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标准

时间:2019-05-13 16:3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标准》。

第一篇:成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标准

成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标准

发布人员:admin信息来源:教务处阅读次数:81

一、总则

(一)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加强这一工作环节的管理,规范写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由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执行。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毕业论文原则上不能毕业。

二、毕业论文的构成要素与写作要求

(一)论文标题

论文标题应当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标题书于论文首行,居中排列。

(二)写作者署名

书写写作者姓名全称,书写在标题下行,居中排列。

(三)摘要

摘要是论文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字数通常为200~300字。摘要除汉语稿外,一般还需要英语稿。

(四)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通常为3-8个词。关键词应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关键词除汉语稿外,一般还需提供英语稿。

(五)目录

目录一般应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标出对应页码。

(六)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正文的章节、层次应以小标题、序码词等予以标识。正文字数本科论文5000-10000字。

(七)注释

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八)参考文献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标明作者、著作名或论文名、期刊名与刊号、报纸名与年月日、出版单位与出版时间。

(九)开题报告

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概念清楚,论点正确,分析归纳合理。

三、毕业论文版式

(一)纸型及页边距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210 mm)打印。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0mm,地脚(下)20mm,订口(左)20mm,翻口(右)15mm。

(二)版式与用字

文字一律从左至右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特殊需要外,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三)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其一般格式是:标题3号黑体,首行居中,上下各空一行。接下来一行写作者姓名,用4号楷体。再接下来一行写摘要,“摘要”两字用5号黑体,加方括号。摘要内容用5号宋体,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再接下来写关键词,“关键词”三字用5号黑体,外加方括号,内容用5号宋体;词间空一格。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申请学位的学生必写)另起行,项目名称规定为“Abstract”,顶部居中,4号加粗;内容为5号字,推荐使用Arial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目录另起页,名称用4号黑体,顶部居中;内容用5号宋体。正文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一、”,5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楷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未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组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或“(1)”,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中间用逗号分隔;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期数,中间用逗号分隔。

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5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小5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

(四)表格

正文中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和表体两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为: 表头:表头包括表号、标题和计量单位,用小5号黑体,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度编排。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1”,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表”;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为“计量单位:元”。

表体:表体的上下端线一律使用粗实线(1.5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0.5磅),表的左右两边不应封口(即没有左右边线)。表中数码文字一律使用小5号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与对齐。

(五)图

图的插入方式为上下环绕,左右居中。文章中的图应统一编号并加图名,格式为“图1××图”,用小5号黑体在图的下方居中编排。

(六)公式

文中的公式应居中编排,有编号的公式略靠左排,公式编号排在右侧,编号形式为“(1)”公式下面有说明时,应顶格书写。较长的格式可转行编排,在加、减、乘、除号或等号处换行,这些符号应出现在行首。公式的编排应使用编辑器。

(七)数字

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八)标点符号

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区分开。

(九)计量单位

除特殊需要,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十)页码

全文排印连续页码,单面印时页码位于右下角;双面印时,单页页码位于右下角,双页页码位于左下角。

四、印刷与装订

(一)印刷与装订

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

(二)份数

论文至少应印制贰份。

指导教师评分标准

评分内容

学习态度

创新

调研论证与文献查阅

综合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表述 写作标准

具 体 要 求

努力学习,遵守纪律,作风

严谨务实按期圆满完成规定任务。

毕业论文(设计)有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新发现。能独立查阅文献资料及从事

其他形式的调研,能较好地理解课题任务并提出实施方案,有分析整理各类信息并从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来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论证、分析、设计、计算、结构、建模、试验正确合理,绘图(表)符合要求

严格按学院“毕业论文写作标准”要求执行。

分项评分标准

值 A B C D E 10 18 7 618 7 619 8 7 68 6 4 2 20 2

0 8 6 4 218 7 6 得分

结构严谨、文字通顺、用语

撰写质量 符合技术规范,图表清楚,20 2

格式规范,符合规定字数要0 8 6 4 2

求。

指导教师评语:

评定成绩(百分制)

月日指导教师签字年

第二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

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

一、毕业论文封面要求:

论文封面一式二份,一份与论文内容装订成册,一份存入学员学籍档案。封面一律用黑碳素笔书写,或用A4复印纸双面打印(禁止使用复印件),字迹要清晰。工作单位要写详细,类别指所学专业类别:如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教育学类等。成绩评定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指导教师必须签名。系部栏中系主任(或分管主任)必须签名,并盖系部公章。

二、论文写作要求及编辑排版要求:

⑴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要选题合理,观点明确,论证充分。理科专业毕业论文与设计相结合,论文字数在3000字以上;文科专业也须结合实践,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见解,论文字数在5000字以上。学员要独立撰写,严禁抄袭;学员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第五学期撰写,第六学期面授时提交;提交的论文须按统一的编辑排版式打印,并填好封面上有关内容。

⑵论文基本格式和排版基本要求:

页面要求: 一律A4纸排版,并加装封面。

页边距要求:上、下边距:2厘米,左边距:3.5厘米,右边距:2厘米。内容构成:毕业论文由标题、作者、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六个部分组成。

论文题目:限20字内,小二号字,黑体。

作者:要写明班级、姓名。小四号字,仿宋,居中,班级与姓名之间空两个汉字距离。

内容摘要:不超过200 字,五号,楷体,“内容摘要”字样加粗,与摘要内容之间空一个汉字距离。

关键词:3至5个,五号,楷体,“关键词”字样加粗,与关键词内容之间空一个汉字距离,关键词之间用“;”号。

正文:5000 字以上,五号字,宋体。英语专业可使用英文写作。参考文献:五号字,楷体。

第三篇:本科毕业论文标准

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清 华 大 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 目:*******************************

学生姓名: *************

指导老师: *************

学 院: *************

专业班级: *************

完成时间: *************

清 华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探析 题目类型 理论研究 题目来源 生产实际题 网址:/2004-1/2005121.htm 2005-12-12 [23] Campbell & Peter Nygh.Transnational Tort Litigation: Jurisdictional Principles.Clarendon Press.1996 p.75.附 录

附件一:英文文献 INTRODUCTION

Offences of strict liability are those crimes which do not require mens rea with regard to at least one or more elements of the actus reus.The defendant need not have intended or known about that circumstance or consequence.Liability is said to be strict with regard to that element.For a good example see: R v Prince[1875]:The defendant ran off with an under-age girl.He was charged with an offence of taking a girl under the age of 16 out of the possession of her parents contrary to s55 of the Offences Against the Person Act 1861.The defendant knew that the girl was in the custody her father but he believed on reasonable grounds that the girl was aged 18.It was held that knowledge that the girl was under the age of 16 was not requir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offence.It was sufficient to show that the defendant intended to take the girl out of the possession of her father.It is only in extreme and rare cases where no mens rea is required for liability thereby making the particular offence “absolute”.GENERAL PRINCIPLES The vast majority of strict liability crimes are statutory offences.However statutes do not state explicitly that a particular offence is one of strict liability.Where a statute uses terms such as “knowingly” or “recklessly” then the offence being created is one that requires mens rea.Alternatively it may make it clear that an offence of strict liability is being created.In many cases it will be a matter for the courts to interpret the statute and decide whether mens rea is required or not.What factor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by the courts when assessing whether or not an offence falls into the category of strict liability offences? THE MODERN CRITERIA In Gammon(Hong Kong)Ltd v Attorney-General for Hong Kong [1984] the Privy Council considered the scope and role of strict liability offences in the modern criminal law and their effect upon the “presumption of mens rea”.Lord Scarman laid down the criteria upon which a court should decide whether or not it is appropriate to impose strict liability: “In their Lordships' opinion the law...may be stated in the following propositions...:(1)there is a presumption of law that mens rea is required before a person can be held guilty of a criminal offence;(2)the presumption is particularly strong where the offence is ”truly criminal“ in character;(3)the presumption applies to statutory offences and can be displaced only if this is clearly or by necessary implication the effect of the statute;(4)the only situation in which the presumption can be displaced is where the statute is concerned with an issue of social concern and public safety is such an issue;(5)even where a statute is concerned with such an issue the presumption of mens rea stands unless it can be shown that the creation of strict liability will be effective to promote the objects of the statute by encouraging greater vigilance to prevent the commission of the prohibited act.”(1)PRESUMPTION OF MENS REA Courts usually begin with the presumption in favor of mens rea seeing the well-known statement by Wright J in Sherras v De Rutzen:There is a presumption that mens rea or evil intention or knowledge of the wrongfulness of the act is an essential ingredient in every offence;but that presumption is liable to be displaced either by the words of the statute creating the offence or by the subject-matter with which it deals and both must be considered(2)GRAVITY OF PUNISHMENT As a general rule the more serious the criminal offence created by statute the less likely the courts is to view it as an offence of strict liability.See: Sweet v Parsley [1970]: The defendant was a landlady of a house let to tenants.She retained one room in the house for herself and visited occasionally to collect the rent and letters.While she was absent the police searched the house and found cannabis.The defendant was convicted under s5 of the Dangerous Drugs Act 1965 of “being concerned in the management of premises used for the smoking of cannabis”.She appealed alleging that she had no knowledge of the circumstances and indeed could not expect reasonably to have had such knowledge.The House of Lords quashing her conviction held that it had to be proved that the defendant had intended the house to be used for drug-taking since the statute in question created a serious or “truly criminal” offence conviction for which would have grave consequences for the defendant.Lord Reid stated that “a stigma still attaches to any person convicted of a truly criminal offence and the more serious or more disgraceful the offence the greater the stigma”.And equally important “the press in this country are vigilant to expose injustice and every manifestly unjust conviction made known to the public tends to injure the body politic [people of a nation] by undermining public confidence in the justice of the law and of its administration.” Lord Reid went on to point out that in any event it was impractical to impose absolute liability for an offence of this nature as those who were responsible for letting properties could not possibly be expected to know everything that their tenants were doing.(3)WORDING OF THE STATUTE In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presumption in favor of mens rea is to be displaced the courts are required to have reference to the whole statute in which the offence appears.See: Cundy v Le Cocq(1884):The defendant was convicted of unlawfully selling alcohol to an intoxicated person contrary to s13 of the Licensing Act 1872.On appeal the defendant contended that he had been unaware of the customer's drunkenness and thus should be acquitted.The Divisional Court interpreted s13 as creating an offence of strict liability since it was itself silent as to mens rea whereas other offences under the same Act expressly required proof of knowledge on the part of the defendant.It was held that it was not necessary to consider whether the defendant knew or had means of knowing or could with ordinary care have detected that the person served was drunk.If he served a drink to a person who was in fact drunk he was guilty.Stephen J stated: Here as I have already pointed out the object of this part of the Act is to prevent the sale of intoxicating liquor to drunken persons and it is perfectly natural to carry that out by throwing on the publican the responsibility of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person supplied comes within that category.(4)ISSUES OF SOCIAL CONCERN See :R v Blake(1996):Investigation officers heard an unlicensed radio station broadcast and traced it to a flat where the defendant was discovered alone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record decks still playing music and wearing a set of headphones.Though the defendant admitted that he knew he was using the equipment he claimed that he believed he was making demonstration tapes and did not know he was transmitting.The defendant was convicted of using wireless telegraphy equipment without a license contrary to s1(1)Wireless Telegraphy Act 1949 and appealed on the basis that the offence required mens rea.The Court of Appeal held that the offence was an absolute(actually a strict)liability offence.The Court applied Lord Scarman's principles in Gammon and found that though the presumption in favor of mens rea was strong because the offence carried a sentence of imprisonment and was therefore “truly criminal” yet the offence dealt with issues of serious social concern in the interests of public safety(namely frequent unlicensed broadcasts on frequencies used by emergency services)and the imposition of strict liability encouraged greater vigilance in setting up careful checks to avoid committing the offence.(5)IS THERE ANY PURPOSE IN IMPOSING STRICT LIABILITY? The courts will be reluctant to construe a statute as imposing strict liability upon a defendant where there is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despite his having taken all reasonable steps he cannot avoid the commission of an offence.See: Sherras v De Rutzen [1895]: The defendant was convicted of selling alcohol to a police officer whilst on duty contrary to s16(2)of the Licensing Act 1872.He had reasonably believed the constable to be off duty as he had removed his arm-band which was the acknowledged method of signifying off duty.The Divisional Court held that the conviction should be quashed despite the absence from s16(2)of any words requiring proof of mens rea as an element of the offence.Wright J expressed the view that the presumption in favor of mens rea would only be displaced by the wording of the statute itself or its subject matter.In this case the latter factor was significant in that no amount of reasonable care by the defendant would have prevented the offence from being committed.Wright J stated: “It is plain that if guilty knowledge is not necessary no care on the part of the publican could save him from a conviction under section 16 subsection(2)since it would be as easy for the constable to deny that he was on duty when asked or to produce a forged permission from his superior officer as to remove his armlet before entering the public house.I am therefore of opinion that this conviction ought to be quashed.” MODERN EXAMPLES The following case is a modern example of the imposition of strict liability: Alphacell v Woodward [1972] The defendants were charged with causing polluted matter to enter a river contrary to s2 of the Rivers(Prevention of Pollution)Act 1951.The river had in fact been polluted because a pipe connected to the defendant's factory had been blocked and the defendants had not been negligent.The House of Lords nevertheless held that the defendants were liable.Lord Salmon stated: If this appeal succeeded and it were held to be the law that no conviction be obtained under the 1951 Act unless the prosecution could discharge the often impossible onus of proving that the pollution was caused intentionally or negligently a great deal of pollution would go unpunished and undeterred to the relief of many riparian factory owners.As a result many rivers which are now filthy would become filthier still and many rivers which are now clean would lose their cleanliness.The legislature no doubt recognized that as a matter of public policy this would be most unfortunate.Hence s2(1)(a)which encourages riparian factory owners not only to take reasonable steps to prevent pollution but to do everything possible to ensure that they do not cause it.ARGUMENTS FOR STRICT LIABILITY 1.The primary function of the courts is the prevention of forbidden acts.What acts should be regarded as forbidden? Surely only such acts as we can assert ought not to have been done.Some of the judges who upheld the conviction of Prince did so on the ground that men should be deterred from taking girls out of the possession of their parents whatever the girl's age.This reasoning can hardly be applied to many modern offences of strict liability.We do not wish to deter people from driving cars being concerned in the management of premises financing hire purchase transactions or canning peas.These acts if done with all proper care are not such acts as the law should seek to prevent.2.Another argument that is frequently advanced in favor of strict liability is that without it many guilty people would escapethat is liability for negligencewhich comes close to requiring negligence.If there were something which D could do to prevent the commission of the crime and which he failed to do he might generally be said to have failed to comply with a dutyof care;and so have been negligent.4.In Alphacell v Woodward(1972)Lord Salmon thought the relevant statutory section “encourages riparian factory owners not only to take reasonable steps to prevent pollution but to do everything possible to ensure that they do not cause it.” This suggests that however vast the expenditure involved and however unreasonable it may be in relation to the risk D is under a duty to take all possible steps.Yet it may be doubted whether factory owners will in fact do more than is reasonable;and it is questionable whether they ought to be required to do so at the riskof imprisonment.The contrary argument is that the existence of strict liability does induce organizations to aim at higher and higher standards.POSSIBLE DEVELOPMENTS There are several possible compromises between mens rea and strict liability in regulatory offences.A “halfway house” has developed in Australia.The effect of Australian cases is: D might be convicted without proof of any mens rea by the Crown;but acquitted if he proved on a balance of probabilities that he lacked mens rea and was not negligent;ie that he had an honest and reasonable belief in a state of facts which would have made his act innocent.The onus of proving reasonable mistake is on D.STATUTORY DEFENCES It is common for the drastic effect of a statute imposing strict liability to be mitigated by the provision of a statutory defense.It is instructive to consider one example.Various offences relating to the treatment and sale of food are enacted by the first twenty sections of the Food Safety Act 1990.Many if not all of these are strict liability offences.Section 21(1)however provides that it shall be a defense for the person charged with any of the offences to prove that he took all reasonable precautions and exercised all due diligence to avoid the commission of the offence by himself or by a person under his control.Statutory defenses usually impose on the defendant a burden of proving that he had no mens rea and that he took all reasonable precautions and exercised all due diligence to avoid the commission of an offence.The effect of such provisions is that the prosecution need do no more than prove that the accused did the prohibited act and it is then for him to establish if he can that he did it innocently.Such provisions are a distinct advance on unmitigated strict liability.附件二:英文文献翻译

介绍

严格责任犯罪是关于客观方面的一个或多个因素不要求犯罪意图的那些犯罪 被告不需故意或者知道这种情况或结果 考虑到这个因素责任被称作是严格的 请看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1984年R v Prince之案:被告和一个未成年的女孩私奔 他被指控的罪名是将一个未满16的女孩带出她父母的监控之外 违反了1861 年侵害人身法第55条 被告明知该女孩在其父亲的监护下

但他有合理的理由相信该女孩已经18岁了 有人认为为了成立本罪

明知该女孩未满16岁不被要求

证明被告故意将该女孩带离出其父亲的监护之下就足够了 仅在极端和少数的案例中 承担责任不要求有犯罪意图

因此使这种特定的犯罪成为绝对的

一般原则

绝大多数严格责任犯罪都是法定犯罪 不过

立法并没有明确规定某一犯罪属于严格责任犯罪 当法规用故意地或鲁莽地这样的字眼时 就表明这一犯罪还是要求犯罪意图的 或者

法规可以明确地规定本罪是严格责任犯罪 在许多案子中

都将会由法院来解释法规和决定犯罪意图是否被要求 当判定一个犯罪是否属于严格责任犯罪的种类时 法院将会考虑什么因素呢? 现代标准

在(香港)加蒙有限公司诉香港律政司一案中

枢密院考虑了现代刑法中严格责任犯罪的范围和作用以及它们在犯罪意图推定上的效力 Scarman勋爵定下了一个标准

法院应该以此决定施加严格责任是否适合 在阁下的意见中

法律可以在下列的提议中被陈述:(1)法律假定一个人被认定有罪前要求其有犯罪意图(2)该种犯罪在性质上是“真正的犯罪”时特别要求这一推定(3)这一推定适用于成文法中的犯罪

只有法规明确规定或必要的暗指时才可以不要这一推定(4)不要这一推定的唯一场合 是成文法关注社会关心的问题时 如公共安全问题

(5)成文法即使关注这一问题 犯罪意图的推定仍然存在

除非严格责任的创制有力地推定成文法的目标 即通过严厉的警告阻止实施被禁止的行为

(1)推定要求犯罪意图的存在

法院通常一开始推定支持犯罪意图的存在

请看在Sherras v De Rutzen之案中Wright J的著名陈述:存在这样的假定 即犯罪意图或邪恶意图或明知行为的不法

是每一个犯罪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是这种假定在两种情况下可以不要

要么是法规所创制的罪名的语言明确规定要么是它所处理的事情主旨要求这么做 并且两者都必须被考虑

(2)惩罚的严重性

作为一个一般规则 被法规创制的犯罪越严重

法院就越不可能将它看作一个严格责任犯罪 请看:

1970年Sweet v Parsley之案:被告是一所出租房子的房东 她在那所房子里为自己保留了一个房间 偶尔前往收取租金和信件.在她不在的时候 警察搜查了房子并且发现了大麻

被告在1965年《危险药品法》第5条之下 被宣告有罪

因为考虑到在存在加以管理的前提下 她的房子被用于吸食大麻 她上诉声称

她不知道那种情况

而且实在不能够合理的企盼她知道 上议院取消了她的有罪判决

认为控诉方必须证明被告故意将她的房子用于吸食毒品

因为正在讨论的这一法规创制了一个严重或者说是一个真正的罪名 该罪名的有罪判决将会给被告带来严重的后果

Reid法官声称:耻辱将会附属于任何一个触犯了真正犯罪的人 这种犯罪越严重或越可耻 这种耻辱就越大

并且同等重要的是:这个国家的记者警醒地披露着不公正

每一个显然是不公正的定罪公诸于世势必破坏公众对法律和行政管理正义的信心而损害国民.Reid法官进一步指出 在任何情况下

因为犯罪的这种性质

施加绝对责任都是不切实际

因为对那些负责出租房屋的人来说

是不可能指望他们知道他们的租户所做的一切事情的

(3)法规的明确规定

在确定是否推定主张犯罪意图的存在被取代时 法院被要求参考出现该罪名的整个法规 请看:

1884年Cundy v Le Cocq之案:被告被判非法出售酒给喝醉酒的人 违反了1872年许可法第13条 在上诉中 被告主张他没有意识到顾客是醉酒的状态因此他应该被免责 地区法院将第13条解释为 它创制了严格责任罪名

因为它本身对犯罪意图是沉默的

然而在该相同法令下的其他罪名都清楚地表明要求证明被告方面的明知

法院认为考虑被告是否明知或可能知道或基于普通的注意本能够察觉他所服务的人是喝醉酒的是不必要的

如果他把酒卖给一个事实上是喝醉酒的人 他就是有罪的

Stephen J陈述道:在这里 正如我已经指出的一样

该法令本部分的目标是为了防止出售烈酒给醉酒者

并且将确定他所给予的人是否属于这一类人的责任赋予公众这将是非常自然执行的

(4)社会所关心的问题

请看:1996年R v Blake之案:侦查人员听到了一个未经许可的无线电广播 并追查到了一个公寓

在那儿被告被发现独自站在一个唱片机前 仍旧在演奏音乐并且带着一套耳机 尽管被告承认他知道他在用这套设备

但他声称他相信他在制作示范录音带并不知道他在传播信号 被告被判无证使用无线电报设备罪

违反了1949年无线电报法令第1条第1款 被告基于该罪要求犯罪意图而上诉.地区法院认为该罪是绝对(准确说是严格)责任犯罪 法院适用了Scarman勋爵在加蒙案中所确定的原则 且发现

因为该罪会被判处监禁的刑罚因此它是“真正的犯罪” 所以尽管犯罪意图的推定被要求

但是本罪处理的是社会关心的关乎公共安全利益的严重问题(即通常无证的广播频率被用于紧急服务)

并且严格责任的实行鼓励了更高的警惕来检查 以避免犯同样的罪

(5)施加严格责任是否有目的呢?

当有证据显示

尽管被告采取了一切合理步骤

他仍不能避免犯罪时

法院不愿意将这一法条解释成强加了严格责任给被告 请看:

1895年Sherras v De Rutzen之案:被告被判有罪因为将烈酒卖给了一个正在执勤的警官

违反了1872年许可法第16条第2款 被告有合理理由相信该警官已经下班了 因为他已将他的臂章取下来了 而这是判定已经下班的公认方法 地区法院认为该判决应该被撤销

尽管第16条第2款没有任何语言要求证明犯罪意图而作为构成该罪的要素之一 Wright J认为推定要求犯罪意图的存在只有在法规明文规定或者它的主旨所要求时才可以被取代

在这种情况下后者的因素是很重要的

因为被告再多的合理注意也不能阻止犯罪 Wright J陈述道:不难看出 犯罪故意是不必要的

酒馆老板的不注意在第16条第2款下可以免其罪 因为在被询问时警官将会非常容易地否认他在上班 或者出示一个从他上司那儿搞来的伪造许可 正如在他进入酒吧之前可以将臂章取下来一样 因此

我主张该判决应该被撤销

现代案例

下面这一案例是一个施加严格的现代案例:在1972年Alphacell v Woodward之案中 被告被控造成污染物进入河流 违反了1951河流(防止污染)法

因为连接被告工厂的一个管道被阻塞了 导致河流实际上已经被污染了 但被告并没有过失

但是上议院认为被告是有责任的

Salmon法官陈述道:如果本上诉成功了

它会被认为在1951法案下将不会有定罪判决 除非控诉方能够卸下这经常是不可能的证明责任 即证明污染是被告故意或过失造成的

这对许多河岸工厂的所有者来说是一种证明责任的减轻 这必将造成大量的污染案件得不到惩罚和制止 结果必将是

许多现在不洁净的河流将会变得更加污秽 许多现在洁净的河流也将失去它们的洁净 立法无疑得承认

作为一个公共政策问题

这将是非常不幸的.因此在第2条第1款a项下 鼓励河岸厂家不仅要采取合理措施来防止污染 而且要尽一切可能确保它们不会造成这种污染.支持严格责任的观点

1、法院的主要功能是阻止被禁止的行为

什么行为应该被认作是被禁止的呢?当然只有那些我们可以断言不应该做的行为 一些不支持Prince有罪判决的法官基于认为无论女孩的年龄 人们都应该阻止将女孩带出其父母监护之外的行为而也这样认为 这样的推理几乎可以适用于多数现代严格责任犯罪 我们不希望阻止人驾驶汽车

关心有前提的管理、提供经费给分期付款的交易或买卖罐头豌豆这些小交易 这些行为

如果基于所有合理的注意而被从事了 那么将不是法律应该试图阻止的行为

2、另一个经常被用来支持严格责任的观点是 没有严格责任

许多犯罪人将会逃脱惩罚-既不会有时间也不会有有用的人来对每一个特定的犯罪提起诉讼追究其责任 这个观点假设

不确定被告是否有犯罪意图

是否有过失也将是可能来处理这些案件的 当然不解决这些问题被告也有可能被宣告有罪

但是他能被苛处刑罚吗?假如一个屠夫出售了一些不适合人们消费的肉 法院当然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i)屠夫知道这个肉是坏的(ii)屠夫不知道 但是应当知道(iii)屠夫不知道而且也没有方法去发现 不解决宣告有罪的人属于哪一种类型 刑罚将很难被执行

3、最可能并且最经常被法院引用来施加严格责任的理由是为了公共利益这样做是必要的

现在这种情况可能被承认

即在强加适用严格责任的许多案例中 的确需要对抗疏忽来保护公众

并且假设惩罚的威胁使潜在的危害者更加小心

将可能会有一个正当的根据来施加过失责任正如有正当的根据来要求犯罪意图的地方一样 如果在犯罪意图和严格责任之间没有中间道路即过失责任的话 这是一个似乎合理的观点来支持严格责任

而且法官一般情况下将会在认为没有这样的中间道路的基础上审理案件 过失责任很少在一个法规中得以阐明除了它被明确无误要求的场合 如没有合理注意的驾驶时

Devlin法官说:找一个方法将一个显然表示严格责任的法规解释成要求疏忽 这是不容易的

反对严格责任的观点

1、反对严格责任的理由是首先它是不必要的 它导致那些行为没有缺点

不应该被要求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的人被宣告有罪

2、它是不公平的

即使一个绝对的卸任被赋予了被告 他也可能因他被正式宣告有罪而感到不公平那怕他对此罪名不承担责任 另外

一个有罪判决可能产生超出法庭之外的深远后果 所以说仅说一个名义上的惩罚被施加了是不合适的

3、过失责任的实施实际上满足了大多数支持严格责任的人的要求

这些法规的目的不是惩罚恶意而是对那些欠考虑的和低能力的人施加了压力使他们为了公共健康或安全或道德尽他们的整体职责 当然

欠考虑和低能力是疏忽

反对严格责任并不是因为这些人会受到惩罚 而是那些完全无辜的人也会受到有罪判决

尽管Devlin勋爵对引进疏忽的标准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 但是在1951年Reynolds v Austin案中他说 严格责任仅应在一种情况下适用

即当被告能够做些什么事情来提高对法律的遵守时 这接近于要求疏忽

如果有一些事情被告可以做来避免犯罪而他又未能做时 一般情况下

它可能被认为未能完成一项职责 而且可能是一项较高的注意职责 因此被告存在疏忽

4、在1972年Alphacell v Woodward案中Salmon勋爵考虑到了相关的法定条款 鼓励河岸厂家不仅要采取合理措施来防止污染

而且要尽一切可能确保它们不会造成这种污染.但是这意味着要用到庞大的开支 并且这种开支对它可能涉及到的风险来说是不合理的 被告在此责任之下需要采取所有可能的步骤

但是工厂所有者实际上是否会尽比合理的责任更多的责任呢 这是被怀疑的

而且冒着-尽管是不可能的-监禁风险 他们是否应该被要求这样做也是可疑的 相反的观点是 严格责任的存在

确实导致团体瞄准了更高的标准

可能的发展

在犯罪意图和严格责任之间有几个可能的折衷办法来调节犯罪 在澳大利亚所谓的“中途歇脚小客栈”已经发展起来了 澳大利亚这类案件的效果是:没有犯罪意图的证明 被告也可能被皇家法院定罪 但是

如果在一个可能性的平衡上他能证明自己没有犯罪意图并且不存在疏忽 那么他就会被免罪 也就是说

他对这种事实状态有一种诚实和合理信念 认为这种事实会使他的行为无罪 证明这种合理错误的责任在被告方

法定辩护理由

一项法规施加严格责任将会产生严厉得效果 通常会通过规定法定辩护条款来缓解这种效果 考虑一个例子是有益的

涉及处理和销售食品的各种犯罪通过1990年食品安全法首20条被规定 即便不是全部也将是大部分的这类犯罪是严格责任犯罪 但是

第21条第1款规定

证明他本人或在他控制之下的一个人采取了一切合理的预防措施 并已尽一切应尽的努力来避免犯本罪

对被控犯任何一个这类罪的人来说都将是一个辩护理由 法定抗辩通常是强加给被告的一个举证责任 即证明他没有犯罪意图 他采取了一切合理措施

并已尽一切应尽的努力来避免犯本罪 这样条款的作用是

控方只需证明被告从事了被禁止的行为 接下来

如果被告能够证明的话就有被告来证明他这样做是无辜的

致 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即将完成之际 笔者的心情无法平静

本文的完成既是笔者孜孜不倦努力的结果

更是导师王飞跃副教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的结果 在整个论文的选题、研究和撰写过程中

导师都给了我精心的指导、热忱的鼓励和支持 他多次询问论文的写作进程

多次为我批阅文章并提出修改意见 他的精心点拨为我开拓了研究视野 修正了写作思路

对论文的完善和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另外 导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都给了学生很大感触 使学生终生受益 在此

学生谨向导师致以最真挚的感激和最崇高的敬佩之情

另外

我还需要特别感谢杨开湘教授、罗树志副教授和张纪寒副教授等对我多年的教育和培养之恩 俗话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在您们身上

我看到了这句话的真谛 您们谆谆的教导

伟大的人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让我终生难忘 永远鞭策我前进 在此

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再者

还要感谢四年来在学习和生活中所有给予我关心、支持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 特别是我寝室的姐妹们

四年来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 共同度过了太多的美好时光

我们始终是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集体 我们六人中即将有一人出国 四人就读研究生

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阿薇也是我们心目中的全才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在我们即将分离的时刻 我别无他话

衷心的祝愿大家一路走好、前程似锦、一生平安幸福

最后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 感谢您们赐予我生命

感谢您们二十多年来对我的养育之恩

更感谢您们不管多苦多难对我学业始终如一的理解与支持

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稿和参加本论文答辩的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向您们说一声:敬爱的老师 您辛苦了!

董玉洁

二零零七年六月

①参见周道鸾著:《刑法的修改和适用》 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 第691页

②参见陈兴良著:《刑法哲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165页

③刑法第338条 违反国家规定

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 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④参见陈仁、朴光诛著:《环境执法基础》 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第354页

⑤因为危险犯不是本文的讨论重点 所以对本罪处罚危险犯的情况不予讨论

⑥至于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实施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这一行为本身 则可能出于过失 也可能出于故意

但均不影响本罪的过失犯罪性质

⑦这是因为根据一般人的生活经验

某些行为、状态或结果出现的本身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能说明行为人的主观恶意 除非被告有能力证明自己的清白

⑧刑法第134条

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 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 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

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233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 依照规定

⑨民法通则第126条

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 它的所用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⑩参见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486页

11骆梅芬:《英美法系刑事法律中严格责任与绝对责任之比辨析》 载《中山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第116~117页

12英美国家适用严格责任的犯罪往往是刑法中规定的微罪、违警罪等犯罪种类

13黄广进:《英美刑法中的严格责任在辨正》 载《江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第49页

14陈君:《论我国环境刑法中严格责任的适用》 载《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第65~67页

15举证责任倒置是基于推定而实行的一种证明责任分配方式 所谓推定

是一种法律拟制

即在缺乏证据直接证实某一情况时 根据某些合理的因素和情况 判定某一事实存在的一种机制 既然是拟制

那么只要有可以反驳的事实和证据就可以推翻拟制事实

16参见刘仁文著:《严格责任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120页

?? ?? ?? ??

II

第四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管理办法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管理办法

(2006年9月20日院办公会议通过,2007年10月10日院办公会修改)

为了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办法》和《西南政法大学关于进一步规范我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意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规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和指导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管理机构和指导教师

第一条 学院成立本科毕业论文组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院领导小组),负责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检查和监督等管理工作。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长,党总支副书记任副组长,院属各教研室负责人、办公室负责人和当年毕业年级辅导员担任成员,教学秘书担任秘书工作。

第二条 学院教学督导专家小组协助领导小组开展管理工作。

第三条 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由本学院具有讲师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全体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担任。

第四条 指导教师的职责:

(一)熟悉所指导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了解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二)向学生讲解毕业论文写作方法和写作规范。注重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为学生分析论文题目,指出有关选题的写作重点和难点,指定必要的参考书并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四)为学生审定论文提纲和初稿,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五)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进度和质量,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对每个学生的指导、检查、答疑应不少于三次。

(六)根据指导情况填写《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情况表》(见附件三)。

(七)对指导学生的论文认真书写评语。

(八)参与论文成绩答辩和成绩评定等工作。

第五条 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教师应当服从教研室对有关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各项安排。

第六条 教研室负责拟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教师名单,报院领导小组审定。指导教师确定后,学生或指导教师均不得随意提出更换教师的要求。确有正当理由需要更换指导教师的,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写明更换理由,经有关指导教师和教研室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院领导小组审批。

第七条 每位指导教师当年指导的毕业论文总数不得超过20篇。

第八条 指导教师应当增强责任意识,认真负责地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严格遵守执行学校和本院有关毕业论文写作管理的规定,督促所指导的学生严格按写作规范要求按时、保质地完成写作任务。

第九条 严禁指导教师将应由自己承担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的开题、签字、评语、成绩评定等任何工作转分配给研究生或本科生承担。

第二章 选题和开题

第十条 各教研室根据下列选题原则拟定本学科方向的毕业论文写作题目:

(一)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本专业教学的内容;

(二)题目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题目难易度适中,避免过大或过小。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鼓励学生有所创新;

(四)题目应多样化,总数量应超过本学院当年毕业论文写作学生的人数,以符合每人一题的要求。

第十一条 毕业论文选题应每年进行一次更新。

第十二条 教学秘书负责毕业论文选题的汇总,及时交院领导小组审定后,上报学校教务处向学生公布

第十三条 学生选题应在教务处公布的所学专业的参考题目中选定,应一人一题。多人选择同一题目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另行拟定题目,新选题不得与其它同学已经确定的选题相同。

第十四条 学生选定题目后,不得更换选题。确有正当理由须更换选题的,必须写书面报告,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报有关教研室负责人审批。

第十五条 严谨开题是做好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基础。学生在开题前必须广泛收集与自己论文题目有关的资料,了解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第十六条 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搞好毕业论文开题工作,在开题时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一)学生的选题是否具有理论或实践价值;

(二)选题是否与学生的特长和能力相适应;

(三)学生对选题的理解是否得当;

(四)学生的资料掌握情况;

(五)学生对选题的初步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六)学生的论证思路是否清晰、合理;

(七)学生拟定的研究方法是否得当;

(八)总体安排和进度是否合理。

第十七条 指导教师应严格按照学校规定要求填写《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书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学生方可撰写毕业论文。

第十八条 毕业论文的开题工作应当在毕业论文写作学期的第二周前完成。

第三章 撰写、指导和评语

第十九条 学生写作的毕业论文应达到一定的理论深度。注重以下研究方法:

(一)既立足于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又要将论题置于世界法学之林加以阐释,注重运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考察主要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有关立法;

(二)既要从学术之争的视野介绍、评价有关的理论学说和做法,借鉴该论题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更要进行独立思考,形成创新性观点,或对已存在的理论、观点、做法进行更有说服力的论证;

(三)既阐释现行法条,分析支撑该法条背后的理论,更应注重剖析现行法条之弊端,提出有价值的立法建议或创新性制度构想;

(四)既阐述有关法学理论之重点与难点,又要密切联系实际,预测和解决司法实践中已经或可能遇到的重大、疑难问题,分析国内外经典案例或最新疑难案例;

(五)既运用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又要运用法哲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

第二十条 论文撰写格式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与参考文献等。学生应严格按照《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的要求撰写论文。

第二十一条 学生写作毕业论文必须自己独立完成,严禁剽窃,严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第二十二条 指导教师应当认真做好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工作,并按要求及时填写《西南政法大学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

第二十三条 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应当在当年的4月15日-4月30期间完成。确因学生毕业找工作等影响中期检查的,必须在学生回校后及时弥补该项工作。

第二十四条 毕业论文的字数不得少于6000字。

第二十五条 毕业论文须在第八学期完成,学生应于第八学期第十二周前将定稿交指导教师评阅。

第二十六条 指导教师负责论文评阅,并提写评语。对评语的要求如下:

(一)评语应有针对性、具体,忌概念化、公式化。论文评语应涉及以下内容:学生是否较好地掌握了论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能否理论联系实际;毕业论文完成的质量和在完成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情况;关于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评价;论文的结构、格式评价。

(二)评语既要肯定好的方面,也应指出不足之处;

(三)评语内容与论文最后评阅等级应基本相符;

(四)论文的评语字数应在100字以上,且字迹工整。

第二十七条 指导教师和所指导的学生应互相告知联系方式,保证在论文写作和指导的全过程中的通讯畅通、联系方法准确。学生或指导教师的联系电话有变更的,必须及时互相通知。

第四章 答辩和成绩评定

第二十八条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成绩评定教师实行分离原则,教师安排的具体工作由各教研室负责。严禁指导教师自己评定成绩或者冒充成绩评定教师变相自行评定成绩。

第二十九条 承担成绩评定的教师应当认真阅读毕业论文和指导教师的评语,在对毕业论文在选题、观点、论证、结构、逻辑、语言、资料、注释、规范性等方面分别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后,初步作出成绩评价。

第三十条 论文评阅实行五级制计分,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各等级的参照标准如下:

(一)优秀:论点明确,论证有据,资料翔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文字通达,能理论联系实际,且有一定创见。

(二)良好:论点明确,论证有据,资料较为翔实,结构较为严谨,条理清楚,文字通达,能理论联系实际。

(三)中等:论点明确,论证有据,能理论联系实际,但在结构、条理、文字表达等方面有一定缺陷。

(四)及格:论点比较明确,无原则性错误,但论据不够丰富,论证欠充分,在结构、条理、文字表达等方面有明显的缺陷。

(五)不及格:论点模糊,论证不足,有原则性错误;逻辑混乱,内容空洞;或有大段抄袭他人著作的情况;或由他人代为撰写。

第三十一条 毕业论文经初步评定成绩后,必须经答辩委员会答辩后才能确定最终成绩。

第三十一条 答辩工作由教研室具体负责组织。教研室应根据答辩工作量的具体情况,组织若干答辩委员会负责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和2名委员共3人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原则上由教研室主任或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其所指导的毕业论文的答辩应回避。

第三十二条 答辩程序

(一)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会开始并介绍答辩委员会成员;

(二)答辩人报告论文写作目的,论文主要内容及需要说明的问题。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左右;

(三)答辩委员会向答辩人提出问题,答辩人就答辩委员会所提问题作解答准备,准备时可查阅有关资料,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四)答辩人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可随时插问,还可考查其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答辩人应马上回答;

(五)由答辩委员就答辩情况交换意见,根据论文答辩评定标准确定论文等级,形成论文答辩书面决议当场宣告,答辩结束。

第三十三条 参加答辩的学生应填写《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表》的有关内容。教研室还应安排人员做好答辩记录。

第三十四条 毕业论文必须全部答辩,以答辩委员会确定的答辩成绩为最终正式成绩。没有参加答辩的,成绩记为零分。

第三十五条 答辩成绩的评定应结合以下两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衡量:

(一)论文写作:观点正确、鲜明,论证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字通畅,形式规范。

(二)论文答辩时表现:熟悉论文内容,语言简明扼要,对教师提出与论文相关的问题能正确解答;解答问题时思维敏捷,表达流利。

凡全面达到上述要求的,可评为优秀;基本达到上述要求的,可评为良好;论文写作内容较好,答辩时表现较差的,评为中等;论文写作内容基本可以,论文答辩时表现较差的,评为及格;论文写作内容和论文答辩时表现都较差的,评为不及格。

第三十六条 各教研室应当及时组织论文答辩工作,并应在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结束后一周内向院领导小组递交书面答辩工作总结,全面分析当年毕业论文指导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学院在此基础上书写全院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总结。

第五章 档案管理

第三十七条 教学秘书负责毕业论文的成绩统计和归档等工作。

第三十八条 每份毕业论文的档案必须包括毕业论文写作提纲、初稿、定稿、《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文指导情况表》、《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表》、答辩记录等材料。

第三十九条 成绩统计表、教研室答辩工作总结、学院答辩工作总结、当年院领导小组名单、论文选题、指导教师名单等全局性资料必须专门归入一个档案,有关材料必须同时保存电子文档。

第四十条 未经教学秘书同意,不得随意翻动、抽取已经归档的毕业论文材料。

第六章 其他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执行学校有关理规定;与学校有关规定冲突的,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院领导小组进行解释。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6年10月1起施行。

第五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教学

在教师绩效评估中有明显的侧重。硬件比较好解决,重要的是软件,应重点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到各地参观,采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并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专向研究将研究成果加以推广,而不是各自为政,各显其能代写论文。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加兼职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得数量学校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用人原则,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多多聘请社会专家到学校来任职或者讲座。高职院校必须打破以往自我封闭的办学模式的束缚,主动走近用人单位,与企业进行合作,根据行业技术发展需求,对企业所需人才实行“订单式”培养,这不仅可以解决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不足的矛盾,而且能使学校与企业都得到“实惠”。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企业可以派有理论知识、有实际经验的人员到学校进行教学,讲授最新、最实际的知识;学校也可以派教师到企业参加工作,为企业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问题,借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技术素质。高职院校借助这种“学研产训”结合的形式,建立一支新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沟通企业可以通过合作获得更多的收益。对于企业来说,通过“校企合一”培养的人才,熟悉本企业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流程,他们的实际技能较强,到企业后便可立即上岗工作,节省了企业培训的时间,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成本。而且这部分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成长较快,很快便可成为企业的骨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新鲜血液。

学校可以争取到企业的多方面支持。通过合作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实验、实训的场所和师资,这也是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结合的主要模式。因为实验实训设施和场所需大量的投资,而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实力还不雄厚,社会集资的难度也较大,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完全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借助有关企业的条件完成或部分完成实验实训任务,就成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最佳选择。高职院校应制定政策,组织和鼓励教师为企业服务,采取有力措施,调动教师承担企业研究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项内容,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前独立、系统地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它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重要步骤;是培养良好的思维、分析和创新能力并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毕业论文写作为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奠定基础。毕业论文同时也是衡量、评估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部专家组于2007年对我系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评估,专家们通过调阅毕业论文文件和检查、阅读学生的毕业论文,一致认为我系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管理规范、过程细致、要求严格、格式统一。专家们对一部分学生在论文中的创新观点表示了肯定。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决定了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它是保证毕业论文写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院校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带来了大量的相关教育问题和严峻的社会压力。加强对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及其改革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大学本科教学和管理的现实需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把现代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研究列为重点课题。在我国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大部分高校已经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现代质量管理学的“产品质量”观认为人才的教育培养与传统的生产制造过程非常相似,其基本环节包括招生(采购原料)→在校教育(加工生产)→毕业考核(产品检验)→毕业就业(投放市场)→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质量跟踪)。要提高学生的质量,就要严格控制每一阶段的培养质量。我校教务处为了实施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专门成立了教学质量控制科,用科学的质量管理学理论指导教学各个环节的工作。我系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过程中以现代质量管理学理论为指导,积极配合学校教务处的管理工作,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

一、系级毕业论文管理组织体系最高管理者是指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组人,他们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他们负责制定目标,指挥、组织、协调整个质量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起127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7月着质量管理工作的保证作用。我系成立了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毕业论文答辩小组。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是按照教务处的安排和要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工作的目标、计划,确定组织结构和操作模式,传达和督促执行教务处的有关文件,负责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毕业论文答辩小组,审定指导教师的资格等,审批上报的各类文件,确认每一环节的有效性,督促检查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流程的进展情况和导师指导情况。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负责把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目标、计划、过程具体化并将任务和要求分配和传达给导师和学生,如负责编写毕业论文指导书、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指导和审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规定进度安排、制定论文的规范和标准格式以及组织毕业论文评阅和答辩工作。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指导小组要总结经验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等写出毕业论文工作总结。我系毕业论文管理组织体系从组织上保障了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规范化的指导性文件为了质量方针的最终实现,质量方针的制定者必须要将它传达到学校内部各层次的有关人员,使它们相互沟通和充分理解质量方针的内涵。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根据学校教务处下发的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指导性文件、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过程管理指标体系,以及系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目标、计划等,编写毕业论文指导书,它是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手册。指导教师和学生通过阅读指导书来了解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意义、目标、计划、工作流程、规范化文件格式,明确自己在该项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自己承担的工作在整个流程中的质量要求。毕业论文指导书是安排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保障了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性以及最后形成的毕业论文文件(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评阅意见书、毕业论文等)的规范性。

三、基于“戴明环”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流程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专家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戴明环)的概念,它是全面质量管理采用的一套科学的、合乎认识论的办事程序。pDCA由英文的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它反映了质量管理必须遵循的四个阶段。该循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一个基本的质量工具。我系运用“戴明环”概念设计出了“外语系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流程图”。该流程图清晰地标明了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从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到师生见面下达任务书的过程标志着计划阶段;学生调研、撰写开题报告、整改、指导和撰写论文初稿、修改完善、定稿、评阅论文、答辩、成绩评定等过程属于执行阶段;中期检查属于检查阶段;验收自评以及总结属于处理阶段,在该阶段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总结出来,对原有的制度、标准进行修正,巩固已取得的成绩。整个流程按照每一环节的发生先后设计,规定如果某一环节不合格,必须退回到上一环节重新循环直至合格再进入下一环节。一个循环周期是一届毕业论文的写作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下一轮循环是下一届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过程。每一轮循环都建立在总结上一轮循环的经验和教训、解决了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质量在不断循环过程中逐步提高。

四、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措施质量控制即高校为达到质量目标而在教学、辅助过程中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监控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消除教学和其他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为保障毕业论文质量,我系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要求,建立了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该措施对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过程中参与的从上至下的所有成员能否各尽其责,对指导教师的资格、培训、指导人数、次数,对学生的考勤管理、学术道德等方面都作了具体的约束规定;把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成员的工作表现作为该群众评价领导班子成员成绩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把导师、论文指导小组、答辩小组成员的工作表现与本人考核挂钩,并作为来年是否具备该项资格的参考依据;把毕业生的整体表现作为取得答辩资格以及毕业论文成绩的重要参考。具体做法是发放教务处设计的《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动态管理指标体系》系列表格,由参与的各方对有直接联系的各方客观打分,平均成绩作为评价有关各方的重要依据。在质量控制措施中还规定了质量审核环节,它是确定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已经制定的质量方针、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达到预定目标的、系统性的、独立的检查活动。质量审核环节就是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检查环节。检查队伍的成员由具备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较强的业务能力素质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等与教学有关的各方面组成。检查工作能及时鉴定和评价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进展情况和阶段完成质量,便于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五、毕业论文工作的验收和总结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按照学校教务处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的要求,根据论文验收指标体系,从毕业论文文件、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毕业论文质量等方面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验收自评,并将自评结果和依据等材料上报教务处以备全校性的验收。为客观地反映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情况,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之后,论文指导小组要根据验收自评结果写出工作总结。所谓总结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提出新的问题以利再干。这是戴明循环之所以能上升、前进的关键。如果没有将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纳入有关制度和规定中,就不能巩固成绩,吸取教训,也就不能防止同类问题的再度发生。

以上从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管理组织体系、指导性文件(质量手册)、管理流程、质量控制措施、验收和总结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我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过程和流程。我系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只进行了短暂的四届循环,仍具有较大的提高潜力。随着我们对现代质量管理学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以及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经验,我系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会更加科学、规范,从而更好地实现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4).[2]穆诗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3]郭冬生.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下载成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标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标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管理办法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管理办法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计划中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设置,占6学分。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在及格以上(含及格)方可毕业。申......

    本科毕业论文评定标准

    本科毕业生论文评定标准1.优秀 (1)论文选题好,内容充实,能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以正确观点提出问题,能进行精辟透彻的分析,并能紧密地结合我国经济形势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

    12春成人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辅导材料 注意: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毕业论文应作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严谨;语言通顺......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及要求(精选五篇)

    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及规范 一、总体要求 1、论文应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严禁出现抄袭现象,严禁成篇幅地从互联网上引用相关内容,对他人成果的合理引用必须以......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写作毕业论文并参加答辩,是中央电大对法学本科学员的基本要求。通过答辩即取得规定的学分。为了顺利过关,请注意以下问题: 一、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合集五篇]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工商管理毕业本科论文写作格式 工商管理毕业本科论文写作格式 1.纸型及页边距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210mm)打印。页面分图文区......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经验总结范文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经验总结 根据历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经验,大家在写论文过程中有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作了总结并归纳如下。写作过程请尽量严格按这些写作要求拟提纲......

    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一)选题原则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以本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尽可能选择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