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从绿林走向荒漠的感慨》有感
读《从绿林走向荒漠的感慨》有感
一九七九年上学期间,我读过一篇名叫《土壤》的小说,说的是五十年代未北京农业大学一对青年男女学生之间的爱情故事,反映的却是那个时代促人奋发上进的社会氛围和简朴而又重要的农业科学道理,读起来既感到亲切、振奋、引人入胜,读后又让人学到了许多科学道理,很有教育意义,真是受益非浅。以后许多年,我一直梦想着能读到反映林业科学的文学作品。
后来一个绝好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作家葛•嘉洋益喜(何世昌)先生的散文《从绿林走向荒漠的感慨》,终于圆了这个彩色的梦。文章说,拉仓村过去曾有林子、有牧场、有肥沃的农田,风调雨顺,林木葱郁,牧草茂盛,庄稼丰收,村民生活虽说不上小康,倒也丰衣足食。不知从那一天开始村里的一些人把致富的目光盯在了村庄上头的山林上,后来终于引起了村里大部分人甚至外县一些人都来这里伐木卖钱致富的现象。结果,钱倒是赚了一些,却因砍完了山林,引起了水土流失、生态条件恶化、草场退化、农田春旱秋涝的恶果。村里人不仅盖房、做饭要从山下很远的地方取材(柴),而且牛羊减少、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大多数村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人们这才后悔何必当初呢?,才谋划如何重新育苗、造林、抚育和封山育林,以重塑当日辉煌。
散文说的虽然是一个山区小村父老乡亲的故事,反映的却是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科学道理,通俗易懂,说服力强;散文说的虽然只是一个村庄的事,受教育的难道不是生活在林区和林缘地区的全体人民吗!
甘南林区是长江、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甘南森林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巨大的生态效益,同时也具有生产木材的经济效益。由于种种原因,数十年来人们像拉仓村的大多数父老乡亲一样,忽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先是拼资源、拼消耗、讲贡献、无节制地开发森林资源,近十多年林业企业又千方百计超限额采伐,以保证上万职工的工资发放;一些林区群众也试图靠伐木致富;不仅林业企业和林区群众砍伐,非林区甚至州外群众也来伐,造成森林资源的过量消耗,使得一些林场出现资源危机、资金危困的“双危”局面,同时也引起了许多生态问题。据有关资料,白龙江、洮河、大夏河水
系的降水量自六十年代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江河径流量减少很快,而河水含沙量却成倍增长,一些水利设施也因河床降低而失去作用,许多原来的水地也变成了旱地。出现旱、涝灾害增多的严重局面。
愿我们的林业职工和林区群众象拉仓村那位德高望重的智慧老人一样,眼光放远一点,心胸开阔一些,再不要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滥伐、乱砍森林了;愿我们的林业职工和林区群众以拉仓村的教训为鉴,急早保护森林、科学培育、科学利用,实现我州森林资源“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美好前景。谨防舟曲变拉仓!谨防迭部变舟曲!
愿我们的国家从修水库、建电站、搞提灌的巨大投资中拿出一点资金,加快长江、黄河上游林区群众脱贫和“两危”林业企业的转产步伐,以便减少林区职工和群众对森林资源的压力,尽快改变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的状况;同时增大育林投资,扩大森林资源,让森林涵养更多的水源!让电站发更多的电!让水利设施灌溉更多的农地!
愿这些年靠木材致了富、发了财的“老板”弟兄姐妹们适可而止,坐享清福,如能拿出资金搞投资,建项目,为振兴林区经济作些贡献,其功德将永载史册!
利用文艺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林业科学的作品并不多见,我愿看到更多反映林业科学道理的散文、小说、诗词和影视作品!
李俊臻1999年10月1日合作
附:从绿林走向荒漠的感慨
葛•嘉洋益西(何世昌)
拉仑村,地处白龙江南岸的半山,这里原来是个自然条件优越的宝地。高高的山顶上,除了夏天之外,几乎常能见到皑皑的白雪。半高山上,则森林茂密,有古树奇木,有珍花异草,到处大树参天蔽日,正是松翠竹青,郁郁葱葱,山花烂熳,清香扑鼻,别是一番新气象。什么马鸡、锦鸡、雪鸡之类的飞鸟,和熊呀、虎呀、豹呀等各种飞禽走兽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低半山的林线下面,有几万亩林间草坡,是个水草丰美的好牧场。紧连着草坡下边,有五千多亩平坦肥沃的良田,加之山上的一股汩汩的清泉从村边、良田中间流过,因而拉仑村的这百来户人家过着林、牧、农的富裕生活。不知是老天有眼,给这百来户人家赐予了如此优美的条件,还是远古的老祖宗们有眼光,才选择了这样优越的环境,庄后山坡上五彩的经幡猎猎,村边弹拨的布望琴音,颤响着那奔流的山泉,村里人欢马叫,一派生气。于是祖祖辈辈都过着安祥恬静、幸福富足的好生活,犹如人人都在做着一种悠远的绚丽美梦。
然而到了他们这一代人,岁月流逝得太快太多,渐渐见不到大山的巍峨粗放和豪爽,见不到碧浪荡山野的绮丽风光,见不到葱茏接高天的森林,听不到那豪放细腻,欢快流畅的歌喉。却像朔风劲吹着一片荒漠,很快被数不清的刀斧吞噬掉了这片苍翠的原始森林。不知是他们这代人的文化落后,人们的素质太差,还是聪明的人心灵深处没有闪亮智慧的灵光,才导致了愚昧无知的盲目举动中,失去了那片曾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水土、提供绿色财富的原始森林。若不是大家无止尽地去用刀斧砍这片绿色的森林,那片祖辈曾拥有的原始森林也不会很快消失掉。有人曾回顾当时,他们不仅自己乱砍滥伐,还让山下人也成群结对上山来,到森林里乱砍滥伐,砍个不停。眼看着林线在后移,森林在消失,资源在枯竭,人们快要失去这片森林时,村里有个年长的老人,他很诚恳地劝说众乡亲们:“不要这么消耗自己的这片森林,这片森林是咱全村人的生命林。你们自己眼下为赚几个钱,自己砍了且不说,还让山下人 也来乱砍滥伐,他们现在砍的是林,将来还会拐走村里人的老婆。”可村里的人们听了却哈哈大笑,觉得他只知道讲些老糊涂话,便置之不理。
这事仅隔二十多年的岁月,渐渐的林砍光了,树不见了,原来的一片片林间草坡退化了,到处都变成光秃秃的荒寂空地,树也没有了,花也不开了。飞禽走兽也无踪影,剩下来的只是凋零的岁月。因此到了雨天,水土开始流失,遇到旱天,地里不长庄稼,富饶的宝地慢慢变穷了,富裕户每况愈下,村里也与日冷落了起来。穷人越来越多,尽管国家扶贫,富户还是寥寥无几。人们透过冷漠的日子,回眸遥远流逝的岁月,但留下的只是遗憾。这时村里的姑娘还没被人拐去一个,可她们望着全村的可怜穷相,艰辛的生活,故乡变异的土地,严酷的条件,眼睛开始盯着山下村里的小伙子,一个个成了“飞鸽牌”,飞向了异地它乡的梧桐树。自然,本村的光棍汉,却越来越多了起来,他们只是用苍鹰俯冲般的目光望着这贫瘠的山野,才回忆起了那个年长的老人的诚恳忠告,可惜为时太晚了。只不过忏悔、忏悔而已。
而今他们面对自己人为造成的灾难、愚昧的苦果,人人都说:“知道现在,何必当初
呢?”现在不说别的,只说修房,就显得特别费劲,那老人们当年只从山上往山下窜木料的方便条件,早已不复存在,倒变成了现在由山下往山上峰回路转地人背、畜驮、甚至两人扛,或几个人联合起来往山上抬木头的艰辛恶果。不论是人背、畜驮、还是几个人抬,个个都唉声叹气,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许多感慨和难言之处,他们究竟是在唉什么声?叹什么气呢?原来都在心底里埋怨自己的前辈和自己过去太不慎重,才导致了今天的后果。他们回顾着从前从山上往庄里窜木料修房子的好光景,望着今天从山下往山上背木头修房的反差和历史悲剧。的确是感慨万分,后悔莫及。
柳暗花明重开头,“铁树自有开花时。”既然已到了如此地步,那么这村的后起之秀们,能不能通过重新整地、育苗、植树造林、抚育、封山育林等等举措,再使此山此地恢复原有的绿林呢?我想,只要这村里的干部群众有志气、有能耐,有改造大自然的壮志,不怕在这样气候温暖、土层较厚,雨水充沛的高山上,长不起树,披不上绿装。只要有雄心、有恒心在,再加上勤奋劳动严格管护的新举措,此山此地定会回归原有大自然的绿浪中,也定会从无林的荒漠,又走向那绿浪翻卷,银澄碧绿,鸟语花香的未来,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我衷心祝福拉仑村的父老兄妹们,为使自己的故乡,松竹高万丈,青绿无尽头,到处山花似火,春笋绿如绣,早日顺着父辈们骨骼一般坚硬的山峰,沿着母亲乳房般丰满的绿原,踏着自己的肌肤样肥嫩的沃土,把自己的命运,再次推向新的曙光和新的富足,那新的未来仍是灿烂辉煌的。
第二篇:读《从责任走向优秀》有感
教师责任重于泰山
—读 曾国平《从责任走向优秀》有感 最近,我拜读了曾国平教授的《从责任走向优秀》一书,心中感悟颇多,受益非浅。在书中,曾国平教授通过一系列有很强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案例,紧紧围绕 “责任的价值”、“责任的行动”和“责任的经营”进行论述,让我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思考: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了教师的权力和义务。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这一平台上,教师担负着传授知识、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重任。作为重青院的教师,我认为爱岗敬业是责任的源泉。
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认为“敬业者,专心致志事其业”,对教师而言,就是以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态度来对待教育,崇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
我认为结合我院的现状与发展目标,爱岗敬业具体体现在:
1、踏踏实实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要认真备课,做到上课前必须备课,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获取更多的信息,学习和吸取精品课程的精华,将知识进行有效重组,特别将理论联系实际,在备课过程中增加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备课过程中特别注意:明确每一堂课的重点、难点,每一堂课都有增加亮点。
2、认真上课。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
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过程要和谐、生动,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学内容科学、严谨,着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
此外,要充分认识到老师不能代替学生,老师一定要做组织者,教学方法既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诱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习和研究多种先进教学方法,将游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综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既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以2011年迎评工作为契机,增加自己思想觉悟、提高自己业务能力、按要求完成学校相应工作安排。
首先,我应该从思想上认识迎评促建对我校的重要意义。迎评促建关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作为一名青职院的教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相联的,迎评促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将与学院同呼吸、共命运,校荣我荣,校衰我耻。学校则以迎评创优工作为契机,促发展、促学风、促拓展、促文明,通过评估来修正自己,完善自我,那么最终,我们各位教师才是真正最大的受益者。所以我们更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评估,时刻铭记“迎评促建,我的责任”。牢固树立迎评创优,人人有责的思想。
尽己所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自觉投入到校风、学风、班风的建设中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是充分利用课余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按学校评估相关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投入精品课程建设。不集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相信只有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投入,才能换来一丝一缕的胜利;只有重青院的每一个教师,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每个人都积极投入评估促建的工作中去,我院一定会顺利完成评估任务的。
5、作为班主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积极为学生联系实习、就业工作,经常深入寝室与学生谈心,及时对毕业生的困难和疑惑进行梳理,解决学生思想、心理问题,为学生顺利就业搭建平台。
以上就是我读了《从责任走向优秀》一书的思考与体会,如有不当,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指正。
第三篇:读《荒漠里的泪滴》有感
伟大的母爱
——读《荒漠里的泪滴》有感
世南小学姜雨婷503班
母爱是一缕阳光,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母爱是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儿女的心头,点点滴滴汇聚成了爱的海洋,母爱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帮助你找到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又最平凡的力量。母爱不仅仅是人类所拥有的,动物之间也存在着母爱的力量。我读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荒漠里的泪滴》。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日常的生活,包括喂牲畜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一天,一头被人们公认忠实的老牛立在运水车前,但是任凭司机如何训斥驱赶,这头倔强的老牛不肯移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牛的主人扬起长鞭抽打牛背,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运水的战士被感动了,他自愿接受处分,从车上倒出半盆水放在牛的面前,而牛却没有喝水,而是呼唤自己的孩子来喝水,慈爱的老牛看着贪婪的小牛喝完水,静寂中,人们看见了母子眼中的泪水,然后掉转头,一起慢慢地往回走。
读了这篇文章,我思绪万千,就连动物有如此丰富的情感,更何况是人呢?母亲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为我无私的奉献着,而我还经常不理解母亲的做法,与她顶嘴,我浑然不知母亲坚强乐观的外表下,承受着多大的艰辛。世间的母爱都是相同的,母亲瘦弱的双肩承载了太多的劳累,她用汗水和眼泪为我撑起了一片爱的朗朗晴空。2011-8-17
第四篇:读《从责任走向优秀》有感Microsoft Word 文档
读《从责任走向优秀》有感
2011年7月,有幸和麻江县125名小学校长及教导主任们在西南大学聆听了曾国平大师的讲座,不禁被他深厚的内涵、幽默的语言、睿智的思维所折服。于是,带着一份敬仰、一份崇拜、一份虔诚拜读了曾老师在讲座中提及的他所撰著的《从责任走向优秀》。
《从责任走向优秀》一书,从责任的价值、责任的行动及责任的经营三方面进行阐述。运用许多事例向读者证实:责任获得成功,责任心赢得优秀,责任感完成使命,负责任的人得到重用。负起责来,没有权利,可以得到,可能持续拥有;不负责任,拥有了权利,也会失去,甚至永远失去„„这些精避的话语,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要对学生负责,要对社会负责。笔者现任教的是新场小学三年级数学,本班有两位女生,乘法口决不会背,我手把手地教,两个星期下来,还是没有多大起色。我想放弃对她们的教育,想让她学“自生自灭”,不去管她了。《从责任走向优秀》一书让我改变了做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想不到的办法。再差的学生也有他可教的一面,要像鸡蛋里面挑骨头、像骨头里面挑鸡蛋一样挑“差生”的可教点。当年的爱因斯坦、爱迪生,都是老师心目中的差生,老师都 不愿意教的,放弃了,结怎样?再难教的学生也得教下去,哪怕是“硬着头皮”,因为这是老师的责任,如同医生一样,有一线挽救生命的希望,就要做百倍的努力。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成功的三个秘诀:“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对今天的学生,差的也罢,不太好的也罢,当老师的都要“不抛弃、不放弃”,还要“不舍弃、不嫌弃、不遗弃、不丢弃”,这是我们当老师的素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我们也要先对自己进行教育才行。对学生的“不弃”,就是对老师自己的“不弃”,也是对祖国未来的“不弃”,是对责任的“不弃”,反之,“弃”了学生,就“弃了”我们自己,失去的是老师自我,失去的是老师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学生是什么?是老师、学校的客户,是上帝,是老师和学校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儿女。孝敬父母时,最应该用好东西;扶养儿女,可以牺牲一切;叩拜神灵,心必须诚。为什么我对学生不能像对神明、父母、儿女那样,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们呢?我没有理由放弃她们,从今以后,我将对她们进行“望、闻、问、切”,寻找“良方”,力争转化她们,让她们赶上大部队。
有人说,学生的专业不合格,那是“次品”;如果身体不合格,那是“废品”;如果思想不合格,那是“危险品”。因此,我们教育学生不光教给学生的专业知识,让他们锻炼出强健的体魄,最主要的是传给他们正义的、积极的思想。为家长、为社会、为人民,交出一批批合格的、优秀的“产品”,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个人工作的好坏,最关键的就在于有没有责任感。一所学校的好坏,关键就在于有没有责任感的团队。对一名教师来讲,责任是出色完成任务的心理基础,责任是充分展现能力的有效载体,责任是实现教师职业理想的根本保障。在学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作岗位,同时也担负着不同的责任,我是一名数学教师,我就有责任去做好数学教学工作,使家长满意,学生满意。我又是一名副校长,一名管理者,我就要认真做好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勇敢地担负起责任,认认真真地做好分内的事,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我所做的一切就有价值,就会成功,就会获得尊重。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的人,责任能够让人战胜恐惧,战胜各种消极情绪,因为在责任面前,人们都会变得勇敢、坚强,责任就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做人的准则。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会不断地给自己增值,一所优秀的学校,一定会不断地提升品牌价值。人们常说责任重于泰山。可以说一个人的成功,都来自于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身的努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责任,已经成为人的一种立足之本。责任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你缺乏责任,团队不会接纳你,同事不会帮助你,搭档不愿意与你共事,朋友不愿意与你往来,你最终将被这个社会抛弃。有能力的人很多,但是有能力又有责任的人却不多。能力跟责任兼备的人才是学校所需要的。有一个观点:责任就是荣誉,为荣誉而工作,就是主动争取做得更多,承担更多的责任;为荣誉而工作,就是全力以赴,全身心的做事;为荣誉而工作,就是为学校分担忧虑,给领导减轻压力,给上级以支持,给同事以帮助;为荣誉而工作,就是自发地履行你的职责,让努力成为一种习惯。努力工作,忠诚于教育事业,在捍卫学校荣誉的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荣誉。自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教育是一项永无止境的育人工程,是永远充满希望的朝阳事业。一个人的成功,与一个单位的成功一样,都来自于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身的努力。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负责任,这是做人的底线。负责任的人,会成为天使,进入天堂!
不负责任的人,会成为魔鬼,下了地狱!只要你尽到了你做人的责任,你也无怨无悔。只要你是一个负责的人,你获得了另类的优秀,你大可自己为自己发一枚优秀的奖牌,这个奖牌上写了四个大字:“我尽责了”。是的,从责任走向优秀。一个人可以不伟大,也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没有责任。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如果都能立足本职,在自己的岗位上真正地,认真地负起各自的责任,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就一定会得到各方的肯定,赢得他人的赞赏。这个社会就一定会多一些美好,未来就多一些希望。(新场小学艾智常)
参考文献:曾国平——《从责任向优秀》
周西敏——《做个有责任的人》
第五篇:读走向海洋有感
读《走向海洋》有感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而海洋则是我们家园中最重要、最神秘的组成部分。生命起源于海洋,受惠于海洋,从海洋中诞生的原始生命让荒凉寂寞的地球生机勃勃。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海洋充满了幻想,无数航海家用生命探索着海洋中留下了迪亚士,哥伦布,郑和与麦哲伦等人的足迹。拥有海洋就是拥有财富,历史用鲜血和金钱记录了海洋在交通商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海洋绝不仅仅只有这些,她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先辈们遗落的财富。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战火和硝烟中认识了海洋的重要性,并逐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海洋。作为新时代的花朵,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对海洋始终怀着一颗好奇和探索之心,用知识武装自己,更好的保护海洋,开发海洋,让海洋成为我们的朋友,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一(2)班张昊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