二是全面推进“一街一品”特色文化活动。大力兴建社区文化大院,推出“月末大舞台”、“××演出季”等系列文化活动,形成以节庆活动为龙头,以品牌活动为亮点,专群结合、以专促群、全年不断、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活动体系。三是积极申办国家、省、市各类重大节会活动。(
第四篇:发展文化产业品牌浅析
郑州发展文化产业品牌浅析
文化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和现代化、信息化和科技化、人文化和知识化的创造与消费的社会背景下所建构起来的新理念和新产业,同时也是一种在文化与经济实现相融互渗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新实践与新发现。它以创新为灵魂、以广涵为特点、以提升为手段、以增值为目的,通过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为经济注入文
化的内涵,对多种产业进行整合与提升,从而在二三产业的衔接、融合、易质与再生中实现创意化、高端化和增值服务化:它以促进文化创新和经济发展为目的,并通过文化这个介质的特殊作用而在全社会推动精神与智能的发展,实现社会机理的创新与人力资本的升值。上述特点决定了文化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均衡发展的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意义的时代选择,文化产业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也为我们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它使我们觅得了一条两全其美的发展之路:既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又能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文化对经济的作用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全方位的。因为文化不仅涵寓着知识、技能、科学、伦理、道德与人文,而且也越来越主宰着经济的运行机制、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代表着社会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分析郑州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及特点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但是,人们对它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家统计局在与中宣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从国家有关政策方针和课题组的研究宗旨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这一概念,文化产业的范围为:一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实物形态文化产品的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二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三是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四是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需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五是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所必需的设备、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活动;六是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活动。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它应该具有提升人类生存,尤其是生活品质的内涵,更应该注重于提升人类精神生活品质的内涵;二是它应该具有可以进行商品性生产、流通以提供人们消费的特性;三是它应该与虽然可以提供人们消费但同时又具有商品性特征的某些纯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如公共图书馆)相区别。
二、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市拉动内需、促进文化消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经过不懈努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4.2%,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8%。经初步核算,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28.7亿元,比上年增长20%,占全市gdp总量的4.3%。文化资源优势正在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文化经济优势。
1、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础项目。以全市跨越式发展文化建设工程指挥部重点项目为着力点,着眼培育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指挥部先后组织实施了嵩山实景演出、中华炎黄二帝巨型塑像、郑州日报印务发行中心等16个重点文化产业带动项目。嵩山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一期工程投资1.5亿元,项目于建成。黄河风景名胜区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炎黄广场投资1.3亿元,建设完成,炎黄二帝塑像及山体夜景照明完成。郑州日报社印务发行中心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主体施工完成。大河宠物文化公园一期工程总投资3亿元,主体已建设完成,部分区域的招商工作完成。中牟雁鸣湖生态风景区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大部分建成,累计完成投资2.87亿元。沿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带战略规划编制完成,郑州沿黄河南岸一带地区将打造成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产业带。
2、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品牌。这几年,我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成功推出一系列的文化精品,大大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影响力。一是在演艺业上。郑州歌舞剧院创作生产的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和《云水洛神》、郑州天人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推出的嵩山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带动了全市演艺业的升级。《风中少林》开创河南大型原创舞剧的先河,连获多项大奖,并成功走向国外,今年1月到2月份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墨尔本、悉尼成功演出33场,历时40多天;《云水洛神》今年4月份在国家大剧院成功演出,反映很好。嵩山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走出了演艺业与旅游业共生共赢发展的新模式,去年克服旅游市场下滑的不利影响,完成收入2200万元。二是在影视业上。大型科幻少儿电视连续剧《快乐星球》填补了我国大型科幻少儿电视剧的空白,受到全国少年儿童的普遍欢迎,已生产三部共156集,第四部正在创作之中。历史题材电影《鸿沟》、《黄帝》和电视连续剧《豫商康百万》、《美丽潘郎》等正在抓紧筹备。三是在动漫产业上。“小樱桃”动漫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小樱桃”动漫图书出口国外,动画片第一部26集于去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形成了以漫画、图书、杂志、动画片为核心,以“小樱桃”饮料、书包、糖果等衍生产品为支撑的产业链条,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河南基地)由郑州小樱桃卡通有限公司承建。四是在文学艺术上。郑州百花园杂志社坚持倡导和规范小小说文体,培养和造就小小说作家队伍,形成了“小小说”一流的刊物质量,使郑州成为全国小小说的中心,《小小说选刊》、《百花园》成为全国小小说的品牌。
3、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聚集区)。为了加快我市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少林文化等文化资源的开发,我们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引导文化产业集中发展。一是加快建设登封嵩山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园区将全面挖掘嵩山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重点开发少林禅武文化、儒学文化、道教文化和古代天文文化,建设国家一流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园区内的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未来计划投资100多亿元。二是加快建设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小樱桃动漫创业中心、动漫衍生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等项目正式启动,小樱桃动画片第二部、第三部的创作生产正在进行。三是完成了沿黄河文化产业带规划。产业带将通过保护、开发黄河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形成黄河南岸集文化、生态、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区域。四是郑州天人文化旅游投资公司、郑州中远演艺娱乐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五是启动建设中国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园区以发展动漫设计、软件开发、文化创意等产业为主,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已有4家高新技术企业和7家动漫影视传媒公司入驻。六是启动中华文化园建设。园区将保护古荥阳城为核心,依托周边历史文化资源,全面展示郑州历史文化。
三、郑州发展文化产业品牌中的问题
郑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82.6亿元,增长12.2%(现价速度),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1%(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高于全省近一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0.9%。从文化产业组成的三个层次看:核心层实现增加值29.2亿元,实际增长50.8%,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5.4%,共有从业人员4.3万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25.9%。相关层实现增加值44.4亿元,实际增长5.0%,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3.7%,共有从业人员9.2万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54.6%。其中,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实现增加值30.3亿元,在该层次中最多,同时从业人员以2.9万人领先。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35.4:10.9:53.7,从业人员之比为25.9:19.5:54.6。可见,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可喜,增长幅度较大。无论是实现的增加值,还是从业人员的数量都增长迅速,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增长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在增大。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问题,具体如下:
1、缺乏系统的文化产业品牌建设观念。在品牌建设方面,品牌定位不准确、形象模糊,再加上品牌延伸不足,内涵缺失。如郑州,该市的文化品牌大多是孤立的,绵延3,600余年的商文化所赋予郑州的不止是一个少林寺那么简单,而这样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却被人为地忽视了。宝马这样一个顶级的汽车品牌,竟然与服装、表、眼镜、领带、笔,甚至化妆盒等这些时尚产品紧密相连。宝马品牌下的系列生活用品,与宝马车一同诠释出了完整的宝马世界:华贵,同时也是亲近的。阐释品牌精神的意义远远大于现实的商业利益。正确的品牌延伸要建立在品牌的核心价值之上,比如几乎所有大牌时装都会推出自己品牌的香水,因为香水往往被看作“服装的最后一道工序”。但同时,品牌规划缺失、推进无助,加上品牌设计滞后、人才不足,这些影响了文化产业品牌的建设。
2、文化产业品牌推广方法陈旧,推广策略不当。文化品牌是先进文化的结晶。一座文明城市更应当是文化建设高度繁荣的地方,而文化高度繁荣的地方,一定具有相当数量的文化品牌,这是由文化品牌的作用及影响所决定的。文化品牌是文化精华的浓缩,凝聚着人们的理想追求,多种文化品牌的叠加效应,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提升城市的新形象。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依托历史文化的品牌,因历史文化植根于本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在品牌推广上,缺乏对文化品牌内涵的深入挖掘、找不准宣传的切入点、感染力和影响力均不强成了文化品牌推广的绊脚石。而在宣传推广的方式方法上,缺乏现代化传播技术的应用是其成效不够显著的主要原因。
四、提升郑州文化产业品牌的对策
振兴文化产业,应从高起点的文化品牌战略出发,从品牌的核心价值中提炼出品牌战略主体思路,在锻造文化品牌中构建郑州文化品牌的基本框架,形成以低成本锻造文化品牌、高起点构建品牌的战略。
1、树立文化产业品牌意识,贴近时代和生活。锻造文化品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文化强市”,建设“文化兴市”等发展要求出发,树立文化产业品牌意识。要注意本地市场的培育,依靠本地优势把市场做强做大,更要注意开拓外地市场以及海外市场,只有把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向世界,文化产业化发展才能获得更为广泛的空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文化品牌的锻造要具有全球视野。同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既要立足本土市场,放眼全球,将文化品牌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结合,又要面向本民族、本地区,把这些都结合起来发展文化产业。
2、对文化产业品牌进行清晰的市场定位。文化品牌的锻造应遵循品牌管理所形成的系统联系,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品牌的市场定位,找出品牌的目标市场,并对目标市场作出具体的细分,借助于品牌锻造固存的模式创新来锻造文化品牌。有价值的文化品牌是具有灵魂而富有变化的,它以文化企业所具有的特质和条件进行量身订做,因而具有不可复制性。这种品牌的锻造又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它通过成功的市场定位,给企业带来相对稳定的消费群。所以,文化品牌的锻造,一定要以清晰的市场定位为前提。
3、对文化产业品牌进行科学的系统规划。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不是盲目推进形成的,而是经过科学的系统规划,经系统检验、消费者认同后所形成的。根据文化品牌规划要求的限定,郑州在文化品牌锻造中,一定要以科学的系统规划为基础,依托品牌的系统规划来锻造郑州文化品牌。
4、对文化产业品牌进行深层的价值提炼。凡既具有准确市场定位,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既是对所确定品牌深层锻造的结果,又是对所确定品牌内在核心价值提炼的结果。依据这一理念,在文化品牌锻造中,一定要以品牌核心价值提炼为重点,借助于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形成独具品牌特色、又具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发展文化产业品牌浅析
第五篇:亮点工作打造图书馆品牌服务
亮点工作打造图书馆品牌服务
图书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窗口,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行业特色不断涌现,滋润着全市人民的文明素养,丰富着全市人民的精神世界。精品亮点工作打造着一道相得益彰的和谐文化风景线。
一、坚持常年送书下乡,实现“文化惠民”政策
积极配合全市农村社区党建建设,我们坚持送书刊、送信息下乡,无偿送书刊、信息资料,缓解了偏远村镇农民群众看书难的矛盾,深受基层农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与此同时,我们综合了解到偏远村镇及贫困户的生产条件差,镇村间的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生产力水平上不去,对此,我们对重点扶持的村镇捐赠电脑4台、图书3000余册,送桌椅40余套,帮助征订报纸、期刊,培育了基层的“造血”功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充实了新农村社区党建建设的文化需要,也为乡镇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延伸服务范围,方便居民阅读需求
随着图书馆阵地服务向社会服务的拓展,我们先后在紫薇、汉延、南苑、北苑四个人口相对较为集中的社区设立图书网点,提供藏书和技术支持,每个网点的书刊保有量平均约为2000册,使馆藏文献利用率得以大幅度提高,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周边读者的日常文化需求。另外,我们深入住户,调查确定了一些年龄大、行动不便、肢体残疾的弱势读者,坚持常年开展送书上门服务。先后为袁晓芳、陈军等34个弱势读者累计送书1000余册。
三、大力加强文化大院图书室建设
甘城子村学军文化大院,是该村残疾人吴学军与我馆在2014年联合筹建的具有阅读视听条件的惠民文化服务工程,建成以来在活跃和丰富山区孩子阅读图书的问题上,作用明显。市图书馆联合自治区图书协会、市残联为该文化大院提供各类书刊4000余册,杂志234册,农村实用技术光盘6张,另有书架10列。市图书馆将每年负责对文化大院进行业务指导,包括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
四、推进“大馆带小屋”模式,不断丰富阅读渠道 我们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自治区专项资金36万元,在青铜峡市图书馆银河广场、清秀园建立了“小木屋图书室”,小木屋内摆放各类图书5000册,报刊20种,电脑两台。实行全免费开放,服务内容有:图书借阅、报刊阅读、电子阅览。并与自治区馆联网,实行通借通还。切实把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最基层。
面对成绩,我们不能止步。现今,全市上下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我们,要切实解决制约影响图书馆工作又快又好发展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问题,进一步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实现图书馆工作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青铜峡市图书馆2014年亮点工作
一、青铜峡市图书馆服务小分队
为我市全民阅读活动添风采
为培养我馆工作人员“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精神,体验文化窗口的工作和生活,我馆开展了以“脚踏实地,挥洒汗水,我的青春我做主”为主题的馆外实践服务活动。成立了“电影放映小分队”和“免费送图书上门小分队”,开展便民活动,推广全民阅读,为广大读者直接送去图书和视频资源,通过小分队服务的“六进”活动,不仅让广大读者了解图书馆和身边的社区图书室,还拉近了图书馆和读者的距离,为推进我市全民阅读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专门制作的服务读者联系卡让服务随时到家
服务小分队让图书馆资源插上翅膀飞到广大读者手中
青铜峡图书馆图书服务小分队深入农村送科技光盘
到学校播放影片《雷锋》,宣传雷锋精神
在瞿靖镇朝阳村进行服务活动
深入农户上门送科技图书服务活动
组织在校学生进行“4.23世界读书日”千人签名活动
青铜峡市图书馆免费送图书上门小分队到街头为广大群众免费发放光盘
到市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播放影片《白求恩》
利用全市科技文化宣传活动在古峡广场展示图书馆文献资源
小分队服务受到媒体的关注,工作人员接受电视台采访
青铜峡市图书馆2014年亮点工作
二、推进“大馆带小屋”模式
不 断 丰 富 阅 读 渠 道
2014年,我馆积极联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分别在银河广场、清秀园建立了两个“小木屋图书室”,小木屋内摆放各类图书5000册,报刊20种,电脑两台。聘请专人管理,实行全免费开放。服务内容有:图书借阅、报刊阅读、电子阅览。并与自治区馆联网,实行通借通还。切实把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最基层。
位于青铜峡市银河广场的小木屋图书馆
小木屋图书室文化广场服务实行免费开放
丰富的小木屋图书室图书为我市全民阅读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位于青铜峡市清秀园的图书小木屋
青铜峡市图书馆2014年亮点工作
三、大力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工作
为了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切实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市图书馆在推进农家书屋管理工作中,积极开展挂钩帮扶工作,利用共享工程设备对农家书屋管理员业务技能的辅导取得很大成绩,从图书分类、排架指导,到图书配送扶持,进行了全方位的服务。为使各农家书屋充分掌握运用资源,我室大胆探索,打破以往举办培训班一讲了之的僵化的培训模式,我室工作人员深入全市镇村,为全市八镇文化站长及文化示范村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结合培训发现的问题,立学立改,现场进行了业务工作培训,讲解了数字化农家书屋有关方面的知识,既节省了培训人员的费用,不耽误管理员农活,又能直接手把手的教他们工作的技巧。
深入小坝镇永丰村现场指导期刊分类工作
在大坝镇文化站举办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
在韵欣苑社区手把手教会管理员粘贴书标
青铜峡市图书馆2014年亮点工作
四、文化关爱点亮希望人生
甘城子村地处全市西部,远离市区,这里的村民大都是区内外移民过来的,除了学校,这里没有一家像样的图书室。有一位名叫吴学军的残疾青年,想要办图书室,我馆得知后主动联系,多方筹措,联合自治区图书学会和市残联,提供书架十列,图书4000册,杂志260册,成立了学军文化大院,免费为周边远近的孩子和村民们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孩子们亲切的把这个书社称为“爱心家园”。
因为小的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给吴学军留下了残疾,尽管走起路来腿脚不方便,但吴学军仍每天坚持按时开门,由于这里的书是免费借阅,不交一分钱押金,看书的孩子们特别的多。
每到放学时间,三四十名附近村庄的孩子像一窝蜂一样奔向图书室,放了假,从早8点到晚上8点,就没断过人。在这里,他们可以兴致勃勃地翻看喜爱的书,直到天黑回家吃饭。
青铜峡市图书馆联合市残联捐助的书架
图书馆在学军文化大院举办了暑期读书活动为征文比赛获奖同学颁发奖状 创新延伸阅读为基层服务工作增添亮色
丰富多彩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一直是我室共享工程建设的特色,各种免费服务活动定期开展。切实面向“五个走进”(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企业、走进军营)的工作要求,开创了基层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社区居民对待现代科技信息和文化的需要迅速增加。结合这一现状,我室工作人员深入调查,根据农民、社区居民的需求,我们有选择的提供科技知识,下载家禽、家畜饲养、苗木、葡萄栽培等相关视频,并打印科技信息资料分发到广大读者手中。
2014年送农业科技图书6400余册;精心挑选并刻录了2500余张符合基层群众需求的种植、养殖类的光盘免费赠送给全市八个示范村及各镇农民朋友,并印制、散发科普知识宣传材料8000 余份,让广大农民不断感受到先进科学和现代文明。
为图书馆各基层服务点免费刻录赠送的各类光盘
全年共印制、散发科普知识宣传材料8000余份
为宣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展示共享工程服务成果,我室专门将自治区文化共享工程下发的相关电影、讲座、技能培训软件、科技致富光盘等资源逐一展示,并免费对需求的群众发放。让文化共享工程更直接地服务读者,服务群众,受益群众达1000 人次。
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除了在馆内针对未成年人开展的各种读书活动以外,我室还与甘城子小吴文化大院联系,开展了暑期青少年读者读书征文比赛活动,经过我室工作人员的认真评选,从中选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四名及鼓励奖,不仅丰富农村中学生的暑期生活,同时也扩大了图书馆资源共享室的社会影响力,切实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了实处。成为今年我室服务体系的一大亮点。开展为老年群体服务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的又一重点。我们始终坚持“贴近生活、关爱老人”这一工作原则对老年大学、敬老院等开展了资源服务。
根据老年人平时生活的诸多习惯特点,我室精心挑选了养生保健、战争题材的故事片、名著欣赏讲座、中国京剧音配像等系列视频资料前往放映。使他们获得了精神文化的关爱。为老干部局、老年公寓、张岗敬老院文化服务中心室、峡口敬老院送书2000余册,阅览读者达2160人次;播放红色经典电影、保健知识12场次,观看人数达800多人次,为全市56个老干部、弱势群体读者免费预约上门送书840册,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企业建立服务网点是我室共享工作的一大特色。我室在嘉宝工业园区、勤昌公司、法福来公司服务点的基础上,今年又在龙海宾馆、青运集团建立图书基层服务点,共计配送图书3000余册、光盘90张,为开辟企业文化服务模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我室在市人大、政协和青铜峡河东税务所建立图书服务点,免费提供图书585册、杂志62册。在今年 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中为市委宣传部免费刻录相关宣传视频光盘影片300张、为文化馆青铜峡宣传歌曲光盘120张。为我馆的窗口服务树立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青铜峡市图书馆2014年创新工作
一、青铜峡市图书馆“特色大餐”诱人
每到周末,在市五中工作的黄女士,总要带着5岁的女儿婷婷到市图书馆看书学习,黄女士说,到二楼阅览室看书,一是培养女儿的学习兴趣,二是自己也学到了生儿育女知识,真正达到了“双赢”。据了解,市图书馆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年龄读者的需求和要求,开设了中老年阅览室、残障人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地方文献资源查阅室等4个特色阅览室,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受到普遍欢迎。
中老年阅览室主要是针对中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等,配置了《老人春秋》、《中华气功》、《中国老年报》、《健康咨询报》、《花鸟世界报》等报刊,引导中老年人如何养生长寿、如何处理家庭矛盾和人际关系等。对市老年大学、或行动不便的老年的读者提供免费送图书上门服务。
残障人阅览室主要以盲文书刊及有声读物为主,3000余件有声读物满足了广大特殊读者的不同需求。
市图书馆的这些特色阅览室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被读者称为“第二个家”。
青铜峡市图书馆举办
“歌德电子书借阅机”试用推广活动
手机移动阅读已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青铜峡市图书馆努力适应读者的阅读变化,积极争取资金,一次性引进了三台可触摸的自助电子书借阅机——超星歌德电子书借阅机,分别安装在青铜峡市政务中心、青铜峡市人民医院和青铜峡市图书馆。此款借阅机藏书量达2000多本,且每个月都会更新100本,所有书籍都是来自全国各大出版社独家授权的最新书籍,大部分偏向于人文社科类。电子书籍被分为精品推荐、经典名著、文学艺术等12个栏目。
读者可以在智能移动设备上安装歌德电子书阅读器或超星移动图书馆APP,扫描二维码下载书籍,就可以将海量知识下载到自己的智能手机中轻松带走,实现快捷借阅书籍,免费体验高清电子阅读。
移动阅读是一场关于阅读的革命,“碎片化”的移动阅读已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作为青铜峡市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图书馆努力适应读者的阅读变化,可触摸的自助电子书借阅机—超星歌德电子书借阅机近日落户我馆。此款借阅机藏书量达2000多本,且每个月都会更新100本,所有书籍都是来自全国各大出版社独 家授权的最新书籍,大部分偏向于人文社科类。电子书籍被分为精品推荐、经典名著、文学艺术等12个栏目。
读者只需轻触屏幕,数千种电子图书即刻映入眼帘。而只需下载客户端,在电子图书自助借阅机上查阅图书,然后扫描该图书二维码,就可以将海量知识下载到自己的智能手机中轻松带走。
电子阅览室寓教于乐,丰富青少年读者暑期生活
今年我室不断拓展工程的服务内涵和方式,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阵地作用,提升服务质量。每周保证我室的电子阅览室实行免费开放时间56个小时。
在电子阅览室建立了每周视频放映信息公开栏,提前告知服务内容和时间,向广大读者推介优秀栏目、名家讲座、生活常识、电影,从8月1日起,在电子阅览室向到馆的青少年读者,每天免费播放一部影片,极大的丰富了青少年读者的暑期生活。
图书馆免费开放项目
免费服务项目 ◆ 办证零收费 ◆ 看书阅读零收费 ◆ 上网看书零收费 ◆ 资源共享资料零收费 ◆ 看电影零收费 ◆ 咨询服务零收费 ◆ 下乡送书零收费 ◆ 各类培训零收费
图书借阅室简介
图书借阅室是图书馆重要的服务窗口之一,是读者借还图书的主要阵地,设立于图书馆一楼,内部环境幽静,管理科学有序,全部实行开架自选式阅览。
电子阅览室简介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最新配备了高端的一体机电脑40台。通过科学的分类现拥有电子图书13余万册。配备的最新VOD点播(视频点播)功能,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点播阅览室中存储的电影、电视、音乐和动画等丰富多彩的音像资料。屏蔽了互联网上广泛的不良网站,并由我馆网络管理员通过管理台直接对上网读者进行实时监控,上网时间可远程人为控制(限定上网时间最长为两小时),为广大上网学习的青少年读者提供了三重保护,实现了真正的绿色无污染上网学习的安全环境保障。
期刊阅览室简介
期刊阅览室位于图书馆二楼,室内宽敞明亮,空气清新,面积约120平方米,是馆内最大的开架阅览室。室内设置有50个阅览座位,每月上架报刊300余种。同时还向读者提供期刊检索等服务,尽量满足读者在科研、生产、学习、娱乐、消闲等方面的需要。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简介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青铜峡市支中心于2006年成立。设有标准的防静电机房、40台计算机、3台服务器、4TB磁盘阵列存储、UPS、智能光盘拷贝机、投影仪、幕布、音响等设备,建立了设施先进、资源丰富的以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为中心,适合青少年读者网上汲取知识的绿色文化阵地。共享工程在图书馆网页中已加工整合出百余部主旋律电影、45场名家讲坛视频资料、40余种专题专栏、200余项农业技术、15场京剧精品、12项农贸市场行情、1250余首中华诗词及48部综合知识等8个栏目的内容,实现了共享工程对外服务。同时不断优化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文化服务,开通了少年科普知识网、中国儿童资源网、国家图书馆网、闪亮童网、少儿美术、动物世界、精英卡通卫视、七彩艺术网等,为不同爱好的读者免费服务。为了扩大服务范围,方便群众,我馆在怡园社区、东街社区、韵欣苑社区设立了图书馆分馆,与市图书馆实行“一卡通”管理,为广大居民免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