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调研报告
关于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调研报告
按照教育体育局以“体现办学特色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专题调研工作的指示和要求,我校认真开展了详细具体的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内容
1、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哪些内在联系?
2、如何把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起来?
二、调研开展情况
1、调研时间:2011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
2、调研对象:全校教职工
3、调研方式:问卷调查表、召开座谈会
三、调研形成的共识及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1、教室的布置有些千篇一律,没有与本班学生实际相结合,班级文化建设缺少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元素。
2、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学生发展需要。
3、没有把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与学校净化、绿化、硬化、美化工作相结合,缺乏环境育人的主题元素,而是单一的进行校园建设。
4、校园文化建设处在一个静态建设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死”的校园文化,缺乏动态的、活跃的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校园文化。
四、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设想
1、物质文化方面,学校将逐步规划校园的整体设计,增加绿地面积和风景树的种类,硬化运动场地,重新设计修建花园,提高远程室、计算机室、电子白板室使用频率和效率,增添图书、体育器材、教具数量,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突出班级文化建设主题和特色,强化学风、教风、校风,彰显素质教育中“环境育人”的特色。
2、精神文化方面,结合本村移民实际,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努力寻觅开发以康庄村立足的深刻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乡土文化,从而提炼出本校的校本文化,探索出统领学校工作全局的“学校精神”。
3、紧抓教学工作不放松。教学工作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严抓优质课活动,盯好教师继续培训工作,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探索学校教研、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三者相结合的新路子,让学校教研工作为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4、把行为文化建设与德育紧密相结合。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的身心继续在校园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5、把动画文化引进到校园中,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新鲜而又生动活泼的元素。挖掘动画人物的品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丰富的动画人物性格,成为学校动态的育人方式。,五、具体措施
1、完善组织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素质教育和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强化管理,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2、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在学校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上,我们可以把素质教育概念放下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概念等同化,可以更好的使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3、增加投入,改善设施。
提供完备的校园文化设施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一方面,要管理好资金流向和成本核算,逐步改善设施,适应和满足发展变化的需要,加强管理,完善办法和措施,做到物尽其用,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发挥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发挥教师作用,参与建设、丰富、活跃校园文化建设,做到全员参与,携手共创康庄小学特色。
第二篇: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
2011年,共青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紧紧围绕学校工作大局,结合当代青年学生特点,发动和鼓励各院分团委、学生社团大力开展了以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与此同时,校团委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以学风促校风,响应温家宝总理在“五四”座谈会上提出的“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要自立,勇奋斗”的要求,积极全面地推进我校校风学风建设,全面铺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
一、校内活动异彩纷呈,文化氛围积极向上
2011年,校团委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以各种品牌活动为载体,努力形成校园文化特色,各社团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精神,在校团委、校社团联合会的带领下,以“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大学生活,倡导素质教育,活跃人文思潮”为宗旨,成功开展了独具各自社团特色的品牌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了一种人文社科类大学特有的良好文化育人氛围。
校团委、校学生会总结以往经验,围绕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足尖上的青春”校园舞蹈大赛、“山音竹韵”民歌大赛、“爱乐中南”送毕业生大型管乐音乐会、“迎新晚会”等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各社团品牌活动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演讲与辩论协会的“采英杯”辩论赛、德鲁克管理协会的“德鲁克大讲堂”等学术类活动,以及笛箫艺术协会“音乐会”、书画协会“南湖翰墨杯”书画大赛等艺术类活动。这些社团活动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丰富了我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响应了有关于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号召。为了加强社团管理,繁荣校园文化,校团委启动了学生社团二级管理体制,有效地推进了校园管理体制改革,开拓了校园文化新局面。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彰显了我校学生积极热忱的生活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充分反映了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文化育人工作所起到的显著效果。
二、校外活动大放异彩,中南学子才艺出众
校团委在全方位构建校园文化的同时,也带领广大学子走出校园,参加了多项各种类型的文艺活动,向全社会展现了中南学子出众的才艺。
6月8日,我校大学生管乐团应邀参加湖北省高校“醉晚亭”大型器乐欣赏晚会并献上长笛重奏《最爱醉晚》,凭借新颖的节目创意和高超的演奏水平成为晚会一道独特的风景。10月,在湖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中,我校舞蹈节目《争锋》、器乐类节目《五声神韵》、《蓝色山脉传奇》三个节目获一等奖,合唱类节目《龙的传人》、《在灿烂的阳光下》与综合类节目《驯悍记》获二等奖,舞蹈《狼图腾》、《穿越》获三等奖。在闭幕式上,我校舞蹈《争锋》为这次盛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第四届湖北大学生服装秀大赛中,我校魅颖模特队喜获团体三等奖,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青春靓丽的个人风采和活泼健康、积极进取的审美态度。11月,我校六件作品在省第二届“我新我SHOW”创意作品大赛中获奖。
这些活动使广大学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展示了我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提高我校知名度并更好地走向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学术研究氛围浓烈,促进学风健康发展
为使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信念、崇尚科学,进一步弘扬创新精神,我校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教育,鼓励并帮助学生组织及个人参与校内外各类学术科研活动,为学生创新提供了广阔发展平台,促进了我校学风的健康发展,人才培养创新的不断提高。
2011年,我校代表队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共计8件参赛作品分别夺得一、二、三等奖,我校荣获“全国校级优秀组织奖”。“希贤杯”系列学术科技实践大赛作为我校第十一届“校园科技文化节”的创新性品牌学术活动,进一步整合校内外丰富的学术资源、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科研氛围。由校团委主办的“思源〃共进”大型学术交流月活动,秉承着“饮水思源,共同进步”的理念,开展了多场以“保障性住房建设”、“国际税收法”等为主题的讨论与系列讲座,本着开阔学生视野,加深专业功底,增强学术科研能力的理念,始终坚持社会性、学术性紧密结合,融通性、专业性相得益彰的原则在整个校园内掀起了一股学术热潮。
此外,“文澜大讲堂”、“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学术研究大赛、“挑战杯”校内竞赛等各种活动的举办潜移默化地促进了我校学风的健康发
展,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让每位中南学子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奋发向上。
四、丰富素质教育内涵,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校团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我校广大团员青年时刻牢记“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砥砺德行,守望正义,崇尚创新,止于至善”,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大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为推动我校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全面提升,创建和谐文明、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校团委向全校学生发出“争做文明使者,共建和谐校园”的活动号召,大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程”,有力的促进和谐文明校园建设。
优秀的大学培养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学生造就优秀的大学。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本着“感动、力量、震撼”的评价准则,校团委开展了第四届“感动校园”十大杰出青年学生(团体)评选活动。此活动通过发掘校园先进典型,树立学生精神楷模,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展现了我校青年学生优良的精神风貌,推动了“和谐校园”的构建。
校园文化建设是塑造高校形象,增强高校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的强大推动力,是全面履行高校职能,特别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高校校园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回首过去,意气风发;展望未来,踌躇满志。我校也将向“建设高水平人文社科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不断奋进!
第三篇: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中文摘要: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活中的主旋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校园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在各种因素的合力下促成的人文氛围与人文环境。校园文化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学校的建设状况。建设积极、健康、活跃、严肃、认真的校园文化也是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高尚的的道德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是极为重要的。关键词:
校园文化;大学生活;建设
一、调研背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道路的看法,以及我校的校园文化。
二、调研目的
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高校的生命所在,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高校人文传统和优良传统的根本之源。校园文化承载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三、调研方法
(1)走访重庆市内各个高校,进行调研。
(2)对本校学生进行抽样调研。
(3)根据网络资源,把问卷发到各个大学生群里,进行网上调研。
(4)电话调研,访问自己的朋友。
四、调查结果
大多数同学(约占56%)对于政治并不了解。但是,大多数同学(约占60%)关心校园文化的发展,同学们的课余时间主要用于学习,社会实践以及休闲娱乐。占近82%的同学注重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约占81%的同学对校园社团活动比较满意。
与以往相比,各界大学生出现的问题都不完全相同,以前问题的原因大多在素质上,现在出现的问题原因大多在个性上,现在的大学生重视自我修养的提高,但是在某一些问题上更加重视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激情与愿望找不到发泄的出口,往往是导致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所以如何为学生建设一个更好的表现的平台,将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重要一页。
五、调研分析
1、校园文化的畸形化
(1)课桌文化。当前,在大学生中有一个不良现象,就是在课桌上舞文弄墨,乱写滥画,直接的后果便是导致课桌上字迹斑斑,划痕累累,几乎很难找到一处“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此外,刻画现象也很严重。从反映的内容来看,格调高雅的“精品”不多,而平庸之作过滥。或以桌面为考试作弊之依托,或宣泄个人情感之体验。课桌的整洁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的公德修养,折射出大学生的心灵世界。随手在课桌上涂画,顺便把课桌当作稿纸挥洒,这便是大学生公德意识淡化的表现,反映了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下降、自律意识淡薄。
(2)宿舍文化。宿舍是大学生的“家”,是集体学习、休息、娱乐与交际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场所。学子们在这个自由天地里用自己的言行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时代特色的宿舍文化。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变异、社会文化的缩影。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对于培养合格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宿舍文化中出现了许多恢色的潜流,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宿舍的精神环境,也影响了大学生良好风貌的形成。宿舍装饰渐趋世俗化,各种明星风采、美人玉照把宿舍装扮得花里胡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个人内在精神素养的提高。宿舍语言渐趋庸俗化,一些粗野的词汇在宿舍中使用频率极高,宿舍里的污言秽语与公共场所的高谈阔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广告文化。在五花八门的校园文化中,还有一种“广告文化”。学校专设的广告栏、宿舍楼的黑板、食堂的墙面以及其他人流量大的地方都形成了广告文化的地盘。广告名目繁多,海报、通知当属家常便饭,其他家教信息、售货广告也是屡见不鲜,其中更混杂着诸多非主流广告。近来,代考广告也名目张胆地出现在高校的广告栏中。
2、校园文化现象的不良表现:
(1)平时的轻松,考试时的紧张——成绩作为积分体制中最重要的元素,使得曾经风靡校园的“59分自费、61分浪费”的口号悄然无声,取而代之的是对高分的狂热追求。但大多数同学在平常不原付出太多努力,仅愿在最后一个月中打拼。
(2)逃课现象——上课虽然重要,但一些“逃课者”总会为自己构建各种理由,使自己信服。
3、校园非主流文化形成原因的分析
校园非主流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同时也与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关系密切。它的形成主要受以下两方面的影响:(1)社会变革的影响。作为社会最为敏感、最为活跃而又富有文化知识的青年群体,大学生较之其他群体对社会变革有着更大的热情,这种激情使得他们容易成为接受、复制乃至创造新文化的先锋。总起来说,社会变革给校园文化注入了一股健康、清新和鲜活的血液。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就是激情与浮躁同存。成功期望目标与自身总体素质不相适应,许多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评价体系的青年学子一时很难适应,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困惑、行为无序等。校园非主流文化正是这一现象的折射与投影。(2)大学生自身心态因素。社会变革使青年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影响。大学生脆弱的心理难以适应社会冲击所带来的困惑与阵痛,于是产生了许多的心理困惑与障碍,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浮躁化的言行,校园非主流文化即是其反映。
六、对策与建议
1.让学生随时了解,学习和贯彻党的新决策。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与讲解。能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和繁荣我国文化。
2.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以先进文化为指导,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情操塑造人
3.确立面向现代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形成开放的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在社会文化的整体发展中形成有助于青年学生社会化的文化氛围,形成青年发展、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校园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引导,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设计和规划校园环境建设,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同时要创设各种文化设施,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5.以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各具特色、多层次、多格局发展的时代特点。
6.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舆论宣传,扩大教育效果,有意识地进行正面引导,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并最终成为制度的执行者和传播者。7.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8.完善各种咨询服务。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看法,培养他们判断事物的能力是重要的。
9.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的校园文化,它往往会发挥规范与制约的育人作用。所以良好的物质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小觑。
七、结论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广泛性、复杂性的特点。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首先高校领导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的一项核心工作。其次,高校不仅要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基础层面建设,而且要推进更深层次的文化发展。再次,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的意识,上至学院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只有全体师生员工都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有的责任,在教学、管理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才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四篇: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大学生调研报告
题目: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调研区域 垫江 姓 名 况桂香 系 别 文产 专 业 文秘 指导教师 张淼 时 间 2014.8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处、院团委制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作者:况桂香
系部名称: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年级:2013级班级:文秘二班学号:32 实践时间:2014年8月
一、前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也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提高、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的过程。探索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和途径,对存进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正文:
(一)、我们经过实地调研发现现在的校园主要有以下特点:合理的校园规划建设,总是在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主要表现在关注校园校舍环境,物质文化环境进行艺术化,在校园四周随处可见以往具有教育意义的,有历史文化的版画。这是现在农村在努力构建校园文化的一个前提表现,校园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文化氛围浓厚,基本实现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在不断丰富的校园文化。
1、合理规划小曲布局表现在:基本上完成了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餐厅、体育场等工程。个工程的布局设置合理、据校领导介绍,这些布局邀请多家设计单位,反复进行研究论证,学校内部上下多次讨论,最后形成的方案。现在看来,校区的建设总体来说,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教室宽敞明亮,学校宿舍整洁,校园环境优雅,为学生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校园的个场所的美化、绿化、硬化和净化工作力度:校园内距离高档次的美化、绿化工作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校园的设计,还是考虑到了初级中学学校特点,但是还是不够完善。在科学性、欣赏性、趣味性方面还比较欠缺,学校还是比较重视传统的传承和德育的渗透,到处能够看到环保、关于德育、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宣传。
3、在校舍的建设中和教室的装修中能够看到一些校园精神文化内涵的体现:整个校区
第 2 页(共 9 页)的建设较好的体现出了校园精神文化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校园的建设,校园的规划、景区的设计、树木花草种植等方面考虑合理。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教育事业能够更快进入正轨,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校园文化建设建设能够为教学提供一个良好授课空间,是一个学校所必需具备的。
2、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校园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成都的重要体现。校园精神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人和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界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对于素质教育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它能够给予学生情感精神粮食,是学生做到道德提升,人格发展、快乐生活、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
3、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学校的校容校貌环境表现出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应该知道如何有效利用,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对一个学校也是至关重要的。
4、校园文化建设是建设绿色校园的助推器。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精神,也是绿色校园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要体现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美化环境的现代社会责任感,比如各种安全教育、环境意识、节水节电身边小事,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等都是其中的内容。
5、校园文化对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性。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学校历史、特色、需求,结合现实情况打造一个教育品牌,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当学校经过长期的构建积淀成为学校精神,学校文化便进入了成熟期,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人格、独立的精神,吉利师生持续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
第 3 页(共 9 页)
1、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对校园文化建设有较好的引导作用。文化活动凸显学校育人亮点。首先学校 和加强学生课余活动内容建设,学生的文化活动应丰富多彩。活动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成立多个课外活动小组,同时注重课外活动内容。形式的多样性,既有思想性也要有知识性,又有娱乐性和实践性,还有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文娱联欢、三月学习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鼓励师生一起参加。
2、课程文化拓宽育人的渠道。课程是学校学习所必须做的功课,课程本体功能是培养人,它的基本功能是传递和选择文化。要一直强调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正体现了课程培养人的功能。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则体现了课程对文化的的传递和选择。在强化德育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诸如思想政治课、班会课、晨会课等一些显性课程,其实隐形课程与显性课程一样,同样对人具有全面的教育影响作用,特别是对人的情、意方面的影响有位突出,如陶冶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审美能力,具有审美价值;促进人的智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意向、愿望和兴趣;健体功能,促进学生正常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等。
3、现在留守儿童较多,应该加强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已经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要渠道,充分发挥学校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学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的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生活的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电子档案库,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相机联系放灯要登记造册,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对其思想、心理、生理进行辅导。
4、抓好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风格各异,鸟语花香的校园小景,美丽的校园文化景观,图书馆,这些都能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增进了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第 4 页(共 9 页)
5、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校园人文精神,能塑造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体现在自由学术氛围、多学科交汇的氛围。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较高的境界。
6、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建设,是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式,校园的很多活动都是通过社团活动实现的,良好的社团活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的方式之一。
7、坚持创新的观点,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要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去创建新型一流校园文化,树立终身教育,使校园文化传递融为一体。彻底摈弃坏的,推行素质教育,提供创新思维平台,引导学生把梦想变为现实,激发热情、张扬个性、启发创造,让每一位学生经过多种实践活动,展示特长,实现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践活动的开展,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手机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8、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正成为学校德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强研究,努力构建健康文明、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和道德观。
9、建立健全文化政策,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商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的建设,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养,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问题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
第 5 页(共 9 页)
10、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该方案还是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对校园文化成功建设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总结:这次三下乡对我们都是一种收获,我们吃苦耐劳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还在调研过程中对教育方面有更深刻的了解。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校最重要的一块就是校园文化建设。一个学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推进
了德育建设,提高了学校的发展层次,形成了具有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出了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充分挖掘潜力,广泛运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包括:
1、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根据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我校创设了三大主题班会:养成教育(主题有: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做一个有责任的人、朋友与友谊、我心中的偶像、自信与成功等);感恩教育(主题有:感谢父母、感谢老师、关爱、名人激励我成长等);心理辅导(主题有:如何适应新环境、克服心理压力,做生活的强者、心理调试——相信自己、如何正确对待失意等)。有时还邀请家长参加,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如黄太福老师的主题班会——感谢父母,生动精彩,父母和子女相拥而泣,班主任及前来听课的兄弟学校的老师也留下了感动的眼泪,并响起了阵阵掌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第 6 页(共 9 页)
主题班会,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得到了家长、社会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2、国旗下的讲话,庄严的正面教育。
我校坚持每周一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话语虽不多,但非常注重实效,在庄严的国旗下,严肃的氛围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国旗下的讲话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高效的渠道。
3、发挥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好广播、橱窗、黑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学校广播室每天广播时间1小时,除了宣传学校好人好事、扶正贬邪外,还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在不同时段设计了不同的广播板块,大大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橱窗、黑板报也成为学校专题教育的宣传窗口,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评论及学生对专题教育的体会都能够在校内橱窗和黑板报中得到直接的体现,有力地配合了学校工作,提高了教育效果。
4、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搭建个性发展平台。
我们充分广泛地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为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发展平台。如“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拒绝管制刀具进校园”、“节约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等专题活动,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 “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元旦文艺汇演”、“手抄报比赛”、“书画大赛”、“六一游园活动”等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消防应急演练”、第 7 页(共 9 页)
“地震应急演练”等实践活动,让师生学会面对突发事件紧急自救的知识,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
通过广泛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进一步净化了校园文化,抵制了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抑制了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了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也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二、扎实抓好品行养成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是德育工作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反映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我们突出抓了两个方面: 一 是完善“他律”,倡导“自律”。
通过《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实施及校规、班规的制订与实施,使学生熟知并达到学校生活中具体的行为要求;建立良好的奖惩与激励机制并及时分析总结学生品德行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班级中创设产生良好行为的情境,形成健康的舆论,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形成“他律”。有了严格的他律,还要辅之以受教育者的内心自律。因为一个良好言行习惯的养成通常都需要经过自觉地练习和实践才能定型。我们鼓励并提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树立榜样,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人要做自己言行习惯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良好的言行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
二是扎实抓好生活细节,促进养成教育。
在师生中广泛倡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等古训和格言,提倡“寓卓越于平
第 8 页(共 9 页)
凡,寓成功于细节”等理念,及时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集体舆论手段,并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让学生真正“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经过不懈努力,我校全体师生讲学习、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已蔚然成风,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人人是赤小形象,个个是赤小环境的保护者”的局面已经形成。
三、创建优美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没有完备的“硬件”系统,校园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发展规划、师生规范等方面综合考虑,形成特色鲜明、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
第 9 页(共 9 页)
第五篇: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理论依据
校园文化即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在校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由引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合唱舞蹈社团、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建设和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今的大学校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均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找出利弊,可以更好的对学校的校园文化进行建设。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情况
我校刚刚搬迁至新校区,以往的好的观念和体制与新校园环境还存着一些不匹配的地方。但从总体上看,广大学生对学校的物质建设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对校园内基本物质建设还是满意的。依托物质建设为基础条件,学校在其他文化活动方面才可以更好的展开,为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我校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我们在实践中会摸索到新的方式和方法。
参考意见
第一,加快校园物质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即通过规划设计、创建、修整或扩充内涵,以增加或增强校园设施、设备等设施及功能,把校园建设成为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为创新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校园文化的最高价值在于促进校园人的发展。校园文化包括三个基本形式,即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物质基础,是校园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图书资料、人文景观、校园绿化、环境卫生等。这些都是在一定计划和要求下创造的“硬件”文化成果,回对校园文化主体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可激发和熏陶师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知名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丰富,其中以社团文化活动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保障和体现。制度文化建设使学校环境能够对学校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全面教育,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秩序,从而有条件、控制其他对高校育人工作的不利因素。成为改善和整合校园整体文化对学生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因新校区的建设成就有目共睹但硬件设施不可能一步到位,我们主要对当前学校内硬件设施,绿化,卫生情况及图书资料进行了调查,由调查可知,我校在逐步完善和建设时期,有许多方面存在着资源和设施的短缺,特别是在学校图书馆图书置备方面,学校还需要加快配备的速度,以尽快满足广大师生对所需书籍的需求。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一般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
一、校园文化对学生而言,一定要满足他们的需求,使他们真正受益。没有了学生的认同和参与,任何校园文化都是残缺的或者说是没有价值和没有意义的。学生应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其
二、要使校园文化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 真正使学生受益,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
者最好应该是学生自己。校园文化的开展更多的是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所以,它不能有太多的说教与约束,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靠学生自己为自己尽情得创意、尽心得组织和尽力得参与。学生是针对自己的校园文化的组织者主体。所以,今后必须切实重视和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不断受益中,依靠自己真正促使校园文化不断地多样化、丰富化和有效化。
第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要以各类社团文化活动为载体。校园文化氛围不能凭空产生,它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或载体来营造和传播。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所以应该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物质载体和文化活动所营造出来的环境氛围。大学生社团是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第二课堂,对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和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有着重要作用,是学生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认识能力的互动,最终将推动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丰富和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喊口号更不能作为形象工程来开展,这就需要学校各类文化社团多开展一系列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号召同学们都能够参与其中,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的艺术教育和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以社团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在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调查时,我们主要抓住校园内学生与社团的联系,学生对社团的看法等进行调查,以通过分析我校社团建设情况,发现和分析我校在精神文化建设的不足和缺陷。主要原因是目前各类社团缺少活动场地、活动设施,相信这些硬件的完善会在新校园的建设中得到逐步实现。
总结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校的壮大的过程中,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质量的提高,会影响到一个学校多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影响学校内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校园内各项活动的开展,文化和物质方面的建设。所以,关注校园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的设定。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一言以蔽之就是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即体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园地,在这里我们的一切教学工作,一切科研工作,一切师生参与的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人才为中心。就此而言,可以说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引导大学生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主体要素的创造者、客体要素的优化者、行为要素的实践者、制度要素的遵循者和精神要素的体现者。同时,高校在构建大学生校园文化系统时要尊重学生的根本利益,树立学生群众观,了解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服务学生,维护学生,要善于培植强势的优秀人才和特长人才群体,要善于培植有潜质和个性突出的人才群体,把学生当成人才资源和市场资源来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