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业标准化项目总结

时间:2019-05-13 16:2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农业标准化项目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农业标准化项目总结》。

第一篇:浙江省农业标准化项目总结

浙江省笋竹两用林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项

目实施情况汇报

文成县石垟有毛竹林面积达21200亩,但标准化生产技术相当缺乏,这严重制约着石垟笋竹品质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文成县绿水尖竹笋专业合作社2011年被列入浙江省农业标准化“笋竹两用林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项目实施单位。为温州市推进农业标准的推广、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产化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加快了我市农业标准化推广步伐。今年以来,在县之质监局、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各涉及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笋竹两用林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建立机构,明确职责

为了确保笋竹两用林标准化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合作社成立了以李金标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各项任务落实,其他合作社成员进行了具体分工,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二)、搞好宣传培训,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到位

竹农对毛竹种植都是以传统方式粗放种植,对竹笋标准化生产技术较为陌生,为此我们强化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在宣传上我们充分利用光盘和宣传单等形式宣传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高对广大竹农的标准化意识,形成良好氛围。

培训工作依托县、乡镇技术力量进行。培训内容有毛竹栽培技术、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毛竹“一竹三笋”种植技术要点、毛竹抚育管理、施肥等。培训方式有培训班、现场指导、观看光盘等多种形式,已举办各类培训班3期,受训人数150人,印发各类技术资料近350份。通过培训,竹农的标准意识、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此外还聘请文成县林业局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小玲为技术顾问,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三)、抓好示范加快竹笋标准化技术推广

为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到位率。加速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在搞好培训的同时,重点抓好示范工作。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绿水尖合作社建立示范区10106 亩,带动农户476户。对示范区涉及的农户重点开展培训,率先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以示范户为榜样,以户带村,以村带片,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这有力的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步伐。

(四)、实施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引导竹农实行标准化生产

为确保竹农切实采用标准化生产,同时又能保障广大竹农的经济利益,我们采用“签订购销合同”的这一经营模式来引导竹农开展标准化生产。实行“签订购销合同”的农户必须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否则不予以签订“订单”。对于签订“订单”的农户,其竹笋上市时,如市场价低于最低保护价,则按最低保护价收购;如高于最低保护价,则收购价格在市场价的基础上适当上浮。今年,示范区签订合作订单?户。

(五)、加强基础设施,提高竹林效益

合作社共投入资金226万元。建设从驮降头至水牛塘机耕路10公里,竹林道建设4公里,大大减少竹农生产运输成本;建设排灌设施1处,增加竹笋产量,提高了竹林效益。

(六)、建立相应配套制度,确保标准全程实施

为了保证《笋竹两用毛竹林》(DB33/T261----2005),《无公害竹笋》(DB33/T333----2006)在生产过程中全程实施,合作社制订了笋质量安全要求、农药、肥料库管理制度、农药使用管理制度、有害生物监测报告管理办法、投入品管理制度、农产品准出制度、社员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决策议事制度、差旅费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我们通过建立完整的田间档案,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发现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对上市农产品进行不定期检测,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

二、标准实施取得的成效

通过《笋竹两用林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增产显著,效益明显

合作社通过《笋竹两用林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项目的实施,竹笋产量明显提高。建设示范基地面积10106亩,带动农户476户,总增收245万,人均增收1286元;推广辐射到周边面积10901亩,辐射带动农户616户,总增收120万元,人均增收487元。

(二)、品质改善,品牌意识增强

合作社基地已经通过标准化,品质进一步提高基地和产品均通过无公害产品、产地的认证10000亩。并申请注册“ 绿水尖 ”商标。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的年度计划任务已经全部完成,但在项目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金相对不足。由于上级的扶贫资金仅仅用于项目引导,而且资金总额有限,地方财政虽然想办法解决了部分资金,但由于建设内容较多,随着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将比较突出。

(二)、技术推广需要更新。由于标准化竹笋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知识、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性工作,合作社对示范区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对推广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但专业技术掌握程度各异,使项目推广工作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计划组织一批技术骨干到竹笋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去学习培训。

(三)、检测手段和检测仪器相对欠缺。合作社没有检测仪器手段远不能满足标准化示范区在生产和上市前得检测需要。今后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购进简便快捷的检测仪器。

第二篇:浙江省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

浙江省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级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建设的管理,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浙江省标准化管理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是指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推广实施省级以上农业标准为目的,以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组织管理比较完善、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主要目标的标准化推广项目。

第三条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调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协调办”)负责统一协调示范项目的管理,省农、林、渔等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下简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本行业的示范项目的管理。

第四条省级示范项目实行申报、初审、审核立项、计划下达、实施、组织验收、跟踪检查的管理方式。示范项目建设实行“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支持。

 第二章 示范项目申报要求

第五条 各类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协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机构等组织可以申请承担示范项目建设任务。

第六条 申报示范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需要;

(二)利于推进《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实施,原则上应与各类重点农产品基地、出口农产品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建设项目相结合;

(三)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原则上粮油种植规模1万亩以上;

经济作物(水果 1000亩、蔬菜1000 亩、茶叶1000 亩、食用菌50万袋);林特产品(竹林1万亩以上、特色干果2000亩、山地水果2000亩以上);牲畜1万头;蜂产品100群;家禽 10万羽以上;虾、蟹、龟鳖类500亩以上,鱼、贝藻类1000亩以上,网箱养鱼3万立方水体以上。

(四)具有“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协会)+基地+农户” 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标准化推广模式,基地内生产档案制度完善;示范产品有品牌、有包装,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五)推广实施国家、行业、省级地方标准。有技术推广站(中心)或科研院所等技术依托单位,有切实可行项目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六)具有严格的标准化实施保障体系,示范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获得GAP、ISO9000、HACCP、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森林食品等认证,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农产品品牌优先安排)。

 第三章 示范项目审核立项

第七条 示范项目申报由申请单位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并提交申请报告、项目申报表、项目任务书等材料,经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质量技术监督、财政、发改部门初审后联合行文上报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抄送省质量技术监督、发改、财政行政主管部门。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对项目申请进行初评后报省“协调办”,经“省协调办”统筹、协调,组织评审后提出项目安排计划建议,报“省协调会议”审定。

第八条 示范项目申报工作一般在每年2月底之前完成,具体申报工作由省“协调办”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统一部署。

第九条 示范项目计划经省“协调会议”审定后,由省“协调办”各成员单位联合下达。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十条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建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施小组和技术支撑机构,着手组织实施。示范项目应树立项目标志牌,标示项目名称、实施标准、示范规模、承担单位、批准单位等内容。

第十一条 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应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和相关标准的宣贯,提高相关生产、管理者的标准化意识,培养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人才,组织标准的推广实施。

第十二条 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应逐步建立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加强对产地环境、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开展必要的产品检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第十三条 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标准化农产品”,形成有一定生产、销售规模的品(名)牌。

第十四条各级项目管理部门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各类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积极推广以标准化为纽带的“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

第十五条项目所在地农产品“协调机构”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建立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在建项目和已验收项目的监督管理、跟踪检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抽查。

第五章示范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 示范项目实施完成后,由项目承担单位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由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向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验收安排建议。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建设实际情况,提出项目验收方案,报省“协调办”统筹安排后,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示范项目验收工作组织、程序、总结和相关材料报送严格按照《浙江省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验收实施细则》进行。项目实施期间,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不予验收;

第十八条 对验收合格的示范项目,经省“协调办”审核,报省“协调会议”审定后,实行“以奖代补”。示范农产品可以在其外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上标注“浙江省 XXX标准化示范产品”。

第六章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

第十九条 示范项目“以奖代补”资金由省财政厅统一拨付。“以奖代补”资金主要用于标准化技术培训推广、购置必要的自我检测检验设备、基地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

第二十条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项目验收情况,及时组织做好示范项目建设效益统计分析和绩效考评,并于每年10月底前上报省农产品“协调办”。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对“以奖代补”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第七章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协调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行,原试行办法作废。

二0一0年十一月三十日

第三篇: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日本爱碧斯小南瓜、紫皮慈姑无公害生产基地

培 训 教 材

来安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技术指导小组

二○○七年元月

目 录

(1)前言

(2)日本爱碧斯小南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3)日本紫皮慈姑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4)编者简介

日本爱碧斯小南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1、产地条件

生产基地应选择交通方便,不受污染源影响或其污染含量限制在允许值内,生产基地5km(公里)以内及灌溉水源无污染存在,与当地南瓜至少保持1km(公里)隔离带,以防品种混杂。土壤要求肥沃疏松,PH值在5.5~6.8之间,农田基础设施完备,三年以上未种过瓜类作物,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规定的要求,环境质量应符合GB/T18407.1规定。

2、品种特性

日本爱碧斯小南瓜为一代杂交种,皮色呈默绿色,为扁园形。全生育期120天,其中育苗期20~25天,大田生长期100天。单瓜重1.5~2.52公斤,每667m(亩)产量1500~2500公斤。

3、育苗

3.1育苗时间与育苗方式

3月25日前后播种,采用地膜覆盖小弓棚保护营养钵育苗。3.2壮苗标准

日历 苗龄20~25天,苗高12~15cm(厘米),真叶2~3片,茎粗0.5~0.7cm(厘米),根系粗壮,叶子完好,无病虫害。

3.3营养土配制

以年前深耕的大田表土,加适量草木灰(土灰比8:2)和复合肥(按每方土添加45%的复合肥1.25公斤)喷适量的水均匀混合,营养土温度以手握成团,1.2m(米)高度落地即散为宜。调匀的营养土含水量为70~80%。制成的营养土用农膜覆盖后备用。每立方米营养土一般可制

10cm(厘米)口径的营养钵3300~3500个。

3.4种子处理

先将种子凉晒1~2天,再用50~55℃的温开水浸种15分钟边浸边搅拌,后用冷水继续浸泡4~5小时,捞出晾干种子表皮水分,即可播种。

3.5播种

选用口径为10cm(厘米)的营养钵,先向钵内加2/3的营养土压实摆放在苗床上,苗床宽度1.2~1.5m(米)。将晒干的种子平放在营养钵中心,再将种子用营养土覆盖,厚度略低于钵口,约覆盖1cm(厘米)厚土。喷一次小水后,营养钵本上平盖一层地膜,再加盖小拱棚。

3.6苗期管理

播种4~5天后,出苗50%时揭去小弓棚内的地膜。齐苗后苗床要喷一次水。苗期水份管理以宁干勿湿为原则,如营养土蓄水能力差,或在生长期遇到持续高温天气要适时补水。爱碧期小南瓜喜温、不耐寒、高温高湿生长速度快。育苗前期要做好保温,如夜间气温过低小弓棚加盖草帘。中期小弓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超过28℃时要放风降温。定植前5~7天,根据天气情况逐渐揭去水弓棚四周的薄膜进行炼苗,使幼苗适应外界环境。幼苗生长前期持续低温,易形成僵苗,中后期如温度过高生长过快,定植后形成雌花的节位远。

4、大田栽植 4.1整地施基肥

12月份前要深耕冻垡,定植前结合整地重施基肥。基肥以施腐熟的2农家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每667m(亩)施农家肥1500~2500 kg(公2斤),每667m(亩)施尿素15~20 kg(公斤)磷肥40~50kg(公斤)22或每667m(亩)施20%优质有机无机复合肥40~50 kg(公斤)或每667m(亩)施45%复合肥30~40kg(公斤)。农家肥,大田面上施肥量占1/3,垄底施肥易2/3。化学肥施垄底。垄宽0.7m(米),垄高0.3m(米),沟宽•30cm(厘米)垄中心中距2.7m(米)。

4.2定植

当幼苗达2叶1心时,约在4月15号前后,选择冷尾暖头的晴天上午

2定植。定植时要浇足定根水。株距0.5m(米),每667m(亩)栽培500

株左右。定植后垄面覆盖地膜,划“丁字口”使瓜苗露出地膜,并用土封实垄边和瓜苗周围的地膜。也可先在垄面上覆盖地膜,后破膜定根瓜苗。

4.3枝蔓管理

在瓜苗长到4片真叶时,选晴天摘心,促使侧蔓即早萌生。当侧蔓生长到10cm~15cm(厘米)时进行定蔓,每株选留2条生长均匀的健壮侧蔓,其余侧蔓从基部摘除,以后侧蔓上萌发的子蔓也应摘除。当侧蔓生长到0.5~0.6m(米)长度时,将两条侧蔓按相反方向进行第一次压蔓,株与株的侧蔓成平行状。以后每隔0.4m(米)压1次蔓,共压蔓2~3次。

4.4花果管理

开花期如遇阴雨天气,每天上午6~9时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后及时套袋,当幼瓜长到0.25kg(公斤),约有拳头大小时定瓜。每条蔓留1个瓜,每株留2个瓜。其余雌花或幼瓜及时摘除。定瓜后侧蔓要及时摘心。并用秸杆将瓜垫起,采收前10~15天要转换南瓜着地位置,翻动瓜的手势要轻以免摘掉南瓜。瓜转动后可保持整个瓜的成色一致。

4.5中耕除草与肥水管理 定蔓后,结合追肥全面进行中耕除草。在垄两边开沟施催蔓肥每2667m(亩)45%。优质复合肥15~20kg。施肥后全园翻耕一次,深埋杂草。结果前如遇持续高温天气旱情严重时,可沟灌跑马水。定瓜后施2催果肥每667m(亩)在垄面穴施45%优质复合肥10~15 kg(公斤)。座果后要做好抗旱排涝工作。

6、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化学农药使用严格执行《日本食品农残肯定列表制度》。

6.1病害防治 6.1.1根腐病

为真菌性瓜类腐皮镰饱菌所引起的病害。主要侵染瓜根及瓜苗的基部。瓜苗定植后如遇长期高温、高湿天气或连作地、低洼地、粘土易

发生该病。初呈水侵状,后腐烂。茎缢缩不明显,病部腐烂处的维管束变褐,不向上发展,别于枯萎病。后期病部往往变槽状,留下丝状维管束。病株地上部初期症状不明显,后叶片中午萎蔫,早晚尚能恢复。严重的则多数不恢复而枯死。

防治方法 避免重茬,有条件的与十字花科、百合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高畦栽培,认真平整土地,防止大水漫灌及雨后田间积水,苗期发病要及时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根腐灵3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6.1.2细菌性缘枯病

病原菌为边缘假单胞菌。叶部染病,初呈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周围有晕圈;严重的产生大型水浸状病斑,由叶缘向叶中间扩展,呈楔形;叶柄、茎、卷须上病斑呈水浸状,褐色。5月中旬,田间湿度过大时易发生该病。

防治方法 用50℃温开水浸种15分钟或用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预防缘枯病,在发病初期选用2%春雷霉素液剂3000~4000倍液,或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防治。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防治,或用53.8%可杀得干悬浮剂1000倍液防治。

6.1.3白粉病

病原菌为瓜类单囊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及幼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叶正面多,其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晰的连片白粉,严重的整个叶片布满白粉。6月上旬遇高温干旱与高湿条件交替出现时易发生该病。

防治方法 5月下旬至6月上旬,喷雾2%农抗120,或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或3%多氧清水剂600~900倍液预防白粉病。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硐(粉锈宁)乳油1500~2000倍液。

6.2虫害

6.2.1地老虎

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均属鳞翅目夜蛾科,其中以小地老虎危害最重。南瓜幼苗定植后的2个星期内,地老虎幼早常咬食近地面的茎部,致使整株死亡,造缺棵断垄。

防治方法 瓜苗定植后投放毒饵诱杀地老虎幼虫。秕谷、麦麸、豆饼、棉耔饼、玉米碎粒等5kg(公斤)炒香,拌90%敌百虫30倍液0.15kg

2(公斤)制成麦饵,每667m(亩)施用1.5~2.5kg(公斤)在傍晚撒施诱杀地老虎幼虫。设置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也可在瓜苗定植后2周内用2.5%溴氰菊脂(敌杀死)2000~2500倍液。2.5%联苯菊脂(天王星)乳油1500倍交替灌根。

6.2.2红蜘蛛

主要为朱砂叶螨,属蛛形纲,蜱螨叶科,以成、若螨在叶背面吸食营养。5-7月份遇干旱年份易大发生,先是点片发生,而后是扩散全田。

防治方法 南瓜定后,要清洁田园灭除田间杂草,5月中旬检查瓜田,如发现叶背面有红蜘蛛,可0.5%藜芦碱醇(虫螨灵)溶液8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或喷洒2.5%联苯菊脂(天王星)乳油1500倍等药剂进行防治。

6.2.3蚜虫 主要为棉蚜,属同翅目蚜科,以成、若蚜在叶背和嫩茎上吸食作物叶液,年发生20~30代。南瓜定植后有翅蚜迁飞到瓜田繁殖危害。高温高湿和降雨冲刷不利于生长发育,危害程度也轻,通常窝风地受害重于通风地。

防治方法 蚜虫点片发生时喷0.2%苦参碱500~1000倍液,或0.5%印楝素乳油•800倍液,或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日本紫皮慈姑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1、产地条件

生产基础应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排灌便利,农田基础设施完备。不受工业“三废”以及城市垃圾等污染源影响,生产基地5km(公里)及灌溉水源无污染存在。土壤软细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以PH值6~7壤土或黏壤土为好,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规定的要求,环境质量应符合GB/T18407.1规定。

2、育苗

选用从日本引进的紫皮慈姑。该品种属性晚熟,全生育期210天左右,其中秧田苗生长期在90天左右,大田苗生长期120天左右。平均单株结慈姑12~16个,慈姑似径3.0cm(厘米)左右。平均单株结慈姑0.25kg

2(公斤),一般每667m(亩)产里750kg(公斤)。该品种肉质坚实、香味较浓微苦,富含维生素、淀粉、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属优质品种。易作慈姑晚水栽培。

通常我县日本紫皮慈姑在4月中旬育苗,育苗前先建立秧田。每2667m(亩)撒施45%优质复合肥30kg(公斤)后,带水耕耙2~3次,做成宽1.3~1.6m(米)的秧田,秧田之间留30cm(厘米)的操作道。将预先在室内贮藏的顶芽中茎0.4~0.8cm(厘米)的球茎或折芽,栽于秧

2田中,株行距为10×13cm(厘米),每667m(亩)秧田用种量50~75kg(公斤)。秧田与大田苗移栽面积比为1:8~10。

育苗前期浅水勤灌,一般保持水层深度为3~5cm(厘米),中后期水层逐渐加深至8~10cm(厘米),一般在幼苗三叶期和割叶后各追施肥1次,每667m(亩)每次施尿素7.5kg(公斤)。幼苗移栽前1个月左右时间,约在6月中旬前后割叶蹲苗。移栽苗壮苗标准为日历苗龄90天左右,株高80cm(厘米)左右,叶片肥厚,叶色浓绿。短缩径粗在1.2~1.5cm(厘米)。

在慈姑育苗期主要病害为黑粉斑点病,播种前种球用77%可杀得1000倍液或用粉锈宁1000倍液浸种15~30分钟,在发病初期可用3%多氧清水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53.8%,可杀得2000乳剂1200倍或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5月底6月初注意防治一代二化螟和大螟,可用青虫菌(苏云金杆菌)6号液剂500~1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进行防治。发生蚜虫,可用10%蚍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

3、大田栽植

晚水慈姑的移栽时间为7月中旬~8月上旬,移栽时间宜早不宜迟通

常以7月20号前后移栽为宜。幼苗移栽前大田深耕晒垡后,每667m(亩)施农家肥1500~2500kg(公斤),磷肥40~60kg(公斤),尿素25kg(公斤),或每667m(亩)施25%有机无机复合肥(N:P:K为9:5:11含有机质为20)50~60kg(公斤)。带水旋耕,耕层深度20cm(厘米)左右。整地质量要求做到田平、泥碎、杂草净。

幼苗栽植前,去除秧苗叶片,化保留叶柄长35cm(厘米),田间水层保持2~3(厘米)。栽植密度,行株距为40×40cm(厘米),每4行

2间距50cm(厘米),每667m(亩)约栽植3800~4000株。秧苗插入土中深度为10cm(厘米)。

栽后保持大田5cm(厘米)深水层,如遇35℃以上的持续高温天气,水层可加深到15~20cm(厘米)。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植株封行前放干田水3~4天进行搁田,搁田标准是搁到田间完全无水,土表软中带硬时,再灌水,水深度为10cm(厘米)左右。通常要进行2~3次搁田,保持土壤干干湿湿。9月中旬以后匍匐茎大量抽生时,停止搁田,将水位适当加深到3~5cm(厘米)。

2栽后活棵后10~15天,追施提苗肥,每667m(亩)撒施尿素15kg(公2斤),或每667m(亩)撒施碳铵41kg(公斤)。9月中旬,匍匐茎大量抽生时(约6~8条匍匐茎),追施慈姑膨大肥。每667m(亩)追施尿素15kg(公斤),氯化钾15~20kg(公斤)。栽后至9月初,每隔15~20天摘除老叶、黄叶1次,每株只保留4片~6片新叶,并结合摘叶进行人工除草。

4、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化学剂使用严格执行《日本食品农残肯定列表制度》。

黑粉病 也称为黑粉斑点病,病原菌为慈姑实球黑粉菌,属担子菌门真菌,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叶片上发病有三种症状类型:一是叶片上出现淡绿色的圆形小斑点,以后逐渐变为黄绿色痘状突起的斑泡,所以又叫“泡泡病”。病部常有白色浆液流出,最后病泡枯黄破裂,有许多黑色粉粒散出,有时泡状突起全部脱落为孔状。二是

2叶上着生黄褐色不突起的肿斑,后干缩破裂脱落呈破网状的孔洞。三是叶片正面呈褪绿色或橙黄色病斑,边缘不明显,表皮下生许多黑色小点,为病菌孢子球,叶背初为黄白色,后表皮破裂露出黑色孢子堆。叶柄病斑初为褪绿圆形小点,发展呈绿色椭圆形瘤状突起,上生纵沟,后期呈桔黄色瘤状突起,表皮破裂后可见许多黑色小粉粒(孢子球)。

黑粉病的防治方法,首先要做好合理轮作;选留无病球茎作种;及时清除病叶、黄叶、枯叶、杂草和防治害虫;高温期要灌深水、凉水,降低田间温度。有时还要干干湿湿,促进发根,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氮、磷、钾肥合肥搭配施用,防止偏施氮肥。田间发病时可用77%可杀得1000倍液,或25%粉锈宁(三唑酮)1000倍液,或粉锈液、多菌灵1:1混合另水800倍液喷洒,或20%粉锈宁(三唑酮)乳油1000~1500倍液喷淋。

叶斑病、褐斑病、斑纹病 该三种病合称为“三斑病”,均为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斑病染病,初在叶片或叶柄上生锈褐色小点,四周有黄晕,后病斑扩展,数个病斑融合,致叶片干枯,叶柄在近水面处缢缩而倒状。茎上染病,与叶片上症状相似。褐班病,叶片染病,产生近圆到深褐色病斑,后病斑中部转为灰白色,病健分界清晰,严重地病斑密布并结成斑块,最终导致叶片变黄干枯。叶柄感病,病斑近梭形,稍下陷,病斑绕叶柄扩展连片,最终导致叶柄倒折。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稀薄的白色霉层。斑纹病,叶片上的病斑为灰褐色,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其上着生同心圈状灰色霉层,直径1.5~15毫米,周围有明显的黄绿色或绿褐色晕带,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叶柄发病,病斑为褐色,短线状。

“三斑病”的防治措施为,慈姑采收后及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 堆肥。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防止传播蔓延。发病初期试喷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70%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达科宁)性粉剂1000倍,甲基托布津与局菌清1:1混合加水8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叶柄基腐病 该病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也称菌核病。主要危害叶

柄基部,造成软腐。发病时间在9月中旬至采收前。外部老叶叶柄基部先发病,逐渐向内叶扩展,叶柄基部表面或病组织内有白色菌丝,逐渐集结成很小的颗粒,初为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至黑色。

叶柄基腐病防治方法为,采收时清除病残中,深埋或集中烧毁,减少菌源,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异菌脲(扑海固)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多硫(多菌必克、邦斑克、施可得、斑枯宁)悬浮剂6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花蓟马 属缨翅目蓟马科。主要危害慈姑心叶和幼苗嫩叶,造成叶缘附近成焦枯状。年发生11~14代,以成虫越冬。

花蓟马防治 可喷洒绿浪(植物碱)、护卫多(藜芦碱)、鱼滕精等8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25%吡辛(一击)乳油1500倍液防治。

二化螟 属鳞翅目蛾科。以幼虫蛀茎或食害心叶造成枯心苗或枯茎。大田慈姑主要在7月下旬~8月上旬重点防治二代二化螟。

可喷洒青虫菌(苏云金杆菌)6号液剂500~1000倍液,或用喷洒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防治。

甜菜夜蛾 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取食叶肉,造成孔洞或缺该,严重时仅留叶脉或叶柄,致便整株死亡。年发生4~5代,8月份危害最重,8月上中旬为三代甜菜夜蛾幼虫盛蜉期。在幼苗三龄前,用20%灭幼脲1号或25%灭幼脲3号胶悬剂200毫克/公斤,BT乳剂300倍液,0.5%印楝素乳油800倍液或用2.5%多杀菌素(菜喜)悬浮剂1300倍液或用15%安打悬浮剂3500~4500倍液,或用20%虫酰肼(米满)悬浮剂1000倍液防治。

蚜虫 属同翅目蚜科。以成若蚜集中危害嫩叶、叶柄、刺吸汁液,造成心叶卷曲,植株矮缩,生长不良。以9月~10月份危害较重。可用1.1%白部·楝·烟乳油1000倍液,或用0.2%蚜螨敌(苦参碱)水剂8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粉剂1500倍液防治。

第四篇:农业标准化考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标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并有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化: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上述活动主要包含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目的和结果是:获得最佳秩序。农业标准化: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加以实施,并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过程。农业标准化的范围: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用微生物业。

“四化”是指:农业生产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流通品牌化、产品优质化

农业标准化与工业标准化的区别:

1. 农业标准化针对有生命的物质;

2. 农业标准化对象生长周期较长;

3. 农业标准化实施者是千家万户农民。

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弄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经营方式。核心为:经营一体化。

农业标准示范区:围绕农林牧副渔业特定项目,以示范推广农业标准化主要内容,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组织管理完善的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的区域。

农业标准化体系:一定范围内农业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农业标准体系基本特征:配套性、协调性和比例性。

第二章 农业标准化原理与方法

标准化原理:以标准化实践工作为基础,经总结、概括和提炼出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标准化活动客观规律,并为标准化实践所验证。

农业标准化基本原理:简化、统一、协调、选优

简化原理: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为目标,为了经济有效地满足农业各项活动的需要,对农业标准化对象的数量、规格、品质或其他特性进行提炼筛选,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环节,精炼并确定出能满足农业各项活动全面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环节,保持整体构成的精炼、合理,达到省工、节本、增效的目的。

统一原理:为了保证农业发展所必需的秩序和效率,对农业各项活动管理、农产品品质、规格或其他特性确定适用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的一直规范,并使这种一致规范与被取代的农业标准化对象在功能上达到等效。

协调原理:为了使农业标准化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并产生实际效果,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协调好系统内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建立和保持相互一致,适应或平衡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选优原理: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对农业标准化对象的大小、形状、品质、色泽、气味、生产成本等参数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组合和调整。

农业标准化四原理的关系:经过充分协调,通过选优以实现最佳效果的简化和统一。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形式:简化、统一化、综合标准化、超前标准化、动态标准化。

第三章 农业标准的种类、级别和体系

农业标准化的范畴:对象或领域、内容、级别

农业标准化的对象或领域: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用微生物业。

农业标准分类方法:层级分类法、对象分类法、性质分类法、效力分类法。

标准按层级分类法分类: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标准按对象分类法分类:术语标准、基础标准、品种标准、产品标准、质量标准、分级标准、包装标准、试验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

标准按性质分类法分类:农业基础标准、农业技术标准、农业管理标准

标准按效力分类法分类:强制性农业标准、推荐性农业标准

农业标准体系内容:农业标准的制定主体、农业标准的构成、农业标准的管理

原种:由良种繁殖场或品种育成单位通过原种生产程序繁殖出来的纯度较高、质量较好,而且能够进一步提供繁殖良种的基本种子。有称基本种子。

原原种:由育种者自己育成的原始而无混杂的种子。又称育成者种子。

第四章 农业标准的制定、实施与监督

制定:经过一定的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

制订:创制拟定,只强调动作本身,不强调完成动作。

GAP:良好农业规范,它作为一种适用的方法和体系,通过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

农业标准制定的原则:

1. 要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2. 要结合农业特点,因地制宜;

3. 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

4. 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农业标准制订和修订程序:

1. 预立项阶段;

2. 立项阶段;

3. 起草阶段;

4. 征求意见阶段;

5. 审查阶段;

6. 批准阶段;

7. 出版阶段;

8. 复审阶段;

9. 废止阶段。

标准的结构层次:部分、章、条、段、列项、附录

农业标准编写的内容和要求:

1. 封面、目录、前言、引言的编写;

2. 标准名称的编写。标准名称有: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

3. 编写的范围;

4. 规范性引用文件编写;

5. 术语和定义编写;(可选要素)

6. 符号和缩略语编写;

7. 要求的编写;

8. 规范性附录编写;

9. 资料性附录编写;(可选要素)

10.参考文献及索引的编写;(可选要素)

11.其他要素编写。

国标发布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实施农业标准的重要性:

1. 农业标准只有在生产实践中实施,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2. 农业标准的质量和水平,只有在贯彻实施中才能做出正确地评价;

3. 只有通过农业标准的贯彻实施,才能发现农业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农业标准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1. 计划:贯彻农业标准的方式、内容、步骤、负责人员、起止时间、达到的要求和目标等;

2. 准备:明确有关组织机构和专人负责;宣传讲解,了解标准;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充分

做好物资准备;

3. 实施:采用、应用、选用、引用、补充、配套、提高;

4. 检查、考核和验收:对组织领导、管理工作、责任落实、服务体系、资金投入、标准体

系、检测体系、示范区域及面积、效益情况等,一一进行考核和验收;

5. 总结:包括技术上和贯彻方法上的总结及各种文件、数据资料的归类、整理、统计、立

卷归档工作,还应对农业标准贯彻中所发现的各种问题和意见进行整理、分析、归类,然后写出一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农业标准制定、修订部门。

第五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

农产品:指植物、动物、微生物产品及其直接加工品,包括食用和非食用两方面。人们常说农产品,大多为食用产品。

农产品质量安全(三种说法):

1. 第一种说法指质量和安全的组合。质量是指农产品外观和内在品质,如营养成分,色香

味和口感,加工性能等;安全是相对农产品的危害因素而言,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对人、动植物和环境存在的危害和潜在危害;

2. 第二种说法指质量安全作为一个词组,是农产品安全、优质、营养要素的综合;

3. 第三种说法是狭义概念,指质量中的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本地性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种类: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无公害食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无公害食品认证机构: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无公害食品允许限量使用农药、化肥、合成激素,转基因可以为无公害食品。

无公害食品认证标准:

1. 产地环境标准

2. 生产技术规程

3. 产品标准:包括感官指标、卫生指标、理化指标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A级与AA级区别:

1.AA级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A级可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

2.AA级绿色食品相当于有机食品;A级绿色食品则为AA级绿色食品的过渡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机构:农业部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绿色食品认证标准:

1. 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2. 生产技术标准

3. 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4. 包装标准和标签标准

5. 贮藏和运输标准

6. 其他相关标准

有机食品: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

1. 有机食品生产的基本要求:

生产基地在最近3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

种子或种苗来自自然界,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

生产单位需建立长期的土地培肥、植保、作物轮作和畜禽养殖计划;

生产基地无水土流失及其他环境问题;

作物在收获、清洁、干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为首化学物质污染;从常规种植向有机种植转换需2年以上转换期,新垦荒地例外;

生产过程必须有完整的记录档案。

2. 有机食品加工的基本要求:

原材料必须是有获得有机认证的产品或野生无污染的天然产品;

获得有机认证的原料在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得少于95%;

只有使用天然的调料、色素和香料等辅助原料不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

有机产品在生产、加工、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化学物质污染;

加工过程必须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相应的票据。

3. 有机食品需要符合的要求:

原料必须来自于已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 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有机产品的加工、包装、储藏、运输标准;

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

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 认证管理机构不同

无公害食品认证机构: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绿色食品认证机构:农业部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2. 开发时间不同

绿色食品:1990年

有机食品:1994年

无公害食品:2001年

3. 生产加工依据不同

无公害食品加工是以《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为依据;

绿色食品加工是以《绿色食品管理办法》为依据;

有机食品加工是以《有关(天然)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为依据。

4. 生产加工标准不同

有机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并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AA级绿色食品与上述要求基本相同,A级绿色食品和

无公害食品可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

从生产其他食品到有机食品需要2—3年转换期,而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生产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在数量控制上,有机食品认证要求定地块、定产量,而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5. 产品标志不同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均有不同的标志

6. 产品消费市场不同

有机食品是面对收入高、生产富裕、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是对外贸易优势产品; 绿色食品是针对中等收入群体;

无公害食品的消费群体是广大群众。

联系:

1. 三者都是以环保、安全、健康为目标的食品,代表着中国未来食品的发展方向;

2. 广义上的无公害食品包括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3. 在我国,AA级绿色食品和部分无公害食品基本上等同于有机食品

无公害蔬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

影响无公害蔬菜产品安全质量的主要因素:

1. 有害金属及非金属物污染;

2.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

3. 农药残留污染。

蔬菜生产主要污染源:农药污染、肥料污染、工业三废污染、微生物污染、激素污染。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

1. 产地选择:

自然美环境条件的调查;

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

基地选择的基本条件;

基地的环境保护。

2. 选育丰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

3. 栽培管理技术:

优良品种的选用;

培育无病虫壮苗;

实行轮作;

合理密植及植株调整;

合理施肥;

规范使用生长调节剂;

推广应用无土栽培技术;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第五篇:农业标准化

加快推进我区农业标准化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的实施意见

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实现食品安全的根本保证,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立足我区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为增强我区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促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新阶段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时代背景。

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2000年国务院提出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要求,农业部先行在一些地方试点的基础上,2002年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突出抓好“菜篮子”产品和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主要解决鲜活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五年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保障消费安全,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中等水平。200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为贯彻此通知,农业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联合发文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200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为新时期依法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奠定了法律基础。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 1 市场”, 这既给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二、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紧迫性

长期以来,受短缺经济的影响,农业发展以追求产量为目标,农产品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仅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而且导致蔬菜等鲜食农产品中有机磷农药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现象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最大的民生问题。

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很低。没有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涉及的生产、收购、包装、储运、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环节的监管责任没有落实。我区各县市在农业标准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成效不明显。我区2003年以来认定的无公害基地34万亩,仅占全区播种面积的6%左右,无公害基地认定规模很小,凸现出各地政府对无公害基地认定重视不够;取得无公害基地认定的地方,基地认定与农民的生产完全脱节,认定后的各项措施不到位,生产过程监管等一系列后续工作没有跟上,没有发挥基地认定应有的效应。企业重视产品认证,却忽视基地的建设。除了屯河番茄加工,生产过程的监管要求很严之外,其它企业虽然加工的产品有绿色认证,但没有绿色基地标准化生产做支撑。在推进标准化工作中,各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标准化的认识程度决定着标准化工作的进程,存在着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还有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存在着农民长期形成的生产方式和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矛盾等等。我区已列入自治区外向型农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市场取向主要是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目前出口哈国主要依赖“灰色通关”,对方市场准入制度的约束影响还很低。将来我国与这些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协定达成统一,那么我们就要遵守对方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如果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没有实质性推进,就增大了出口农产品生产潜在的风险。国内包括自治区的大中城市开始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我区农产品要销往其他区域,实现“走出去”战略,不仅要面对中亚等国际市场即将实行的严格的准入制度,而且要面对国内很多城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严峻形势。推进农业标准化已迫在眉睫。

三、新时期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主要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为核心,切实贯彻地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围绕绿色、突出特色、规模发展、打造品牌”的要求,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培育发展绿色食品、积极发展出口农产品,加大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全面提升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方针。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

(三)主要目标。健全体系,完善制度,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保障大众消费安全,对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实施全过程有效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十二五”末达到:

——建立健全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农业标准体系。围绕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重点组织制定特色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生产技术标准和优质安全农产品加工、包装、存储和运输技术标准等等。

——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以推进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为重点,逐步建立绿色鲜活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及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大示范区建设力度,做到地区有示范县,县有示范乡,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

——提高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覆盖率。要在大宗农产品、“菜篮子”产品、出口农产品等各类生产基地大力推行标准化种植、养殖及加工管理。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强化流通领域的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实行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用标准化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逐步实行农产品带标进超市销售,提高农产品有标签流通率。

——加速农业标准化推广队伍建设。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需要,必须建立起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服务体系,必须培养一批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农业技术推广专业队伍。

四、工作重点。

(一)要加快地方标准的制(修)定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农业标准的梳理工作,摸清现有标准底数,及时收集中亚等国的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标准,结合我区生产实际,坚持“先急后缓”的原则,突出重点,围绕主导产业、优 势特色产品,尤其是塔城盆地出口果蔬等鲜活农产品,突出抓好生产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制定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使用准则等。农业标准体系的建设,要充分吸收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甚至个人积极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力争用5-10年内完善标准体系,使本地优势农副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80%以上。

(二)狠抓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各县市要把示范区建设作为宣传教育农民最好的形式和平台。主要围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出口农产品,加快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通过开展示范,积累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农业标准的应用和推广。塔城市列入2009年农业部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重点抓好设施农业出口基地的标准化建设。2009年力争塔城、额敏、裕民和托里四县市列入自治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重点抓好四县市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支撑塔城盆地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乌苏沙湾和丰紧邻油城独山子、克拉玛依,要依托有利的区位条件,以满足油城对农产品需求为己任,逐步建设成为油城供应鲜活农产品的大后方,2009年确定为地区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市,并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项目支持。各县市要根据区域经济或产品结构的特点,抓紧制定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狠抓本区域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乡镇或村队为单位,从基地认定抓起,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直到销售加工等各环节严格按照技术质量标准加以规范和监管,抓一个,成功一个,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示范带动,教育和引导农民走向农业标准化。

(三)狠抓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无公害农产品,可以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也是农产品走向区内外市场必备的通行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产地认定是产品认证的前提和条件,是落实全程标准化生 产的基本环节和最重要措施,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各地要围绕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政府推动为主,结合当地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推进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从生产源头和生产过程控制污染,确保突出问题能抓准,主要危害能管住,关键环节能深入,监管措施能到位。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经济实体,在产地认定基础上,组织开展产品认证。要提高标志加贴使用,带标上市,扩大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志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以塔城盆地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争取支持,创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要以产业化经营方式开发有机食品。鼓励支持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及个人参与有机食品的开发和发展。

(四)抓好龙头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实施和推广农业标准化的最有效途径。进一步发挥现有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在农业标准化生产中的组织带动和示范作用。要认真制订相关的企业标准,以农业标准规范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民的生产经营,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要帮助龙头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促进企业建立品牌、创立名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满足外向型农业发展的需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有效工作机制。成立以农口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其下按农口各专业部门分设农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由农口、质监、工商、环保、财政、经贸、发改、科技、乡镇企业等部门共同组成。明确和落实各部门在农业标准化各环节上的监管和工作责任,形成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各县市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把农业标准化工作摆上工作日程,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农业标准化工作议事制度,加强工作推动,综合协调,资金落实、督导检查和经验总结推广。

(二)加大投入力度,奠定发展基础。各县市要采取政策倾斜、示范区建设、直接补贴、科技培训、考核激励等多种形式,对农业标准化工作进行有效的推动,财政部门要根据农业、质监主管部门提交的工作方案和所需经费,安排专项资金并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列入预算,优先考虑,重点安排。地区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专项经费补助地区农业局,主要用于标准的制修订和转化、聘请专家、培训人员、基地认定、产品认证补贴、检验检测、市场准入,监督检查,总结奖励等。在积极争取财政及项目支持的同时,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投入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开发,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做好宣传培训服务,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信息沟通和服务,建立全区农业标准化工作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对基础数据和动态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和管理。通过广播、电视讲座、报纸、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及标准化的相关知识,宣传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措施、技术要求、工作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编辑印发工作简报、技术资料,组织培训,现场观摩等手段,提高和调动农民参与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四)注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各县市要把培养标准化工作的技术队伍纳入工作内容加以重视。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开展以标准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尽快培养一 批既懂标准化知识,又懂农业生产技术干部队伍,提高他们指导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充实完善地区标准化专家人才库,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提高标准化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注重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与科技入户工程相结合,把农业标准化有关知识宣传到户,特别是从示范户中培养应用标准的示范带头人。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

对我区现有的检验监测力量进行资源整合,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要抓紧筹建地区农业环境质量检测中心。抓住国家自治区三年内建立健全区、地、县、乡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政策机遇,加大争取力度。建成的地方,要加快配套完善,充实工作队伍,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取得资质认证,为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例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对无公害基地认定和实行市场准入的地方,县市乡镇级要配备必要的快速检测设备,开展生产过程、生产地农产品和上市的产品进行例行检验检测。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农产品市场和龙头加工企业等都要根据标准化需要建立自我监测机制,开展常规项目的经常性检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不允许销售,这是市场准入的基本要求。由县市政府组织协调,以农业、畜牧、林业、水产等行政部门为主,会同质检、工商、卫生检疫等部门提出具体准入办法。先从菜篮子抓起,对大型农牧市场、超市和酒店等场所加强监督检查,凡是设立准入的地方要配备一定的自检设备,要设立无公害农产品专销区,直接销售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推广使用无公害农产品安全标识,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制度。

(七)强化技术指导和行政监督

1、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农业标准化工作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要全面加强农业标准化意识,通过产地环境检测、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技术规范、生产档案管理、例行监测和检验、质量安全认证、标签标识管理、市场准入等各个环节,把农业标准化工作贯穿于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管中,提高农业行政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2、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转变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的思路,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上来,把推进实施农业标准与科技入户工程有机结合,通过培训和示范,强化指导,使农民能够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按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提高生产的标准化科学水平。

(八)完善激励机制。

对在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政府要给予表彰;对参与农业标准化建设投资的社会各个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塔城地区农业局 二00九年四月二十六日

下载浙江省农业标准化项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农业标准化项目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业标准化

    关于农业标准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上升,长期短缺的农产品供给逐步转向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由于农业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我国农业发展主......

    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基本概念1、标准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程序,对活动或其要规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定,指南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

    2010年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项目指南

    2010年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项目指南 一、项目目标 通过扶持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基础较好的县(农场),在全国努力推进县域农业基地、标准、企业、认证一体化,生产规模化、管......

    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范文

    农业标准化是通过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高产、优质、......

    农业标准化基础知识

    农业标准化基础知识 一、 农业标准化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标准化原则,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实施监督,促进先进的农业成果和......

    农业标准化复习资料

    农业标准化复习资料安科第一章1、标准:对一定范围内重复性事物和概念的统一规定。2、标准化: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的使用规则的......

    农业标准化模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标准化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2、农业产业化 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

    农业标准化论文

    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资环学院**学号:****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与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农业管理和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