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3:4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第一篇: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一、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现状

我市下辖17个县(市、区)以及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总人口417.26万人,是山西省的主要的棉麦基地。目前,全市共有食品加工企业842家,其中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286家,小作坊556家。通过qs认证的企业212个,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食品经营企业

10105家,餐饮单位6930家。全市共有1256人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6个部门可对食品进行检测,158人从事食品检验检测工作。

全市共有药品生产企业14家(已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注册品种共计735个。医疗器械生产企业6家,医用氧生产企业5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236家。经营药品批发零售企业1519家,其中县级以上391家。销售额上亿元的企业有临汾市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和侯马通盛医药有限公司。全市共聘用药品监督协管员211名,药品监督信息员2890名,药品监督和供应网2738个,覆盖面占行政村92.2%以上,基本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确保了全市人民的饮食用药安全。

1、构建了食品安全责任和监管体系

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全市统一领导、各级政府负总责”的要求,不断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坚持“有事故必追究,有隐患必处置”的原则,健全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了食品企业信用档案、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体系、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全市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和相关部门严格执行《临汾市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建立起“指挥有力、政令畅通、动作快捷”的组织管理体系,各县市政府与乡镇签定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基本建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食品监督网络,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食品安全、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良好氛围。

一是从源头抓起,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两级农业执法部门,广泛宣传《农业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培训农资经营户,制定规程,建立基地,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近年来,全市相继制定了69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9个产品获得了有机农产品认证,114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农业、畜牧兽医部门定期对蔬菜生产基地,以及市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渔业养殖、猪肉等进行例行检测,确保了种养业安全。

二是严格生产加工,杜绝问题食品流入市场。质监部门严格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以食品质量监督抽查为重点,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准入要求,加强对生产企业巡查、回访、年度定期报告以及监督抽查工作。对842家食品加工企业,按照“一企一档”的要求,建立详实准确的档案和违法行为记录,并坚持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进行专项整治。同时,坚持“四包问责制”,责任到人头,充分发挥农村质监中心站的作用,延伸监管触角,聘请了262名食品质量协管员,及时掌握动态监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置,逐步使食品生产企业走上标准化生产轨道。

三是加大查处力度,规范食品流通秩序。工商部门从日常监管制度和企业自律制度入手,进一步细化《重点区域食品流通分布图》,保障基层监管人员的监管责任落到实处。曲沃、侯马等地都与食品经营户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在市场巡查中,严格按照“六查六看”的内容,逐户逐项进行检查,加大对农村销售伪劣和不合格食品行为的检查力度。认真开展元旦、春节、“3•15”活动月、五一节期间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并及时收集有关案件线索,查处违法行为。商务部门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监督检查,并会同公安、卫生、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不断加大酒类市场和肉品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不法行为,通过查处,及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杜绝不合格食品,维护了消费者利益。

四是严格餐饮消费监管。卫生部门对餐饮和食堂卫生进行时时跟踪监管,定期对餐饮业、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在5600家企业推行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组管理,实行了餐饮业、集体用餐配送企业卫生规范化。建立并严格执行餐饮业、集体食堂原料进货溯源制度,有效解决了餐饮业中存在的设施差、管理差、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以防控食物中毒事故为重点,对农村集体用餐实行了申报制度。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与食品药品监管、卫生、教育部门联合下发了《临汾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和市食品安全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同时,认真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

”活动,加强对农村小食店、小餐馆及自办宴席的监管,进一步理顺了农村食品监管体制,下大力解决监管空白问题。民族宗教部门开展清真食品安全专项治理,严禁假冒清真食品流入市场,建立和完善了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机制。

2、对药品安全实施了全过程监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采取得力措施,依法严格加强药品注册、生产、流

通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管,探索创新监管方式,实施科学有效监管,使药品安全工作始终处于有序、可控的状态。

一是整合药品生产企业。通过换证、认证等手段,淘汰规模小、质量保障水平低、管理混乱的药品生产企业,为优势企业腾出了市场空间,企业管理水平和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迅速提高。全市14家药品生产企业已全部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并在全省率先全部推行了综合监管软件系统。

二是整顿医疗机构。在全市开展了医疗机构制剂整顿,结束了医疗机构制剂无固定处方、无固定工艺、无标准、无说明书和审批管理混乱的局面。

三是整治药品流通市场。在药品流通环节,以调整理顺购销渠道为重点,坚决治理药品批发企业、连锁企业不统一配送药品、零售药店出租(借)柜台、超方式、超范围经营,规范净化市场环境。在全市开展了农村药品“两网”(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统筹城乡市场监管,全市零售和零售连锁药店1519家,基本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有效改变了农民“用药难,用好药更难”的局面。在医疗机构开展了药房规范化建设,加强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使药品不良事件早期发现、及时处置,药品经营使用规范化建设程度进一步提高。同时,开展经常性的药品安全隐患摸排,对涉药隐患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对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制假、售假药械行为进行惩罚,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惑。《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后,规定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实行各部门分段管理,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从监管职能看,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到10多个部门,存在重复监管现象,造成有效监管资源的浪费,影响监管效率。目前尚没有更细的实施办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认识不清、职责不明、互相扯皮等问题,甚至在监管上出现一些空白和盲区。特别是食品生产、养殖方面没有规范的法律法规,有些食品安全标准不健全。

2、食品行业整体设施管理水平较低。一是农业种养殖环节的污染严重。由于目前农产品生产主要以农户为单位,农产品全过程质量监控难度大,有些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含激素类药物、剧毒农药的使用引起的牲畜中毒或影响健康情况难以控制,对食品安全影响较大。二是食品生产企业相当一部分为家庭小作坊,特点是“小、散、乱、脏、差”,这种生产单位缺乏合格食品的基本条件,食品标准难以达到要求,食品安全难以保障。三是城乡食品经营单位大多数为个体工商户,缺少必要的设施,经营管理落后。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验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成为假冒伪劣集散地。经营业户贪图私利,蓄意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现象屡禁不止。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时常伪造标识、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四是农村食品市场分布面广,监管网络不健全,导致无证生产、经营食品现象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隐患比较多。

3、食品安全协调工作难以开展。目前,虽然《食品安全法》已经颁布并开始实施,但正面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正处在从“条条”向“块块”的过渡期间,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改革到位之前,卫生部门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继续承担原来各自的食品监管职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依旧是“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事故的查处。”但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确实存在组织协调难、综合监督难、活动开展难、信息收集难的问题。

4、药品市场监管力量薄弱。由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人员少,监管范围大,机构体制难以适应任务的要求,形成“小马拉大车”的局面。特别是乡镇村级没有监管机构,乡镇村虽然建立了协管体系,从社会各界聘请了监督员,但全市没有几个县落实监督员的待遇,待遇也不高,现有的制度对他们缺乏必要的制约力,他们对药品协管工作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加之配套政策不完善,因此实际上并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5、药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药品供应不足。部分药品流通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按照国家gsp认证规定规范经营,“有令不行”,与监管人员玩“猫捉耗子”游戏,使得药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药品从业人员准入门槛不高,流动性大,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和药学知识。部分县市农民用药主渠道仍以乡、村医疗机构为主,而村级医疗机构规模偏小、品种不足,价格较高,给农民用药带来不便。县、乡、村、个体药库、药房条件较差,药品贮存养护达不到保证药品质量的规定要求,难以保证质量。

三、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1、建立综合监管长效机制。按照“政府重点抓牵头,依靠牵头带队伍”的工作思路,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监管体系建设。设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牵头机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部门的协作机制,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整合食品监管资源、检验检测资源,搭建好各食品监管部门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努力做到信息互通共享,形成综合统一高效的监管体系。强化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继续完善我市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食品监测与监督抽查制度、食品安全科学评估制度、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制度等,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规范化水平,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2、建立安全信息网络。介于监管部门人员少的现状,结合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四类药品”电子监管码工程,积极探索将县级医疗机构、中心卫生院、药品批发企业的所有药品购销情况实行计算机管理,药监部门通过在线监控,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及时开通地方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在网页设置法规咨询及指导、国家及各省发布的假劣药品信息、网上办公、安全用药咨询等栏目。让群众登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了解药品供应相关信息及食品药品安全动态,学习安全用药相关知识,获得相关服务。

3、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一是突出把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粮、肉、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保健品等作为重点品种,紧紧抓住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加工生产、食品经营和消费等四个重点环节,在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特别是农村市场等重点区域,各类批发市场、超市、集贸市场等重点市场,加大检查力度,强化日常监管,规范经营行为。二是着重抓好大案要案的查处。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团伙和首恶分子,取缔一批无证生产经营食品行为,始终对制售假劣食品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三是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可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个层面的人员担任食品安全工作监察员,充分发挥他们参政、议政和监督作用。要通过新闻媒体,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曝光,以震慑违法分子,教育广大群众。

4、加强安全监管队伍设施建设。从目前食品药品安全严峻形势和从事安全监管队伍素质来看,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机构建设,健全监管职能,充实监管力量,通过法律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执法行政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安全监管形势的需要。同时,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监管机构装备水平,加强食品药品检测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整合监测资源,建立起区域性的食品质量公共检验机构,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免费的技术保障。要大力扶持建立医疗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及时、方便、快捷、全面辐射的供应网络。

5、抓紧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由于缺乏实施细则,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出现一系列对接问题。建议立法部门尽快组织力量,加速制定食品安全法配套实施办法,为执法监管部门提供法律依据,使各项监管职能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篇:我市科技工作者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市科技工作者思想状况调查

根据市委宣传部的部署和要求,**市科协于2005年3季度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科技工作者思想状况调查。科协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努力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及时了解科技工作者的思想状况,反映他们的呼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科协组织责无旁贷的光荣职责。这次调查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调研分析,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我市科技工作者队伍的总体状况和思想动态,为市委、市政府加强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工作者思想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为搞好本次调查,**市科协党组给予了高度重视,拨出专项经费,责成有关部门全面负责,确定了调查方案,会同省科协共同完成了补充问卷的设计和调查员培训等工作,并与全国和全省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同步进行。

本次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共抽取了16个基本样本区域,包括2个区、3所大学、2个科研所、6家国有企业和3家民营科技企业,随机抽取了300个样本,发放并收回300份问卷,样本数占全市科技工作者总数的0.91‰,符合调查的规定和要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现将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一、我市科技工作者队伍总体概况

**是我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才资源比较丰富。据市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截止2003年底,全市企事业、机关单位拥有 中专以上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才达到57.2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6.0%,其中,科技工作者41.6万人,占人才总量的72.7%。目前,我市科技工作者的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趋势,学历结构呈上升趋势。调查结果显示,此次调查的科技工作者,平均年龄为36.9岁,21—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为59.6%,41—5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为30.3%,50岁以上年龄段所占比例为9.1%。其中,72%的科技工作者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远高于全省56%的平均水平,这说明,我市科技工作者队伍的年轻化和高学历趋势日益明显。就全省来看,我市在人才总量、政治素质、年龄结构、工作环境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这为我市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保障。

二、科技工作者群体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科技工作者群体忠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广泛认同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广泛认同社会主义制度,高度肯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政策及取得的成就,对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及我市“******”的工作目标充满信心,总体上呈现出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1、我市科技工作者队伍政治素质较好,思想觉悟较高。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的科技工作者中,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占了大部分,所占比例为64.3%,其中,中共党员占47.3%,共青团员占17%。这说明,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在政治上、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具有崇高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较为艰苦的 条件下,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刻苦钻研,为我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自我评价积极,社会责任感较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进下,我市初步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目前,科技工作者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科技工作者对自身的评价也与时俱进,富于时代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科技工作者认为自己是有创造能力的人,常有超越现状的想法和创新思维,能够较快找到新观点、新方法,并愿意为此承担潜在风险。75%的科技工作者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较高,83.2%的科技人员认为自己的公民权益有保障。68%的科技工作者把“做好本职工作,促进科技发展”作为自己所承担的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占第二位的是“围绕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积极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这说明,随着科技工作者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和作用的不断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得到了满足,进而激发了他们为党、国家和人民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进取、公平竞争是科技工作者价值取向的主流。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日益开放和进步,这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科技工作者表示工作成就对于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他们人生的最大追求是事业有成。55.7%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公正、公平、合理的科技评价机制、利益趋动机制和激励考评机制。这说明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科技工作 者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竞争意识、公平意识和进取意识大大提高,已成为我市科技工作者价值取向的主流。

4、科技工作者对我市人才政策和人才环境表示满意,对个人前途比较乐观。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市鼓励留学人员入创业园创业的若干规定》、《**市人才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4—2007年**市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政策,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赢得了科技工作者的肯定和认可。调查结果显示,63.7%的科技工作者对我市的人才政策和人才环境表示满意;44.7%的科技工作者对目前的工作环境表示满意,不满意的仅为8.3%;48%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工作积极性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认为不充分的仅为8%;48%的科技工作者认为自己的专业特长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认为不充分的仅为7%。这说明,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我市的人才政策和人才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大多数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和发挥,进而使科技工作者增强了对个人前途的信心。

三、目前,科技工作者群体思想状况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科技工作者群体思想状况中应予以关注的几个问题,其中,既有科技工作者自身因素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科技工作者外流的思想意愿较突出。近年来,我市科技工作者外流既“雁南飞”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如果有机会流 动,56%的科技工作者优先选择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18.3%的科技工作者选择北京市,只有15.3%的科技工作者选择省内理想地区,而选择西部地区的更少,只有2.3%。以上数据表明,科技工作者在职业流动过程中,非常看重地区的发达程度。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如果选择向省外流动的比率过高,将严重影响我市科技工作者队伍的稳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7成多的科技工作者首要流动因素是“单位发展前景”和“个人发展机会”,只有7%的科技工作者才会考虑“薪酬福利”。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科技工作者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前途和成就感,说明科技工作者作为对社会变动比较敏感的阶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思想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观念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逐渐被更加重视个人合法权益的新义利观所取代。

2、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科技界原本是一方净土,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不良风气对科技工作者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部分科技工作者产生了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思想,他们不是潜心科研工作,而是拉关系跑项目,且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现象时有发生。调查结果显示,90%科技工作者认为目前工作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其中,49%的科技工作者认为“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是当前最突出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他如“伪造数据或弄虚作假”、“技术成果交易中夸大技术价值或隐瞒技术风险”、“科研立项或成果评定中 的以权谋私行为”、“学术专制、不允许他人质疑自己的观点”等四项的被选率均超过10%。6%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因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有过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虽有57.9%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十分厌恶这种行为,但真正采取行动的科技工作者仅有7.7%。这表明,以上这些不良现象如得不到根本扭转,将严重侵蚀并危害我市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我市科技工作者队伍的声誉和形象。

3、科技工作者对生活水平的满意度偏低。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我市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但由于受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程度和社会分配制度尚不完善的影响,部分科技工作者对现有生活水平的满意度不高。调查结果显示,52%的科技工作者认为收入低是他们生活中最大的一项困难,53%的科技工作者对自己的收入状况不满意,认为收入处于中下游水平。有近30%的科技工作者没有自己的住房,靠租借房屋居住,这其中大多数为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住房问题成为我市科技工作者的第二大难题。这说明,收入低、无住房已成为我市科技工作者面临的普遍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导致科技工作者思想发生波动,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进而影响科技工作者队伍的稳定。

4、科技工作者认为分科技政策在基层落实得尚不到位。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一些旨在完善科技评价体系,促进科研水平提高的科技政策,较好地改善了我市科研环境,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然而,由于在贯彻落实这些政策的过程 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导致部分科技工作者对此尚有意见。调查结果显示,科技工作者对科技评价工作表示满意的只占16 %,对职称评定制度表示满意的只占18.3%,32%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研经费的投入总量跟不上科研发展的要求,40%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研项目审批标准不公开,程序不规范,一半以上的科技工作者认为所申报的项目审批周期过长,超过了7个月。上述情况直接影响了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市科技工作者三年平均申报过的项目、申报成功的项目和曾获得的专利数分别为人均0.58件、0.36件和0.35件,数字明显偏低,这无疑不利于我市的科技创新。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建议 党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各级党政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作为当前我市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加快我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现就加强和改善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紧密结合科技工作者实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党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准确把握新时期科技工作者思想发展的脉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并赋予其新内涵。一方面,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深化改革为主题,强化 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科技工作者学习政治的自觉性及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一方面,要把了解分析科技工作者的思想状况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尤其要对科技工作者思想多元化趋势,以及更加重视个人发展与合法权益的新义利观给予重视,通过各种渠道定期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工作生活状况,进行经常性的分析研究,把握动态,结合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实际,针对性地开展富有特色和实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2、大力加强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各级党政部门要把大力加强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摆上日程。要在科技界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积极倡导正确的科学学风和道德风尚,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克服浮躁情绪、急功近利和个人主义思想倾向,坚决抑制抄袭剽窃、伪造成果等不良行为的滋生、蔓延,净化学术环境,维护科学尊严。

3、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者密切联系机制。各级党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者密切联系机制,通过通报会、座谈会、恳谈会以及深入走访等形式,加强和改善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和引导。针对部分科技工作者缺乏关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充分信息,对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大都限于一般性了解,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以及科技工作者往往具有理想主义思想倾向,容易出现急于求成、追求完美和见木不见林等问题,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引导尤为重要。一方面,要积极倾听科技工作者的呼声,深入了解掌握他们工作、学习、生活状况和思 想动态。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为科技工作者搭建知情出力的平台,增进他们对我市各方面信息的了解,积极引导他们提高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做到上下一心,共同面对我市发展和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4、努力改善和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生活条件和水平。各级党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者生活中的困难。尽管我市尚属经济欠发达的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仍要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解决科技工作者关心的收入、住房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从而保障我市科技工作者队伍的稳定。

5、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政策环境。各级党政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评价、科研项目审批及科研成果转化等科研体制,不断完善管理、监督、奖惩等科研工作运行机制,在全市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的政策环境和科研环境,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从事科研工作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市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第三篇:我市企事业单位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我市企事业单位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孔维昆 057071158

一、调查内容和方式

为搞好这项工作,专门成立了人才调查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任副组长。这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全市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中的大中专毕业生,初级以上职称人员、中级以上技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调查方式主要采取全面统计和重点调研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发统计表由各单位按所掌握的材料据实填写,各县(区)、市直主管部门和单位汇总填报,同时选择部分单位派调查组进行重点调查,市人才中心还将调查所需的表格和文件在宣威人才网上进行上传和下载,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负责牵头协调,市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具体承担调查任务及数字资料的汇总整理。调查分三个阶段和6个小组进行,6月5日至6月10日对人才调查工作开展宣传,6月11日至6月28日调查摸底阶段,6月29日至7月5日对调查数据汇总整理;六个小组分别对县区、党群口事业、政府口事业、国有企业,省直企、事业单位、个体私营企业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结果

此次全市企事业单位人才状况调查,被调查单位1136个,其中:市直事业单位244个,市直企业单位205个,县区事业单位687个,县区企业单位185个。共收集到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料信息43886人,按学历划分:研究生136人,大学8042人,大专及以下为35708人;按年龄划分:40岁以下人员23652人,40岁以上20234人;按职称划分:高级职称2405人,中级职称16438人,初级职称25043人;按单位性质划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18374人,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25512人,有779人享受国家津贴。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落实的情况看,我市人才的使用和流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人才分布不均,配置不合理

调查显示,我市现有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中教师和卫生的专业技术人才共有20452人,占调查总数的46.6%。其中:教师岗位有11932人,占调查人数的27.19%,这当中事业单位教师11159人,企业单位教师773人,企业单位教师主要是我市企业子弟学校和厂矿自办学校的教育职工;卫生岗位有8520人,占调查人数的19.41%,这当中事业单位卫生人员4328人,企业单位卫生人员1354人,企业单位的卫生人员主要是我市企业单位的卫生所和企业医院职工。从以上两组数字看,专业技术人才最多的是教育和卫生岗位上的人员,并又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技术等高科技技术方面的人才少,一般人才多,高级职称和高精尖人才少,长期的恶性循环,直接影响了我市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形成我市整体人才短缺和局部人才过剩并存的局面,造成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

2、高级人才“跳槽”现象严重,现有人才“青”、“黄”不接

调查中发现好多单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前几年分配来的大学生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因种种原因离开单位的不少,有去南方就业的,有考上公务员的等等,这些外流人才都是经过单位培训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获的一技之长的骨干力量,他们的跳槽,给单位造成一定的损失,这种情况以企业和私营企业居多,例如:我市妇幼保健院原副院长,他是我市为数不多的医疗专家,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由于现有用人机制不灵活,而到南方另外谋职;我市的国有企业这几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才流失,2001年到2004年共有78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今年6月底,就有9名专业技术人才相继离开单位,占全厂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12%。人才的流失使单位现有人才数量和结构上出现了断层现象,老技术人员年龄偏大,年轻技术人员不是跳槽就是文化程度偏底。

3、缺乏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我市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单位急需一大批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具有开拓意识,擅长产品开发研究,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但好多单位的经营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高级管理人才是企业的“骨骼”,在企业创造利润、建设团队、管理变革等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问题是一项长远性的问题,在每次人才交流会中,好多单位都要招聘一些总经理、经理助理、总会计师一类的人才,但招聘单位的多,符合条件的人才少,难道我市真没有这样的人才?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就这几年在外地发展的总经理级人才就有很多,他们多数在外地发展,把在宣威积累的管理经验带到了外地。从调查统计中看,全市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仅有285人,占全市调查总数的0.65%,农业企业更是少的可怜,如此状况怎能实现全市农民群众步入小康社会。

4、个体私营、民营企业引进人才困难,留住人才更难

近几年来,我市经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民营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对于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促进国企改革,增加税收,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人才也不断的流入到民营企业当中,每年的人才交流会中,个体私营企业都能找到单位急需的人才,也从中尝到引进人才的甜头,引进的人才也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做大、做强企业的重要支撑力量,民营企业的人才数量和质量比以往有了可喜变化,但调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由于私营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各种原因,私营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困难重重,而这些困难大多是由众多因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我市至今没有一项个体私营企业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原有的人才引进政策也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私营企业规模小,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资金拥有量以及影响力都小于其它单位,这使的大部分私营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高福利来吸引人才,而且私营企业的稳定性比其它单位差,不管内部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私营企业的影响比对大企业的影响大的多,所以对于人才而言,在私营企业发展的风险要高于其它单位;三是行业分布广,地域性强,从手工作坊式的加工到高科技技术产业,包括一些不合适大规模资金运作的领域,这样私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尤其是人员的构成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企业的人才使用大部分是“近亲交流”的办法,很容易形成排外的企业氛围,不利于我市引进新的人才;四是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大多数私营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理念的错位,将企业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引进人才方面考虑的是人才的成本问题,他们最需要“一人多能”型人才,老板们认为你来了,就要干最多的工作,不顾及人才的专业和特长,这也是私营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的重要原因。

四、对策和建议

1、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引进人才的观念、技术、管理方式并合理使用的问题是我市乃至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思想认识上要从狭义的人才观到全面的人才观,从单纯技术型人才观到多样性、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观发展。人才是多样性的,任何单位都应根据自身经营特点需求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除技术人才外,还有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公关人才等等,应该说,一切具有可为我市发展所用的特殊技能或才干的人都是人才,用人单位应全面分析人力资源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从制度上建立起完整的人才体系,有针对性的招揽切实需要的适用人才,实现人才强企、人才强市的目的。

2、建立健全各项人才政策,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应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和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政策精神,在学习借鉴外省市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一部政策超前、措施优越的人才管理办法,以进一步培养、留住本地人才,吸引我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宣威籍在外地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来我市工作,同时要加大吸引人才等各项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并正确引导我市现有人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流动的方式进行交流。

3、加快各项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按照宣人字[2005]61号文件的规定,坚持“凡进必考”,同时要做好人才引进后的各项配套工作。人事代理、人才测评工作都是人才工作领域的新事物,调查中好多单位都向调查人员咨询有关政策和办理手续的情况,我们应在大力拓展工作业务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服务对象知道人事代理和人才测评的意义和好处。要在学习借鉴外省市的经验、优点的基础上,规范和完善人事代理制度,简化办事手续,改变工作方式,快速稳妥的在全市铺开这项业务。要设立先进的人才测评机构,利用现有的设备和人员,采用国内最新的人才测评软件,通过人机对话,对管理人员和应聘人员的职业兴趣、职业倾向、基本素质、个性性格、管理潜能、创造能力等项目进行准确客观的测评,帮助用人单位合理定位,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为招聘单位育人、选人、用人提供富有科学依据的参考信息。

4、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要帮助用人单位创造吸引人才的各种条件,要善于发挥我市的优势,有效的利用现在有限的人才资源,以各种方式努力创造吸引人才的条件,建议用人单位运用薪资、福利、采取底薪+奖金的分配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满足人才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使他们安心专注于本职工作,用人单位也可以提供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必须的物质条件,积极参与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既有利于增加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也符合我市的经济能力和条件,按照法律的规定,根据自身条件,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并尽可能地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例如帮助解决配偶就业、调动、子女教育等问题,以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根据人才自身的素质与经验,结合用人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目标策略,给人才设置挑战性的工作或职位,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发展的空间,不但满足了人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使得人才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反过来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在吸引人才方面企业还可以顺应国家企业改革的潮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在“产权明晰”上下功夫,制定多样的、具有吸引力的股权政策,用个体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的办法,从而在公司内构建“利益共同体”,增强人才的责任心,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

5、正确认识和处理好 “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的关系,防止把有益于单位的“人才流动”误解或处理为有害于单位的“人才流失”。人才流动有益于单位的发展,这已经为许多单位管理者的共同意识,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就在个体私营企业经常听到很多经营者讲“人才多的是,不怕人才走,走一个,我可以再招一个、二个”,这里面就存在“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的认识上的混淆了,然而,人才流失往往又是不以单位意志为转移的,单位如果出现个别的、甚至是局部的不影响单位大局的人才流失现象,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引以为戒、不认真吸取教训,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用人单位只要不断地完善人才管理工作,我市的人才流失现象就会得到遏制,我市的人才就会在有效的人才流动中得到有效的保留和发展。

2005年宣威市人才调查工作已落下帷幕,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为全市的经济建设提供最优秀的人才和快捷服务,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事人才保证。

第四篇: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出炉

2009年6月24日8:03:43来源:威海晚报[字号:大 中 小]

日前,国家统计局威海调查队发布“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1287份有效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我市大学生就业观念更加务实,其中73.4%的大学生愿意为就业而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择业观念上以求稳为主,择业目标也更加务实。“先就业,后择业”成为主流思想,73.4%的大学生为就业愿意放弃专业,64.3%的人在择业中最看中的是实现自我价值。而在单位的选择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仍是最受大学生青睐的目标,分别占了27.9%和26.2%。在薪水期望值一栏中,72.4%的专科毕业生中的人将薪金的预期值定在1000~2000元之间,63.3%的本科生将薪金的预期值定在1500~3000元之间。

调查报告同时显示,大学生应对择业的心态日趋平和,而且已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就业。其中,72.4%的人非常关注就业动态,并随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策略;50.8%的人多方寻求实习机会,弥补经验不足;22.9%的人表示要及时更新就业观念,不参加热门职业的竞争。此外,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的重视,67.9%的大学生认为毕业之前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此次调查也显示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部分不平衡,男性就业比例比女性高出16.4个百分点;专科生的就业比例比本科生高出39.3个百分点;就业率最高的管理类专业,比就业率最低的法学类专业高出39.2个百分点。

威海晚报2009年6月24日8:03:

432004年上海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http://edu.qq.com2004年 07月 17日千龙新闻网

找到现在的工作,您总共寄出多少份求职信?

3.1%的人从未寄过求职信;

54%的人寄出的求职信在10份以内;

2成以上的人寄出的求职信在11-20份以内。找到现在的工作,您总共应聘多少次?72.7%的人应聘次数在5次以内;2成的人应聘次数在6-10次。您在求职上的花费?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将近2成的人花费在500-999元之间。您在求职上花费的时间?20%的人在1个月之内就找到了工作;24.8%的人在1~2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22.9%的人在2~3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人均费时3.13个月。对所找到的工作的满意度?10.8%的人很满意;52%的人比较满意;不满意者仅占3.2%。

择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专业面太窄;

缺乏社会关系;

信息不足。

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应大力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给大学生更多实践机会;

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

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规范就业市场,制止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平现象。

就业地域:从“孔雀东南飞”到“最心仪上海”

从本次调查看,无论是上海生源的大学生还是外地生源的大学生,最心仪的城市是上海。除未回答者外,调查中问及“您希望在那个省市就业”时,属上海生源的98.4%选择了上海,非上海生源的68.2%选择了上海。问及“您实际在那个省市就业”时,属上海生源的99%留在了上海,非上海生源的有62.3%也留在了上海。非上海生源的男生中留在上海的占57.4%,女生中留在上海的占68.6%。这印证了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已由南下广东、深圳找工作转向到上海找工作的说法,上海已成为在沪就读的大学生最心仪的城市。

调查数据表明,除留上海者外,去江苏、浙江就业人数也较多,占7.8%。他们中除了原本就来自江浙两省的学生之外,还有上海及东、中、西部的学生。广东是第三个选择人数较多的省份,占3.7%,上海及东、中、西部的学生都有赴广东工作的。但去中部、西部工作的学生就较少,两者相加仅占3.5%。京、津、沪及江苏、浙江、广东生源的学生均未有去中西部就业的,即使来自中西部的学生,回去就业的也仅占14%。其余还有去北京、天

津及东部其他省份乃至国外就业。调查表明,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容纳了上海培养的大学毕业生的92.9%,每15名毕业生中只有1人到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外的地区工作,每28名毕业生中只有1人到中西部地区工作;而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学生,每7人中只有1人回去工作。

大学毕业生竞相留在上海,也使中西部地区人才匮乏的局面更加严峻。调查建议,除需不断改善中西部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教育大学生“志在四方”外,国家也可采取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去中西部工作。比如可以采用政府出钱买服务的方式,对那些靠贷款读完大学的学生,如果毕业后去中西部地区工作若干年,就可部分或全部减免其贷款等。

职业满意度:无关时间 匹配个性

调查表明,职业满意度并不是与求职时间和应聘次数成正比。求职时间在1至5个月之间,应聘次数在1至10次之内的职业满意度最高。这说明并非选择的时间越长就越能挑到满意的工作,相反,时间一长有可能因此挑花了眼,或因为举棋不定,好职位被他人捷足先登了。一般来说,从事的工作越适合自己的个性,工作的满意度就越高。

薪酬水平:名校性别差距小 取决于英语水平

以调查中作为衡量大学生成绩高低的统一指标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为例。调查发现,一些全国的著名学府不仅其专业实力强,而且学生的外语水平也确实比较高。日趋开放的上海,为外语好的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择业机会。以复旦大学为例,除英语专业外,95名调查对象中英语六级考试合格或优秀的达到85.5%,位居10所高校之首,而女生外语水平更高,英语六级考试合格或优秀的达到88.9%。尽管有性别歧视存在,但复旦女生就业后的薪水却与男生相差无几,并明显高于其他院校的男女生。调查中,非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后薪水的高低是与其英语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六级考试优秀的学生试用期内和试用期后的月均净收入都是最高的,同样这些学生进入三资企业、国家机关的比例也最高。调查在此开始涉及到毕业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那么性别歧视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请看下文———

性别歧视:确实存在 程度减轻

就业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可以从男女双方是否拥有同等的就业机会以及在获得就业机会时,是否得到与其能力相符的工作岗位与工资报酬来判断。在填写了试用期月均净收入的学生中,不含社会保险的男生月均净收入为1915元,女生为1820元;转正后月均净收入男生为2706元,女生为2441元。进一步分析发现,校际差异大于性别差异,复旦女生的收入最高,试用期与转正后月均净收入分别为3291元与3975元;而同校男生为3012元与3670元。如果我们将复旦女生中一名到国外就业、月收入高达15000元去掉后,女生月均净收入

跌至2974元和3660元,低于同校男生,但仍明显高于其他9所高校的男生与女生。

目前上海的大学生就业中确实存在就业歧视,但程度已有所减轻。上海许多家庭对女儿的教育同样注入极大的热忱。许多女生也从进大学第一天起就勤奋苦学,不敢懈怠。东华大学某专业6名女生,共拥有3张英语六级合格证书、4张车工5级证书、1张钳工5级证书、1张计算机高级程序员证书、4张CAD中级证书;作为对照组的3名男生,都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1人拥有钳工5级证书。

倾听大学生的呼吁

调查也显示,61.7%的学生在“上大学期间”和“大学毕业时”才开始有明确的职业意向。调查就此指出,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应及早启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发展观的同时,进行有个性的“职业规划”、“职场定位”等就业指导。

第五篇:有关我市校车安全状况调查

有关我市校车安全状况调查

背景:

中国网4月10日讯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4月5日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根据条例,高中学生上下学不纳入校车服务范围,幼儿入园也以保障幼儿就近入园和由家长接送为原则。

载有学生的校车享有路上“优先权”,可在公共交通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共交通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正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小学生及幼儿上、下学乘车需求日益增强,一批批接送学生的运营车辆应运而生,但有些车辆的车况极差、驾驶员的基本素质很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引起市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规范车辆管理,消除交通安全隐患,确保学生出行安全,根据城管、公安、交警、交通、教育、安监、保险等部门进行调研的结果,基本掌握了目前我市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的现状

全市现有中小学100多所,在校中小学生28万人,其中市区7所,15081人,不含职教中心和市一中,幼儿园、学前班156所,不含私立幼儿园、小饭桌,在园在册幼儿27159名,其中市区4所,23822人。到目前为止,全市对需要接送的学生及幼儿,因没有明确的政策和统一的管理模式,暂无专门用于接送的校车。接送学生的车辆除自家车、极少数公交车外,大多是无牌无证无保险、假牌假证、套牌套证的面包车、小货车甚至一些乡镇雇用三轮车、农用车、报废车或拖拉机等。这些车辆车况较差、安全系数很低,有的车主为了图方便和经济效益,擅自对车厢进行改造,增加座位和摆上小凳子,不按限载的数量分趟接送,常常把车厢塞满为止,严重超员。上下学时段在校园门口接送学生的车辆蜂拥而至,乱停乱放、随意行驶,秩序十分混乱,交通堵塞严重,只能靠交警临时疏通,孩子家长对安全问题有的熟视无睹,有的心存侥幸心理,有的无可奈何,学生及幼儿出行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二、存在的问题

(一)车辆及驾驶人状况堪忧

从调查的情况看,接送学生的车辆大部分是政府禁止营运的报废车或带“病”车,安全性能很低,且车主又没有购买交强险,令人十分担忧。驾驶人素质参差不齐,整体偏低,安全意识不强,又因接送学生不同于一般乘客,所以根本没有具备从业资格的,个别驾驶人甚至连驾驶证都没有。

(二)超员现象严重 从对接送学生车辆的专项调查来看,超员现象十分严重。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车主及驾驶人为了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能上多少上多少,能跑多快就跑多快,特别是幼儿园的接送车,认为学生所占空间小,超载不会影响安全,如定员七人的面包车挤十几个人甚至更多。二是学生乘车时间集中。学生上、下学的时间都是在规定的一个时段内,搭乘车辆的学生只要看到有车,就会争着上车,而驾驶人也不拒载;三是时间紧。接送学生的车辆,由于接送时间的特殊性要求,在实际接送中几乎是“一次到位”,增加了超载现象发生的概率,每逢星期五下午学生放学和星期日下午学生返校时间,超员现象更为突出。

(三)综合管理不够

接送学生车辆的交通安全究竟怎么管理,大多数人认为只是交警部门的事。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虽多次明确学生上下学不乘坐“病”车,但效果不明显,对接送学生的车辆存在超员等违法行为,受职权范围所限,无法管理,即使管车主也不听。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小学校、幼儿园比较分散,学生出行乘坐不合格车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交警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单靠交警部门来管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交警曾查扣一些不合格接送学生的车辆,但学生按时到校、准时回家受到影响,所以对此类车辆可能出现的交通危害也无可奈何。还有些车辆采取“游击战”刻意逃避执法部门的监管,形成了“教育部门管不了,职能部门抓不着”的局面。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四)安全设施缺乏

保证学生乘车安全不仅要做好学生乘车途中安全管理工作,也要做好学生候车时的安全工作,这就要求必须有相应的安全设施保障学生候车时的安全。城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周边交通标志、标线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安全设施,如候车亭、警示标志、人行横道线、振荡减速标线及停车泊位等,这些安全设施的缺少,不仅给学生候车带来不便,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在乡镇农村,虽然随着 “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修建了相当规模的水泥路或砖路,但是,交通安全设施也不健全,很多道路缺少、甚至全段路无任何交通标志、标线,路面较窄,路况较差,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三、确保学生出行安全的建议

(一)明确职责,综合管理治就能解决的,而要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出行的安全隐患,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防控体系,加强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政府:主要是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协调各部门的关系,进行责任划分,加强对各部门落实管理措施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单位和领导进行惩戒,保证管理措施倒位。安监部门:要做好与有关部门关于学生乘车安全的协调和督查工作,严格督促各部门、各校学生接送安全管理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对接送学生的车辆进行经常性地检查和监督。交通部门:要在稳定原有运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交系统的主力军作用,会同政府周密、合理地安排接送线路,建好相关接送点上的安全设施,同时,做好接送车辆驾驶员的管理工作,使其努力做到认真负责、热情服务、按时准点、安全行驶,全力以赴做好学生的接送工作。公安交警部门:要认真做好接送学生车辆的检测工作,严禁不合格车辆接送学生。定期组织接送学生车辆的驾驶员集中学习和培训,对学习和培训情况做好记录整理存档。促使驾驶员限速、低速行驶,加强对接送过程的检查,及时查处超员等交通违法行为。同时,在学生上、下学等重要时段和路段科学部署警力,加大查处力度,改善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各部门及学校的联系和协调,督促各校做好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工作,要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计划,制定相关的考核方案。公安部门:要按照公安部《关于农村派出所参加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行动的紧急通知》的精神。组织全市各派出所切实担负起辖区内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工作,对接送学生车辆存在的交通违法行为,决不能手软,更不能姑息迁就,坚决从严从重处罚。城管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建设,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路段均要设置警告、限速、慢行、让行等交通标志,使校园及周边交通环境明显好转。

(二)严格审批,规范管理。一是实行审批制度。凡是接送学生的车辆,在接送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到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取得道路运输许可证,且仅限于在规定的道路或相应的行政区域范围内接送学生。并通过调查交警部门的事故记录、保险公司的理赔情况和安全驾驶情况以及现实表现,对驾驶员进行审核,确保接送车辆和驾驶员符合相关规定;二是健全检查制度。成立由城管、安监、教育、交通、公安、交警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接送学生车辆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集中对接送学生车辆进行逐校、逐车、逐个驾驶员检查。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学生接送车辆日常安全检查,及时掌握接送学生车辆的基本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当即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明确责任人,实行跟踪督查,直到整改到位;三是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市政府与有关部门要分别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职责,并与各学校、车主之间也要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落到实处,特别是对因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工作措施不落实、安全隐患不及时消除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四是有关部门要严格把关,对符合条件的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专门用于接送学生、幼儿的车辆核发“校车准运证”或“临时校车准运证”,并在车身粘贴统一的校车专用标识。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护能力。对学生乘“安全车”的问题,交警联合教育部门通过播放宣传光盘、悬挂宣传横幅、张贴交通安全宣传挂图、发放交通安全宣传画册、宣传单、温馨提示卡等方式,开展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宣传超员、超速、酒驾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危害性,教育广大学生及家长不乘无牌无证车、不上超员车、不坐带“病”车,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学校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特征,开展“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安全进出校园形象生动、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宣传教育效果,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并通过召开家长会、教师进行家访以及通过孩子们给亲属、父母的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增强家长对子女进行安全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和示范感,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做到如自行车接幼儿一定要有安全座椅,摩托车接送小学生一定要戴安全头盔等,不得超速、超载,不得违章行驶。同时公安交警部门要安排足够警力,维护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周边道路交通秩序,及时纠正和制止危及孩子们交通安全的行为,从源头上杜绝“病”车接送学生的现象。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问题既事关诸多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家庭幸福,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时刻绷紧交通安全这根弦,加强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加大对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检查力度,及时排除隐患,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市中小学生及幼儿的人身安全。

下载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大学生食品药品安全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用药常识调查报告 --------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用药安全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面对社会严峻的用药安全问题,而大学生作为即将踏上......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问题是“三农”工作的重大课题,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带着这个问题,最近,我就**......

    我市养老院安全状况调研报告[推荐]

    我市养老院安全状况调研报告目前我市共有养老机构xx家,其中:公办养老院xx家,民办养老院xx家,农村敬老服务中心xx家。结合去年开展的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大检查活动,我们对全市各类......

    学校餐饮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一、学校餐饮基本情况全县19所中学,均有学校食堂,其中为中小学全在一起。110如何小学,大部分无学校食堂,除合并的6所小学外,另有15家学校食堂。75家幼儿园,有34家食堂。本次调查68......

    学校餐饮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学校餐饮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学校餐饮安全状况调查报告1 一、全县学校食堂分布情况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食堂78家,其中,中小学食堂70家,幼儿园食堂6家,职业技术学校食堂、特殊教育学......

    关于我市中小企业及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的调查报告

    定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 关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状况的调查 报告市政协: 我办2012年8月17日接你办通知后,分管市领导迅速安排部署了此项工作,现将我市农村金融服务方面调查的基本情......

    关于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推荐五篇)

    关于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调查地点:邹城市教育局 ,调查方法:走访问询,查阅资料.春节前夕,我走访了市教育局进行了本次调查。在与工作人员的谈话和翻阅的档案室的......

    关于校园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访问,对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以了解大学生对校园安全的认识,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善意见。 调查报告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