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离休干部事迹
共产党员xxx,出生在凤台县龚集镇一个贫困农民的家庭,九岁帮人家放牛,十三岁母亲去世,十四岁随父亲逃荒要饭到来安县光棍山落户,靠租田种地,帮人家放牛打工维持生计。一九四一年参加了新四军,三个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副班长,班长等职,一九五四年转业到地方工作。一九八零年,在板桥镇书记职务上离休,今年已八十八岁,享受正科离休干部待遇。
(一)身残志坚,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xxx同志参加革命后,在多次战斗中屡建战功,一九四三年,在定远县赞鸡岗与国民党广西军作战中,光荣负伤,左手被子弹打伤,经鉴定为二等一级残废。xxx受伤后,调到后方来安县,负责部队物资供应工作(货管局),部队北撤后,调蒙城县六队工作、淮海战役胜利后,又调阜阳御王宫省干部文化学校学习,后转业到凤阳县花园区任公安特派员(参加区委),到地方后他仍保持部队的工作作风,一切听从党安排,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工作地点和职务上,从不计较远近高低,按照他的资历,早就该调到县里工作了,但是直到离休,他仍在板桥镇基层工作。他说:“党永远在我心中,我不忘党的宗旨。”
xxx同志坚守信念、严于律己是一位廉洁奉公的纯粹的共产党员,从不向组织上要照顾,他在乡镇干过书记、乡长、管委主任、政法部长等职,他的家属在农村种田、喂猪、打草绳,论他的工作条件,只要他说一声,家属就可以到机关上班拿工资,医院、供销社、食品公司都可以安插,但是,xxx没有这样做,直到现在,他家属们是农村户口,没有工作。
xxx住的房子,是六十年代盖的砖瓦房,一到下雨多处漏水,开始他用小竹杆夹着硬纸板,挡风遮雨,后来他自己两次拿钱修理,未向公家报销一分钱。
xxx在乡镇工作期间,从不讨公家的巧,更不搞多吃多占,他下乡工作从不在村干部家吃饭,而村干部到乡镇开会,他却留村干部到自己家里吃饭,不用公款招待。
(二)助人为乐天地宽
xxx同志在板桥镇工作四十多年,附近群众都知道他肯帮助人,不少的人都曾经向他借过钱,多到几千元,少到几百元,几十元,有的还了,有的借过,一分钱也没有还。向他借的钱还不还,他都没有去要过,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欠他的钱,小杨朱队的陈家武欠6500元,同队的朱麻子欠2200元,站西队的小冠欠700元,北石生产队的石玉光欠3000元,还有的是帮人家借的,还打的条子,借过钱到现在也没有还。群众称赞他是板桥镇的第一好心人。
xxx在板桥工作多年,群众都知道他做事公正、认真,为人坦诚、忠厚、很有威信,在工作生活中,若发生什么纠纷或矛盾时,只要他到场说说,双方矛盾就化解了,群众有什么婚丧喜事,他只要知道就会到场庆贺,像这类的开支,他一年要花几千元。
(三)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xxx同志,虽然离休了,但是他仍志有所为,情为民所系,时刻关心公益事业,为民排扰解难,他住的院子里,有一口水井,附近一千多人吃这口井的水,由于年久失修,水井的砖头,不断倒塌,影响群众吃水,xxx两次主动捐钱维修水井,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
XX年板桥镇的街道,因资金短缺修不起来,xxx知道后和镇关工委主任段文同同志,在干部会上带头各捐500元,在他俩的带动下机关干部和街道群众共捐款20多万元,修一条400多米长的水泥街道。
XX年,县给板桥镇治理淮河晏公村水利工程,因资金少,完不成任务,xxx同志当时生病正在住院,他听说后带头捐5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干部捐20多万元,保证了这次水利工程的完成。
xxx同志更加关心下一代,多次为当地小学校排扰解难,并捐款救助贫困学生,感动了学生的家长和学校的老师,板桥小学在学生家长会上,发给他一个红本子——荣誉证书,对学生的家长影响很大。
县关工委救助协会成立后,向社会募捐救助金,他知道后连续二年都捐款XX元,使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园了上大学的梦。xxx常说,我过去工作,该做的事我做了,现在离休了,赶上了太平盛世,安度晚年感到莫大的幸福,党委、政府给予我们这些老干部的关爱,我们要加倍的珍惜,我们要尽可能的回报社会,发挥余热,能为人民做点事情就尽量去做,要以“苍龙暮日还行雨,老树根深更著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和厚爱。
从xxx同志个人先进事迹中,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离休干部的精神风貌。
第二篇:离休干部个人事迹
离休干部个人事迹
X同志,现年X岁。X年参加工作,X年入党,X年退休。回首退休生活,X感慨万千,脑清,眼明,耳不聋,背不驼,思维敏捷,健健康康迎来两鬓斑白的耄耋之年。
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心态好。退休是人生一大转折,由机关人变为社会人,由官员变为百姓,这是摆在退休同志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每个退休的同志都必须做出现实的回答。X退休时自我约法三章:看得惯、想得通、跟得上。这既是约束又是方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退休后随遇而安心态好,以一个平常人的心态看社会,不怕受到冷落,不怕被别人遗忘,不怕后来人超过自己;自觉做到有所弃,有所取,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改革开放社会变革的大潮中看主流、看方向、看发展,扶政不扰政,维稳不添乱,鼓劲不泄气,但也不完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对涉及社会发展国计民生的大事还是敢建言献策的。
读书看报,陶冶情操品自高。活到老,学到老。人退休,不能因退休而万事终休,读书看报更不能休。X认为,与在职时比较,读书看报的时空更广泛,条件更优越。他退休后,读书看报成为日常生活之必需,已养成为一种习惯。每天除户外活动、定时休息外,在家时间基本上就是学习、写作两件事。家里有图书室,经常拥有多种党报党刊,每天都在这些图书报刊上游览阅读吸收新鲜营养,度过美好时光。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重温党的章程,认真学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下册,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充满信心。学习中他还坚持做到心记、脑记、札记相结合,凡名人名言,精彩句段,重要论述,新的观点,全部摘记,已积累资料近百万字。同时边学边思边写,撰写学习论文,工作总结,专题研究,心得体会等,大多被省、市、县各类报刊杂志上登载。
随遇而安心态好,还必须知足常乐。X认为知足常乐就是不能贪得无厌。X年他夫妇两X岁生日时,实行“三不”(不请客,不受礼,不放鞭炮),社会反响很好。他说知足,才能满足,满足才会健康,健康才会长寿,长寿才会幸福。老有所养不高攀,有退休金,不算大富,也算小康。名好利好,不如健康好,情长意长,不如寿命长,万事想得开,放得下,潇洒过日子,自在度晚年。
情洒老年,魅力无穷夕阳红。X土生土长在X这片热土上,与当代老年人共同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X多年艰苦奋斗的洗礼。如今老了最使他难忘的是,他的成长与这些老同志的关系密不可分,工作中得到了这些老同志的鼎力支持。他与老同志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老年人的事一直牵挂在心,因而他退休以后,乐意接受组织上让他负责老年社团工作的安排。他认为这是联系老年人,服务老年人的很好平台,也是与老年人的一种缘分。就这样老年科协、老龄委的领导工作一干就是X年。
工作中,他积极为广大老年人服务,让余热献给老年事业,尽职尽责,发挥夕阳老人、X事业的作用。不干则可,要干就要开拓创新,这是X的性格和一贯作风。他趁脑能用,手能动,脚能行的条件,“助人为乐多行善”,为老年人多办实事好事,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老年事业增添光彩。
在X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他亲手经办的千人腰鼓赛,创新“三农”服务,提高了中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国庆X周年文体展示,敬老孝亲宣传年活动等,都有声有色,有力推动了老年文化事业深入向前发展。X的老年工作不仅受到广大老年人的称赞,也得到X县委、县政府的肯定,而且在省、市、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篇:电厂离休干部先进个人事迹范文
**,**电厂离休干部,一个曾与董存瑞同在一个班战斗过的老八路。年近九旬、清铄整洁的他几乎每天都在生活区散步,穿一件旧军装,风纪扣系得很严,背微微有些驼,走路也不利索了,但我发现他却从不拄拐杖,坚持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地走着。
听周围的人说,老人是老八路,曾经参加了好多著名战役,带着对老人战斗经历的好奇,我和老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人家坐在了一起,老人的革命经历也随之像一幕幕电影画面在我眼前展开。
1938年3月的**沧州。冬雪还未消融,光凭凭的树枝与不时传来的黑老鸦叫声,让整个村庄显得甚是肃穆凄凉,此时,一个衣裳褴褛,面黄肌瘦的小男孩正踽踽独行。他叫**,父母姊妹都被日本鬼子烧死了,只剩下他一个人靠乞讨过活。听人说附近有游击队,那是穷人的队伍,就一路找过来。可当他找到游击队提出要当兵时,指导员却不要他,他年龄太小了,只有十三岁,加上长期营养不良,看起来也只有十岁左右的样子。但他却不肯就这样算了,他软磨硬泡、死缠烂打,一边痛诉自己的悲惨遭遇一边做着当兵后的保证。指导员心软了,留下他并让他跟着自己,当了一名小勤务兵,干些扫地跑腿送报的活儿。
峰火连天的日子虽然苦难,却挡不住少年成长的脚步。十九岁的他长得高大结实,一身灰布军装干净整洁,作为一名保护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安全的警卫班战士,他为首长牵过马、送过信,在炮火纷飞、枪林弹雨中已由一名小八路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八路军战士。
1948年5月25日,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他所在的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被分到爆破组,组长就是董存瑞。当时他们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这时,董存瑞挺身而出,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碉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而他也在冲锋中被炮弹击中臀部,滚落到一条沟渠里动弹不得,同班的其它11名战友在这次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只有他重伤后被救回。
1948年秋天,他从医院出来不久,解放太原的战役打响了。作为**省会的太原,是华北战略要地,地势复杂,易守难攻,国民党军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所部10万余人据守该城。城内外筑有各式堡垒、壕沟、暗道,形成相互配合、互为犄角,多层次、大纵深的防御体系。城东之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城东北之卧虎山,城东南之双塔寺等要点均筑有永久性工事。他参加的战役即攻打牛驼寨战役。牛驼寨作为最重要的据点之一,国民党派重兵把守,凭借险要地势,架着四重机枪向解放军扫射,并施放毒气弹、燃烧弹。**作为轻机枪班长,带领战士们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子弹在耳边呼啸,炮火猛烈轰炸,硝烟弥漫枪林弹雨中我们的战士一个个倒下,前面的扑倒了,后面的冲上来……经过解放军连续浴血奋战,最后终于攻占了牛驼寨等4个据点,紧缩了对城垣的包围,为解放太原铺平了道路。
老人说他还参加过淮海战役,参加过保卫延安等解放战争,我问他你见过毛主席吗?他说见过,我问他你见过周总理吗?他呵呵笑道:见过。他指着电视里《保卫延安》的画面告诉我:一模一样,就是人是假的。我吓一跳,怎么人是假的?转而一想,才知道老人是说里面的人物是演员扮演的。
1952年他退伍转业,先在**大同参加工作,后来又跟着**电建来到**电厂参加建设,最后调入**电厂,一直工作到离休。现在老人与老伴一起安渡晚年,两人虽年近九旬,但在相濡以沫中过得很祥和。老人最爱看战斗片,每次看的时候,他都会沉浸其中,陷入深深的回忆中……
异世球皇 伪娘 冷血的传奇之旅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离休干部个人事迹
(篇一)
择一事,终一生。我一直觉得,我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老干部、老同志,不计得失、默默付出、服务社会。“全国先进”这份荣誉,更多的是一份鞭策,一份鼓励。今后,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竭尽所能为志愿服务贡献我的力量。
**,**市公安局监察室原副主任、工会原副主席、离退休干部第二党支部书记
“让支部成为凝聚老同志正能量的精神家园!”
**年6月,在**市公安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当选为第二支部书记。在他的建议下,公安局三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将每个月的8号定为固定学习活动日。平时,一有老同志生病住院或其他特殊情况,**都会及时向单位汇报,并上门探望慰问,让老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怀。**每年要上门走访慰问120人次左右,13年来帮助老干部解决各类问题100余个。
如支部有一位老干部,因为得了肺癌,心情极差,经常因为邻里之间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肝火,甚至打电话给居委会、电视台、报社,还拖着病躯到局里向政治处反映。**了解这些情况后,下决心要做好这老干部的思想工作。他和政治处同志一次次来到老干部家,并叫来相关邻居,坐下来,倾听各方对矛盾的说法,并最终帮他们圆满解决了问题。事后,**又经常上门,耐心劝解那位老干部,宽慰他的心情。慢慢地,那位老干部也转变了认识,调整了心态,直到**年去世,和邻居之间也没有发生过矛盾。
“志愿服务,我们有大优势,理应带好头!”
在**年4月,**就发动组建了公安局“金色夕阳”老干部志愿服务队。队伍从初建的14人发展到现在46人,还下设了法制宣讲、法制调解、网吧监督、文明监督4支小分队。多年来,法制宣讲队到学校、社区累计讲课120次,受教育学生群众2万余人;
法制调解队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500余起;
网吧监督队共检查网吧215次、**余家次;
文明监督队共有1350人次参加文明劝导、平安巡逻、垃圾分类等各类志愿服务,为文明**建设“擦亮城市名片”。其中,**个人带头到学校上了20多次法制宣讲课,受教育学生1万余人,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法制爷爷”。
“3d银立方,让老干部志愿服务全面开花,红红火火。”
在**带领下,公安局的退休干部们,主动加入老干部活动中心“银龄志愿服务队”、老年大学“潮银志愿服务队”,还有所在社区的“银立方”志愿服务队(三个支部141名党员中有138名到居住社区报到,报到率98%),爱心义卖、新疆班学生联谊、医院“就诊帮帮团”以及社区垃圾分类、夜间巡逻、消防检查、走访宣传、关爱老人……每年,老干部们参加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要100多次。
**年3月4日,**在参与“就诊帮帮团”服务时,有位男青年急急忙忙跑过来,说要借个车子,原来他的爱人快要生了。情况紧急,**马上和一位女同志,借了一辆轮椅,一起帮他推到产科分娩室,还帮他们办理相关手续,整个过程只用了15分钟,使孩子得以顺利出生。4月2日,这位新手爸爸带着即将满月的小孩来医院检查,一进门看到“帮帮团”志愿者,就急忙把孩子抱过来给大家看,说了不知多少声“谢谢”。
“责任高于一切”
除了支部工作和志愿服务,还有一件事,**也从退休后一直干到今天——为单位编撰史志。
“公安局成立于1949年5月,原来的档案管理没有现在这样规范,加之我们局几次搬家,一些资料都不全,但是史志必须对历史负责,不能有半点马虎,所以我除了查看本局的档案,还骑自行车到市档案馆、市图书馆查资料、查历史,有时为了核准一个时间,我会来回跑七八趟,同时还会去问一些与事件有关的老人。”
凭着这份责任心,这几年,**共参与编写了《嘉兴人民公安志》(**部分)、《**市志》《**党史》《**市组织史》《**市公安局组织史》《**市公安志》等的相关部分和章节,累计达60余万字。
(篇二)
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全国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离休干部党员,离休后,对自己提出了“离而不休、老而不衰,没有职务、还有义务,没有位子、还有担子,离岗不离党、退职不退志”的要求,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党委政府和企业发展建言献策;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展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高尚的道德情怀。
晚霞似火余热生辉
**年建党**周年前夕,87岁高龄的**缴纳特殊党费**元,表达自己的爱党情怀。这已是**第三次缴纳特殊党费。此前,**年,在自己80岁生日时缴纳1000元特殊党费;
2008年,为支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他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每当发生自然灾害时,他都积极响应号召,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老干部,**十分注重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老同志遇到问题要上访,他主动靠上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要求他们逐级反映解决,许多信访苗头在他这里得到了及时化解。他看到居住的宿舍区许多居民在屋头、道路上乱丢垃圾,既不文明也不卫生,为彻底改变这一现象,他坚持用三个多月的时间,找住户、楼长、片长作动员工作,先后找了20多位居民代表进行环境卫生知识宣传,并积极协调家委会和物业公司负责同志,争取支持和帮助,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使街道恢复了整洁卫生,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此后该街始终保持了整洁如新,深受群众好评。
在深入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建言献策,曾两次给中央领导写信就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中央组织部均回信予以肯定。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在深入学习研究的基础上,他先后向上级领导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10余条,均被采纳。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学习是**的生活主旋律,他经常说:学习是政治问题,学不学习是原则问题,学习左右思想,思想左右一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思想是基础、学习是关键。他把学习作为自己的党性要求,生活的必需,精神生活的享受。虽然他患过青光眼病,动过手术,后来又患上白内障,视力很差,但他始终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特别是中心组学习未缺一次课。各级党代会、每年的“两会”等一些重要会议,他都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并写出学习心得,进行宣传。离休后,**先后撰写出了50多万字的学习心得笔记,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他苦学三年获得了大专学历,始终保持了思想常新。
**时刻以一颗赤诚的心热爱党,热情的心歌颂党,忠贞的心感谢党。他把歌颂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离休后的主要工作,多次深入机关、学校、企业作报告,给广大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写下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给党的一封信》,回顾了党的光辉历程,赞颂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市富民强市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他写道:党恩重于山,党情深似海,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自己的成长,没有党的关怀就没有自己晚年的幸福生活,要忠于党、热爱党,永远跟党走,永远做奉献,永远做表率,深切表达了自己对党的忠诚之心和感恩之情。
(篇三)
**同志,正处级退休干部,现任**市水利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副书记、**市老促会常务理事、南安市翔云镇头梅村敬老助困协会会长。他**年离开工作岗位后,退而不休,积极为老区发展建言献策,协助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大力支持兴办家乡公益事业,树立“老有所为、余热生辉”良好形象。
情怀故里兴办公益
**同志退休后虽然居住**市区,但是心系家乡,大力帮助发展公益事业。他组织成立头梅村公益事业建设委员会,一边向市、县政府部门争取项目补助款,一边组织发动本村乡亲捐资公益,采取补助和村民捐资相结合方式发展交通,对自然村公路拓宽铺设至5米以上的每公里给予补助5万元,号召全村分片区建设500个停车位,每位补助500元,至目前全村实现道路硬化12公里,拓宽铺设两车道水泥路面8公里,建设多处停车场,可停车达450位;
建成村级老人活动中心一座(居家养老)600多平方米,在建自然村老人活动分中心三个,重建福寿堂600多平方米。
为集中财力做好事办实事,**同志组织建立历年捐资公益“芳名录”,激发广大乡亲热心奉献家乡的积极性。他利用春节期间召开回乡人员座谈会,并与村两委走访乡贤,多次到省外联络乡亲,组织成立敬老助困协会,会员人数达210人,捐资数额达460万元,会费收入主要用于发展老年人事业,帮助贫困户就医、入学和奖学以及文教卫生等公益事业。
多年来,他累计向政府部门争取补助资金700多万元,发动海外侨亲及本村乡亲捐资总额**多万元。
心胸开阔服务发展
前年,地处**老区基点村的一个近百人口小山村铺筑通行政村3公里水泥路,他帮助向政府有关部门争取资金13万元,还为多个村联系争取项目补助款。去年翔云镇党委政府决定改建通县公路337线路段,镇需自筹资金2100万元。他动员乡亲发扬革命老区精神和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精神,于今年2月集中发动捐资60多万元投入公路建设。他多次在乡亲联谊会成员中进行宣传发动,联络企业家,多次陪同镇书记、镇长深入公司、工厂走访。今年2月28日又在**召开的市区乡贤座谈会上发动捐资120多万元,投入乡镇公路建设。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同志现正忙着帮助村里制定五年规划,提出建设美丽乡村“12345”的工作思路,即“一个整治、二个大力发展、新开三条公路、种四季花、建五个老人活动分中心”,计划在今后三年筹资上千万元,加快各项事业建设,帮助家乡近年争取申报**美丽乡村建设。
(篇四)
**被评为宿州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见义勇为英雄,那真是当之无愧,他的事迹在**传颂着,砀城镇的老老少少只要提起**,无不翘起大拇指“好样的,好党员”,他外号为“老积极”如今是“乐天派”。何春明已经79岁了,担任**老年大学副校长,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在他的心里,整个教务工作都在他的肩上扛着。十九个班的课安排的有条不紊,每个教师的教学情况他了如指掌,每课的教案他都仔细的研究,十年的风风雨雨**老年大学被宿州市评为先进示范单位这里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创建和谐多管闲事
**工作热情是出了名的,街上有吵架的闹事的,车出事故的,只要他遇见就会忘记自己没有吃饭,已是下班的时间,从单位到家虽然三百多米,但是他总是不能按时回家,去调节处理,他说“我身上的警服,我头上的国徽不允许我逃避,更不能绕道走,一次天下着雨,家里让他买馒头,买好馒头正准备回家,看到一老人摔倒,当即昏迷,他把老人扶到车上送到医院,直到深夜才回家,送老人送孩子忘记了吃饭这是常有的事情。除了工作之外街头巷尾遇到的吵架、斗殴、酗酒的事情每年总是有一百多起,他总是乐此不疲的去为社会治安创和谐尽心尽力,做大大小小的事情。
.老年大学重任双肩
**虽然已经79岁了,但是工作起来却是“不用扬鞭自奋蹄”,始终保持旺盛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身为副校长,每天第一个来到学校,最后一个离开,懂教育的都知道,19个班的教务工作是最繁琐的,他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风雨无阻,虽然任务重,事务多,但是他都是有条不紊的做好,每年开学前,和结业,都召集班长教师开会,专门研究改进工作,遇到哪位老师因故请假,他就到处奔走聘请老师补缺,同时经常了解学员的希望和要求,及时反馈,教师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每次演出开会他总是扫地拉桌子,搬凳子,不知道他年龄的人,真的认为他是60岁的精神工作状态呢。
惩霸处恶见义勇为
几十年来,关心下一代,他担任学校的义务治安宣传员,每年走遍各学校讲革命故事,讲治安管理,讲少年犯罪案例,搜集大量的有力证据和资料,预防青少年犯罪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预防吸毒戒毒做出了贡献,一老人拉着板车,一小青年骑着摩托车飞上板车,小青年摔倒老人扑倒嘴啃泥,但是小青年却爬起来按着老人就打,**看在眼里,一个健步拉着小青年不放手,小青年和他扭打在一起,他就是不松手,直到民警来了喊着老何的名字,小青年认错赔礼受到了教育。一个寒冷的冬天**走到菜市场,两个菜贩争摊位打了起来,并且拿出了刀子,**看到此情,上去制止,一把抓住拿刀子的手说“你不要命就砍吧”,行凶者恶狠狠的吼道“别多管闲事”,**说“我就是要管”,无数次的见义勇为行为,因此**获得见义勇为的英雄称号受到表彰。
无私奉献共享和谐
现如今**在老年大学,楼上楼下脚步铿锵的关注着每一个班级,每一堂课,**每次大小的演出,他都做好后勤工作,昨天的七一庆党节的节目演出,他已经工作了整整十个小时,血糖的不稳定,血压高,他从来没有表露过,不论是舞龙的竹竿没有了他去操办,跑马的弹簧绣了他去换好,灾区的捐款他去主持,给贫困户捐衣物,他一个个经手检查,大大小小的捐款每次都是他捐的最多,每一个学期开始和学期结束,那深夜的灯光一定是他,默默无闻背后彰显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情怀。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他是用无声的行动践行党员的品格,点点滴滴的小事凝聚老军人老党员的情怀,他常说“能为大家多做点事情,能让大家共享和谐新生活,这是我人生的追求和幸福。”
一位老人一名普通党员就这样不为名利,不计报酬为社会和谐,为**的老年事业服务不为善小而不为的高尚品格,是难能可贵的,他就是当之无愧的的好人,道德模范新时代的榜样
(篇五)
春来大地绿旗映夕阳红
**,中共党员,**县人,1952年2月出生。虽已退休多年,但该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为**县的老年保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是一个爱好学习的求知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知道,要做一名与时俱进,思想常新的老干部,一定要坚持每天学习。退休后,他又重温了一系列政治理论知识,时刻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政治方向;
今年又借着“两学一做”的学习东风,系统深入地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他常说:一个人要保持思想上不退步,就要活到老,学到老。**同志不仅学习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深入研读了药理学、保健学、临床学等各类医学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医学文化素养。
他是一个无私奉献的领头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把热枕的奉献作为一生的追求,始终坚持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一是坚持做一名健康保健的宣传者。**在担任**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时,已经患有多种疾病,但面对组织的需要,他没有推辞,欣然接受组织邀请,在任职的两年多时间里,坚持带病工作,从没对组织发过牢骚,提过要求。为了让**保健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县老年人得到更多实惠,他根据老年人的特性和喜好,主编了《**保健》丛书2本(《**保健100问》和《中老年常见病就医指导与居家保健》)、《**保健》期刊5期,受到了许多老同志的青睐。他不仅患有糖尿病,而且眼睛老花的很严重,不能长期从事文字工作,但为了完成组织安排的任务,他选择了坚持。为了印编这些保健书,他几乎查阅了图书馆所有有关的书籍,看到适用的内容,就用笔摘抄下来。他还坚持每天收看养生节目,收集生活中的居家常用保健知识、方法,然后进行整理,由**老年保健协会印编,免费发放给全县的老年人。然而,当两期的《**保健》丛书按原计划印编好了,并发放到每一位老人手中后,**的眼病却越来越严重了,视力越来越模糊,再也不能从事文字工作了,但他还在担忧如何将**年的《**保健》丛书三——《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编著好。最后,**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感动了**县人民医院的工会主席刘云慧,在她的协助下完成了编写工作。
二是坚持做一名药理知识的普及者。**从**年开始就担任了**县药学会的理事长,他结合学会人才集中和基层药学工作的特点,团结和组织全体会员和广大医药科技工作者,开展技能大比拼;
组织学会成员上街道、下乡镇进行药理知识宣传,提高普通老百姓的药理学常识,学会通过开展系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活动,培养了一批药学人才,提升了**医药学技能,曾被市科协授予先进学会称号,学会党支部被市授予“两新”组织先进党支部称号。
三是坚持做一名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言者。在每年的征求**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活动,**总能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科学的态度和前瞻的视野提出许多切合实际的宝贵意见,并被采纳。尤其是**年,他参加张家界学习交流后,提出了整合旅游资源,将神农谷、大院农场、梨树洲“一公园三景区”连片开发的建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原县委书记李晖亲自作批示,要求县旅游局找**深谈,后来新华联神农谷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的落户、旅游环线的建成与通车,都是“一公园三景区”思路的延伸。
他是儿女心中的好家长。在**被检查出患有糖尿病时,儿子、儿媳要求与老人一起住,方便照顾老人。**为却坚决不肯,最后他为了让儿女们放心,专门制定了一份健康的生活饮食作息时间表,并向他们表态一定会照顾好自己,这才征得儿子儿媳的同意。他常常教育儿子:在单位要认真工作,好好表现,为**的老百姓多办实事。**年,在外地工作的小儿媳妇怀孕了,为了让小儿媳妇得到全面的照顾,他鼓励老伴去照顾小儿子们的饮食起居,给未来的孙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他自己坚持每天锻炼,在**的大街小巷中,我们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有时候手中还提着些东西。他常常对身边的人讲:人年纪大,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自己身体好,就是对子女最大的帮助。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并说服其他老人坚持锻炼身体。通过**的言传身教,**县许多老年人都加入了他的“健康行”队伍。
多年来,**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孜孜不倦、无私奉献,以坚定的党性原则,默默无闻的实际行动,感动着身边人,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一页页的保健常识,一个个的保健知识,改变着身边人,并传颂着**同志的誓言:“我是一名党员,我已经没有力气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能倾我所有,尽我所能,在**的保健路上永葆党员本色。”
第五篇:离休干部创优优秀事迹
离休干部创优优秀事迹
同志早年参加革命工作,离休前曾XX县县委常委、县农委副主任等职,八四年离休后回武汉定居。职虽退,但心未退,党的先进本色未退,仍然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执着追求,践行着“三个代表”,让“余热奉献,晚霞生辉”,继续谱写着人生的新篇章。
月,同志怀着“奉献余热,服务桑梓,惠及子孙”的心愿,欣然应允了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的邀请,担任《县志大事记》和政治类的责任编辑。为能够真实详尽地反映的历史,他不顾年迈体虚,四处奔走收集资料。尽管曾担任过《湖北日报》农业部副主任、《日报》负责人,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优势和较强的文字功底,但他却仍然坚持以严谨治学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对待此项工作,将所收集汇总的资料进行反复核对、缜密分析后,整理成篇。经常伏案工作直到深夜,经过六年的辛勤劳动终于辍笔定稿,圆满地完成了《县志》的编撰出版工作任务。同志每每面对成绩和赞誉总是心态平和,不但不骄傲、不满足,而且还语重心长地说:这只是尽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罢了。他不甘寂寞,时常考虑怎样才能在有生之年为家乡建设多发挥点余热、多作点贡献。他不仅是那样想的,而且也是那样做的。那是九二年五月的一天,他得知一百五十元人民币,就能帮助一名贫困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于是就自发地加入到“关协”和团县委联合举办的“人人奉献一片爱心,救助失学少年”的活动之中,并毅然将自己离休后在县志编撰工作中六年来的辛勤汗水-1430元稿酬,全部捐献给了“希望工程”。然而,只要熟悉老的人,都知道他经济并不宽裕,生活也比较俭朴,家里几乎没什么新式家俱和家用电器,往往总是一修再修,都舍不得丢。尽管离休干部的医药费能够实报实销,但他病了也尽可能不住院,往往自己对症处理,哪怕能为国家节约一分钱也感到高兴。一次,因为中风实在撑不住了,才勉强住了几天医院,刚好点就买药回家治疗,力争为国家多节约点开支。其子女收入并不高,条件也并不好,仍然坚持将省下来的钱如数捐给“希望工程”.多年来老坚持在自己有生之年每年拿出一个月工资予以捐献资助,自一九九七年起捐献金额已增至1000元/年。除此之外若遇到特殊事件、事例也不忘捐献,如:九八抗洪期间,捐献了1600元;二零零二年还加大捐献,一次性为甘棠潘岗小学捐资1万元;在一次下乡考察途中,恰遇泡桐中学改建,于是又当场集资了500元,十多年来捐献金额已达到2万余元……
同志尽管年事已高,但却对“关协”工作乐此不疲,常常利用自己的政治、经验优势,帮助、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今通过他帮教的对象已达千余人。在任“关协”副主任之后,不顾年老体弱,仍坚持到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经常同其他“关协”成员一起深入学校、街道、企业、农村等基层单位,为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法制教育。为密切和融洽与青少年学生的联系,更好地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他往往忘掉年龄、辈份、职务,真诚地与青少年学生交心谈心,开展互尊、互爱、互助、平等的“忘年交”活动,效果较好…… 真可谓“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老虽已是耄耋之年,但“老骥伏枥,壮志不已”,关心下一代和无私奉献的那种“不须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不仅受到了区委老干部局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肯定以及市老干部局的表彰,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应和了时代的脉搏,体现了党员先进性,践行了“三个代表”,还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周围的群众、教育鼓舞着青少年下一代奋发向上和健康成长。