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优良大学校风和争创一流大学之关系

时间:2019-05-13 16:5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优良大学校风和争创一流大学之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优良大学校风和争创一流大学之关系》。

第一篇:论优良大学校风和争创一流大学之关系

论优良大学校风和争创一流大学之关系

摘要:大学,作为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镇,既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型社会,必然也会有自己的风尚,我们将这种风尚叫做校风。换言之,校风是指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可以表述为:“在共同目标和共同认识的基础上,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集体努力下所形成的学校风气。它由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它既是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又是衡量办学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优良的大学校风是创办一流学校的基础。

关键字:大学校风一流大学河南工业大学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一个国家的希望在于青少年,青少年的希望在于教育。步入21世纪以来,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为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知识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大学—作为自由的知识的摇篮,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建立先进的教育制度,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成为当代社会的希望所在。“211.工程”明确指出,在21世纪要建设好100所重点大学,力争一批一流的大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什么是一流大学?一流大学在社会中普遍代表着先进知识的传播和理念的推行方面的佼佼者。一流大学具有完善的教育体系,拥有雄厚的师资资源和科研能力以及知识传播体系,拥有有效的教职工科研教学激励体系以及相应的硬件教育设施,但更重要的是,一流的大学应当拥有超前的,务实的,具有时代精神的校风。校风就是一个学校对其文化,精神,灵魂的自觉,习惯和认同。即包括学校教学科研所需的物质文化,又包含学校各种规范性系统性的规章制度在内的制度文化,还包括学校成员共有的道德追求,理想信念,大学校风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整体的象征,赋予了大学活力和生命。大学的校风对于培养优秀的人才,激励教职工科研教育,为社会提供进步的动力最终成为一流大学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优良的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一流大学必须有优良的校风学风,但是,具备优良的学风校风不一定就能成为一流的大学。一流大学不仅要具备优良学风校风,还要有强大的师资阵容,突出的学科贡献,在某一方面或文学或科技等能

够引领世界的潮流,要有巨额资金支持学科学术的运行等等。但是,如果没有优良的学风校风做基础,这些要素也只是空谈而已。如果老师领导之间相互猜忌,勾心斗角,即使再强大的师资队伍都无法保证能够出来好的成果;如果没有好的学风,学生之间没有学习氛围,即使设备多么好,也不能培养出好的人才;如果老师、学生之间脱节,没有好的沟通与学习,即使老师们的科研成果多么的优秀,多么的领先世界,却不能为世界输出好的人才,那也不能称之为一流的大学、因此,优良的校风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基础。具备优良校风的学校不一定是世界一流的学校,但是不具备的一定不会成为一流的学校。优良的校风可以成为一所大学生存的依赖和突出的特点。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临时大学。北大、清华、南开原均为高等学府,它们有各自独特的经历,有各自的教学作风,组成联大以后,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人才济济。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学府。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约2000人,均学有成就,有的成为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贡献。“‘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此其可纪念者,二也”国立联合大学的包容的校风不仅成为其生存的根本,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都有重大的贡献,不可不称为一流大学。优良校风与一流大学的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优良的校风有助于一所大学的建设,为迈向一流大学的目标作准备,同时,一流大学又会为保持这种优良的校风而努力,并随着历史的沉淀更显韵味深厚。当今世界一流的大学都有深厚历史积淀,例如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即使最好的学校也是从零开始,从建设校园开始,校风建设就已经同时存在了,在经过上百年的历史冲刷中,校风已经与这些一流的大学分不开了。

河南工业大学校风严谨,扎实务实。以明德,求是,拓新,笃行作为行动的指引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和灯塔。明德即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乃安身立命之根本,乃学问之基石。求是中求乃探索寻取之意,其意乃立根现实,寻去社会科学之真理。拓新乃开辟创新之意,求是是本,拓新是枝,以求是为本,创新为机,方能悟德思想之真理。笃行乃专一实践,知识之根本在于实践,王守仁先生说过:知行合一。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实践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深化了知识的内涵。

河南工业大学优良的校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风和学风。教风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总体表现,它主要包括教学态度、学术风范、事业道德等方面。教风体现在教学态度上,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教学过程中做到教书育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能的专业人员,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以满腔的热情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河南工业大学教师,在履行教育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不容辞地承担着科学研究、创新知识的重任,教风在科研过程中就体现为教师的学术风范。良好的学术风范使得河南工业大学教师具有严谨治学、求实敬业、勇于创新的学术风气,在科研和教学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教风的核心体现在教师的事业道德上,可以说教师的教态度、学术风范都是教师事业道德在个体行为上的具体体现。河南工业大学教师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当成高尚的事业来做,以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言行举止对学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远大的目标和道德观。

学风,即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总体表现,它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规范和考试状态等方面。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把“学习源”建立在自身的内在动力上,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去“我要学”,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旧知识“扬弃”速度加快的现代社会,要想抓住时代机遇、赶上时代步伐,就必须主动地学习。河南工业大学的莘莘学子在学习之中牢牢铭记校训,以“笃行”“求是”严格要求自身,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在求知方面一丝不苟,在学习之余运用知识实践于社会,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不足,以踏实,务实的精神追求知识,以求是开拓的理念付诸于实践,树立远大的理想,服务社会。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精神文明的生产基地,是先进文化的传播中心。学校培养人是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大学毕业生将成为社会各领域的领导者和专业骨干。因此,他们的学习态度、治学精神等就不仅仅是个人财富,而是会通过各种渠道作用于整个社会。我们说,校风是一个学校内在潜质和文化底蕴的外在表现形式,一旦当大学校风的核心价值内化为青年学子们的信念和追求时,并

实施于他们在学校学习、毕业后工作和生活行为中的各个方面时,大学校风就实现了它灵魂的地位。河南工业大学校风务实严谨,假以时日,一流大学的美名自然会来到河南工业大学。

第二篇:优良校风 学风 争创 一流大学

优良校风

学风 争创

一流大学

摘要:校风,顾名思义,是指学校的风气。风气有正有邪,有好有坏。风气好,学校教育任务便能顺利完成,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兴趣爱好能得以充分施展;风气不好,歪风邪气抬头,好学生就可能变坏。优良的校风,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是师生员工言行举止的准绳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 几代人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绝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更不能片面追求各种大学评价的 量化指标,而要深入探究大学的本质,正确把握办学规律和要素,注重内涵建设,着力提高 发展质量。

关键字: 优良校风

学风 争创

一流大学

非常遗憾的是,中国的大学似乎陷入了“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恶性循环中。大量事实证明,在以物质攫取为主导价值的社会洪流面前,在一个因追求“经济馅饼”而文化贬值的时代,轻慢精神、拒绝崇高、放弃信仰,必然成为一种普遍的大众心理现象。更糟糕的是,当市场中心和实用主义盛行,尤其是高校扩招而就业艰难之时,新的“读书无用论”必然滋生蔓延,并进而影响到高校的实际办学水平。当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大学办学的基础已有所动摇甚至倾斜,大学的灵魂开始飘忽不定,大学精神在迷失、消散,大学校风随着人流的增加而慢慢变淡、变坏。

据2010年在《中国青年报》上的报道: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大学“创世界一流”运动风生水起,集体陷入“创一流”的焦躁状态。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说:我经常提到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两点差距:一是在大学精神上的,包括教授、学生的精神素养;二是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说到底还是办学自主权不够。清华大学新任校长陈吉宁发表就职演讲时说,大学的根本不在 “大” 而在“学”,在于学生、学者、学术、学风。陈吉宁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之所在,是铸造灵魂的地方。

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应该是全世界优秀青年学者们的聚集地;凡是在这里学习的人,都会把这里当做他一辈子的精神家园。大学的精神、品位必须非常高。所以,我反对任何形式的在学校中莫名其妙地闹哄哄,因为这会降低学校的高雅性。高雅不是培养精神贵族,而是要培养精神境界高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心中不仅装着民族,而且装着全人类的问题,如气候问题、环境问题、核武器问题等。现在大学精神有点迷失,出现了一种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作为全社会来讲,包括大学,功利主义盛行。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教学上教会你考试,人才培养上只要你能找到工作就可以:学生也是这样,选择的专业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是根据自己出来能否当大官,赚大钱;教授的功利主义,就是奔着SCI(科学引文索引)和课题项目,忘了做学问才是他们一切的出发点。

如何创建一所一流大学呢?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认为,世界一流大学最重要的是要有世界一流的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是要抓一流的学科建设。如此,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有了可操作性。每个高校拥有的特色强势学科是不一样的,应该以这些学科为基础按世界一流标准进行建设。而一流学科本身就包括了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基地、一流的贡献等等,所以关键在于选准重点学科。

而优良的校风无疑是每一所一流大学必备的,怎么建设优良的校风呢?

首先,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之一。优良的学风一旦形成,就会变成这所大学的优良传统,就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轻易不会 改变,体现出恒久性特点。优良的学风总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融合,它们除了有学风的一般 特征外,又会表现出打上各自大学印记的不同特点,如哈佛与剑桥的学风各异,北大、清华 的学风也不同。为此,抓大学学风建设,决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同时,又不能照搬照抄,而要从实际出发,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抓出自己的特色。找准突破口,以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学风。近年来,北京大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发出“清除赝品,拒绝平庸”承诺和倡议,引导学生勤奋学习、追求卓越,形成明荣知耻的强大舆论诉求。我们要以创先争优为动力,进一步提高党风师风学风建设的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氛围。

大学学风是高校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所大学的无形资产和财富,体现的是一所大 学的风貌和大学精神。大学学风反映着一个学校的历史积淀和优良传统,同时也反映着一个 学校的办学与管理水平,它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社会声誉,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学 风不正,贻害无穷。

因此,加强大学学风建设,意义重大,刻不容缓。大学生即时大学的主体,也是大学学风的主体,一所大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所培养的大学 生的“质量” 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理念、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成效等 学习素质,着力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讲学习、讲正气、讲成才,净化大学殿堂,创造优良的学习氛围,下功夫培养和塑造人人都学习、人人都创造、人人都 成功的理念和氛围既是创建优良学风的要求也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必备条件。

再者,校园文化建设,既对学风建设有方向意义,也为学风建设提供载体与保证。大学学风作为历史积淀下来又不断传承的优良传统,属于 文化范畴,但更重要的理由是大学学风作为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基本途 径的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和学习精神又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即先进文化范畴。在先进文化 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既对学风建设有方向意义,也为学风建设提供载体与保证。学风建 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对孪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从促进学风建设的角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树立大学文化理念,明确有了大楼不是大 学,有了大师也不是大学,只有大楼、大师和大学精神“三位一体”,才是真正的大学。二 是优化校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要有一流图书馆、校史馆、博物馆、文化体育馆和有影 响的研究所、研究中心、工作室和编辑部,为学生拓宽视野、提升能力提供平台,并以此来 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索求实精神。三是依靠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采用多种形 式,开辟各种渠道,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用活动 感染人、启迪人、教育人。四是深入进行大学文化,特别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大学精神文化 的研究,以先进的文化理念支撑、指导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科学的价值观赋予校园文化活 动以活的灵魂,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优良大学学风形成的助推器。

再者,师德师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广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近年来,北京大学深入开展向王选、孟二冬学习活动,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孟菲回信精神;设置北京大学教师最高奖“蔡元培奖”和党务工作者最高奖“李大钊奖”等奖项,宣传季羡林、侯仁之、黄楠森、程民德等师德典范。最近,北大党委宣传部门联合社会媒体开展“感动北大人物评选活动”,集中宣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姜伯驹等先进典型。

校风建设需要学校的硬件、软件都要同步建设,如校园环境的美化、学生宿 舍条件的改善、教材更新、教室的增加、图书馆的完善;以及教师教风的改进、人才培养模 式的改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等硬件软件进一步提高和到位。校风建设是一个长期过 程,学风建设不可能靠喊口号、拉标语就能“立竿见影”,需要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努力。校风建设还要加强教学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的紧密结合,要发挥“教学相长”优势,及时沟 通,共同制定建设规划,协力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参考文献:

[2] 金庆昕.秉承传统 与时俱进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现代化[ J ] .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2004 [4] 赵正铭.校园文化的现存问题及对策论析[ J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 [5] 游华金.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 J ].教育探索,2004 [6] 任水才.论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J ].教育探索,2004

第三篇:良大学校风与争创一流大学的关系

良大学校风与争创一流大学的关系

摘要:校风,顾名思义,是指学校的风气。风气有正有邪,有好有坏。风气好,学校教 育任务便能顺利完成,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兴趣爱好能得以充分施展;风气不好,歪风邪气抬 头,好学生就可能变坏。优良的校风,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是师生 员工言行举止的准绳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精神力量,对学生的 培养和成长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 几 代人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绝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更不能片面追求各种大学评价的 量 化指标,而要深入探究大学的本质,正确把握办学规律和要素,注重内涵建设,着力提高 发 展质量。

关键字: 优良校风 学风 争创 一流大学

正文:非常遗憾的是,中国的大学似乎陷入了“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恶性循环 中。大量事实证明,在以物质攫取为主导价值的社会洪流面前,在一个因追求 “经 济馅饼”而文化贬值的时代,轻慢精神、拒绝崇高、放弃信仰,必然成为一种普 遍的大众心理现象。更糟糕的是,当市场中心和实用主义盛行,尤其是高校扩招 而就业艰难之时,新的“读书无用论”必然滋生蔓延,并进而影响到高校的实际 办学水平。当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大学办学的基础已有所动摇甚至倾斜,大学的灵魂开始飘忽不定,大学精神在迷失、消散,大学校风随着人流的增加而 慢慢变淡、变坏。据2010年在《中国青年报》上的报道: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大学“创世界一 流”运动风生水起,集体陷入“创一流”的焦躁状态。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复旦 大学校长杨玉良说: 我经常提到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两点差距:一是在大 学精神上的,包括教授、学生的精神素养;二是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说到底还 是办学自主权不够。清华大学新任校长陈吉宁发表就职演讲时说,大学的根本不在 “大”

而在“学”,在于学生、学者、学术、学风。陈吉宁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的场所,更是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之所在,是铸造灵魂的地方。

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应该是全世界优秀青年学者们的聚集地;凡是在这里 学习的人,都会把这里当做他一辈子的精神家园。大学的精神、品位必须非常高。所以,我反对任何形式的在学校中莫名其妙地闹哄哄,因为这会降低学校的高雅 性。高雅不是培养精神贵族,而是要培养精神境界高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心中不 仅装着民族,而且装着全人类的问题,如气候问题、环境问题、核武器问题等。现在大学精神有点迷失,出现了一种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作为全社会来讲,包 括大学,功利主义盛行。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教学上教会你考试,人才培养上 只要你能找到工作就可以:学生也是这样,选择的专业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 是根据自己出来能否当大官,赚大钱;教授的功利主义,就是奔着SCI(科学引文 索引)和课题项目,忘了做学问才是他们一切的出发点。如何创建一所一流大学呢?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认为,世界一流大学最重

要的是要有世界一流的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是要抓一流的学科建设。如此,建设 世界一流大学就有了可操作性。每个高校拥有的特色强势学科是不一样的,应该以这些学科 为基础按世界一流标准进行建设。而一流学科本身就包括了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基地、一流 的贡献等等,所以关键在于选准重点学科。

而优良的校风无疑是每一所一流大学必备的,怎么建设优良的校风呢?

首先,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之一。优良的学风一 旦形成,就会变成这所大学的优良传统,就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轻易不会 改变,体现 出恒久性特点。优良的学风总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融合,它们除了有学风的一般 特征外,又会表现出打上各自大学印记的不同特点,如哈佛与剑桥的学风各异,北大、清华 的学风 也不同。为此,抓大学学风建设,决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同时,又 不能照搬照抄,而要从实际出发,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抓出自己的特色。找准突破 口,以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学风。近年来,北京大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学风建设的 规章制度,发出“清除赝品,拒绝平庸”承诺和倡议,引导学生勤奋学习、追求卓越,形成明 荣知耻的强大舆论诉求。我们要以创先争优为动力,进一步提高党风师风学风建设的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氛围。大学学风是高校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所大学的无形资产和财富,体现的是 一所大 学的风貌和大学精神。大学学风反映着一个学校的历史积淀和优良传统,同时也 反映着一个 学校的办学与管理水平,它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社会声誉,关系到学生成长成 才和就业。学 风不正,贻害无穷。因此,加强大学学风建设,意义重大,刻不容缓。大学生即时大学的主体,也是大 学学风的主体,一所大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所培养的大学 生的“质量” 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理念、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成效等 学习素质,着力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讲学习、讲正气、讲成才,净化大学殿堂,创造优 良的学习氛围,下功夫培养和塑造人人都学习、人人都创造、人人都 成功的理念和氛围既 是创建优良学风的要求也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必备条件。

再者,校园文化建设,既对学风建设有方向意义,也为学风建设提供载体与保证。大 学学风作为历史积淀下来又不断传承的优良传统,属于 文化范畴,但更重要的理由是大 学学风作为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基本途 径的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和学习精神又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即先进文化范畴。在先进文化 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既 对学风建设有方向意义,也为学风建设提供载体与保证。学风建 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对 孪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从促 进学风建设的角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树立大学文化理念,明确有了大楼不是大 学,有了大师也不是大学,只有大楼、大师和大学精神“三位一体”,才是真正的大学。二 是优 化校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要有一流图书馆、校史馆、博物馆、文化体育馆和有影 响 的研究所、研究中心、工作室和编辑部,为学生拓宽视野、提升能力提供平台,并以此来 培 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索求实精神。三是依靠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采用多种形 式,开辟各种渠道,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用活动 感 染人、启迪人、教育人。四是深入进行大学文化,特别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大学精神文化 的 研究,以先进的文化理念支撑、指导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科学的价值观赋予校园文化活 动 以活的灵魂,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优良大学学风形成的助推器。再者,师德师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广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 成。近年来,北京大学深入开展向王选、孟二冬学习活动,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给孟 二冬女儿孟菲回信精神;设置北京大学教师最高奖“蔡元培奖”和党务工作者最高奖“李大钊 奖”等奖项,宣传季羡林、侯仁之、黄楠森、程民德等师德典范。最近,北大党委宣传部门 联合社会媒体开展“感动北大人物评选活动”,集中宣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姜伯驹等先 进典型。校风建设需要学校的硬件、软件都要同步建设,如校园环境的美化、学生宿 舍条件的 改善、教材更新、教室的增加、图书馆的完善;以及教师教风的改进、人才培养模 式的改 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等硬件软件进一步提高和到位。校风建设是一个长期过 程,学风建设不可能靠喊口号、拉标语就能“立竿见影”,需要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努力。校风

建设还要加强教学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的紧密结合,要发挥“教学相长”优势,及时沟 通,共同制定建设规划,协力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金庆昕.秉承传统 与时俱进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现代化[ J ] .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 志,2004 [2] 赵正铭.校园文化的现存问题及对策论析[ J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 [3] 游华金.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 J ].教育探索,2004 [4] 任水才.论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J ].教育探索,2004

第四篇:《论十大关系》之是非关系读后感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第九条“是非关系”中指出:对于犯错误的同志,要本着一看二帮,“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来对待。同时指出,“对待犯错误的同志,究竟是采取帮助态度还是采取敌视态度,这是区别一个人是好心还是坏心的一个标准。”革命队伍如此,那对于团队、组织中,犯错误的员工,我们应该报什么样的态度呢?首先,明确错误的性质。不同性质的错误,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大体如下:

1.原则性问题,要坚持不谈判的原则,不能迁就。

2.原则问题以外的问题: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犯错误的团队成员进行积极的说服交易并帮助其改正错误。

需要注意的是,仅仅的指出其错误是不够的。看笑话、看热闹的心态更是要不得的。正确的做法是积极帮助犯错误的成员想办法,改正错误,取得进步。对于犯错误的员工要进行批评,但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甚至批评过头。需知“穷寇莫追”,“兔子急了还咬人”的道理。

对于犯错误的成员批评过甚,危害有几个方面:

1.可能矫枉过正,让其走上更加错误的道路;

2.可能打击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3.不利于团队效率的发挥;

4.不利于团队管理,不得人心;

5.给其他成员造成危机感,人人自危!

另外,要看到,如果犯错误的员工愿意积极改正错误,吸取经验教训,这会有利于他的工作开展,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这个角度讲,这是进步的表现!

第五篇:论新时期的医患关系之医患沟通

论新时期的医患关系之医患沟通

临床医学1205班李宣宣学号 121518010510 摘要

近年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而且已经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当前和谐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最基本的解决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途径,已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医患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目前我国经济正在沿着市场化的轨迹发展,医疗制度改革也在深入进行,这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要想构建和谐的医疗关系,必须医方、患方、社会三者共同努力。国家增加卫生投资力度,准确定位医疗机构的性质,确保广大中低档人群的基本健康等实际已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实现医患关系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关键词医患关系概述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医患关系的实质

医患的沟通医患沟通的现状分析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著名医史学家 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的 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

医患关系是在医疗过程中由技术性关系和非技术性关系两大部分组成。非技术性关系是指求医过程中医务人员与病员的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关系,在医疗过程中对医疗效果有着无形的作用。技术性医患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

1.主动与被动型:医师完全主动,医师的权威性不受质疑,病员不会提出任何异议

下载论优良大学校风和争创一流大学之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优良大学校风和争创一流大学之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