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文艺活动的蓬勃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文艺活动的蓬勃发展,丰富校园文化,活跃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充分展示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才艺素质,给同学
们一个真正展示自我风采和勇气的舞台,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
排练时间
反映学生健康成长和展示我校师生积极向上新风貌等;为了推进校园文化
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在学校倡导的“精、气、神”立人之道中健
康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以校园文化节为载体,进一步丰富校园
文化生活,凝炼校园文化精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严密组织,确保各项比赛活动顺利进行。
2、加强安全工作,切实做好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活动现场的安
全保卫,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3、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相关项目负责人要组织召开专题会
议,确保活动准备充分,师生参与率高。
为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审美情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展现学校的精神风貌、办学特色及教育成果。经学校研究决定,从今年起举办校园艺术节活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一般经过比较长期的持续和不断完善后,会形成一个学校的传统文化和自然风尚,对于整体展示和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才艺水平、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执行、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学习风气、构建高雅文明的校园人文环境均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打造学校的特色文化品牌,个性化特长性学生的因材施教与特殊培养更是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平台和途径。仿照国家的各种博览会的说法,也可以称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学校各类特长学生的才艺博览会。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艺术素质:搭建艺术文化平台,发掘文化艺术人才:打造文化校园,构建特色校园:
第二篇:学校文艺活动总结
文艺活动总结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眨眼间,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又将结束了。这一学期来,我们文艺部在学生会这个大家庭中成长着、发展着、探索着,真的是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颓废。现在此将本学期工作中的收获与不足总结如下:本学期中,我们文艺部与学习部配合对广播站播音员进行了选拔,择优录取,真正提高了广播站的质量。为同学们创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为校园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对于稿件,我们的编辑们也仔细认真地进行挑选,并配上优美高雅的音乐进行诵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向初
一、初二的同学开展了“金点子”活动。让各班文艺委员负责把同学们对文艺部的意见、建议传达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文艺素养,我们部还开展了“我眼中的文艺”征文活动。得到了很多同学的支持。也收到了不少优秀稿件。通过此活动激发了大家对文艺的兴趣,也更进一步让同学们了解到:“文艺”也可用笔写出来,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同学们良好的文艺素养。本学期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我们文艺部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开展的活动太少,没有真正的做到大众化;没有太多的创新活动;互动性不强等。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总结,争取更大进步与提高
第三篇:为进一步推进全县交通系统反腐倡廉建设
合水县交通局建立健全工程
监督机制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交通系统反腐倡廉建设,依据交通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实施办法》,结合我局交通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五年构建惩防体系工作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交通工程领域廉政工作,促进交通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为打造“廉洁交通”、促进全县交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把完善惩防体系建设的要求贯穿于交通建设、管理、发展和改革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做到既发挥服务和促进作用,又推动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
--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正确把握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的关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治腐败,更要着力减少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有效预防腐败。
--坚持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紧紧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通过抓重点促一般,抓典型带全局,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总结新经验、研究新情况,创新工作思路,使反腐倡廉建设更加适应交通改革发展的需要,更加富有实际成效。
(三)工作目标
经过工作的努力,实现以下目标:(1)交通系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硬;(2)建立完善交通建设、运输市场信用体系,运输市场秩序日趋规范,交通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3)交通系统党员干部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意识显著增强,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违法违纪现象明显减少;(4)具有交通特色的惩防体系不断完善,打造“廉洁交通”取得实效,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坚持制度建设,深化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在完成构建惩防体系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坚持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制度体系。
(一)规范决策权行使机制
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贯彻落实《合水县交通局议事制度》等制度,坚持“三重一大”即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命、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必须由集体研究决定。对涉及交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充分协商和协调;对专业性和技术性强的重大事项,要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建立健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逐步形成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党组、行政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决策实施后社会评价制度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
(二)深入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职,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局党委及系统各单位党组织专题研究反腐倡廉工作每年必须在两次以上,做到年初将反腐倡廉责任分解、落实责任分工;年中分析形势、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年终对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和考核。制订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评)标准》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追究办法》等制度。
(三)完善交通建设、管理领域廉政制度体系
进一步推进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输行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实现交通行政审批和工程招投标等阳光操作。完善加强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廉政监督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运输管理领域廉政监督制度,推行交通行政许可网上审批制,规范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制度等等。加强对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完善专项资金拨付制度,配合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监督;围绕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以招投标和资金监管为重点,实施全过程的监督。
三、注重廉政宣教,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防范机制
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深化完善廉政教育防范机制。
(一)加强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反腐倡廉教育
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贯彻,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要求,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开展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扎实开展“打造廉洁交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反腐倡廉教育融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中。制定
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理论学习、干部培训的必备内容,经常不断地进行教育。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定期安排反腐倡廉理论学习。把《新时期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程》等教材纳入学习内容。加强领导干部在职期间的岗位培训,开设廉政教育课程。完善新任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法纪知识考试和教育培训制度。在干部入党、任用提拔,公务员上岗时进行党纪政纪条规测试。健全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要讲一次廉政党课。
加强党风党纪和法律法规教育。在系统党员中开展经常性党风党纪专题教育,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广大党员坚持党性原则,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宗旨意识、忧患意识和反腐倡廉意识。
(二)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力度
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纳入交通各级党组织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宣传等部门制定具体的宣教计划,抓好落实,形成宣教合力。抓好经常性教育和节前教育,确定每年5月份为系统“廉政教育月”,谋划好活动内容,抓好落实;积极探索反腐倡廉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深入开展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组织剖析座谈、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深入推进交通廉政文化建设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交通廉政文化建设,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进工地。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以争创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单位活动为载体,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载体,通过举办廉政书画展、摄影展,廉政故事演讲赛、辩论赛等形式及廉政电影进工地等活动,扩大廉政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强化监督制约,完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坚持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积极构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互衔接的监督机制。
(一)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
加强对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的监督。维护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加强对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问责,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十七大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做到政令畅通。
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围绕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政策和措施进行监督检查,防止和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行为。
加强对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认真开展对“三重一大”等实行集体研究决策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党组会议、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的严格执行,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二)加强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
加强对交通建设重要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监管。切实加强对公路建设项目计划立项、设计变更、大中修立项和资金使用等重要环节的监管。
(三)切实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
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严格执行党章,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不断改进民主生活会的方式方法,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坚持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完善领导干部“三谈一述”即谈心谈话、任前谈话、诫勉谈话和述职述廉制度。推进党务公开,落实党员在监督中的责任和权利,保障党员批评、建议和检举等权利,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等制度,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
强化行政监督。积极开展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加强对本单位职能部门及下属单位行使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定本单位行政监察办法,建立行政监察机制。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行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
注重民主监督。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人士对交通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交通行风效能监督员的作用,定期开展对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行业管理中的廉政工作和行风建设等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和评议。
支持和保证群众监督。认真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化政务公开和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不断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增加公权运行的透明度。进一步抓好系统各单位内部事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化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信访工作,健全信访举报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的监督作用。
重视舆论监督。重视和支持新闻媒体正确开展舆论监督,进一步拓展舆论监督的渠道。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强化监督的机制,把各监督主体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合力,同时建立健全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机制,增强监督的实效。
五、深化作风建设,健全完善纠风工作长效措施
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不断深化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一)着力加强作风建设
不断完善系统作风建设相关制度,以“抓作风建设,促创业创新”为主题,进一步加强交通系统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继承党的光荣传统,牢记“两个务必”,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讲实话、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扎实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树立交通行业良好形象。坚持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以开展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基层,让群众满意的“三服务一满意”主题活动,推动形成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好学风,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好政风,团结和谐、服务奉献的好行风。
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和《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深入治理领导干部“行为不廉洁、作风不检点”问题,重点治理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收受干股,违反规定插手市场交易活动,以及在住房上以权谋私等问题。建立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五不直接分管”(不直接分管财务、干部人事、工程项目、物资采购、行政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和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个人从业的规定,推行领导干部财产和收入申报制度。
加强系统各级机关作风建设,坚决制止奢侈浪费现象。认真执行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和装修、设备配备标准。
第四篇:为进一步深入推进诉前调解工作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诉前调解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调解工作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意见。一、一般规定
第一条 诉前调解是指对于当事人提起诉讼的纠纷案件在立案前或者当事人申请诉前保全的案件,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调解方式解决纷争,化解矛盾纠纷。
人民法院可以引导当事人主动向调解工作室、相关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也可以依职权或者经当事人申请后,通过委派调解、联合调解以及自行主持调解的形式进行诉前调解。
第二条 诉前调解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强化诉前调解工作意识,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多方参与、司法推动” 的要求,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调解方式,将诉前调解工作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优先选择,切实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条 诉前调解的主要任务是:依托诉讼服务中心和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建立健全诉前调解工作运行机制和工作机制,实现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机衔接,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化解在初始阶段,解决在基层当地,实现案结事了和涉诉信访的源头治理。
第四条 诉前调解工作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调解优先原则。人民法院要将诉前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选择,努力使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
全面调解原则。人民法院除法律规定不得进行调解的外,所有的矛盾纠纷一般应当经过诉前调解。
合力化解原则。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工作应当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化解矛盾纠纷。
司法支持原则。人民法院要通过对诉前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及时进行效力确认,充分发挥对诉前调解的司法保障作用。
高效便利原则。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诉前调解灵活高效的优势,多渠道、多方式、高效率、低成本地化解矛盾纠纷。
依法审查原则。人民法院对诉前调解协议的司法审查,要严格依法进行,确保诉前调解的质量,防止违法调解,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下列纠纷在立案前应当先行调解:
(1)婚姻家庭、继承、变更抚养、收养关系、追索抚养费、扶养费、赡养费纠纷;
(2)劳动争议纠纷;
(3)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
(4)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5)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
(6)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
(7)数额较小的民间借贷、买卖、借用纠纷;
(8)物业服务合同纠纷;
(9)拖欠水、电、煤气、电信费纠纷;
(10)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
(11)刑事自诉纠纷;
(12)其他以诉前调解方式更有利于化解的纠纷。
上述纠纷,当事人书面表示不同意进行调解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引导和释明。经释明后当事人仍不同意调解的,应当及时审查立案。
第六条 对于涉及面广、人数众多、影响较大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与党委、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第七条 诉前调解的期限从当事人同意诉前调解之日起计算,一般为20 日。调解期限届满未达成调解协议的,经各方当事人同意,可以延长10 日。
诉前调解期限不计入立案审查期限。
第八条 对于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要及时审查立案,不得久调不立。
第九条 诉前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督促当事人及时履行。
第十条 人民法院要大力支持调解工作室、相关调解组织和调解人的诉前调解工作,在审理涉及调解协议的案件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及时认定调解协议的效力,树立和维护诉前调解机制的权威,提高和维护诉前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实际效果。
第十一条 诉前调解的纠纷,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之日起中断。当事人以邮寄方式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的,从当事人邮寄之日起诉讼时效中断。
二、诉前调解组织
第十二条 诉前调解主要由调解工作室、相关调解组织或者调解人进行。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派员参与或主持诉前调解。
第十三条 调解工作室是在基层人民法院及其人民法庭设立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合调解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诉至人民法院但尚未立案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
第十四条 调解工作室应当配备2 名以上的专职人民调解员,并可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若干名兼职人民调解员或者特邀调解员。
第十五条 各基层人民法院应积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选聘符合人民法院工作要求的人民调解员进驻调解工作室开展调解工作。在选聘人民调解员时,要优先选聘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人民陪审员、离退休法官、检察官以及其他具有调解经验的人员。
各级人民法院可以单独或会同相关部门从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相关调解组织、基层组织,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法官、离退休检察官、离退休警官和律师、专家学者、医务工作者、教师等人员中选聘特邀调解员。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要加强对调解工作室的管理和业务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安排审判经验丰富、调解能力强的审判人员担任调解指导员常驻调解工作室。
三、诉前调解程序
第十七条 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接待窗口在收到当事人起诉状后,应当立即决定是否进行诉前调解。暂时无法确定的,须在收到起诉状后3 日内确定。
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接待人员应当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调解工作室、相关调解组织、调解人进行调解。
第十八条 经诉讼引导,当事人可以自行向调解工作室、相关调解组织、调解人申请诉前调解;经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也可以将案件移送或者委派调解工作室、相关调解组织、调解人进行诉前调解。
第十九条 经诉前引导,当事人自行向调解工作室、相关调解组织申请诉前调解的,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应当进行登记备案,必要时,可以向相关调解组织通报情况。
第二十条 经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决定委派调解工作室、相关调解组织、调解人进行诉前调解的,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登记编号后,及时进行联系,调解工作室、相关调解组织或者调解人同意的,应当将委派调解函和当事人起诉材料一并移送。
第二十一条 调解工作室、相关调解组织、调解人受委派进行诉前调解的,人民法院应当加强跟踪,进行指导,提供帮助。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派员参与调解。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诉至人民法院的纠纷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必要时,可以自行进行诉前调解。人民法院决定自行进行诉前调解的,由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确定审判人员主持。
第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主持诉前调解的,可以邀请有关调解组织协助调解。
第二十四条 诉前调解未能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当事人明确表示不同意继续调解的,调解工作室、相关调解组织、调解人应当将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法立案审理。
四、诉前调解协议效力
第二十五条 调解工作室、相关调解组织、调解人诉前调解案件时,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可以参考行业惯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以及当地善良风俗等行为规范,引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第二十六条 诉前调解达成协议,当事人不要求确认调解协议效力或者出具调解书的,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应当主动与相关调解组织联系,将调解回复函以及调解协议、调解笔录等调解材料复印件立卷存档。
第二十七条 诉前调解达成协议,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确认调解协议效力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办理。
第二十八条 诉前调解达成协议,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应当即时立案审理,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民事案件的规定》,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经审查确认调解协议有效的,应当直接出具民事调解书。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申请出具民事调解书的,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调解协议具有无效或者可撤销情形的,应当向当事人释明并征询当事人是否同意由原调解组织继续调解。当事人同意的,应当将案件退回相关调解组织重新调解;当事人不同意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立案审理。
第三十条 经人民法院主持诉前调解达成协议,当事人当场履行的,一般不出具调解书;不能当场履行,当事人要求出具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应当即时立案,由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指定审判人员审查并出具调解书。
第三十一条 经诉前调解达成的具有给付内容的协议,当事人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规定申请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债务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文书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 经诉前调解达成的具有给付内容的协议,债权人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五、诉前调解工作管理
第三十三条 诉前调解工作由各级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统一管理,各审判业务部门具体负责诉前调解的业务指导。
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应当积极协调相关审判业务部门,加强对调解员的培训。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要建立调解组织名册和调解人名册,建立健全覆盖本辖区的诉前调解网络,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调整和充实。
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应当依照省高级人民法院与诉调对接相关单位联合下发的有关诉调对接工作的文件要求,建立健全诉调对接的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制度,保障诉前调解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开展诉前调解的宣传工作,广泛宣传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优势,为诉前调解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法院要在诉讼服务中心显著位置详细告示辖区内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相关调解组织以及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构的地址、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方便当事人选择诉讼外的其他途径解决纠纷。
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要建立诉前调解工作统计台帐,做好诉前调解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定期报送工作。
各基层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按月将本院和辖区内人民法庭诉前调解工作的统计数据和工作台账报送各中级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各中级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每月将本院和辖区内基层法院、人民法庭诉前调解的统计数据报送省高级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省高级人民法院每季度以审判管理工作通报形式进行通报。
各级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工作的统计台账必须准确真实,严禁弄虚作假。一经发现统计虚假,将在全省通报批评,取消其考评资格,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九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认真总结诉前调解的工作经验,对于适合本地区的成功经验,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加以宣传推广。
六、诉前调解工作考核
第四十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将诉前调解工作纳入审判管理工作范畴,建立科学的管理和考评体系。
第四十一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将诉前调解工作纳入审判绩效考评体系,每半年考评一次。
省高级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负责对各中级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工作的考核,中级人民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负责对辖区内基层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工作的考核。
第四十二条 诉前调解工作的考核结果应当作为评价各级人民法院、各审判业务部门和审判人员工作绩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各级人民法院对于诉前调解成效明显、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应当适时进行表彰奖励。
第四十三条 诉前调解工作按照《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深入推进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的规定进行考核。
年来,诉讼服务中心化解涉诉纠纷矛盾成效显著,以诉讼服务中心为平台,江苏省法院系统大力加强诉前调解、立案调解和诉调对接工作,着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10年,全省法院诉前调解案件116710件,诉前调解成功97700件,调解成功率达83.71%。
全省法院以诉讼服务中心和诉讼服务站为触角,大力开展“大排查、大调解、大调研”等活动,共走访排查8076次,培训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5193次。以驻点法官、巡回法庭、巡回审判为支点,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和专业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分流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据统计,全省法院以其他方式化解矛盾纠纷35693件。
第五篇:为进一步推进卧龙区三项重点工作
观摩社会矛盾化解,促进全区和谐稳定
为进一步推进卧龙区三项重点工作,搞好社会矛盾化解,确保十八大和农运会期间卧龙区社会大局稳定,7月24日卧龙区政法委组织全区政法综治干部80余人到卧龙区石桥镇观摩学习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今年以来,卧龙区石桥镇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方法和思路,受到了广大群众和纠纷当事人的好评,成为卧龙区矛盾化解工作试点乡镇和亮点乡镇。一是该镇自觉加强大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树立“三大理念”,即稳定压倒一切、花钱保稳定和“源头预防、基层化解”的理念,自觉把稳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为社会矛盾的预防、化解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和理论基础。二是全面构建大调解工作网络,重点用好四种人,即懂政策,熟悉法律的“明白人”、德高望重、有威信有影响的“明白人”、善于做群众群众工作的“热心人”,老党员、老干部和老教师等“文化人”。该镇通过推荐、聘用、培训把四种人充实到全镇138个调解小组,织密了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网络。三是激活大调解工作内在动力,用足三项制度措施,即矛盾化解考评制度、奖励补贴制度、核查回访制度,三项制度措施调动了基层调解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激发了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保证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四是健全三项工作机制,即三调联动、经验交流和把脉会诊机制、确保大调解取得实效。通过整合综治中心
工作力量,组织专职调解员工作交流会,邀请区司法局专家成立把脉会诊小组,多渠道化解社会矛盾。截至目前该镇及时化解矛盾纠纷128起,预防民转刑案件6起,防止大规模集体上访4起,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观摩结束后,区政法委召开了观摩点评总结会,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宛生充分肯定了观摩活动取得的成效,就下一步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观摩团成员畅谈了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深刻感受,并通过对照反思,找到了自身与兄弟乡镇之间的差距,看到了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良好机遇和光明前景,并表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学习先进,查漏补缺,迎头赶上,快速推进,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推进卧龙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为全区持续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