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公有制林业情况调查报告
一、全县非公有制林业基本情况和基本经验
(二)加强组织领导,促进了非公有制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对我县的林业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发展思路和目标,明确了工作措施,制订下发了《2003-2005年林业发展规划》、《2003年林业生产意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意见》以及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实行了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重点项目,乡镇领导包村队,乡镇干部、村级干部包路段、地块。层层落实责任,各级领导干部都在自己的责任工程里挂牌立标,示范带动。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出本乡镇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工作措施,为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广泛宣传发动,转变了群众观念。以“适应发展新形势、更新观念抓调整、做大做强林产业”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活动。一是各级领导带头宣传,切实转变了广大干部和群众观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乡镇领导逢会必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宣传林业,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新时期林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大势所趋,是加速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由林业部门组织每个乡镇扎制宣传彩车,组成宣传车队统一在全县进行巡回宣传。同时,利用过路横幅、墙体标语、印发宣传材料和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各乡镇采取召开动员会、乡村干部会、群众代表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植树造林是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
二、当前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对林业的认识不足。由于林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有些群众只看到眼前利益,对林业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认识不足,缺乏发展林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规模小,投入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我县非公有制林业大多是个体分户经营的小生产和分散化的经营方式,一般规模较小,投入少,加上当前贷款难,贷款期短,从而使一些造林户还未得到林业开发的回报时,就疲于还贷,生产持续投入难以为继,使林业得不到有效的发展,难以形成集约化经营,与现代林业规模经营不相适应。
3、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有些经营者采取自然放任的粗放经营方式,“靠天长树,自然成材”的作法较为普遍,树木生产缓慢,低产林比重大,有的形成了残次林,降低了林地的直接经济效益。
4、技术网络不健全,先进科技成果应用率低。林业主管部门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健全技术网络,技术指导和服务滞后,一些林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得不到及时全面的推广和应用,使造林成效受到一定影响。
5、缺少龙头企业,加工能力低。境内缺少大型的木材加工、果品加工企业,缺乏林业发展的拉动力。
三、林业部门需要做的工作
四、今后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为使非公有制林业部能够得以稳步健康发展,必须遵循林业的自身规律和特点,从有利于促进林业整体发展和致富林农出发,积极对其加以扶持和引导。
1、突出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地位,营造发展氛围。要广泛宣传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整个林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非公有制林业在造林绿化、发展经济、促进改革、保持稳定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使全社会形成共识,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2、落实林业政策,为非公有制林业拓展空间。制定优惠政策是非公有制林业巩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认真落实林业政策是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推动林业产业化的动力源泉。要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坚持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利用竞标拍卖、承包、租赁、返租倒包等形式,公开转让林地使用权,并制定保护林农权益的相关优惠政策,使林地使用权和活立木可依法流转、继承,确保经营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3、加大在资金、科技上的投入,提高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质量。当前,我县非公有制林业存在着规模小、林分差、管理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虽有总量的扩大,但质量和效益没有大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大对非公有制林业的资金和科技扶持力度,将其做大做好,提高层次,实现质的突破,特别是一些公益林,国家补偿资金要及时到位。加强科技指导和服务,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非公有制林业依靠科技进步来提升经营管理层次,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二篇:邵阳市非公有制林业调查报告
邵阳市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邵阳市林业局 二00三年五月
邵阳市属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用地119.52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207.94万公顷的57.48%。有林地面积105.25万公顷,为林业有地的88.06%。森林覆盖率56.8%,是湖南省四大林区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市非公制林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正逐步成为当前林业建设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板块。
一、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983年林业“三定”以后,邵阳林区就开始出现承包造林、联营造林等非公有制林业形式。近20年来,由于政府积极引导、部门大力支持、群众踊跃参入,全市已形成以大户承包造林为主,股份合作、拍卖、租赁“四荒地”、国有林场职工分户承包、私营和个体业主加工、经营等多种形式同步发展的非公有制林业。包括农民经营的自留山、责任山在内的经营面积达73.33万公顷分别占全市林业用地的61.35%和有林地的69.67%。2000年以来,年平造林面积0.8万公顷左右,占总造林面积的43.91%;投入造林资金2700多万元,为造林总投入7660万元(含退耕还林投入)的35.24%。上述情况表明,多种形式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已成为邵阳集体林区林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在现代林业发展中显示出重要作用。
(一)、大户承包。林业“三定”以后,集体林区山林基本上是分户经营,广大农村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外出务工的人员较多,部分山林因劳力、资金缺乏而经营困难,山场荒芜的现象比较严重。大户承包造林的出现,恰好顺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由经营大户或经济实体承包农户的自留山和集体的责任山,进行造林和管护,期限一般在30年左右。承包期内,经营单位投资造林、管理,定期定额向山主缴纳承包费用。期满后,育林还山或履约继续经营。2000年以来,全市每年平均有造林大户100户左右,年造林面积在1300公顷以上。如隆回县金石镇村民游征明利用自身的林业知识,从1997年就开始筹资承包荒山造林,到2002年,造林面积已达150多公顷,活立木蓄积价值达到300万元,成为隆回县有名的“林老板”;城步县清源乡原党委书记李丁海,1987年退休后,从10多里外把老屋迁到袁家山上,承包荒山200多亩,现有杉木一万余株、楠竹近三万根;新邵县林业局退休干部肖松祥从1997年开始承包酿溪镇杨世村荒芜多年的园艺场210亩,承包期30年,年承包费2500元,已投资近10万元建设国外松和果园基地,山林增值到约30万元。实践证明,大户承包造林,既解决了分户承包后大量山场、“四荒地”所有者无力开发的困难,又为有经营能力的能人以及有资金、有技术的大户提供了用武之地,实现了资金、技术、资源(包括林木、土地)的有机融合,是发展集体林区林业生产力的有效方式。
(二)、股份合作。股份合作造林是一种类似于林业生产合作社性质的非公有制林业形式。合作的主体有山主、企业、林业技术人员和其他投资者;合作的形式有个体与个体,集体与个人,国有单位与农户,农户、技术人员和出资人;合作的方式大都由山主用林地、林木和劳力折价入股,投资者和林业技术人员以资金、技术参股,所得收入按股分红,风险共担。到2002年底止,包括造林、营林在内的股份合作林业经营户已达1600多户,经营面积在7000公顷以上(其中造林面积2500公顷)。绥宁县联合纸业公司早在80年代中期就出资100多万元与当地农民合股营造纸浆林,由农户出山场、出劳力、收益“五五”分成,采伐后木材按市场价格全部供应给联纸公司,取得农民增收、企业原料增多的“双赢”效果。从去年开始,该公司又同县有关单位合作,每年投资150万元,建设马尾松纸浆林基地。2000年,城步县西岩镇三合村村民采取股份合作方式营造楠竹806亩,村委会组织村民将分散的责任山统一发包,向县林业局申请世行贷款11万元,承包造林和管护的农民以劳抵资入股,楠竹成林后,收益由山主与承包户“二八”分成。目前,股份合作制林业经营已拓展到苗木花卉产业和森林旅游业。其合作方式更为活跃,效益更加明显。如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与开发商签订了股份制合作协议,分别以土地、森林资源和资金入股,合力打造森林旅游精品。股份合作制有效整合了经营林业的各要素,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臵,使山林由分散经营转向联合经营、规模经营和高效经营。
(三)、拍卖。是指将集体所有的青山、“四荒地”的经营使用权,一次性作价拍卖给个人或合伙人经营。承买人负责依法采伐后更新造林,并享有林木所有权、经营权、产品处臵权、收益分配权,期满后将山林交回给集体,经营权即行中止。目前,全市已拍卖山林、“四荒地”共9000余公顷,买主近万人。绥宁县长铺乡桥边村1995年一次性将4000多亩集体山林拍卖,价格在100—500元之间,买主已投入资金11万元,更新造林420亩,取得木材收入160多万元。在该村带动下,长铺乡有九个村拍卖了青山,寨市镇拍卖青山近10万亩。隆回县小沙江的农民购买荒山后,根据当地海拔高、日照少、气温低等自然条件,发展金银花等药材产业,种植户人平收入1000元以上。拍卖方式最大限度地分离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使一部分长期没有发挥效益的土地资源进入流通领域而“地尽其力”,从而明晰了土地所有权、经营权的责任和利益。既顺应了国家的土地政策,又发展了林业生产力。
(四)、国有林场非公有制林业经济成份。邵阳林区有国有林场33家,经营面积达14.3万公顷。长期以来,有60%的场处于落后、贫困的境地。遵照邵阳市政府《国有林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若干规定》的精神,各国有林场积极引导职工从三个方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即:发动职工承包和租赁楠竹、经济林及零散不便管理的用材林的更新管理;动员林场职工自筹资金开展种植业和二、三产业;组织分流职工自谋职业、外出务工。从而打破了国有林场50多年来实行的“国有”体制。到2002年底止,邵阳市33家国有林场8000余名职工,有5000多人参与发展林场的非公有制林业,非公制林业收入超过2500多万元,占全市国有林场年收入的33%强。新宁县东岭、金子岭等国有林场为鼓励职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规定承包采伐迹地的前10年免除一切费用,从第11年起按20元/亩收取土地使用费,在采伐迹地营造楠竹、药材的给予每亩60元奖励,职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该县东岭、紫云、舜皇、万丰林场的1960亩楠竹全部承包给职经营;东岭林场职工踊跃承包采伐迹地10350亩,近两年新造楠竹2551.5亩,种植药材150亩,林内间种反季节蔬菜520亩,年出栏牲畜180头,特色经济年产值110多万元,职工年均增收2000余元;金子岭林场90%的职工有家庭经济项目,其中干部周小兰租用该场闲臵厂房创办楠竹加工厂,年产值80万元,解决15名职工就业;新邵县龙山林场将近万亩楠竹全部承包到户,涌现出一大批楠竹加工户,解决50名职工就业,年创产值100万元以上,上缴国家利税6万元。在国有林场大力发展承包经营和职家庭经济,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改变林场的所有制经济结构,有利于加速林场的脱贫致富。
(五)、非公有制林业加工、经营企业。非公有制林业加工、经营企业,是非公有制林业的一大组成部分,是林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是建设现代林业的重要补充。到2002年底,全市1203家年产值10万元以上的林业加工企业中,私营、个体加工企业有1201家,占99.83%;2153户木竹经营户中,私营、个体户为2083户,占96.75%。2000至2002年,全部林业加工、经营企业年销售总额在11—12亿元间,年交纳税费为2—2.7亿元。其中私营、个体企业收入占10—11亿元,交纳税费1.9—2.2亿元。分别占收入、税费的90.55%和88%。以民营企业家江瑞丰创办的宝庆集团为例,最初,江瑞丰只承包亏损严重的绥宁县联合造纸厂,一年时间就使该厂从亏损4000万元的困境中扭亏为盈。尔后,又租赁了邵阳造纸厂、湖南省第一纸板厂,并采取股份制改造的办法使之融入宝庆集团。2002年,该集团生产机制纸11万吨,占全市机制纸产量的94%,产值超过5亿元。目前,宝庆集团已成为邵阳市最大的非公有制林业加工企业。相对国有森工企业而言,私营、个体林业加工、经营企业产权关系清晰,机制灵活,管理严谨,扩大再生产快捷。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改造工作的深入,特别是大量国有经济成份剥离出中、小型企业后,非公有制林业加工、经营企业已经取代了原来的国有森工企业,成为林业加工、经营的主体,有力推动了林业产业化的发展。
二、目前非公有制林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邵阳市非公有制林业虽然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显著,但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很多。特别是现行政策已成为制约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一是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不明确。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虽然从政策上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但至今尚未有专门保护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出台。由此而引发的非公有制林业不为社会所认同,其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某地为保证一家大型木材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当地政府就曾责成有关部门取缔、关闭使用同种原料的若干小企业。这类事例说明由于没有法律保障,一部分非公有制林业的投资者处于不平等地位,受到不公正对待。
二是非公有制林业林、地权属不稳定。在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往往是倡导发展的措施多,而后续保护性的措施软弱,使得非公有制林业权属不稳定。绥宁县长铺乡濑水村村民刘文忠,是邵阳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代表之一。因其1986年承包村里3.5公顷山林获得好的效益而招致一部分人的“红眼病”,当其再度承包的140多公顷山林即将受益时,遭遇“红眼病”们的围攻而得不到法律援助,只得放弃合同,直接经济损失达60多万元。
三是现行管理体制不健全。非公有制林业从一开始就受到管理国有和集体林业的体制制约,呈现出严重的不适应性。如采伐限额、私营林业业主法人的确定及管理,林地和林木的依法流转、森林资源如何进入市场以及正在实施的分类经营等等。特别是采伐限额问题,由于国家对林木采伐实行限额,且5年才能调整一次,使私营造林业主不能依市场变化和林种特性培育目的树种,难以在较短的经营期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前面例举的绥宁县联合纸业公司之所以在80年代中期与农民合股办原料林基地后,间断近20年,直至2002年才投资再建基地,其重要原因就是原来办基地没有得到什么优惠,仍然要从国家批准的采伐限额指标中获得原材料,自已培育的原料基地既不能单列采伐指标又得不到充足的原料供应,建基地与不建基地差不多,影响了其投资积极性。四是林业税费负担不合理。目前,国家规定的木材税费总额已高达木竹销价的近40%。同时,由于林业系统许多人员的工资未列入财政预算,以致县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只得采取“费用包干”的办法,为保工资而被迫抓收入。再加上地方政府一些巧立明目的“搭车”费,使税费征收额超过了40%,非公有制林业经营户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严重影响了众多业主的积极性。据调查,在邵阳林区租山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每亩需成本350元,按18年为一轮伐期,每亩产材6立方米,每立方米销售价450元计算,剔除成本、采伐工资和税费后,每立方米只能获利60元左右。每立方米木材18年只能收入60元,每年只能得3元多钱,如果计算投资资金的时间价值,则单位利润就更为微少。又如一些木材经营户反映,运输销售杉木,本来就收入低廉,加上沿途检查站的重复处罚,基本上无利可图,于是千方百计销售没有采伐证的“黑材”。政策上的偏颇,既阻碍了木材的顺畅流通,又使乱砍滥伐屡禁不止。
五是信贷环境不宽松。林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私营业主要扩大再生产就必须设法融资。但是,金融部门的贷款目前只向大型项目倾斜,国家尚无政策、渠道支持中、小型林业项目,这就给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带来资金不足的困难。调查中发现非公有制林业普遍后劲不足的一大原因就是缺乏资金。如城步县西岩镇三合村村民计划营造楠竹90公顷,需要资金200万元,而金融部门(实际是世行造林项目投资)只能解决160万元,缺口40万元,再向国家贷款已不可能,结果只造竹54公顷。因资金不足这一瓶颈的制约,影响了非公制林业的快速发展。
六是服务不到位。非公有制林业经营户大多是私营、个体业主,普遍缺乏林业技术和专门人才,由此而出现的造林、营林、森林保护等问题很多。而基层林业管理部门又因事物性工作繁杂,难以及时给非公有制林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加之非公有制林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国家尚未设臵专门机构管理,一旦发生问题,经营者求告无门的情况经常发生。前面例举的绥宁县村民刘文忠,遭遇到承包合同被强行中断的问题时,竟难以得到社会有力的支持。尽管林业主管部门为其主持了公道,而一些权威部门并没有依法给予保护。一个好端端的非公有制林业实体竟被一群“乡霸蛮”毁于一旦,其教训颇为深刻。
三、关于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建议。
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切实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要立法,依法确定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的权责利。非公有制林业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而产生,必将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切事物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之所以非有制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不很顺畅,还存在许多障碍,就是没有专门法律的规范。国家应在已有法律的基础上,迅速出台保护、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依法确定集体经济组织的山林土地所有权;责任山、自留山承包经营者的使用权;山林承包经营者对物品相对独立的处臵权和收益权;林地、林木的依法转让、继承权;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等。只有这样,林业上几十年实行的“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才能真正落实,非公有制林业才能在法律保障下得以健康发展。
二要切实搞好森林分类经营并落实相关政策。首先,在生态公益林方面,对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按国家规定一视同仁给予补偿(包括享受退耕还林一类项目的补助),给私营业主吃“定心丸”,以提高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建设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其次,在商品林方面,一是拓宽商品林用地范围。凡县级人民政府规划的公益林经营区以外的所有土地均可发展商品林,并且不改变地类性质,仍按农业用地管理,采伐后可自由还耕或重新营造商品林。二是允许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营造商品林,可享受林业长期低息、贴息信贷的经济扶持。三是规定所有以木材为原料的企业,都应营造工业原料林。特别是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企业要把原料林建设一并纳入工程规划,列入工程预算,与所建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四是允许通过招标、拍卖等形式对国有商品林的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依法进行流转。五是放活采伐限额。
1、对商品林中的用材林,实行采伐限额5年总量控制,在不突破5年总量和确保及时更新的前提下,根据市场情况,自行调剂采伐限额。
2、对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规划、设计、批准的定向培育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可自主确定采伐年龄和采伐方式,实行采伐限额单列。
3、在农田营造的商品林,采伐时单独报批,不受采伐限额限制。
三要轻税薄费、放水养鱼。目前,木材的税率和收费差不多是其它行业平均税率的3倍,在保证60—70%的生态林不得砍伐外,对商品林实行“降税率、增基数”的措施,实现森林资源和国家税收同步增长的目的,即各种税费率控制在20%以内。虽然税率降低了,但可刺激投资者的造林积极性,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增加,国家征税的基数也会相应增加,国家的税费也能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对森林抚育、低产林改造及更新采伐过程中生产的次加工材、小径材、薪材免征农业特产税;对中幼林透光抚育生产的原条、小杆等产品免征农业特产税;培育和生产林业生态建设和“五荒”造林使用的苗木、自然保护区进行的透光抚育、旅游开发、多种经营等,可按规定享受税费免征政策;部分地区,其农业特产税中的“原木”品目,可按8%税率在生产环节征收;私营者投资营造商品林生产的木材,减征70%的育林基金;在非林业用地上营造商品林生产的木材免征育林基金。
四要创造宽松的信贷环境。针对造林投入大,回收期长的特点,对经营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造林者,除给予种苗等补助外,还应简化手续,允许他们申请使用国家林业贴息贷款或经森林资源资产中介机构评估,允许经营者以林木抵押向银行贷款。据匡算,按五年期扶贫贴息贷款利率贴息,每一亿元的财政贴息,可为约32亿元信贷资金提供财政贴息,按项目自筹资金比例40%计,可吸收约21亿元民间资本。也就是说,1亿元财政资金可拉动53亿元的投资需求。因此,应充分发挥国家林业贴息贷款和银行抵押贷款对非公有制林业的经济杠杆作用,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五要妥善解决国有林场职工从事非公有制林业后的实际问题。为摆脱困境,国有林场的职工想方设法寻找致富门路,一部分参与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经济,一部分从事政策允许的其他产业。我们认为,只要不领取林场固定工资,且按规定向林场交纳相应的费用,其从事的产业及收入则应被视为非公有制林业经济。那么,这些职工的工龄计算或买断,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等问题就成为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据了解,集体林区国有林场职工的两种“保险”,目前是没有纳入社会统筹的(即便立刻纳入,每个林场都有几十甚至上百万元的补缴费用难以负担)。既然国有林场的改革改掉了职工的“铁饭碗”,职工们又积极投身于国家号召的非公有制林业行业,国家及有关部门就应该制定相应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解决国有林场职工从事非公有制林业的后顾之忧。
六要强化对非公有制林业的行业管理和服务。林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对林产业的规划布局、宏观调控、行业指导与服务的职能作用。一是在思想上进一步放心放胆。在林业系统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继续加快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切实落实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让经营者放心,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提供机制动力。二是在政策上进一步放宽放活,重点突破四个方面:改革林木限额采伐制度,赋予非公有制造林者活立木自主处置的权利;尽快制定和完善森林资源评估制度,建立健全评估体系规范评估工作;逐步建立林地和活立木流转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合理、合法,促进其健康发展;改革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创造性一个公平竞争环境。三是在工作上进一步放手放开。努力创新经营管理新思路。由过去单纯强调管理职能向管理和服务并重转变。强化科技服务,加大科技成果推广、优良种苗繁殖、先进技术应用等服务力度,提高非公有制林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力水平。强化市场服务,搞好产加销各个环节的市场衔接,大力发展林业经纪人和各类中介组织,疏通产品流通渠道,使非公有制林业的产品加快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强化经营管理服务,加强行业调控和管理,指导经营者合理选择经营项目,妥善确定经营规模。对损害经营者利益的右法侵占林地、非法运输等活动,加大打击力度,进一步规范经营秩序,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篇:非公有制林业情况调查报告
非公有制林业情况调查报告
一、全县非公有制林业基本情况和基本经验 ***县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是个平原农业县,辖13个乡镇,耕地面积84.2万亩。土层肥沃深厚,气候温暖湿润,境内河流众多,适宜多种林木生长,林地构成主要是果桑园、林场、苗圃地和农田防护林,没有自然林和原始林。近年来,经过县委、县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努力,我县的林业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近两年随着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非公有制林业得到迅猛发展,个体造林人数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增大,造林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好。截止2002年底,全县非公有制造林总面积达到8.89万亩,其中用材林2.11万亩,经济林2.7万亩,公益林面积3.6万亩,其他0.46万亩;全县造林大户100亩以下的12个,面积0.25万亩,其中用材林0.03万亩,经济林0.13万亩,公益林面积0.09万亩。非公有制林业占全县林业的98 %,在我县林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投入方式主要是个体经营者自筹资金,共投资2717万元,就业人数32人。总结所取得的成绩,我县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基本经验是:
(一)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提高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非公有制林业不仅在我县林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解决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大户承包方式有所增加,但主要还是各家各户平均到户的责任制形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为促进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形成全民都来发展林业的大好局面,我县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的思路,对全县宜林沟、路、渠、堤滩采取拍卖承包等形式落实产权,实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的政策,逐步建立起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又符合林业特点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开发经营林业,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对承包后的林地颁发林权证,明确权属,同时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在简化转让承包手续、扶持信贷资金、减免部分税费等方面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并保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把利益最大限度地让给承包者。目前,卜集乡、胡集镇、肖云镇、司马镇等乡镇100以上承包大户12个,共承包河堤、林地2500亩,收回承包费200多万元。林权改革的落实,充分调动了群众投资投劳、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促进了非公有制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对我县的林业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发展思路和目标,明确了工作措施,制订下发了《2016-2016年林业发展规划》、《2016年林业生产意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意见》以及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实行了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重点项目,乡镇领导包村队,乡镇干部、村级干部包路段、地块。层层落实责任,各级领导干部都在自己的责任工程里挂牌立标,示范带动。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出本乡镇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计划、工作措施,为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广泛宣传发动,转变了群众观念。以“适应发展新形势、更新观念抓调整、做大做强林产业”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活动。一是各级领导带头宣传,切实转变了广大干部和群众观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乡镇领导逢会必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宣传林业,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新时期林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大势所趋,是加速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由林业部门组织每个乡镇扎制宣传彩车,组成宣传车队统一在全县进行巡回宣传。同时,利用过路横幅、墙体标语、印发宣传材料和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各乡镇采取召开动员会、乡村干部会、群众代表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植树造林是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
(四)实行典型引导,推进了全县林业的均衡发展。为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林业发展的主体,我县实行多元化投资机制,进一步挖掘广大农民生产经营潜力,培养了一大批林业局产业发展的典型乡镇的村户。司马镇从种植业结构调整、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瞄准市场,建立了千亩大樱桃基地;兴隆乡政府出台优惠政策,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发展梨枣和冬桃,力促林果基地规模发展;卜集乡在去年宋庙村速生丰产林间作紫花苜蓿效益显著的基础上,决定在5年内建成万亩林牧型速生丰产林基地。目前1300亩的工程任务已高标准完成,在全市林业生产检查中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肖云镇为加快林业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民营林业,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在唐王村对外承包700亩农田发展速生丰产林,走出了一条以民营经济发展林业的新路子。大力发展林业第二、三产业,以鸡黍镇的张寨、刘楼等村为重点,发展锯材加工46家,家具制造厂50家,竹材及制品销售点12个,年产1.35万立方米的纤维板生产厂2个,年产0.27万立方米的胶合板生产厂1个。注册资金达到了700余万元,解决就业人数达500余人,年上交利税13.2万元,对非公有制林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对林业的认识不足。由于林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有些群众只看到眼前利益,对林业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认识不足,缺乏发展林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规模小,投入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我县非公有制林业大多是个体分户经营的小生产和分散化的经营方式,一般规模较小,投入少,加上当前贷款难,贷款期短,从而使一些造林户还未得到林业开发的回报时,就疲于还贷,生产持续投入难以为继,使林业得不到有效的发展,难以形成集约化经营,与现代林业规模经营不相适应。
3、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有些经营者采取自然放任的粗放经营方式,“靠天长树,自然成材”的作法较为普遍,树木生产缓慢,低产林比重大,有的形成了残次林,降低了林地的直接经济效益。
4、技术网络不健全,先进科技成果应用率低。林业主管部门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健全技术网络,技术指导和服务滞后,一些林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得不到及时全面的推广和应用,使造林成效受到一定影响。
5、缺少龙头企业,加工能力低。境内缺少大型的木材加工、果品加工企业,缺乏林业发展的拉动力。
三、林业部门需要做的工作 在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过程中,林业主管部门在引导、规划、服务等方面还需要做大量工作:一是搞好规划设计。在林地落实产权过程中,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专门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对承包的宜林地进行逐一丈量、确权发证,并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提高规模效益。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搞好树种引进工作。要根据社会对良种的需求,进行名、特、优、稀经济林树种和用材绿化树种的引进、繁育、示范和推广,做好金太阳杏、油桃、日本甜柿、丰水梨、雪枣、杨树107、108、2001、三倍体毛白杨等优良品种的引进工作,增加我县优质树木品种,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科技服务。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实行果树保护地栽培,进行高密度定植优质早期丰产技术研究,逐步提高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林牧、林菜、林菌等多种形式间作,以短养长,提高经济效益。利用电视讲座、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果农的管理水平。
四、今后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为使非公有制林业部能够得以稳步健康发展,必须遵循林业的自身规律和特点,从有利于促进林业整体发展和致富林农出发,积极对其加以扶持和引导。
1、突出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地位,营造发展氛围。要广泛宣传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整个林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非公有制林业在造林绿化、发展经济、促进改革、保持稳定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使全社会形成共识,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2、落实林业政策,为非公有制林业拓展空间。制定优惠政策是非公有制林业巩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认真落实林业政策是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推动林业产业化的动力源泉。要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坚持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利用竞标拍卖、承包、租赁、返租倒包等形式,公开转让林地使用权,并制定保护林农权益的相关优惠政策,使林地使用权和活立木可依法流转、继承,确保经营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3、加大在资金、科技上的投入,提高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质量。当前,我县非公有制林业存在着规模小、林分差、管理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虽有总量的扩大,但质量和效益没有大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大对非公有制林业的资金和科技扶持力度,将其做大做好,提高层次,实现质的突破,特别是一些公益林,国家补偿资金要及时到位。加强科技指导和服务,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非公有制林业依靠科技进步来提升经营管理层次,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第四篇:*县非公有制林业情况调查报告
***县非公有制林业情况调查报告
一、全县非公有制林业基本情况和基本经验
***县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是个平原农业县,辖13个乡镇,耕地面积84.2万亩。土层肥沃深厚,气候温暖湿润,境内河流众多,适宜多种林木生长,林地构成主要是果桑园、林尝苗圃地和农田防护林,没有自然林和原始林。近年来,经过县委、县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努力,我县的林业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近两年随着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非公有制林业得到迅猛发展,个体造林人数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增大,造林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好。截止2002年底,全县非公有制造林总面积达到8.89万亩,其中用材林2.11万亩,经济林2.7万亩,公益林面积3.6万亩,其他0.46万亩;全县造林大户100亩以下的12个,面积0.25万亩,其中用材林0.03万亩,经济林0.13万亩,公益林面积0.09万亩。非公有制林业占全县林业的98%,在我县林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投入方式主要是个体经营者自筹资金,共投资2717万元,就业人数32人。总结所取得的成绩,我县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基本经验是:
(一)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提高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非公有制林业不仅在我县林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解决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大户承包方式有所增加,但主要还是各家各户平均到户的责任制形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为促进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形成全民都来发展林业的大好局面,我县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的思路,对全县宜林沟、路、渠、堤滩采取拍卖承包等形式落实产权,实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的政策,逐步建立起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又符合林业特点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开发经营林业,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对承包后的林地颁发林权证,明确权属,同时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在简化转让承包手续、扶持信贷资金、减免部分税费等方面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并保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把利益最大限度地让给承包者。目前,卜集乡、胡集镇、肖云镇、司马镇等乡镇100以上承包大户12个,共承包河堤、林地2500亩,收回承包费200多万元。林权改革的落实,充分调动了群众投资投劳、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促进了非公有制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对我县的林业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发展思路和目标,明确了工作措施,制订下发了《2003-2005年林业发展规划》、《2003年林业生产意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意见》以及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实行了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重点项目,乡镇领导包村队,乡镇干部、村级干部包路段、地块。层层落实责任,各级领导干部都在自己的责任工程里挂牌立标,示范带动。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出本乡镇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计划、工作措施,为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三)广泛宣传发动,转变了群众观念。以“适应发展新形势、更新观念抓调整、做大做强林产业”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活动。一是各级领导带头宣传,切实转变了广大干部和群众观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乡镇领导逢会必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宣传林业,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新时期林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大势所趋,是加速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由林业部门组织每个乡镇扎制宣传彩车,组成宣传车队统一在全县进行巡回宣传。同时,利用过路横幅、墙体标语、印发宣传材料和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各乡镇采取召开动员会、乡村干部会、群众代表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植树造林是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
(四)实行典型引导,推进了全县林业的均衡发展。为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林业发展的主体,我县实行多元化投资机制,进一步挖掘广大农民生产经营潜力,培养了一大批林业局产业发展的典型乡镇的村户。司马镇从种植业结构调整、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瞄准市场,建立了千亩大樱桃基地;兴隆乡政府出台优惠政策,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发展梨枣和冬桃,力促林果基地规模发展;卜集乡在去年宋庙村速生丰产林间作紫花苜蓿效益显著的基础上,决定在5年内建成万亩林牧型速生丰产林基地。目前1300亩的工程任务已高标准完成,在全市林业生产检查中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肖云镇为加快林业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民营林业,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在唐王村对外承包700亩农田发展速生丰产林,走出了一条以民营经济发展林业的新路子。大力发展林业第二、三产业,以鸡黍镇的张寨、刘楼等村为重点,发展锯材加工46家,家具制造厂50家,竹材及制品销售点12个,年产1.35万立方米的纤维板生产厂2个,年产0.27万立方米的胶合板生产厂1个。注册资金达到了700余万元,解决就业人数达500余人,年上交利税13.2万元,对非公有制林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对林业的认识不足。由于林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有些群众只看到眼前利益,对林业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认识不足,缺乏发展林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规模小,投入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我县非公有制林业大多是个体分户经营的小生产和分散化的经营方式,一般规模较小,投入少,加上当前贷款难,贷款期短,从而使一些造林户还未得到林业开发的回报时,就疲于还贷,生产持续投入难以为继,使林业得不到有效的发展,难以形成集约化经营,与现代林业规模经营不相适应。
 
第五篇:*县非公有制林业情况调查报告
***县非公有制林业情况调查报告
一、全县非公有制林业基本情况和基本经验***县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是个平原农业县,辖13个乡镇,耕地面积84.2万亩。土层肥沃深厚,气候温暖湿润,境内河流众多,适宜多种林木生长,林地构成主要是果桑园、林场、苗圃地和农田防护林,没有自然林和原始林。近年来,经过县委、县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努力,我县的林业事业
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近两年随着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非公有制林业得到迅猛发展,个体造林人数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增大,造林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好。截止2002年底,全县非公有制造林总面积达到8.89万亩,其中用材林2.11万亩,经济林2.7万亩,公益林面积3.6万亩,其他0.46万亩;全县造林大户100亩以下的12个,面积0.25万亩,其中用材林0.03万亩,经济林0.13万亩,公益林面积0.09万亩。非公有制林业占全县林业的98,在我县林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投入方式主要是个体经营者自筹资金,共投资2717万元,就业人数32人。总结所取得的成绩,我县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基本经验是:
(一)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提高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非公有制林业不仅在我县林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解决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大户承包方式有所增加,但主要还是各家各户平均到户的责任制形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为促进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形成全民都来发展林业的大好局面,我县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的思路,对全县宜林沟、路、渠、堤滩采取拍卖承包等形式落实产权,实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的政策,逐步建立起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又符合林业特点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开发经营林业,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对承包后的林地颁发林权证,明确权属,同时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在简化转让承包手续、扶持信贷资金、减免部分税费等方面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并保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把利益最大限度地让给承包者。目前,卜集乡、胡集镇、肖云镇、司马镇等乡镇100以上承包大户12个,共承包河堤、林地2500亩,收回承包费200多万元。林权改革的落实,充分调动了群众投资投劳、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促进了非公有制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对我县的林业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发展思路和目标,明确了工作措施,制订下发了《2003-2005年林业发展规划》、《2003年林业生产意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意见》以及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实行了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重点项目,乡镇领导包村队,乡镇干部、村级干部包路段、地块。层层落实责任,各级领导干部都在自己的责任工程里挂牌立标,示范带动。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出本乡镇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计划、工作措施,为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广泛宣传发动,转变了群众观念。以“适应发展新形势、更新观念抓调整、做大做强林产业”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活动。一是各级领导带头宣传,切实转变了广大干部和群众观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乡镇领导逢会必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宣传林业,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新时期林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大势所趋,是加速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由林业部门组织每个乡镇扎制宣传彩车,组成宣传车队统一在全县进行巡回宣传。同时,利用过路横幅、墙体标语、印发宣传材料和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各乡镇采取召开动员会、乡村干部会、群众代表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植树造林是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
(四)实行典型引导,推进了全县林业的均衡发展。为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林业发展的主体,我县实行多元化投资机制,进一步挖掘广大农民生产经营潜力,培养了一大批林业局产业发展的典型乡镇的村户。司马镇从种植业结构调整、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瞄准市场,建立了千亩大樱桃基地;兴隆乡政府出台优惠政策,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发展梨枣和冬桃,力促林果基地规模发展;卜集乡在去年宋庙村速生丰产林间作紫花苜蓿效益显著的基础上,决定在5年内建成万亩林牧型速生丰产林基地。目前1300亩的工程任务已高标准完成,在全市林业生产检查中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肖云镇为加快林业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民营林业,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在唐王村对外承包700亩农田发展速生丰产林,走出了一条以民营经济发展林业的新路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