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全文5篇]

时间:2019-05-13 15:0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篇: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已进入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新阶段。今后五年,我区仍然处于可以大有

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关键词:中国宏观经济;国际地位;经济转型期;煤炭经济;中国;技术含量;经济结构;第二产业;技术依存度;民航经济;

一、“十二五”中国水泥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十二五”中国宏观经济的四大特征

“十二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可以用四句话概括:

1、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

2、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大力推进城市化,要把城市化率推进至50%以上。

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

4、中国国际地位处在一个提升期。

(二)四大特征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经济的自动转型使得我们接近拐点

经济的自动转型使得我们接近拐点这个时间不可太长,由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问题。现在国际上都在争夺绿色能源或低碳经济这个制高点,各个国家纷纷出台新的政策推动绿色能源或低碳经济。中国也不例外,给水泥行业同样带来机遇也增加压力,机遇是围绕低碳经济或新能源可以做很多事情,尤其是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方面,可能是下一个五年水泥行业新投资的亮点,像这一个五年计划的亮点——余热发电一样,这个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2、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国际地位将会有更大提升

国家层面提出新口号,培育造就一批中国的跨国公司,这个对大企业来讲是机遇,现在水泥企业的前十强,不管海螺、中建材做到多大,不给他们排名。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很重要的一个指标,企业的利润必须来自五个国家或地区以上,这个企业才是比较稳定的企业。现在我们国家大企业还都达不到这个水平,尽管在国外都建立了海外事业部,但都没有实现利润。如今国家提出培育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应该说像海螺、中建材已经具备了实力,但是我们现在要迈出这个步伐要向国际进军,估计在下一个五年计划里,国家在外汇管理、外汇信贷方面,对我们实施走出去战略都会有一些大的政治倾向,希望水泥行业抓住这个机遇,能培育出中国自己水泥行业大的跨国公司,使中国水泥行业在国际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3、经济转型期把握住机遇是很重要的比如海螺是上市募集到的资金用的最好的一个企业,它基本上一分钱没浪费,都用于发展主业,所以海螺应用的这些钱,让海螺迅速的发展壮大。中国建材第一次上市募集到24亿港币,通过这五年的发展,现在的资产上千亿,产能也是1亿吨以上,国家没给他一分钱的资本。从这两个企业来看,很重要的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战略。海螺抓住了新型干法窑大发展的机遇,中国建材是抓住了战略重组的机遇,他们都能迅速崛起。从这两个企业发展,看出一个好的战略的重要性。

--

二、新时期中国煤炭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煤炭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格局所带来的机遇

1、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扩大调整

这个调整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产权结构的调整。我国是一个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国家,第一产业的附加值、技术含量非常低,第二产业的核心技术很少。据统计,我国企业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拥有核心技术的仅占到万分之三,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了50%。这就必须不断地调整,在发挥我们劳动力密集、成本低的优势前提下,还必须考虑开发核心技术,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我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扩大调整,给煤炭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2、知识经济主导地位的确立

知识经济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主导,正在向各个领域深入,如煤变成气,煤变成油这样的加工,还有对原料的加工,加成新的产品,提高整个煤炭生产链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加整个链上的价值增值空间,这就得依靠知识。所以知识经济的到来也为煤炭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

(二)长期影响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1、我国煤炭经济的增长方式仍是以粗放型为主

关于我国煤炭经济的增长方式,无论理论界还是企业界,都认为其科技贡献率低,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甚远,是以粗放型为主的增长方式。近两三年,我国煤炭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是靠煤炭产量的增加来支撑,而产量的增加又主要是靠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市场需求的增长拉动的,不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结果。

2、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长期受“富煤”思想影响,人们节能意识差,有的小煤矿回采率甚至低于15%,一次回采率低,浪费的部分可以二次回采,但二次回采的难度将非常大,成本也远比一次回采要高很多。所以,资源严重浪费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也阻碍了经济增长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中国民航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促进中国民航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1.我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均GDP将从4000

美元跃升到6000美元以上,那么5年的GDP年均增长将在8%左右。“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航空服务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国内航空运输将更具增长潜力。

2.航空运输市场需求旺盛

受益于扩大内需及消费升级,我国航空运输业面临着持续增长的庞大市场需求。预计未来20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前10年(2011—2020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2%,后10年(2021—2030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0.57次;到2030年,我国国内航空客运市场需求将达到17亿人次,人均乘机1.2次。

(二)制约中国民航迅速发展的因素

1.安全发展约束

但总体上看,中国民航的安全基础仍相对薄弱,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完善之中,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与航空的快速发展还不相适应,与航空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未来10年,如果按照规划中航空运输的增长速度和2001—2010年的运输航空重大事故率推算,将发生9起以上运输航空事故,这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的。因此,必须大力提高中国民航的安全水平。

2.内部资源约束

一是民航可用空域资源严重不足。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昆明等地,民航可用空域的飞行量已经饱和,这也是目前航班大量延误的最主要的原因,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随着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需求的不断增长,民航对空域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军民航空域活动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二是人力资源不足。飞行员、机务维修、空中管制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短缺,人力资源跟不上民航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水泥网;

2、《发展》2006年 第12期;

3、民航文化传播网。

第二篇: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

摘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中国近年来发展的趋势,见证了我们为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所作出的努力,为我国十二五规划提供了借鉴,让我们看到了即将而来的机遇和挑战,端正了发展态度。

关键词:国际形势、国内发展、民生问题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国家第一次把稳定物价写入报告,并且坚定不移的调控房价。总理在报告中提到收入分配问题时从“一升一降”到“两个同步”。这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谋求和谐世界奠定了基础。也在此报告中,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21世界中国面临的机遇

(一)从国际看

1.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际和平环境相对稳定。从而有

利于我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发展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也为我国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机遇。

2.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有利于打破一超多强的局面,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在中大国际事务上的发言权。

3.世界科技突飞猛进,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从而有利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

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4.第三世界的崛起。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实力步入上升期。成为中国实现和平发

展战略依托。大国关系错综复杂,形成了既合作又竞争,既联合又制约的大国关系。有利于中国借此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

(二)从国内看

1.我国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教育水平整体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巨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社

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3.中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有利于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

4.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有利于我国开展全方位外交,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

发展利益。

5.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重大挑战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回顾“十一五”时期的政府工作,我们看到自己一步一个

脚印的走来,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增加了我们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我国发展所受到的挑战也是史无前例的。

二、21世纪中国所面临的挑战

(一)外部隐患

1.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全球经济陷入深

--

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度衰退,发达国家设置关税壁垒,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中国进出口总额虽然年增长,但是

贸易顺差连续两年下降。因此,要确保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扩大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2.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也在明显增多。朝核的六方会谈,伊核的炽热化首脑会议等国际

热点问题出现升温趋势。中东、中亚地区动荡加剧,索马里海盗和恐怖主义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政局动荡不安。中国依然面对复杂的外部安全环境形势,对国家安全和和平发展造成重大挑战。

3.“中国威胁论”依旧存在。如何消除外部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创造一个客观友好的国际环境,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挑战。

(二)内部困难

1.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

2.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差距分配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

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制约科学发展的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3.4.5.6.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自然灾害较多,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腐败现象严重。

这些国际国内问题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对于机遇,我们要善于把握,对于挑战,我们要勇于面对,化不利为有利。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开拓进取,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国际在线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03-05http:///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2743

[2]周光召 《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陆钢 郭学堂 《中国威胁谁:解读“中国威胁论”》 学林出版社 2004-01-01

--

第三篇:中国经济--机遇与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经济

——08会本(4)班余星馨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去年这个时候,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有的甚至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农民工大批返乡,经济增速陡然下滑。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粮食产量53082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2009年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1061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增产,首次实现连续3年超万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农村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有了新突破,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10年国内需求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但投资需求仍然是国内需求快速增长的主体。应该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整体消费需求能力没有大的损伤,基于以下依据判断:一是从2003年到2008年之间(主要是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连续5年的高速增长,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有大的提高,对于抵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产业产生冲击的对象,主要是出口型产业,并没有波及到全部;国际金融危机中收入受影响的主要群体,是农民工和职业层次比较低的群体,而他们不是我国消费的主体。三是我国经济在2009年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国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是,消费需求是一个稳定增长的过程,在当前我国还存在大量阻碍消费需求增长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加上人们对于未来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依靠短时的刺激性政策还是难以有大的突破。我国投资需求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虽然民间投资并没有完全启动,但4万亿投资项目中,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开工,总体上看,投资需求仍然保持比较旺盛的势头。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技术升级主要是依靠外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积累弱。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本来有动力潜心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根据我们对企业的实地调研发现,在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企业的动力往往是扩大再生产而不是技术创新),但由于我国缺乏长期的技术积累,大多数企业难以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企业的赢利能力下降,降低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经过2008年到2009年的经济衰退和产业调整,大多数企业的赢利水平大幅度下降。企业资金积累减少,造成了转型升级能力的减弱,从而即使有转型升级的需求,也难以在短时期实现。以上都显示出了中国经济的现况——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经济正处于飞跃上升的时期,抓住机会能更好地与时俱进,但是全球的金融危机和国内房地产泡沫、产能过剩等也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何抓出发展机遇,迎接国内外的经济挑战从而更好的发展国民经济是一个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第四篇: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山西机遇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山西机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十二五”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2011年政府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

对资源型省份山西而言,转型更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去年12月,山西被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何利用好这个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赋予山西最大的综合性政策,如何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布局中谋求关键突破,从温总理这份催人振奋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山西可以看到并抓住哪些机遇?邀请我省两位社会、经济领域专家,对其中部分内容予以解析。

【专家】李志强

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山西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谭克俭

省社科院人口研究中心主任

1、经济结构调整

报告摘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对接山西:

省委书记袁纯清提出,要按照“一核一圈三群”的布局,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专家解读:

“山西在‘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的速率快于全国,因此在布局结构中,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协调促进。”李志强说。

在战略调整中,山西特别要注意加快“5+6”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争取有1-2个城市进入到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为山西走向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低碳绿色发展,先行先试。

2、优化投资结构

报告摘录: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抓紧制定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支持政策,切实放宽市场准入,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对接山西:

今年1月,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提出:山西将全面规范投资管理,充分调动信贷资金,引导促进民间投资,强化招商引资。专家解读:

李志强说,这对山西来说是非常重大的利好机遇,山西民间资本这块是很大的,而近一两年,受后金融危机和煤炭资源整合影响,集聚的民间资本已有向省外流出的迹象。山西要想办法把我们的民间资本留住。

尽快制定山西的市场准入标准和相应的支持政策,“只要国家不明令禁止的,山西应全面放开。”李志强分析说,“十二五”期间,为保证投资力度,山西一定要把新36条当作重中之重来落实。

3、医疗

报告摘录:

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对接山西: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第一批42个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山西省中医院成为试点之一。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上,山西省卫生厅副厅长王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5年,山西将从中医教育、中医服务能力提升着手,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专家解读:

“相对于去年报告中‘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的提法,今年报告中的提法,对中医药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山西中医药事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谭克俭表示,中医

在山西历史悠久,山西也是中医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而且,在山西,有全国有名的中医药专家王学诗,曾于2008年荣获全国中医药界第一枚“白求恩奖章”。与其他省份相比,山西发展中医药事业具有先天优势。

谭克俭认为,山西的中医药发展,不仅触角要深入到基层医疗机构,同时要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独特的中医药服务。同时,还应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开设中医治未病专家门诊,将中医治未病的优势项目,如大病早期干预方案和慢病康复方案均纳入治未病范畴。

4、文化

报告摘录:

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基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对接山西:

今年2月省文化厅工作会上提出,到“十二五”末,要实现全省文化事业总量增加28%的目标,把山西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文化强省。今年具体目标为,全省文化系统进行省市县乡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同时还将积极组建山西省演艺集团、提升艺术院校办学规格、推进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关公与山西梆子申遗等。专家解读:

“让公共文化在基层开花结果,如今已成为共识。”谭克俭说,今年我省两会期间,省长王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精品创作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力度。

谭克俭表示,文化事业的振兴,文化惠民活动的不断实施,不仅能丰富基层百姓的文艺生活,同时还将拯救一批即将失传或灭绝的民间艺术创作形式、表演形式,一系列利好措施将促使文化硕果开满三晋大地。

5、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报告摘录:

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对接山西:

今年我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农村中小学校生人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专家解读:

“国家对教育投入、财政性教育支出力度加大,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李志强说,“山西转型发展,迫切需要转型人才。”他表示,伴随着人才转型,山西应加大教育方面投入,特别是加大高等教育改革、投入,高等人才培养等,为山西转型跨越提供人才支撑保证。同时,山西应争取国家在这方面的改革和投入的支持。

6、保障民生

报告摘录:

解决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对接山西:

今年我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每月人均增加140元;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专家解读:

李志强分析说,山西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集体企业工伤保险等方面。“山西应利用好国家政策,争取把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尽快解决。”

7、重点领域改革

报告摘录:

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推行增值税改革试点,推进资源税改革。继续大力发展金融市场,鼓励金融创新。对接山西:

今年我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组建省金融办,深化晋商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鼓励支持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发展,更好地为地方发展服务;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专家解读:

“山西作为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区,也属于国家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的一个内容。”李志强说,国家将在生产性服务领域推进增值税、资源税改革,这对山西影响很大,我们要争取在山西先行试点。山西金融资本市场相对滞后,山西的上市公司仅有30多家,而江苏省在十二五期间要达到350家,山西2011年要推荐上市的公司才3-5家。因此,要借国家政策,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引导鼓励领导干部增强企业管理工作、产业经济、资本市场的学习,加快资本市场推进工作。

8、对外开放

报告摘录:

要积极发展互利互惠的多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对接山西:

今年我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开展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不断优化环境、完善政策、创新方式,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专家解读:

“对山西来说,对外开放就是要加快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同时加快山西、陕西、河南的‘黄河金三角’经济开发综合试验区进度,争取上升到国家战略。”李志强说,同时,山西要利用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引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第五篇: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前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什么是软实力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其中,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孔子文化号召力,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符号影响力。目前,中国的软实力不是最强的,最强的时候在宋代。

综上所述,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物化,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信息革命和网络时代的大潮下,硬实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软实力则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超越时空,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大明确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不断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力量的同时,大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首先,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振兴中华民族的客观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悠久的民族精神。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更是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深深熔铸在每一个民族的血脉之中,它始终是民族发展和国家振兴的巨大精神力量。

其次,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国防实力,同时还包括民族凝聚力、道德感召力、舆论引导力等等,这种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也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尽快提高文化软实力,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再次,提高文化软实力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在当今社会,文化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文化的进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我们所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既需要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也需要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如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全社会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与之相比,我国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相差很远,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还不完全相适应。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不断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形势与政策

三、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攻势,我们应如何迎接挑战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加大发展投入,壮大发展规模,拓宽发展途径,切实提高文化发展力,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精心谋划。当前,提高文化软实力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突出民族特色,强化核心地位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一个民族的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同军事、经济、科技等硬实力一样,都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文化发展原则,坚持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优秀文化,这应该是全球化背景下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一步。2.吸收外来文化,做到兼容并蓄

西方文化中有些东西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已经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己适应全球化发展,并且通过自身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让自己在这个利弊兼有的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力争上游。[13]当然不仅经济、政治体制要变,我们的思想文化观念也要变,我们的传统文化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个趋势更要变,但这个变不是说丧失其个性,而是在保持自身积极因素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和特长,最终实现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并又回到自身,是一个全新的自己,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以那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自身才能有所发展。3.积极创新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江泽民曾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同样道理,创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灵魂。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要坚持创新的原则,就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充分体现时代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创造性地发展自身。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适应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振兴,这个民族首先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建构一个有利于传统文化发展的环境。当然,要重树这种自尊心、自信心,我们就要首先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面对各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我们传统文化要以崭新的姿态去平等独立地参与到全球化过程去。4.进行传统教育,提高传统素质

文化的复兴关键在人,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民族现代化的决定因素。我们应当通过国民教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扎根于传统文化中的人,使他们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开放的胸襟和现代的思维方式,这样才可能将我们古老的文化带到世界面前,带来传统文化的复兴。[15]还要培养他们拥有足够的现代意识和目光继续吸收外来文化的新成果,以繁荣自己的文化传统。5.输出传统文化,共建和谐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深厚悠久,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具有与西方文化不同的形态和内涵,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许多合理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内容具有积极意义,它在解决一系列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与各国交往中,应大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扩大我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使处于不同价值观支配下的西方日渐增加对东方文化的理解,并且通过扩大和提升我们自己的文化精神领域,使各国人民都有机会有渠道领略中国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我们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鼓励各种文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倡导各种文明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世界和谐。

总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我们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和更得力的措施,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切实把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起重大作用。我们必须从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形势与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极端重要性。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

其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再次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对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乃至民族与国家。“一个人的思想风貌、精神境界、道德情操、认识水平、智慧程度、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一个社会的秩序、公正和良知,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进取精神,一个时代的变革力量、开拓勇气、知识积储和道德素养等,都是文化及其作用所形成的后果,都是文化用自己神秘而万能的雕刀所精心雕塑出来的精神形象,道德形象,智慧形象与文明形象,都是文化的造化与赐予。”我们应当以全球化为背景和观照,加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与责任心,在与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华民族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继承、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着重论述了民族精神问题,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同时,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全球化是当今人类社会不容置疑的客观大势,作为理性的民族主义,只有主动地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去,并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才会发挥积极的作用,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政策和理论框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政策: 十五大报告第七部分、十六大报告第六部分

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十七大报告

十七届六中全会《》 2>理论框架:

(一)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三)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四)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五)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下载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师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小学数学教师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目前教育大环境下,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民对教育的认识,全国对教育的重视,是我们教师在地位与待遇上首先就有了相应......

    植物检疫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植物检疫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植物检疫的概念植物检疫是指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业生产的安全,促进贸易发......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新走向5篇范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新走向 作者:刘铮 王希 赵晓辉 来源:《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2年第03期 温家宝总理2012年3月5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1......

    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信息服务市场广阔 一:信息时代,中国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空间大,用户的需求量大。中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中国特色新......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新的《会计法》的出台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抓住机......

    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2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学习目标 1、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国际竞争的实质 二、重点、难点: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教......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新的《会计法》的出台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抓住机遇......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 来源: 中国医药报 我国各族人民利用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中国有着“世界之最”的中草药资源。目前,中医药发展正处在自身命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