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林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我市林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市林业情况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重视支持下,全市林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44.71万亩,建设绿色长廊1000余公里,实施生态公益林87万余亩。林业的发展为全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当前,和谐社会目标已经确立,新农村建设已逐步展开,林业如何按照“生态产业、绿色富民”的定位,为全市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带着这一问题,最近先后到五县区开展了一些调研。
一、明实情:全市林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森林资源现状。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7.3%。林业用地面积219万亩,按地类划分:有林地167万亩,疏林地1.8万亩,灌木林地4.2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7.7万亩,苗圃地0.5万亩,无林地27.8万亩(其中宜林地16.6万亩)。另外林网、四旁树木折算面积70万亩。按林种划分:用材林87.4万亩,防护林60.3万亩,经济林10.8万亩,薪炭林2.4万亩,特用林0.5万亩,竹林5.6万亩。
2、国有场圃与森林公园情况。全市现有国有林场10个,总经营面积16.3万亩,在职职工人数633人,离退休职工人数334人。全市现有国有苗圃4家,职工总数227人,总经营面积2400亩。全市现有森林公园5家,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家,省级森林公园1家,总经营面积10.3万亩,20xx年森林旅游收入537万元。
3、林业产值。全市20xx年林业产业总产值7.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2亿元,第二产业2.3亿元,第三产业0.1亿元。
从目前来看,我市林业存在的问题矛盾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差距较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小。我市森林资源总量在全省属于中等位次,但总体上偏小,人均森林面积仅0.36亩。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近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9个多百分点。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需求不断增长的双重压力下,森林资源面临着保护与治理、开源与节流的双重矛盾。
二是林业经济效益差。我市的森林以中、幼林为主,缺乏集约化经营,经济效益低下,林业总产值占GDP不足3%。有些经营者采取自然放任的粗放经营方式,“靠天长树,自然成材”的做法较为普遍,林地的直接经济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国有场圃经济效益大都较低,有的非常困难。
三是林火管理难度大。全市林区人口众多,密度大,成分复杂,群众森林防火意识普遍较弱,野外用火点多且分散,火源管理难度非常大。森林防火交通车辆、扑火工具老化,故障率高,装备水平难以适应森林防火的实际需要。
四是林木流转不规范。林木流转过程存在着随意性,流转程序还不够成熟。林业经营机制不活,市场潜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吸引社会资源能力弱,林业投融资渠道狭窄。此外,少数经营商在林木采伐与林地占用上未履行报批手续。
五是林业产业化进程较慢。林业内部的一二三产业不能协调发展,一产林木生产比重大,二、三产业林产品加工服务比重较小。产业基础薄弱,由于林产品加工企业多而散,小而全,没能形成特色产业或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少,牵动力小。林业科技含量低,我市木材及其它林产品以销售原材料为主,精深加工很少,产品转化能力弱,资源消耗量大,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六是林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四难”:森林资产评估难。在林地、林权流转方面缺乏权威的森林资产评估和转让中介机构,使流转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相关信息传递难。实际工作中缺少为投资者了解和掌握林业政策、市场信息的平台。林业实用技术与投资者衔接难。林业开发者多以高投入、高产出为经营理念,传统的粗放式、经验式的技术服务已很难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合法权益维护难。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山绿了,眼红了”的现象,承包造林合同得不到充分落实,非公有制林业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二、求对策:加快我市林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1、统筹三大效益,主攻两大体系建设。林业既是承担生产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生态产品三大产品,又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大效益的重要部门。林业的两大属性、三大效益,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协调好,关键要建设好林业两大体系。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是林业建设的一鸟两翼,缺了哪一个,林业都飞不高、飞不远,都是残缺不全的林业,都是“小林业”。当前,一是从我市林业发展自然经济条件和现状出发,按照生态规律进行林业生产,建立一个多功能、高效益、结构完整、功能完备、点线面相结合的林业生态体系。二是加强引导和宏观调控,优化森林资源配置和林业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类型多样、资源节约、效益良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2、把握三大抓手,拓展林业发展空间。一是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深化林业发展内涵。我市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5.8%,相当于耕地面积的一半,充分利用好山地和森林资源,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林业,必须加速村庄、“四旁”、丘陵岗地、隙地绿化及农田林网建设。必须加快林业迹地的更新造林步伐,建立造林、采伐、更新造林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按照我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到20xx年,全市村庄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5%以上,集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实现“村庄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岗坡林果化、庭院花园化”的目标,林业部门任重而道远。二是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提高林业建设成效。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一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项目编报制度和项目库的储备工作。二是加大跑省跑部的力度,争取更多的林业项目落户我市。三是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吸引社会和企业投资林业项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重点实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公益林工程,绿色长廊工程及农田林网建设项目,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等十个方面重点项目。三是以新型产业为抓手,延伸林业产业链条。一是要加强林工企业的`发展。按照“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重点建设以杨树、松类、栎类、竹类等为主的、周期短、高密度的工业原料林和速生丰产林。二是积极发展苗木花卉业。按照“东向发展”的战略要求,以国有和私营苗圃为龙头,加大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争取5年内苗木花卉业产值翻一番。三是加快森林旅游观光业发展。呼应我市滨湖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组建森林旅游协会,加强宣传,优化服务,发展观光林业、休憩林业,构建森林旅游业发展平台。在全市现有5个森林公园的基础上,争取使一批林场成为新的森林公园。四是建立能源林基地。适应我国能源紧张的新形势,依托国风集团等企业,结合我市自然地理条件,逐步建立黄连木等树木的能源林基地。
3、推进三项改革,激发林业发展活力。一是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主要用途的不同,将林业区分为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两大类,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政策措施。深化国有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二是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林地、林木“三权”政策,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和经营权,调动民营资本投入非公有制林业的积极性。加快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林业产权制度,确保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三是推行林木采伐制度改革。对公益林、商品林分别实行不同的采伐政策,管住一块,放活一块。放宽对商品林采伐的限制,实行采伐限额单列,打破制约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瓶颈。
4、建立三项机制,完善林业市场体系。一是森林资产评估机制。以县级以上林业部门为依托,建立专门的森林资产评估机构。在此基础上,规定今后所有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流转必须经森林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后方可进行。二是林权流转机制。鼓励和引导林木、林地所有权、使用权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规范、有序地流转。三是融投资机制。协调银行、财政等部门对非公有制林业融投资问题进行研究,制定相应的办法,允许以山林权证抵押贷款,解决非公有制林业融资贷款难的问题。
5、构建三大网络,夯实林业发展基础。一是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强林业科技工作,充实林业技术力量,加强林业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强市、县、乡三级林业科技队伍建设。二是建立森林防火网络。始终绷紧森林防火这根弦不放松,逐步建立起反应迅速、处置果断、报告及时、信息畅通的森林防火网络。三是建立森林资源监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网络。推进林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一支文明、严格、公正、高效的林业执法队伍,提高森林资源监测和保护水平。
第二篇:我市林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重视支持下,全市林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44.71万亩,建设绿色长廊1000余公里,[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
站在手,写作无忧!]实施生态公益林87万余亩。林业的发展为全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当前,和谐社会目标已经确立,新农村建设已逐步展开,林业如何按照“生态产业、绿色富民”的定位,为全市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带着这一问题,最近先后到五县区开展了一些调研。
一、明实情:全市林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森林资源现状。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7.3。林业用地面积219万亩,按地类划分:有林地167万亩,疏林地1.8万亩,灌木林地4.2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7.7万亩,苗圃地0.5万亩,无林地27.8万亩(其中宜林地16.6万亩)。另外林网、四旁树木折算面积70万亩。按林种划分:用材林87.4万亩,防护林60.3万亩,经济林10.8万亩,薪炭林2.4万亩,特用林0.5万亩,竹林5.6万亩。
2、国有场圃与森林公园情况。全市现有国有林场10个,总经营面积16.3万亩,在职职工人数633人,离退休职工人数334人。全市现有国有苗圃4家,职工总数227人,总经营面积2400亩。全市现有森林公园5家,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家,省级森林公园1家,总经营面积10.3万亩,2005年森林旅游收入537万元。
3、林业产值。全市2005年林业产业总产值7.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2亿元,第二产业2.3亿元,第三产业0.1亿元。
从目前来看,我市林业存在的问题矛盾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差距较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小。我市森林资源总量在全省属于中等位次,但总体上偏小,人均森林面积仅0.36亩。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近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9个多百分点。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需求不断增长的双重压力下,森林资源面临着保护与治理、开源与节流的双重矛盾。
二是林业经济效益差。我市的森林以中、幼林为主,缺乏集约化经营,经济效益低下,林业总产值占GDP不足3。有些经营者采取自然放任的粗放经营方式,“靠天长树,自然成材”的做法较为普遍,林地的直接经济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国有场圃经济效益大都较低,有的非常困难。
三是林火管理难度大。全市林区人口众多,密度大,成分复杂,群众森林防火意识普遍较弱,野外用火点多且分散,火源管理难度非常大。森林防火交通车辆、扑火工具老化,故障率高,装备水平难以适应森林防火的实际需要。
四是林木流转不规范。林木流转过程存在着随意性,流转程序还不够成熟。林业经营机制不活,市场潜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吸引社会资源能力弱,林业投融资渠道狭窄。此外,少数经营商在林木采伐与林地占用上未履行报批手续。
五是林业产业化进程较慢。林业内部的一二三产业不能协调发展,一产林木生产比重大,二、三产业林产品加工服务比重较小。产业基础薄弱,由于林产品加工企业多而散,小而全,没能形成特色产业或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少,牵动力小。林业科技含量低,我市木材及其它林产品以销售原材料为主,精深加工很少,产品转化能力弱,资源消耗量大,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六是林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四难”:森林资产评估难。在林地、林权流转方面缺乏权威的森林资产评估和转让中介机构,使流转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相关信息传递难。实际工作中缺少为投资者了解和掌握林业政策、市场信息的平台。林业实用技术与投资者衔接难。林业开发者多以高投入、高产出为经营理念,传统的粗放式、经验式的技术服务已很难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合法权益维护难。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山绿了,眼红了”的现象,承包造林合同得不到充分落实,非公有制林业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二、求对策:加快我市林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1、统筹三大效益,主攻两大体系建设。林业既是承担生产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生态产品三大产品,又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大效益的重要部门。林业的两大属性、三大效益,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协调好,关键要建设好林业两大体系。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是林业建设的一鸟两翼,缺了哪一个,林业都飞不高、飞不远,都是残缺不全的林业,都是“小林业”。当前,一是从我市林业发展自然经济条件和现状出发,按照生态规律进行林业生产,建立一个多功能、高效益、结构完整、功能完备、点线面相结合的林业生态体系。二是加强引导和
第三篇:林业执法调查报告
关于林业执法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6月
调查地点:梁平县内林业执法区域
调查单位:森林公安局
调查目的:促进林业执法改革
调查方法:走访调查和查阅资料
调查内容:
一、经过这段时间的走访调查和翻阅相关的资料,综合整理起来,我发现本县林业执法曾经出现的一些弊端:
(一)在查处案件上有利的大家都争着上,没有利的就互相推诿,对林业部门形象和林业行政执法权威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林业行政执法力量配置不合理,打击力度不够强,给违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三)多头执法,执法机构相互交叉重叠,容易出现同一违法行为重复处罚现象
(四)执法成本过高,缺乏统一管理,重复调查,远距离执法等问题,造成行政执法成本增加,工作效率降低。
二、按照行政管理职能与行政处罚只想相对分开、行政处罚职能与执法监督职能相对分开,权责一致,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林业局做出了深化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明确了以森林公安为主题的林业行政执法体制,整合了全县林业行政执法力量,执法主体得到统一,解决了林业系统内部职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等一系列问题。
(二)林业行政执法归属森林公安领导和管理,保证了统一的指挥调度,保障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快速有力,有效解决了林业系统内部相互推诿,有利于林业行政执法形成整体优势。
(三)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除森林公安以外,在林业系统内部通过竞争上岗,优化执法队伍。在执法或承重全面推进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实现了行政执法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管理,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
(四)提高了执法效率。通过林业行政执法改革,统一了执法力量调度,增强了协调配合,减少了相互推诿,提高了执法效率,降低了执法成本。
三、林业执法仍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乡镇党委、政府重视不够,涉案人员组成复杂,执法环境差。
(二)基层队伍交通工具、通讯设备之后,后勤保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三)林区部分群众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参与维护林区治安的积极性不高。
(四)少数民警和林政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敬业心不强,没有充分发挥主观积极性和潜在动能
针对存在的问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克服。一是积极主动地向基层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二是县林业局要抓好基层队伍基础装备建设,在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三是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宣传,在林区广泛开展林业法制宣传活动,认真落实由民警和林政执法人员联系责任片区制度,按照“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要求,结合辖区实际,继续深入开展“三情”、“四网”、“两个管理”等森林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高“防范、控制、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的能力。四是进一步加强对民警和林政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抓好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民警和林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把集中整顿和参与大练兵的有效做法引入队伍管理长
效机制中,狠抓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教育森林公安、林业性质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强化监督管理,坚决纠正在执法中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滥用职权等违法行为,树立森林公安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
四、建议方法
(一)加强领导,推进依法科学行政
进一步推进林业依法行政工作,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林业部门实施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严格对林业行政案件处罚案件的审查、把关,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案件确保规范执法、严格执法。
(二)加强学习,规范行政执法水平
1.领导带头,学习制度化。定每月第一个周一为全体集中学习日,由局领导为保障学习法律效果,我局制定了专项学习制度,规主持,学习有关法律和法规。采取理论学习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办法,通过以案释法,增强学法效果。
2.加强宣传,营造执法环境。在加强法律学习的同时,注重对广大群众的法制宣传,不断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林业执法氛围。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和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的护林防火期间,开展森林法规宣教“进村入户”活动,扩大普法教育。
(三)完善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规范行政处罚权委托。进一步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明确执法职责与权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2.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健全行政执法制度,规范行政执法,明确法律责任,提高执法水平。
3.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认真学习领会法律、法规和林业政策规定,严格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行政处罚法》,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4.启用新版林业行政处罚文书。进一步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结合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实际,严格执行。
调查人:XX
2014年6月
第四篇:林业行政案件调查报告
林业行政案件调查报告
违法行为人XX,男,XX年XX月XX日生,XX岁,家住XXXXXXXX。
违法行为人XXXX无木材运输证违法运输活立木案于XXX年XX月XX日XX时许由我局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经初查,依据《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十四条之规定,我局认为该案属本机关管辖范围,有违法行为发生,需要给予林业行政处罚,于XX年XX月XX日立案调查。违法运输的活立木一株于XXX年XX月XX日被我局依法暂扣。
违法事实:XX年XX月XX日,违法行为人XX驾驶车牌号为XXX的货车从(违法事实),被我局工作人员发现并拦下检查,经查李华贵未办理所运活立木的木材运输证件。
以上违法事实证据有,违法运输的活立木、现场勘验与检查笔录、XXX本人陈述与申辩材料、证人证言等。
综上所述违法行为人XXX无木材运输证运输活立木,其行为已违反《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第十一条之规定,属无木材运输证违法运输活立木的行为。根据《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二十三条之规定拟对其作出没收无木材运输证所运输的全部活立木并处罚款XX的行政处罚。
执法人员:
XX林业与园林管理局
二0一一年月日
第五篇:林业调查报告-160170220
本文总结西昌市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形势,发展思路及对策,经验及效益,面临新问题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非公有制林业 思路及对策
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林业建设中最具活力和潜力具大的产业。面对新的形势,西昌市非公有制林业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多元化投资林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一大批非公有制发展林业产业的先进典型。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238个行政村,总人口55万人。全市林业用地226万亩,占全市幅员面积的56.8%,森林覆盖率33.4%。林业管理机构有种苗站、林产公司、二个林场、四个森林经营所等九个林业基层管理单位,非公有制林业建设在89年开始实施。1.西昌市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基本情况
西昌市紧跟国家大力倡导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形势,全方位支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1993到2002年底,非公有制林业造林34.6万亩,其中:速生用材林18.6万亩,干果、水果、林药等经济林17、4万亩。造林业主按经营规模分为:万亩造林特大户1个、千亩造林大户17个、五百至千亩造林户38个、一百至五百亩造林户224个、五十至百亩造林户7000个、五十亩以下造林户6.3万户(包括退耕还林户),企业造林14户,外商合作造林1户。森林覆盖率由93年24.4提高到2002年的33.4%,使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西昌市非公有制林业发展 思路及对策
深化服务,促进发展。西昌市从转变部门作风入手,发挥自身优势,搞好专业服务,推进以非公有制林业建设为重点的林产业发展。2.1掌握国家的林业政策积极引导发展。市委、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深入基层搞调研,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广大农民、机关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投资,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实行谁造林、谁投资、谁受益的多种形式,土地承包,“四荒”的拍卖,林木林地有偿转让等效政策。非公有制造林投资实体以个体户、联户、合股、企业造林,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造林积极性,激励几百户造林大户迈向荒山,闯进林海。
2.2搞好资金服务。为解决造林业主发展林产业资金周转问题,林业局积极争取世行贷款、农行贷款、协调市财政、农村信用社优先为造林大户提供一定资金保障。改变过去依赖国家出钱造林转为多渠道集资造林,缓解了造林资金不足问题。
2.3 确权发证落实林地产权。市人民政府为非公有制造林户造林质量达标后发放“林权证”,使投资造林者具有法律保证,群众防开手脚大胆开发。
2.4 搞好技术服务,为确保造林质量。林业局实行局级干部和科股级负责人分片包片责任制,并成立技术小分队到乡村、山头地块搞规划、讲技术、把好造林、育苗质量关。
2.5 搞好苗木服务。以市种苗站为主体,以林业场所站苗圃为补充、个体私营苗圃为依托,协助造林实体满足种苗需求,2002年全市育苗5000万株,达到了品种纯正、标准高、质量好、价格相对合理,起到了以服务促进发展的效应。
2.6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发展力度。切实保护好造林业主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积极性,西昌市委政府1997年制订14号文件规定,利用世行贷款、农业贷款造林的业主在第一轮采伐时,林农所交的育林费更改资金全部作还贷资金。“林权证”可在银行作抵押贷款。3 西昌市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基本经验
3.1市级领导班子率先垂范。自己出钱带头,投资荒山承包植树造林,九四年至九五年市级领导干部在林业技术人员的协作下,投资造林面积达到2万亩,起到了良好的引导示范作用。
3.2积极鼓励扶持造林大户。培养支持造林主力军,做到了国家、集体、企业、个人都来维护生态、造林绿化,发展林果业,把资金投入“绿色银行”。同时改变过去造林绿化以政府为主转为非政府投资为主,林业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型转入了如今的集约型、规模型、走向了产业化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势头更强劲。如樟木箐乡农民胡孝怡造林6万亩,现林业资产近亿万元,成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个体工商户苟长春把多年积累资金100万元投入植树造林5000余亩;林业职工陈大津3年自筹和贷款投资造林3000亩;西昌华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多万元,走养殖带动生态农业,种植优质石榴600亩,利用养殖污水和粪便作肥料,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生态效益。3.3 放活机制,探索模式。西昌市放活造林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鼓励农民在交通不便的二半山民族地区发展干果,生态林和用材林、药材5万亩,对安宁河中低山培育高密度的定向速生工业原料林18万亩,利用低产田通过改造种植石榴6万亩,蚕桑3万亩,其它干果、水果、林药材等4万亩。西昌市开始实施“千株树”工程,力争在2—3年内达到户均千株树,收入超万元的目标,非公有制林业已成为我市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3.4把植树造林与农业、林业产业化相结合。寻求林产品加工收益,回收造林资金,增加造林和保护后劲。西昌市2002年林副产品总产值上亿元,其中石榴鲜果产值6000万元,林木种苗生产销售产值2000万元,其它林果、林药、蚕桑等产值4000万元,桉树材、油产值400万元,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又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4.当前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面临着新问题
4.1林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投资成本越来越大。林业是一个风险大,回报期长的产业,投资造林者直接成本明显上升,目前每亩造林投资成本一般要上百元,部分甚至要近千元资金投入,投资后3—5年才有收益。
4.2造林投资难度大、国土荒漠化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现象严重。西昌是凉山彝族自制州府所在地,巨大的人口流动,特殊的干热河谷气候(干旱、火灾、自然灾害)造林地受人为活动、林地林权纠纷,都会使造林投资者血本无归。
4.3林业税费过重。现行国家的林业税费政策不适宜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如投资种植商品林所需税费有育林费、林业建设保护费、农林特产税,加贷款(借款)资金利息、土地承包(使用)费、种植、肥料、管护、采伐、运输等培育成本,造林业主还要倒亏100元左右,导致部分农户通过多种渠道借、贷来的资金无法偿还,给非公有制林业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
4.3 放开现行人工林采伐限额指标。改变森林采伐限额与公有林同等对待,对农民非公有制林木采伐进行宏观调控,放开非公有制林业林木采伐限额,规范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农业税和育林基金征收办法;建立林业生态补偿机制,让广大林农带效益发展。
4.4森林资源培育与资源利用脱节。林产品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而西昌市利用各种项目工程营造速生工业原料林—直干桉20万亩,因无纸浆厂、纤维板等加工企业收购利用,难以使有限的森林及林副产品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5.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前景
全市上下对非公有制林业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各级领导逐步把造林绿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主题。更重要的是城乡居民要有一个处处有树木、草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街道整洁、空气清新、水体清洁、果木丰盛的生活。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各种投资主体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走产业一体化的路子,健康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