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2013龙虎塘中学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2012~-2013常州市龙虎塘中学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为学生的幸福发展奠基”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 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我校实施并推进的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层面如下:
⑴校级层面的校本课程
具体设计有两个课程:
①进一步拓展、深化和落实《我们一起学手语》课程的整体功能。
②创新建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行动方略》课程。
成立研发小组:领导小组:叶雪峰卢小东
研发小组:组长:邵宏成员:张卫 严黎明 季晓兰 曹伟
建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行动方略》课程总体思路:
⒈与泰山小学联系,了解兄弟学校相关工作经验。
⒉课程领导小组和研发小组成员及外聘的专家,分别论证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结构、实施原则、策略、方法、手段,⒊具体分解研发任务,并分段实施。
⒋对阶段性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优化课程。
⑵学科层面的校本课程
学科内的校本课程:
七年级英语:《口语交际》 八年级英语:《口语交际》 九年级英语:《口
语与阅读》
七年级衔接教育《科学与自然》
九年级物理《自然与科技》
九年级化学《人与环境》
九年级政治《社会观察与实践》
学科间的校本课程:
主要是在地理、计算机、语文学科之间整合《传统节日研究》
这个层面的校本课程建设总体要求是积累课程资源,形成课程雏形,要求
有必要的课程实施计划、具体教学设计、阶段性教学展示或考核。
⑶基于学生兴趣激发和特长发展层面的校本课程
这一层面的校本课程活动设计以走班制的形式开展,学校做好项目设置与
师资配备工作。
附:走班制选课表
说明:
⒈我校的校本课程实施常规管理工作具体由教导处负责,包括排课、方案检查、教学监控、绩效管理等。
⒉教科室负责课程实施经验介绍,实施要求制定,实施情况调查、总结与反思工作。
⒊综合实践活动穿插在校本课程中进行,并继续保持调查、远足、参观学习
等大型活动方式。
五、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低于20人不开班。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二)评价内容和方式
1.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
2.教师评价
学校原则上要求全部教师都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因此,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作为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教师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
3.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合适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活动气氛活跃、愉悦;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在活动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七、课程管理
1、教导处
1)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时计划,加强校本课程师资管理,指导各年级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
2)落实各班指导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并做好学生选课,以便于对全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
3)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
4)加强对每位教师开设课程的指导与测评,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年级组、班主任和上课教师
1)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务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认定工作。
2)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
3、教研组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八、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九、课程保障措施
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存档、教师培训与考核奖励等,负责校本课程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及活动的各种协调工作。
1、师资队伍管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工作情况是学校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条件,根据各教师的实际指导情况计算工作量。
2、学生档案管理。学校建立规范的学生活动档案,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3、课程资源管理。学校重视图书资料、师资配备与培养、校内活动场所建设、活动基地建设等课程资源的建设。
4、诚信安全教育。学校在活动开展前,通过班级分散教育和年段集中教育,由专职教师、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诚信安全等教育工作,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5、课程的研究与建设。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尽管学校以前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经验,但不规范;尽管学校的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探索工作,但不系统;绝大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学校把校本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操作也不是很有把握。因此特别强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如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实施策略研究、过程管理的研究、评价与考核的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程实施实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的研究等等。
十、步骤与措施
1、准备阶段(开学前)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确定校本课程选题;
D、教导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E、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
C、教导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导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013年6月)
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常州市龙虎塘中学教科室2012年8月
第二篇: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黎明中学校本 课程实施计划
黎明中学 2012.8
黎 明 中 学 校 本 课 程 实 施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的课程。本学期校本课程将在上学期开发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和完善,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学校持续发展目标,把美术制作课、心理咨询课和国学课作为校本开发课程融入课程体系中,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本着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给学生最适应的教育,让学生最快乐的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他们真正成为一名既能全面发展,又能突出个性的合格小学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
4、通过学习,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并能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
5、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形成学生认同,乐于参与的激励性评价形式。
6、为突出校体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按季节和时令选择相应授课内容。
7、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三、课程内容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长足发展,成为人格健全、有品位、有内涵的新一代中学生,现将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
2、国学启蒙必读
3、美术制作
4、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四、课程实施及建议:
1、课程教学结构:
教师指导
小组交流
成果展示
师生评价
2、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3、课时安排:美术制作课每周1课时,国学启蒙必读每天晨读十分钟、每周一节阅读品析课,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两次讲座。
4、活动地点:本班教室或专业活动教室。
五、具体目标:
1、必背《国学启蒙》。
2、选读书目:古典文学及国学内容。各班根据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自选书目,每学期读书至少在两本以上;
3、每学期完成一件自己满意的美术制作作品上交。
4、每学期认真组织两次心理辅导课。
六、课程实施的有关要求
1、精心准备、认真上课。
2、开展相关验收评比活动。
3、开展班级图书借阅活动。
4、检查学生晨读,并随机抽查学生的读书效果。
5、五月份召开“读书汇报会”,检查读书实践活动。
黎明中学
2012.8
第三篇: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龙街二中校本课程开设与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设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主体性,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课程;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开发和实施课程,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开发和利用课程;(2)基础性,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这是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要求为每一个学生打好基础服务;(3)发展性,学校教育是为学生未来做准备的,因此,课程与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4)全面性,人的发展应是主动的、全面的发展,教育应当使学生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得到最到最快、最充分的发展,校本课程要服务这一全面的发展。(5)实用性,国家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无法体现面对具体学生的实用性,通过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实现乡土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途径。
二、校本课程开设原则
个性化原则: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校本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据学校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学校的物质条件,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
全面化原则;全面化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新。
三、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与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发展,对学校课程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既要强调传授知识的普遍性,还要强调根据地区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课程而教。校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另外,老师参加课程开发,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活力,而且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良机,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四、校本课程开设的结构与门类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校学生情况及师资情况,我们将逐步开设以下课程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科技活动”、“书法绘画”、“饮食文化”、“体育竞技”、“艺术风采”、“我唱我跳”。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建立领导机构
由校长、教师、家长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2、进行前期论证
我们以上所开发的校本课程都经过了前期论证。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包课程开发委员会,经委员会讨论认定;二是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3、加强师资培训
对教师的培训立足于校本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4、确定题目,搜集资料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的确定首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学生的内在需要。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成功的标志很多,但学生的需要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在学生中展开了广泛的调查,通过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课程的确立我们以学生的兴趣、需求为基准。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相应的资料、信息做支撑。课题确立后,要对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使开设的课程植根于社区和学生现有的课程资源中。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可能性的保障。
开发的课程主题确定后,我们大量搜集资料。资料搜集渠道要广泛,既要利用图书馆、资料室收集文本资料,也要充分利用网络,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应用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资料的科学性要经得起推敲;二是信息具有前沿性,要把与课程相关的最新信息、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课程介绍给学生。5、教师开题,学生选课
校本课程的开设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开发者开设的课程能否正式走进课堂,首先要进行开题,让广大学生来选。学校于学期初举行校本课程的开题仪式,由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负责向全体学生介绍所要开设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由于学生参与了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学习,认真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6、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和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与学生一起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四、保障措施
1、物质配备:上课所需的各种研究资料、一切器材、外出开会、参观所需的交通工具等按时足量配备和安排。
2、制度与政策配套:建立制约与激励机制,推动校本课程工作的全面开展。完善评估评价制度:学校将校本课程工作的开展情况列入对教师的业绩考核,评选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
龙街二中教务处
第四篇: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郭村中学
2010-2011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一、课程实施目的: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革命老区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课程实施旨在让学生了解郭村保卫战历史,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及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引导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加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二、课程组织领导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有的教师都积极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同时我校战史教育、国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校本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建立健全领导小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有力保证。
郭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何兆生
副组长:于希庆李铭祥
成员:张俭孙劲仇圣飞李华军
三、课程实施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我校校本
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专家、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生是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素养得到提升。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
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一节课,全校开展校本课程,由专职教师根据统一安排,精心备课,集中授课。
校本课程的教师管理由教导处负责,主要负责教学科目的安排,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主要由班主任负责,班主任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课后作业及活动完成情况。要求班主任讲究科学,工作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2、校本课程科目安排
9月份: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10月份: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11-12月份:传统文化教育 2-3月份:革命传统教育 4-5月份:民防安全教育
第五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1、我校属于市级规范化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我校的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建有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农远工程项目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专用室;教学设备设施达到省一类标准,实验仪器、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等配备齐全,便于教育教学。我校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教师素质高、思想先进、敢于创新、勇于改革,教育教学能力强,有一定的教研教改经验,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潜能,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转化为校本课程。
2、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当地经济发展较快,个体私营业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3、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学生来自各个地方,学生的个性和学识互有差异,他们对本地资源和环境缺乏了解,学生求知欲很强。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强调社会实践,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流程
我校已经全面落实了国家课程方案,开全了国家、地方课程。为了适应新课程教育理念,本学期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的校本教材。我校有特具特色的诵经文学。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小组,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负责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具体落实好课程的实施等工作。我们参与研讨校本课程开发的所有会议,分工负责。根据我校规模办学的实际情况,针对我校资源和社区资源,研究、讨论并结合我校教师的特长,决定开展教材的特色教学。
2、课程开发小组本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我校通过后,各负责教师根据此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
三、校本课程的目标
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乡土文化,当地的致富名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
2、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做好诵经教学工作。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
在实施校本教材过程中,以调查、参与为主,根据我校的优势和学生的特点,尝试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调查、动手操作、社会实践等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展览、成果展示、作品评比等活动。
教材每课设有“活动建议”的环节,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设计活动形式和内容,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编排标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
1、组织形式:
校本课程的开课以班为单位安排在“地方与我校课程”课时中进行,具体教学时间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我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
2、课程实施:
1)校本课程由我校提供,只有讲义,学生不需要教材,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各年级授课教师结合我校的校本课程,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可以适当补充材料,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进一步完善教材内容,发现问题,及时反思,总结经验。
3)任课教师精心备课,准备资料,设计好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程,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
4)教学过程中所需材料、设备、设施由我校统一安排。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我校出面联系,我校领导和班主任、任课教师一起带领学生外出,确保师生安全。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我校特色,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1、对教师实施课程的过程性评价
主要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评价的方法是教师自我评价和我校评价,采用调查问卷、课堂记录、检查备课笔记等方法。
2、对学生的评价,体现评价的多元化和个体化 评价时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态度。评价的方法有观察、调查问卷、考查、作品展示和评比等。一是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鼓励。如,学习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的展览。
二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与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一个合理的等级成绩。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从学校个性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考虑到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我校决定开设校本课程并编写相关校本教材。
一、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创建校本课程是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凸显学校办学个性,充分联结师生生活经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阶段来,我校在课改实验工作中,通过调查、分析,充分认识我校的校情和资源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经验、需求、兴趣和知识基础等方面发展情况,在充分起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课程实施的初步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充分联系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多方面和谐发展;
2、进一步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文化发展。
3、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进一步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和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浓厚学校的教研、科研气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步规划
1、第一阶段创建初步计划。
2、第二阶段培养教师在国家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实施的能力。
3、第三阶段进一步完善上述课程建设,力争在各个年级都开设校本课程,实现校本课程体系的序列化、系统化。
二、关于课程设置的初步论证。
1、关于课程
让学生的思维自由的去畅想,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如果让学生的小手更加灵活,触觉更加敏感,学生会更聪明、更富有创造性,思维也更加开阔。”心灵手巧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2、关于课程
通过课程的开发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3、关于《读书》课程的实施。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除了课堂学习之外,阅读书籍应占重要的位置。因为书籍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缤纷的知识王国、生动的情感世界。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而今,时代的飞速发展使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因为,读书是积累、是储藏,是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精华。为了帮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领略我们祖国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起他们对书籍的渴望。
三、成果展示:校本教材管理与指导小组定期组织两个校本课程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了解课程发展情况、学生反映、存在问题、解决办法,及时交流经验,表扬先进。师生共同选择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如表演、作品展评、交流收获、总结、论文等等。
四、评价方案
学校根据校本教材使用情况,及时肯定、表扬指导教师的业绩,把教师的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在期末个人工作评估表上加分。
五、关于课程管理
如何实施校本课程,如何使校本教材发挥最大的教育、教学效益,其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的重视,还在于人员的配置。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指导机构,全面指导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并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学校教务部门具体落实开发和实施,协调各方面工作。一线教师结合《课标》、教材和师生实际,具体落实教材的使用和建设工作。《读书》
指导教师:各班语文教师 开设年级:1-6年级
管理、指导机构负责校本课程及相关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组织全体相关教学人员学习《校本教材实施方案》,定期检查各教研组的教研、教材实施情况,及时指导、总结。
结束语:我校将高度重视这校本课程,不断加以调整、充实、完善,使该校本课程富有学校特色。同时,我校将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目标,同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开发序列化的课程,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
校本课程的实施通过三个角度来进行:
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人意愿,组建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组:按课程类型、学习内容、学习程度、教学目标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研究性课程以实验班进行为主,班内分组进行。分块: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学校所有教学和活动场所根据课程安排划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块。
2、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负责,主要负则排课。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由何校长负责。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由教务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一、需要评估
校本课程开发到现在已有多,几年来我校尊重学生意愿,发展学生特长,从而形成学校特色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课程开发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校本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在上次“我最喜欢的课程”学生问卷调查中,校本必修课受欢迎的程度名列前茅。但在开发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临时的班级怎样有效的管理等,希望老师们把这些已经发现的问题作为一个个小课题来研究。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设计必须着眼于社区、学校的现有课程资源,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保障,我校地处比较繁华的湘雅路口,学生大多来源于周边卫生医疗机构单位,素质较高,家庭文化氛围较浓,根据这些社区资源并结合我校课题,确定了我校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专题。
从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价值观、挫折力、期望值、需要、兴趣等风格迥异的人格魅力出发,我们与学生、家长、社区人员举行大规模的访谈,发现学生的需求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人格健全、心理素质的辅导需要 2.人际交往能力需要 3.信息素养的需要
4.发展一门专项特长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创新能力,具备与人为善的品德,求真的精神,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具备对他人、对自然、时社会的责任感。
2.具有开阔的胸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乐观向上气质、质朴高雅的品质。3.培养学生文化品位、思想品质、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灵性、悟性及创新思维。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与门类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科学素养类
电脑、思维韵律操
人文素养类
儿歌、朗读欣赏、古诗欣赏、影视欣赏、名著欣赏、走进唐诗、成语天地、阅读欣赏、历史人物故事
艺术类
工艺美术、折纸、表演艺术
身体健康类
校园NBA、心理健康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设想 1.课程实施
(1)制定学校校本课程课(2)培训教师 ①培训内容:
校本课程学生选课指导研究。
校本课程临时班级的组织与管理问题研究。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②培训模式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探讨,确立校本课程小课题。③申报与审议
需要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并附《课程简介》交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初审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门类目录》分必选和自选两大类,提供给学生选择。
④教师撰写《课程纲要》 ⑤实施《课程纲要》
●1~6年级每周一必修课,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交差教学,由班主任老师担任教学工作。
●每周五下午第一节为全校校本选修课时间。●教学实现分层化,按年级认知水平教学。2。评价设想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主要对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教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价与改进。
五、保障措施
1.持续的校本培训
2.建立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着实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奖励制度,逐步完善校本课程内部评价机制,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积极探索学校文化的建设,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学习共同体,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同步推进。①教导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②学校将邀请市教育局、学区教研中心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③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考的新机制; ④加强学校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网的建设,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